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10年陕北地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与区域气候的关系 被引量:97
1
作者 白建军 白江涛 王磊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82-888,共7页
采用相关关系分析、空间统计分析和叠置分析,研究陕北地区2000~2010年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从温度和降水2个方面分析植被NDVI变化与区域气候的关系。研究表明,该地区植被NDVI经历了从相对快速增长到小幅波动,再到平稳增长3个阶段... 采用相关关系分析、空间统计分析和叠置分析,研究陕北地区2000~2010年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从温度和降水2个方面分析植被NDVI变化与区域气候的关系。研究表明,该地区植被NDVI经历了从相对快速增长到小幅波动,再到平稳增长3个阶段。其中,陕北中东部区域植被覆盖增加显著,北部变化不大,南部略微下降。同期该区域气候干热化趋势有所改善,植被覆盖变化与区域气候相关性不高,气候对植被覆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植被生长期年内韵律的控制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地区 NDVI 时空变化 区域气候
下载PDF
生态恢复背景下陕北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52
2
作者 王朗 傅伯杰 +1 位作者 吕一河 曾源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109-2116,共8页
基于2000—2008年的MODIS影像,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像元二分模型对退耕还林(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生态恢复措施驱动下陕北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动态评估.结果表明:2000—2008年,陕北地区植被覆盖度年内呈波动趋... 基于2000—2008年的MODIS影像,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像元二分模型对退耕还林(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生态恢复措施驱动下陕北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动态评估.结果表明:2000—2008年,陕北地区植被覆盖度年内呈波动趋势,3月的植被覆盖度最差,8月最好;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的总体趋势是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年最大植被覆盖度在研究期间表现为明显增加;植被覆盖度组成中,低等植被覆盖度面积减少,中等植被覆盖度面积增加;植被覆盖度增加地区的面积占全区一半以上,以研究区东北部尤为明显.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的显著增加是气候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态恢复重建措施的有效性.像元二分模型可以准确模拟区域尺度上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趋势,在区域植被恢复效果定量监测与评估方面具有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时空变化 遥感 生态恢复 陕北
原文传递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聚落分布及其用地特征 被引量:27
3
作者 甘枝茂 岳大鹏 +2 位作者 甘锐 刘啸 裴新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2-106,共5页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将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聚落划分为河谷平原型、坡麓台地型、支毛沟型及墚峁坡型等4种类型.论述了乡村聚落具有规模小、密度小、分布不均匀,沿树枝状水系递减,大多有向阳、向路、向沟等特点.分析了聚落用地情况,...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将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聚落划分为河谷平原型、坡麓台地型、支毛沟型及墚峁坡型等4种类型.论述了乡村聚落具有规模小、密度小、分布不均匀,沿树枝状水系递减,大多有向阳、向路、向沟等特点.分析了聚落用地情况,其中院落用地较大,占聚落总用地的41 8%~58.6%,人口密度大的绥德、米脂地区,户均聚落占地较少(391m2),而人口密度小的榆阳区户均聚落占地较多(498m2);乡村聚落实际占地比一般统计数字大47.8%,同时聚落用地数量在不断增大,并向条件好的地方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地 乡村聚落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地区 院落 规模 人口密度 分布 平原 数量
下载PDF
陕北地区延长组长10油层组成藏特征 被引量:26
4
作者 李士祥 刘显阳 +2 位作者 韩天佑 黄锦绣 焦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8-709,共12页
采用地质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长10原油、长7烃源岩和长9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并结合长10储层流体包裹体与长7烃源岩供烃层位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特征差异性分析,对长10油层组油源进行综合判识。在此基础上,结... 采用地质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长10原油、长7烃源岩和长9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并结合长10储层流体包裹体与长7烃源岩供烃层位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特征差异性分析,对长10油层组油源进行综合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沉积及储层特征,对长10油藏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9烃源岩为长10油藏的主力烃源岩,长7烃源岩也有贡献,但作用有限。长10油藏的形成受源岩条件、沉积、成岩和微构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成藏条件较为复杂。长9烃源岩的范围及发育程度控制着长10油藏的分布,有利的沉积相带、成岩相带和长9暗色泥岩的过剩压力高值区,为油藏发育的有利目标区。长10油藏受构造和岩性的双重控制,主要发育构造-岩性油藏、砂岩上倾方向尖灭性油藏和上倾方向岩性致密遮挡油藏3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α(H)-重排藿烷 流体包裹体 长10油层组 成藏控制因素 油-源对比 陕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陕北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周忠学 任志远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8-61,共4页
