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F树脂羟甲基化度对MF/PVA共混纤维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严翔 董书娟 +2 位作者 许维星 徐建军 姜猛进 《合成纤维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3,27,共5页
采用不同羟甲基化度的三聚氰胺甲醛(MF)树脂与聚乙烯醇(PVA)溶液共混湿法纺丝,制备MF/PVA共混纤维;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MF与PVA的相容性,凯氏定氮法分析了共混纤维在纺丝过程中氮流失率,并对纤维的力学性能、阻燃性能、耐热水性能... 采用不同羟甲基化度的三聚氰胺甲醛(MF)树脂与聚乙烯醇(PVA)溶液共混湿法纺丝,制备MF/PVA共混纤维;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MF与PVA的相容性,凯氏定氮法分析了共混纤维在纺丝过程中氮流失率,并对纤维的力学性能、阻燃性能、耐热水性能及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改变甲醛与三聚氰胺的比例可以获得不同羟甲基化度的MF树脂;随着MF树脂羟甲基化度的提高,共混纤维的氮流失率逐渐降低;当MF树脂的羟甲基化度增大至1.15时,共混纤维氮流失率为0.20%;高羟甲基化度MF制成的共混纤维经220℃处理后,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3.19 cN/dtex和25.1%,极限氧指数为33.2%,水中软化点为86℃,在氮气氛围下的初始热分解温度为258.8℃,600℃时残炭量为24.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聚乙烯醇 共混 阻燃纤维 羟甲基化度 氮流失率 后处理
下载PDF
基于15N同位素示踪盐渍化农田向日葵氮素利用规律 被引量:1
2
作者 乔天 刘霞 +1 位作者 杨威 高宏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44-350,共7页
为探明盐渍化农田不同施氮水平下向日葵氮素吸收利用规律,采用N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田间微区试验,以不施氮处理(N0)为对照,设计3种施氮水平(N1=150 kg/hm^(2)、N2=225 kg/hm^(2)、N3=300 kg/hm^(2)),于向日葵成熟期测定植株和0—100 cm... 为探明盐渍化农田不同施氮水平下向日葵氮素吸收利用规律,采用N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田间微区试验,以不施氮处理(N0)为对照,设计3种施氮水平(N1=150 kg/hm^(2)、N2=225 kg/hm^(2)、N3=300 kg/hm^(2)),于向日葵成熟期测定植株和0—100 cm土层土壤N同位素丰度及总氮含量,研究各处理肥料氮素的去向及其利用机制。结果表明:向日葵氮素吸收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成熟期作物氮素吸收量在N2水平较不施氮显著增加38.7%;土壤氮和肥料氮对作物当季氮素吸收的贡献比例为84.9%和15.1%。N2水平下,肥料氮的贡献比例较N1增加35.7%,土壤氮的贡献比例较N1降低4.3%。肥料氮残留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土壤中47.4%的残留肥料氮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不同施氮水平下肥料氮去向均表现为氮肥损失率>氮肥残留率>氮肥利用率,N2施氮水平下氮肥利用率较N1、N3显著提高22.7%和14.6%,土壤残留率较N1、N3减少8.5%和8.6%。综合考虑向日葵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中氮素残留情况,225 kg/hm^(2)施氮量下氮肥利用率为27.4%,氮肥残留率为32.3%,氮肥损失率为40.3%,是中度盐渍化农田较适宜的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农田 15N示踪技术 氮肥利用率 氮肥残留率 氮肥损失率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对农田土壤氮素转化关键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2
3
作者 张星 张晴雯 +2 位作者 刘杏认 徐莹春 任建强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9-716,共8页
