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海堂与今文经学在广州的兴起 被引量:10
1
作者 车行健(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3-20,共8页
本文主旨在探究学海堂与经今文学的关系,作者首先分析阮元创设学海堂的过程及其组织特色;其次,作者指出学海堂兼容汉学与宋学、古文与今文的学风,而此多元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也使广东成为清代经学的最前线。
关键词 学海堂 阮元 令文经学 古文经学 汉学 宋学
下载PDF
清朝理学、诸子学、今文经学复兴的意义——兼及与晚清政治态势的互动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念群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15,共15页
本文根据学界即有的研究成果,分别对诸子学、理学及今文经学在清中期之后的复兴状况做了概要性的梳理。诸子学重新受到重视,乃是因为它能起到羽翼经学考据挑战理学权威的作用,而理学的复兴则又恰恰是因为经学过于封闭的治学风格无法应... 本文根据学界即有的研究成果,分别对诸子学、理学及今文经学在清中期之后的复兴状况做了概要性的梳理。诸子学重新受到重视,乃是因为它能起到羽翼经学考据挑战理学权威的作用,而理学的复兴则又恰恰是因为经学过于封闭的治学风格无法应对晚清政局出现的危机,必须通过为理学注入新的经世活力来挽救学界衰颓萎靡的局面。今文经学的兴起也有一个从维系清朝统治的常态向为晚清变革提供舆论支持的转变过程。这三种传统学问的内在转型相互交织在一起,与晚清政治社会变革态势息息相关,值得进行深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子学 理学复兴 经世 今文经学
下载PDF
蒙文通经学思想中的“齐鲁之辨”
3
作者 傅正 《天府新论》 CSSCI 2024年第3期47-57,157,158,共13页
学界一般认定,近现代蜀学大师蒙文通一生学术经历“三变”:一变为“古史三系说”,二变为周秦之变与儒法斗争,三变为汉初新儒学。然而鲜有人注意到,蒙文通经学思想中始终有齐鲁之辨的问题意识,分辨齐鲁之学是蒙氏早年学术道路的起点,也... 学界一般认定,近现代蜀学大师蒙文通一生学术经历“三变”:一变为“古史三系说”,二变为周秦之变与儒法斗争,三变为汉初新儒学。然而鲜有人注意到,蒙文通经学思想中始终有齐鲁之辨的问题意识,分辨齐鲁之学是蒙氏早年学术道路的起点,也是他晚年经学研究的高峰。蒙文通早年研究齐鲁之学,依据廖平以礼制、地域分今古的观点,视鲁学为今文学正宗,视齐学杂采法、墨、阴阳各家,当务之急是“屏除阴阳,而一断于礼”。但晚年蒙文通具备了周秦之变的历史运动观,指出齐学杂采各家,反而体现出儒家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对比蒙文通早年与晚年关于齐鲁之辨的不同说法,既有助于学者深入把握蒙氏的学术道路与思想关怀,更有助于人们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进步性、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平 蒙文通 今文学 齐鲁之辨 谶纬
下载PDF
学术史中的话语演变与谱系构建——清代公羊学史与庄存与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鸷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9-150,共12页
目前对清代学术史的普遍认知中,以公羊学为核心的“今文学”在治学方法等多方面同乾嘉学术存在鸿沟,且存在以庄存与为始祖的独立传承谱系。然而,清代公羊学奠基人刘逢禄自述学术渊源,却并不承认其春秋学源于外祖庄存与。考察刘氏对... 目前对清代学术史的普遍认知中,以公羊学为核心的“今文学”在治学方法等多方面同乾嘉学术存在鸿沟,且存在以庄存与为始祖的独立传承谱系。然而,清代公羊学奠基人刘逢禄自述学术渊源,却并不承认其春秋学源于外祖庄存与。考察刘氏对《公羊春秋》相关研究著作,其中的治学立场与具体观点同庄存与《春秋正辞》迥然有别。在此观察的基础上,考察19世纪以来学术史的论述,发现“庄-刘”一脉学术谱系的构建中以魏源为代表的“今文”学者人为推动的因素。随着西汉今文派影响的扩大,这一论述被不断地强化并成为目前的主流认识。这是学术话语变迁显著影响学术虫叙述的绝佳之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存与 刘逢禄 魏源 公羊学 今文学
原文传递
被“建构”的今、古文经学及其意义——另一种看待廖平今、古学之辨的视角 被引量:2
5
作者 皮迷迷 《哲学门》 CSSCI 2016年第2期163-179,共17页
