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A无水溶剂捕集CO_2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郭超 陈绍云 +2 位作者 陈思铭 王广博 张永春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7-109,共3页
采用多种MEA无水溶剂(MEA+苯甲醇、MEA+二甘醇、MEA+N-甲基吡咯烷酮)进行CO2的吸收研究,通过与MEA水溶剂比较研究无水溶剂的性能以及工业应用潜力。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溶剂(苯甲醇、二甘醇、N-甲基吡咯烷酮)代替水,其吸收能力与解吸能力... 采用多种MEA无水溶剂(MEA+苯甲醇、MEA+二甘醇、MEA+N-甲基吡咯烷酮)进行CO2的吸收研究,通过与MEA水溶剂比较研究无水溶剂的性能以及工业应用潜力。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溶剂(苯甲醇、二甘醇、N-甲基吡咯烷酮)代替水,其吸收能力与解吸能力均有所降低,但其解吸速率大大增加,解吸能耗降低;通过3次循环实验,得出无水溶剂的稳定性较好,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A 苯甲醇 二甘醇 N-甲基吡咯烷酮 无水溶剂
下载PDF
非水胶束溶液中醇对CMC和热力学性质影响的量热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洪林 闫咏梅 孔哲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9-601,共3页
利用微量量热仪测定了十二烷酸钠在N,N-二甲基乙酰胺溶液及助表面活性剂(庚醇、辛醇、壬醇、癸醇)存在时,胶束形成过程的热功率-时间曲线。借助热力学理论,测得了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胶束形成热(ΔHθm),计算了ΔGmθ和ΔSmθ。讨论了... 利用微量量热仪测定了十二烷酸钠在N,N-二甲基乙酰胺溶液及助表面活性剂(庚醇、辛醇、壬醇、癸醇)存在时,胶束形成过程的热功率-时间曲线。借助热力学理论,测得了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胶束形成热(ΔHθm),计算了ΔGmθ和ΔSmθ。讨论了醇中碳原子数、醇的浓度与CMC和热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十二烷酸钠的N,N-二甲基乙酰胺溶液,在相同温度及相同浓度的醇体系中,CMC值随着醇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温度及相同醇的体系中,CMC值随着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胶束形成过程是放热过程,在相同温度及相同浓度的醇体系中,随着醇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放热增加,在相同温度及相同醇的体系中,随着醇浓度的增加而放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酸钠 醇类 非水溶液 CMC 热力学函数 微量量热法
下载PDF
钢铁企业现行检验钢材夹杂物方法的质疑 被引量:5
3
作者 方克明 胡晓军 +1 位作者 王存 尚德礼 《鞍钢技术》 CAS 2010年第4期1-4,共4页
夹杂物对钢材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现行的夹杂物检验方法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不能适应钢铁冶金的发展。采用非水溶液电解法研究钢中夹杂物,不仅能有效避免金相法的随机性,还能解决酸性水溶液电解法损伤夹杂物的问题,提高了夹杂... 夹杂物对钢材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现行的夹杂物检验方法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不能适应钢铁冶金的发展。采用非水溶液电解法研究钢中夹杂物,不仅能有效避免金相法的随机性,还能解决酸性水溶液电解法损伤夹杂物的问题,提高了夹杂物研究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杂物检验 非水溶液 电解分离
下载PDF
非水介质中制备纳米Al_2O_3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少明 赵海霞 胡双启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60-63,共4页
以Ch3(CH2)16COOH为分散剂和反应剂,探讨了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Al2O3的条件.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摩尔比等因素对粒径和转化率的影响,并取得了最佳工艺条件.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分析(TEM),对实验所得粉末的结构和性能... 以Ch3(CH2)16COOH为分散剂和反应剂,探讨了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Al2O3的条件.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摩尔比等因素对粒径和转化率的影响,并取得了最佳工艺条件.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分析(TEM),对实验所得粉末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l(NO3)3和CH3(CH2)16COOH的摩尔比控制在1∶4,于90℃反应50 min,分别在800℃和1200℃煅烧2 h,得到了纤维状和球状的Al2O3粉末,其平均粒径分别为36.2 nm和125.6 nm,且分散性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介质 纳米 氧化铝
下载PDF
非水溶液法制备二氧化氯纯水溶液 被引量:3
5
作者 管浩 徐岩基 +1 位作者 田文彦 周艳军 《贵州化工》 2000年第1期26-27,共2页
介绍通过二氧化氯非水溶液制备二氧化氯纯水溶液———一种优良、高效广谱杀菌消毒剂的生产方法 。
关键词 二氧化氯 纯水溶液 非水溶液法
下载PDF
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简述及其电解液发展概况 被引量:3
6
作者 祁锦成 《盐科学与化工》 CAS 2018年第3期6-10,共5页
对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的原理、结构和特点等做了简要介绍,重点阐述了水溶液作电解液的全钒液流电池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和非水溶液作电解液的液流电池现状。
关键词 全钒液流储能电池 水溶液 非水溶液 电解液
下载PDF
高纯度二氧化氯水溶液 被引量:2
7
作者 夏仕兰 田为成 +3 位作者 邵锦海 顾云 黄昌建 邵茹辛 《海军医高专学报》 1995年第4期250-252,共3页
二氧化氯纯水溶液,可以直接应用于杀菌消毒等多方面,有着实际应用前景.但有关它的制备工艺,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文章提供的方法是通过二氧化氯非水溶液来制备.
