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8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效应及氮素平衡研究 被引量:197
1
作者 巨晓棠 刘学军 张福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61-1368,共8页
在华北平原北部研究了不同降水年型、不同水氮管理措施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氮量为 0、12 0、2 4 0和 36 0kg·ha-1的条件下 ,12 0kg·ha-1的施氮水平已经达到较高的产量。不施氮肥在第 2季即... 在华北平原北部研究了不同降水年型、不同水氮管理措施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氮量为 0、12 0、2 4 0和 36 0kg·ha-1的条件下 ,12 0kg·ha-1的施氮水平已经达到较高的产量。不施氮肥在第 2季即显著减产 ,但再增加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大。通过土壤测试进行分期优化施氮 ,夏玉米 冬小麦 夏玉米 3季作物累计施入氮肥 2 2 5kg·ha-1,比常规施氮 (90 0kg·ha-1)少施 6 75kg·ha-1,但作物产量并没有降低。年际供水变化是作物产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原因。施氮量、播前Nmin和生育期内的氮素矿化量在氮素输入项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总输入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氮素输出项中 ,作物携出量并不随输入量的增加有显著的变化 ,从而导致施氮量很高时氮素盈余量也很高。在高量施氮条件下 (≥ 2 4 0kg·ha-1) ,氮盈余主要以残留Nmin积累在土壤剖面中 ,氮素表观损失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冬小麦 夏玉米 氮肥 氮素平衡 肥效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的养分吸收、转运及土壤氮素平衡 被引量:137
2
作者 侯云鹏 韩立国 +4 位作者 孔丽丽 尹彩侠 秦裕波 李前 谢佳贵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6-845,共10页
【目的】为解决东北地区水稻合理施用氮肥问题,系统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东北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养分吸收、转运、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变化,并探讨各养分间及其与产量间的关系,为东北地区水稻合理施氮提供理论基础。【... 【目的】为解决东北地区水稻合理施用氮肥问题,系统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东北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养分吸收、转运、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变化,并探讨各养分间及其与产量间的关系,为东北地区水稻合理施氮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12-2013年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红光农场,选用当地主栽水稻品种富优135和吉粳511为材料,设置施N 0、60、120、180和240 kg/hm^25个水平。于水稻返青期、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及成熟期采集植株样本,分为茎鞘、叶片和籽粒三部分,测定氮、磷、钾含量,计算水稻主要生育期植株养分吸收、转运、氮素利用特性的相关参数及各养分吸收、转运与产量间的关系。水稻移栽前和收获后采集0—100 cm土壤样品,每20 cm为一层(共5层),测定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并根据各层土壤容重计算0—100 cm土体无机氮积累量,分析土壤氮素平衡状况。【结果】施氮量60-180 kg/hm^2范围内,水稻产量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氮肥用量超过180 kg/hm^2水稻产量下降。结合当年水稻和肥料价格,根据水稻产量(y)和施氮量(x)拟合方程,得出最高产量氮肥用量分别为212.8 kg/hm^2和220.6 kg/hm^2,施氮范围在202.2-231.6 kg/hm^2之间,最佳经济产量氮肥用量分别为203.0和209.1 kg/hm^2,施氮范围在192.9-219.6 kg/hm^2之间。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水稻主要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量,且能提高水稻抽穗期氮、磷、钾养分向籽粒的转运,施氮量180 kg/hm^2处理抽穗期各养分累积量与籽粒转运量呈正比,当氮肥用量超过180 kg/hm^2后,氮、磷、钾养分向籽粒转运出现负效应。氮素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氮肥当季回收率以施氮量180 kg/hm^2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水稻主要生育期氮、磷、钾的吸收、转运与产量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水平 产量 养分吸收 养分转运 氮素平衡
下载PDF
氮素管理的指标 被引量:104
3
作者 巨晓棠 谷保静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1-296,共16页
