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游牧到定居是游牧民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 被引量:13
1
作者 阿德力汗·叶斯汗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2-140,166,共10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文明的进步,游牧民族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自身需求与政府行为的推动下,世界上很多游牧民族已经转为定居生产生活方式。实践证明,从游牧到定居是一个民族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本文以新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文明的进步,游牧民族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自身需求与政府行为的推动下,世界上很多游牧民族已经转为定居生产生活方式。实践证明,从游牧到定居是一个民族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本文以新疆为例,阐述了游牧民族的概况、生产生活方式特点,并从三方面对游牧民族定居的重要意义进行浅析:一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二是实现游牧民族兴旺发达的重大战略举措;三是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民族 定居民族 民族团结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原文传递
关中两汉先民生业模式及与北方游牧民族间差异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国文 胡耀武 +5 位作者 Olaf Nehlich 杨武站 刘呆运 宋国定 王昌燧 Michael P. Richards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1-141,共11页
为了揭示作为中国古代民族融合主体汉族的食物结构和生业模式及其转变,并探讨其在与游牧民族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本文对陕西光明、官道和机场墓地人和动物骨骼进行了C、N、S稳定同位素分析。相比部分游牧民族,关中地区汉族具有和北方部... 为了揭示作为中国古代民族融合主体汉族的食物结构和生业模式及其转变,并探讨其在与游牧民族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本文对陕西光明、官道和机场墓地人和动物骨骼进行了C、N、S稳定同位素分析。相比部分游牧民族,关中地区汉族具有和北方部分游牧民族截然不同的食物结构和生业模式,并且后者明显受到了汉族的影响从而发生了转变,这也体现了汉族的经济和文化在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汉化"过程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汉族 游牧民族 C、N、S稳定同位素分析 粟作农业 家庭畜牧业
原文传递
月氏、乌孙和匈奴在河西的活动 被引量:5
3
作者 高荣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32,共10页
战国、秦汉之际,月氏和乌孙活动的“敦煌、祁连间”即指今河西走廊敦煌至酒泉、张掖一带,分布于河西走廊东西部的沙井文化和骟马文化就是月氏和乌孙活动的遗存。不久,月氏打败乌孙而独占了河西走廊。约在汉文帝时,由于匈奴的崛起,... 战国、秦汉之际,月氏和乌孙活动的“敦煌、祁连间”即指今河西走廊敦煌至酒泉、张掖一带,分布于河西走廊东西部的沙井文化和骟马文化就是月氏和乌孙活动的遗存。不久,月氏打败乌孙而独占了河西走廊。约在汉文帝时,由于匈奴的崛起,月氏又被迫退出河西。此后,一直到汉武帝元狩二年以前,河西始终处于匈奴控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氏 乌孙 匈奴 河西 游牧民族 “敦煌” “祁连” 沙井文化 骟马文化
原文传递
以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北方草原游牧生产方式及其生态价值分析视角 被引量:6
4
作者 崔思朋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5-12,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当代民族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在学术研究中,我们既要注重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基本理念,也要充分发掘和弘扬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游牧生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当代民族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在学术研究中,我们既要注重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基本理念,也要充分发掘和弘扬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游牧生产方式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北方草原以蒙古族为代表的草原游牧民族创造的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以今日之视角考量,游牧生产方式有效维护了游牧民族自身生存发展与草原生态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其生态价值与生态经验值得今日内蒙古地区乃至我国环境问题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借鉴。游牧生产方式的生态价值在当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应予以充分重视,值得深入发掘与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游牧民族 游牧生产方式 生态维度 生态经验
