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环境哲学中的自然观
1
作者 姚东旭 《滁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4-19,共6页
环境哲学中自然(nature)是其核心概念,古希腊罗马自然观中,存在目的论和非目的论解释的对立,目的论解释将自然设想为以一定的秩序和和谐而设计的,人类在其中扮演一个特殊的角色。非目的论解释则设想自然不是被创造的且没有秩序,人类也... 环境哲学中自然(nature)是其核心概念,古希腊罗马自然观中,存在目的论和非目的论解释的对立,目的论解释将自然设想为以一定的秩序和和谐而设计的,人类在其中扮演一个特殊的角色。非目的论解释则设想自然不是被创造的且没有秩序,人类也没有特殊地位。近代哲学以来,非目的论解释占据主流。在环境哲学中,非目的论的自然观解释始终是目的论解释的背景,解决环境哲学问题和环境危机,需要寻求一条融合非目的论解释和目的论解释的综合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目的论 非目的论 环境哲学
下载PDF
劳伦斯文学哲学观中的目的论与非目的论交织
2
作者 吕长发 范登伟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5-8,共4页
"目的论与非目的论的交织在作家文学哲学观中的体现"实乃极其普遍的现象,英国小说家戴.赫.劳伦斯也不例外。在目的论哲学观的影响下,劳伦斯的小说具有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情怀,即小说用主观浪漫的声音质疑工业社会的合... "目的论与非目的论的交织在作家文学哲学观中的体现"实乃极其普遍的现象,英国小说家戴.赫.劳伦斯也不例外。在目的论哲学观的影响下,劳伦斯的小说具有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情怀,即小说用主观浪漫的声音质疑工业社会的合法性并进行两性和谐社会的乌托邦编排,成为隐喻式的文学文本。在非目的论哲学观的影响下,劳伦斯的小说具有文献式现实主义的特征,即小说用客观真实的画面再现20世纪初英国历史面貌的片断,成为转喻式的历史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 文学哲学观 目的论 非目的论 交织
下载PDF
庄子之苦乐观及其现代启示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笑敢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22,共11页
庄子所感受的苦、所追求的乐都在于精神感受。现实之苦在于世俗生活中的拘束或奴役,在于人类认知能力的有限,在于人们无法摆脱现实的处境。现实的地位、财富、欲望的满足并非庄子之苦的主要内容。庄子认为人类的有限性是人类之苦的根源... 庄子所感受的苦、所追求的乐都在于精神感受。现实之苦在于世俗生活中的拘束或奴役,在于人类认知能力的有限,在于人们无法摆脱现实的处境。现实的地位、财富、欲望的满足并非庄子之苦的主要内容。庄子认为人类的有限性是人类之苦的根源。庄子的逍遥之乐在于超越现实束缚的自由的感觉,在于独与天地万物相往来的体验,这也是一种精神的满足,但不是现实欲望的满足。这种精神境界的提升可以是无限的,可以达到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精神体验。从现实之苦到逍遥之乐的转化的关键在于心灵的宁静,而心灵的宁静在于认识到世界的客观性和非目的性,避免面对苦难时的狭隘的、个人的、目的性的解释;在于认识到人类自身的有限性,避免对个人或群体抱过高的期待。在这样的基础上人们才可能超越现实之苦去追求精神境界的无限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苦乐观 世界非目的性 人类有限性 精神无限性
下载PDF
目的论与非目的论——简论斯坦贝克的哲学观和创作 被引量:4
4
作者 田俊武 申美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72-76,共5页
美国现代作家斯坦贝克受海洋微生物学家爱德华·里基茨的影响,形成了目的论和非目的论的哲学观。在非目的论哲学观的影响下,斯坦贝克前期的小说具有文献式现实主义的特征,即小说主要用客观、生动的画面来塑造人物形象,用富有冲突性... 美国现代作家斯坦贝克受海洋微生物学家爱德华·里基茨的影响,形成了目的论和非目的论的哲学观。在非目的论哲学观的影响下,斯坦贝克前期的小说具有文献式现实主义的特征,即小说主要用客观、生动的画面来塑造人物形象,用富有冲突性的对话来叙述故事,它们具有电影的视像性和戏剧的对话性,因此可以称之为“电影小说”和“剧本小说”。在目的论哲学观的影响下,斯坦贝克后期的小说具有文献式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意识流等多元的特征,作品达到作家所希冀的宏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非目的论 小说创作