用什么指标(indicators或indexes)来衡量不同尺度或生产体系氮素管理的优劣,是提高氮素管理水平的核心问题。近年来,国际上在氮素管理方面提出了许多新概念、方法和指标,以客观评价和改进氮素管理水平,为生产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评判标... 用什么指标(indicators或indexes)来衡量不同尺度或生产体系氮素管理的优劣,是提高氮素管理水平的核心问题。近年来,国际上在氮素管理方面提出了许多新概念、方法和指标,以客观评价和改进氮素管理水平,为生产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评判标准。本文系统介绍了国际上氮素管理指标的概念、含义、计算方法及对结果的解析,包括:(1)氮素投入、收益与环境效应的关系;(2)氮素收支(budget)、氮素平衡(balance)和氮素盈余(surplus);(3)氮素利用率(Nitrogen Use Efficiency,NUE);(4)氮素利用率与氮素输入、输出及盈余的关系;(5)旱地作物收获后土体硝态氮允许残留量(Residual nitrate-N)。在此基础上,汇总了我国在不同尺度、不同土壤-作物体系氮素研究结果,初步建立了我国典型农田的氮素管理指标,为实现优良的氮素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平衡 氮素盈余 氮素利用率 氮素管理 氮素损失 指标
下载PDF
氮循环与中国农业氮管理 被引量:101
4
作者 王敬国 林杉 李保国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03-517,共15页
作为全球活性氮制造量和氮肥消费量均最大的国家,中国农业生态系统的氮平衡问题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普遍认为中国农田施氮过量问题突出,并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全面了解中国农业生态系统氮的来源和去向,找出引起氮肥消费量高... 作为全球活性氮制造量和氮肥消费量均最大的国家,中国农业生态系统的氮平衡问题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普遍认为中国农田施氮过量问题突出,并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全面了解中国农业生态系统氮的来源和去向,找出引起氮肥消费量高的原因,本研究运用氮循环基本原理,以2010年为例,根据近年来发表的文献和国家统计资料,详细讨论了不同空间尺度上中国农业生态系统的氮输出和输入,重点分析了作物-土壤系统氮循环与氮平衡的特征。2010年中国农业生态系统氮投入总体上过量,其数量基本上相当于经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返回作物–土壤系统的氮量,大致在5 Tg N左右。在全国水平上,2010年化肥和有机肥带入农田的氮量,相等于作物吸氮量和农田氮损失量之和;由于化学氮肥流向的多样化,如林、牧、渔业和城市绿化等的氮肥消耗,以及部分经济作物包括果树和蔬菜,特别是设施蔬菜的高量施氮,总体上粮食作物过量施氮的问题并不十分突出。在耕地资源有限(占全球8%的耕地面积,养活20%的世界人口)、有机废弃物中氮养分循环利用率低于30%、豆科作物播种面积较少且生物固氮占农田总氮投入不足15%的情况下,中国的农业生产只有依靠氮肥。然而,中国氮肥消费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异,在土地生产力水平较高的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施氮量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地区氮肥消费量较大与粮食单产高、复种指数高和豆科作物种植比例低有密切关系。因此,为保证人们不断增长的食物需求和膳食结构的改善,加之土壤基础肥力相对较低,农田化学氮肥投入较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氮损失,既浪费了资源,也污染了环境。损失进入大气和水中活性氮以及环境中新产生的活性氮,经生物地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氮平衡 氮损失 氮管理
下载PDF
太湖水体氮素污染状况研究进展 被引量:97
5
作者 吴雅丽 许海 +2 位作者 杨桂军 朱广伟 秦伯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8,共10页
氮是引起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要素之一.传统观点认为氮缺乏时,湖泊生态系统可以通过生物固氮作用从大气中获取氮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因此认为淡水湖泊水体的生产力主要受磷限制.但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氮限制与氮和磷共同限制更为普遍,且... 氮是引起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要素之一.传统观点认为氮缺乏时,湖泊生态系统可以通过生物固氮作用从大气中获取氮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因此认为淡水湖泊水体的生产力主要受磷限制.但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氮限制与氮和磷共同限制更为普遍,且氮的限制常常伴随着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了解富营养化湖泊水体的氮素污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太湖水体氮素的污染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从外源、内源两大方面介绍了太湖水体中氮素的来源,着重分析和比较了河道输入、大气输入以及沉积物释放不同污染源的输入比例.太湖水体氮素污染存在很大的空间差异,其中西部和北部污染较重而东南部相对较轻,入湖河道输入的外源污染是造成太湖水质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农业面源污染及生活污染在太湖外源污染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湖泊底泥所造成的内源释放也是氮素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目前对释放量的估算主要是基于底泥悬浮引起的总量估算,关于这些释放量能有多少比例可以被浮游植物利用还不清楚,尤其是有机颗粒物在水体中停留期间的矿化再生值得进一步研究;在氮素的生物转化过程中,生物固氮目前对太湖氮素输入的贡献很小,反硝化作用是太湖水体氮素自净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氮素 污染来源 迁移转化 氮素平衡
