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基于表温因子的栖息地模型预测西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渔场 被引量:78
1
作者 陈新军 刘必林 +2 位作者 田思泉 钱卫国 李纲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7-713,共7页
根据1999—2004年8—10月主渔汛期间我国鱿钓船在150—165°E海域的鱿钓生产数据,结合其表温及表温梯度,分别将作业次数百分比和单位渔船日产量作为适应性指数,利用算术平均法(AM)和联乘法(GM)分别建立基于表温因子(表温和表温水平... 根据1999—2004年8—10月主渔汛期间我国鱿钓船在150—165°E海域的鱿钓生产数据,结合其表温及表温梯度,分别将作业次数百分比和单位渔船日产量作为适应性指数,利用算术平均法(AM)和联乘法(GM)分别建立基于表温因子(表温和表温水平梯度)的综合栖息地指数模型。结果表明,AM栖息地指数模型和GM栖息地指数模型均拟合较好,在HSI大于0.6的海域,1999—2004年间其作业次数平均比重分别在70%以上,平均日产量均在2t/d以上。但AM模型稍优于GM模型。利用2005年8—10月生产数据及表温资料对AM模型进行验证,分析认为作业渔场主要分布在HSI大于0.6海域,其作业次数比重达到80%以上,各月平均CPUE均在3.0t/d以上。研究表明,基于表温和表温水平梯度的AM栖息地模型能获得较好预测西北太平洋柔鱼中心渔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 栖息地模型 表温 表温水平梯度 渔场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热带气旋强度资料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42
2
作者 余晖 胡春梅 蒋乐贻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7-363,共7页
通过对比西北太平洋3个主要预报中心(中国气象局(CMA)、日本东京台风中心(RSMC Tokyo)和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的16 a数据,分析了不同来源的热带气旋(TC)强度资料的差异性。结果表明:CMA与RSMCTokyo和JTWC的TC强度均值分别相差0.6... 通过对比西北太平洋3个主要预报中心(中国气象局(CMA)、日本东京台风中心(RSMC Tokyo)和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的16 a数据,分析了不同来源的热带气旋(TC)强度资料的差异性。结果表明:CMA与RSMCTokyo和JTWC的TC强度均值分别相差0.6和1.7 m/s,均通过1%信度的统计检验,即存在显著差异;3个中心对同一TC确定的强度最大差异超过30 m/s;CMA资料的台风数多于RSMC Tokyo和JTWC,年台风频数的均方差也最大,但是3个中心资料的各级TC频数差异均无统计显著性。对比有、无飞机探测时段的资料发现,对TC进行飞机探测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各中心在确定TC强度方面的分歧。为了初步了解上述资料问题对TC强度预报的可能影响,采用一个气候持续性预报方法,取不同来源的TC强度资料进行了4 a(2000—2003年)的预报。发现据JTWC资料所得TC强度预报有最大的均方根误差,RSMCTokyo的最小,CMA居中;据CMA和RSMC Tokyo(CMA和JTWC)资料,对相同TC相同时次24 h预报的平均绝对偏差达2.5(4.0)m/s,最大可相差16(21)m/s。可见,西北太平洋TC强度的基本资料问题增加了预报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强度 资料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资源及其渔场 被引量:42
3
作者 沈建华 韩士鑫 +1 位作者 樊伟 周甦芳 《海洋渔业》 CSCD 2004年第1期61-65,共5页
秋刀鱼渔业是西北太平洋的重要渔业之一 ,现在开展这一渔业的有四个国家和地区。秋刀鱼渔获量有着十分剧烈的年间变化 ,渔场位置也随着环境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对渔场变动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分布、浮游生物的分布。
关键词 秋刀鱼 渔业 渔场 西北太平洋 鱼资源
下载PDF
近30a登陆我国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8
4
作者 王磊 陈光华 黄荣辉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188,共7页
采用1979—2006年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资料,对登陆我国的西北太平洋(Northwest Pacific,NWP)TC强度、路径、登陆地点的气候特征、年际变化及其演变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登陆我国的TC以发源于... 采用1979—2006年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资料,对登陆我国的西北太平洋(Northwest Pacific,NWP)TC强度、路径、登陆地点的气候特征、年际变化及其演变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登陆我国的TC以发源于西北太平洋的西侧以及南海中、北部为主,并且在NWP西南区生成的登陆我国的TC基本以西北移动路径为主,而在NWP西北侧和南海生成的登陆我国的TC多为打转或移动路径转向;登陆我国的TC不仅在强度上具有明显增强的变化规律,而且在登陆位置上存在向东北方向偏移的演变趋势,使得登陆厦门以北区域的TC数量具有增加的趋势,而登陆厦门以南的TC数量存在减少的趋势;登陆我国的NWP TC移动路径存在年代际的演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活动 时空分布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台风风场模型中Holland B系数区域特征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林伟 方伟华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4-132,共9页
