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0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作物秸秆养分资源数量估算及其利用状况 被引量:345
1
作者 高利伟 马林 +3 位作者 张卫峰 王方浩 马文奇 张福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3-179,共7页
基于统计数据、农户调研数据以及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中的数据,估算了2006年中国作物秸秆及其养分资源数量,并且对其利用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中国作物秸秆资源数量超过7.6亿t,其中,作物秸秆氮、磷(P2O5)、钾(K2O)养分... 基于统计数据、农户调研数据以及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中的数据,估算了2006年中国作物秸秆及其养分资源数量,并且对其利用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中国作物秸秆资源数量超过7.6亿t,其中,作物秸秆氮、磷(P2O5)、钾(K2O)养分资源数量分别达到776万t、249万t、1342万t。从作物秸秆去向来看,作物秸秆还田、秸秆饲用、秸秆燃烧以及其他去向所占比例分别为24.3%、29.9%、35.3%和10.5%。从不同利用方式下作物秸秆养分还田情况来看,2006年中国作物秸秆氮、磷(P2O5)、钾(K2O)养分还田量分别达到304.6万t、175.6万t、966.7万t,占秸秆养分资源量的比例分别为39.3%、70.5%和72.0%,这表明秸秆还田比例及其养分还田比例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秸秆 养分
下载PDF
苏南太湖水系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对策研究 被引量:205
2
作者 马立珊 汪祖强 +2 位作者 张水铭 马杏法 张桂英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9-47,共9页
提出并应用了差额污染负荷量的概念,建立了平原水网地区大面积(1.5—2.5万m2)集水区网络试验法,并设计了可以覆盖苏南太湖地区的7种类型水、旱田网络试验区.通过点面结合,室内外试验配合,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 提出并应用了差额污染负荷量的概念,建立了平原水网地区大面积(1.5—2.5万m2)集水区网络试验法,并设计了可以覆盖苏南太湖地区的7种类型水、旱田网络试验区.通过点面结合,室内外试验配合,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农田氮素流失模拟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氮素污染负荷量随年降水量和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大;浅层地下水硝态氮的污染负荷量与氮肥的施用量呈正相关;稻田氮素污染负荷量显著地高于旱田;农业面源磷素污染差额总负荷量与灌溉水磷素含量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氮素 磷素 太湖 富营养化
下载PDF
人工湿地的氮去除机理 被引量:265
3
作者 卢少勇 金相灿 余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670-2677,共8页
湖泊等水环境的富营养化给人类带来诸多损害,如环境、生态和经济等方面的损害。富营养化的原因和控制途径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关注。我国针对水环境的富营养化问题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氮是引发水环境富营养化的主要营养物之... 湖泊等水环境的富营养化给人类带来诸多损害,如环境、生态和经济等方面的损害。富营养化的原因和控制途径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关注。我国针对水环境的富营养化问题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氮是引发水环境富营养化的主要营养物之一。外源氮负荷(分点源和非点源两部分)是水环境污染负荷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污水处理技术应用于收集系统欠缺的非点源污染的治理时成本过高。人工湿地是有效削减水环境中外源氮负荷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处理非点源污染源带来的氮负荷时更是如此。人工湿地具有氮去除效果好、耐冲击负荷能力强、投资低和生态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人工湿地非常适合于水环境富营养化的防治。阐明人工湿地中氮的去除机理对水环境的富营养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防渗人工湿地的氮去除机理主要包括挥发、氨化、硝化/反硝化、植物摄取和基质吸附。未防渗的人工湿地中,周围水体与人工湿地的氮交换影响着人工湿地中氮的去除。一般情况下,人工湿地中硝化/反硝化是最主要的氮去除机理。pH值小于7·5时,氨挥发可忽略。pH值在9·3以上时,氨挥发很显著。处理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中氮的去除主要是依靠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在进水负荷低、气候适宜、植物物种适宜和收割频率与时机适宜的条件下,植物收割可能成为主要的去氮途径。人工合理导向的湿地的氮去除效果通常优于天然湿地。合理的设计(填料的搭配、植物物种的配置以及布水和集水的优化)对人工湿地系统中氮去除的改善有重要影响。合理的运行,如有效的水位控制,正确的植物培育、合理的植物收割等,能有效地改善湿地中的氮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人工湿地 去除机理
下载PDF
生物炭对玉米苗期生长、养分吸收及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34
4
