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囊藻与硝化细菌在不同种群密度条件下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左新宇 梁运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5-70,138,共7页
作为水环境中与氮循环密切相关的两类重要微生物,藻类和细菌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实验通过藻菌共培养,研究了微囊藻与硝化细菌不同种群密度下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在初始氨氮(NH4+-N)为30 mg/L的硝化细菌与微囊藻共培养体系中,藻... 作为水环境中与氮循环密切相关的两类重要微生物,藻类和细菌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实验通过藻菌共培养,研究了微囊藻与硝化细菌不同种群密度下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在初始氨氮(NH4+-N)为30 mg/L的硝化细菌与微囊藻共培养体系中,藻初始种群密度较小时,藻菌在实验前期同步增长,但随着氨氧化细菌(AOB)代谢产物亚硝酸盐氮(NO2--N)的快速积累,藻生长受抑制并逐渐死亡;而藻初始种群密度较大时,NO2--N被藻菌及时利用,藻菌保持同步生长直到NH4+-N消耗至较低水平。实验表明,微囊藻与AOB对NH4+-N存在竞争性利用,微囊藻对AOB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由此推断,在富营养化湖泊中,硝化细菌和微囊藻的关系主要是对营养盐的竞争利用关系。当湖泊中藻类大量繁殖时,硝化细菌的作用可能会因此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 硝化细菌 相互作用 种群密度 氮素变化
下载PDF
硝化细菌工业化快速富集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宗跃 杨宏 +1 位作者 王少伦 王佳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722-3729,共8页
为探究出有效的硝化细菌规模化快速富集方法,使用工业级生物反应器完成了硝化细菌的快速富集培养。从数据结果和高通量结果确定24~27 d为最佳经济取泥期,污泥浓度3000~4000 mg·L^-1为最佳细菌增长控制浓度,稳定运行阶段单日产泥量... 为探究出有效的硝化细菌规模化快速富集方法,使用工业级生物反应器完成了硝化细菌的快速富集培养。从数据结果和高通量结果确定24~27 d为最佳经济取泥期,污泥浓度3000~4000 mg·L^-1为最佳细菌增长控制浓度,稳定运行阶段单日产泥量为0.3 kg·(m^3·d)^-1。对比和分析活性污泥及整个培养过程中污泥群落在不同水平上的变化,发现较短时间即可实现功能菌筛选及产出。证明了该工业级生物反应器对硝化细菌规模化快速富集培养并稳定产泥方法的可行性。为包埋固定化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在菌源制备方面提供了技术路线。通过硝化细菌培养实验探究,优化了培养周期,解析了菌群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细菌 富集培养 AOB 生物反应器 种群平衡 固定化
下载PDF
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对系统脱氮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勇娇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02-304,共3页
通过投加高效硝化菌群的方法来改善系统脱氮不佳的现状,并通过MPN-Griess法对系统中的硝化细菌数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投菌后硝化细菌数量明显增多,且占总菌比例显著提高,出水氨氮达到8 mg/L以下。可见硝化细菌的数量及占总菌的比例与... 通过投加高效硝化菌群的方法来改善系统脱氮不佳的现状,并通过MPN-Griess法对系统中的硝化细菌数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投菌后硝化细菌数量明显增多,且占总菌比例显著提高,出水氨氮达到8 mg/L以下。可见硝化细菌的数量及占总菌的比例与系统脱氮性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细菌数量 硝化细菌比例 MPN
原文传递
水生经济植物根际氮循环细菌及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胡绵好 袁菊红 杨肖娥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年第5期49-54,共6页
利用生态浮床系统,在室内研究了浮床植物单作和混作对氮的去除效果及其根际周围硝化与反硝化菌种群数量以及硝化与反硝化作用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浮床植物混作系统对氮的去除效果优于植物单作和无植物系统,而植物系统又优于无植... 利用生态浮床系统,在室内研究了浮床植物单作和混作对氮的去除效果及其根际周围硝化与反硝化菌种群数量以及硝化与反硝化作用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浮床植物混作系统对氮的去除效果优于植物单作和无植物系统,而植物系统又优于无植物系统;植物单作与混作根际硝化细菌种群数量和硝化作用速率、反硝化细菌种群数量和反硝化作用速率均具有明显的差异;处理15 d后,硝化细菌种群数量在水芹系统中的减少较比豆瓣菜和混作系统多,硝化作用速率在水芹系统中的降低较豆瓣菜和混作系统明显(P<0.05);反硝化细菌种群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分别为水芹系统,豆瓣菜系统,混作系统,无植物系统;且反硝化作用速率由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水芹系统,豆瓣菜系统,混作系统,无植物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浮床系统 硝化菌群 反硝化菌群 硝化作用速率 反硝化作用速率
下载PDF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icrobial species in multispecies biofilms under the action of direct electric current
5
作者 CAOHongbin LIXingang +2 位作者 WUJinchuan ZHONGFangli ZHANGY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3年第24期2688-2693,共6页
The metabolism,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itrifying bacteria and heterotrophs in biofilms under the action of direct electric current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micro-slicing technique. Th... The metabolism,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itrifying bacteria and heterotrophs in biofilms under the action of direct electric current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micro-slicing technique. The nitrifi-cation rate of nitrifying bacteria was severely inhibited by a current over 10 Am-2 at lower C/N ratios. Compared to het-erotrophs, the nitrifying bacteria in the surface biofilms were severely inhibited, resulting in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bac-terial density. An increase in current density narrowed the less current-sensitive inner biofilm region, and in addition the density of NO2-oxidizers de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of NH4-oxidizers in the surface biofilms probably due to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s at the anode. However, the effect of current on both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microbial species was less signifi-cant at larger C/N rati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人口动力学 微生物 生物薄膜 硝化作用 大气污染 污染治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