关键词 二氧化氯 纯水溶液 制备工艺
下载PDF
非水溶液电镀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伯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8,共8页
叙述了各种类型的非水溶剂,及用于电镀溶液的非水溶剂必须具备的条件。例如,对欲沉积金属离子盐的溶解性;构成电镀溶液的导电件;溶剂本身的极化窗和施主性质等。还介绍了自非水溶液中镀铝、镍、铬和镍-铬合金的一些研究成果。
关键词 镀铝 镀镍 镀液 非水溶剂
下载PDF
非水醇胺溶液吸收CO_2的微观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婷婷 卢红芳 +1 位作者 余云松 张早校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314-2318,共5页
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大量CO_2引起了环境问题,使得从烟气中捕集CO_2成为研究热点。传统的醇胺水溶液吸收方法吸收效率高,但再生能耗高。非水醇胺溶液不仅具有较高的吸收性能,同时再生能耗也低。本文采用从头算法中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分析... 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大量CO_2引起了环境问题,使得从烟气中捕集CO_2成为研究热点。传统的醇胺水溶液吸收方法吸收效率高,但再生能耗高。非水醇胺溶液不仅具有较高的吸收性能,同时再生能耗也低。本文采用从头算法中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分析了单乙醇胺(MEA)与CO_2分子在水和甲醇不同溶剂化效应下的化学反应过程。结果表明,在溶剂不参与反应的条件下,不同的溶剂化作用对化学反应路径影响较小,但相应基元反应的能量变化略有不同。与水相比,在甲醇的溶剂化作用下反应的内禀反应坐标能垒较低,CO_2分子更易被MEA吸收解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胺溶液 非水溶剂 化学反应机理 从头算法
原文传递
STUDY ON DETERMINATION OF DIC IN SEAWATER BY COULOMETRIC METHOD
10
作者 纪雷 陆贤昆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57-362,共6页
The complete analytical procedure using coulometric titration to determine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DIC) in seawater consists of studying the setup of the coulometric titration, the solution composition of the coul... The complete analytical procedure using coulometric titration to determine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DIC) in seawater consists of studying the setup of the coulometric titration, the solution composition of the coulometer cell. conrrectly judging the titration end-point, and establishing(and evaluating the accuracy of) the DIC determinatio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C(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non-aqueous solution coulometric TITRATION
下载PDF
壳聚糖的质子化溶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子祥 郭元龙 谢海波 《山东化工》 CAS 2021年第3期54-55,共2页
详细描述了壳聚糖和各种质子型溶剂的特征,阐述了壳聚糖在质子型溶液中的溶解机理,系统地总结了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于壳聚糖的质子化溶解的研究进展,特别阐述了无水溶液对壳聚糖的溶解研究。发现经质子化溶解及衍生化的的壳聚糖衍生物... 详细描述了壳聚糖和各种质子型溶剂的特征,阐述了壳聚糖在质子型溶液中的溶解机理,系统地总结了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于壳聚糖的质子化溶解的研究进展,特别阐述了无水溶液对壳聚糖的溶解研究。发现经质子化溶解及衍生化的的壳聚糖衍生物在抗菌、生物医药及电化学领域都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质子型离子液体 无水溶液 壳聚糖衍生物
下载PDF
高碳盘条中夹杂物的提取与分析
12
作者 文辉 李长荣 姚桢 《现代机械》 2010年第4期81-82,共2页