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施入土壤后不仅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对营养元素的吸附能力,还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强生物固氮能力,因此在农业生产和缓解气候变化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生物炭的输入将直接影响农田土壤氮素的... 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施入土壤后不仅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对营养元素的吸附能力,还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强生物固氮能力,因此在农业生产和缓解气候变化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生物炭的输入将直接影响农田土壤氮素的循环和转化,本文结合国内外大量文献,综合分析总结了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氮素转化过程的影响,重点从生物炭对土壤氮素矿化、氮素损失以及硝化、反硝化作用和生物固氮过程的影响过程展开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应加强生物炭对氮素转化的作用机理及对环境的长期正负效应研究,特别是对相关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丰度以及土壤酶活性方面的研究,同时提出相关研究应建立在统一的生物炭标准之上,以明确区分生物炭的作用效果及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氮素转化 氮素损失 硝化速率 N2O气体
下载PDF
不同植被过滤带对农田径流泥沙和氮磷拦截效果与途径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晓娜 张国芳 +2 位作者 武美军 杨可伟 史瑞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44,50,共7页
在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水环境质量恶化和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其中氮磷对地表水富营养化的贡献超过了50%。通过浑水冲刷试验,研究了3种禾本科植被过滤带((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inn.)、偃麦草((京草2号)Elytrigia repens(L.)Ne... 在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水环境质量恶化和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其中氮磷对地表水富营养化的贡献超过了50%。通过浑水冲刷试验,研究了3种禾本科植被过滤带((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inn.)、偃麦草((京草2号)Elytrigia repens(L.)Nevski)、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对径流、泥沙以及氮磷的拦截效果,同时分析了3种植被过滤带拦截氮磷的主要途径。结果表明:(1)与裸地相比,3种植被过滤带均能显著提高径流与氮磷的拦截率。3种植被过滤带之间对径流、氮磷拦截率没有显著差异。黑麦草过滤带泥沙流失量显著低于无芒雀麦过滤带;同时径流、泥沙与氮磷拦截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植被对径流和泥沙的拦截一定程度上决定对氮磷的拦截量;(2)径流过程中磷的流失量均低于氮的流失量。氮的流失主要以溶解态氮为主,占总氮流失量的90%以上;磷的流失则主要以颗粒态磷为主;(3)植被过滤带拦截氮磷的途径不同,氮主要通过增加土壤入渗的途径来拦截,磷则主要通过植物茎秆基部进行物理拦截;(4)京草2号对氮的拦截效果优于黑麦草和无芒雀麦,而黑麦草则在磷的拦截方面表现突出。因此在植被过滤带的优化设计方面可以考虑黑麦草与京草2号2者混播以达到最佳的拦截吸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氮磷流失 植被过滤带 拦截率
下载PDF
盐渍区农田氮肥施用量对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尹飞 毛任钊 +1 位作者 傅伯杰 杨萍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96-602,共7页
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和残留与农田硝态氮淋溶以及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密切相关。为了促进海河低平原盐渍区农田氮肥合理利用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在盐化潮土条件下,通过设计不同施氮量(0,70,140,210kg N hm^-2)处理,重点研究了... 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和残留与农田硝态氮淋溶以及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密切相关。