廖平在晚清提出的今古文经学之辨,通常被看作是对汉代经学的客观描述,但仔细考察《今古学考》中的说法,会发现所谓今、古学各自同条共贯且判若冰炭的看法,出自廖平有意的“建构”。而廖平对今、古学的“建构”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将经学重... 廖平在晚清提出的今古文经学之辨,通常被看作是对汉代经学的客观描述,但仔细考察《今古学考》中的说法,会发现所谓今、古学各自同条共贯且判若冰炭的看法,出自廖平有意的“建构”。而廖平对今、古学的“建构”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将经学重整为一个无重大分歧且条理井然的学术系统,以应对晚清中国所面临的文明与学术危机,这也是他所理解的通经致用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廖平
原文传递
现代学术与两种学术遗产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国栋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8-144,共7页
清末的经今古文之争在经学时代结束后虽然基本停止, 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这两份学术遗产,作为传统学术的重要部分,在现代学人那里却仍然 被当作重要的学术思想资源继承下来了。学术思想界里的趋新与守旧、“信古”与“疑古” 之... 清末的经今古文之争在经学时代结束后虽然基本停止, 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这两份学术遗产,作为传统学术的重要部分,在现代学人那里却仍然 被当作重要的学术思想资源继承下来了。学术思想界里的趋新与守旧、“信古”与“疑古” 之争其实就是晚清经学之争延续的一种表现。但现代学人并非简单地继承和发展两种经学遗 产中的一种,而是同时批判地承受了两种经学遗产,并以现代学术的精神理念加以改造转化 ,使其成为现代学术得以生发的重要“学术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传统学术 现代学术
下载PDF
佛学与戊戌前后知识人精神世界的重构——以《忘山庐日记》为个案的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蒋海怒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5-113,155,共9页
戊戌前后是晚清知识人心灵秩序从崩溃到重建的转折期,佛学为此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撑。孙宝瑄《忘山庐日记》对这一时段知识人佛学兴趣的高涨、政治文化思潮与佛教思想的交涉、儒学内在调整过程中的儒佛关系均有翔实的记录。从《日记》... 戊戌前后是晚清知识人心灵秩序从崩溃到重建的转折期,佛学为此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撑。孙宝瑄《忘山庐日记》对这一时段知识人佛学兴趣的高涨、政治文化思潮与佛教思想的交涉、儒学内在调整过程中的儒佛关系均有翔实的记录。从《日记》中亦可考见:就思想的形上超越层面而言,在"哲学"学科最初构建的晚清时期,佛学与中国古代心性之学、西方哲学心理学传统结合,造就了佛学色彩浓厚的,以"心物图式"为核心的"新世界观";就思想的社会政治层面而言,春秋公羊学是今文经学的中坚,也是戊戌维新运动的思想基础,《日记》对知识界中流行的"三教三世"、"未来净土"等论题有较丰富的记载,由此可见,佛学对清末公羊春秋学的渗入,佛学丰富了维新派政治变革的理论内涵,强化了他们人类精神自我救赎的政治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忘山庐日记》 晚清 戊戌 心灵秩序 佛学 今文经学 公羊学 世界观
下载PDF
今文经学、书院士人群体与地方政治——以江西经训书院(1892—1898)为中心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才友 《地方文化研究》 2014年第2期59-72,共14页
传统教育体制在甲午战后逐渐改革,江西书院同样经历了这一变革过程。在豫章、友教等宋学型书院添课改革没有进展的情形下,经训书院以训经育人的方式,在皮锡瑞的影响下,却在科举取士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细察这种悖离的原因,今文经学在... 传统教育体制在甲午战后逐渐改革,江西书院同样经历了这一变革过程。在豫章、友教等宋学型书院添课改革没有进展的情形下,经训书院以训经育人的方式,在皮锡瑞的影响下,却在科举取士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细察这种悖离的原因,今文经学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而恰恰也是以皮门弟子为首的书院士人群体在江西维新运动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乃至这些人在民初江西历史上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这一研究凸显了书院的社会史意义,这或许是近代书院研究的新维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训书院 宋学 今文经学 皮锡瑞 书院士人群体
