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n sources of high levels of fine particulate nitro-aromatic compounds at a coastal rural area in northern China
1
作者 Yueru Jiang Xinfeng Wang +11 位作者 Min Li Yiheng Liang Zhiyi Liu Jing Chen Tianyi Guan Jiangshan Mu Yujiao Zhu He Meng Yang Zhou Lan Yao Likun Xue Wenxing W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83-494,共12页
Nitro-aromatic compounds(NACs)are among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brown carbon(BrC)in the atmosphere,causing negative impacts on regional climate,air quality,and ecological health.Due to the extensive origins,it is stil... Nitro-aromatic compounds(NACs)are among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brown carbon(BrC)in the atmosphere,causing negative impacts on regional climate,air quality,and ecological health.Due to the extensive origins,it is still a challenge to figure out the contributions and originating regions for different sources of atmospheric NACs.Here,field observations on fine particulate NACs were conducted at a coastal rural area in Qingdao,China in the winter of 2018 and 2019.The mean total concentrations of fine particulate nitro-aromatic compounds were 125.0±89.5 and 27.7±21.1 ng/m^(3)in the winter of 2018 and 2019,respectively.Among the measured eleven NACs,nitrophenols and nitrocatechols were the most abundant species.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humidity and anthropogenic primary emissions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the NAC abundances.In this study,two tracing methods of the improved spatial concentration weighted trajectory(SCWT)model and the receptor model of 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were combined 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the origins of NACs in fine particles at coastal Qingdao.Four major sources were identified,including coal combustion,biomass burning,vehicle exhaust,and secondary formation.Surprisingly,coal combustion was responsible for about half of the observed nitro-aromatic compounds,followed by biomass burning(~30%).The results by SCWT demonstrated that the coal combustion dominated NACs mainly originated from the Shandong peninsula and the areas to the north and southwest,while those dominated by biomass burning primarily came from local Qingdao and the areas to the w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aromatic compounds Fine particles Source apportionment Originating region Combustion activities
原文传递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Nitro Compounds Using TiO2 Photocatalyst by UV and Vis Dye-sensitized Systems 被引量:2
2
作者 Chen, Shifu Zhang, Huaye Yu, Xiaoling Liu, Wei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99-404,共6页