为了促进海河低平原盐渍区农田氮肥合理利用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在盐化潮土条件下,通过设计不同施氮量(0,70,140,210kg N hm^-2)处理,重点研究了该区农田氮肥施用量对土壤硝态氮动态、残留以及土壤氮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0~100cm土壤剖面硝态氮总量随施氮量显著增加,施用氮肥没有改变剖面硝态氮总量随玉米生育进程波状变化趋势,但明显增强了其变化幅度;(2)施氮改变了硝态氮土壤剖面空间分布状态,表现出施氮后上部土层(0~40cm)硝态氮比例显著增加而后迅速降低的趋势;(3)硝态氮残留与氮素损失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且N210和N140处理下氮素损失量显著高于N70和N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残留 氮损失 氮肥用量 盐化潮土
下载PDF
湖北省油菜-棉花轮作系统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夏颖 汪荣勇 +4 位作者 高立 涂卫东 范先鹏 张富林 刘冬碧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5751-5754,共4页
通过5年田间定位监测和分析,研究了油菜-棉花轮作系统氮磷养分流失规律。结果表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P)的油菜子和皮棉产量均高于对照(CK);年产流系数差异较大,2008、2009、2010、2011、2012年产流系数分别为20.2%、43.1%、49.1%、57.2... 通过5年田间定位监测和分析,研究了油菜-棉花轮作系统氮磷养分流失规律。结果表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P)的油菜子和皮棉产量均高于对照(CK);年产流系数差异较大,2008、2009、2010、2011、2012年产流系数分别为20.2%、43.1%、49.1%、57.2%和59.6%;FP处理流失的TN量、NO3--N量和PN量均显著高于CK处理,但是2个处理间流失的NH4+-N量没有显著差异,氮素流失的形态主要为NO3--N,CK和FP处理流失的NO3--N占流失TN比例分别为69.1%和78.4%;CK和FP处理间各形态磷素流失量没有显著差异,CK处理流失的磷素形态主要为PP,占流失TP的59.5%,而FP处理流失的磷素形态主要为DP,占流失TP的58.3%;氮、磷流失率分别为11.8%和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棉花轮作系统 径流量 氮磷流失量 产流系数 氮磷流失率
下载PDF
基于^(15)N示踪技术的不同灌水方案玉米追肥氮素去向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忠学 陈帅宏 +2 位作者 陈鹏 刘明 尚文彬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2-272,共11页
为了揭示不同灌水方案下玉米对追肥氮素的吸收利用情况,利用^(15)N示踪技术,以大田试验数据为基础,研究了不同灌水方案下成熟期玉米对追肥氮素的吸收利用率以及在地上部各器官中的分配状况,同时研究了玉米收获后追肥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 为了揭示不同灌水方案下玉米对追肥氮素的吸收利用情况,利用^(15)N示踪技术,以大田试验数据为基础,研究了不同灌水方案下成熟期玉米对追肥氮素的吸收利用率以及在地上部各器官中的分配状况,同时研究了玉米收获后追肥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情况和最终的损失率。结果表明:不同灌水方案下玉米地上部分氮素总积累量的8. 14%~13. 21%来自于追肥氮素,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 <0. 05),其中籽粒中追肥氮素积累量占植株积累追肥氮素总量的47. 90%~74. 40%。不同处理下成熟期玉米植株追肥氮素吸收率为19. 16%~64. 72%,其中籽粒的追肥吸收率为11. 29%~47. 17%。植株积累的追肥氮素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差异较大,其中,47. 95%~74. 40%分布在籽粒中,10. 50%~27. 73%分布在叶片中,3. 02%~9. 48%分布在茎秆中,5. 22%~15. 53%分布在穗轴中,苞叶中仅占0. 53%~2. 35%。在玉米生育前期灌水量过大而后期缺水会对植株吸收追肥氮素以及氮素向籽粒中再分配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单次灌水量过大产生氮素的淋溶损失,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玉米收获后有8. 81%~24. 89%的追肥氮素残留在土壤中,随灌水次数的减少,单次灌水量增加,追肥氮素残留率逐渐减小。综合考虑产量和追肥氮素利用率,得出符合研究区玉米节水、高产、高效要求的灌水方案为全生育期灌溉定额800 m3/hm2,灌水次数为4次(苗期、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研究结果可为东北地区玉米生产提供理论支持及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同位素示踪技术 氮素利用 氮肥残留率 氮肥损失率