作者 张晗芝 黄云 +6 位作者 刘钢 许燕萍 刘金山 卑其诚 蔺兴武 朱建国 谢祖彬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713-2717,共5页
采用田间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炭(biochar)对玉米(Gramineae)苗期生长(60 d)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苗期的前33 d,生物炭(48 t.hm-2)对玉米株高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但随着玉米的生长发育,生物炭的抑制作用逐渐消失。收... 采用田间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炭(biochar)对玉米(Gramineae)苗期生长(60 d)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苗期的前33 d,生物炭(48 t.hm-2)对玉米株高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但随着玉米的生长发育,生物炭的抑制作用逐渐消失。收获时(播种后60 d),生物炭对玉米植株干质量,N、P养分的吸收量没有显著影响;生物炭(12、48 t.hm-2)能显著提高土壤全N、有机碳质量分数,但对土壤全P、有效P、pH值没有显著影响。土壤全N、有机碳质量分数与生物炭用量(0、2.4、12、48 t.hm-2)为显著正相关(n=12,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玉米 有机碳
下载PDF
太湖底泥及其间隙水中氮磷垂直分布及相互关系分析 被引量:184
5
作者 范成新 杨龙元 张路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59-366,共8页
对太湖主要湖区柱状样底泥的总氮、总磷含量及其间隙水铵态氮 (NH+4 N)、磷酸根磷 (PO3- 4 P)和二价铁 (Fe(Ⅱ ) )含量进行了分析 ,并对底泥和间隙水中相应物质含量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太湖近表层 10cm内底泥TN、TP赋存含量较之下层... 对太湖主要湖区柱状样底泥的总氮、总磷含量及其间隙水铵态氮 (NH+4 N)、磷酸根磷 (PO3- 4 P)和二价铁 (Fe(Ⅱ ) )含量进行了分析 ,并对底泥和间隙水中相应物质含量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太湖近表层 10cm内底泥TN、TP赋存含量较之下层高 12 %— 2 0 %左右 ,间隙水中PO3- 4 P和NH+4 N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大致呈上升趋势 ,表层未见高浓度层存在 .各湖区底泥间隙水中PO3- 4 P和NH4 + N浓度与底泥中TP含量未发现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但间隙水中Fe(Ⅱ )含量与NH+4 N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R =0 .92 34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分布 太湖 间隙小 底泥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量及其生态效应 被引量:150
6
作者 王岩 沈其荣 +1 位作者 史瑞和 黄东迈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5-51,共7页
综述了土壤微生物量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论述了土壤微生物量C、N、P、S在土壤养分转化循环中的重要性,并就种植、轮作、施肥等农业措施和季节变化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分析。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量 有机肥 生态效应
下载PDF
控释氮肥对水稻的增产效应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研究 被引量:188
7
作者 符建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5-152,共8页
田间试验在日本山形县鹤冈市进行 ,探讨了树脂包膜类控释氮肥基施与尿素、硫铵分次施肥对单季稻的增产效应 ;应用15N示踪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水稻的吸氮模式及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 ,移栽稻以尿素与控释氮肥 (LPS 10 0 )按 1∶1混合基... 田间试验在日本山形县鹤冈市进行 ,探讨了树脂包膜类控释氮肥基施与尿素、硫铵分次施肥对单季稻的增产效应 ;应用15N示踪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水稻的吸氮模式及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 ,移栽稻以尿素与控释氮肥 (LPS 10 0 )按 1∶1混合基施产量最高 ,分别比尿素和硫铵分次施肥增产 2 3 6 %和 9 2 % ;直播稻以LP 10 0基施产量最高 ,分别增产 9 2 %和 4 0 % ;控释肥基施 ,水稻自移栽 (或直播 )至幼穗分化期吸氮量明显高于尿素或硫铵分次施肥。15N示踪研究表明 ,最高分蘖前水稻从尿素和硫铵基肥中吸收的氮素只占基肥氮总吸收量的 33%~ 4 5% ,水稻从基肥中吸收氮素可延续至抽穗期 ,而从LP 10 0中吸氮可持续至收获期。15N示踪法测得的氮素总回收率 ,以尿素处理最高 ,硫铵和LP 10 0接近 ;差减法测得的氮素总回收率以LP 10 0为最高 ,尿素 /LPS 10 0、尿素、硫铵三者接近 ;基肥的氮素回收率以LP 10 0 >硫铵 >尿素。尿素 /LPS 10 0和LP 10 0一次基施 ,氮素生理效率和农学效率明显高于尿素和硫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控释肥 水稻 氮肥利用率 增产效应 同位素示踪
下载PDF
磷氮在水田湿地中的迁移转化及径流流失过程 被引量:147
8