Holland B系数是台风风场关键的形状参数,间接表征台风影响范围及强度。基于JTWC最佳路径数据集以及台风中心探测记录数据,构建了最大风速半径以及飞行层最大风速的统计模型;利用典型台风期间地面气象站点观测数据,采用误差分析方法,比... Holland B系数是台风风场关键的形状参数,间接表征台风影响范围及强度。基于JTWC最佳路径数据集以及台风中心探测记录数据,构建了最大风速半径以及飞行层最大风速的统计模型;利用典型台风期间地面气象站点观测数据,采用误差分析方法,比较了7种Holland B系数计算方法对于风场模拟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优HollandB参数模型;以"卡努"台风为例对Holland B系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Holland B系数越大,极值风速越大,台风风场风速高值区范围越集中;利用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计算了西北太平洋海域历史台风中心的Holland B系数,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西北太平洋海域低纬度地区比高纬度地区更易出现高Holland B值的台风;2)我国登陆台风中心Holland B系数从南到北逐渐减小,高值省份依次为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以及浙江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HOLLAND B系数 风场模型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半个世纪来热带海洋风暴对中国大陆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金博 钱维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92-999,共8页
本文利用美国海军台风警报中心(JTWC)提供的1945~2002年热带风暴路径资料统计分析了西北太平洋(NWP)和中国南海(SCS)风暴生成及登陆中国大陆热带风暴的时空演变特征.季节变化上,NWP风暴登陆主要集中于6~11月,SCS风暴影响主要集中在6~... 本文利用美国海军台风警报中心(JTWC)提供的1945~2002年热带风暴路径资料统计分析了西北太平洋(NWP)和中国南海(SCS)风暴生成及登陆中国大陆热带风暴的时空演变特征.季节变化上,NWP风暴登陆主要集中于6~11月,SCS风暴影响主要集中在6~9月,但后者登陆总数比前者少.西北太平洋风暴在东南沿海(27°N,120°E)附近登陆的频次最高,在此以北随纬度急剧下降.年际变化时间尺度上,登陆大陆的风暴年总数与来自南海的年风暴数成正比.登陆我国的热带风暴年频数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和显著的2~7年振荡.长期趋势上,两个海域的风暴年生成频数和登陆大陆的年风暴频数在58年中总体呈线性增长趋势,其中登陆频数增长趋势相对缓慢,但近几年登陆风暴数与生成风暴数都表现出减少的趋势.生成频数和登陆频数都呈现出年代际变化,其年代转换发生在1960、1970年和1990年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风暴 年际-年代际变化 南海 西北太平洋 统计分析
下载PDF
我国热带气旋潜在影响力指数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尹宜舟 肖风劲 +1 位作者 罗勇 赵珊珊 《地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7-375,共9页
利用热带气旋路径资料和灾情资料,综合考虑热带气旋的频数、强度、范围以及持续时间,建立热带气旋潜在影响力指数,分析了1949-2009年我国热带气旋的潜在影响力的空间格局和年际变化特征,并以0608号超强台风"桑美"为例分析了... 利用热带气旋路径资料和灾情资料,综合考虑热带气旋的频数、强度、范围以及持续时间,建立热带气旋潜在影响力指数,分析了1949-2009年我国热带气旋的潜在影响力的空间格局和年际变化特征,并以0608号超强台风"桑美"为例分析了该指数与灾害损失、过程极大风速、过程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49-2009年间,我国的热带气旋的潜在影响力呈现出弱减少的趋势,这种趋势并不显著,但各阶段性的趋势比较明显;近20年来,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等华南沿海受热带气旋潜在影响力在下降,而浙江、福建、台湾等东南沿海省份受热带气旋潜在影响力在上升;潜在影响力指数最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台湾、海南、广东沿海、福建沿海以及浙江南部沿海等地;TCPI与灾害损失、过程极大风速、过程降水量等有较好的相关性,并都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潜在影响力指数 桑美 中国 西北太平洋
原文传递
表温和黑潮年间变化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陈新军 曹杰 +3 位作者 田思泉 刘必林 马金 李思亮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9-126,共8页
