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色压力、工作家庭冲突和心理抑郁的中美比较——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2
1
作者 金家飞 徐姗 王艳霞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44-1160,共17页
在中国和北美两个样本中,探讨了工作家庭冲突模型的共性和差异。首先使用多组验证性因子分析找到适用于中美样本的模型,然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层次回归进行假设检验。结果显示,中美员工感知到的工作-家庭(家庭-工作)冲突在工作(家庭... 在中国和北美两个样本中,探讨了工作家庭冲突模型的共性和差异。首先使用多组验证性因子分析找到适用于中美样本的模型,然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层次回归进行假设检验。结果显示,中美员工感知到的工作-家庭(家庭-工作)冲突在工作(家庭)角色压力和心理抑郁的关系中都起中介作用。此外,情境的差异导致中美员工在工作支持和家庭支持的调节作用上有不同的表现,即中国员工感受到的工作(家庭)支持对角色压力和冲突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在北美样本中,工作支持负向调节工作角色压力到工作-家庭冲突的关系,而工作支持和家庭支持正向调节家庭角色压力到家庭-工作冲突的关系。本文的发现能够帮助管理者意识到情境因素的重要作用,从而制定更为有效的管理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家庭冲突 工作支持 家庭支持 中美比较 心理抑郁
下载PDF
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海底油气渗漏的声学探测 被引量:19
2
作者 赵铁虎 张训华 +1 位作者 王修田 孟祥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5-199,共5页
为查明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调查区内与海底油气渗漏有关的海底浅表层声学特征,分析天然气渗漏与构造的关系,为下一步地球化学取样站位的选择和油气勘探提供参考,采用全覆盖侧扫声纳和高分辨率地震方法首次对调查区的海底油气渗漏现象进... 为查明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调查区内与海底油气渗漏有关的海底浅表层声学特征,分析天然气渗漏与构造的关系,为下一步地球化学取样站位的选择和油气勘探提供参考,采用全覆盖侧扫声纳和高分辨率地震方法首次对调查区的海底油气渗漏现象进行了调查。在镶嵌处理后的侧扫声纳图像上,呈条带状散布的强反射斑块为麻坑和海底圆丘地貌。在地震剖面上可见由于气体聚集产生的振幅增强、柱状扰动、气窗及空白反射等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广泛发育的接近或直达海底的断层为油气渗漏提供了通道和气源,海底浅表层气体的聚集和渗漏是深部地层中孔隙流体向上运移的结果,且调查区海底目前仍处于微渗漏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盆地 北部坳陷 油气渗漏 声学探测 麻坑 圆丘 断层
下载PDF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四段砂砾岩成岩作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万欢 黄文辉 王华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42,152,共4页
在整理已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普通和铸体薄片镜下观察认为: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四段岩性主要为砂砾岩,砂岩主要是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填隙物主要为钙质、硅质胶结物和泥质杂基,结构和成分成熟度较低。成岩作... 在整理已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普通和铸体薄片镜下观察认为: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四段岩性主要为砂砾岩,砂岩主要是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填隙物主要为钙质、硅质胶结物和泥质杂基,结构和成分成熟度较低。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其中前2种作用对储层的孔隙空间破坏很大,而溶蚀作用可以显著地改善储层的储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砂砾岩 沙河街组 北部陡坡带 东营凹陷
下载PDF
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技术在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中生代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朱凌霄 吴志强 祁江豪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6期66-72,共7页
在构造复杂和测井资料少的海域,有效地进行地震反演和储层预测是油气前景评价的关键。针对南黄海盆地白垩系砂岩储层中岩性复杂和物性高度非均质的问题,采用了测井、地震资料联合的稀疏脉冲约束反演方法和构造形态约束下的低频模型构建... 在构造复杂和测井资料少的海域,有效地进行地震反演和储层预测是油气前景评价的关键。针对南黄海盆地白垩系砂岩储层中岩性复杂和物性高度非均质的问题,采用了测井、地震资料联合的稀疏脉冲约束反演方法和构造形态约束下的低频模型构建技术,对二维多道地震数据进行了目标层波阻抗反演处理,并对白垩纪砂岩储层的横向分布进行了追踪预测。结果表明:地震波阻抗剖面能够刻画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表征储层内部物性变化,预测有利储层分布范围;储层预测认为白垩系泰州组发育多层低波阻抗的泥岩生烃层,中间夹两层波阻抗较高的砂层,与钻井资料对比为物性较好的油气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储层 储层预测 稀疏脉冲反演 北部坳陷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部周口坳陷谭庄—沈丘凹陷早白垩世沉积、构造特征与原型盆地性质 被引量:8
5
作者 旷红伟 柳永清 +8 位作者 彭晓波 杨飞 陈铭培 岑超 彭楠 李家华 王晓光 穆朋飞 顾兴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4-815,共12页
