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概念化思维与象思维 被引量:41
1
作者 张祥龙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3-8,59,共7页
为了说明象思维,有必要在对比中讲清楚与它不同的思维方式。首先就是概念化思维,它的特点是:以概念为起点、普遍化、静态化、高阶对象化、事后反思化和后意义生成化。除了这个为西方传统哲学熟悉的思维方式之外,还有形式化思维、形象思... 为了说明象思维,有必要在对比中讲清楚与它不同的思维方式。首先就是概念化思维,它的特点是:以概念为起点、普遍化、静态化、高阶对象化、事后反思化和后意义生成化。除了这个为西方传统哲学熟悉的思维方式之外,还有形式化思维、形象思维和试错型思维。它们与象思维一样,都是理性的思维方式,但各各不同。象思维的独特之处体现为七个特点:原发、非对象(能象)、补对而生成、纯势态、潜在全息、时化和原初地语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化 形式化思维 象思维 非对象化 补对生成
下载PDF
论非对象化 被引量:11
2
作者 邹元江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44-53,共10页
人类更高级、更自觉的创造性活动主要是非对象性的。它是精神的“纯粹的创造物”。这“纯粹的创造物”正是“非物体化”的“物性”。而这显现“无”的世界的“物性”创造 ,其“物性”虽“不是现实的物”,但它也不能被视作“只是抽象物”... 人类更高级、更自觉的创造性活动主要是非对象性的。它是精神的“纯粹的创造物”。这“纯粹的创造物”正是“非物体化”的“物性”。而这显现“无”的世界的“物性”创造 ,其“物性”虽“不是现实的物”,但它也不能被视作“只是抽象物”,而是“非物体化”的“意象”。“意象”正是所生成的“物性”的“纯粹的创造物”。审美的感兴和审美的创造正是建构这种非对象性的“意象”存在“物”,并对此意象存在物加以赋形。非对象性的“人的生命表现”具有不可还原、非推理直观、非归纳概括和非对应的有机性凸显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象化 物性 意象 纯粹创造物
下载PDF
论“对象化”与人的本质的实现 被引量:5
3
作者 左亚文 吴朝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69,共7页
"对象化"是一个人本学的范畴,而不是一个认识论的概念。"对象化"的人本属性在于人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能动作用的对象性存在,其基本特征是"自由的有意识"的"类特性"或"类意识"。在... "对象化"是一个人本学的范畴,而不是一个认识论的概念。"对象化"的人本属性在于人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能动作用的对象性存在,其基本特征是"自由的有意识"的"类特性"或"类意识"。在这种"类特性"和"类意识"的基础上,人的对象性的生命活动才显示出全面性、超越性、创造性、自由性和多维性的本质特点。对象化和非对象化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非对象化就是与对象反向而行的一种异己化、异在化。非对象化是存在于对象化中的,离开对象化就无所谓非对象化。人的本质与对象性活动是统一的,这在逻辑上呈现为一个典型的三段论:人的本质是逻辑的起点,对象性的活动及其产物是中介,最终的归宿是通过关于对象性存在的反思而重新回复到自我的本质。"对象化"的人本价值在于它是探讨人的本质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提升人的本质程度的力量和源泉,是实现人类解放的人本根源和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化 非对象化 人本特征 人本价值
下载PDF
人工智能:人类认识自己的整体对象化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天恩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9-48,共10页
作为对象化活动的产物,人工智能的创造达到了自人类开始制造工具之后对象化的最高层次。在人类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对象化活动的产物是更高层次的“镜子”,正是通过对象化活动及其产物,人类才能越来越到位地认识自己。就人类目前的存在和... 作为对象化活动的产物,人工智能的创造达到了自人类开始制造工具之后对象化的最高层次。在人类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对象化活动的产物是更高层次的“镜子”,正是通过对象化活动及其产物,人类才能越来越到位地认识自己。就人类目前的存在和发展状况而言,人工智能已经达到了人类认识自己的整体对象化层次。在这一层次,分别基于人类知识、大数据和信息的人工智能三个亚层次从低到高渐次展开。作为人类认识自己的整体对象化,人工智能构成了更高层次的整体观照,不仅使人类能更到位地认识自己,为通用人工智能核心机制的突破提供进路启示,而且为在机制层次深化关于对象化和非对象化之间关系的理解提供了时代条件。正是在通用人工智能核心机制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由人类活动的整体对象化看到人类认识自己的两个关键环节——意识之谜和生命之谜突破的具体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类认识自己 对象化 对象性活动 非对象化