下载PDF
不同控释肥类型及施肥方式对肥料利用率和氮素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85
6
作者 邵蕾 张民 王丽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5-119,共5页
采用草莓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肥料类型(普通肥料、控释氮肥、控释复合肥)及其不同施肥方式对氮磷钾利用率、氮素在土壤-作物体系中的平衡及草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肥料、控释氮肥和控释复合肥提高了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促... 采用草莓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肥料类型(普通肥料、控释氮肥、控释复合肥)及其不同施肥方式对氮磷钾利用率、氮素在土壤-作物体系中的平衡及草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肥料、控释氮肥和控释复合肥提高了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促进了草莓生长,提高了草莓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不同肥料类型间,植株干重、草莓产量和氮磷钾利用率大小顺序为:控释复合肥>控释氮肥>普通肥料。控释氮肥处理土壤中氮的残留率最高,其次为控释复合肥。氮的损失率大小顺序为:普通肥料>控释氮肥>控释复合肥。不同施肥方式间草莓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土壤氮残留率差异不显著。植株干重、草莓产量、氮钾利用率大小顺序为:底施>混施和侧施>表施;底施处理的磷素利用率最高,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氮损失率大小顺序为:表施>混施和侧施>底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肥 草莓 肥料利用率 氮素平衡
下载PDF
浑善达克地区生态环境劣化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50
7
作者 李青丰 胡春元 王明玖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1年第3期9-16,共8页
本文阐述了浑善达克沙化草原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情况和生态环境退化现状。从系统物流平衡、环境气候变化 ,以及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该地区生态环境劣变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 ,放牧畜牧业是该地区的牧业主... 本文阐述了浑善达克沙化草原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情况和生态环境退化现状。从系统物流平衡、环境气候变化 ,以及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该地区生态环境劣变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 ,放牧畜牧业是该地区的牧业主要生产方式 ,家畜是生态系统中植被的主要控制者 ,系统内物流 (以 N为例 )的出入失调和季节性的草 -畜供求失衡是引起草地生态系统迅速退化的主要因素。而其它因素 (如气候变化、垦荒、挖药材等 )对系统的劣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著者指出 ,增加向系统内的物质投入 ,调整四季放牧的自然畜牧业生产方式 ,积极引种入牧 ,缓解草地春季敏感期放牧压力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草地生态系统 草地退化 生态治理 氮平衡 生态环境劣化 治理对策 原因分析
下载PDF
滴灌施肥中施氮量对两年蔬菜产量、氮素平衡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78
8
作者 张学军 赵营 +2 位作者 陈晓群 吴礼树 胡承孝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535-2545,共11页