谭庄—沈丘凹陷位于华北克拉通南部,大别山北缘与华北克拉通接壤部位的周口坳陷内。区内下白垩统地层厚度巨大,沉积和沉降中心偏于盆地南侧。沉积物以细粒陆源碎屑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为主;岩石中富含火山碎屑,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 谭庄—沈丘凹陷位于华北克拉通南部,大别山北缘与华北克拉通接壤部位的周口坳陷内。区内下白垩统地层厚度巨大,沉积和沉降中心偏于盆地南侧。沉积物以细粒陆源碎屑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为主;岩石中富含火山碎屑,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发育一系列牵引流成因的沉积构造,属于与河流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及其沉积相的组合,早白垩世沉积物源供给主要来自南部。盆地的发育和演化及早白垩世沉积主要受南部边界的叶鲁断裂控制,属于张性正断层,后期该断层发生明显地向盆地方向的逆冲。依据下白垩统砂岩组分构造属性、砂岩岩屑组分、沉积物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以及与南部大别山造山带火山岩发育年代的对比等综合分析认为,谭庄—沈丘凹陷形成于早白垩世伸展大地构造背景,是受大别山北缘山盆耦合作用影响形成的断陷型沉积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早白垩世 沉积 构造 盆地
下载PDF
Optimizing groundwater recharge plan in North China Plain to repair shallow groundwater depression zone, China 被引量:2
6
作者 Rui-fang Meng Hui-feng Yang +4 位作者 Xi-lin Bao Bu-yun Xu Hua Bai Jin-cheng Li Ze-xin Liang 《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3年第2期133-145,共13页
The North China Plain is one of the main grain producing areas in China. However, overexploitation has long been unsustainable since the water supply is mainly from groundwater. Since 2014,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 The North China Plain is one of the main grain producing areas in China. However, overexploitation has long been unsustainable since the water supply is mainly from groundwater. Since 2014,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s central route has been charted to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water supply and over-exploitation, which has alleviated the problem to a certain extent. Although 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has made many efforts on groundwater recharge since 2018 most of which have been successful, the recharge has not yet been sufficiently focused on the repair of shallow groundwater depression zones. It still needs further optimiz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is particular issue,proposes optimized recharge plan and provides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1) Seven priority target areas are selected for groundwater recharge in alluvial and proluvial fans in the piedmont plain, and the storage capacity is estimated to be 181.00×10~8 m~3;(2) A recharge of 31.18×10~8 m~3/a is required by 2035 to achieve the repair target;(3) It is proposed to increase the recharge of Hutuo River, Dasha River and Tanghe River to 19.00×10~8 m~3/a and to rehabilitate Gaoliqing-Ningbailong Depression Zone;increase the recharge of Fuyang River, Zhanghe River and Anyang River to 7.05×10~8 m~3/a and rehabilitate Handan Feixiang-Guangping Depression Zone;increase the recharge of Luanhe River by 0.56×10~8 m~3/a and restore Tanghai Depression Zone and Luanan-Leting Depression Zone;moderately reduce the amount of water recharged to North Canal and Yongding River to prevent excessive rebound of groundwater;(4) Recharge through well is implemented on a pilot basis in areas of severe urban ground subsidence and coastal saltwater intrusion;(5) An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for groundwater quality risks in recharge areas is established to ensure the safety. The numerical groundwater flow model also proves reasonable groundwater level restoration in the depression zones by 2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China Plain Groundwater recharge Groundwater depression zone Recharge target areas Storage capacity Recharge source Recharge effectiveness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阿瓦提凹陷三叠系划分对比 被引量:5
7
作者 王超 黄智斌 谭泽金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33-136,共4页