作者 晏维金 尹澄清 +2 位作者 孙濮 韩小勇 夏首先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12-316,共5页
水稻田湿地系统是我国东南部高产农业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我国特有的景观结构.在巢湖六叉河小流域进行的野外实验结果表明,这一湿地系统的水塘、水沟和水稻田都能有效地截留来自村庄、森林地和旱地的磷氮非点源污染物.实验同时... 水稻田湿地系统是我国东南部高产农业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我国特有的景观结构.在巢湖六叉河小流域进行的野外实验结果表明,这一湿地系统的水塘、水沟和水稻田都能有效地截留来自村庄、森林地和旱地的磷氮非点源污染物.实验同时研究了磷氮物质从水稻田中的径流流失方式和机理,结果发现磷氮物质从水稻田中的径流流失量与水稻田持水量、施肥量、降雨量、水稻生长过程和水稻田排水堰高度等因素有关,并提出了一个模型计算磷氮径流流失量,表明在施肥情况下的磷氮流失量分别高达0.69和11.2kg·hm-2,是最大的潜在非点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田 模型 迁移 径流流失
下载PDF
中国氮肥发展、贡献和挑战 被引量:190
9
作者 张卫峰 马林 +3 位作者 黄高强 武良 陈新平 张福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3161-3171,共11页
【目的】氮素是生命活动的必需元素,也是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因子。定量氮素的来源和贡献,并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协调中国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方法】通过食物链模型分析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中氮素来源的构成、特点和变化,... 【目的】氮素是生命活动的必需元素,也是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因子。定量氮素的来源和贡献,并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协调中国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方法】通过食物链模型分析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中氮素来源的构成、特点和变化,以及氮素投入变化对农业生产、人体营养改善的贡献,并通过国内外综合比较提出了未来中国氮素管理的重点方向。【结果】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氮肥生产和消费国,对近二十年全球氮肥产用量增长的贡献达61%和52%。氮肥已占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氮素输入量的72%,中国人蛋白质消费量中有56%来自于氮肥,氮肥等新技术的增产作用相当于将人均耕地面积从0.08 hm2提高到了0.52 hm2,扩大了6.5倍,这是中国以全球10%的土地资源、21%的灌溉面积养活20%的人口并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但目前中国氮肥生产量超过了消费量、而消费量超过作物最高产量需求量,农业系统中的氮肥盈余量已经达到175 kg.hm-2,成为环境污染因子。【结论】中国需要尽快转变发展方式,从鼓励施肥转向控制施肥,以同时实现增产和环保;从满足化肥供应数量转向提高质量,加强节能和产品优化工作;从单一促进农业管理转向能源、农业和环境管理的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贡献 挑战
下载PDF
苏南太湖流域水稻经济生态适宜施氮量研究 被引量:160
10
作者 崔玉亭 程序 +1 位作者 韩纯儒 李荣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58-662,共5页
针对苏南太湖流域无机化、高氮量施肥方式 ,造成氮肥利用率下降、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种现象 ,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水平下水稻的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肥水环境损失。并在以下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引入环境经济学的 Coase原理和农业技术经... 针对苏南太湖流域无机化、高氮量施肥方式 ,造成氮肥利用率下降、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种现象 ,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水平下水稻的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肥水环境损失。并在以下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引入环境经济学的 Coase原理和农业技术经济学的边际收益分析原理求得 ,2 2 1 .5~ 2 61 .4 kg N/hm2 为苏南太湖流域目前生产条件下 ,兼顾生产、生态和经济三效益比较合理的水稻施肥量 ,相应的经济、生态适宜产量为 7379.6~ 75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水稻 施用量 产量 综合效益
下载PDF
水稻不同基因型氮素利用效率差异 被引量:155
11
作者 朴钟泽 韩龙植 高熙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3-238,共6页