下载PDF
试论新疆游牧民族社会化的时代局限性 被引量:5
5
作者 娜拉 阿依先.肉孜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75-78,共4页
游牧社会所特有的游牧文化,使新疆传统游牧民族个体的社会化也具有独特性,其传统社会化过程深深打上了游牧文化的烙印。在现代化进程中,新疆传统游牧民族成员社会化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主要表现为:政治社会化的发育程度与现代社会的... 游牧社会所特有的游牧文化,使新疆传统游牧民族个体的社会化也具有独特性,其传统社会化过程深深打上了游牧文化的烙印。在现代化进程中,新疆传统游牧民族成员社会化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主要表现为:政治社会化的发育程度与现代社会的民主要求之间的冲突;知识资源相对不足制约了游牧社会成员竞争能力的提升;性别歧视观念抑制着游牧社会女性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游牧民族 社会化 局限性
下载PDF
元明时期Mekrin部史事考 被引量:5
6
作者 特木勒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3-88,125,共6页
Mekrin部是游牧于哈密、巴里坤、塔失城和亦集乃一带历史悠久的游牧部族,汉文和非汉文史料多有记录,中外学者关注已久。和田清和司律思的专题文章就此部进行了讨论。利用《经世大典·站赤》和《明实录》的史料,作者证明Mekrin部在... Mekrin部是游牧于哈密、巴里坤、塔失城和亦集乃一带历史悠久的游牧部族,汉文和非汉文史料多有记录,中外学者关注已久。和田清和司律思的专题文章就此部进行了讨论。利用《经世大典·站赤》和《明实录》的史料,作者证明Mekrin部在元明时期的身份一直是河西察合台系诸王出伯及其后王的分民。由于成化九年(1473)土鲁番攻占哈密,作为出伯系后王的哈密王被俘,他的属民Mekrin部的一部分投奔明朝,接受安置,被称为"乜克力",而流落在明朝境外,没有接受明朝安置的Mekrin人被称为"野乜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乜克力 野乜克力 游牧部族 元明时期
原文传递
新疆塔城地区游牧民族与汉族消化系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被引量:3
7
作者 高志刚 曹夙寒 徐瑞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981-2985,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新疆塔城地区游牧民族与汉族消化系息肉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总结分析新疆塔城地区游牧民族消化系息肉的特点.方法:回顾2012-01-01/2013-12-31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市医院与塔城地区医院行电子胃镜检查的汉族、游牧民族患... 目的:通过观察新疆塔城地区游牧民族与汉族消化系息肉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总结分析新疆塔城地区游牧民族消化系息肉的特点.方法:回顾2012-01-01/2013-12-31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市医院与塔城地区医院行电子胃镜检查的汉族、游牧民族患者7538例及行结肠镜检查的汉族、游牧民族患者657例,统计检出的胃息肉、肠息肉病例数及病理类型.结果:塔城地区检出消化系息肉的患者中,游牧民族与汉族患者在性别、年龄构成方面基线资料平衡(P>0.05),游牧民族与汉族增生性胃息肉的检出率(15.09%vs 19.91%,P>0.05)及炎性胃息肉的检出率(10.38%vs 11.85%,P>0.05)无统计学差异,但游牧民族腺瘤性胃息肉的检出率高于汉族(54.72%vs 8.53%,P<0.0 5),胃底腺息肉的检出率低于汉族(19.81%vs 59.71%,P<0.05).游牧民族与汉族炎性肠息肉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8.00%vs 11.65%,P>0.05),但游牧民族腺瘤性肠息肉的检出率高于汉族(80.00%vs 60.19%,P<0.05),增生性肠息肉的检出率低于汉族(12.00%vs 28.16%,P<0.05).结论:游牧民族因饮食、生活习惯、遗传等各方面因素,消化系腺瘤性息肉检出率较高,胃底腺息肉及增生性肠息肉检出率较低,因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高,故需定期随访胃肠镜,同时建议游牧民族改变生活饮食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城地区 游牧民族 胃息肉 肠息肉 消化内镜
下载PDF
内蒙古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绍东 袁怡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27-33,共7页
内蒙古地处中国的正北方,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民族繁衍生息、劳动创造、生存发展的乐园,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内蒙古地区是中华文化产生的直根系和原生型,是中国游牧生产方式的发祥地与核心区。内蒙... 内蒙古地处中国的正北方,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民族繁衍生息、劳动创造、生存发展的乐园,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内蒙古地区是中华文化产生的直根系和原生型,是中国游牧生产方式的发祥地与核心区。内蒙古地区各个历史时期游牧民族间对草原的争夺及对农耕民族的南下冲击,都加速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内蒙古地区的匈奴、契丹、蒙古等众多民族,都曾对促进祖国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历史上,内蒙古人民坚持游牧生产方式,保护了祖国北疆绿色的生态环境。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构成,内蒙古地区形成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多元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增添了内涵,提供了动力。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与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内蒙古地区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游牧民族 农耕民族 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
