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与用药安全性 被引量:98
1
作者 黄祥 李军 +1 位作者 郑丽娜 李勇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3年第2期83-87,共5页
探讨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ADR)及其用药安全性。方法:通过将248例ADR病例按WHO ADR器官/系统类型分类后,对其ADR临床表现、并用药物与ADR发生机制以及克林霉素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探讨。结果:248例ADR病例症状涉及15个器官/系统类型,前三位... 探讨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ADR)及其用药安全性。方法:通过将248例ADR病例按WHO ADR器官/系统类型分类后,对其ADR临床表现、并用药物与ADR发生机制以及克林霉素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探讨。结果:248例ADR病例症状涉及15个器官/系统类型,前三位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及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损害。结论:应重视克林霉素的合理用药,警惕临床应用中可能因本品的药物相互作用诱发严重ADR的潜在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林霉素 药物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性 临床表现 发生机制 神经肌肉阻滞
原文传递
顺式阿曲库铵的组胺释放作用及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9
2
作者 闻大翔 陈锡明 +1 位作者 杭燕南 孙大金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 在全麻诱导期间观察单次静注不同剂量 (0 1~ 0 4mg/kg ,2~ 8倍ED95 )顺式阿曲库铵 (Cis)后的组胺释放作用及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同时观察其肌松效应和插管条件 ,并与阿曲库铵 (Atc)进行对照。方法 ASAⅠ~Ⅱ级全麻择期手... 目的 在全麻诱导期间观察单次静注不同剂量 (0 1~ 0 4mg/kg ,2~ 8倍ED95 )顺式阿曲库铵 (Cis)后的组胺释放作用及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同时观察其肌松效应和插管条件 ,并与阿曲库铵 (Atc)进行对照。方法 ASAⅠ~Ⅱ级全麻择期手术患者 32例 ,随机分为CisⅠ组 ,CisⅡ组 ,CisⅢ组和Atc组。四组分别单次静注Cis 0 1mg/kg ,0 2mg/kg ,0 4mg/kg和Atc 0 5mg/kg。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依托咪酯及芬太尼。用Biometer加速度仪进行肌松监测。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静注肌松药前及后 2min ,5min的血浆组胺浓度。同时记录注药前及后 1~ 5min的收缩压 舒张压 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结果  4组注药后 2min和 5min血浆组胺浓度与注药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4组注药前后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静注 0 2mg/kg和 0 4mg/kg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明显快于静注 0 1mg/kg顺式阿曲库铵和 0 5mg/kg阿曲库胺(P <0 0 5 )。 4组的插管条件及最大阻滞程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静注 0 1~ 0 4mg/kg (2~ 8倍ED95 )的顺式阿曲库铵无剂量依赖性的组胺释放作用 ,对血流动力学亦无明显影响 ,随着剂量增大 ,起效时间明显缩短。顺式阿曲库铵用于麻醉诱导可产生良好的肌松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曲库铵 顺式阿曲库铵 组胺释放 血液动力学 神经肌肉阻滞 麻醉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两种穿刺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5
3
作者 王宁 李民 +1 位作者 魏越 郭向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2277-2281,共5页
目的 对比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两种穿刺方式对神经阻滞成功率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全麻诱导前... 目的 对比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两种穿刺方式对神经阻滞成功率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根据超声探头平行还是垂直于腹股沟韧带放置,将患者随机分为平行组与垂直组.2组患者均给予等容量1%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共30 ml.2组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记录超声成像时间、穿刺注药时间和操作时间,30 min内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阻滞起效情况,阻滞后4、8、12、24、36、48 h患者静息状态疼痛评分,首次使用PCA时间,术后各时间点累计舒芬太尼用量,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平行组、垂直组超声成像时间分别为(3.1±1.2)、(5.0±1.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8,P<0.05).平行组、垂直组操作时间分别为(5.2±1.3)、(7.1±2.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6,P<0.05).2组股神经感觉阻滞起效均达到100%.垂直组股外侧皮神经感觉阻滞成功率为100%,高于平行组的83.3%(x2 =5.455,P<0.05).2组阻滞后4、8、12 h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率垂直组高于平行组(P<0.05).阻滞后8、12、24、36、48 h累计舒芬太尼用量平行组高于垂直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静息数字化疼痛评分、镇痛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探头垂直于腹股沟韧带平面内进针比探头平行于腹股沟韧带进针对股外侧皮神经能产生更好的阻滞效果,可降低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可能更适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阻滞 超声检查 关节成形术 镇痛
原文传递
