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仔水库表层沉积物氮负荷与释放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怡靖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5年第2期49-55,共7页
研究了山仔水库夏、冬季表层沉积物内源氮负荷,并应用柱状样模拟法对氮释放速率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该水库表层沉积物总氮含量范围840.00~3108.71μg·g^-1,其中氨氮占总氮含量7.267%-11.21%。同一季节,总氮含量空间... 研究了山仔水库夏、冬季表层沉积物内源氮负荷,并应用柱状样模拟法对氮释放速率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该水库表层沉积物总氮含量范围840.00~3108.71μg·g^-1,其中氨氮占总氮含量7.267%-11.21%。同一季节,总氮含量空间分布规律是随进口、库心、大坝逐渐增加.柱状样模拟实验得到夏、冬季氮释放速率分别为90.31-128.37mg·(m^2·d)^-1和72.52~93.79mg·(m^2·d)^-1,释放速率与总氮含量分布具有一致性。山仔水库表层沉积物存在较大的内源氮释放能力且在夏季内源氮更易释放,为水体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可能引起并促进水华的持续。因此,采取措施适宜方法控制内源氮释放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氮负荷 释放速率 富营养化 山仔水库
下载PDF
河北省果园氮素投入特点及其土壤氮素负荷分析 被引量:62
2
作者 卢树昌 陈清 +1 位作者 张福锁 贾文竹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58-865,共8页
以河北省果园土壤地力调查、农户调查和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氮盈余法从果树种类和区域角度分析了果园生产体系中的氮素输入输出特点及氮养分盈余状况。结果表明,河北果园平均化肥氮投入量为438.0 kg/hm2,主要品种为尿素和复合肥,有机肥... 以河北省果园土壤地力调查、农户调查和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氮盈余法从果树种类和区域角度分析了果园生产体系中的氮素输入输出特点及氮养分盈余状况。结果表明,河北果园平均化肥氮投入量为438.0 kg/hm2,主要品种为尿素和复合肥,有机肥氮为181.6 kg/hm2,以畜禽粪为主,其中禽粪占25.5%。京津东部区和冀中、南平原区的果园氮素投入、盈余量较高;葡萄园和桃园的氮素投入水平较高;果园氮素施用与养分盈余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过量施用氮肥是氮盈余量很高的主要原因。随着氮盈余量增加,果园土壤全氮呈增加趋势,而土壤C/N均呈下降趋势,氮素盈余对土壤全氮的影响大于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氮素投入 土壤负荷 氮素盈余 河北省
下载PDF
大兴区农用地畜禽粪便氮负荷估算及污染风险评价 被引量:51
3
作者 阎波杰 赵春江 +2 位作者 潘瑜春 闫静杰 郭欣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37-443,共7页
利用畜禽养殖的统计数据计算了畜禽粪便养分含量,利用畜禽粪便养分空间化方法实现了畜禽粪便养分从统计数据到农用地养分的转换,在此基础上,结合农用地面积计算出农用地畜禽粪便氮负荷量,并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实现了以地块为单元的畜禽... 利用畜禽养殖的统计数据计算了畜禽粪便养分含量,利用畜禽粪便养分空间化方法实现了畜禽粪便养分从统计数据到农用地养分的转换,在此基础上,结合农用地面积计算出农用地畜禽粪便氮负荷量,并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实现了以地块为单元的畜禽粪便氮负荷估算及污染风险评价,最后以农用地土壤耕层和亚耕层中水解氮含量及变化进一步说明了畜禽粪便对土壤环境污染风险.结果表明,2005年大兴区农用地氮负荷平均值为214.02 kg/hm2,最小值仅为10.64 kg/hm2,最大值达到5 996.26 kg/hm2,有近一半的农用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畜禽粪便氮污染威胁,占大兴区总农用地个数的42.14%,这些受污染威胁农用地地块面积小、养分需求少且主要分布在居民地和规模养殖场附近.耕层及亚耕层的水解氮变异系数分别为64.3%和53.65%,耕层及亚耕层的水解氮平均值分别为65.93μg/g和45.25μg/g,富集系数(耕层/亚耕层)为1.46,变异系数和富集系数进一步说明了畜禽粪便对土壤环境存在的污染风险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空间化 氮负荷 污染风险
原文传递
陕西果园主要分布区氮素投入特点及氮负荷风险分析 被引量:39
4
作者 赵佐平 闫莎 +2 位作者 刘芬 王小英 同延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5642-5649,共8页