根据1998—2007年6—11月西北太平洋中国鱿钓船的生产统计数据,结合黑潮及表温等海洋环境资料,分析了近10年来表温和黑潮年间变化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月经度向作业船次所占比重超过5%的海域:6月为171°-17... 根据1998—2007年6—11月西北太平洋中国鱿钓船的生产统计数据,结合黑潮及表温等海洋环境资料,分析了近10年来表温和黑潮年间变化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月经度向作业船次所占比重超过5%的海域:6月为171°-174°E和176°-180°E;7月为157°-161°E、167°-169°E和179°-180°E;8月为151°-158°E;9月为152°-160°E;10月为146°-147°E、151°-160°E;11月为145°-148°E、150°-156°E。各月纬度向作业船次所占比重均超过20%的海域:6月为39°-41°N;7月为40°-42°N;8月为41°-44°N;9月为42°-45°N;10月为42°-44°N;11月为40°-42°N。渔场分布变化纬度向远比经度方向大。研究认为,作业渔场年间变化的原因可能来自其表温年间变化(同一月份的水温年标准差大)和黑潮等因素。黑潮大弯曲年份,主要作业渔场150°-160°E海域表温通常较低,作业渔场分布广泛,但CPUE较低;而黑潮小弯曲年份则情况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 渔场时空分布 表温标准差 黑潮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1977—2018年中国台风统计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杰 王洁 +2 位作者 代金圆 杨奕杰 吕阳阳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8-33,共6页
以1977—2018年整个西北太平洋台风数据为基础,利用MATLAB、ArcGIS等软件对台风的频数、强度等进行统计特征分析,重点突出多年来台风在我国各地区的登陆情况。结果显示:1977—2018年西北太平洋台风年频数变化呈波动减少的趋势,特别是199... 以1977—2018年整个西北太平洋台风数据为基础,利用MATLAB、ArcGIS等软件对台风的频数、强度等进行统计特征分析,重点突出多年来台风在我国各地区的登陆情况。结果显示:1977—2018年西北太平洋台风年频数变化呈波动减少的趋势,特别是1994年以来,台风发生频数显著减少,但近几年频数有所上升。西北太平洋台风强度变化不明显,但存在频数增大强度变小,频数减小强度变大的特点。夏季和秋季发生的台风占总数的85%,秋季的台风强度最高,其最大平均风速可达37 m/s。42年期间,登陆我国台风共计314个,年均约7.5个,其频数和强度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逐渐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中国 台风 特征
原文传递
西北太平洋公海春季秋刀鱼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阳 朱清澄 +1 位作者 晏磊 商李磊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60,共8页
根据2009年5~7月和2010年4~7月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海上调查数据,对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主要结果表明:2009年叉长范围为161~333mm,优势叉长组为260~320mm;2010年叉长范围为108~344mm,优势叉长组为24... 根据2009年5~7月和2010年4~7月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海上调查数据,对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主要结果表明:2009年叉长范围为161~333mm,优势叉长组为260~320mm;2010年叉长范围为108~344mm,优势叉长组为240~300mm.经方差分析2009年和2010年叉长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各年间雌雄叉长分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同时摄氏等级的年间差异不明显。2009年和2010年雌雄比分别为1.32和1.18。2年性腺成熟度都以Ⅱ、Ⅲ期为主。摄食等级都以1、2、3期为主,发现了空胃现象。2009年体质量范围为21-257g,2010年体质量范围为9-220g,2年间体质量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方差分析2009年和2010间体长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这两年的秋刀鱼可能属于不同的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生物学特性 西北太平洋 春季
原文传递
西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穆春华 包振民 +5 位作者 陈刚 郝鲁江 祁自忠 劳军 李广雪 胡景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1-128,共8页
利用提取且纯化的西北太平洋地区深海沉积物DNA为模板,利用细菌通用PCR引物扩增16S rDNA片段,构建其文库,建立阳性克隆子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酶切图谱.据酶切图谱选择部分克隆测序,并与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 利用提取且纯化的西北太平洋地区深海沉积物DNA为模板,利用细菌通用PCR引物扩增16S rDNA片段,构建其文库,建立阳性克隆子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酶切图谱.据酶切图谱选择部分克隆测序,并与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测序的27个序列分属于4个类群: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a)、绿屈挠菌(Chloroflexi)、浮游霉菌(Planctomycetes)和酸杆菌(Acidobacteria);其中以变形细菌最多,占62.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深海沉积物 细菌 多样性