相同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肌间沟臂丛阻滞对膈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翟文雯 王雪冬 +1 位作者 李民 郭向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8期2229-2233,共5页
目的比较相同剂量局麻药稀释成两种不同浓度容量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膈肌麻痹发生率、肺功能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60例,... 目的比较相同剂量局麻药稀释成两种不同浓度容量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膈肌麻痹发生率、肺功能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诱导前随机应用0.5%罗哌卡因10 ml(A组)和应用0.25%罗哌卡因20 ml(B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记录阻滞30 min后膈肌麻痹发生率、肺功能和脉搏氧饱和度的改变情况。阻滞后4、8、24 h评估患者疼痛评分,记录补救镇痛和睡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臂丛阻滞后30 min膈肌麻痹发生率分别为67%和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7,P〉0.05)。两组患者臂丛阻滞后30 min用力肺活量分别降为阻滞前的(78±16)%和(8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5,P〉0.05),1秒用力呼气容积降为阻滞前的(85±16)%和(78±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2,P〉0.05),脉搏氧饱和度分别下降1(0~3)%和2(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38,P〉0.05)。两组患者阻滞后4、8、24 h疼痛评分以及补救镇痛、睡眠情况和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0.5%和0.25%的50 mg罗哌卡因行肌间沟臂丛阻滞在膈肌麻痹发生率、呼吸功能改变和术后镇痛方面的效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阻滞 臂丛 肩关节 膈神经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原文传递
瑞芬太尼对全麻患者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薛昀 吴新民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77-879,共3页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对全麻患者罗库溴铵肌松作用起效、维持和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45例择期手术患者,年龄20~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15):单纯异丙酚组(P组)、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R组)和单纯异氟醚组(Ⅰ组),观察并记录静脉注...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对全麻患者罗库溴铵肌松作用起效、维持和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45例择期手术患者,年龄20~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15):单纯异丙酚组(P组)、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R组)和单纯异氟醚组(Ⅰ组),观察并记录静脉注射插管剂量(2×ED95)的罗库溴铵后各组患者肌松起效、维持和恢复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的情况。结果三组肌松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肌松维持时间、75%恢复时间和恢复指数均长于P组和R组(P<0.05),R组与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患者术中无一例恢复自主呼吸,与Ⅰ组和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对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啶类 雄甾烷醇类 二异丙酚 异氟醚 神经肌肉阻滞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连续隐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宁 翟文雯 +3 位作者 李民 郭向阳 赵旻暐 田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70-874,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连续隐神经阻滞( saphenous nerve block ,SN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 TKA)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6年3~5月我院择期TKA 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连续隐神经阻滞( saphenous nerve block ,SN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 TKA)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6年3~5月我院择期TKA 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隐神经组(n=30)与股神经组(n=30)。2组操作均在术后进行,持续输注0.2%罗哌卡因PCA背景量5 ml/h,患者自控镇痛剂量每次5 ml,锁定时间30 min,使用时间48 h。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 numeric pain rating scale ,NPRS)评估阻滞后4、8、12、24、36、48 h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程度,同时记录股四头肌肌力,比较2组患者术后哌替啶使用率、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48 h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2组阻滞后4、8、12、24、36、48 h静息痛与运动痛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隐神经组阻滞后8、12、24、36 h股四头肌肌力明显高于股神经组(Z=-3.637,P=0.000;Z=-4.618,P=0.000;Z=-4.461,P=0.000;Z=-3.908,P=0.006)。隐神经组术后哌替啶使用率13.3%(4/30),股神经组为16.7%(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隐神经组术后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3/30),股神经组为6.7%(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SNB组48 h患者满意度评分为(8.7±0.8)分,明显高于FNB组(6.1±0.7)(t=13.517,P=0.000)。结论2种阻滞方法均能为TKA术后提供有效镇痛,但与连续FNB相比,连续SNB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较小,可促进患者早期活动和患肢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阻滞 超声 全膝关节置换术 镇痛