为了研究果园氮素投入特点及分析氮素负荷特征,加强果园氮素管理、指导果农科学合理施肥。以陕西省果园主要分布区土壤氮素分析、农户投入调查等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盈余法从果树种类和区域角度分析果园生产体系中的氮素输入输出特点及... 为了研究果园氮素投入特点及分析氮素负荷特征,加强果园氮素管理、指导果农科学合理施肥。以陕西省果园主要分布区土壤氮素分析、农户投入调查等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盈余法从果树种类和区域角度分析果园生产体系中的氮素输入输出特点及氮素盈余状况。结果表明,陕西果园主要分布区平均化肥氮投入量927.2 kg/hm2,主要来源于尿素和复合肥,其中尿素占调查样本量的40%以上;通过有机肥投入的氮仅为139.4 kg/hm2。94.8%的果园氮素处于盈余,总体平均盈余量为876.3 kg/hm2,其中氮盈余量超过500 kg/hm2的样本占57.5%,盈余量超过1 000 kg/hm2的样本亦占了27.3%。不同果园相比,猕猴桃园氮素投入及盈余量最高,分别为1 432.9、1 186.9 kg/hm2。不同区域果园比较,土壤氮环境负荷以关中灌区果园较高,达1046.1kg/hm2。果园氮素施用与养分盈余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陕西果园氮素的高量投入给土壤环境带来较大的氮素负荷,这对土壤环境和周围水体造成很大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氮素投入 负荷分析 氮素盈余 陕西省
下载PDF
HRT及氮素负荷对厌氧氨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魏琛 陆天友 +1 位作者 钟仁超 王萍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9-755,共7页
为了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氮素负荷(NH4+-N和NO2--N)对厌氧氨氧化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启动试验、HRT影响试验、NH4+-N负荷试验、NO2--N负荷试验,以好氧硝化污泥、厌氧污泥、花园土壤渗出液为接种污泥,历经114d培养厌氧氨氧化反... 为了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氮素负荷(NH4+-N和NO2--N)对厌氧氨氧化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启动试验、HRT影响试验、NH4+-N负荷试验、NO2--N负荷试验,以好氧硝化污泥、厌氧污泥、花园土壤渗出液为接种污泥,历经114d培养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成功启动.结果表明:①系统HRT过短会导致含氮污染物去除不完全,HRT过长则污泥可能已经解体,取HRT为10d是合理的;②厌氧氨氧化系统HRT、微生物总量确定的情况下,系统NH4+-N氧化能力也随之确定,以污泥负荷描述厌氧氨氧化系统NH4+-N氧化能力较为恰当,控制进水NH4+-N污泥负荷小于0.009g.g-1.d-1;③高NO2--N负荷对厌氧氨氧化系统中NH4+-N氧化步骤不产生明显抑制影响,但当NO2--N负荷大于14g.m-3.d-1后,会对厌氧氨氧化系统中NO2--N还原步骤产生抑制,所以控制进水NO2--N容积负荷小于14g.m-3.d-1或折合为污泥负荷0.018g.g-.1d-1是合适的.本研究对厌氧氨氧化系统的设计、运行、管理控制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HRT 氨氮负荷 亚硝酸盐氮负荷
原文传递
海水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芽孢杆菌SLWX_2的筛选及脱氮特性 被引量:26
6
作者 成钰 李秋芬 +1 位作者 费聿涛 张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681-2688,共8页
从分离自刺参养殖环境的7株候选菌株中筛选出1株具有较强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能力的菌株SLWX_2,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鉴定其为花津滩芽孢杆菌(Bacillus hwajinpoensis).该菌株脱氮特性研究结果表明,SLWX... 从分离自刺参养殖环境的7株候选菌株中筛选出1株具有较强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能力的菌株SLWX_2,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鉴定其为花津滩芽孢杆菌(Bacillus hwajinpoensis).