下载PDF
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传统鞋履技艺研究(续)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运河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20,25,共6页
通过对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中最具代表性的蒙古、藏、维吾尔3个民族传统鞋履的梳理考证,重点研究了其制作技艺。发现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传统鞋履以靴为主,以皮靴起源,同时布靴也是重要品类。其制作技艺以靴帮和靴筒之嵌条连接,皮底打钉和布... 通过对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中最具代表性的蒙古、藏、维吾尔3个民族传统鞋履的梳理考证,重点研究了其制作技艺。发现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传统鞋履以靴为主,以皮靴起源,同时布靴也是重要品类。其制作技艺以靴帮和靴筒之嵌条连接,皮底打钉和布底纳千层组合鞋底,以及靴帮和靴底的手工缝线结合为主要特征。民族传统鞋履技艺的研究,既是非遗保护之需要,也可为现代鞋履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民族 传统鞋履 制作技艺 蒙古靴 藏靴 维吾尔靴
下载PDF
月氏族宗法文化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廖杨 《河西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77-81,共5页
游牧民族氏族血缘组织与初期国家行政、军事组织“三位一体”紧密结合的宗法统治,贯穿于月氏族社会的始终。
关键词 月氏族 宗法文化 游牧民族 瓜州 河西走廊
下载PDF
先秦时期的云南游牧文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9-145,共7页
游牧文化在历史上曾占有重要地位,但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鉴于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截然不同的社会文化结构和它们远胜于农耕民族的活动迁徙能力,因此研究早期游牧文化应放眼于更为广阔的地理和历史背景之下,更多地从全局的角度考虑。先秦... 游牧文化在历史上曾占有重要地位,但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鉴于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截然不同的社会文化结构和它们远胜于农耕民族的活动迁徙能力,因此研究早期游牧文化应放眼于更为广阔的地理和历史背景之下,更多地从全局的角度考虑。先秦时代的云南,由于地理气候的特点,畜牧业发达,游牧人群的活动十分活跃。塞人是较早进入云南的游牧族群之一,他们的出现和欧亚草原地区游牧文化的兴起有密切的联系。从历史文献、考古发掘以及西南地区的岩画,都可以看出在先秦时期游牧文化在云南的广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先秦时期 游牧文化 塞人
下载PDF
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法律的变迁——以匈奴、鲜卑等“收继婚”的变迁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寿文 《学术探索》 2007年第5期54-59,共6页
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匈奴、鲜卑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后"收继婚"观念和制度变迁,讨论北方游牧民族法律变迁,揭示该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变迁背后的社会经济原因。
关键词 游牧民族 收继婚 变迁
下载PDF
吐谷浑的宗法统治
13
作者 廖杨 《青海民族研究》 2003年第2期35-38,共4页
吐谷浑经历着游牧民族一般具有的氏族血缘组织与初期国家行政、军事组织紧密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宗法奴隶制社会 ,并在中原王朝及汉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向封建制社会过渡。
关键词 吐谷浑 游牧民族 宗法奴隶制 宗法封建制
下载PDF
察哈尔蒙古族饮食文化形成因素探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娜日苏 《前沿》 2018年第1期84-89,共6页
察哈尔蒙古族饮食文化内涵多样、风格独特,是蒙古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察哈尔蒙古族独特的饮食文化源于察哈尔人世代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以及相应的生产方式,历史长河中的政治、经济变革发展以及不同文化风俗的交流融汇。本文从七个... 察哈尔蒙古族饮食文化内涵多样、风格独特,是蒙古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察哈尔蒙古族独特的饮食文化源于察哈尔人世代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以及相应的生产方式,历史长河中的政治、经济变革发展以及不同文化风俗的交流融汇。本文从七个方面探索分析了察哈尔蒙古族独特饮食文化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察哈尔 蒙古族 饮食文化 游牧民族 草原文化
