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醉驾”的入罪与出罪 被引量:20
1
作者 胡立平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7-112,共16页
"醉驾"入刑以来,行为人构成该罪是否应一律追究刑事责任,在实践中一直存在争议。2017年5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二)(试行)》中明确了醉驾可以出罪的立场,但最高审判机关的背书并不能对司法实践的... "醉驾"入刑以来,行为人构成该罪是否应一律追究刑事责任,在实践中一直存在争议。2017年5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二)(试行)》中明确了醉驾可以出罪的立场,但最高审判机关的背书并不能对司法实践的分歧做到一锤定音的解决。刑法在治理醉驾问题过程中既不能一味从严,也不能无原则地从宽。厘清对"醉驾"的认识误区,有必要对醉驾行为入罪的正当性和出罪的合理性进行论证。醉驾入刑是基于保护法益之现实需要,而司法过程中对"醉驾"出罪则是为了合理控制犯罪圈的需要,两者并不冲突,可以相得益彰。基于对S省Y市358份"醉驾"案件相对不起诉决定书的考察,我们可以从检察院不起诉权的视角探寻规范醉驾出罪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驾 入罪 出罪 不起诉
原文传递
论刑法的谦抑性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咏 王雪琪 《中州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8-11,共4页
刑法谦抑性,是指立法者应当力求以最小的支出——少用甚至不用刑罚(而用其他刑罚代替措施)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有效地预防和抗制犯罪。刑法的谦抑性具有限制机能,在现代法治社会,这是刑法应有的价值意蕴。刑法的谦抑性表现在:对于某... 刑法谦抑性,是指立法者应当力求以最小的支出——少用甚至不用刑罚(而用其他刑罚代替措施)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有效地预防和抗制犯罪。刑法的谦抑性具有限制机能,在现代法治社会,这是刑法应有的价值意蕴。刑法的谦抑性表现在:对于某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国家只有在运用民事的、行政的法律手段和措施仍不足以抗制时,才能运用刑法手段。运用刑法手段解决社会冲突,应当具备两个条件:其一,危害行为必须具有相当严重程度的社会危害性;其二,作为对危害行为的反应,刑罚应当具有无可避免性。一般来说,具有无效果、可替代、太昂贵三种情况之一,就说明不具备刑罚之无可避免性,此时刑法应当谦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谦抑原则 非犯罪化 非刑罚化
下载PDF
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的比较借鉴和本土构建 被引量:9
3
作者 毛玲玲 祝天剑 《犯罪研究》 2022年第4期28-39,共12页
美国企业适法计划发端于美国企业刑事责任中“雇主责任”背景,而我国刑法的“单位犯罪”与美国企业刑事责任存在很大差别,虽然理论界对美国企业适法计划的推介激发了中国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的理论演进与实践生长,但也有观点对企业刑事合... 美国企业适法计划发端于美国企业刑事责任中“雇主责任”背景,而我国刑法的“单位犯罪”与美国企业刑事责任存在很大差别,虽然理论界对美国企业适法计划的推介激发了中国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的理论演进与实践生长,但也有观点对企业刑事合规的实践探索提出质疑与批评。因此,要进一步推进夯实制度建设,完善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的本土构建。通过对中国企业刑事合规制度与美国企业适法计划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在制度背景、制度依据、制度架构方面的区别。同时作为中国实践问题,需要对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的适用对象、适用范围、适用流程等多方面要素进行探讨,明晰目前我国实践探索中的企业刑事合规制度是在刑事诉讼程序中依托已确立的诉讼制度和机制,通过对企业刑事合规体系进行评估判断,引导企业进行自我约束,给予企业多元化的救济途径,以减少企业涉刑对无辜第三方和市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刑事合规 美国企业适法计划 合规不起诉 单位犯罪
下载PDF
醉驾不起诉的教义学展开
4
作者 袁韬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4-65,共12页
我国已经步入了轻罪时代。在犯罪圈逐渐扩张的时代背景下,有必要研究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的不起诉问题。不起诉制度的活力应当进一步释放,从而将一部分醉驾案件在审前阶段得以分流,这不仅能节约司法资源,更能发挥出不起诉制度应有的犯罪治... 我国已经步入了轻罪时代。在犯罪圈逐渐扩张的时代背景下,有必要研究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的不起诉问题。不起诉制度的活力应当进一步释放,从而将一部分醉驾案件在审前阶段得以分流,这不仅能节约司法资源,更能发挥出不起诉制度应有的犯罪治理功能。需要通过法教义学的方法对醉驾案件适用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存疑不起诉和特别不起诉等制度的条件进行拆解式分析,并参考典型案例对司法实践中醉驾案件不起诉的运用情况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总结与对比,分析出四种不起诉制度在醉驾治理中的优势与不足,提出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完善建议。具体而言,法定不起诉的标准应当统一和明确,酌定不起诉的自由裁量尺度应得到合理控制,存疑不起诉的完善需要司法机关和刑辩律师的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驾 危险驾驶罪 交通犯罪 不起诉 教义学 轻罪时代 犯罪治理