该菌株脱氮特性研究结果表明,SLWX_224 h对氨氮、亚硝酸氮和硝酸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00%、99.5%和85.6%;当3种无机氮源同时存在时,菌株优先利用氨氮,再利用NO_2^--N和NO_3^--N,72 h 3种无机氮的质量浓度均降至0.013 mg·L^(-1)以下,表明该菌株能同时进行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完成脱氮;在氨氮负荷500 mg·L^(-1)、亚硝酸氮负荷100 mg·L·^(-1)和硝酸氮负荷200 mg·L^(-1)范围内,该菌的脱氮能力不受明显抑制,对3种形态的氮均有良好去除效果,96 h最多可去除180 mg NH_4^+-N、30 mg NO_2^--N和120 mg NO_3^--N,并且在硝化过程中没有亚硝酸氮积累.该菌株在海水养殖和高盐高氮工业废水的脱氮处理方面具有更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养硝化 好氧反硝化 生物脱氮 氮负荷 去除率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小流域农户氮循环和排放特征 被引量:22
7
作者 林杉 冯明磊 +3 位作者 胡荣桂 刘仁燕 魏谋勇 姜诚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32-638,共7页
中国农业生产是以农户为单位进行的,农户氮素利用及平衡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环境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三峡库区秭归县张家冲小流域,对农户农田氮肥施用量、农户购买的饲料与食物、人畜粪便排放等进行了调查,并对农户氮素循环特征进... 中国农业生产是以农户为单位进行的,农户氮素利用及平衡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环境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三峡库区秭归县张家冲小流域,对农户农田氮肥施用量、农户购买的饲料与食物、人畜粪便排放等进行了调查,并对农户氮素循环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根据该流域农户氮素流动的特点,可将其分为养殖型农户、柑橘种植户、茶叶种植户、蔬菜种植户、传统种植户5种类型;其氮素负荷大小顺序为养殖型农户>蔬菜种植户>柑橘种植户>茶叶种植户≈传统种植户,以氮计分别为(363±129)、(355±127)、(345±107)、(152±60)和(151±73)kg.(hm2.a)-1;不同农户农田氮素循环分析表明,单位面积农田氮盈余变化在(102±68)^(303±134)kg.(hm2.a)-1之间,大小顺序为蔬菜种植户>柑橘种植户>茶叶种植户>养殖型农户≈传统种植户,分别为(303±134)、(262±100)、(111±46)、(102±68)和(103±67)kg.(hm2.a)-1;在农户氮负荷中,居民生活排放的氮占28%,农田氮盈余占72%,说明农田是主要的氮污染源,生活污染也是不可忽视的.该地区的养殖型农户、蔬菜种植户和柑橘种植户对水体质量威胁较大,是氮素污染重点防治对象;实地调查农户生产与生活的方法能清晰地明确农业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不同环节和估算循环流量,有利于揭示区域氮素循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氮负荷 农田氮盈余 农户
原文传递
基于养分回用-化肥替代的农业面源污染氮负荷削减策略及技术 被引量:21
8
作者 薛利红 何世颖 +2 位作者 段婧婧 张志勇 杨林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26-1231,共6页
有效削减农业面源氮污染负荷是提升水环境质量的关键,也是当前关注的热点之一。氮排到水体是污染源,但其本身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为此,提出了基于养分回用-替代化肥的农业面源污染氮负荷削减策略,利用农业生产系统对农业面源... 有效削减农业面源氮污染负荷是提升水环境质量的关键,也是当前关注的热点之一。氮排到水体是污染源,但其本身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为此,提出了基于养分回用-替代化肥的农业面源污染氮负荷削减策略,利用农业生产系统对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氮进行消纳和回用,减少农田化肥氮投入并有效削减排入到水环境中的氮,达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双赢。重点介绍了面源污水中氮的农田直接回用、水生植物回收-有机肥还田替代、环境材料吸附净化-回收还田等几种技术途径及其应用,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及以后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氮负荷 养分回用 化肥替代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典型农业小流域氮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关键源解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慧勇 遆超普 +3 位作者 王良杰 董磊 夏永秋 颜晓元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7-527,共11页