在钢材冶炼过程中,夹杂物会出现于冶炼的各个阶段,并容易造成盘条在拉拔过程中的断丝。本文采用非水溶液电解法提取了高碳盘条中的非金属夹杂物,观察了其三维形貌,并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了夹杂物的几何形态、化学成分及尺寸分布。
关键词 非水溶液 非金属夹杂物 电解 提取
下载PDF
非水溶剂中难溶盐溶度积的理论计算
13
作者 王风云 叶静娴 邵文英 《华东工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55-59,共5页
该文根据以静电作用、取向作用、诱导作用和色散作用为基础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对AgCl、AgBr、AgI、AgN_3、AgSCN及AgAc等6种难溶盐在MeOH、EtOH、MeCN、DMF、DMAC、DMSO和HCONH_2等7种非水溶剂中的离解平衡常数K_(SP)进行了理论计算,... 该文根据以静电作用、取向作用、诱导作用和色散作用为基础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对AgCl、AgBr、AgI、AgN_3、AgSCN及AgAc等6种难溶盐在MeOH、EtOH、MeCN、DMF、DMAC、DMSO和HCONH_2等7种非水溶剂中的离解平衡常数K_(SP)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结果与文献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溶液 难溶盐 溶度积 离解平衡
下载PDF
非水库仑滴定法测定天然水体中溶解的无机碳
14
作者 纪雷 王岩 +2 位作者 崔鹤 孙健 王少军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2年第5期10-12,共3页
介绍用非水库仑滴定法测定天然水体中溶解的无机碳,对非水库仑滴定方法的关键技术——非水电解液进行了组分选择及优化,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用该方法对碳酸钠标准溶液进行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18%,测定值与理论值的平... 介绍用非水库仑滴定法测定天然水体中溶解的无机碳,对非水库仑滴定方法的关键技术——非水电解液进行了组分选择及优化,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用该方法对碳酸钠标准溶液进行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18%,测定值与理论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48%,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与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库仑滴定法 测定 天然水体 溶解无机碳
下载PDF
非水溶液中电化学沉积制备Sb_2Te_3热电薄膜
15
作者 姚琴 王春芬 +1 位作者 刘付胜聪 陈立东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2期419-421,共3页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从非水溶液DMSO中制备了Sb_2Te_3热电薄膜。并采用循环伏安、SEM、XRD、EPMA等技术分别对电化学沉积过程和产物的形貌、结构、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非水溶液二甲亚砜(DMSO)中,当电解液中Sb原子和Te原子的摩尔比...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从非水溶液DMSO中制备了Sb_2Te_3热电薄膜。并采用循环伏安、SEM、XRD、EPMA等技术分别对电化学沉积过程和产物的形貌、结构、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非水溶液二甲亚砜(DMSO)中,当电解液中Sb原子和Te原子的摩尔比为2:3,沉积电位为-2.2V时,在室温下即可得到单相的Sb_2Te_3热电薄膜,元素的组成接近化学计量比,组成薄膜的为大小均匀的球状颗粒,直径约为2~3μm左右。沉积电位对薄膜的组成影响明显,通过改变沉积电位,可以分别得到Te微过量的薄膜和近化学计量比的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沉积 Sb2Te3 热电薄膜 非水溶液
下载PDF
2′-羟基5′-甲基苯乙酮铜三苯基膦三元配合物的电化学合成及光谱表征
16
作者 袁亚仙 刘志平 +2 位作者 任志刚 林晨 顾建胜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84-88,共5页
在非水溶剂中用直接电化学方法合成了金属铜与2′ 羟基 5′ 甲基苯乙酮(HMAP)及三苯基膦(pph3)的三元配合物,产物经元素分析、拉曼光谱、核磁共振表征及合成过程电流效率测定,该配合物组成为(MAP)Cu(pph3)2,其中Cu和MAP 的两个氧原子配... 在非水溶剂中用直接电化学方法合成了金属铜与2′ 羟基 5′ 甲基苯乙酮(HMAP)及三苯基膦(pph3)的三元配合物,产物经元素分析、拉曼光谱、核磁共振表征及合成过程电流效率测定,该配合物组成为(MAP)Cu(pph3)2,其中Cu和MAP 的两个氧原子配位形成一个五元环结构,同时还和两个中性三苯基瞵配位,形成金属Cu的一价配合物.还探讨了电合成条件,反应机理以及中性配体在低价配合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羟基—5′—甲基苯乙酮—铜—三苯基膦三元配合物 电化学合成 拉曼光谱 结构表征 非水溶剂