下载PDF
菜地追施猪粪沼液后NH_3和N_2O排放特征及氮损失率 被引量:9
8
作者 靳红梅 常志州 +5 位作者 吴华山 郭德杰 黄红英 马艳 徐跃定 张建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55-1165,共11页
将厌氧发酵残留物作为肥料还田是其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但国内外对其还田后氨气(NH3)和氧化亚氮(N2O)的排放特征及氮素利用率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微区试验,探讨了冬季和夏季大棚菜地追施猪粪沼液(DPS)后NH3和N2O的排放速... 将厌氧发酵残留物作为肥料还田是其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但国内外对其还田后氨气(NH3)和氧化亚氮(N2O)的排放特征及氮素利用率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微区试验,探讨了冬季和夏季大棚菜地追施猪粪沼液(DPS)后NH3和N2O的排放速率及氮素损失率。结果发现, 追施DPS后菜地NH3挥发激增,通常发生在施肥后的48 h 内;而N2O排放量在第一次施肥后大幅增加,随后逐步趋于稳定。追施DPS的处理其NH3和N2O的排放量均显著高于施用化肥的处理,冬季和夏季二者的损失量分别占肥料总量的16.4%~23.2%和24.7%~27.5%。土壤温度、水分和pH对沼液中氮素以NH3和N2O的形式损失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沼液 NH3挥发 N2O排放 氮损失率 菜地
下载PDF
尿素配施不同用量纳米碳对桃幼树生长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国栋 肖元松 +4 位作者 彭福田 张亚飞 郜怀峰 孙希武 贺月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4700-4709,共10页
【目的】明确纳米碳对桃树生长的作用并筛选出纳米碳与尿素配施的最佳比例,为果树栽培过程中施用纳米碳材料及提高氮素肥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以2年生‘瑞蟠21’/毛桃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利用^(15)N尿素配... 【目的】明确纳米碳对桃树生长的作用并筛选出纳米碳与尿素配施的最佳比例,为果树栽培过程中施用纳米碳材料及提高氮素肥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以2年生‘瑞蟠21’/毛桃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利用^(15)N尿素配施不同用量(设5个处理:CK:0,T1:5 mL,T2:10 mL,T3:15 mL,T4:20 mL)的纳米碳溶胶进行试验,探究纳米碳对土壤理化性状、桃树生长发育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测定盆土的pH、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植株嫁接口上部2 cm处干径及植株各器官干重,叶片的叶绿素SPAD值、净光合速率,根系构型、植株各部分全氮含量及^(15)N丰度。【结果】施用纳米碳显著降低了土壤pH,提高了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影响了土壤溶液的氧化还原状态;土壤电导率随纳米碳用量的增加呈现处理前期降低后期增大的趋势。纳米碳的施用促进了桃幼树须根系的生长;显著提高了桃树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干径增量;桃幼树总物质积累量以T3处理最高,为778.0 g,比对照提高了28.4%。纳米碳的施用提高了桃树细根、粗根、侧枝、春梢叶等器官的Ndff值;与对照相比,T1处理显著提高了主干、中心干的氮素分配率,T3、T4处理降低了主干的氮素分配率;施用纳米碳对桃植株的氮素利用率均有显著提高,以T3处理的植株氮素利用率最高,为45.2%,比对照提高了66.5%;随纳米碳用量增加,土壤氮素残留率显著提高,T1、T2、T3、T4处理分别为对照的1.06、1.35、1.62和1.70倍,氮素损失率明显降低。【结论】尿素配施纳米碳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效吸附土壤中的氮素,显著降低氮素损失率,显著提高植株氮素利用率和土壤氮素残留率,促进桃树须根系的生长和植株形态建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 桃幼树 15N 氮素利用率 氮素损失率
下载PDF
施肥量和降雨对水稻田氮流失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亚莉 陈德州 +3 位作者 徐梅宣 马瑞峻 谢水快 潘东锋 《现代农业装备》 2015年第2期32-36,共5页