【目的】研究滴灌施肥中传统施氮和减氮的处理对宁夏引黄灌区温棚两年蔬菜的产量、氮素平衡和硝态氮累积及淋洗状况的影响。【方法】试验于2004~2006年在宁夏引黄灌区日光温室条件下,以番茄-番茄-黄瓜-番茄四茬蔬菜为材料,研究滴灌施... 【目的】研究滴灌施肥中传统施氮和减氮的处理对宁夏引黄灌区温棚两年蔬菜的产量、氮素平衡和硝态氮累积及淋洗状况的影响。【方法】试验于2004~2006年在宁夏引黄灌区日光温室条件下,以番茄-番茄-黄瓜-番茄四茬蔬菜为材料,研究滴灌施肥中的传统施氮和减氮两处理对宁夏引黄灌区温棚两年蔬菜的产量、氮素平衡和硝态氮累积及淋洗状况的影响。【结果】在前两茬传统施氮与增(减)氮两处理,对番茄的产量与吸氮量影响不大,在第三、四茬随着施氮量的下调,蔬菜果实产量、总吸氮量受到影响,第4茬番茄产量比第1茬下降了48.7~72.3t·ha-1;不同施氮处理会造成对当季蔬菜收获后土壤表层0~30cmNO3--N累积量高,在第4茬番茄收获后,在表层NO3--N累积量比第1茬下降了91.1%~92.2%,同时造成下茬蔬菜收获后土壤NO3--N累积量向下层运移,第2茬冬春茬番茄收获后,在60~90cm土层NO3--N累积量比第1茬增加了105.4%~137.3%,在第3茬秋冬茬黄瓜收获后,90~120cm土层NO3--N累积量比第1茬增加了4.8%~30.8%,而120cm以下土层NO3--N累积变化不大;连续种植四茬蔬菜,有机肥也有向下淋失的可能。第4茬番茄收获后,在有机肥处理和有机肥后效处理中60~90cm土层的NO3--N累积量比第2茬高22.7%;在黄瓜-番茄种植体系下,滴灌量及土壤表层水分含量对土壤溶液NO3--N含量有直接影响,表层土壤溶液中NO3--N有不断向下层淋洗的趋势,施氮量高的处理表现的更为明显;四茬蔬菜整个种植体系下氮素平衡,在氮素的总输入项中,以施氮量和灌溉水为主,总输入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氮素输出项中以Nmin残留为主。【结论】在当地设施蔬菜滴灌施肥条件下,传统施氮量800kg·ha-1过高并没有使当季蔬菜增产,造成当季蔬菜收获后土壤表层0~30cmNO3--N累积量高,并对下茬蔬菜收获后有向下淋失的趋势影响,因此采取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黄瓜 滴灌 NO3^--N 氮素平衡
下载PDF
施氮量及底追比例对小麦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72
9
作者 石玉 于振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661-3669,共9页
研究了高产麦田中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田间试验在山东省龙15市中村进行,试验区小麦各生育阶段的降雨量和零度以上的积温分别为:82.9mm,649.8℃(播种-冬前)、33.3mm,578.7℃... 研究了高产麦田中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田间试验在山东省龙15市中村进行,试验区小麦各生育阶段的降雨量和零度以上的积温分别为:82.9mm,649.8℃(播种-冬前)、33.3mm,578.7℃(冬前-拔节)、28mm,359℃(拔节-开花)、84.3mm,837.6℃(开花-成熟)。试验设3个施氮量:0kg·hm^-2(CK)、168kg·hm^-2(A)、240kg·hm^-2(B);在施氮量168kg·hm^-2和240kg·hm^-2条件下分别设3个底追比例:1/2:1/2(A1和B1)、1/3:2/3(A2和B2)、0:1(A3和B3)。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之间植株氮积累量无显著差异;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施氮量为168kg·hm^-2、底追比例为1/3:2/3的处理A2与处理B2、B3差异不显著,但处理A2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降低了土壤残留量和氮素表观损失量;施氮量相同,适当增加追施氮肥的比例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氮肥利用率。试验还表明,在拔节期,底施氮量为84kg·hm^-2和120kg·hm^-2的处理A1、B1,在80-100cm和100—160cm土层分别出现硝态氮的累积;而底施氮量为56kg·hm^-2的处理A2,在0—200cm土层硝态氮含量和累积量与不施氮处理无显著差异。在成熟期,追施氮量大于160kg·hm^-2的处理B3、A3和B2,硝态氮在120—180cm土层出现累积高峰,已下移到小麦根系可吸收范围之外,易于造成淋溶损失;而追氮量为112kg·hm^-2的处理A2,在100—20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试验中,施氮量为168kg·hm^-2底追比例为1/3:2/3的处理A2的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地上部植株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籽粒氮肥吸收利用率均较高,100—200cm土层未出现硝态氮的明显累积,氮素表观损失量最少,为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底追比例 小麦 产量 土壤硝态氮 氮平衡
下载PDF
氮素抑制剂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75
10
作者 鲁艳红 聂军 +3 位作者 廖育林 周兴 王宇 汤文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104,共10页
【目的】了解氮素抑制剂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及氮素在土壤中转化的影响,旨在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农田氮素管理措施及节肥增效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湘早籼45号和荆楚优148为材料,于2015年早、晚稻期间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设5个处... 【目的】了解氮素抑制剂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及氮素在土壤中转化的影响,旨在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农田氮素管理措施及节肥增效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湘早籼45号和荆楚优148为材料,于2015年早、晚稻期间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不施肥(CK);100%尿素(100%U);80%尿素(减氮20%,80%U);80%尿素+脲酶抑制剂NBPT(80%U+NBPT);80%尿素+硝化抑制剂DCD(80%U+DCD)。