水资源恶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健康,农业活动所产生的氮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以句容水库农业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监测数据验证了SWAT模型模拟当地氮污染的适用性,并分析了氮素负荷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关键... 水资源恶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健康,农业活动所产生的氮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以句容水库农业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监测数据验证了SWAT模型模拟当地氮污染的适用性,并分析了氮素负荷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关键源.结果表明:硝态氮(NO_(3)^(-)-N)和总氮(TN)的年均入库量分别为9.98和27.22 t.时间尺度上,入库氮素负荷量年际呈现“M”型波动趋势;年内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汛期氮素负荷量占到全年的84%以上.空间尺度上,径流NO_(3)^(-)-N负荷量和TN负荷量均呈现“局部集中,临近水体”的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农田占比高的地区.流域入库TN负荷量主要来源是农田施肥,贡献率达49.60%.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流域氮污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氮素负荷 时空特征 关键源 句容水库 农业流域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青山湖流域氮污染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丹 张冰 +1 位作者 曾逸凡 张海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16-1222,共7页
基于SWAT模型构建了青山湖流域的氮负荷模型,利用2005~2011年的径流观测资料和2011年7月15日~8月4日的水质监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青山湖流域氮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农田化肥、农村生活、畜禽养殖、城镇点源及湿沉降,其中对流域... 基于SWAT模型构建了青山湖流域的氮负荷模型,利用2005~2011年的径流观测资料和2011年7月15日~8月4日的水质监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青山湖流域氮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农田化肥、农村生活、畜禽养殖、城镇点源及湿沉降,其中对流域出口TN浓度贡献最大的来源是化肥施用,占34.3%.对流域现状氮负荷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O3--N流失量的时空分布特征明显,6~9月的流失量最大,占62.5%,空间上中部流失量比西北部自然林区域大,坡面流是NO3--N主要流失途径;有机氮流失量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农田比例较高的子流域.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的氮污染控制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青山湖流域 氮负荷 时空分布特征
下载PDF
安徽省县域耕地畜禽养殖废弃物养分负荷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3
11
作者 阎波杰 潘瑜春 闫静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6-472,共7页
耕地畜禽养殖废弃物养分负荷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其区域特征和格局演变对于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4—2012年安徽省县市级畜禽养殖统计数据和耕地面积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开展安徽省县域耕地畜禽... 