下载PDF
医者意也的语言学分析
5
作者 马进疆 马淬兰 +2 位作者 刘慧鸿 张莹 邱鸿钟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9-80,F0003,共3页
“医者,意也”是中医的灵魂性观念,这对当下理解中医是至关重要的。“医者,意也”体现了中医非形式逻辑和非对象化的思维方式。然而在当下汉语环境中理解“医者,意也”是有困难的,从中医的概念、判断、推理来说明古代汉语对中医思维方... “医者,意也”是中医的灵魂性观念,这对当下理解中医是至关重要的。“医者,意也”体现了中医非形式逻辑和非对象化的思维方式。然而在当下汉语环境中理解“医者,意也”是有困难的,从中医的概念、判断、推理来说明古代汉语对中医思维方式的影响。这一语言分析是中医理论思维的一种治疗术,可以摆脱近代以来西方本体论思维方式对理解自己传统医学所造成的影响,揭示由“语言陷阱”造成的假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者意也 中医现象学 中医象思维 中医逻辑 非形式逻辑 非对象化
下载PDF
马克思的对象性论所蕴涵的自然美本原思想——一论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的完整美本原思想 被引量:2
6
作者 贺天忠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38-44,共7页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辩证法、实践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三大存在领域,可以认为:对象性论体现了马克思的自然辩证法生成自然美本原的思想,宇宙自然物质性的本质力量无限永恒地自然化而生成了各种自然美,体现的是必然性自由的本质,是一切...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辩证法、实践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三大存在领域,可以认为:对象性论体现了马克思的自然辩证法生成自然美本原的思想,宇宙自然物质性的本质力量无限永恒地自然化而生成了各种自然美,体现的是必然性自由的本质,是一切美生发的本体和基础价值所在,各种不同的自然产品都具有各自不同的自然美和价值;对象化论体现了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创造人化美本原的思想,即对象化或人化的实践自由创造了各种人化美;非对象化论则体现了马克思的主观辩证法生发美感本原的思想,即在自然化和人化的主观认识的基础上产生了审美自由并形成了美感、审美心理和审美活动。这三个方面的辩证有机的统一,才是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美学本原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对象性 对象化 非对象化 自然美 人化美 美感或审美 美本原
下载PDF
对象化、非对象化的道与针灸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雯 李瑞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15期23-26,共4页
通过梳理对象化和非对象化的概念,进一步阐释对象化的道与非对象化的道,并分别指出对象化的道与非对象化的道在针灸中的应用,对象化的道在针灸的应用有西方文化解读针灸、西方医学解读针灸以及实验、临床的方法等,非对象化的道在针灸的... 通过梳理对象化和非对象化的概念,进一步阐释对象化的道与非对象化的道,并分别指出对象化的道与非对象化的道在针灸中的应用,对象化的道在针灸的应用有西方文化解读针灸、西方医学解读针灸以及实验、临床的方法等,非对象化的道在针灸的应用有《内经》的以意和之、导引行气以及临床体悟等,将两者优劣势进行对比,指出针灸活动除了以对象化的方式外,仍需注重非对象化这一传统的思维方式,并提出非对象化对当代针灸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化 非对象化 针灸
下载PDF
“知”“道”与审美非对象化思维 被引量:1
8
作者 邹元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3-150,共8页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自知""生知"。"自知"即非外在感官耳目的"反听""内视",其所"知"之"物"就是具有明晰性的非对象性的&q...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自知""生知"。"自知"即非外在感官耳目的"反听""内视",其所"知"之"物"就是具有明晰性的非对象性的"无声""无形"。"生知"就不是逻辑的知识性的"知",而是基于天生本性的体悟,"体"之"悟"即整全身(体)心的直观,是对内感官(内视心观)所显现(见)"物"的"直透"。而(生)"知"作为知解力则是会意顿悟,瞬间生成,(心)"目"击(敞开)"道"存(显现)。真正的(生)"知"就是基于非对象性审美直觉的无中生有:原创、草创、首创、始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道” “自知” “生知” 审美非对象化思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