Nitro-aromatic compounds can be photocatalytically reduced into the corresponding amine-aromatic com- pounds using TiO2 as a photocatalyst in the UV/TiO2/holes scavenger and Vis/TiO2/dye-sensitized systems. In the UV/... Nitro-aromatic compounds can be photocatalytically reduced into the corresponding amine-aromatic com- pounds using TiO2 as a photocatalyst in the UV/TiO2/holes scavenger and Vis/TiO2/dye-sensitized systems. In the UV/TiO2/holes scavenger system, reaction substrate alcohols such as methanol could be used as the holes scavengers, and in the Vis/TiO2/dye-sensitized system, substrate alcohols could be oxidized to the corresponding aldehydes with high selectivity. When methanol was used as the holes scavengers and the illumination time was 6 h, 87.2% ofp-nitrotoluene could be photocatalytically reduced into p-toluidine. In the Vis/TiO2/dye-sensitized system, the effect of aromatic alcohols for the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nitrobenzene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other alcohols At the same time, aromatic alcohols can be easily oxidized, and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ies of the corresponding aldehyd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alcohols. The possible reaction mechanisms were also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chemistry synthetic method nitro-aromatic compounds UV/TiO2/holes scavenger Vis/TiO2/dye-sensitized systems
原文传递
QSAR中ANN用于研究变量选择方法的回顾和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杨蕾 王鹏 +1 位作者 王虹 蒋益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0-66,共7页
在定量构效关系(QSAR)建模中,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预测能力较好,但并不能提供化合物结构变量对活性影响的更多信息,因而被认为是个黑箱模型.以35种硝基化合物对黑呆头鱼96 h的生物毒性为例,首次回顾和比较6种用于研究网络输入变量对... 在定量构效关系(QSAR)建模中,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预测能力较好,但并不能提供化合物结构变量对活性影响的更多信息,因而被认为是个黑箱模型.以35种硝基化合物对黑呆头鱼96 h的生物毒性为例,首次回顾和比较6种用于研究网络输入变量对输出相对贡献大小的方法.结果表明:ANN中引入变量选择的方法,大大增强了QSAR模型的解释能力,其中偏微分方法能得出最为全面准确的结果,其次为轮廓图方法.扰动法和权重法对输入参数能实现较好的分类,但过于简化且方法不稳定;而传统的逐步回归法结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构效关系 人工神经网络 硝基芳烃 偏微分方法 权重法 扰动法 轮廓图法
下载PDF
液相催化加氢法制取芳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4
作者 贾志刚 李方实 《化工时刊》 CAS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对近年来以硝基芳烃为原料 ,用液相催化加氢还原方法制取芳胺的应用及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液相催化加氢法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说明了该项技术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芳胺 制备 液相催化加氢法 硝基芳烃
下载PDF
负载Pd-Fe双金属催化剂催化含氟芳香硝基化合物的选择性加氢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长春 袁加程 谭佩毅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2-347,共6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 Pd-Fe 双金属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常压下催化3-氯-4-氟硝基苯的选择性加氢性能。结果表明,用硼氢化钾还原,在500℃焙烧4 h,钯和铁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和0.2%的 TiO_2负载 Pd-Fe 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 Pd-Fe 双金属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常压下催化3-氯-4-氟硝基苯的选择性加氢性能。结果表明,用硼氢化钾还原,在500℃焙烧4 h,钯和铁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和0.2%的 TiO_2负载 Pd-Fe 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在3-氯-4-氟硝基苯0.1 mol,催化剂0.26 g,无水乙醇80 mL,50℃,0.1 MPa 和反应2 h 的条件下,TiO_2负载 Pd-Fe 催化剂催化3-氯-4-氟硝基苯加氢反应,反应产率98.1%,3-氯-4-氟苯胺选择性99.1%。TiO_2负载的 Pd-Fe 催化剂用于催化其他含氟芳香硝基化合物的常压加氢也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无脱卤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钯铁催化剂 催化加氢:含氟芳香硝基化合物 含氟芳香胺类化合物