下载PDF
关于安乐死非犯罪化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郑伟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6期73-75,共3页
无被害人的犯罪正在逐步由社会问题演变为法律问题,这引发了学者们新的思考。在当今伦理规范日益多元的格局下,对于不同的伦理道德应给予一定的容忍,而不宜用法律尤其是刑法对其加以强制。从无被害人犯罪的非犯罪化角度分析,安乐死问题... 无被害人的犯罪正在逐步由社会问题演变为法律问题,这引发了学者们新的思考。在当今伦理规范日益多元的格局下,对于不同的伦理道德应给予一定的容忍,而不宜用法律尤其是刑法对其加以强制。从无被害人犯罪的非犯罪化角度分析,安乐死问题应顺应无被害人“犯罪”之非犯罪化的历史潮流,从而走向合法化的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被害人犯罪 安乐死 非犯罪化 法律思考
下载PDF
轻刑化简论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勇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78-380,393,共4页
轻刑化是客观存在的历史规律,轻刑化思想源远流长,了解轻刑化的动因,掌握轻刑化的规律,领悟轻刑化的思想内涵,对于我国的轻刑化建设必定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对轻刑化思想演进及轻刑化动因分析,旨在探讨我国刑法中的轻刑化建设。
关键词 刑罚 轻刑化 非犯罪化 非刑罚化
下载PDF
非犯罪化的制度实现与风险控制——以侦查阶段为视角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晶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6-41,123,共7页
非犯罪化是指在刑事立法或者刑事司法过程中,将迄今为止作为犯罪加以处罚的行为不再视为犯罪或者不作为犯罪处理。根据实现方式的不同,非犯罪化可以区分为法律上非犯罪化和事实上非犯罪化。鉴于未来我国犯罪圈的适度扩张,法律上非犯罪... 非犯罪化是指在刑事立法或者刑事司法过程中,将迄今为止作为犯罪加以处罚的行为不再视为犯罪或者不作为犯罪处理。根据实现方式的不同,非犯罪化可以区分为法律上非犯罪化和事实上非犯罪化。鉴于未来我国犯罪圈的适度扩张,法律上非犯罪化将前景式微,而事实上非犯罪化则为刑事司法的应然选择。当前,我国侦查阶段非犯罪化的实现路径较为局限,从而导致了实践中非犯罪化的"超法规实现"。未来应当在侦查阶段赋予公安机关以微罪处理权,适度扩大非犯罪化的裁量空间,并通过保障刑事裁量的参与性、注重刑事裁量的说理性以及强化刑事裁量的救济性等方面有效控制侦查阶段非犯罪化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犯罪化 刑事裁量 微罪处理
下载PDF
论刑罚轻缓化的实现机制 被引量:5
8
作者 郭洁 《时代法学》 2008年第1期35-40,共6页
宽严相济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基本的刑事政策,刑罚轻缓则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核心。在世界各国刑罚整体轻缓的今天,削减死刑罪名,优化刑罚结构,对无被害人犯罪作非罪化处理是刑罚轻缓在立法层面实现的关键;而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扩大非... 宽严相济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基本的刑事政策,刑罚轻缓则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核心。在世界各国刑罚整体轻缓的今天,削减死刑罪名,优化刑罚结构,对无被害人犯罪作非罪化处理是刑罚轻缓在立法层面实现的关键;而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扩大非监禁刑的适用范围,完善非监禁化措施,开展社区矫正,实现行刑社会化,则是刑罚轻缓在司法层面实现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相济 刑罚轻缓 非犯罪化 非监禁刑
下载PDF
刑事合规不起诉的中国面向 被引量:4
9
作者 肖峰 《南海法学》 2022年第2期80-90,共11页
在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保护民营企业主体权利的方针指引下,刑事合规不起诉对规范与保护企业发展的价值日益凸显。刑事合规不起诉在我国企业犯罪形势严峻与治理效果不佳的背景下乘势而来,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拓宽和加强检察机关参... 在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保护民营企业主体权利的方针指引下,刑事合规不起诉对规范与保护企业发展的价值日益凸显。刑事合规不起诉在我国企业犯罪形势严峻与治理效果不佳的背景下乘势而来,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拓宽和加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的广度与深度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本文通过对刑事合规不起诉的案件范围、适用程序与适用内容进行界定,以期加速其体系化进程。与此同时,在制度改革中也面临着诸如检察机关办案能力不足、信息是否公开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合规 不起诉 企业犯罪 企业合规 暂缓起诉协议
下载PDF
略论宽缓刑事政策视野下的毒品犯罪 被引量:1
10
作者 饶建国 李娜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8年第1期59-64,共6页
宽缓刑事政策的确立势必导致毒品犯罪相关理论的重构,无被害人犯罪、非犯罪化、轻刑化等理论在毒品犯罪认定中的适用和协调则成为深化毒品犯罪研究的基础。因此,应该重新审视毒品犯罪的现行立法和实践,坚持吸毒行为的非犯罪化具有合理性。
关键词 毒品犯罪遏制 无被害人犯罪 非犯罪化 轻刑化
下载PDF
