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全球变暖情况下中国季节的变化
被引量:
59
1
作者
张世轩
张璐
+1 位作者
孙树鹏
封国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9-667,共9页
利用中国1961-2008年752站逐日地面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和降水量资料,采用非线性相似度量方法对中国四季进行了划分,研究了近50年全球显著变暖情形下中国四季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气候增暖背景下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持续时间明...
利用中国1961-2008年752站逐日地面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和降水量资料,采用非线性相似度量方法对中国四季进行了划分,研究了近50年全球显著变暖情形下中国四季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气候增暖背景下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持续时间明显缩短,缩短幅度达到10天以上,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发生转折后缩短趋势突然增强,平均为0.29d.a-1;夏季持续时间自1961年以来增加了2.8天,秋季增加了4.7天,且80年代中后期都发生了一次转折变化,春季持续时间总体48年增加2.6天的变化相对较小,但在90年代后期发生转折变化后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2)与持续天数的变化相对应,中国春、夏季的起始时间呈现提前的趋势,而秋、冬季则呈现推后的趋势,尤其是80年代中后期以后变化更为明显;(3)不同季节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持续天数和起始时间变化最为明显,春、夏、秋三季相对较弱;同一季节不同区域的响应也不同,就全国而言,北方比南方的响应更明显,而以黑龙江为代表的东北地区、以新疆为代表的西北地区以及以海南为代表的华南等地变化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季节划分
非线性相似度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48年中国的季节变化与极端温度事件的联系
被引量:
26
2
作者
赵俊虎
封国林
+1 位作者
张世轩
孙树鹏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42-850,共9页
利用中国1961—2008年752个站点逐日温度、气压、相对湿度和降水量资料,采用非线性相似度量方法对中国四季进行了划分,对比分析了中国的8个区域与全国整体的季节变化.此外,研究了中国极端温度频次的年际变化,并通过相关分析和敏感性试...
利用中国1961—2008年752个站点逐日温度、气压、相对湿度和降水量资料,采用非线性相似度量方法对中国四季进行了划分,对比分析了中国的8个区域与全国整体的季节变化.此外,研究了中国极端温度频次的年际变化,并通过相关分析和敏感性试验探讨了中国近48年四季变化与极端温度事件的联系.结果表明:1)随着全球变暖中国大部分地区春、夏季起始时间提前,持续时间延长;秋季起始时间变化不大,但持续时间延长;冬季起始时间推后,持续时间显著缩短.2)随着夏季延长,除华东以外中国大部分地区极端高温频次增加;随着冬季缩短,中国大部分地区极端低温频次下降,且下降趋势显著.3)极端高温和低温的存在及其年际变化是导致夏季、冬季持续日数变化的原因之一,也是导致夏季、冬季持续日数出现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相似度量方法
季节变化
极端温度
原文传递
基于非线性相似度量方法研究中国季节划分
被引量:
19
3
作者
孙树鹏
张璐
+1 位作者
侯威
封国林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03-809,共7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1961—2008年752个站点的候平均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和降水量资料,运用候平均气温划分方法、非线性相似度量方法和季节内离差最优分割方法,对中国的四季进行了划分,并研究了中国四季起始时间的空间分布.用多要素构造了...