下载PDF
性别对腹部手术病人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新建 徐世元 +3 位作者 周健 张鸿飞 梁启波 张庆国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研究性别对腹部手术病人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拟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病人24例,年龄20-59岁,ASA Ⅰ或Ⅱ级,分为男性组(M组)与女性组(F组),每组12例。静脉注射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0.6 mg·kg-1行麻醉诱导。以4个成... 目的研究性别对腹部手术病人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拟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病人24例,年龄20-59岁,ASA Ⅰ或Ⅱ级,分为男性组(M组)与女性组(F组),每组12例。静脉注射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0.6 mg·kg-1行麻醉诱导。以4个成串刺激(TOF)监测神经肌肉阻滞深度,T1达最低时行气管插管。异丙酚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3-4μg·ml-1)及静脉注射芬太尼维持麻醉。T1恢复至10%开始输注罗库溴铵,初始速率0.7 mg·kg-1·h-1,维持T1在5%-10%,术毕停用罗库溴铵,新斯的明0.05 mg·kg-1拮抗肌松效应,记录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指标。结果与F组比较,M 组身高与体重较高,T1最大抑制程度、罗库溴铵平均用药速率、新斯的明拮抗后T1自10%恢复到50%的时间、T1自25%恢复到75%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起效时间延长,最大效应持续时间、T1恢复到10%的时间缩短;M组第1个10 min罗库溴铵用药平均速率大于其它时间段,且大于F组(P< 0.05)。结论单次静脉注射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存在性别差异,女性较男性病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甾烷醇类 性别因素 神经肌肉阻滞
原文传递
Electromyographic monitoring of facial nerve under different levels of neuromuscular blockade during middle ear microsurgery 被引量:20
8
作者 CAI Yi-rong XU Jing +1 位作者 CHEN Lian-hua CHI Fang-l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期311-314,共4页
Background The evoked electromyography (EMG) is frequently used to identify facial nerve in order to prevent its damage during surgeries. Partial neuromuscular blockade (NMB) has been suggested to favor EMG activi... Background The evoked electromyography (EMG) is frequently used to identify facial nerve in order to prevent its damage during surgeries. Partial neuromuscular blockade (NMB) has been suggested to favor EMG activity and insure patients' safet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an adequate level of NMB correspondent to sensible facial nerve identification by evalu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cial EMG responses and peripheral NMB levels during the middle ear surgeries. Methods Facial nerve evoked EMG and NMB monitoring were performed simultaneously in 4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ympanoplasty. Facial electromyographic responses were recorded by insertion of needle electrodes into the orbicularis otis and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s afte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facial nerve. The NMB was observed objectively with the hypothenar muscle's twitching afte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ulnar nerve, and the intensity of blockade was adjusted at levels of 0, 25%, 50%, 75%, 90%, and 100% respectively with increased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Rocuronium (muscle relaxant). Results All of the patients had detectable EMG responses at the levels of NMB 〈50%. Four out of forty patients had no EMG response at the levels of NMB 〉75%. A significant linear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present between stimulation thresholds and NMB levels while a linear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present between EMG amplitudes and NMB levels. Conclusions The facial nerve monitoring via facial electromyographic responses can be obtained when an intraoperative partial neuromuscular blockade is induced to provide an adequate immobilization of the patient. The 50% NMB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the choice of anesthetic management for facial nerve monitoring in otologic microsurgery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of corre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omuscular blockade facial nerve evoked electromyography