耕地畜禽养殖废弃物养分负荷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其区域特征和格局演变对于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4—2012年安徽省县市级畜禽养殖统计数据和耕地面积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开展安徽省县域耕地畜禽养殖废弃物氮负荷量的空间格局和空间演变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2年安徽省各县市畜禽养殖废弃物氮负荷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Global Moran′sⅠ 指数值(0.24~0.37)显示2004—2012年安徽省各县市耕地畜禽养殖废弃物氮负荷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潜在的空间依赖性,表明安徽省耕地畜禽养殖废弃物氮负荷一直处在相对集聚的发展阶段.Getis-Ord Gi*指数表明2004—2012年安徽省耕地畜禽养殖废弃物氮负荷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北部和东南部,尤其是宣州市的绩溪县始终属于热点区域.此外,黄山市的歙县、宿州市的萧县、宣州市的旌德县、宿州市的砀山县和亳州市的利辛县也多次属于热点区域.该研究结果可为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环境污染防治和区域畜禽养殖总量控制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负荷 空间格局 空间演变 空间自相关分析
下载PDF
氮负荷对厌氧氨氧化污泥颗粒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于鹏飞 周明俊 +3 位作者 孙明 苏杨 傅金祥 纪鑫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5-29,34,共6页
为了加快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形成,研究了氮负荷对厌氧氨氧化菌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通过逐步改变进水基质含量和降低HRT的方式,考察不同氮负荷及冲击条件下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可颗粒化程度、沉降速度、MLSS含量、ρ(MLVSS)/ρ(MLSS)以及... 为了加快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形成,研究了氮负荷对厌氧氨氧化菌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通过逐步改变进水基质含量和降低HRT的方式,考察不同氮负荷及冲击条件下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可颗粒化程度、沉降速度、MLSS含量、ρ(MLVSS)/ρ(MLSS)以及氮去除率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进水基质含量对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形成具有双重影响,当进水NH+-4-N、NO2-N的质量浓度分别低于170、187 mg/L时,有利于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形成,高于此值时SGR、MLSS含量、ρ(MLVSS)/ρ(MLSS)、活性下降;缩短HRT能够缓解过高基质浓度对厌氧氨氧化菌的抑制作用,提高反应器上升流速有利于形成优质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当HRT为20 h时,428.4 g/(m3·d)为适宜的氮负荷。在反应器条件变化时,相比于絮状污泥,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具有较强的抗负荷冲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污泥颗粒 氮负荷 基质含量 水力停留时间
下载PDF
广东稻田氮素径流流失特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姚建武 宁建凤 +7 位作者 李盟军 王荣辉 曾招兵 罗英健 艾绍英 李振森 陈位超 欧计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8-737,共10页
2008—2012年间,对分布于粤中、粤北和粤西的增城、清远和高州三个稻田试验点进行了连续5年的径流养分定点监测试验,研究当地农户常规施肥模式下稻田氮素养分的径流流失特征及其潜在环境风险。径流监测结果表明,三个试验点的稻田径流事... 2008—2012年间,对分布于粤中、粤北和粤西的增城、清远和高州三个稻田试验点进行了连续5年的径流养分定点监测试验,研究当地农户常规施肥模式下稻田氮素养分的径流流失特征及其潜在环境风险。径流监测结果表明,三个试验点的稻田径流事件主要发生在早稻季节。增城、清远和高州试验点施肥处理铵态氮浓度分别为0.05~25.05、0.02~19.83 mg·L-1和0.02~55.4 mg·L-1,总氮浓度分别为0.33~36.51、0.46~21.01 mg·L-1和0.49~61.96 mg·L-1。结果显示,施肥明显增加径流水铵态氮和总氮含量,施氮后10 d内径流水铵态氮和总氮浓度均高于地表水Ⅴ类水标准(2.0 mg·L-1),具有一定的环境污染风险;施氮对径流水硝态氮浓度具有一定影响,三个试验点径流水硝态氮浓度均在10 mg·L-1的地表水标准限值内;稻田氮年流失负荷表现出时空差异性大的特点,增城、清远和高州试验点施肥处理总氮年流失负荷分别为24.31~53.68 kg·hm-2、8.71~23.76 kg·hm-2和13.32~88.16 kg·hm-2,相应氮流失系数为1.4%~3.9%、0.1%~5.5%和0.9%~21.6%。不同稻季总氮流失分析显示,53%~86%的总氮流失负荷发生在早稻季,与本地区降雨时间分布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养分径流 氮负荷 广东