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保护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兴旺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6年第8期57-60,共4页
由于未成年人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认知能力较差、可塑性较强。因此,对未成年人犯罪,必须建立区别于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殊对策及处遇制度。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应采取特殊的制度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尽可能多的适用非犯罪化、... 由于未成年人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认知能力较差、可塑性较强。因此,对未成年人犯罪,必须建立区别于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殊对策及处遇制度。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应采取特殊的制度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尽可能多的适用非犯罪化、非监禁刑和非刑罚处罚措施,并建立独立的未成年人犯缓刑制度及配套的调查、监督和社会帮教制度,促使未成年人犯再社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司法保护 非犯罪化 非监禁刑
下载PDF
吸毒刑事立法政策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玉庭 黄大威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35-143,共9页
各国刑法对吸毒行为规定不一,立法与司法实践也有明显差异。有些国家将吸毒规定为刑事犯罪,有的国家对吸毒进行法律上非犯罪化或事实上非犯罪化。吸毒刑事立法政策存在吸毒入罪、吸毒合法化、治疗替代处罚的模式。吸毒立法需基于事实的... 各国刑法对吸毒行为规定不一,立法与司法实践也有明显差异。有些国家将吸毒规定为刑事犯罪,有的国家对吸毒进行法律上非犯罪化或事实上非犯罪化。吸毒刑事立法政策存在吸毒入罪、吸毒合法化、治疗替代处罚的模式。吸毒立法需基于事实的考察,从毒品的危害性、吸毒与其他犯罪的关系、吸毒犯罪的原因、政策的效果评估等事实出发,进行合理、有效的刑事政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毒 治疗替代处罚 非犯罪化 合法化
下载PDF
论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出罪化——评最高法[2006]1号司法解释的几项出罪规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伟丽 《刑法论丛》 CSSCI 2008年第4期168-181,共14页
法释[2006]1号将未成年人犯罪和成年人犯罪区别对待,对社会危害性不大的几种未成年人犯罪的行为进行出罪化处理,突破了刑法分则相关条款的规定,推动了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出罪化 司法解释
原文传递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梦梦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45-48,共4页
探讨了侵犯商业秘密罪未遂犯及其可罚性,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行为与合法行为的界限,侵犯商业秘密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旨在明晰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界定。
关键词 商业秘密 未遂 罪与非罪
下载PDF
试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
15
作者 万登信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01-102,116,共3页
学界对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已做了很多研究。通说认为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来源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一)法律明文规定的作为义务;(二)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三)由行为人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四)法律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但... 学界对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已做了很多研究。通说认为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来源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一)法律明文规定的作为义务;(二)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三)由行为人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四)法律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但对通说中的四种情况应如何界定却不尽相同。不论是作为犯罪还是不作为犯罪,只要是犯罪,就毫无例外的构成了对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侵害。而就不作为犯罪而言,探讨义务来源对刑事立法及刑法的正确适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作为 犯罪 先行行为 义务来源
