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学校课程建设研究 被引量:54
1
作者 孟万金 姚茹 +1 位作者 苗小燕 张冲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45,共6页
新时代要求平衡充分发展,落实到教育,就是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加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学校课程建设,是新时代平衡... 新时代要求平衡充分发展,落实到教育,就是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加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学校课程建设,是新时代平衡充分发展亟须研究的课题。为此,笔者从历史根基、科学依据、基本原则、组织实施四方面对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学校课程建设作系统性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德智体美劳 五育并举 学校课程建设
下载PDF
论教师“传道”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以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重要论述为指引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晶 刘晓玫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40,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是在对我国传统的“为师传道”批判和继承基础上提出的新时代教师标准。新时代教师“四有”好老师标准和“四个引路人”角色是围绕“传道”展开的,即教师要传“德”之“道”“知”之...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是在对我国传统的“为师传道”批判和继承基础上提出的新时代教师标准。新时代教师“四有”好老师标准和“四个引路人”角色是围绕“传道”展开的,即教师要传“德”之“道”“知”之“道”“思”之“道”和“信”之“道”,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新时代教师的基本职责和使命。这既不同于封建社会的道德教化,也不同于近代机器化大生产的技术教育,是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的教育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教师 传道 “四有”好老师 “四个引路人” 德之道 知之道 思之道 信之道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师德建设回顾总结和展望 被引量:17
3
作者 秦苗苗 曲建武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26,共6页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党领导下的师德建设成效显著,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梳理70年师德建设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对于新时代教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造就党和人民...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党领导下的师德建设成效显著,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梳理70年师德建设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对于新时代教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师德师风 师德建设 师德水平
下载PDF
从网络游戏成瘾看青少年新媒体素养教育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仕勇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现象的不同归因,折射了在新媒体到来时家庭社会化功能的弱化、学校教育职能的偏离和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不足。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青少年的个人发展,新媒体素养都需要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青少年要学会正确... 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现象的不同归因,折射了在新媒体到来时家庭社会化功能的弱化、学校教育职能的偏离和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不足。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青少年的个人发展,新媒体素养都需要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青少年要学会正确认识、利用和参与新媒体,形成良好的传媒素养,家庭、社会、学校都应是提升青少年新媒体素养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游戏 新媒体 道德 传媒素养
下载PDF
新时期人民教师师德的内涵和特质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国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5,共4页
师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既有一般职业道德的共性,如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等,又有其特殊性,如爱教爱校爱生,勤学勤教勤研,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甘为人梯等。在当前,明确新时期师德的内涵和特质,对于广大教师坚定职业理想,加强师... 师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既有一般职业道德的共性,如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等,又有其特殊性,如爱教爱校爱生,勤学勤教勤研,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甘为人梯等。在当前,明确新时期师德的内涵和特质,对于广大教师坚定职业理想,加强师德修养,树立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道德情操,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为人民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师德 特质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多维向度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娜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7-30,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高校在完善教育体系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新时代,推进高校劳动教育必须从高度、广度、温度、力度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高校在完善教育体系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新时代,推进高校劳动教育必须从高度、广度、温度、力度等多个维度集中发力,增强劳动教育的政治性、协同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真正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提升劳动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劳动教育 立德树人
下载PDF
新道德的描摹与建构——张资平性爱小说新探 被引量:8
7
作者 徐仲佳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3-87,共5页