过量且不合理的施肥作业方式,往往导致了氮肥的大量流失,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等现象,造成了农业水环境的严重污染,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能够及时监测氮肥流失的程度和原因,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对稻田水中氨态氮和硝态氮离... 过量且不合理的施肥作业方式,往往导致了氮肥的大量流失,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等现象,造成了农业水环境的严重污染,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能够及时监测氮肥流失的程度和原因,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对稻田水中氨态氮和硝态氮离子浓度的快速测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使用德国WTW公司的氨氮硝氮在线检测传感器,采用实地取样的方式,对稻田水体环境中氨氮和硝氮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探索了不同天气条件下,农田水中氮的流失情况。结果表明,降雨对氮的流失程度有很大的影响,降雨造成的氮流失是农田非点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同时施肥量越高,氮的流失情况也越严重。控制农田氮流失必须从施肥方式、耕种方式和灌溉方式等方面进行改善。本研究对于如何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探索合理的氮肥施用方式以及在农田作业中实施最佳管理措施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流失 非点源污染 施肥量 降雨 稻田
下载PDF
常规施肥条件下农田不同途径氮素损失的原位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夏玉米季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桑蒙蒙 范会 +1 位作者 姜珊珊 蒋静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358-3364,共7页
为了解农田常规施肥条件下的不同途径氮素损失特征,本文通过田间原位试验同步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夏玉米生长季氮肥施用后的农田N2O排放、NH3挥发、氮渗漏和地表径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复合肥为基肥,尿素为追肥,基追肥氮素水平均为150 ... 为了解农田常规施肥条件下的不同途径氮素损失特征,本文通过田间原位试验同步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夏玉米生长季氮肥施用后的农田N2O排放、NH3挥发、氮渗漏和地表径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复合肥为基肥,尿素为追肥,基追肥氮素水平均为150 kg·hm-2的条件下,整个玉米生长季N2O排放系数为3.3%,NH3挥发损失率为10.2%,氮渗漏和地表径流损失率分别为11.2%和5.1%.此外,基肥施用以氮素渗漏损失为主,而追肥氮素损失以氨挥发和渗漏为主,表明不同途径化肥氮素损失主要受氮肥品种影响,玉米季追肥可改用低氨挥发氮肥品种以减少氮素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N2O排放 NH3挥发 氮渗漏和地表径流 氮损失率
原文传递
猪粪干、湿法厌氧发酵过程中碳、氮的流失 被引量:7
12
作者 吕娟 王光 +2 位作者 孙艳朋 周光明 王利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9-21,共3页
试验以新鲜猪粪为发酵原料,研究湿法和干法两种不同厌氧发酵过程的碳、氮排放量。湿发酵和干发酵组发酵料液的总固体(TS)含量分别为8%和20%,发酵液pH为6.8-7.4,发酵温度为35℃,体积为1.2 L,周期为21 d。试验期间每天测产气量,每4天取... 试验以新鲜猪粪为发酵原料,研究湿法和干法两种不同厌氧发酵过程的碳、氮排放量。湿发酵和干发酵组发酵料液的总固体(TS)含量分别为8%和20%,发酵液pH为6.8-7.4,发酵温度为35℃,体积为1.2 L,周期为21 d。试验期间每天测产气量,每4天取发酵样,测其全氮含量和TS降解率。结果表明,湿法和干法发酵组的CH4总产气量分别为9114 mL和12537 mL;CO2的总产气量分别为251.90 mmol和343.67 mmol;TS降解率分别为52.5%和29%。湿发酵的碳流失率和全氮流失率极显著高于干发酵(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发酵 干发酵 猪粪 碳、氮流失率
下载PDF
河套灌区氮素流失分析及最佳施氮量的确定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富强 史海滨 +3 位作者 杨树青 刘德平 李凤军 梁建财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77-1482,共6页