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十分复杂。通过回归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法对本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1988-2004年陕北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特征是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 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十分复杂。通过回归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法对本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1988-2004年陕北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特征是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与主要经济发展指标之间具有明确的函数耦合规律;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三次产业结构演变之间相关性达0.976,林地和建设用地比重的变化通过影响第二产业的比重,从而影响三次产业结构。林地和园地、耕地比重变化直接影响种植业在农业结构中的比重,从而影响农业结构,相关性分别达0.918和0.7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土地利用变化 经济发展 耦合关系
原文传递
陕北黄土区植被群落特征与土壤水分关系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濮阳雪华 王春春 +2 位作者 苟清平 赵志杰 黄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4-191,共8页
以陕西省吴起县降水量存在差异的白豹、柴沟、王洼子3个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降水梯度条件下浅层(0~100 cm)土壤含水量和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为陕北黄土区植被构建与景观配置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该... 以陕西省吴起县降水量存在差异的白豹、柴沟、王洼子3个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降水梯度条件下浅层(0~100 cm)土壤含水量和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为陕北黄土区植被构建与景观配置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该地区降水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3个区域共调查植物20科47属57种,其中草本植物共有12科29属38种,菊科、禾本科、蔷薇科、豆科占调查属和种的61.7%和68.4%。白豹、柴沟及王洼子浅层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4.4%、12.7%和8.7%。随着降水量的减少,3个典型区域草本植物的重要值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植被群落物种组成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植被群落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及Simpson指数从高到低均依次为白豹>柴沟>王洼子,且与土壤含水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合而言,该地区草本植物物种最为丰富,降水梯度显著影响浅层土壤水分,且植被群落特征与浅层土壤水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黄土 植被群落 土壤水分 降水梯度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窑洞文化与旅游开发探讨 被引量:18
7
作者 白凯 吴成基 +2 位作者 苏慧敏 马彦飞 姚宏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79,共4页
窑洞不仅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形式,更是一种孕育了黄土高原浓重的民俗民情、体现了人地和谐发展观的文化形式;窑洞文化是黄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需要深度开发的重要人文旅游资源。文章结合陕北旅游发展实际,全面分析了旅游开... 窑洞不仅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形式,更是一种孕育了黄土高原浓重的民俗民情、体现了人地和谐发展观的文化形式;窑洞文化是黄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需要深度开发的重要人文旅游资源。文章结合陕北旅游发展实际,全面分析了旅游开发面临的机遇和问题,进一步提出了陕西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应当抓住陕北红色旅游热这个发展契机,采取依托延安、深挖窑洞文化内涵、将窑洞旅游与其它旅游项目捆绑推出等策略和建议,使窑洞文化旅游成为发展陕北旅游的新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窑洞文化 黄土文化 旅游开发 陕北
下载PDF
北方干旱化对水土资源与粮食安全的影响及适应--以陕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15
8
作者 文琦 刘彦随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11,共5页