张资平的性爱小说中有一种强烈的道德建构意识 ,其中贯穿着对灵肉一致的新的性道德的描摹。这在当时是一种先锋性的探索。因此在他的性爱小说中 ,新道德的实践者在新旧道德激烈交战的现实生活中常常是“乱伦”的叛逆者 ,是时代的悲剧性... 张资平的性爱小说中有一种强烈的道德建构意识 ,其中贯穿着对灵肉一致的新的性道德的描摹。这在当时是一种先锋性的探索。因此在他的性爱小说中 ,新道德的实践者在新旧道德激烈交战的现实生活中常常是“乱伦”的叛逆者 ,是时代的悲剧性人物。他清醒地描写着这时代的悲剧。张资平对新道德的描摹与建构也是他对“五四”那个时代的呼应 ,新道德实质上就是“五四”传统中“个人的发现”的体现和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资平 性爱小说 道德建构意识 性道德 悲剧 批判性 文学思想 新文化运动 恋爱道德 婚姻道德
下载PDF
社会主义新农村道德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其成因探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赵增彦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18-121,共4页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国农村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部分农民理想有所淡化,道德水准有所滑坡,生态伦理意识淡薄,宗教迷信活动在不少地方重又泛起,致使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严峻挑战。这既有农民自身道德素质偏低...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国农村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部分农民理想有所淡化,道德水准有所滑坡,生态伦理意识淡薄,宗教迷信活动在不少地方重又泛起,致使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严峻挑战。这既有农民自身道德素质偏低的原因,也有基层干部思想认识、道德教育宣传工作、农村法制建设工作以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到位等多种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 道德 挑战 成因
下载PDF
新时代医学人文道德教育模式的探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王飞清 余占奎 +5 位作者 赵嘉宁 李艳菊 唐东昕 严雪梅 刘燕青 刘洋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2期150-153,共4页
医学人文道德教育是新时代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我国倡导健康中国新战略的背景下,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民众对物质需求已逐渐转变为思想、精神和身心上的追求。在全球互通互融... 医学人文道德教育是新时代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我国倡导健康中国新战略的背景下,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民众对物质需求已逐渐转变为思想、精神和身心上的追求。在全球互通互融的大环境中,我国进一步提升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特别是医务人员在大灾大难面前没有退缩,而是奋不顾身、义无反顾的冲向前线,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医者人道主义精神,在保卫人民生命健康事业中做出重大贡献。广大医务工作者所展现出的家国情怀、职业操守,是践行着医者仁心的神圣使命与责任担当,这种大无畏精神无疑成为新时代医学生人文道德教育的生动案例和珍贵教材。为此,本文将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医学人文道德教育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医学 人文道德 教育模式
下载PDF
医学伦理学教学案例选择的新视角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永利 胡文华 张金凤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年第2期66-67,共2页
突破教学案例选择的局限性,选用医学领域外的热案类比法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医学伦理学 医学伦理学案例 新视角 伦理道德 医德
下载PDF
中国公民精神在新时代的实践理性升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理论境域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晓东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17,共13页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我国公民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历史方位的实践理性升华。新时代意味着新阶段、新要求、新使命,呼唤足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公民,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与时俱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内在涵摄了扬弃“物役性”...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我国公民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历史方位的实践理性升华。新时代意味着新阶段、新要求、新使命,呼唤足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公民,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与时俱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内在涵摄了扬弃“物役性”、推进公民主体性独立人格成长与社会共同体属性之有机统一的价值主线,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时代内涵。由主体性实践理性的自身特质所决定,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表现为知行合一、伦理与治理相统一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新时代 公民道德 实践理性 知行合一
原文传递
晚清女性:新教育与旧道德——以杜成淑拒屈函为案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夏晓虹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2-74,共13页
传统女德教育虽因晚清女学堂的创立而出现缺口,却并未完全退出新教育的课堂,且在相当程度上为新学界所刻意奉守。特别在男女交往、恋爱婚姻一隅,女性的态度尤为持重。本文拟在20世纪初新学界对于"自由结婚"的理解上,以相对开... 传统女德教育虽因晚清女学堂的创立而出现缺口,却并未完全退出新教育的课堂,且在相当程度上为新学界所刻意奉守。特别在男女交往、恋爱婚姻一隅,女性的态度尤为持重。本文拟在20世纪初新学界对于"自由结婚"的理解上,以相对开放的南方为背景,进而着重考述、评析1907年发生在相对保守的北京女学界而哄传海内的一件男女学生通信事件,借以探讨新学界在男女交往中自觉的边界设置,以及由此体现出的晚清女性在新教育与旧道德之间依违离合的现实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女性 新教育 旧道德 自由结婚
原文传递
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内涵、价值及路径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秋山 熊龙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6-30,共5页
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在职业院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具有综合育人价值,能够加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多方面建设,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在各方面都发挥... 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在职业院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具有综合育人价值,能够加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多方面建设,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在各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应该注重打造劳动特色课程,统筹协调职业院校、社会和家庭,广泛开展劳动社会实践,建立劳动评价机制,有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劳动教育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合力树人:新时代高校课程育人整体创新探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韦泽红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9-184,共6页