在施氮和未施氮两种条件下 ,探讨了 9个不同生态类型水稻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差异、稻谷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相关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水稻品种各生育时期氮素吸收量的差异。研究表明 ,在施氮和未施氮两种处理下 ,水稻品种间氮素吸收总... 在施氮和未施氮两种条件下 ,探讨了 9个不同生态类型水稻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差异、稻谷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相关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水稻品种各生育时期氮素吸收量的差异。研究表明 ,在施氮和未施氮两种处理下 ,水稻品种间氮素吸收总量、收获期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和氮素转移效率有着显著差异 ;在未施氮条件下氮素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施氮的 ;在施氮和未施氮两种条件下 ,收获期生理氮素利用效率、氮素吸收总量和氮素转移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且与稻谷产量、穗数、结实率和收获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 ;孕穗期至黄熟期氮素吸收量在水稻不同基因型间有着显著差异 ,而在生育前期和中期氮素未见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型 氮素 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表面流人工湿地中氮磷的去除机理 被引量:142
12
作者 张军 周琪 何蓉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1期98-101,共4页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高效、低耗的污水处理新工艺已被广泛接受,特别是其在脱氮、除磷方面的应用逐步为人们所重视。本文深入地讨论了表面流人工湿地中各种生物、物理、化学过程对污水中各种形态含氮、含磷化合物的去除机理,及其具体途径、...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高效、低耗的污水处理新工艺已被广泛接受,特别是其在脱氮、除磷方面的应用逐步为人们所重视。本文深入地讨论了表面流人工湿地中各种生物、物理、化学过程对污水中各种形态含氮、含磷化合物的去除机理,及其具体途径、相关反应和反应类型,总结了国内外对各个过程影响因素、控制条件、反应速度、去除能力及相互之间协调拮抗作用的研究结果。虽然硝化/反硝化作用和土壤吸附沉淀作用已被公认为是表面流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主要途径,但不同研究结果之间仍存在着明显差异,鲜有多介质环境条件下各种脱氮、除磷过程中多种氮、磷形态的质量平衡研究,而以此为基础的人工湿地生态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则是深入了解人工湿地运行机理、设计和预测其处理效率,以及推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广泛应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 有机污染物 生态系统
下载PDF
春小麦不同品质类型氮的吸收、转化利用及与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116
13
作者 杜金哲 李文雄 +1 位作者 胡尚连 刘锦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53-260,共8页
以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为材料 ,研究产量和蛋白质形成过程中营养体各器官氮的水平动态以及氮的转化和利用效率。结果表明 ,植株营养体各器官干物质总的积累趋势为开花期开始增加 ,达高峰后逐渐下降至成熟 ;氮的含量变化为开花期最高 ,随... 以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为材料 ,研究产量和蛋白质形成过程中营养体各器官氮的水平动态以及氮的转化和利用效率。结果表明 ,植株营养体各器官干物质总的积累趋势为开花期开始增加 ,达高峰后逐渐下降至成熟 ;氮的含量变化为开花期最高 ,随籽粒灌浆逐渐下降 ,成熟时降至最低。籽粒氮含量变化呈“V”型曲线 ,籽粒氮素积累呈“S”型。高产高蛋白品种植株开花前后氮同化量及干物质积累量最高。高蛋白品种开花后的氮素同化量多 ,占总同化量的比例高 ,高产品种花前氮同化量比例高。高蛋白品种具有氮转运效率高的特性 ,氮素转运量更多地受干物质量的制约。植株营养体各器官的氮转运量、转运效率及转运氮对籽粒贡献率的顺序为 :叶片 (含旗叶 ) >茎秆 >颖壳 +穗轴。氮收获指数与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品质类型 氮素吸收 转化利用 产量 蛋白质含量 干物质
下载PDF
氮素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营养和加工品质调控效应 被引量:149
14
作者 朱新开 郭文善 +5 位作者 周君良 胡宏 张影 李春燕 封超年 彭永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0-645,共6页
选用弱筋小麦宁麦 9号、中筋小麦扬麦 10号、强筋小麦皖麦 38,通过设计施氮量和氮肥运筹试验 ,分析氮素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产量、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当增加施氮量或提高中后期施氮比例 ,均能提高不同类型专用... 选用弱筋小麦宁麦 9号、中筋小麦扬麦 10号、强筋小麦皖麦 38,通过设计施氮量和氮肥运筹试验 ,分析氮素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产量、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当增加施氮量或提高中后期施氮比例 ,均能提高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产量 ,增加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降落值、沉降值、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评价值。在本试验条件下 ,强筋、中筋小麦在施氮量 180~ 2 4 0kg·ha-1范围内 ,氮肥施用以基肥∶平衡肥∶拔节肥∶孕穗肥为 3∶1∶3∶3的处理最优 ,其次为 5∶1∶2∶2处理 ;弱筋小麦以密度 2 4 0× 10 4·ha-1、施氮量180kg·ha-1、基肥∶平衡肥∶拔节肥为 7∶1∶2的处理易实现高产与优质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专用小麦 营养水平 加工品质 调控效应 产量