运用气候变率、线性回归、因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1975-2005年陕北农牧交错区降水、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得出气候暖干化趋势显著的结论。对土地、水和粮食安全与干旱化相关系数离散程度分析表明:在气候干旱化作用和煤炭资源过量开发影响下... 运用气候变率、线性回归、因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1975-2005年陕北农牧交错区降水、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得出气候暖干化趋势显著的结论。对土地、水和粮食安全与干旱化相关系数离散程度分析表明:在气候干旱化作用和煤炭资源过量开发影响下,区域生态环境退化严重;以无定河、延河流域为例,发现流域年降水量每增加10%,其径流量增加22.22%,径流深度加深4.47%,年降水量每减少10%,径流量减少15.98%,径流深度减少3.56%的规律;粮食、牧草受暖干化影响,需水胁迫加剧,出现了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草场承载力下降等问题;最后,针对土地、水和粮食安全对干旱化的响应,提出了适应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化 水土资源 粮食安全 农村发展 陕北地区
下载PDF
陕北统万城地区历史自然景观及毛乌素沙漠迁移速率 被引量:13
9
作者 孙同兴 王宇飞 +2 位作者 侯甬坚 杜乃秋 李承森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63-371,共9页
十六国时期夏国都城———统万城位于陕西省靖边县城北无定河北岸 ,今天的自然景观属于沙漠 ,仅存稀疏的次生灌丛和草本群落。但是 ,在约 16 0 0年以前 ,当地为温带干草原 ,在塬面或山丘上分布有侧柏林 ,沟谷、河岸边生长喜温湿的乔木 ... 十六国时期夏国都城———统万城位于陕西省靖边县城北无定河北岸 ,今天的自然景观属于沙漠 ,仅存稀疏的次生灌丛和草本群落。但是 ,在约 16 0 0年以前 ,当地为温带干草原 ,在塬面或山丘上分布有侧柏林 ,沟谷、河岸边生长喜温湿的乔木 ,河流、湖泊、沼泽中水生植物繁盛 ,在丘间低洼处或盐碱土上分布有灌木和草本植物。当时该地区的年平均温度为 7 8℃~ 9 3℃ ,最热月平均温度 2 3 0℃~ 2 4 9℃ ,最冷月平均温度- 12℃~ - 5 6℃ ,年较差 2 8 5℃~ 38 2℃ ,年降雨量 4 0 3 4~ 5 5 0 0mm ,最大月降雨量 83 8~ 12 3 9mm ,最小月降雨量为 4 4~ 12 2mm。当时的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出 0 2℃~ 0 7℃ ,年降雨量也高出 6 0~ 10 0mm。如此的历史景观今天已经向南迁移 ,侧柏林或森林草原退缩至延安以南。在此近 16 0 0年的时间里 ,毛乌素沙漠分布范围不断扩大 ,其南部边缘推进了约 2 0 0km ,推测沙漠扩展的速率达到平均 12 5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自然景观 毛乌素沙漠 次生灌丛 草本群落 统万城地区
下载PDF
陕北黄土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植被与土壤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濮阳雪华 王月玲 +2 位作者 赵志杰 黄娟 杨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24,共12页
植被与土壤耦合协调关系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高效实施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通过对陕北黄土区针叶纯林、阔叶纯林、针阔混交林、乔灌复层林、灌木林和天然草地6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植被和土壤的全面调查与采样分析,建立植被与土壤耦合... 植被与土壤耦合协调关系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高效实施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通过对陕北黄土区针叶纯林、阔叶纯林、针阔混交林、乔灌复层林、灌木林和天然草地6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植被和土壤的全面调查与采样分析,建立植被与土壤耦合关系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各表征指标的权重,构建了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植被与土壤耦合协调度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水分和养分影响差异显著,针阔混交林的土壤环境综合评价最好,乔灌复层林最差。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植被郁闭度、生物量、营养元素含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针阔混交林的植被群落综合评分最高,天然草地最低。土壤环境因子与植被生物量、营养元素及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耦合协调度依次为针阔混交林(0.767)>阔叶纯林(0.661)>天然草地(0.655)>灌木林(0.646)>针叶纯林(0.628)>乔灌复层林(0.234),其中针阔混交林为中级协调同步发展型,阔叶纯林属于初级协调同步发展型,天然草地属于初级协调植被滞后型,灌木林和针叶纯林均处于初级协调土壤滞后型,乔灌复层林则为中度失调土壤损益型。陕北黄土区植被恢复重建宜种植针阔混交林,还需加强植被抚育和土壤管理,避免配置乔灌复层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区 植被 土壤 耦合关系 恢复模式
下载PDF
陕北地区仰韶时代晚期至龙山时代生业方式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孙永刚 常经宇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10-117,共8页
通过对陕北地区仰韶时代晚期至龙山时代的部分遗址进行梳理、分析,可以归纳出陕北地区生业方式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即由仰韶时代晚期以农业为主、畜牧为辅、狩猎为补充,发展到龙山时代早期以农牧混合为主、狩猎为辅,最终在龙山时代晚期... 通过对陕北地区仰韶时代晚期至龙山时代的部分遗址进行梳理、分析,可以归纳出陕北地区生业方式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即由仰韶时代晚期以农业为主、畜牧为辅、狩猎为补充,发展到龙山时代早期以农牧混合为主、狩猎为辅,最终在龙山时代晚期形成以畜牧为主、农业为辅、狩猎文化为补充的生业方式。生业方式的转变一定程度上与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但并非决定性因素。海生不浪晚段至阿善文化时期陕北先民生业方式的变化,是人口压力和环境因素导致的;龙山时期陕北先民生业方式的转变,多是环境因素促使下的人群变动和文化传播影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地区 生业方式 石峁遗址 社会复杂化
下载PDF
陕北旅游资源的整合分析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陶盈科 吴成基 彭永祥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1-196,共6页