下载PDF
1999—2003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综合预报的误差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漆梁波 黄丹青 余晖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3-80,共8页
应用1999—2003年中国中央气象台(CMO)、日本气象厅(JMA)以及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发布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综合预报资料,从总误差、逐年误差趋势、不同海区误差、不同路径趋势误差、不同强度趋势误差等5个方面对各预报中心的路... 应用1999—2003年中国中央气象台(CMO)、日本气象厅(JMA)以及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发布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综合预报资料,从总误差、逐年误差趋势、不同海区误差、不同路径趋势误差、不同强度趋势误差等5个方面对各预报中心的路径及强度预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年总的平均误差以JTWC的路径预报误差最小,而JMA的强度预报较准确;在不同海域,各预报中心的路径预报能力各有优势,但在热带气旋的强度预报方面,JMA的方法在各海区都较稳定;对不同路径趋势热带气旋的预报方面,除了南海转向热带气旋的路径预报比JMA和CMO稍差一些之外,JTWC的路径预报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好于或相当于JMA和CMO;在不同强度变化趋势热带气旋的预报方面,JTWC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优于其他中心。上述结果帮助业务和科技人员全面了解各预报中心的预报能力优劣,也为今后改进我国的热带气旋预报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热带气旋 路径预报误差 强度预报 误差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SST季内振荡及其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季内振荡的关系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丽平 罗婷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5-722,共8页
利用NOAA逐日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资料、NCEP/NCAR逐日风场和比湿资料以及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西北太平洋气候SST的低频周期,进一步分析了夏季西北太平洋SST季节内振荡与中国东部同期降... 利用NOAA逐日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资料、NCEP/NCAR逐日风场和比湿资料以及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西北太平洋气候SST的低频周期,进一步分析了夏季西北太平洋SST季节内振荡与中国东部同期降水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西北太平洋季节内SST异常影响中国东部同期季节内降水最显著的三个区域为:长江中游及华南沿海;江淮流域;华北大部。其影响途径主要是通过西北太平洋季节内海温与850 h Pa环流场之间相互作用,在东亚沿岸自南向北逐渐形成气旋—反气旋—气旋(反气旋—气旋—反气旋)的波列结构,引起东亚沿海局地水汽的辐合辐散,使得中国东部夏季季节内雨带从江淮流域向华北推进(从华北南撤到长江中游及华南沿海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SST季节内振荡 中国东部 夏季降水季节内振荡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红外辐射计海表温度数据交叉比对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奚萌 宋清涛 +3 位作者 林明森 邹斌 李文君 徐玉柱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6-453,共18页
本文将西北太平洋海域作为研究区域,以2003—2009年的三个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红外产品(AVHRR Pathfinder/NOAA,MODIS/Terra和MODIS/Aqua)为研究对象,分别与Argo浮标数据进行了真实性检验,同时红外产品之间也进行了... 本文将西北太平洋海域作为研究区域,以2003—2009年的三个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红外产品(AVHRR Pathfinder/NOAA,MODIS/Terra和MODIS/Aqua)为研究对象,分别与Argo浮标数据进行了真实性检验,同时红外产品之间也进行了交叉比对分析。通过评定产品间的差异及使用条件,为融合产品数据源选取和权重分配提供参考依据,用以提高融合产品的数据质量。结果表明,三种红外数据与Argo浮标的平均偏差在±0.2°C之间,均方根误差小于0.8°C,且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白天的平均偏差均是夏季为正、冬季为负,夜间的平均偏差基本均为负偏差,冬季比夏季的偏差更大,冬季的均方根误差较小;三种红外数据之间的平均偏差在±0.1°C之间,均方根误差小于0.6°C;三个红外产品在空间上均能反映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海表温度变化趋势,三个产品之间无明显优劣差异;尽管红外数据的空间覆盖率偏低,但是它提供了高精度和高特征分辨率的数据产品,并弥补了近岸海域缺乏观测数据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 红外辐射计 Argo数据 西北太平洋 统计分析