下载PDF
连铸小板坯夹杂物来源与控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尚德礼 王国承 +1 位作者 吕春风 方克明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13,共3页
通过非水溶液电解、扫描电镜、图像仪等手段,对连铸小板坯中的夹杂物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夹杂物数量、尺寸、组成、分布和类型在连铸不同工序中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改善小板坯洁净度的建议。
关键词 非水溶液电解 连铸 小板坯 夹杂物
原文传递
超纯铁素体不锈钢中含Ti和Nb夹杂物的非水电解分离及其在钢中的析出行为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赫莉 李光强 +4 位作者 李永军 朱诚意 张帆 郭木星 陈兆平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3-40,共8页
采用非水溶液电解法提取了Ti,Nb稳定化超纯铁素体不锈钢中的夹杂物和析出物,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并结合能谱仪分析其成分.结果表明,高钛型铁素体不锈钢中的夹杂物多为立方结构的碳氮化钛或树枝状的钛氧化物夹杂;Ti,Nb双稳定... 采用非水溶液电解法提取了Ti,Nb稳定化超纯铁素体不锈钢中的夹杂物和析出物,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并结合能谱仪分析其成分.结果表明,高钛型铁素体不锈钢中的夹杂物多为立方结构的碳氮化钛或树枝状的钛氧化物夹杂;Ti,Nb双稳定化铁素体不锈钢中,夹杂物核心由钛氧化物与氮化钛复合而成,棱角上包裹碳氮化铌;高铌型铁素体不锈钢中夹杂物为十字状或树枝状NbC.利用热力学数据计算了Ti稳定化铁素体不锈钢中复合夹杂物的析出顺序及TiN的析出时机.计算表明,在1873K铁素体不锈钢成分条件下TiOxTiN复合核心中钛氧化物为Ti2O3.随着温度的降低,Ti,N在钢液中出现偏析富集,在钢液凝固过程中生成TiN,降低钢液中N含量可推迟TiN的析出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纯铁素体不锈钢 非水溶液电解 夹杂物 析出行为
原文传递
薄带连铸低碳钢中低熔点夹杂物控制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菁 陈洁云 +3 位作者 李方杰 庄泽民 李慧改 郑少波 《上海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55,60,共5页
介绍了利用非水溶液电解法提取薄带连铸低碳钢中氧化物夹杂的方法,采用带有EDS系统的扫描电镜(SEM)研究了氧化物夹杂的三维形貌和化学成分,并通过热力学计算获得控制低熔点夹杂物生成所需成分范围。结果表明:低熔点Al2O3-Si O2-Mn O... 介绍了利用非水溶液电解法提取薄带连铸低碳钢中氧化物夹杂的方法,采用带有EDS系统的扫描电镜(SEM)研究了氧化物夹杂的三维形貌和化学成分,并通过热力学计算获得控制低熔点夹杂物生成所需成分范围。结果表明:低熔点Al2O3-Si O2-Mn O类夹杂物三维形貌为球形;随着钢液中酸溶铝含量的增加,夹杂物中Al2O3含量相应地增加,当钢液中[%C]=0.10、[%Si]=0.35、[%Mn]=0.90、夹杂物的熔点控制在1 200℃范围时,要求钢液中的酸溶铝含量很低,需控制在(1~5)×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带连铸 低熔点 夹杂物 非水溶液电解
下载PDF
钢中第二相粒子形貌预报理论和检测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靖 郭汉杰 +3 位作者 方克明 段生朝 石骁 杨文晟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89-796,共8页
控制钢中第二相粒子(包括非金属夹杂物和碳氮化物)的形貌对降低非金属夹杂物的危害、提高钢材力学性能等具有重要作用。本工作通过引入Jackson a指数建立了钢中第二相粒子形貌的预测理论模型,指出钢中第二相粒子形貌由其熔化熵、生长方... 控制钢中第二相粒子(包括非金属夹杂物和碳氮化物)的形貌对降低非金属夹杂物的危害、提高钢材力学性能等具有重要作用。本工作通过引入Jackson a指数建立了钢中第二相粒子形貌的预测理论模型,指出钢中第二相粒子形貌由其熔化熵、生长方向和温度(过冷度)决定。通过非水溶液电解的方法和室温有机溶液包埋(RTO)技术,结合SEM分析了4个钢种各类夹杂物的三维形貌以及其内部特征,实测的第二相粒子形貌与理论预测一致。理论和实验观察结果均证明,当第二相粒子Jackson a指数大于3时,其形貌为小面状;Jackson a指数小于2时,呈非小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相粒子 形貌 JACKSON α指数 熔化熵 非水溶液电解 RTO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