阿瓦提凹陷三叠系沉积厚度大、地层对比精度低,已成为制约该区勘探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从岩性、电性、古生物等方面对该凹陷三叠系划分对比进行了探讨,建立了阿瓦提凹陷三叠系的划分数据表.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北部坳陷 阿瓦提凹陷 三叠系
下载PDF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Deep Groundwater Depression Cone in North China Plain,China——A Case Studyin Cangzhou Region 被引量:3
8
作者 Yasong Li Fawang Zhang +3 位作者 Zhantao Han Ping Wang Honghan Chen Zhaoji Zha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6期1051-1058,共8页
The North China Plain(NCP) is one of the global hotspots of groundwater depletion, groundwater is almost the only source of water for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and drinking water in this region. After long-term's ov... The North China Plain(NCP) is one of the global hotspots of groundwater depletion, groundwater is almost the only source of water for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and drinking water in this region. After long-term's over-exploitation of deep groundwater, there appeared several deep groundwater depression cones, such as Cangzhou cone, Dezhou cone, Hengshui cone, Tianjin cone, etc., in which the Cangzhou cone is one of the typical cones for its special geography and hydrogeology conditions.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s intended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deep groundwater depression cone in Cangzhou region, especially the No. III aquifer depression cone, which is the main exploitation zone in this region.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groundwater depression cone of the No. III aquifer group in Cangzhou region showed that this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namely, development, stable development, rapid expansion, and gradual recovery. The shape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ression cone at different stages are described by analyzing the evolution of the-30,-40, and-50 contours of the groundwater table, for example the closed area of water table contour of-50 m has been enlarged from 95 km2 in 1985 to 6 528.5 km2 in 2005. The dominan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t different stages are propo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latively long dry periods with less precipitation, special geological and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sharply increased water consumption for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cause the formation of deep groundwater depression cones. Meanwhile, an environmental response against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is presented, and rational solutions are suggested to avert water cri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pression cone water table contour groundwater consumption dynamic monitoring north China Plain
原文传递
库车坳陷中新生界天然气成藏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朱蓉 楼章华 金爱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共3页
库车坳陷是塔里木盆地北部一近东西走向的狭长坳陷,以中新生代地层为主。地层压实排出水离心流区位于拜城凹陷和阳霞凹陷,克拉苏—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东秋里塔克构造带和塔北前缘隆起带为越流泄水区。库车坳陷在早第三纪—库车早期主要... 库车坳陷是塔里木盆地北部一近东西走向的狭长坳陷,以中新生代地层为主。地层压实排出水离心流区位于拜城凹陷和阳霞凹陷,克拉苏—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东秋里塔克构造带和塔北前缘隆起带为越流泄水区。库车坳陷在早第三纪—库车早期主要为油藏、凝析油气藏形成时期;库车晚期—第四纪西域期是气藏的主要形成时期。天然气经短距离侧向汇聚,通过沟通源岩和圈闭的断裂垂向富集。在强烈的构造挤压和气体充注条件下,被具有很好封闭性的下第三系膏盐岩严密封闭,形成异常高压气藏。下伏三叠系—侏罗系源岩的沉积埋藏水、粘土矿物脱出水沿断裂带伴随天然气向浅部越流,在构造顶部形成相对低矿化度的地下水化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流体动力场 成藏系统 动力学过程
下载PDF
Carboniferous–Permian marine transgressions in the Jiyang Depression 被引量:1
10