研究尿素减施条件下添加硝化抑制剂(NBPT)和脲酶抑制剂(DCD)对双季水稻产量、氮素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微生物量氮及土壤氮平衡的影响。【结果】NBPT和DCD均有利于提高早、晚稻产量、植株氮吸收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减氮20%条件下添加NBPT(80%U+NBPT)处理早、晚稻稻谷较100%尿素处理(100%U)分别增产5.0%和6.1%,较施用80%尿素(80%U)分别增产8.0%和14.0%;80%U+DCD与100%U处理的早、晚稻稻谷产量差异不显著,较80%U处理分别增产6.0%和4.2%。80%U+NBPT较100%U处理早、晚稻植株氮吸收量分别增加4.5%和9.4%,较80%U处理分别增加10.3%和16.2%。80%U+NBPT和80%U+DCD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吸收效率均较100%U和80%U处理提高。添加NBPT和DCD降低了早、晚稻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残留量,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积累量,降低氮表观损失,有利于维持作物-土壤体系氮素平衡。早、晚稻收获后80%U+NBPT较100%U处理氮表观损失降低42.2%和44.6%,较80%U处理降低27.5%和29.2%,80%U+DCD较100%U处理降低23.7%和31.6%,较80%U处理降低4.2%和12.6%。【结论】在该区域双季稻种植体系中,氮肥减量20%条件下添加NBPT和DCD能增加或维持水稻产量,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供试条件下,添加NBPT提高氮素持续供应能力和保持土壤氮素平衡的效果好于D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酶/硝化抑制剂 双季稻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氮平衡
下载PDF
施氮与灌水对夏玉米土壤硝态氮积累、氮素平衡及其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71
11
作者 栗丽 洪坚平 +5 位作者 王宏庭 谢英荷 张璐 邓树元 单杰 李云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58-1365,共8页
通过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N 0、150、210和270 kg/hm2)和灌水量(900、1200、和1500 m3/hm2)对夏玉米土壤硝态氮分布累积、氮素平衡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收获期各处理土壤硝态氮在表层(0—20 cm)含量最高,在0... 通过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N 0、150、210和270 kg/hm2)和灌水量(900、1200、和1500 m3/hm2)对夏玉米土壤硝态氮分布累积、氮素平衡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收获期各处理土壤硝态氮在表层(0—20 cm)含量最高,在0—200 cm剖面均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土壤剖面NO3--N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施氮处理硝态氮积累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作物吸氮量、氮素表观损失量均与施氮量和总氮输入量呈显著相关,氮素输入量每增加1 kg,作物吸氮量仅增加0.301 kg,而表观损失量增加0.546 kg,是作物吸氮量的1.8倍左右。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剖面中NO3--N的损失量逐渐减少。夏玉米子粒吸氮量和收获指数随施氮量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氮肥回收效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均以处理W1500N150最高,分别为46.15%和12.98kg/kg;氮肥生理效率以处理W1200N150最大,为34.49 kg/kg。本试验条件下,以水氮处理W1500N150的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表观损失量较低,夏玉米氮肥回收效率和农学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施氮量 灌水量 硝态氮积累 氮素平衡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江西红壤地区农田生态系统大气氮沉降通量的研究 被引量:67
12
作者 王体健 刘倩 +2 位作者 赵恒 周静 樊建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0-287,共8页