下载PDF
今文经学视域下的孔子圣化 被引量:2
9
作者 高瑞杰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8-106,159,共10页
儒家传统理念中圣王的确立以德位兼备为前提。在今文经学视域中,孔子为圣王谱系之"集大成者",为解决孔子有德无位所导致的理论困境,儒者创设孔子素王说以圣化孔子。自汉代董仲舒后,此论与谶纬结合,广为传播。汉人又推阐孔子... 儒家传统理念中圣王的确立以德位兼备为前提。在今文经学视域中,孔子为圣王谱系之"集大成者",为解决孔子有德无位所导致的理论困境,儒者创设孔子素王说以圣化孔子。自汉代董仲舒后,此论与谶纬结合,广为传播。汉人又推阐孔子为汉制法说,一方面为汉家统治提供合法性依据,另一方面又可使王道教化积极匡正现实政治。何休既认可孔子为汉制法,又强调此法贯于百王,使孔子制法兼具现实性与超越性维度,其普适性意涵得以充分彰显。作为制法者的孔子,亦成就其至圣地位,为万世所景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文经学 孔子 圣化 素王 制法
原文传递
康有为孔教论的思想建构及其内在困境
10
作者 张舒 王静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23年第1期49-62,197,共15页
康有为孔教论虽能为儒家转型提供启示,但存在诸多困难。他将清代经学家法思维极端化,试图借助武断辨伪以建立完备学说,然而这一体系却因不断比附西学而解体。孔教并非历史实相,而是他的思想建构,该方案的宗教形式与文教内容互斥,既无法... 康有为孔教论虽能为儒家转型提供启示,但存在诸多困难。他将清代经学家法思维极端化,试图借助武断辨伪以建立完备学说,然而这一体系却因不断比附西学而解体。孔教并非历史实相,而是他的思想建构,该方案的宗教形式与文教内容互斥,既无法回应当时诸多学术批评,更难以推广实践。康有为虚君共和论存在矛盾,且将儒家重心由政治转到宗教,导致经世理念错位。唯有克服康有为今文经学的内在困境,方能将之转化为现代化建设的有效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今文经学 孔教论 经世 儒家转型
下载PDF
《新青年》时期钱玄同思想转变探因
11
作者 倪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52,共9页
在《新青年》倡导文学革命后,钱玄同迅速从原先的国粹主义立场转变为全盘的反传统主义。考察这一时期钱玄同的日记、书信和公开发表的文章,可以发现有三方面的原因推动他走向了激进的反传统主义,即他对今文经学古经辨伪之学的崇信,对无... 在《新青年》倡导文学革命后,钱玄同迅速从原先的国粹主义立场转变为全盘的反传统主义。考察这一时期钱玄同的日记、书信和公开发表的文章,可以发现有三方面的原因推动他走向了激进的反传统主义,即他对今文经学古经辨伪之学的崇信,对无政府主义重新产生兴趣,以及和鲁迅之间频繁而密切的思想交流。而在《新青年》同人的思想分歧公开化之后,尤其是在五四运动将政治革命提上议程之后,他出于对革命势将造成的破坏性后果的忧虑,又转向了保守的"各人自扫门前雪"主义。钱玄同前后思想的反复变化暴露了一种思想上的无根状态,这也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身上一种有代表性的精神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玄同 《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 无政府主义 今文经学
下载PDF
包世臣与晚清今文经学经世思潮的传承
12
作者 焦娜娜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60-62,70,共4页
经世思潮的盛行,源于乾嘉年间常州学派的提倡,而至龚魏时则大为显耀,成为学术界的翘楚。传统观点认为,今文经学在常州学派的提倡下,转变为经世思想,后被龚自珍、魏源等接收,演变为道光年间的显学。然而,学术界对两者之间的承接却讳莫如... 经世思潮的盛行,源于乾嘉年间常州学派的提倡,而至龚魏时则大为显耀,成为学术界的翘楚。传统观点认为,今文经学在常州学派的提倡下,转变为经世思想,后被龚自珍、魏源等接收,演变为道光年间的显学。然而,学术界对两者之间的承接却讳莫如深,或者牵强。事实上,包世臣扮演着中间者的角色,将常州学派的思想传递给龚自珍、魏源等,进而导致了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思潮的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世臣 常州学派 今文经学 经世思潮 传承