作者 Zhang Kuihua Chen Shiyue Zhang Guanl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4年第1期87-92,共6页
In recent years, great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e Carboniferous-Permian strata of the Bohaiwan basin, especially the Carboniferous-Permian marine transgression, using data from drilling,... In recent years, great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e Carboniferous-Permian strata of the Bohaiwan basin, especially the Carboniferous-Permian marine transgression, using data from drilling, outcrops and carbonate acid-insoluble residue experiments together with the tectonic evo- 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peripheral orogenic zones of the North China plate and the Tan-Lu fault zones. The .';tudy concludes that marine transgressions took place on six occasions during Carboniferous-Perm- ian time in the Jiyang Depression. The marine transgressions were concentrated in the Late Carbonifer- ous: two marine transgressions occurred in the early Late Carboniferous, and the scale of the first was smaller and the time was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second. The other four marine transgressions hap- pened in the late Late Carboniferous, the first and the fourth of which were larger in scale and longer in time than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The seawater came from the Jiaobei area, the eastward part of the Qinling-Dabie residual sea basin, and invaded progressively as a planar flow from south to north and from east to west. These findings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the Carboniferous-Permian strata in the livang Den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iferous-PermianMarine transgression north China plate Tan-Lu fault zone Jiyang depression
下载PDF
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中部隆起区沉积物中渗漏烃的三维荧光特征
11
作者 董贺平 李双林 +1 位作者 肖国林 赵青芳 《海洋地质前沿》 2014年第10期40-45,共6页
在南黄海中部隆起区沉积物样品三维荧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分析北部坳陷三维荧光、饱和烃及芳烃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三维荧光指标在研究区油气渗漏系统中的指示意义。分析认为,三维荧光主峰及次峰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最大荧光强度等指... 在南黄海中部隆起区沉积物样品三维荧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分析北部坳陷三维荧光、饱和烃及芳烃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三维荧光指标在研究区油气渗漏系统中的指示意义。分析认为,三维荧光主峰及次峰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最大荧光强度等指标与中部隆起区相当。利用最大荧光强度、T/D指标、芳烃百分含量组成三指标异常下限的提取方法,相互印证确定了9个地球化学异常区,异常点表现为凝析油特征。并结合南黄海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对异常区的可靠性进行了分类,划分了1个可靠性良好区、4个较好区、2个一般区、2个较差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盆地 北部坳陷 三维荧光 油气渗漏
下载PDF
藏北羌塘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80
12
作者 黄继钧 《中国区域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8-186,共9页
羌塘盆地基底由元古宙变质岩系组成,具双层结构,下部为结晶“硬基底”、上部为变质“软基底”;构造上具两坳夹一隆和断凸断凹特征。盆地盖层由中泥盆统至第三系组成,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及白垩系、第三系陆相砂、砾岩。盖层... 羌塘盆地基底由元古宙变质岩系组成,具双层结构,下部为结晶“硬基底”、上部为变质“软基底”;构造上具两坳夹一隆和断凸断凹特征。盆地盖层由中泥盆统至第三系组成,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及白垩系、第三系陆相砂、砾岩。盖层中变形强烈,发育多组褶皱、断裂。变形在平面上方向性、分带性、等距性明显;在剖面上具差异性、不协调性。盆地主要变形期为燕山期-喜马拉雅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层 变形期 羌塘盆地 基底构造 应力场
下载PDF
华北平原地下水降落漏斗演变及主导因素分析 被引量:71
13
作者 费宇红 苗晋祥 +3 位作者 张兆吉 陈宗宇 宋海波 杨梅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4-399,共6页