下载PDF
甬江流域氮素收支估算及驱动因素分析
14
作者 杨宏伟 黄国鲜 +6 位作者 罗艳 雷坤 郎琪 翁巧然 王文辉 彭嘉玉 李晓光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5-1445,共11页
近年来,大量农业氮肥施用、化石燃料使用等人为活动的扰动增加了生态系统的氮输入,导致河流硝酸盐超标、湖库与近岸海域富营养化和土壤酸化等环境问题。长江口-杭州湾是我国近岸海域劣四类水质分布的主要区域,甬江作为汇入杭州湾的重要... 近年来,大量农业氮肥施用、化石燃料使用等人为活动的扰动增加了生态系统的氮输入,导致河流硝酸盐超标、湖库与近岸海域富营养化和土壤酸化等环境问题。长江口-杭州湾是我国近岸海域劣四类水质分布的主要区域,甬江作为汇入杭州湾的重要河流之一,近年来其入海断面总氮浓度和氮通量反弹明显,开展甬江流域的氮收支估算是开展流域氮污染治理与管控、改善近岸海域水质的重要前提。本文利用2021年甬江流域的基本统计数据和相关参数对该区域氮的收支进行估算,阐明了氮收支的主要驱动因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2021年甬江流域氮输入量为5.1×10^(4 )t;氮盈余量高达2.17×10^(4) t,占氮输入量的42.56%;流域氮负荷[172.56 kg/(hm^(2)·a)]和陆地氮通量[105.8 kg/(hm^(2)·a)]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氮输入源主要包括人畜排泄、化学氮肥、大气沉降,占比依次为39.11%、26.33%、20.91%;氮输出中,有48%被作物收获带走,有26.98%通过反硝化、氮挥发进入大气,有21.47%以径流的形式进入水环境;从空间分布上,鄞州、镇海等地区面临较为严峻的氮污染潜势。冗余分析(RDA)显示,人口密度、人口数量、农作物种植面积、畜禽数量以及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工业企业总产值、城镇化程度和GDP是甬江流域氮盈余、氮负荷以及陆地氮通量的主要驱动因素。鉴于甬江流域显著的氮盈余状况,建议采用氮素源头减排治理管控措施以消除氮素盈余对甬江流域氮平衡造成的负面影响。甬江流域氮收支平衡估算可为合理制定氮污染治理管控措施,科学调控流域氮收支和改善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收支 甬江流域 氮负荷 陆地氮通量 驱动因素 环境影响
下载PDF
基于GIS的安徽省耕地畜禽养殖废弃物氮负荷估算及污染潜势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阎波杰 潘瑜春 闫静杰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2016年第5期566-571,共6页
利用2012年安徽省各县市区的畜禽养殖统计数据及耕地面积,估算了安徽省畜禽养殖废弃物氮负荷,并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安徽省耕地畜禽养殖废弃物氮养分污染潜势评价的影响因素及权重,在此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安徽省... 利用2012年安徽省各县市区的畜禽养殖统计数据及耕地面积,估算了安徽省畜禽养殖废弃物氮负荷,并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安徽省耕地畜禽养殖废弃物氮养分污染潜势评价的影响因素及权重,在此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安徽省耕地畜禽养殖废弃物氮养分污染潜势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安徽省的耕地畜禽养殖废弃物氮负荷分布很不均匀,最大值为217.08kg/hm^2,最小值24.27kg/hm^2,平均值为81.99kg/hm^2。绝大部分县市区都未超过170kg/hm^2的限量标准,但太湖县、歙县、砀山县和宁国市分别达到了217.08、212.76、197.82和192.95kg/hm^2。从空间特征看,安徽省各县市区耕地畜禽养殖废弃物氮养分污染潜势评价结果差异较大,大部分区域都属于一般等级以下,污染潜势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安徽省的东南部及西部的山地丘陵区,主要包括宁国市、歙县和太湖县,污染潜势较高的区域有长丰县、休宁县、绩溪县、黄山市市辖区、金寨县、岳西县、明光县及潜山县的部分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养殖废弃物 氮负荷 污染潜势 GIS
下载PDF
浑河上游不同类型农户氮负荷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梁雷 刘峰 +3 位作者 何丽 张建丽 庄晓虹 汤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315-2322,共8页