2004年12月至2005年11月在江西鹰潭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进行了为期1a的大气氮沉降的外场观测试验。本文对观测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定量给出了农田生态系统大气氮化物浓度和氮沉降通量。结果表明,鹰潭地区农田下垫面大气中NH3、... 2004年12月至2005年11月在江西鹰潭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进行了为期1a的大气氮沉降的外场观测试验。本文对观测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定量给出了农田生态系统大气氮化物浓度和氮沉降通量。结果表明,鹰潭地区农田下垫面大气中NH3、NOx和ON(有机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4.6、3.54、7.2μgm-3。气溶胶中铵盐、硝酸盐、O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16、4.64、0.92μgm-3。降水中NH4+离子、NO3-离子、O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89、0.73、0.26mgL-1。全年大气氮沉降总量为N6.26gm-2,其中干沉降为N3.19gm-2,占总沉降量的51%;湿沉降为N3.07gm-2,占总沉降量的49%。无机氮沉降为N5.47gm-2,占总沉降量的87.4%;有机氮沉降为N0.79gm-2,占总沉降量的12.6%。与草地、森林、湖泊等其他下垫面相比,江西红壤地区农田下垫面大气氮沉降量相对较大,对农田生态系统氮素平衡将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氮沉降 农田生态系统 氮素平衡
下载PDF
不同水氮管理对棉花产量、品质及养分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56
13
作者 王平 陈新平 +1 位作者 田长彦 张福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61-769,共9页
在南疆塔里木盆地的南缘和北缘两个试验点研究了不同水氮措施对棉花产量、品质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氮素实时监控技术和土壤水分实时监测技术的优化水氮管理比常规水氮管理大幅度减少氮肥施用量,策勒点施氮量由常规的432 kg&... 在南疆塔里木盆地的南缘和北缘两个试验点研究了不同水氮措施对棉花产量、品质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氮素实时监控技术和土壤水分实时监测技术的优化水氮管理比常规水氮管理大幅度减少氮肥施用量,策勒点施氮量由常规的432 kg·ha-1减少到256 kg·ha-1,尉犁点施氮量由310 kg·ha-1减少到137 kg·ha-1,灌水量也由常规的660 mm 减少到427 mm(策勒),600 mm 减少到402 mm(尉犁);优化水氮管理在减少水氮投入的同时获得了与常规水氮管理相同甚至更高的生物量、产量、纤维综合品质以及吸氮量;大幅度地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和灌水利用率;显著减少了土壤Nmin残留和氮素表观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产量 品质 养分平衡 氮肥 灌溉 灌溉利用率 水分利用率
下载PDF
氮肥减量后移对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57
14
作者 邹晓锦 张鑫 安景文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5-29,共5页
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氮素供应水平和底追比例对玉米籽粒产量、土壤硝态氮和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与农民习惯施肥(N 240 kg.hm-2,基肥和大喇叭口追肥为1∶2)相比,氮肥减量10%(N 216 kg.hm-2)和20%(N 192 kg.hm-2)处理的玉米产量并没... 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氮素供应水平和底追比例对玉米籽粒产量、土壤硝态氮和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与农民习惯施肥(N 240 kg.hm-2,基肥和大喇叭口追肥为1∶2)相比,氮肥减量10%(N 216 kg.hm-2)和20%(N 192 kg.hm-2)处理的玉米产量并没有降低,而氮肥利用效率显著增加。氮肥减量后移可使耕层无机氮供应较好地与作物吸收同步,降低收获期0~100 cm土层的硝态氮积累,减少氮素的田间表观损失,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氮肥减量20%(N 192 kg.hm-2),基追比例1∶3∶1处理的植株产量、地上部植株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均较高,0~100 cm土层未出现硝态氮明显累积,氮素表观损失量最少,是最佳施氮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氮肥后移 玉米 产量 硝态氮 氮平衡
下载PDF
长期配施有机肥对宁夏引黄灌区水稻产量和稻田氮素淋失及平衡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7
15
作者 刘汝亮 张爱平 +4 位作者 李友宏 王芳 赵天成 陈晨 洪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47-954,共8页
在宁夏引黄灌区的青铜峡稻田,通过4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配施有机肥对水稻籽粒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氮素淋失特征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不施用氮肥(T1)、常规化学氮肥300 kg·hm-2(T2)、优化化学氮肥210 kg·hm-2+... 在宁夏引黄灌区的青铜峡稻田,通过4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配施有机肥对水稻籽粒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氮素淋失特征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不施用氮肥(T1)、常规化学氮肥300 kg·hm-2(T2)、优化化学氮肥210 kg·hm-2+有机肥氮肥90 kg·hm-2(T3)、优化化学氮肥240 kg·hm-2(T4)、优化化学氮肥195 kg·hm-2+有机肥氮肥45 kg·hm-2(T5)。