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让诗意进入翻译理论研究——从海德格尔的“非对象性的思”看钱钟书的“不隔”说 被引量:7
1
作者 蔡新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63-571,共9页
钱钟书的"不隔"说,与海德格尔的"非对象性的思"趋向一致。而后者突破了西方传统哲学对理性的强调,突出了直观的作用与价值,并将人引向与事物的一体化世界。在这一意义上,海氏的哲学可以显示出钱氏观念的跨文化意义... 钱钟书的"不隔"说,与海德格尔的"非对象性的思"趋向一致。而后者突破了西方传统哲学对理性的强调,突出了直观的作用与价值,并将人引向与事物的一体化世界。在这一意义上,海氏的哲学可以显示出钱氏观念的跨文化意义,尤其是在翻译理论领域的意义:突出直观意味着,人与人的"不隔",文化与文化的一体化;与此同时,语言已经减弱它作为跨文化媒体的居间分离作用,显现出某种程度的透明度,至少是在理想上。因此,通过"不隔",我们不仅可以将这一世界本能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原它本来的面目———一体化的面目。这也才是语言的可译性的基础。没有这种一体化,翻译就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想象的。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不隔"中可以找到翻译的始基,它的原点,它的"原本"。因此,钱氏的"不隔"说不仅可以指向事物的真实,而且还标志着翻译的可行性,其理论意义是巨大的。在与西方哲学的新动态相互一致的情势下,"不隔"的形而上性格显现出了它应有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理论 不隔 非对象性的思 钱钟书 海德格尔 现象学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学的“妙悟”说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泽鸿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27,共6页
除中国古典诗学的"载道"、"言志"、"缘情"传统,还应重视对"妙悟"传统的揭橥和阐发。"妙悟"说萌芽于先秦诗学,成型于唐宋诗学,并浸润在元明清诗学的中心地带,成为影响中国古典诗学千... 除中国古典诗学的"载道"、"言志"、"缘情"传统,还应重视对"妙悟"传统的揭橥和阐发。"妙悟"说萌芽于先秦诗学,成型于唐宋诗学,并浸润在元明清诗学的中心地带,成为影响中国古典诗学千年历史走向的一种重要观念。从古代诗歌的创作、鉴赏与批评的总体倾向看,其中包含的妙悟思想可以划分出感性之悟(直觉)、非理性之悟(灵感)和神性之悟(彻悟)等三种理论形态。古典诗学妙悟观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本体思维,力求超越知识,摒弃"理障"(理性判断),回到以心传心、单刀直入的本质直观,妙悟的终极旨趣在于通过对意象的直观来显现世界的本来面目("妙悟在于即真")。妙悟也是一种非对象性思维,通过妙悟可以打破主观与客观之界割,摒除心物之间的藩篱,回到真实的生命世界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学 妙悟 禅学 神性 真实世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