下载PDF
开放系统中农作物对空气CO_2浓度增加的响应 被引量:146
15
作者 B.A.Kimball 朱建国 +2 位作者 程磊 K.Kobayashi M.Bindi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1323-1338,共16页
FACE试验 (free airCO2 enrichment)开展的 10多年中 ,供试农作物主要有 :C3 禾本科作物小麦(TriticumaestivumL .)、多年生黑麦草 (Loliumperenne)和水稻 (OryzasativaL .) ,C4禾本科类高粱(Sorghumbicolor (L .)M ench) ,C3 豆科植物... FACE试验 (free airCO2 enrichment)开展的 10多年中 ,供试农作物主要有 :C3 禾本科作物小麦(TriticumaestivumL .)、多年生黑麦草 (Loliumperenne)和水稻 (OryzasativaL .) ,C4禾本科类高粱(Sorghumbicolor (L .)M ench) ,C3 豆科植物白三叶草 (Trifoliumrepens) ,C3 非禾本科块茎状作物马铃薯 (SolanumtuberosumL .) ,以及多年生C3 类木本作物棉花 (GossypiumhirsutumL .)和葡萄 (VitisviniferaL .) .本文系统整理和分析了以下各项参数的结果 :光合作用、气孔导度、冠层温度、水分利用、水势、叶面积指数、根茎生物量累积、作物产量、辐射利用率、比叶面积、N含量、N收益、碳水化合物含量、物候变化、土壤微生物、土壤呼吸、痕量气体交换以及土壤碳固定 .CO2 浓度升高对农作物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促进了植物光合作用、增加了其生物量累积 ;(2 )显著提高C3 作物产量 ,但对C4作物产量的影响很小 ;(3)降低了C3 和C4作物气孔导度 ,非常显著地提高了所有作物的水分利用率 ;(4)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在水分不足与水分充足时二者相当或前者大于后者 ;(5 )对非豆科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要受到土壤低N水平限制 ,而对豆科植物则不受氮肥水平限制 ;(6 )对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地上部分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系统 农作物 空气CO2浓度增加 响应 全球变化 生长 产量 水分 碳固定 N固定
下载PDF
中国近30年畜禽养殖量及其耕地氮污染负荷分析 被引量:163
16
作者 杨飞 杨世琦 +1 位作者 诸云强 王卷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共11页
为准确掌握近年来中国畜禽养殖发展的区域差异及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威胁,该研究利用年平均增长率方法,揭示畜禽养殖量及其氮污染的增长率的区域差异和时序变化规律,分析耕地的畜禽污染负荷。结果表明,近些年中国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 为准确掌握近年来中国畜禽养殖发展的区域差异及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威胁,该研究利用年平均增长率方法,揭示畜禽养殖量及其氮污染的增长率的区域差异和时序变化规律,分析耕地的畜禽污染负荷。结果表明,近些年中国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各地区的猪、羊、家禽养殖量的年平均增长率都普遍较高,增幅甚至超过12%;牛和羊的年平均增长率的区域差异较大。畜禽养殖发展基本可分为3个阶段:稳步发展阶段(1980-1995年),全面发展阶段(1996-2006年),现代化发展阶段(2007年-至今)。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地区畜禽氮污染产生量都较大,华北和东北各省的年平均增长率相对较高,其中河南、四川、山东三省的畜禽养殖的增幅较快、养殖量较大、耕地的氮污染负荷较重。全国平均单位耕地面积的畜禽氮污染负荷达138.13kg/hm2,其中四川等6省市已达202.98kg/hm2以上。该研究为全国和各省区农业发展规划和畜禽养殖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畜禽养殖 年平均增长率
下载PDF
不同肥力土壤下施氮量对小麦子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7
17
作者 林琪 侯立白 韩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1-567,共7页
在高、低两种肥力土壤下,研究了施氮量对小麦子粒产量和综合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肥力土壤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呈二次曲线关系,获得小麦高产的适宜施氮量J17为193 0kg/hm2,L21为211 4kg/hm2;在低肥力土壤上,随施氮量的提高子粒... 在高、低两种肥力土壤下,研究了施氮量对小麦子粒产量和综合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肥力土壤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呈二次曲线关系,获得小麦高产的适宜施氮量J17为193 0kg/hm2,L21为211 4kg/hm2;在低肥力土壤上,随施氮量的提高子粒产量增加,但施氮量超过300kg/hm2时增产效应下降。施氮能够显著提高小麦子粒的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改变子粒蛋白质和淀粉各组分所占的比例,提高面团吸水率、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和评价值等品质指标,以及有利于小麦粉RVA谱特征值的提高,而且高肥力土壤的效果优于低肥力土壤。表明在高肥力土壤下有利于强筋小麦品质性状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施氮量 土壤肥力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人工复合生态床处理低浓度农村污水 被引量:109