原文传递
Health and sanitary status in 1970 of Tubu nomads dwelling in Northeastern Niger
15
作者 Jean-Franois Magnaval Christian Oosterbosch +1 位作者 Michel Mandl MABN group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14年第3期150-161,共12页
Background: The Tubu are nomadic people who live in remote parts of the central Sahara, primarily in the Tibesti massif(Chad), and in both Northeastern Niger and Southern Libya. All of these areas are close to become ... Background: The Tubu are nomadic people who live in remote parts of the central Sahara, primarily in the Tibesti massif(Chad), and in both Northeastern Niger and Southern Libya. All of these areas are close to become conflict zones. However, no data about the Tubu's health and sanitary status are currently available, which would be of major concern if 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s would become required.Methods: In 1970, the "Mission Anthropologique Belge au Niger"(MABN) investigated a Tubu tribe named Broaya that lived at Seguedine and Djado on the northeastern rim of the Tenere desert. One hundred fifty-one adult volunteers answered an oral questionnaire and underwent a medical examination, followed by the collection of blood thin films and samples of urine and stool. The environmental fauna of medical importance was also studied.Results: Albeit 43 year-old, these results have not been previously published. The estimated age of death for fathers was approximately 56 years, and that for mothers was 60 years. On average, each married woman had had 4.7 children. The overall perinatal mortality rate was 232 ‰, the overall infant mortality rate was 153 ‰, and the overall child mortality rate was 99 ‰. The mean height was 164.1 cm and 157.4 cm, the mean weight was 50.1 kg and 47.9kg, and the mean blood pressure was 131/78 mm Hg and 127/75 mm Hg for males and females, respectively.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found 6 cases of blindness(4.0%). Five subjects presented with an elevated blood pressure(3.3%), and 5(3.3%) displayed an abnormal thoracic auscultation evocative of tuberculosis or of an acute lung infection. The abdominal examination and renal palpation found 5 large masses(3.3%), and 2 subjects had a palpable enlarged spleen(1.3%). The blood thin films were fixed in methanol and subsequently examined in Toulouse. The search for blood parasites was negative. The urine samples were centrifuged and then microscopically examined in the field. No blood-fluke eggs were found. The stool samples were mixed with a pre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haran nomadic tribes Tubu people Health status SAHARA NIGER Djado Seguedine Mission anthropologique belge au niger
下载PDF
内蒙古和林格尔土城子农业人群与林西井沟子游牧人群股骨中部的生物力学对比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偏偏 张全超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8-247,共10页