下载PDF
含硝基芳香族化合物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洪玲 蔡金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13-117,共5页
为探讨含硝基芳香族化合物废水高效低耗的处理技术,综述了该类废水处理技术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应用现状。从废水处理的效果、稳定性及经济性等方面,对有关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分析表明,物理化学方法存在成本高、二次污染严重等缺点... 为探讨含硝基芳香族化合物废水高效低耗的处理技术,综述了该类废水处理技术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应用现状。从废水处理的效果、稳定性及经济性等方面,对有关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分析表明,物理化学方法存在成本高、二次污染严重等缺点;由于该类废水可生化性差,单独使用传统的生物治理方法存在处理效率低、效果不稳定等问题。氧化技术与生物技术的联用有助于兼顾氧化技术处理效率高、生物处理经济性好的优点,可望实现该类废水的经济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芳香族化合物 废水处理 生物治理 氧化技术
下载PDF
利用SOS/umu测试方法鉴定沙颍河河水中的遗传毒性物质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建超 马福俊 胡建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4-349,共6页
采用HPLC分割导向的SOS/umu测试方法鉴定了沙颍河河水中的遗传毒性物质。当采用TA1535/pSK1002菌株测定HPLC分割的各馏分时,如果不经大鼠肝微粒体酶(S9)代谢活化,只有馏分F10显示遗传毒性,加入大鼠肝微粒体酶代谢活化后,馏分F10和馏分F1... 采用HPLC分割导向的SOS/umu测试方法鉴定了沙颍河河水中的遗传毒性物质。当采用TA1535/pSK1002菌株测定HPLC分割的各馏分时,如果不经大鼠肝微粒体酶(S9)代谢活化,只有馏分F10显示遗传毒性,加入大鼠肝微粒体酶代谢活化后,馏分F10和馏分F15都显示有遗传毒性,说明河水中存在某些需经过大鼠肝微粒体酶代谢活化才能显示出遗传毒性的物质。当采用过量表达O-乙酰转移酶(O-AT),对芳香胺类物质和硝基芳烃化合物有特殊响应的NM2009菌株测定时,馏分F8、F9和F10均呈现遗传毒性;特别是对于馏分F10,用NM2009菌株测定的遗传毒性远高于原始菌,说明这3个馏分中都含有芳香胺类或硝基芳烃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SOS umu实验 遗传毒性 芳香胺 硝基芳烃
下载PDF
莱州湾大气颗粒相中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赋存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康欣媛 王国文 +5 位作者 丁小璘 赵馨 姚文君 张爽 于丽敏 马新东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121,共9页
多环芳烃作为一类典型的持久性有毒物质,一直是环境领域关注的热点和重点,有关多环芳烃衍生物的报道,尤其是有关大气中烷基和硝基多环芳烃的研究报道仍非常缺乏。本研究选取莱州湾刁龙嘴为采集区域,对大气颗粒相样品中16种母体多环芳烃(... 多环芳烃作为一类典型的持久性有毒物质,一直是环境领域关注的热点和重点,有关多环芳烃衍生物的报道,尤其是有关大气中烷基和硝基多环芳烃的研究报道仍非常缺乏。本研究选取莱州湾刁龙嘴为采集区域,对大气颗粒相样品中16种母体多环芳烃(PAHs)、12种烷基多环芳烃(A–PAHs)和25种硝基多环芳烃(N–PAH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6种母体多环芳烃(Σ_(16)PAHs)的浓度范围为517.2~64124.8 pg/m^(3);12种烷基化多环芳烃(Σ_(12)A–PAHs)的浓度范围为273.6~5897.3 pg/m^(3);25种硝基化多环芳烃(Σ_(25)N–PAHs)的浓度范围为113.5~1032.3 pg/m^(3)。3种类型多环芳烃的浓度和污染模式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其中,夏季,2环、3环的PAHs、A–PAHs和N–PAHs比例相对较高,而冬季4环及以上单体的比例偏高。PAHs的特征比值表明,莱州湾刁龙嘴地区PAHs的来源主要以柴油、煤及生物质燃烧为主。Σ_(16)PAHs、Σ_(12)A–PAHs和Σ_(25)N–PAHs与温度均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R^(2)=0.94,p<0.01;R^(2)=0.61,p<0.01;R^(2)=0.74,p<0.01),说明温度是影响颗粒相吸附芳烃类物质的一个主要因素。此外,三者之间Pearson相关关系表明,PAHs及其衍生物表现出相同的污染来源和相似的环境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硝基多环芳烃 烷基多环芳烃 大气颗粒相 莱州湾
原文传递
一例Eu-MOF材料的构筑及对Fe^(3+)与硝基芳香族爆炸物的荧光检测性能
9
作者 冀超 李文 +2 位作者 张丽荣 华佳 刘云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4,共9页