陕西省旅游业在全国的地位正在逐步下降,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对旅游资源挖掘不够,缺乏新的旅游增长极。陕北近几年已显示出极大的发展潜力,理应开辟为陕西省新的旅游增长极,但其旅游业发展过分依赖于红色旅游,使得本区旅游业缺乏可持续... 陕西省旅游业在全国的地位正在逐步下降,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对旅游资源挖掘不够,缺乏新的旅游增长极。陕北近几年已显示出极大的发展潜力,理应开辟为陕西省新的旅游增长极,但其旅游业发展过分依赖于红色旅游,使得本区旅游业缺乏可持续发展后劲。立足于市场分析和资源特色,陕北需要进行黄土地貌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为此,本文在分析了陕北旅游资源整合属性的基础上,论述了陕北旅游资源整合问题并进行了旅游功能分区,提出了陕北旅游资源的整合策略,以期为陕北乃至全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旅游资源 整合
下载PDF
生态恢复工程对陕北地区生态系统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卓静 朱延年 +3 位作者 何慧娟 王娟 董金芳 权文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8627-8637,共11页
以生态环境脆弱的陕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TM遥感影像解译陆表生态系统的分布特征,从生态系统转移矩阵、单一生态系统动态度和综合生态系统动态度等方面探索了生态恢复工程实施20年来研究区生态系统的时空演变规律。同时,利用最小二乘... 以生态环境脆弱的陕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TM遥感影像解译陆表生态系统的分布特征,从生态系统转移矩阵、单一生态系统动态度和综合生态系统动态度等方面探索了生态恢复工程实施20年来研究区生态系统的时空演变规律。同时,利用最小二乘趋势分析法和人类扰动指数分析气候条件和生态恢复工程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1997—2018年陕北地区生态系统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林木、草地的面积占比分别增加19.34%和6.91%;耕地面积占比减少22.15%;未利用地面积占比减少5.01%;陕北地区生态系统格局已由生态恢复工程实施前的耕地占主导转化为林木占主导。(2)受退耕还林工程的影响,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系统流转方向主要表现为耕地转化为林木和草地;防风固沙工程促使毛乌素沙漠区域未利用地转化为草地。(3)研究时间段内陕北地区年均气温基本无变化,年降水量显著呈增加趋势,整体向湿润化发展,适合地表植被生长和恢复。在这样的气候背景下,榆林和延安两市生态系统变化速度明显高于铜川市,说明生态恢复工程是研究区生态系统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气候背景变化是辅助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工程 陕北 生态系统格局 遥感
下载PDF
陕北黄土区不同微地形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濮阳雪华 苟清平 +1 位作者 王春春 朱清科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42,73,共7页
为提高陕北黄土区土壤肥力,加快植被恢复与重建,通过测定分析陕西吴起合沟流域原状坡、塌陷、切沟、缓台、浅沟及陡坎6种微地形0~100cm土层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并采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综合评价其土壤肥力水平。结果表明,不同微地形0... 为提高陕北黄土区土壤肥力,加快植被恢复与重建,通过测定分析陕西吴起合沟流域原状坡、塌陷、切沟、缓台、浅沟及陡坎6种微地形0~100cm土层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并采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综合评价其土壤肥力水平。结果表明,不同微地形0~100cm土层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N、全N、有效P和速效K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7.84~8.36、0.40%~0.90%、27.86~45.24mg·kg^-1、0.31~0.53g·kg^-1、4.66~9.55mg·kg^-1和152.52~198.02mg·kg^-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微地形土壤pH值呈上升趋势,有机质、碱解N和全N含量逐渐降低,有效P含量先降低后增加,速效K未呈现一致的变化规律。除陡坎外,不同微地形土壤肥力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切沟表层(0~20cm)土壤肥力指数为1.996,达到肥沃水平;原状坡、塌陷、缓台和浅沟土壤肥力指数分别为1.224、0.992、1.148和1.365,均处于一般水平;陡坎土壤肥力指数则为0.695,处于贫瘠水平。各微地形在20~100cm土层土壤肥力指数差异较小,基本均处贫瘠水平。综合而言,不同微地形土壤肥力呈现出明显的表聚效应,切沟表层土壤肥力最好,陡坎最差,其中有机质、碱解氮、全氮是土壤肥力较低的主要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黄土 微地形 土壤养分 肥力评价
下载PDF
MM5/CALMET数值模拟在陕北风能资源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姜创业 孙娴 徐军昶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06-1610,共5页
对同期陕北地区测风塔实测数据、MM5/CALMET模式模拟数据和气象站统计补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采用气象站统计补全数据,MM5/CALMET模式模拟数据与测风塔实测数据的吻合度更高,误差更小。对2009年模拟数据采用测风塔和气象... 对同期陕北地区测风塔实测数据、MM5/CALMET模式模拟数据和气象站统计补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采用气象站统计补全数据,MM5/CALMET模式模拟数据与测风塔实测数据的吻合度更高,误差更小。对2009年模拟数据采用测风塔和气象站数据订正处理,得到陕北风能资源分布。陕北风能资源较好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长城沿线和白于山之间,其中部分地区具备风能资源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5/CALMET 风能资源 评估 陕北
原文传递