通过对大量的野外资料分析,发现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位最大埋深已达65m,埋深大于10m的区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44.4%,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串珠状分布于太行山和燕山山前平原的工业城市;深层地下水位最大埋深达110m,埋深大于40m分布区面积... 通过对大量的野外资料分析,发现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位最大埋深已达65m,埋深大于10m的区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44.4%,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串珠状分布于太行山和燕山山前平原的工业城市;深层地下水位最大埋深达110m,埋深大于40m分布区面积占总面积的43.1%,形成了华北平原复合漏斗,面积占52.6%。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至今降水量减少、河道渗漏量减少和地下水开采量增加的变化分析,发现地下水位下降和漏斗的形成与人类开采地下水和降水量持续减少密切相关,通过采用关联度计算分析,认为人类开采地下水是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地下水降落漏斗 演变 主导因素
原文传递
华北平原地下水演变机制与调控 被引量:62
14
作者 石建省 李国敏 +3 位作者 梁杏 陈宗宇 邵景力 宋献方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7-534,共8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华北平原长期的地下水过量开采形成了复杂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并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为建立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地下水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机制,国家973项目"华北平原地下水演变机制与调控"在大量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华北平原长期的地下水过量开采形成了复杂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并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为建立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地下水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机制,国家973项目"华北平原地下水演变机制与调控"在大量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近50年来地下水动力场演变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揭示了包气带结构变化影响下包气带水力参数的变化,研究了深层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咸水移动和资源量转换机理;利用改进的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2001—2010年华北平原地下水流数值模型,计算了最新的地下水资源量。分析了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定量评价,给出了华北平原地下水的优化调控途径,目前正在以高精度地下水流数值模型为核心,模拟各区的地下水优化调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地下水降落漏斗 地下水资源管理
下载PDF
华北裂陷盆地不同块体地壳结构及演化研究 被引量:42
15
作者 嘉世旭 张先康 方盛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59-266,共8页
通过对华北裂陷盆地内不同块体的深地震测深资料处理 ,得到与构造演化过程相关的、不同性质块体的地壳结构特征。盆地隆起区块体地壳一般呈均匀成层 ,速度随深度逐层增加 ,保留了古大陆地壳块体的稳定结构特征 ;盆地坳陷区块体地壳松散... 通过对华北裂陷盆地内不同块体的深地震测深资料处理 ,得到与构造演化过程相关的、不同性质块体的地壳结构特征。盆地隆起区块体地壳一般呈均匀成层 ,速度随深度逐层增加 ,保留了古大陆地壳块体的稳定结构特征 ;盆地坳陷区块体地壳松散巨厚的表层沉积、通常低速占主导的壳内构造、强反射的下地壳和高低速相间的薄互层壳 幔过渡带 ,反映了上地幔物质上隆、侵入、地壳增温、张裂等塑、脆性变形改造的新生地壳构造。讨论了这两类截然不同块体地壳构造的地球动力学演化及形成。裂陷区内中强地震的孕发和深源矿产、油气生贮存等都与这两类块体地壳结构、构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陷盆地 深地震测深 地壳块体结构 动力学演化 DSS震相差异分析
下载PDF
近40年来华北平原地下水位演变研究及其超采治理建议 被引量:47
16
作者 杨会峰 曹文庚 +7 位作者 支传顺 李泽岩 包锡麟 任宇 柳富田 范存良 王树芳 王亚斌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42-1155,共14页
华北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同时也是粮食主产区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区,雄安新区皆位于区内,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地下水是华北平原主要的供水水源,占总供水量70%左右,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地下水开采强度不断增大,长期处于严重超采状态... 华北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同时也是粮食主产区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区,雄安新区皆位于区内,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地下水是华北平原主要的供水水源,占总供水量70%左右,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地下水开采强度不断增大,长期处于严重超采状态,形成规模巨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进而引发地面沉降、地裂缝、湿地退化、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地下水位演变可以为地下水超采治理及降落漏斗修复提供支撑,本文基于华北平原2019—2020年高密度地下水位统测数据及历史水位资料,研究了2020年现状地下水位流场及漏斗分布状况,系统分析了近40年来地下水位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华北平原东西部浅层地下水位呈现差异化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2014年平原西部浅层地下水位持续快速下降,累计降幅达20~60 m,太行山前冲洪积扇缘一带水位降幅最大,2014年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后,西部山前主要城市水位止跌回升;中东部地区水位呈现自然波动状态。深层地下水位20世纪80年代至2014年,总体呈下降趋势,中东部地区水位降幅度最大,累计达到40~90 m;2014年后城市区与农业区深层地下水位呈差异化发展,城区水位回升明显,周边农业区仍呈快速下降趋势。此外,在地下水演变分析基础上,以地下水采补平衡及水位恢复为目标,提出了开展超采区防控目标水位阈值研究、制定地下水减采和回补精准治理方案、优化地下水位监测网以及南水北调农业水源置换可行性研究等建议。研究成果对支撑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精准治理,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修复和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与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地下水位演变 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超采治理建议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华北东北部裂陷盆地与燕山隆起地壳结构 被引量:47