下载PDF
软性毒品犯罪非罪化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付丽芳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1期66-68,共3页
作为全球三大公害之一的毒品问题,近几年在我国有愈演愈烈之势,与毒品作斗争已成为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为了在打击毒品犯罪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有必要对毒品犯罪的内容做进一步的分析。其中对有关软性毒品的犯罪,因其较小的危害性,应当... 作为全球三大公害之一的毒品问题,近几年在我国有愈演愈烈之势,与毒品作斗争已成为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为了在打击毒品犯罪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有必要对毒品犯罪的内容做进一步的分析。其中对有关软性毒品的犯罪,因其较小的危害性,应当将其从毒品犯罪中剔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犯罪 软性毒品 非罪化
下载PDF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下的无被害人犯罪
17
作者 邵娜 《经济研究导刊》 2013年第8期253-256,共4页
我国的无被害人犯罪与其他国家相比,在刑法中规定的较少,但随着法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成熟和现实考察的不断深入,社会的越轨行为呈现出多样化和新型化趋势,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无被害人犯罪"相关行为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广泛讨论... 我国的无被害人犯罪与其他国家相比,在刑法中规定的较少,但随着法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成熟和现实考察的不断深入,社会的越轨行为呈现出多样化和新型化趋势,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无被害人犯罪"相关行为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广泛讨论。通过论证,得出处理"无被害人犯罪"问题应秉承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并在该政策的指导下,对我国有关"无被害人犯罪"问题所涉及的聚众淫乱罪和"高利贷"问题的刑事立法提出薄见,以期使其在刑法规制上更加富有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被害人犯罪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犯罪化 非犯罪化
下载PDF
“性贿赂”的非罪性探究
18
作者 李凯蒙 《商洛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91-94,共4页
"性贿赂"社会影响恶劣,危害巨大。其是否入罪是司法界、学术界长期争议的一个问题。就法理层面而言,"性贿赂"与当前法律认定的贿赂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其入罪与"刑法的谦抑性"原则相悖;在司法实践上,对&qu... "性贿赂"社会影响恶劣,危害巨大。其是否入罪是司法界、学术界长期争议的一个问题。就法理层面而言,"性贿赂"与当前法律认定的贿赂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其入罪与"刑法的谦抑性"原则相悖;在司法实践上,对"性贿赂"的调查还存在取证困难、难以定性定量等问题;同时"性贿赂"还可能危害公民的人格尊严和暴露个人隐私。当前,"性贿赂"不宜入罪,但可以通过增加量刑情节、加大惩治腐败力度、提高道德修养以及加强媒体和群众监督等四个方面予以约束,减轻其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贿赂 非罪 法理 约束
下载PDF
婚内强迫性行为非罪的刑法精神分析
19
作者 郑牧民 黄征 《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45-48,共4页
婚内存否强奸,一直是刑法学争议的问题。从现代刑法精神的角度来解读婚内强迫性行为这一法律现象,认为婚内强迫性行为侵犯的不是妇女的性的权利,因而,不构成强奸罪,行为人只应该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或道德责任,而不应承担刑事责任。以此... 婚内存否强奸,一直是刑法学争议的问题。从现代刑法精神的角度来解读婚内强迫性行为这一法律现象,认为婚内强迫性行为侵犯的不是妇女的性的权利,因而,不构成强奸罪,行为人只应该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或道德责任,而不应承担刑事责任。以此为前提,认为婚内强迫性行为非罪符合公正性、宽容性、经济性等现代刑法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精神 婚内强迫性行为 非罪 刑法学 公正性 宽容性 经济性
下载PDF
引渡与人权保护相关问题探讨
20
作者 徐腾飞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49-53,共5页
引渡与人权保护紧密相关,是当今国际引渡法的一大特征。在国际引渡实践中,被请求国出于人权保护的目的可以拒绝引渡。死刑犯不引渡和政治犯不引渡是出于人权保护目的的两项重要引渡例外。目前,有必要探究引渡与人权保护相联系的原因,从... 引渡与人权保护紧密相关,是当今国际引渡法的一大特征。在国际引渡实践中,被请求国出于人权保护的目的可以拒绝引渡。死刑犯不引渡和政治犯不引渡是出于人权保护目的的两项重要引渡例外。目前,有必要探究引渡与人权保护相联系的原因,从人权的视角研究上述重要的引渡例外制度,进而有利于我国的国际引渡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渡 人权 不引渡 死刑 政治犯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