下载PDF
《道德经》生态智慧与斯坦贝克“非目的论”生态思想之关系考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向英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27-31,共5页
《道德经》生态智慧与斯坦贝克非目的论生态思想的关系长期以来为学界所忽略。文章运用实证考察的研究方法,阐明了《道德经》与斯坦贝克的深刻渊源;通过比较《道德经》与非目的论思想,剖析了《道德经》"天人合一"、"道... 《道德经》生态智慧与斯坦贝克非目的论生态思想的关系长期以来为学界所忽略。文章运用实证考察的研究方法,阐明了《道德经》与斯坦贝克的深刻渊源;通过比较《道德经》与非目的论思想,剖析了《道德经》"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思想与斯坦贝克"非目的论"思想的契合。研究表明,《道德经》的生态智慧对斯坦贝克生态思想的建构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斯坦贝克 《道德经》 非目的论思想 天人合一
下载PDF
斯坦贝克作品“动物化倾向”再认识——斯坦贝克作品中的人与动物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向英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11-116,共6页
囿于特定的时代眼光和批评视野,20世纪中期美国文学评论界普遍认为,约翰.斯坦贝克的作品赋予人类以动物般的特性,将人降至动物的水平,因此作品带有"动物化倾向"。本文试图在新的时代语境中,通过文本细读,深入分析他作品与动... 囿于特定的时代眼光和批评视野,20世纪中期美国文学评论界普遍认为,约翰.斯坦贝克的作品赋予人类以动物般的特性,将人降至动物的水平,因此作品带有"动物化倾向"。本文试图在新的时代语境中,通过文本细读,深入分析他作品与动物结缘的原因:即基于作者生物学的实践和知识以及非目的论的哲学思维。作者认为,被某些批评家贬低为"动物化倾向"的文本实际上是还原了人类作为动物世界一部分的这一事实真相,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反拨了对人在自然界的地位的过分夸大。论文认为今天他的作品在全球仍持续受到关注,恰恰是因为他作品的这一"动物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贝克 动物化倾向 非目的论思想
下载PDF
斯坦贝克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以《科特斯海》为个案研究
7
作者 徐向英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200-204,共5页
非目的论的哲学思维和生态学的科学训练与熏陶,培养了美国20世纪小说家斯坦贝克观察事物的整体思维,这种思维推动他以动态的而非静态的、综合的而非片面的方法从观察海洋生物到观察人类世界,最终形成了"群体人"理论,将人类看... 非目的论的哲学思维和生态学的科学训练与熏陶,培养了美国20世纪小说家斯坦贝克观察事物的整体思维,这种思维推动他以动态的而非静态的、综合的而非片面的方法从观察海洋生物到观察人类世界,最终形成了"群体人"理论,将人类看作是一个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有机整体的一部分,这种整体的思维就体现在其科学考察游记《科特斯海》中。如今,这部长期以来几乎被忽略的作品已成为伟大的科学游记,斯坦贝克在科学界也被誉为生态学先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贝克 生态主义 《科特斯海》 非目的论思维 群体人理论
下载PDF
《菊花》伊甸诱惑的原型和斯坦贝克的创作观
8
作者 倪小山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72-75,共4页
斯坦贝克在创作中常常使用原型意象,由于他谙熟圣经,圣经原型频繁出现在其作品中。伊甸园、夏娃、撒旦和智慧果作为圣经中的著名原型,出现在短篇小说《菊花》中。不同于弥尔顿《失乐园》塑造的关于夏娃、亚当和撒旦的史诗,《菊花》中的... 斯坦贝克在创作中常常使用原型意象,由于他谙熟圣经,圣经原型频繁出现在其作品中。伊甸园、夏娃、撒旦和智慧果作为圣经中的著名原型,出现在短篇小说《菊花》中。不同于弥尔顿《失乐园》塑造的关于夏娃、亚当和撒旦的史诗,《菊花》中的菊花园有伊甸园的影子,夏娃和撒旦分别以爱丽莎和补锅人体现出来;代表着精神追求,对欣赏菊花美的认可是智慧果的象征。小说体现了斯坦贝克的非目的论创作观,作者借此谴责现实生活中践踏美、忽视精神生活的现象,对爱丽莎这类独自面对精神追求的人们的孤独境遇深表同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 伊甸园 精神追求 非目的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