选取浑河上游大伙房水库上游的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对农户氮素非点源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氮素流动的特点,将农户分为养殖型农户、蔬菜种植户、传统种植户3种类型。氮素污染负荷顺序为:养殖型农户(348±76kg·hm-2·a-1)&... 选取浑河上游大伙房水库上游的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对农户氮素非点源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氮素流动的特点,将农户分为养殖型农户、蔬菜种植户、传统种植户3种类型。氮素污染负荷顺序为:养殖型农户(348±76kg·hm-2·a-1)>蔬菜种植户(307±127kg·hm-2·a-1)>传统种植户(213±126kg·hm-2·a-1)。不同农户农田氮损失量的大小顺序为:蔬菜种植户(256±21kg·hm-2·a-1)>养殖型农户(188±52kg·hm-2·a-1)>传统种植户(168±65kg·hm-2·a-1)。表明,该地区的蔬菜种植户、养殖型农户对水体质量影响较大,是氮素非点源污染重点防治对象。在农户氮排放中,居民生活排放的氮素占28%,农田氮损失占72%,说明农田是主要的氮污染源,但居民生活的氮素污染也不可忽视。该研究范围内最佳氮循环的临界值为395.5kg·hm-2·a-1,此时的总流动量是1883.3kg·hm-2·a-1,氮素输出是376.7kg·h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小流域 氮负荷 氮循环
原文传递
氮负荷增强对闽江口短叶茳芏湿地植物-土壤系统氮累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钦予 孙志高 +6 位作者 胡星云 李亚瑾 宋振阳 贺攀霏 夏星辰 武慧慧 方冠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31-4843,共13页
选择闽江河口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氮负荷增强模拟实验,探讨了不同氮负荷水平下(NNT对照处理,0 g N m^(-2)a^(-1);LNT低氮处理,12.5 g N m^(-2)a^(-1);MNT中氮处理,25.0 g N m^(-2)a^(-1);HNT高氮处理,... 选择闽江河口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氮负荷增强模拟实验,探讨了不同氮负荷水平下(NNT对照处理,0 g N m^(-2)a^(-1);LNT低氮处理,12.5 g N m^(-2)a^(-1);MNT中氮处理,25.0 g N m^(-2)a^(-1);HNT高氮处理,75.0 g N m^(-2)a^(-1))湿地植物-土壤系统的氮累积与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氮负荷处理下湿地土壤(TN)、NH+4-N和NO-3-N含量均发生了明显改变。相较于NNT,LNT和MNT的TN、NH+4-N和NO-3-N含量均明显增加,增幅分别为9.44%、3.57%、11.99%(LNT)和6.71%、9.37%、46.50%(MNT)。与之不同,HNT的TN含量相比NNT增幅不大,而其NH+4-N、NO-3-N含量均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9.26%和40.77%。不同氮负荷处理下土壤氮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亦发生了明显变化。除HNT外,LNT和MNT的TN、NH+4-N和NO-3-N含量均以表层土壤最高。不同氮负荷处理下的TN和NH+4-N含量分布主要受SOM的影响,而NO-3-N含量分布主要受植物吸收和垂直淋失的影响。氮负荷增强条件下植物不同器官的TN含量整体表现为叶>茎>根。不同氮负荷处理下植物-土壤系统的氮储量整体以LNT和MNT较高,而HNT最低。研究发现,短叶茳芏在中低氮负荷条件下可能将更多的氮优先分配给根系,进而以拓展地下空间和提高地下生物量的方式来适应环境;而在高氮负荷条件下,其可能通过增强“自疏效应”,并通过拓展地上空间的方式来适应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负荷 氮分配 植物-土壤系统 短叶茳芏湿地 闽江河口
下载PDF
太湖河网地区农村非点源氮负荷--以宜兴市大浦镇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宁 郭红岩 +2 位作者 王晓蓉 朱建国 杨林章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7-562,共6页