金属阳离子和硝基芳香族爆炸物的大量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对它们的高效检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挑战性,金属-有机骨架(MOFs)是一类新型的荧光传感检测材料.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例具有fcu拓扑结构的Eu-MOF材料,[(C... 金属阳离子和硝基芳香族爆炸物的大量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对它们的高效检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挑战性,金属-有机骨架(MOFs)是一类新型的荧光传感检测材料.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例具有fcu拓扑结构的Eu-MOF材料,[(CH_(3))_(2)NH_(2)]_(2)[Eu_(6)(μ_(3)-OH)_(8)(EDDC)_(6)]·8DMA·3MeOH·6H_(2)O[JLUMOF128,H_(2)EDDC=(E)-4,4′-(乙烯-1,2-取代基)二苯甲酸],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对其结构及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于荧光配体H_(2)EDDC的引入,JLU-MOF128表现出显著的荧光性能,在DMF溶液中对Fe^(3+)、2,4,6-三硝基苯酚(TNP)和2,4-二硝基苯酚(2,4-DNP)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Ksv值分别为2.09×10^(4),8.49×10^(4)和5.75×10^(4)L/mol,检测限分别为5.99,1.51和1.93μmol/L.在金属阳离子和硝基芳香族爆炸物的检测方面,JLU-MOF128是一种理想的多感应荧光传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金属-有机骨架 荧光检测 Fe^(3+)离子 硝基芳香族爆炸物
下载PDF
硝基芳烃类炸药检测用荧光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淑娟 房喻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3,共3页
微痕量炸药的准确、快速检测对反恐、非金属地雷探测、环境质量监测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概括现有炸药检测技术的基础上,着重介绍用于微痕量硝基芳烃类炸药检测的均相荧光传感器、薄膜荧光传感器和光纤荧光传感器,其中,薄膜荧光... 微痕量炸药的准确、快速检测对反恐、非金属地雷探测、环境质量监测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概括现有炸药检测技术的基础上,着重介绍用于微痕量硝基芳烃类炸药检测的均相荧光传感器、薄膜荧光传感器和光纤荧光传感器,其中,薄膜荧光传感器因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重复使用和易于器件化等优点将在微痕量硝基芳烃类炸药的检测中获得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芳烃 炸药 荧光 传感器
下载PDF
石家庄地区芳香族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阳 李杏茹 +4 位作者 刘水桥 杨玉磊 赵清 陈曦 徐静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841-4846,共6页
为了解石家庄地区芳香族化合物的污染特征,于2016年9月18日至10月17日进行为期30 d的PM2.5样品昼夜采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芳香族化合物的总平均浓度为33.5 ng·m^-3,明显低于左旋葡聚糖(48... 为了解石家庄地区芳香族化合物的污染特征,于2016年9月18日至10月17日进行为期30 d的PM2.5样品昼夜采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芳香族化合物的总平均浓度为33.5 ng·m^-3,明显低于左旋葡聚糖(487 ng·m^-3).其中硝基酚类化合物浓度最高(20.4 ng·m^-3),芳香酸类次之(9.94 ng·m^-3),芳香醛类最低(3.14ng·m^-3).受边界层高度、温度降低的影响,8种化合物夜间浓度明显高于日间.硝基酚类、芳香醛类和芳香酸类化合物与左旋葡聚糖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682 9、0.644 3和0.678 2,表明生物质燃烧是芳香族化合物的重要一次来源,直接影响其在大气中的浓度水平.结合芳香族化合物总浓度的日变化趋势和后向轨迹模型对其来源进行分析,发现秋季石家庄地区芳香族化合物的污染程度受区域传输和本地排放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族化合物 硝基酚类化合物 芳香酸 芳香醛 PM2.5
原文传递
氮杂苯并菲基元取代的α-氰基二苯乙烯对硝基芳环类爆炸物的探针性能研究
12
作者 陈自然 李博 +2 位作者 张莉萍 张宇金 李渊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64-168,共5页
快速选择性检测硝基酚(PNP)、三硝基芴酮(TNF)、苦味酸(PA)等硝基芳环爆炸物已成为当前强缺电子体系硝基芳香族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B3LYP/6-311+g(d,p)理论水平,对氮杂苯并菲基元取代的α-氰基二苯乙烯(TPN-Ar-DPA:a)探针分子及硝基芳... 快速选择性检测硝基酚(PNP)、三硝基芴酮(TNF)、苦味酸(PA)等硝基芳环爆炸物已成为当前强缺电子体系硝基芳香族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B3LYP/6-311+g(d,p)理论水平,对氮杂苯并菲基元取代的α-氰基二苯乙烯(TPN-Ar-DPA:a)探针分子及硝基芳环分子进行结构优化与频率计算;对稳定结构分别计算气态和四氢呋喃(C_(4)H_(8)O)溶剂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计算探针分子与硝基芳环所形成二聚体分子的结合能;最后对二聚体分子进行了RDG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探针分子中的苯并菲环与所有苯环不共面.与气相相比,在C_(4)H_(8)O溶剂中,a分子的吸收光谱有一定的红移,但荧光光谱却出现了的蓝移.探针分子与六个被检测物所形成的二聚体中,a-PNP、a-TNF及a-PA的结合能绝对值相对较大,表明a分子对硝基酚(PNP)、三硝基芴酮(TNF)、苦味酸(PA)等硝基芳香环检测物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较好,可设计为PNP、TNF、PA的探针分子.探针分子对硝基芳环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主要源于二聚体分子间既存在范德华相互作用,也存在氢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菲基元 硝基芳环 爆炸物 探针性能 密度泛函理论 简化密度梯度分析