原文传递
乳腺癌根治术经超声引导术侧前锯肌平面阻滞技术在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钟帝钦 王志鹏 +2 位作者 蔡锦锴 许敏娜 郑如婷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7年第8期677-680,共4页
目的 分析乳腺癌根治手术经超声引导术侧前锯肌平面(SP)的阻滞技术在患者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择期接受全身麻醉下乳腺癌根治手术的6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SP阻滞组(观察组,34例)及对照组(3... 目的 分析乳腺癌根治手术经超声引导术侧前锯肌平面(SP)的阻滞技术在患者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择期接受全身麻醉下乳腺癌根治手术的6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SP阻滞组(观察组,34例)及对照组(34例).麻醉诱导成功后经超声引导施行术侧SP阻滞,观察组注射20 ml的0.375%罗哌卡因,对照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术后两组均给予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分别于术后2、4、8、12、24 h(分别为T1、T2、T3、T4、T5)作Prince-Henry疼痛量表评分(PHPS评分),计算术中瑞芬太尼和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的用量,并计算24 h内有效的PCIA泵按压次数(D1)与实际按压次数(D2)的比值(D1/D2),同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PHPS评分在T1[(1.4±0.5)分比(3.1±0.6)分]、T2[(1.5±0.6)分比(2.9±0.8)分]、T3[(1.7±0.5)分比(2.8±0.7)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瑞芬太尼术中用量[(288.7±42.1)μg比(376.5±61.6)μg]、舒芬太尼术后24 h内用量[(53.4±16.7)μg比(87.8±24.5)μg]明显减少(P〈0.05),且D1/D2值(0.89±0.12比0.57±0.18)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降低[0比20.6%(7/34)](P〈0.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手术经超声引导施行术侧SP阻滞可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的疼痛感,且加强了术后镇痛的效果并降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根治性 超声检查 神经肌肉阻滞
原文传递
七氟醚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夏瑞 罗高平 +5 位作者 罗爱林 毛庆军 卢娟 尹泓 吴芳 夏晓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研究七氟醚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6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气管插管后效应室靶控输注丙泊酚(P组)、1.7%七氟醚(S1组)或2.2%七氟醚(S2组)15 min后注入2ED95的顺式阿曲库铵,待T1恢复至5%左右后接微量泵,手动调... 目的研究七氟醚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6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气管插管后效应室靶控输注丙泊酚(P组)、1.7%七氟醚(S1组)或2.2%七氟醚(S2组)15 min后注入2ED95的顺式阿曲库铵,待T1恢复至5%左右后接微量泵,手动调节顺式阿曲库铵输注速率,维持T1在3%~5%,记录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T1恢复至5%的时间、每30分钟的输注速率、T1 25%和75%恢复时间及恢复指数。结果与P组比较,S1组和S2组的起效时间明显缩短,T1恢复到5%的时间明显延长,输注30、609、0 min时的速率明显减慢(P<0.01),S1组与S2组T1的25%和75%恢复时间明显延长(P<0.05或P<0.01);与S1组比较,S2组的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1),输注60 min时的速率明显减慢(P<0.05),与输注30 min时的速率比较,S1组和S2组在输注609、0 min时的速率均减慢(P<0.05)。结论七氟醚能明显延长顺式阿曲库铵的作用时间,有时间依赖及剂量依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式阿曲库铵 七氟醚 神经肌肉阻滞
下载PDF
米库氯铵用于小儿麻醉的肌松时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11
作者 沈晓芳 陈锡明 +1 位作者 赵璇 王英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0-65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库氯铵在不同年龄段患儿麻醉中的肌松时效。方法择期手术患儿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级为Ⅰ或Ⅱ级。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3岁,Ⅰ组)和年长儿组(>3岁,Ⅱ组),再根据米库氯铵首次剂量(0.2、0.25mg/kg)每组随机分...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库氯铵在不同年龄段患儿麻醉中的肌松时效。方法择期手术患儿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级为Ⅰ或Ⅱ级。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3岁,Ⅰ组)和年长儿组(>3岁,Ⅱ组),再根据米库氯铵首次剂量(0.2、0.25mg/kg)每组随机分为2个亚组,分别为Ⅰ0.2、Ⅰ0.25组和Ⅱ0.2、Ⅱ0.25组,每组15例。当肌颤搐反应恢复至25%时,间断静脉注射米库氯铵0.1 mg/kg维持肌松。采用TOF-Watch SX加速度肌松监测仪连续监测尺神经4个成串刺激的反应(TOF)。