Changes i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on the Loess Plateau in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China 被引量:9
16
作者 LI Jing REN Zhi-yu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06-614,共9页
The Loess Plateau in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of China covers Yulin, Yan'an, and Tongchuan cities mainly. The kind of physiognomy is complicated and various, including the transitional region of the sand and wind, t... The Loess Plateau in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of China covers Yulin, Yan'an, and Tongchuan cities mainly. The kind of physiognomy is complicated and various, including the transitional region of the sand and wind, the hilly-gully fragile region, the pimple mound region from North to South. Large-scale land reclamation projects that are severely affecting these ecosystems have been implemented. In this paper, we reported an investigation to the changes in land use and ecosystem services on the Loess Plateau in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from 1978 to 2000. We used three LANDSAT TM and/or ETM data sets to estimate the changes in the size of five land-cover/land-use categories, and we also used previously published value coefficients to estimate the changes in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delivered by each land category. Finally, we ranked the contribution of various ecosystem functions to the overall value of the ecosystem services, we have estimated that the annual value of the ecosystem services is 56.95 billon RMB yuan in the Loess Plateau in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in 2000. In the region, from 1978 to 2000, the economic value of the fixing carbon was higher, the economic value of water conservation was the lowest, but the economic value of the NPP, fixing carbon, and supplying oxygen accounted for above ninety percent of the total value, obviously the vegetation created the biggest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We can conclude that future land-use policy formulation should give precedence to the conservation of these ecosystems over uncontrolled reclamation, and that further land reclam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rigorous environmental impact analy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USE ecosystem services the value ecosystem functions the Loess Plateau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下载PDF
陕北侏罗纪富油煤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宁 许云 +1 位作者 乔军伟 宁树正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49,共8页
富油煤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对研究其形成时期的古沉积环境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陕北地区侏罗纪延安组6个主采煤层为研究对象,运用煤质分析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陕北地区延安组主采煤的氯仿沥... 富油煤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对研究其形成时期的古沉积环境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陕北地区侏罗纪延安组6个主采煤层为研究对象,运用煤质分析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陕北地区延安组主采煤的氯仿沥青"A"含量较高,饱芳比较低;正构烷烃呈单峰型分布,中链饱和烃占优势,Pr/n C17、Ph/n C18、Pr/Ph的值较高;C28和C29的规则甾烷和重排甾烷占主导地位。分析表明:陕北地区延安组主采煤层处于低热–成熟阶段,为富氢基质镜质体和壳质组生油的有利阶段;有机质来源以陆生高等植物为主并有部分水生生物混入,形成于贫氧的泥炭沼泽环境,且经历了较强的生物降解作用,为富氢组分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延安组 富油煤 有机地球化学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防风固沙功能价值时空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晶 任志远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3-187,共5页