下载PDF
硝基芳烃类化合物诱发体外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臧宇 王永兴 +3 位作者 夏洁 钟远 孔志明 章敏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2期273-276,共4页
应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研究4种硝基芳烃类化合物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邻二硝基苯,间二硝基苯,2,4-二硝基甲苯,2,6-二硝基甲苯均能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率增加,并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引进标准剂量(... 应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研究4种硝基芳烃类化合物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邻二硝基苯,间二硝基苯,2,4-二硝基甲苯,2,6-二硝基甲苯均能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率增加,并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引进标准剂量(definingdose)概念比较4种硝基芳烃类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4种硝基芳烃类的致突变性强弱为2,4-二硝基甲苯>间二硝基苯>2,6-二硝基甲苯>邻二硝基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核 淋巴细胞 硝基芳烃类 致突变性
下载PDF
聚对苯乙烯撑型超支化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淬灭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钱乙 徐凯恺 +2 位作者 刘峰 胡军 刘洪来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1-466,共6页
通过Heck缩聚反应合成了2种以三苯胺为核的"A2+B3"聚对苯乙烯撑型超支化共轭聚合物.通过FT-IR,1HNMR,GPC和TGA等测试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此类超支化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表征了聚... 通过Heck缩聚反应合成了2种以三苯胺为核的"A2+B3"聚对苯乙烯撑型超支化共轭聚合物.通过FT-IR,1HNMR,GPC和TGA等测试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此类超支化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表征了聚合物的光化学性能,并首次对含硝基芳香烃淬灭其溶液荧光的能力进行了初步研究.此类聚合物不仅合成较为容易,检测的灵敏度也较高,是一类潜在的检测含硝基芳香烃爆炸物的荧光传感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合物 Heck缩聚 含硝基芳香烃 荧光淬灭
原文传递
Study on the Free Radicals and Abnormal Photoreaction Behaviour of ο-Substituted Nitrobenzaldehydes
15
作者 陈德文 田秋 +1 位作者 周建威 徐广智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3年第1期43-47,共5页
I Introduction The abnormal photoreaction property of o-nitrobenzaldehyde, which is one of the standard scintillators and the reference material in quantum etficient measurement of photochernistry, has been paid much ... I Introduction The abnormal photoreaction property of o-nitrobenzaldehyde, which is one of the standard scintillators and the reference material in quantum etficient measurement of photochernistry, has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to. Up to now, however, its photoreaction mechanism has not been cleared yet. Tech et al observed the ESR spectrum produced in the photochemical reaction of alcohol solution of o-nitrobenzaldehyde, but they did n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ο-nitro-aromatic ALDEHYDE nitroXYL RADICAL PHOTOCHEMISTRY flee RADICAL ESR.