下载PDF
晚清今文学与诸子学复兴之共因探析
13
作者 罗彦民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60-64,91-92,共5页
推动晚清今文学和诸子学复兴的因素很复杂,也有相同之处。从学理上看,是乾嘉考据学继续发展和开拓的结果;从社会形势看,有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从文化环境看,受到了西方文化冲击和中西文化交融的影响。寻绎晚清今文学和诸子学复兴的共同... 推动晚清今文学和诸子学复兴的因素很复杂,也有相同之处。从学理上看,是乾嘉考据学继续发展和开拓的结果;从社会形势看,有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从文化环境看,受到了西方文化冲击和中西文化交融的影响。寻绎晚清今文学和诸子学复兴的共同因素,可以更清晰地把握晚清学术发展形势和演进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今文学 诸子学 考据学 经世 西学
下载PDF
从《移让太常博士书》看汉代今古文经学的斗争——兼论刘歆的“孔子观”
14
作者 张建会 《昭通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7-11,共5页
汉代今文经师们守着家法和自己的社会地位,对经典的微言大义进行阐释。然而随着古文经的逐步增多,尤其当刘歆在校对秘府藏书之时对古文经本《左传》的发现,并提倡将古文经立为官学。他的《移让太常博士书》更是拉开了汉代今古文经学斗... 汉代今文经师们守着家法和自己的社会地位,对经典的微言大义进行阐释。然而随着古文经的逐步增多,尤其当刘歆在校对秘府藏书之时对古文经本《左传》的发现,并提倡将古文经立为官学。他的《移让太常博士书》更是拉开了汉代今古文经学斗争的序幕。刘歆既反对今文经学的烦琐学风,又反对今文经学家将孔子神化为"素王"、"神主",以及谶纬神学把孔子奉为"黑帝之子"的主张。他在校订、梳理六经的基础上,将孔子还原成一个普通的人,一个古代文史资料的整理者和编纂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歆 《移让太常博士书》 今文经 古文经 孔子
下载PDF
《新学伪经考》古籍辨伪平议
15
作者 李少波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95-99,共5页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是讨论古文经真伪的辨伪学的专著。但《新学伪经考》中的辨伪并非客观的学术研究,而是思想家手中论证自己先验思想正确性的工具和打击论敌的武器。这样的辨伪事实上背离了辨伪学应然性要求,步入了歧途。其文与学...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是讨论古文经真伪的辨伪学的专著。但《新学伪经考》中的辨伪并非客观的学术研究,而是思想家手中论证自己先验思想正确性的工具和打击论敌的武器。这样的辨伪事实上背离了辨伪学应然性要求,步入了歧途。其文与学术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有损于学术品德之客观与诚信。既有伤于学术,无益于思想建设,政治亦不享其利。康有为在历史上自有其地位,然不在其《新学伪经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学伪经考》 辨伪学 康有为 今文经学
下载PDF
论夏曾佑的今文经学思想
16
作者 詹建林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23-126,157,共5页
夏曾佑是晚清重要的思想家和爱国学者,他站在今文经学立场上阐述了其"历史变易观""治国经权说""托古改制"和"排荀"思想,猛烈批判专制,为政治上的托古改制提供理论基础与历史根据,以达到变法维... 夏曾佑是晚清重要的思想家和爱国学者,他站在今文经学立场上阐述了其"历史变易观""治国经权说""托古改制"和"排荀"思想,猛烈批判专制,为政治上的托古改制提供理论基础与历史根据,以达到变法维新的目的。在外来文化冲击导致中国传统学问日趋衰落的情况下,他重新阐释了经与史的内涵与功能,并提出了见解颇深的保存国粹之方法。他的"守其经""达其权""专门教育"与"通识教育"思想,对于改革开放的今天依然很有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曾佑 今文经学 托古改制 经权 经与史
下载PDF