下载PDF
1949-2006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气候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邵利民 杨继鉝 +1 位作者 易海祁 曹祥村 《海洋技术》 2007年第4期83-88,105,共7页
应用1949~2006年的《台风年鉴》资料对出现在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TC)的活动规律进行了气候再分析,按照新的TC分类方法探讨了近58a来西北太平洋TC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TC的时空分布差异显著,其发生源地可划分为4个... 应用1949~2006年的《台风年鉴》资料对出现在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TC)的活动规律进行了气候再分析,按照新的TC分类方法探讨了近58a来西北太平洋TC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TC的时空分布差异显著,其发生源地可划分为4个,发生时间和位置的季节性变化明显,每年登陆我国TC的个数与西北太平洋TC数量的增减保持一致,TC全年集中发生在7~10月期间,TC的年代际变化表现为上世纪80~90年代发生的频数比60~70年代显著减小。小波分析显示TC活动3~6 a与12~14a的变化周期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西北太平洋 气候分析
下载PDF
1949~2017年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变化特征初探 被引量:12
16
作者 成晔 高尧 +3 位作者 田敏 石洪源 曹雪峰 高劲松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38,共8页
本文以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资料中心发布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为基础,采用MATLAB、SPSS、EXCLE软件研究分析了1949~2017年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变化特征并预测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生成热带气旋总频数呈现波动减小趋势... 本文以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资料中心发布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为基础,采用MATLAB、SPSS、EXCLE软件研究分析了1949~2017年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变化特征并预测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生成热带气旋总频数呈现波动减小趋势,而登陆热带气旋总数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两种热带气旋的发生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热带风暴与强台风的频数有波动增加的趋势,其他类型热带气旋波动减少,其中强台风有最大频数超前发生的现象,这应与超强台风波动减少、强台风波动增加的现象有关;夏季生成热带气旋最多且活泼,冬季生成热带气旋最少且活泼性最差;高、低强度热带气旋均呈下降趋势,出现极值风速热带气旋(热带低压与超强台风)波动减少而中风速热带气旋(强热带风暴与强台风)波动增加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西北太平洋 强度 频次
原文传递
引入差比关系法分析西北太平洋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测高数据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克修 马继瑞 +2 位作者 韩桂军 范振华 许崇金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0,共10页
TOPEX/POSEIDON(T/P)卫星高度计数据信息中存在周期成分混淆问题 .对其中的一类混淆引入差比关系方法对混淆的分潮进行分离 .卫星轨道交叉点资料包括升轨和降轨资料 ,资料量比沿轨点资料多 1倍 ,经分析发现 :在已有为期 6a多的观测资料... TOPEX/POSEIDON(T/P)卫星高度计数据信息中存在周期成分混淆问题 .对其中的一类混淆引入差比关系方法对混淆的分潮进行分离 .卫星轨道交叉点资料包括升轨和降轨资料 ,资料量比沿轨点资料多 1倍 ,经分析发现 :在已有为期 6a多的观测资料时间序列中 ,在沿轨处混淆的分潮如K1和SSA在交叉点处不再混淆 ,可以直接分离 .因此首先对交叉点资料进行调和分析 .然后由交叉点的分析结果得到分潮间的差比关系 ,处理到相近的沿轨点处 ,从而得到沿轨点的调和常数 .用引入差比关系方法 ,对西北太平洋海区 6a多的T/P卫星高度计资料进行了潮汐分析 ,并与沿岸及岛屿验潮站资料进行了比较 ,所得结果较满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高度计 测高数据 调和分析 TOPEX/OPSEIDON 西北太平洋 差比关系 潮汐模型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洋陆过渡带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18
作者 姜素华 张雯 +6 位作者 李三忠 汪刚 曹伟 索艳慧 陆蕾蕾 姜衍 赵斐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39-857,共19页