课程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新时代高校课程育人面临着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社会思潮多元化的新环境,思政课程育人和专业课程育人未能完全实现同向同行,教育对象的新需求,党和国家对高校育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等新形势... 课程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新时代高校课程育人面临着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社会思潮多元化的新环境,思政课程育人和专业课程育人未能完全实现同向同行,教育对象的新需求,党和国家对高校育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等新形势,因此要着力推进高校课程育人路径创新:集思广益做好高校课程育人顶层设计,建构和完善课程育人的相关制度;实现思政课程育人专业课程育人与其他思政工作育人有机融合;打造高校各门课程协同育人管理创新模式;建立健全各方密切配合形成高校课程育人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课程育人 立德树人
原文传递
周作人的“附逆”与“现代性”伦理的困境 被引量:5
15
作者 耿传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0-285,共6页
周作人“附逆”看似意外,实则有它的前因后果。相对于某种平面化的政治道德评判,需要深入考察的是周作人所代表的这一脉新文化与他的人生选择之间的关联。周作人的新道德主张主要表现为伦理的自然化和道义的事功化,这些都是需要纳入具... 周作人“附逆”看似意外,实则有它的前因后果。相对于某种平面化的政治道德评判,需要深入考察的是周作人所代表的这一脉新文化与他的人生选择之间的关联。周作人的新道德主张主要表现为伦理的自然化和道义的事功化,这些都是需要纳入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加以考察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道德 伦理的自然化 道义的事功化 伦理困境
下载PDF
试论道德舆论的功能及本质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宏斌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17-19,共3页
道德舆论是道德的价值评价活动,是道德生活的重要表现,对整个社会道德具有支撑性和亲和力。道德舆论是道德意识的表现形式;是道德裁决的社会方式;是个体意识互动的合力;是新道德形成的中介。探索其内在本质和机制。
关键词 道德舆论 道德意识 道德体系 新道德
下载PDF
新时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创新工作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乔万俊 《林区教学》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青年教师作为高职院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教育的希望和中坚力量。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认同困惑、职教信念不坚定、道德素养亟待提升等问题。高职院校... 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青年教师作为高职院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教育的希望和中坚力量。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认同困惑、职教信念不坚定、道德素养亟待提升等问题。高职院校应当从师德师风建设,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教师自身发展等维度探索青年教师师德培养与提升的路径,助力高职院校提升师德师风建设的整体水平,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职教师 思想政治 师德师风
下载PDF
论新形势下大学生道德现状及教育对策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世芬 《长春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51-53,共3页
分析了新形势下大学生存在的各种不道德观念、行为、现象。提出了用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教育大学生 ;强化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 ;丰富校园文化 ,优化育人环境 ;加强“两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现状 道德教育 教育对策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两课”教育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遵循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建东 王焱林 闫沛兴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7-21,共5页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立足新时代,在坚持知识传授与思想引导紧密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促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互协调、继承借鉴与发展创新共同引导原则的基础上,遵循“价值—信仰”“认知—解释”“方法—实践”的理论逻辑...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立足新时代,在坚持知识传授与思想引导紧密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促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互协调、继承借鉴与发展创新共同引导原则的基础上,遵循“价值—信仰”“认知—解释”“方法—实践”的理论逻辑,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使理想信念教育融入过程、融入理性、融入方法,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在大学生的理论自觉、实践行动和责任担当上得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信念教育 高校 新时代 大学生 立德树人
下载PDF
论当前大学德育发展的新趋势及德育观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鹏飞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66-68,共3页
新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 ,高等教育面临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双重现实。中国加入 WTO后 ,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将发生一系列重大变革。变革时代 ,大学德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正确把握大学德育的发展趋势 ,... 新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 ,高等教育面临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双重现实。中国加入 WTO后 ,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将发生一系列重大变革。变革时代 ,大学德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正确把握大学德育的发展趋势 ,树立全新的德育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德育 德育观 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