为了减轻内蒙古河套地区施肥对地下水质的影响及增加作物产量,进行不同施氮条件下氮素淋溶试验。通过田间试验得出,河套灌区在当地常规灌水施肥基础上节水节氮各20%后可提高小麦、向日葵产量,而对小麦千粒重、向日葵百粒重均无显著影响... 为了减轻内蒙古河套地区施肥对地下水质的影响及增加作物产量,进行不同施氮条件下氮素淋溶试验。通过田间试验得出,河套灌区在当地常规灌水施肥基础上节水节氮各20%后可提高小麦、向日葵产量,而对小麦千粒重、向日葵百粒重均无显著影响。结合氮肥对产量的影响效应,通过HYDRUS-1D模型预测不同施氮模式下通过土壤下边界的氮素通量。结果表明,示范区小麦最佳施氮量为176.52 kg hm-2,向日葵最佳施氮量为118.15 kg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模式 氮素流失 HYDRUS-1D 最佳施氮量
原文传递
施γ-聚谷氨酸对桃树生长发育和15N吸收利用及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鲍聪聪 肖元松 彭福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7-211,218,共6页
以1年生桃树盆栽实生苗为试材,底肥为尿素3 g(其中15N标记0.4 g)、磷酸二氢钾3 g,设CK为对照,T1、T2、T3分别添加γ-PGA 10,80,150 mg,探究不同浓度γ-聚谷氨酸(γ-PGA)对桃树植株生长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中量和高量γ-... 以1年生桃树盆栽实生苗为试材,底肥为尿素3 g(其中15N标记0.4 g)、磷酸二氢钾3 g,设CK为对照,T1、T2、T3分别添加γ-PGA 10,80,150 mg,探究不同浓度γ-聚谷氨酸(γ-PGA)对桃树植株生长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中量和高量γ-PGA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土壤碱解氮含量;施用中、高量γ-PGA能促进桃实生苗根系生长,尤其是细根的生长。与对照相比,施用中量γ-PGA桃实生苗根系总长度、分支数、根尖数、交叉数和根系总表面积分别增加51.95%,40.53%,30.72%,35.21%,45.23%;施用中、高量γ-PGA能显著提高植株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SPAD值,以及干物质积累量。施用中、高量γ-PGA能显著提高桃实生苗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施用中、高量γ-PGA提高了桃实生苗氮素吸收利用率和氮素残留率,降低了氮素损失率,与对照相比,氮素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27.80%和27.07%,氮素残留率分别提高14.00%和19.04%,氮素损失率分别降低16.43%和19.49%,且差异显著。可见施用γ-PGA可改善桃根区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植株氮素吸收利用率和土壤氮素残留率,降低氮素损失率,促进了桃实生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实生苗 Γ-聚谷氨酸 根系生长 氮素吸收利用率 氮素损失率
下载PDF
长期不施氮肥下稻麦轮作农田残留化肥氮的后效及去向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盈盈 夏龙龙 +3 位作者 蔡思源 赵旭 颜晓元 邢光熹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26-1639,共14页
我国农田化肥氮用量高,造成较多肥料氮土壤残留,残留肥料氮既可被后季作物吸收利用,也可迁移进入环境。稻麦轮作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农业区代表性种植制度,然而稻麦轮作农田土壤残留化肥氮的作物后效及去向目前尚不清楚。利用^(15)N示踪长... 我国农田化肥氮用量高,造成较多肥料氮土壤残留,残留肥料氮既可被后季作物吸收利用,也可迁移进入环境。稻麦轮作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农业区代表性种植制度,然而稻麦轮作农田土壤残留化肥氮的作物后效及去向目前尚不清楚。利用^(15)N示踪长期试验,连续追踪了2004年小麦季施用30%的^(15)N标记尿素后其土壤残留^(15)N在之后17个稻麦轮作年的变化动态及被后季作物吸收利用特征。试验起始小麦季设100 kg·hm^(–2)(N100)和250 kg·hm^(–2)(N250)两个施氮量处理,后续作物均不再施用氮肥。结果发现,34.5%~37.9%施入氮被当季小麦吸收,随后各轮作年稻麦作物吸收残留氮量随年限增加呈指数下降;17年中有12.2%~15.8%残留氮被后季作物吸收,其中,水稻对残留氮吸收能力较强,为9.2%~11.8%,小麦为3.3%~4.0%;观测期内化肥氮累积利用率为50.1%~50.3%。氮肥施入小麦当季,0~20cm土层残留为22.9%~33.5%,之后逐年减少;17年后降至7.8%~9.8%,但仍占0~100cm土层氮残留量(9.9%~13.4%)的73.5%~78.5%。同位素质量平衡估算的观测期内氮肥累积总损失率为36.3%~39.9%,与基于当季小麦氮肥利用率和0~20 cm土壤残留率计算得出的当季化肥氮总损失率32.0%~39.2%接近。作物籽粒、秸秆及土壤^(15)N丰度在观测期内均随时间呈指数递减;根据预测结果,不施氮下其降至^(15)N自然丰度背景值仍需28~37年。上述结果表明,稻麦农田化肥氮损失主要发生在当季,土壤残留后效持续时间长,但再迁移进入环境数量低。协同化肥氮当季损失的高效阻控和土壤残留的有效调控应是稻麦农田氮肥优化管理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15)N示踪 残留氮 氮利用率 氮损失率 太湖地区
