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维C/SiC复合材料经向拉伸性能 被引量:16
1
作者 孔春元 孙志刚 +1 位作者 高希光 宋迎东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198,共7页
将微观尺度的强度预测模型与单胞尺度有限元模型相结合,建立了2.5维C/SiC复合材料的双尺度强度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计算微观尺度的应力-应变曲线以及最终失效时的力学性能,然后将其带入单胞模型,对不同边界条件下单胞模型的弹性模量进... 将微观尺度的强度预测模型与单胞尺度有限元模型相结合,建立了2.5维C/SiC复合材料的双尺度强度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计算微观尺度的应力-应变曲线以及最终失效时的力学性能,然后将其带入单胞模型,对不同边界条件下单胞模型的弹性模量进行折减,统计单胞模型的平均应力与应变,最后得到单胞尺度的应力-应变关系和最终失效时的力学性能。通过2.5维C/SiC复合材料常温和高温条件下的经向单轴拉伸试验,得到了2.5维C/SiC复合材料经向拉伸过程的应力-应变曲线以及最终失效时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值基本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维C/SiC复合材料 双尺度模型 常温和高温 应力-应变行为 刚度折减
原文传递
涤纶以D5为介质的分散染料常压高温无水染色工艺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吴浩 刘今强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5期584-590,共7页
基于D5沸点高的性质,以其作为介质进行分散染料染色时,无需高压设备即可实现高温染色,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选取分散蓝183与分散红玉167两种纯染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得到最佳染色工艺为,分散蓝183:染料用量0.8%(owf),浴比1∶10,膨化... 基于D5沸点高的性质,以其作为介质进行分散染料染色时,无需高压设备即可实现高温染色,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选取分散蓝183与分散红玉167两种纯染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得到最佳染色工艺为,分散蓝183:染料用量0.8%(owf),浴比1∶10,膨化剂X相对D5用量5.0%,染色温度150℃,恒温时间45min;分散红玉167:染料用量0.8%(owf),浴比1∶10,膨化剂X相对D5用量5.0%,染色温度150℃,恒温时间60min。在此工艺下,常压条件下即可获得超过常规水浴的染色效果。结果表明该染色方法可行,染色过程基本不用水、无需添加任何分散剂,达到减排、绿色环保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5 常压高温 分散染料 涤纶 染色工艺
下载PDF
信阳毛尖茶真空低温与常压高温烘焙组合干燥工艺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铭铭 杨转 郭桂义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0-104,共5页
传统的热风干燥工艺可以很好地提升茶叶的香气,但其高温高湿的环境却容易使叶绿素脱镁,影响茶叶的干茶色泽。为提高信阳毛尖的综合品质,特别是确保干茶绿润的色泽,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通过比较茶叶的感官品质并结合理化成分的分... 传统的热风干燥工艺可以很好地提升茶叶的香气,但其高温高湿的环境却容易使叶绿素脱镁,影响茶叶的干茶色泽。为提高信阳毛尖的综合品质,特别是确保干茶绿润的色泽,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通过比较茶叶的感官品质并结合理化成分的分析结果,来探究"真空低温+常压高温"组合干燥的温度与时间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在真空(0.008 MPa)80℃条件下干燥10 min,再以常压110℃干燥20 min,可以提升低档信阳毛尖茶的品质。对信阳毛尖茶品质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常压高温的温度>常压高温的时间>真空低温的温度>真空低温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阳毛尖 真空低温 常压高温 组合干燥技术
原文传递
不同温度下高排逆止阀内部流场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库勤锋 王炳坤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16年第9期56-58,共3页
在高温状态和常温状态两种工况下,采用FLUENT软件中可实现的k-?湍流模型进行内部流场模拟,得出高排逆止阀在阀瓣不同开度下所受到的压力分布和阀门内部的速度矢量图以及漩涡强度图。从这些图中可以得出,阀门的压力损失随着阀门开度的增... 在高温状态和常温状态两种工况下,采用FLUENT软件中可实现的k-?湍流模型进行内部流场模拟,得出高排逆止阀在阀瓣不同开度下所受到的压力分布和阀门内部的速度矢量图以及漩涡强度图。从这些图中可以得出,阀门的压力损失随着阀门开度的增大而减小,常温状态下和高温状态下两者的压力场及速度矢量场分布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在漩涡强度上常温状态比高温状态要小。从图中也可看出阀门在开启时阀瓣受力较大,因此要注意在高排逆止阀摇杆结构设计时应防止力矩过大而造成损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排逆止阀 流场 数值模拟 能量损失 常温与高温状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