用稻田退水采集装置收集20、60 cm和100 cm深度的淋溶水,计算氮素淋失量。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施氮和优化施氮水平下配施有机肥,水稻籽粒产量没有降低,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5.2、1.9个百分点;配施有机肥可以显著降低田面水中的总氮浓度和土体中氮素淋失量,20 cm土层中总氮淋失量分别降低了9.99%和6.02%,100 cm土层中总氮淋失量分别降低了17.9%和9.3%;氮平衡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同等施氮水平下配施有机肥氮素表观损失量分别降低了12.1%和12.5%。与常规只施用化肥比较,配施有机肥可以显著降低氮素的淋洗损失,优化施氮水平下配施有机肥(T5处理)为协调水稻产量和环境安全的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稻田 有机肥 氮淋失 氮平衡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氮饱和对植物影响的生理生态机制 被引量:49
16
作者 樊后保 黄玉梓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5-402,共8页
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含氮化肥的使用以及畜牧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向大气中排放的含氮化合物数量不断上升,从而引起大气氮沉降的增加,使得某些陆地生态系统出现氮饱和现象。文章综述了全球氮沉降与陆地生态系统氮饱和现状,探讨了氮饱和... 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含氮化肥的使用以及畜牧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向大气中排放的含氮化合物数量不断上升,从而引起大气氮沉降的增加,使得某些陆地生态系统出现氮饱和现象。文章综述了全球氮沉降与陆地生态系统氮饱和现状,探讨了氮饱和对植物光合作用、养分平衡和抗逆性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氮饱和 植物生理生态 光合作用 养分平衡 抗逆性
下载PDF
养殖水环境中氮的循环与平衡 被引量:41
17
作者 舒廷飞 温琰茂 汤叶涛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0-34,共5页
养殖水环境中 ,由于人为的介入和影响 ,使得水体中氮的各种形态转化和循环过程发生了改变。笔者详细地介绍了养殖水环境中氮的各种存在形态 ,及其相互之间的转化和循环过程 ,同时总结了前人研究和提出的各种养殖水环境中氮的物质平衡模... 养殖水环境中 ,由于人为的介入和影响 ,使得水体中氮的各种形态转化和循环过程发生了改变。笔者详细地介绍了养殖水环境中氮的各种存在形态 ,及其相互之间的转化和循环过程 ,同时总结了前人研究和提出的各种养殖水环境中氮的物质平衡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 水环境 形态转化 循环 物质平衡 水产养殖 生态系统
下载PDF
水氮配合对绿洲沙地农田玉米产量、土壤硝态氮和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44
18
作者 杨荣 苏永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59-1469,共11页
在黑河中游边缘绿洲沙地农田研究了不同的水氮配合对玉米产量、土壤硝态氮在剖面中的累积和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较不施氮处理产量增加48.22%~108.6%,施氮量超过225kghm-2,玉米产量不再显著增加。受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硝态氮... 在黑河中游边缘绿洲沙地农田研究了不同的水氮配合对玉米产量、土壤硝态氮在剖面中的累积和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较不施氮处理产量增加48.22%~108.6%,施氮量超过225kghm-2,玉米产量不再显著增加。受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硝态氮在土壤中呈"W"型分布,即土壤硝态氮含量在0~20cm、140~160cm和260~300cm土层均出现峰值,并随施氮量增加,峰值增高。在常规高灌溉量处理硝态氮含量峰值最高值出现在260~300cm土层,节水25%灌溉处理硝态氮含量峰值最高值出现在土壤表层0~20cm土层。在常规高灌溉量处理0~300cm土层中200~300土层硝态氮累积量所占比例最高,介于27.56%~51.86%之间;节水25%灌溉处理在0~300cm土层中100~200土层硝态氮累积量所占比例最高,介于32.94%~38.07%之间;表明低灌溉处理下土壤硝态氮在土壤浅层累积较多,而高灌溉处理使更多的硝态氮淋溶至土壤深层。与2006年相比,2007年不施氮处理0~2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积累量均明显减少;而施氮处理变化很小,在低灌溉处理甚至表现出硝态氮含量和积累量增加,表明施氮是土壤硝态氮累积的主要来源,而灌溉则使硝态氮向土壤深层淋溶。0~2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平均介于27.66~116.68kghm-2、氮素表观损失量平均介于77.35~260.96kghm-2,和施氮量均呈线性相关,即随施氮量增加,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和氮素表观损失量均增加,相关系数R2介于0.79~0.99之间,相关均显著。随施氮量增加,玉米总吸氮量和氮收获指数增加,氮的农学利用率降低,而灌溉的影响较小。施氮量超过225kghm-2时,地上部植株氮肥吸收利用率和籽粒氮肥吸收利用率开始有降低趋势。所以,在沙地农田,节水10%~25%的灌溉水平和225kghm-2的施氮水平可以在避免水肥过量投入的基础上减少土壤有机氮淋溶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灌溉 氮肥用量 氮平衡