下载PDF
氮磷减量对棉花—油菜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及氮磷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琼 尹凌洁 +7 位作者 苏柠 龙广丽 刘鑫 卓红 彭芝 韩永亮 谢桂先 荣湘民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21-931,共11页
长期不合理施用化肥导致土壤酸化、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化肥合理减施将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耕地健康发展。本试验采用田间试验,以常规施肥(棉花季N∶390 kg/hm^(2),P_(2)O_(5)∶105 kg/hm^(2);油菜季N∶180 kg/hm^(2),P_(2... 长期不合理施用化肥导致土壤酸化、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化肥合理减施将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耕地健康发展。本试验采用田间试验,以常规施肥(棉花季N∶390 kg/hm^(2),P_(2)O_(5)∶105 kg/hm^(2);油菜季N∶180 kg/hm^(2),P_(2)O_(5)∶54 kg/hm^(2))为对照,研究洞庭湖区域旱地棉花—油菜轮作下氮磷肥减量(10%、20%、30%)对作物产量及氮磷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氮磷肥减量10%、20%对作物产量影响不显著,但明显提高肥料利用率,显著减少旱地氮磷径流损失;养分流失以棉花季为主,且棉花花铃期为关键时期。氮磷肥减量20%处理氮、磷肥利用率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提高了5.41%、12.23%(棉花季)和10.91%、11.91%(油菜季);氮磷肥减量处理总氮、总磷流失量分别为0.69~5.48 kg/hm^(2)、0.08~0.24 kg/hm^(2)(棉花季)和0.17~0.34 kg/hm^(2)、0.05~0.11 kg/hm^(2)(油菜季),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降低了5.94%~31.20%、12.80%~44.02%(棉花季)和18.88%~37.61%、10.18%~24.85%(油菜季)。综上,在本研究所设肥料减量范围内,氮磷肥减量20%处理能稳定作物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氮磷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油菜轮作 氮磷肥减量 氮磷流失 产量 肥料利用率
原文传递
不同施肥模式对巢湖流域麦田氮磷流失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17
作者 孙浩 刘阿坤 李学德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48-1553,共6页
为了减轻巢湖流域农业氮磷流失对巢湖的污染,以巢湖流域稻麦轮作的麦季为研究时段,通过田间小区实验,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麦田径流中氮磷流失、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增加麦田径流中氮磷流失浓度(p<0.05);... 为了减轻巢湖流域农业氮磷流失对巢湖的污染,以巢湖流域稻麦轮作的麦季为研究时段,通过田间小区实验,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麦田径流中氮磷流失、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增加麦田径流中氮磷流失浓度(p<0.05);与常规施肥(CG)相比,测土配方施肥(CT)、化肥减施+有机肥(YH1)、化肥减施+生物炭(YH2)、控释肥(KS)4种施肥模式总氮减排33.35%~38.73%,总磷减排22.95%~34.43%。与不施肥(CK)相比,施肥后小麦产量显著提高(p<0.05),不同施肥模式下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经济效益存在差异性。与CG相比,CT、YH1、YH2、KS可以提高氮肥和磷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提高了6.89%~14.47%,磷肥利用率提高了16.39%~31.71%。KS施肥模式在麦田氮磷减排和经济效益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流域 施肥模式 小麦 氮磷流失 产量 肥料利用率