17
作者 嘉世旭 张成科 +3 位作者 赵金仁 方盛明 刘志 赵俊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9-110,共12页
天津—北京—赤城深地震测深剖面采用密集炮点和接收点距设计构成了较为完整的观测系统,利用该剖面地震测深资料研究华北东部裂陷盆地与燕山隆起地壳结构及构造耦合.结合该区域已有研究成果,进一步分析了张渤地震带东段的地震构造环境.... 天津—北京—赤城深地震测深剖面采用密集炮点和接收点距设计构成了较为完整的观测系统,利用该剖面地震测深资料研究华北东部裂陷盆地与燕山隆起地壳结构及构造耦合.结合该区域已有研究成果,进一步分析了张渤地震带东段的地震构造环境.结果显示,华北克拉通东部裂陷盆地结晶基底构造形态和界面结构性质与新生代以来的地壳构造运动密切相关,北侧燕山隆起区高速稳定和南侧裂陷盆地低速松散截然不同的地壳结构,使宝坻-桐柏、宁河-昌黎断裂构造分区线和燕山隆起之间的中间过渡带为张渤地震带东部平原区地震的孕发提供了良好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震测深 燕山隆起 华北裂陷盆地 地壳结构与地震构造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陆架坡折带地质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30
18
作者 张忠涛 秦成岗 +5 位作者 高鹏 屈亮 刘道理 徐徽 徐乐意 周凤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44,116,共6页
白云凹陷北坡地区是珠江口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域之一,其层序地层学特点表现为沉积受控于特殊的古地理位置——陆架坡折带。从距今21 Ma至今,陆架坡折带位置基本保持在该区附近,在低海面时期发育了大量低位体系域沉积砂岩体,具备优... 白云凹陷北坡地区是珠江口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域之一,其层序地层学特点表现为沉积受控于特殊的古地理位置——陆架坡折带。从距今21 Ma至今,陆架坡折带位置基本保持在该区附近,在低海面时期发育了大量低位体系域沉积砂岩体,具备优先捕获油气的有利条件。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钻井、地震资料,结合各种层序界面特征,重新确定了该区新近系珠江组下段SB23.8、SB21等2个层序界面,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5个四级层序地层单元,从而建立起等时地层格架;之后,对该区近3 000 km2三维地震SB21.0层序界面之上的陆架坡折点进行了识别和追踪,确定出陆架坡折带的分布范围,识别出其低位体系域时期所分布的主要沉积地质体:主要有低位楔或陆架边缘三角洲、水道充填、低位扇等3种类型,并对其特征及展布规律进行了详细描述。结论认为:上述陆架坡折带具备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充足的油气源,优越的储集条件,良好的运聚匹配条件和保存条件以及晚期成藏特征等,同时,由于其上的砂岩体具有良好的形成岩性—地层圈闭条件,因此,该陆架坡折带极具油气勘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 层序地层学 陆架坡折带 低位楔 水道充填 低位楔 油气藏形成
下载PDF
库车坳陷北带天然气聚集成藏的关键因素 被引量:20
19
作者 付晓飞 吕延防 孙永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25,共4页
对比库车坳陷北带不同构造的天然气成藏基本条件,认为气源供给、储集条件、盖层品质、圈闭条件和超压不是天然气成藏的主导因素。烃源岩生排烃期、断裂活动时期和圈闭定型期"三史"匹配表明,不同构造圈闭都有捕获天然气的时机... 对比库车坳陷北带不同构造的天然气成藏基本条件,认为气源供给、储集条件、盖层品质、圈闭条件和超压不是天然气成藏的主导因素。烃源岩生排烃期、断裂活动时期和圈闭定型期"三史"匹配表明,不同构造圈闭都有捕获天然气的时机,能否在此时机成藏,关键取决于是否有天然气运移、充注和封盖的条件,而这三个条件能否有利配合,取决于圈闭的完整性和是否发育不切穿区域性盖层的气源断层,这是库车坳陷北带天然气聚集成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北带 聚集成藏 气源断层 圈闭完整性 天然气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部地区现今地温场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20
作者 何争光 刘池洋 +1 位作者 赵俊峰 刘永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8-434,共7页
在系统分析华北克拉通南部地区现今地温场数据的基础上,对该区现今地温场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其控制因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该区现今地温梯度平均为2.69℃/100m,大地热流平均为56.54mW/m2,地温场特征表现为北高南低,东高... 在系统分析华北克拉通南部地区现今地温场数据的基础上,对该区现今地温场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其控制因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该区现今地温梯度平均为2.69℃/100m,大地热流平均为56.54mW/m2,地温场特征表现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与中国东部热盆、西部冷盆相比,华北克拉通南部地区属于一种过渡类型。现今地温场主要受岩石圈厚度、构造特征和地下水活动的影响。华北克拉通南部不同地区热演化过程及其结果不同,开封坳陷、周口坳陷中部局部凹陷带现今地温场代表了该区最高的热演化状态并影响着古生界烃源岩成烃。其他地区现今地温则小于古地温,古地温决定了这些区域古生界烃源岩成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南部地区 周口坳陷 开封坳陷 现今地温场 地温梯度 大地热流 热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