下载PDF
不同缓/控释氮肥对春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土壤无机氮变化及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42
19
作者 侯云鹏 李前 +5 位作者 孔丽丽 秦裕波 王蒙 于雷 王立春 尹彩侠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928-3940,共13页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缓/控释氮肥对吉林省中部地区春玉米产量、关键生长节点氮素积累特征以及生育期内土壤无机氮含量变化和氮素平衡等多方面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吉林省中部玉米主产区的缓/控释氮肥类型,以期为该区域缓/控释氮肥合...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缓/控释氮肥对吉林省中部地区春玉米产量、关键生长节点氮素积累特征以及生育期内土壤无机氮含量变化和氮素平衡等多方面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吉林省中部玉米主产区的缓/控释氮肥类型,以期为该区域缓/控释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4年和2015年在吉林省中部玉米主产区设置大田试验,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在相同用量和施用方式下,设普通尿素(CU)、硫包衣尿素(SCU)、树脂包膜尿素(CRF)、稳定性尿素(SU)和脲甲醛(UF)6个处理,测定指标包括玉米产量、不同生育时期植株氮含量和土壤无机氮含量,并计算作物吸氮量、氮素利用效率、土壤无机氮积累量和土壤-作物系统的氮素平衡状况。【结果】各缓/控释氮肥处理玉米产量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处理,以树脂包膜尿素处理玉米产量最高,较普通尿素处理分别提高19.6%(2014年)和18.8%(2015年)。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各缓/控释氮肥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氮素当季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提高幅度依次为44.8%—72.6%、70.8%—147.7%、9.6%—19.6%(2014年)和29.2%—48.0%、47.7%—86.5%、10.4%—18.9%(2015年),且均以树脂包膜尿素处理最高。施氮显著提高了玉米各生育期氮积累量,其中灌浆期至成熟期氮积累量以树脂包膜尿素处理最高。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各缓/控释氮肥处理提高了玉米开花期至成熟期0—3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其中玉米开花期至灌浆期土壤无机氮含量以树脂包膜尿素处理最高,成熟期土壤无机氮含量以脲甲醛处理最高。玉米收获后0—180 cm土壤剖面无机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各缓/控释氮肥处理显著提高了0—3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其中以脲甲醛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玉米氮素总积累量、产量与玉米大喇叭口期至成熟期土壤无机氮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氮肥 春玉米 氮素利用效率 土壤无机氮含量 氮素平衡
下载PDF
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0
20
作者 石善奎 康继生 杨胜厚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1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肠内早期营养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 36例胃切除患者随机分 2组 ,术后 48h内均给于肠外营养支持 ,48h后Ⅰ组继续行肠外营养 ,Ⅱ组改行肠内营养 (能全力 ) ,连续 5天。肠内制剂通过置留于空肠或十二指肠降部的鼻十...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肠内早期营养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 36例胃切除患者随机分 2组 ,术后 48h内均给于肠外营养支持 ,48h后Ⅰ组继续行肠外营养 ,Ⅱ组改行肠内营养 (能全力 ) ,连续 5天。肠内制剂通过置留于空肠或十二指肠降部的鼻十二指肠 /空肠管。 结果 术后第7天两组病人体质量 (m)、上臂肌围长 (AMC)、转铁蛋白 (TRF)等较术前明显增加 (P均 <0 .0 5 ) ,但两组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两组病人术前和术后 7天血浆蛋白 (ALb)、前白蛋白 (pALb)的值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Ⅱ组氮平衡比Ⅰ组恢复快。 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 ,能更早恢复氮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切除术 肠内营养 氮平衡 营养支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