观察并记录肌松时效指标。结果Ⅰ0.25组肌松起效快于Ⅰ0.2、Ⅱ0.25组,Ⅱ0.25组起效快于Ⅱ0.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首次静脉注射及多次追加米库氯铵的临床作用时间、末次追加米库氯铵的恢复指数、第4个肌颤搐与第1个肌颤搐的比值(TOFR)恢复至0.75和0.9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库氯铵在婴幼儿起效快于年长儿,0.25 mg/kg起效快于0.2 mg/kg;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与患儿的年龄和追加次数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库氯铵 插管条件 肌松效应 小儿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杨健 马铃 邱艳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9年第6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8年3—11月接受择期全身麻醉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ESPB组,每组30例,全身麻醉诱导...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8年3—11月接受择期全身麻醉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ESPB组,每组30例,全身麻醉诱导后于患侧行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组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注入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术后1、2、4、8、12和24 h分别随访患者,记录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泵输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对于术后镇痛方案满意度评价。结果ESPB组VAS评分在术后1、2、4、8和12 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PB组术后24 h内镇痛泵输注总量为(58.17±4.35)ml,少于对照组的(63.77±4.0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PB组术后对于术后镇痛方案的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能有效缓解胸腔镜手术后患者的疼痛,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提高患者对于术后疼痛管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神经肌肉阻滞 超声引导 术后镇痛
原文传递
小儿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作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上官王宁 连庆泉 +2 位作者 李军 陈小玲 FangGao Smith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 通过观察小儿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作用,评价是否存在封顶效应,探讨小儿合适的麻醉诱导剂量。方法 45例择期手术的患儿,年龄15~50月,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15):顺式阿曲库铵0.1mg/kg组(A组)、顺式阿曲库铵... 目的 通过观察小儿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作用,评价是否存在封顶效应,探讨小儿合适的麻醉诱导剂量。方法 45例择期手术的患儿,年龄15~50月,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15):顺式阿曲库铵0.1mg/kg组(A组)、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组(B组)、顺式阿曲库铵0.2mg/kg(C组)。采用TOF-Guard肌松监测仪对尺神经行连续四个成串(TOF)刺激,监测拇内收肌肌颤搐变化;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芬太尼2μg/kg及相应剂量顺式阿曲库铵麻醉诱导,吸入O2-N2O和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维持麻醉;评价气管插管条件评估分级,监测诱导期间血液动力学变化,记录起效时间(肌松药注毕至T1达最大抑制的时间)、临床肌松维持时间(肌松药注毕至T1恢复5%的时间)、临床肌松有效作用时间(T1从最大抑制至恢复25%的时间)、恢复指数(rrl恢复从25%至75%的时间)、体内肌松作用时间(肌松药注毕至T1恢复95%的时间)。结果 3组气管插管条件评估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T1达最大抑制时心率、平均动脉压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相比,B组、C组起效时间较短,临床肌松维持时间、临床肌松有效作用时间、体内肌松作用时间较长(P〈0.01);三组恢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相比,C组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临床肌松维持时间、临床肌松有效作用时间、体内肌松作用时间较长(P〈0.05或0.01)。结论 小儿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时,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3倍ED95)是麻醉诱导的适宜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曲库铵 神经肌肉阻滞 儿童 肌松作用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在直肠癌加速康复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4