原文传递
硝基芳烃化合物诱发细胞微核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孔志明 王永兴 臧宇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11期42-44,共3页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试验对6种硝基芳烃化合物的致突变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邻二硝基苯、间二硝基苯、2,4-二硝基甲苯、2,6-二硝基甲苯、对硝基氯苯和对硝基溴苯均能诱发两种细胞的微核率增加,除了对硝基溴苯...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试验对6种硝基芳烃化合物的致突变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邻二硝基苯、间二硝基苯、2,4-二硝基甲苯、2,6-二硝基甲苯、对硝基氯苯和对硝基溴苯均能诱发两种细胞的微核率增加,除了对硝基溴苯外均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引进标准剂量概念比较5种硝基芳烃化合物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致突变性强弱依次为2,4-二硝基甲苯>对硝基氯苯>间二硝基苯>2,6-二硝基甲苯>邻二硝基苯。另外,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方法的检测水平高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核 淋巴细胞 硝基芳烃化合物 环境生物学
下载PDF
硝基类化合物厌氧还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进刚 陈素素 卢雄雄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5期67-74,共8页
硝基类化合物(NACs)是典型的氧化态有机氮,如直排水体将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畜健康。NACs的生物降解过程一般通过厌氧—好氧过程去除,其中厌氧还原是限速步骤,因此提高NACs的还原速率是其降解过程的关键。在系统识别NACs生物还原关键问题... 硝基类化合物(NACs)是典型的氧化态有机氮,如直排水体将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畜健康。NACs的生物降解过程一般通过厌氧—好氧过程去除,其中厌氧还原是限速步骤,因此提高NACs的还原速率是其降解过程的关键。在系统识别NACs生物还原关键问题的基础上,从NACs还原酶、电子供体、氧化还原介质(RMs)以及外部电子受体等方面,总结有机碳源或无机电子供体作为共基质时的NACs生物还原特征,分析了RMs介导电子由初级电子供体到最终电子受体(NACs)的转移规律,比较了硝酸盐、硫酸盐等电子受体在NACs还原过程中对电子供体的竞争/协同/耦合作用,为NACs厌氧生物还原研究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类化合物 厌氧还原 电子供体 氧化还原介质 电子受体
下载PDF
厌氧生物耦合技术强化硝基芳烃降解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卢昕悦 张德龙 +1 位作者 赵泉林 叶正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6-166,共11页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因其经济和高效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硝基芳烃(NACs)等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治理。但由于NACs类废水毒性较强且厌氧生物代谢缓慢,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效果。基于此,综述了3种一体化物化-生物耦合技术(电场、氧化还原介体、零价铁...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因其经济和高效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硝基芳烃(NACs)等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治理。但由于NACs类废水毒性较强且厌氧生物代谢缓慢,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效果。基于此,综述了3种一体化物化-生物耦合技术(电场、氧化还原介体、零价铁耦合厌氧生物强化技术)在强化NACs还原转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应用进展、影响因素、强化机制以及后续的研究方向,并进行了总结与比较,以期为NACs类废水强化处理工艺的研发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芳烃 厌氧生物 一体化耦合技术 强化处理
下载PDF
检测硝基芳烃化合物的荧光聚合物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明明 《当代化工》 CAS 2010年第4期439-441,共3页
介绍了爆炸物的检测技术和痕量检测技术,综述了荧光聚合物检测TNT的原理,以及检测硝基芳烃化合物荧光聚合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对其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硝基芳烃化合物 荧光聚合物 检测原理 传感器
下载PDF
硝基芳香化合物的植物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有贤 刘振龙 田鹏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79-1084,共6页
硝基芳香化合物是环境中难以降解的污染物之一。因其用途广泛,大量残留于土壤,水体和大气中,造成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多种植物对该类污染物具有吸收、富集和代谢降解作用,利用植物对其环境污染进行治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文章在总结国... 硝基芳香化合物是环境中难以降解的污染物之一。因其用途广泛,大量残留于土壤,水体和大气中,造成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多种植物对该类污染物具有吸收、富集和代谢降解作用,利用植物对其环境污染进行治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文章在总结国内外有关硝基芳香化合物的植物作用研究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植物对硝基芳香化合物的吸收、转运和代谢过程,分析了吸收、代谢机理以及影响吸收的因素;硝基芳香化合物的理化特性、浓度和植物自身特性及其它外界条件都会影响植物对该类化合物的吸收,植物可以通过体内降解、体外联合代谢、根部释放酶催化的机制实现该类化合物的降解。目前,硝基芳香化合物进入植物细胞膜的机理认知不足,模拟模型缺乏有力数据验证;代谢机制中参与反应的酶、化合物等体系和反应产物环境特性仍不明确,植物修复可行性缺乏有力证据。未来将在模型预测构建、降解机理和修复工程的实际应用方面作进一步探究,以形成系统的认知,为硝基芳香化合物污染土壤和农产品的生态风险评价以及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芳香化合物 植物 吸收 代谢 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