18
作者 刘超翔 胡洪营 +4 位作者 张健 盛建武 黄霞 施汉昌 钱易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4,共4页
采用人工复合生态床处理滇池地区低浓度农村污水的试验结果表明 ,在 30cm/d的高水力负荷条件下 ,4个不同的单元床体对COD、TN、氨氮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 5 9.6 %~70 .6 %、5 0 .4 %~ 6 0 .6 %、70 .8%~ 83.0 %和 5 5 .0 %~ 6 6 .0 %... 采用人工复合生态床处理滇池地区低浓度农村污水的试验结果表明 ,在 30cm/d的高水力负荷条件下 ,4个不同的单元床体对COD、TN、氨氮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 5 9.6 %~70 .6 %、5 0 .4 %~ 6 0 .6 %、70 .8%~ 83.0 %和 5 5 .0 %~ 6 6 .0 %。因芦苇具有较强的输氧能力 ,而茭白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强 ,因此芦苇和茭白混种是一种较好的植物栽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农村污水 水生植物
下载PDF
光、氮及其互作对玉米幼苗叶片光合和碳、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09
19
作者 关义新 林葆 凌碧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06-812,共7页
以玉米杂交种 3119为试材 ,研究了两种光照 ( 4 0 0 μ mol· m-2· s-1和 2 0 0 μ mol· m-2· s-1)和 5种供氮水平 ( 0、 7.5、 15、 2 2 .5和 30 m mol NO-13 / L)对玉米光合和碳、氮代谢的影响。强光下植株具有较... 以玉米杂交种 3119为试材 ,研究了两种光照 ( 4 0 0 μ mol· m-2· s-1和 2 0 0 μ mol· m-2· s-1)和 5种供氮水平 ( 0、 7.5、 15、 2 2 .5和 30 m mol NO-13 / L)对玉米光合和碳、氮代谢的影响。强光下植株具有较高的呼吸速率、较大的光合潜力和光合速率 ,物质生产能力较高 ,光合产物更多地分配到根系之中。同时强光下植株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酸脱氢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较高 ,叶片中的硝酸盐含量较低 ,具有较高的氮素同化能力。两种光强下植株的物质生产和氮素同化能力均随供氮水平的增加先升后降 ,弱光下植株在较低的供氮水平下具有较高的物质生产能力和氮素同化能力 ,而强光下植株的最大光合物质生产能力和氮素同化能力出现在较高的氮素水平。在 N2~ N5处理 ,强光下植株的根冠比均高于弱光下的植株 ,且二者的差异随供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但在缺氮处理 ( N1处理 ) ,弱光下的根冠比反而高于强光下的植株。强光下植株与弱光下的植株相比具有较高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 ,两种光强下可溶性糖的差异随供氮量的增加呈现减少的趋势 ,而淀粉含量的差异在 N2水平为最小值 ,高于或低于 N2水平均使二者的差异扩大。在低氮条件下植株的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较高 ,蛋白质含量较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玉米 光合特性 氮代谢 氮代谢
下载PDF
植物对氮素吸收利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2
20
作者 吴巍 赵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75-78,共4页
近年来,随着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氮肥的过量施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污染日益加重,提高作物对氮素的利用效率,减少氮肥对生态系统的污染成为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文章对近年来有关植物对氮素吸收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氮素对植物... 近年来,随着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氮肥的过量施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污染日益加重,提高作物对氮素的利用效率,减少氮肥对生态系统的污染成为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文章对近年来有关植物对氮素吸收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氮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植物对氮素吸收利用的生理机制和分子机制3个方面进行了总结。随着植物转基因工程的快速发展,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提高作物氮素利用效率将是未来植物营养分子育种的一个方向,文中对未来植物氮素营养的研究提出了个人的见解,旨在为植物营养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方向,从而实现提高植物氮素利用效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吸收 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