作者 周玲 杨歆璐 +2 位作者 隋秀芳 谢言虎 柴小青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腹腔镜直肠癌术后镇痛及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探讨其在直肠癌加速康复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ASAⅠ或Ⅱ级,年龄30~65岁,体质量45~9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腹腔镜直肠癌术后镇痛及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探讨其在直肠癌加速康复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ASAⅠ或Ⅱ级,年龄30~65岁,体质量45~9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n=30):A组:全身麻醉后切皮前超声引导0.375%罗哌卡因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每侧20 m L,术毕行静脉自控镇痛;B组:全身麻醉后切皮前不做任何躯干神经阻滞处理,术毕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1 h(T0)、4 h(T1)、8 h(T2)、12 h(T3)、24 h(T4)、48 h(T5)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第1次使用补救性非甾体类镇痛药时间和术后患者满意度,及患者胃肠道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该阻滞部位腹腔内脏器损伤、穿刺部位感染、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ASA分级及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比较,T0~T4时A组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A组患者术后第1次使用补救性非甾体类镇痛药时间[(11.7±1.3)h]较B组[(4.3±1.2)h]明显延长(P<0.05);A组术后满意度(93.3%)比B组(70.0%)显著提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无一例患者出现阻滞部位腹腔内脏器损伤、穿刺部位感染及血肿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基本能满足腹腔镜直肠癌术后镇痛的需要,减少术后镇痛药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神经肌肉阻滞 超声检查 直肠结肠切除术 重建性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单涛 孟庆胜 +1 位作者 石莉 鲍红光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5-438,共4页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剖宫产术产妇60例,年龄20~ 39岁,体重50~ 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腰方肌阻滞组(Q组)和对照组(C组).Q组于...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剖宫产术产妇60例,年龄20~ 39岁,体重50~ 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腰方肌阻滞组(Q组)和对照组(C组).Q组于术毕行超声引导双侧腰方肌阻滞,将药液注入腰方肌与腰大肌之间筋膜间隙内,每侧注射0.25%罗哌卡因1.25 mg/kg.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维持VAS评分≤3分,若VAS评分≥4分,肌肉注射地佐辛5 mg补救镇痛.于术后2、4、6、12、24和48 h时行BCS舒适度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PCIA中舒芬太尼用量、镇痛补救情况、镇痛满意度评分、有效按压次数(D1)和实际按压次数(D2),计算D1/D2;记录镇痛期间呼吸抑制、镇静过度等的发生情况;记录腰方肌阻滞不良反应及术后恶心、呕吐、胸闷、皮肤瘙痒等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Q组BCS舒适度评分升高,舒芬太尼用量减少,D1/D2升高,镇痛补救率降低,镇痛满意度评分升高(P<0.05),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呼吸抑制、镇静过度、恶心、呕吐、胸闷、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Q组术后未见穿刺部位血肿、感染、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可增强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提高产妇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腰肌 神经肌肉阻滞 剖宫产术 镇痛 病人控制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商丽华 肖甄男 龙波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8年第9期819-822,共4页
目的 观察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胸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择期接受全身麻醉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SAPB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全身麻醉诱导后经超声引导施... 目的 观察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胸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择期接受全身麻醉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SAPB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全身麻醉诱导后经超声引导施行术侧SAPB,SAPB组注射0.5%的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术后两组均配制静脉镇疼泵.分别于术后1、2、4、8、12、24和48 h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舒适度评分(BCS),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和术后48 h内额外镇痛药需求量.结果 SAPB组的VAS在术后1、2、4、8和12 h均低于对照组[1 h:(2.70±0.92)分比(5.10±2.04)分、2 h:(2.80±1.00)分比(5.13±1.78)分、4 h:(3.07±1.17)分比(4.93±1.53)分、8 h:(3.13±1.07)分比(4.63±1.47)分、12 h:(2.87±0.73)分比(3.83±1.29)分](P〈0.05);SAPB组的BCS在术后1、2、4、8和12 h优于对照组[1 h:(1.90±0.66)分比(0.93±0.91)分 、2 h:(2.03±0.41)分比(0.90±0.80)分、4 h:(1.90±0.40)分比(1.07±0.69)分、8 h:(1.97±0.32)分比(1.20±0.66)分、12 h:(2.03±0.18)分比(1.73±0.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APB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48 h内额外镇痛药需求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0.23±0.03)mg比(0.34±0.03)mg、(26.67±25.37)mg比(40.00±24.21)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B可减轻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加强术后镇痛的效果并减少术后止疼药的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胸腔镜 神经肌肉阻滞 镇痛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电针与药物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7