防风固沙功能是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之一。目前,对土地利用防风固沙价值的定性描述很多,定量测算其价值的方法则尚在探索之中。因此,研究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功能价值及其动态变化,对保育风沙区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防风固沙功能是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之一。目前,对土地利用防风固沙价值的定性描述很多,定量测算其价值的方法则尚在探索之中。因此,研究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功能价值及其动态变化,对保育风沙区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中以陕北黄土高原1978-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依据,运用按研究区实际情况建立的测算模型,对该区土地利用防风固沙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测算和动态分析。以G IS为平台,分别计算每个单元的风蚀流失量然后汇总,得到陕北黄土高原防风量。将所得图件进行拓扑叠加,再代入风沙流失量模型,得出陕北黄土高原地区1978年、1990年与2000年风沙流失量与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用预期收益资本化法来评估土地防风固沙的价值。陕北黄土高原防风固沙物质量和价值量在1978~2000年期间呈现增长的趋势。1978年~1990年内土地利用总防风固沙价值从3.40亿元/a增加到3.76亿元/a;1990年~2000年内土地利用防风固沙价值从3.76亿元/a增加到3.80亿元/a,这充分说明了陕北黄土高原防风固沙效益显著。结果表明: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功能价值量的变化是国家生态政策、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等合力驱动的结果。"退耕还林还草"和"营造防护林"等生态措施的实施,对保育风沙区的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干预主要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来实现,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会产生相应的生态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高原 防风固沙 土地利用 价值 时空研究
原文传递
生态约束下的陕北工业城镇空间发展路径初探--以神木县锦界镇为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吴左宾 周庆华 刘业鹏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2-96,共5页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生态环境约束和城镇扩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在该地区工业型城镇空间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以陕北地区神木县锦界镇为例,深入剖析了其边界扩张的生态瓶颈和空间布局的生态矛盾,进而针对这两重发展困...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生态环境约束和城镇扩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在该地区工业型城镇空间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以陕北地区神木县锦界镇为例,深入剖析了其边界扩张的生态瓶颈和空间布局的生态矛盾,进而针对这两重发展困惑提出在城镇空间扩展方面划定合理的空间增长边界以寻求规模之解,并且在城镇空间布局方面结合生态廊道进一步优化功能分区、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以寻求调适之策,最终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生态环境约束下的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工业型城镇空间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约束 陕北地区 工业城镇 空间发展路径 神木县锦界镇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土壤侵蚀定量评价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娟 卓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1期220-223,229,I0002,共6页
[目的]分析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2000,2007和2012年土壤侵蚀量时空变化特征,为该地区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供参考。[方法]在GIS和RS的技术支持下,以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为研究区域,应用美国通用土壤流失预报方程(RUSLE模型)为... [目的]分析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2000,2007和2012年土壤侵蚀量时空变化特征,为该地区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供参考。[方法]在GIS和RS的技术支持下,以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为研究区域,应用美国通用土壤流失预报方程(RUSLE模型)为评价模型,利用ArcGIS 9.2的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功能,对研究区域2000,2007和2012年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2000—2012年土壤侵蚀量呈下降趋势,2012年较2000年下降了1 162t/(km2·a);以子长县为例,2000年土壤侵蚀模数在2 500t/(km2·a)以下的面积仅占区域总面积的0.1%,2012年上升为55.2%;2000年研究区主要土壤侵蚀强度为中度侵蚀,2012年为轻度侵蚀,变化剧烈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子长、安塞、志丹等县。[结论]植被覆盖因子是影响区域内土壤侵蚀的最主要因素,由此可见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可以有效抑制区域内土壤侵蚀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黄土高原 退耕还林区 土壤侵蚀 定量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