肢骨的形态结构可以反映人类进化、古代人群的生存适应性活动和生存环境等重要信息。基于“骨骼功能适应”和“杠杆原理”,有学者对不同生计方式的古代人群下肢股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国内外尚未有关于农业人群和游牧人群股骨... 肢骨的形态结构可以反映人类进化、古代人群的生存适应性活动和生存环境等重要信息。基于“骨骼功能适应”和“杠杆原理”,有学者对不同生计方式的古代人群下肢股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国内外尚未有关于农业人群和游牧人群股骨之间差异性研究的报道。本文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古代人群,即内蒙古和林格尔土城子戍边农业人群和内蒙古林西井沟子游牧人群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股骨骨干中部横断面生物力学分析发现,农业人群股骨粗壮度与游牧人群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前者的平均粗壮度较大,后者女性组下肢骨的活动强度明显较小,这可能与游牧人群经常从事骑马活动而下肢骨活动强度相对较少有关。农业人群股骨指数的变异范围均大于游牧人群,这可能与前者男性的士兵身份有关;同时,也提示土城子男性组股骨所反映的行为活动信息并不代表真正意义上的纯农业人群下肢骨行为模式,而是一种农业和士兵行为的混合模式。在性别分工上,井沟子组的男女性均从事骑马活动,两侧股骨受力较为一致,在两侧不对称性程度和骨干横断面形状上的男女差异不大;男性股骨的粗壮度要明显大于女性,这与井沟子组男性还从事一定的狩猎行为有关。与游牧人群女性较为纤细的股骨不同,土城子组女性作为典型的农业人群代表,其下肢骨整体的活动强度较大,几乎与同组的男性和井沟子组男性相当,组内的性别差异相对较小;骨干横断面形状的显著性差异说明,土城子组内部男性和女性的行为活动方式存在明显的性别分工。本文研究结果说明农业人群女性的下肢骨活动强度较大,在行为活动方式上,戍边农业人群具有更为明显的性别分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人群 游牧人群 股骨骨干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匈奴宗法文化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廖杨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20,共4页
匈奴是战国后期才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头曼自称单于,标志着匈奴国家机构的产生。氏族血缘组织与初期国家行政、军事组织“三位一体”紧密结合的宗法统治,贯穿于匈奴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匈奴奴隶制国家政权实际上是匈奴单于及其姻亲和近... 匈奴是战国后期才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头曼自称单于,标志着匈奴国家机构的产生。氏族血缘组织与初期国家行政、军事组织“三位一体”紧密结合的宗法统治,贯穿于匈奴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匈奴奴隶制国家政权实际上是匈奴单于及其姻亲和近亲共同建立与维护的游牧军事政权。匈奴社会实质上是游牧宗法奴隶制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 游牧民族 宗法奴隶制
下载PDF
古代亚欧大陆北部游牧民的宗教信仰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43-47,共5页
古代亚欧大陆北部游牧民普遍存在原始宗教信仰 ,后来祆教、摩尼教、佛教、景教、伊斯兰教等经游牧民传入和传出该地区 ,各种宗教在这里并存或交融相汇 ,此起彼伏 ,盛衰交替。
关键词 亚欧大陆北部地区 游牧民族 宗教信仰 古代 原始宗教 萨满教 摩尼教 佛教 景教 图腾崇拜
下载PDF
秦汉史籍记述游牧民族时充满误解与偏见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绍东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73-77,共5页
秦汉史籍在记述和评价游牧民族时,多用一些充满误解和偏见的字眼,认为游牧民族文化野蛮落后,性格尚武斗狠,观念好利轻义,环境寒苦恶劣。常常用"贪而好利"、"人面兽心"、"不属为人"等词形容之。这样的认... 秦汉史籍在记述和评价游牧民族时,多用一些充满误解和偏见的字眼,认为游牧民族文化野蛮落后,性格尚武斗狠,观念好利轻义,环境寒苦恶劣。常常用"贪而好利"、"人面兽心"、"不属为人"等词形容之。这样的认识偏离了客观公正的轨道,带有明显的偏见和误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战争对峙带来的仇视心理,也有缺乏交流造成的隔阂猜忌;既有记述权的不平衡形成的民族偏见,也有夷夏有别的传统的历史影响。只有拨开笼罩在史料中的重重迷雾,才能对历史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史籍 游牧民族
下载PDF
北方游牧民族社会生活与家庭伦理特征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盛国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5-48,共4页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生存于干旱半干旱的地理环境,专业游牧化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其社会呈现分散化与移动性的特点。面对残酷的草原生存环境,游牧民族的道德在"贱老"和"妻后母"的观念上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其生成机制遵...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生存于干旱半干旱的地理环境,专业游牧化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其社会呈现分散化与移动性的特点。面对残酷的草原生存环境,游牧民族的道德在"贱老"和"妻后母"的观念上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其生成机制遵循帕累托最优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民族 生活方式 家庭伦理观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