作者 司宝霞 魏安宁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腺苷钴胺、维生素B1、地塞米松、阿昔洛韦等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SGB...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腺苷钴胺、维生素B1、地塞米松、阿昔洛韦等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SGB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病程超过1周的患者予电针治疗。根据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的评分和疗效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GB、电针、药物联合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疾病 星状神经节 神经肌肉阻滞 治疗结果 电针
下载PDF
腹横肌阻滞对老年结肠癌患者应激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赵春辉 高元丽 +1 位作者 代志刚 王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63-69,共7页
目的对行结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腹横肌阻滞(TAP),探讨其对应激反应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下行结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为腹横肌阻滞联合全麻组和单纯全麻组。腹横肌阻滞联合全麻组于入室... 目的对行结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腹横肌阻滞(TAP),探讨其对应激反应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下行结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为腹横肌阻滞联合全麻组和单纯全麻组。腹横肌阻滞联合全麻组于入室后10 min常规进行双侧肋缘下TAP。测定入室10 min、麻醉诱导后5 min、切皮5 min、切皮2 h及手术结束即刻的血糖(GLU)、C-反应蛋白(CRP)浓度。测定术前1 d、入室10 min、手术结束即刻、术后1和2 d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认知评估,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期发生认知功能损伤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静态视觉模拟评分、GLU、NSE、MoCA及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AP应用于老年结肠癌手术患者,可降低机体围手术期不良应激反应及认知功能损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横肌阻滞/神经肌肉阻滞 结肠肿瘤 认知障碍 应激障碍 创伤后 老年
下载PDF
罗库溴铵用于肝胆疾患病人的肌松效应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永光 徐建国 +1 位作者 陆小兴 刘建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31-733,共3页
目的 观察罗库溴铵用于肝胆疾患病人的药效特点。方法 选择择期腹腔内手术的肝硬化病人(A组)、阻塞性黄疸病人(B1组)、胆汁淤积无黄疸病人(B2组)、肝功能正常病人(C组)各12例。观察全静脉麻醉下罗库溴铵起效时间、最大抑制程度、诱导剂... 目的 观察罗库溴铵用于肝胆疾患病人的药效特点。方法 选择择期腹腔内手术的肝硬化病人(A组)、阻塞性黄疸病人(B1组)、胆汁淤积无黄疸病人(B2组)、肝功能正常病人(C组)各12例。观察全静脉麻醉下罗库溴铵起效时间、最大抑制程度、诱导剂量的临床作用时间、重复追加维持剂量的临床作用时间及术毕恢复指数。结果 A组起效时间明显延长(P<0.05),其中5例T1最大抑制程度未达100%。重复追加维持剂量罗库溴铵后A组、B1组临床作用时间呈逐渐延长趋势,重复追加4次以上更趋显著(P<0.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B2组重复追加剂量后临床作用时间亦渐趋延长。术毕恢复指数A组较C组延长(P<0.01),B1组及B2组恢复指数与C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库溴铵用于肝硬化病人,存在初始剂量“阻抗”现象,反复用药有蓄积作用,阻塞性黄疸病人反复用药有蓄积作用,胆汁淤积病人反复用药也有蓄积的趋势和恢复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库溴铵 肝胆疾患病人 肌松效应 肝硬化 腹腔内手术 阻塞性黄疸
原文传递
糖尿病因素对七氟醚复合麻醉下顺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邢娜 程丹 +6 位作者 李治松 常琰子 杜英英 周银辉 弓胜凯 阚全程 张卫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4-586,共3页
目的 评价糖尿病因素对七氟醚复合麻醉下顺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30例,年龄30~60岁,性别不限,BMI 18~ 25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DM组:2型糖尿病患者(n=15),且病程>3年;C组:非糖尿病患者(n=15).... 目的 评价糖尿病因素对七氟醚复合麻醉下顺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30例,年龄30~60岁,性别不限,BMI 18~ 25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DM组:2型糖尿病患者(n=15),且病程>3年;C组:非糖尿病患者(n=15).采用TOF-Watch(R) SX型加速度肌松监测仪监测肌松.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0.10 mg/kg、芬太尼3~5μg/kg和异丙酚1~2 mg/kg,患者意识消失后启动肌松监测仪TOF模式,随后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0.15 mg/kg.麻醉维持:吸入七氟醚(呼气末浓度2%),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 ~ 0.3 μg· kg-1 *min-1.记录顺阿曲库铵T1无反应时间、临床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结果 与C组比较,DM组T1无反应时间、临床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延长(P<0.05).结论 糖尿病因素可延长七氟醚复合麻醉下顺阿曲库铵的作用时间,并可抑制其肌松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阿曲库铵 神经肌肉阻滞 麻醉药 吸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