采用野外试验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利用泥沙流失方程和GIS平台,定量估算了江苏宜兴市大浦镇农村非点源氮排放负荷。结果表明:大浦镇农村非点源氮排放负荷为207.0t.a-1,其中农田、生活污水、养殖、垃圾和非农田泥沙流失的排放负荷分别为80.6... 采用野外试验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利用泥沙流失方程和GIS平台,定量估算了江苏宜兴市大浦镇农村非点源氮排放负荷。结果表明:大浦镇农村非点源氮排放负荷为207.0t.a-1,其中农田、生活污水、养殖、垃圾和非农田泥沙流失的排放负荷分别为80.6、61.1、49.3、10.5和5.4t.a-1,分别占39.0%、29.5%、23.8%、5.1%和2.6%;5种排放源中,农田、生活污水和养殖为优先控制因子;方钱、大浦、浦北和浦南4村平均氮排放负荷为80.4、73.0、60.4和52.3kg.hm-2.a-1,远高于其他区域,为优先控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非点源污染 氮负荷 河网地区
下载PDF
浦阳江中下游氮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19
作者 张毅敏 桂浩翔 +3 位作者 陈婷 张志伟 高月香 于江华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6-214,共9页
基于2022—2023年绍兴市浦阳江中下游水体中TN、NO_(3)^(-)、NO_(2)^(-)和NH_(4)^(+)质量浓度数据,分析了氮污染的主要形态、质量浓度和负荷的空间分布,并通过正向溯源法(现场监测、产排污系数法、SWAT模型)及反向溯源法(氮氧稳定同位... 基于2022—2023年绍兴市浦阳江中下游水体中TN、NO_(3)^(-)、NO_(2)^(-)和NH_(4)^(+)质量浓度数据,分析了氮污染的主要形态、质量浓度和负荷的空间分布,并通过正向溯源法(现场监测、产排污系数法、SWAT模型)及反向溯源法(氮氧稳定同位素方法)探析了氮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地表水氮污染以硝态氮为主,旱季TN质量浓度显著高于雨季(p<0.05),城镇及农业分布地区氮素指标质量浓度高于其他区域;2022年流域内TN负荷以生活源(58.7%)为主,其次为农业源(39.5%);TN高负荷地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浦阳江下游干流沿岸以及农田分布较多的子流域;TN负荷与降水量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p<0.01),并在雨季的6月达到最高值;城市化程度和生活区集群对δ^(15)N-NO^(3)^(-)值有较大影响,流域硝酸盐来源以生活污水为主(平均占比54.5%);不同支流的硝酸盐来源也存在差异,土地利用类型及城镇化水平是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负荷 硝酸盐来源 稳定同位素 SWAT模型 浦阳江流域
下载PDF
氮负荷增强条件下闽江河口湿地土壤N_(2)O产生过程对温度的响应
20
作者 方冠荣 孙志高 +6 位作者 胡星云 李亚瑾 武慧慧 姚钦予 宋振阳 贺攀霏 夏星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8-389,共12页
选择闽江河口典型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氮负荷增强模拟试验(N0:无氮负荷处理,0 g·m^(-2)·a^(-1);NL:低氮负荷处理,12.5 g·m^(-2)·a^(-1);NM:中氮负荷处理,25.0 g·m^(-2)·... 选择闽江河口典型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氮负荷增强模拟试验(N0:无氮负荷处理,0 g·m^(-2)·a^(-1);NL:低氮负荷处理,12.5 g·m^(-2)·a^(-1);NM:中氮负荷处理,25.0 g·m^(-2)·a^(-1);NH:高氮负荷处理,75.0 g·m^(-2)·a^(-1)),获取不同氮负荷样地土壤开展室内培养实验,以探讨氮负荷增强条件下湿地土壤N_(2)O产生过程对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氮负荷增强条件下湿地土壤不同过程的N_(2)O产生量发生了一定改变,亚表层土壤的N_(2)O总产生量整体高于表层土壤.不管是表层土壤还是亚表层土壤,其在NL、NM和NH处理下的N_(2)O总产生量相比N0处理均有所增加.不同氮负荷处理下的非生物作用均是表层和亚表层土壤N_(2)O产生的重要过程,但其N_(2)O产生量整体随氮负荷水平的升高而降低;反硝化作用对于表层和亚表层土壤N_(2)O的产生均存在较大的削弱作用.不同氮负荷处理下非生物过程对N_(2)O产生的较大贡献一方面与该区土壤铁锰及硫化物等还原性物质含量丰富有关,另一方面与氮负荷增强条件下土壤酸碱状况(pH)发生明显改变有关.氮负荷水平和温度对N_(2)O产生过程存在不同程度的交互影响,不同氮负荷处理表层土壤的N_(2)O产生在较低温度下(20℃)以非生物作用为主,而亚表层土壤以反硝化作用和非生物作用为主;但在较高温度下(25~35℃),不同处理下表层和亚表层土壤的N_(2)O产生均以非生物作用和硝化细菌反硝化作用为主.研究发现,氮负荷增强改变了湿地土壤N_(2)O产生的生物和非生物贡献模式.氮负荷增强可能通过改变土壤酸碱状况而降低非生物过程的贡献,但也可通过改变土壤养分状况来提高生物过程(硝化和硝化细菌反硝化)的贡献.本研究将有助于评估氮负荷增强条件下闽江河口湿地N_(2)O的源/汇功能,并可为该区湿地碳汇功能的准确测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_(2)O 氮负荷 温度 非生物作用 闽江河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