利用中国气象局1961—2008年752个站点的候平均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和降水量资料,运用候平均气温划分方法、非线性相似度量方法和季节内离差最优分割方法,对中国的四季进行了划分,并研究了中国四季起始时间的空间分布.用多要素构造了描述气候状态的变量,以气候状态在不同季节间的转折变化为切入点,并与传统季节划分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验证了非线性相似度量方法的可行性,得到了以下研究结果:一是多要素比单一的温度要素更全面贴切地描述气候状态的变化,划分结果更体现出大气环流形势和大气活动中心等的季节变化;二是从气候状态转折角度考虑季节划分是可行的,揭示了季节转换时大气系统的调整和转折变化,体现了大气系统在季节内保持相对平稳的特征,在季节间发生较大的调整的观测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划分
非线性相似度量方法
季节内离差最优分割法
原文传递
题名
全球变暖情况下中国季节的变化
被引量:
59
1
作者
张世轩
张璐
孙树鹏
封国林
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9-66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5040
40930952)
+1 种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080600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6CB400503)共同资助
文摘
利用中国1961-2008年752站逐日地面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和降水量资料,采用非线性相似度量方法对中国四季进行了划分,研究了近50年全球显著变暖情形下中国四季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气候增暖背景下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持续时间明显缩短,缩短幅度达到10天以上,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发生转折后缩短趋势突然增强,平均为0.29d.a-1;夏季持续时间自1961年以来增加了2.8天,秋季增加了4.7天,且80年代中后期都发生了一次转折变化,春季持续时间总体48年增加2.6天的变化相对较小,但在90年代后期发生转折变化后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2)与持续天数的变化相对应,中国春、夏季的起始时间呈现提前的趋势,而秋、冬季则呈现推后的趋势,尤其是80年代中后期以后变化更为明显;(3)不同季节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持续天数和起始时间变化最为明显,春、夏、秋三季相对较弱;同一季节不同区域的响应也不同,就全国而言,北方比南方的响应更明显,而以黑龙江为代表的东北地区、以新疆为代表的西北地区以及以海南为代表的华南等地变化最为明显。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季节划分
非线性相似度量
Keywords
Global
warming
Season
division
non
-
linear
similarity
method
分类号
P462.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48年中国的季节变化与极端温度事件的联系
被引量:
26
2
作者
赵俊虎
封国林
张世轩
孙树鹏
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出处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42-85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875040
40930952)
+1 种基金
科技支撑项目(批准号:2007BAC29B01
2009BAC51B04)资助的课题~~
文摘
利用中国1961—2008年752个站点逐日温度、气压、相对湿度和降水量资料,采用非线性相似度量方法对中国四季进行了划分,对比分析了中国的8个区域与全国整体的季节变化.此外,研究了中国极端温度频次的年际变化,并通过相关分析和敏感性试验探讨了中国近48年四季变化与极端温度事件的联系.结果表明:1)随着全球变暖中国大部分地区春、夏季起始时间提前,持续时间延长;秋季起始时间变化不大,但持续时间延长;冬季起始时间推后,持续时间显著缩短.2)随着夏季延长,除华东以外中国大部分地区极端高温频次增加;随着冬季缩短,中国大部分地区极端低温频次下降,且下降趋势显著.3)极端高温和低温的存在及其年际变化是导致夏季、冬季持续日数变化的原因之一,也是导致夏季、冬季持续日数出现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非线性相似度量方法
季节变化
极端温度
Keywords
non
-
linear
similarity
method
seasonal
changes
temperature
extremes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非线性相似度量方法研究中国季节划分
被引量:
19
3
作者
孙树鹏
张璐
侯威
封国林
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国家气候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
出处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03-80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875040,40930952)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基金(批准号:GYHY20080600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06CB400503)资助的课题~~
文摘
利用中国气象局1961—2008年752个站点的候平均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和降水量资料,运用候平均气温划分方法、非线性相似度量方法和季节内离差最优分割方法,对中国的四季进行了划分,并研究了中国四季起始时间的空间分布.用多要素构造了描述气候状态的变量,以气候状态在不同季节间的转折变化为切入点,并与传统季节划分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验证了非线性相似度量方法的可行性,得到了以下研究结果:一是多要素比单一的温度要素更全面贴切地描述气候状态的变化,划分结果更体现出大气环流形势和大气活动中心等的季节变化;二是从气候状态转折角度考虑季节划分是可行的,揭示了季节转换时大气系统的调整和转折变化,体现了大气系统在季节内保持相对平稳的特征,在季节间发生较大的调整的观测事实.
关键词
季节划分
非线性相似度量方法
季节内离差最优分割法
Keywords
season
division
non
-
linear
similarity
method
Fisher
optimal
dissection
method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全球变暖情况下中国季节的变化
张世轩
张璐
孙树鹏
封国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
5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近48年中国的季节变化与极端温度事件的联系
赵俊虎
封国林
张世轩
孙树鹏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6
原文传递
3
基于非线性相似度量方法研究中国季节划分
孙树鹏
张璐
侯威
封国林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9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