西北太平洋洋陆过渡带发育众多新生代盆地,盆地的起源、发生、发展受控于大陆边缘不同时期的构造过程。本文基于板块运动对盆地形成发展和演化的控制作用,分析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与洋、陆板块的相互作用,重新厘定了该区地壳的反演厚度和... 西北太平洋洋陆过渡带发育众多新生代盆地,盆地的起源、发生、发展受控于大陆边缘不同时期的构造过程。本文基于板块运动对盆地形成发展和演化的控制作用,分析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与洋、陆板块的相互作用,重新厘定了该区地壳的反演厚度和地热场特征,进一步证实洋陆过渡带盆地的地壳厚度从陆缘区到深海洋盆区具有递变减薄的规律,而地热值向洋盆区具有逐渐升高的特征,并发现盆地伸展强度与热流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演化对洋陆过渡带沉积盆地的沉降及充填具有控制作用,沉降沉积中心由陆向海迁移导致烃源岩及油气具分带性,并受控于盆地的古地温及地温梯度。盆地类型和沉积充填厚度控制了油气的分布规律:陆内(陆缘)走滑?拉分盆地(渤海湾盆地和珠江口盆地等)油、气共生;陆缘走滑?伸展盆地(琼东南盆地等)和伸展?走滑盆地(莺歌海等盆地)以成气为主。日本已发现的油气主要围绕着日本岛弧分布,弧后盆地和弧前盆地均具有油气分布。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在高压低地温场的稳定带区域,无机CO2气藏的分布与深大断裂和岩浆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洋陆过渡带 新生代盆地 构造演化 油气分布特征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柔鱼中心渔场分布模式 被引量:10
19
作者 邵全琴 戎恺 +2 位作者 马巍巍 王文宇 游智敏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9,T001,T002,共11页
本文利用ArcGIS对西北太平洋SST和柔鱼渔捞统计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 ,研究了西北太平洋柔鱼中心渔场分布模式。该海域柔鱼中心渔场有三类 :舌型渔场、枝叉型渔场、涡流型渔场。涡流型渔场出现次数最高、渔获总产量最高、CPUE平... 本文利用ArcGIS对西北太平洋SST和柔鱼渔捞统计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 ,研究了西北太平洋柔鱼中心渔场分布模式。该海域柔鱼中心渔场有三类 :舌型渔场、枝叉型渔场、涡流型渔场。涡流型渔场出现次数最高、渔获总产量最高、CPUE平均值最高 ,表层水温为 10~ 18℃。舌型渔场出现次数第二、渔获总产量第二、CPUE平均值最低 ,表层水温为 15~2 1℃。枝叉型渔场出现次数最少、渔获总产量最低、CPUE平均值第二 ,表层水温为 17~2 4℃。 8月枝叉型渔场为主 ,9月舌型渔场为主 ,10月舌型渔场和涡流型渔场为主 ,11月涡流型渔场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柔鱼 中心 渔场 空间分布模式 ARCGIS
下载PDF
中美两套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集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梁进 任福民 杨修群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22,共13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CMA)和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JTWC)两套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资料集,对比分析了两者在1951—2005年TC定位和定强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两套资料定位差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及1988年至90年代差异较大;地理分布上主... 利用中国气象局(CMA)和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JTWC)两套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资料集,对比分析了两者在1951—2005年TC定位和定强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两套资料定位差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及1988年至90年代差异较大;地理分布上主要是在TC登陆后所在的地区及高纬度洋面上差别较大。定强方面,CMA资料在20世纪50年代及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TC强度明显大于JTWC资料,JTWC资料则在80年代末以后的时段TC强度显著大于CMA资料;地理分布上定强差大的区域在80年代以前分布较零散,之后随着JTWC资料定强增大,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强度显著偏强,CMA资料同期则在亚洲大陆沿岸部分地区强度较强。进一步分析显示,两套资料集之间的差异和TC观测技术的变化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在气象卫星使用以前(1951年至60年代初),以及美国空军飞机观测终止之后(1988年以后),两者无论是在定位还是定强上都存在很大差异;而两者定强差最小的时期(1973—1987年)则正好对应了飞机观测和Dvorak技术在TC观测上同时被使用的时段。两套西北太平洋TC资料集总体差异明显,却又各具特点,目前很难判断哪一套资料集更加可靠。但对于影响中国TC,CMA资料集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西北太平洋 资料比较 定位差 定强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