《师伏堂日记》所见皮锡瑞之经学观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仰湘 杨艳萍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36-42,共7页
根据《师伏堂日记》可以窥探皮锡瑞经学观 ,归之为三 :通经致用的为学旨趣、“义理必兼考证”的治经方法和力戒门户的经学立场。皮氏以其治学主张与成就 ,使今文义例之学、典制之学和经世之学融为一体 ,堪称清代今文经学之集大成者。
关键词 皮锡瑞 《师伏堂日记》 晚清今文经学
下载PDF
康有为今文经学的“通经致用”思想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星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4-79,共6页
康有为作为近代学贯中西的今文经学大师,他不仅善于从传统文化养料中寻找思想资源,更能把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融为一炉,并以此来改造儒学,创立了独特的思想学说——康氏今文经学。康有为的经学思想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康有为作为近代学贯中西的今文经学大师,他不仅善于从传统文化养料中寻找思想资源,更能把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融为一炉,并以此来改造儒学,创立了独特的思想学说——康氏今文经学。康有为的经学思想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既有中国古代经学深厚的底蕴,又附丽着非常鲜明的西方文化色彩,这体现了经学在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的裂变和异化,其今文经学思想突破了传统儒学的藩篱,颠破了传统思维的禁锢。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构建了援西入儒的桥梁,打开了"通经致用"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氏今文经学 东传科学 通经致用
原文传递
东传科学对康有为今文经学影响成因微探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42-48,共7页
康有为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最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汲取智慧,不断追求文化革新、制度建构、政治变革的集大成者,同时也代表了力图改变中国命运的一批士大夫阶层向西方学习新知的时代高度。康有为今文经学思想与其说是对西方自然科学与社... 康有为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最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汲取智慧,不断追求文化革新、制度建构、政治变革的集大成者,同时也代表了力图改变中国命运的一批士大夫阶层向西方学习新知的时代高度。康有为今文经学思想与其说是对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移植,不如说是东传之西方科学影响下中国传统儒学文化发展的近代模式。东传之西方科学对康有为所开显的今文经学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传科学 康有为 今文经学 影响成因
下载PDF
齐学及其源流新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聂济冬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共8页
齐学之名起于齐地,通常认为其源流为齐稷下学和汉之齐学,是地域之学,并随汉之今文经学的歇息而戛然而止。实际上,齐学具有强大的延伸力和包容性,远非齐地之学可以概括。稷下学、汉之太学的官学性质及其思想文本的经典化,促成它渐变为中... 齐学之名起于齐地,通常认为其源流为齐稷下学和汉之齐学,是地域之学,并随汉之今文经学的歇息而戛然而止。实际上,齐学具有强大的延伸力和包容性,远非齐地之学可以概括。稷下学、汉之太学的官学性质及其思想文本的经典化,促成它渐变为中国学术主流之一。魏晋时,齐学的支流渐与道教相合。魏晋后,齐学的主流因学术重心的迁移而式微。在清代中晚期,齐学又随着今文经学的复兴而再兴。反观齐学的演进轨迹,我们看到自由之学术,要以回应时代的呼唤为内容,要为时代之进步而张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学 稷下学 汉之齐学 清今文经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