下载PDF
甲醚化MF改性MF/PVA阻燃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董书娟 黄司琪 +3 位作者 许圣威 姜猛进 叶光斗 徐建军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24,共4页
以甲醚化三聚氰胺甲醛(MF)树脂、MF树脂和聚乙烯醇(PVA)在一定条件下制得纺丝原液,经湿法纺丝得到甲醚化MF改性的MF/PVA纤维;研究了纺丝过程中氮流失率和纤维的形貌结构、力学性能、热性能以及阻燃性能。结果表明:甲醚化MF的加入可以降... 以甲醚化三聚氰胺甲醛(MF)树脂、MF树脂和聚乙烯醇(PVA)在一定条件下制得纺丝原液,经湿法纺丝得到甲醚化MF改性的MF/PVA纤维;研究了纺丝过程中氮流失率和纤维的形貌结构、力学性能、热性能以及阻燃性能。结果表明:甲醚化MF的加入可以降低MF树脂在凝固浴中的溶出;随甲醚化MF比例的增加,氮流失率逐渐降低,纤维表面更光滑,纤维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均有所降低;当体系中MF树脂与甲醚化MF树脂的质量比为1:3时,氮流失率降低至13.09%,纤维经过后处理,其极限氧指数达到3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三聚氰胺甲醛/聚乙烯醇复合纤维 甲醇 醚化 氮流失率 阻燃性能
下载PDF
香根草植物篱地上-地下部分对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氮素流失的影响
19
作者 郭萍 夏振尧 +5 位作者 张伦 向瑞 张文琪 朱志恩 肖海 杨悦舒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2-864,共13页
植物篱能影响坡面产流产沙过程,进而影响其携带的氮素流失,但植物篱地上及地下部分对氮素流失的影响尚不明确.通过设置1个降雨强度(60mm/h)、2个坡度(15°和25°)和3个坡面条件(裸坡对照、植物篱和仅有植物篱根系),开展人工降... 植物篱能影响坡面产流产沙过程,进而影响其携带的氮素流失,但植物篱地上及地下部分对氮素流失的影响尚不明确.通过设置1个降雨强度(60mm/h)、2个坡度(15°和25°)和3个坡面条件(裸坡对照、植物篱和仅有植物篱根系),开展人工降雨试验,分析坡面侵蚀量和径流量及其携带的硝态氮(NO-3-N)、氨态氮(NH+4-N)和全氮(TN)含量与流失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植物篱可以减少坡面侵蚀量和径流量的产生,坡面土壤氮素主要以泥沙为载体而流失;植物篱可以降低坡面径流携带的氮素含量却增加了侵蚀泥沙中氮素含量,并能够有效地减少坡面径流和泥沙所携带氮素流失量;植物篱通过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共同发挥作用减少坡面氮素流失量,其中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对减少坡面NO-3-N、NH+4-N、TN流失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3.97%和56.03%、44.12%和55.88%、46.91%和53.09%.以上结果加深了香根草植物篱对坡耕地氮素流失影响机理的理解,可为三峡库区坡耕地水土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植物篱 氮素流失 地上部分 地下部分 贡献率
原文传递
添加硫酸对羊粪堆肥进程及氮素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旭 车宗贤 +1 位作者 李娟 卢秉林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31-238,共8页
为研究不同浓度硫酸对羊粪堆肥进程及氮素损失的影响,以羊粪和小麦秸秆为堆肥材料,分别配置浓度为1、2、3 mol/L的硫酸作为添加剂,采用条垛式堆肥进行50 d的试验,监测堆肥过程中的温度、pH值、EC值、种子发芽指数、C/N及氮损失率。结果... 为研究不同浓度硫酸对羊粪堆肥进程及氮素损失的影响,以羊粪和小麦秸秆为堆肥材料,分别配置浓度为1、2、3 mol/L的硫酸作为添加剂,采用条垛式堆肥进行50 d的试验,监测堆肥过程中的温度、pH值、EC值、种子发芽指数、C/N及氮损失率。结果表明:添加硫酸处理的堆体温度升到50℃以上需要的时间比未添加硫酸的CK处理缩短4~6 d,堆体的高温保持时间随加入硫酸浓度的升高而延长,EC值、种子发芽指数随硫酸浓度的升高而增大,硫酸浓度为2和3 mol/L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分别为83.0%和84.2%,堆肥产品的全氮含量分别比CK处理提高16.32%和13.16%。硫酸浓度为2 mol/L时,总氮损失率最低为24.03%,保氮效果最好。羊粪条垛堆肥过程中,分别在第0、10、20 d添加浓度为2 mol/L的硫酸2 L/m^(3),不仅可以加快堆肥腐熟进程,而且可以提高堆肥产品的全氮含量,保氮效果显著。本研究为硫酸添加剂应用于畜禽粪污堆肥生产优质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粪 硫酸浓度 堆肥进程 氮素损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