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对脑出血初期患者血压及血肿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陶文强 方海云 +2 位作者 邹佐强 罗翌 李尹凤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6-430,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高血压脑出血初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4例小量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常规治疗组,各27例。常规治疗组予监护、氧疗、营养神经及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予脱水剂、降压药控制血压或手术治疗;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组基... 目的:探讨针刺对高血压脑出血初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4例小量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常规治疗组,各27例。常规治疗组予监护、氧疗、营养神经及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予脱水剂、降压药控制血压或手术治疗;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予针刺曲池、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分别于入院时、发病4h、6h和12h时针刺。全程血压监测,发病6h、24h时复查头颅CT,比较两组各时间段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颅内血肿变化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1)血压:在入院至发病12h时段,常规治疗组SBP、DBP、MAP升高明显,针刺组SBP、DBP、MAP升高较低,组间SBP[(164.3±21.6)mmHg vs(158.6±21.5)mmHg]、MAP[(113.4±4.9)mmHg vs(106.7±6.1)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12h至24 h,针刺组SBP[(147.3±21.6)mmHg vs(158.4±23.5)mmHg]、MAP[(97.2±5.3)mmHg vs(106.6±5.1)mmHg]较常规治疗组回落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血肿体积:入院至发病6h,针刺组为(2.67±0.33)mL,常规治疗组增加量为(4.15±0.7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至发病24h,针刺组为(3.14±1.18)mL,常规治疗组增加量为(5.57±1.26)m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两组发病3天内均逐渐上升,针刺组第1天评分(38.39±6.84)与常规治疗组(42.37±7.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天后评分针刺组(24.68±5.42)与常规治疗组(29.74±7.36)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组未出现明显血压升高高峰,24h内继续出血量较少,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针刺治疗对早期脑出血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 针刺疗法 血压 血肿 神经功能缺损
原文传递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吴琴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6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结合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均为56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结合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均为56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研究组除氯吡格雷外,另给予依达拉奉进行联合治疗。治疗结束后,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另外,将两组治疗前、治疗后NIHSS、ADL评分变化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21%,与对照组的89.29%对比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90,P=0.009);治疗前,研究组NIHSS、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AD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依达拉奉+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对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增强临床疗效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疗效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ASMT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海红 宋玉霞 金聪丽 《解剖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期22-25,29,共5页
目的探讨乙酰血清素甲基转移酶(acetylserotonin methyltransferase,ASMT)基因启动子区的两个位点(rs4446909、rs5989681)多态性与卒中后睡眠障碍(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PSS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014年1月至2... 目的探讨乙酰血清素甲基转移酶(acetylserotonin methyltransferase,ASMT)基因启动子区的两个位点(rs4446909、rs5989681)多态性与卒中后睡眠障碍(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PSS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95例首发脑卒中患者分为PSSD组和非PSSD组,使用PSQI量表评定睡眠质量,利用多重单碱基延伸SNP分型技术检测ASMT基因,并进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统计分析,分析其与PSS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神经功能轻度缺损与中重度缺损相比:rs4446909、rs5989681位点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SD组、非PSSD组中两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在轻度与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MT基因启动子区rs4446909、rs5989681位点多态可能不是PSS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卒中后随眠障碍 乙酰血清素加权转移酶 基因多态性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4
作者 吴卫东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9期80-81,共2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12月收治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试验组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1周的治疗,并在此基础上接受无差...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12月收治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试验组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1周的治疗,并在此基础上接受无差别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生活质量(Barthe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良好,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治疗效果 阿司匹林 神经功能缺损 氯吡格雷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单丹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5-02—2017-08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传统护理工作模式干预,研究组48例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干...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5-02—2017-08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传统护理工作模式干预,研究组48例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干预。比较2组运动功能、自我效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self-efficacy for managing chronic disease 6-item scale,SECD6)评分分别为(88.40±10.75)分、(80.62±20.2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Fugl-Meyer动功能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分别为(25.91±12.26)分、(21.20±9.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自我效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 肢体功能 自我效能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载PDF
针刺对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姜杨阳 穆晓红 《中医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2166-2170,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针刺组各10只。模型对照组以及针刺组给予Bannister's颈动脉引流法以建立大鼠脑缺血的动物模型。针...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针刺组各10只。模型对照组以及针刺组给予Bannister's颈动脉引流法以建立大鼠脑缺血的动物模型。针刺组造模7 d后,在大鼠保持清醒的状况下,固定于自制鼠架上,予以百会穴平刺2 mm,捻转1 min增强针感,留针20 min;水沟穴点刺1 mm,捻转1 min增强针感,不留针;每日1次,每周6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其余两组不予以任何干预措施,至实验结束。比较各组大鼠情况、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海马脑细胞凋亡百分率、椎体细胞数、血管内生长因子表达水平、血管密度、磷酸化氨基末端蛋白激酶(p-Jun N-ternuial kinase,p-JNK)以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p-ERK1/2)蛋白表达比较。结果: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分数较低;与治疗后7 d比较,治疗后14 d针刺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较低(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和针刺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较高,锥体细胞存活数较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较低,锥体细胞存活数较高(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以及针刺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以及血管密度较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VEGF蛋白表达以及血管密度较高(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以及针刺组p-JNK、p-ERK1/2蛋白表达较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p-JNK蛋白表达较低,p-ERK1/2蛋白表达较高(P<0.05)。结论:针刺能够上调脑缺血大鼠VEGF表达水平,下调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提高促进组织脑血管形成,调节p-JNK以及p-ERK1/2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缺血 血管生成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 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大鼠
下载PDF
血塞泰对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患者hs-CRP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申思 郭志华 +4 位作者 李雅 宾晓芳 刘叶辉 毛湘屏 刘文频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血塞泰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血塞泰,4 w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 目的:探讨血塞泰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血塞泰,4 w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例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s-CR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泰对脑梗死风痰瘀阻证临床疗效肯定,可改善症状、体征;其机制可能与降低hs-CRP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塞泰 急性脑梗死 风痰瘀阻证 中医证候积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HS-CRP
下载PDF
脑梗死护理中循证护理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白漪 《中外医疗》 2018年第18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护理中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方便抽取该院于2017年2—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96例,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循证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 目的探讨脑梗死护理中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方便抽取该院于2017年2—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96例,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循证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CL-90评分、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9.26±1.95)d短于对照组(16.14±2.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61,P=0.000);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15.01±2.13)分低于对照组(19.01±1.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76,P=0.000);SCL-90评分总评分观察组(10.42±2.24)分低于对照组(13.45±2.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4,P=0.00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77.08%,数据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94,P=0.017)。结论相比于常规护理干预,循证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脑梗死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SCL-90评分,提高其治疗总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循证护理 住院时间 治疗总有效率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SCL-90评分
下载PDF
AG490对大鼠脑损伤后CD40和CD45表达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王伯胜 杜爱玲 +3 位作者 曾现伟 曹健锋 杨斌 季泰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540-544,共5页
目的探讨AG490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CD40、CD45表达以及神经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1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创伤组和AG490干预组,每组大鼠60只;各组根据脑损伤时间再分为6、12、24及72h亚组(各15只)。应用液压冲... 目的探讨AG490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CD40、CD45表达以及神经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1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创伤组和AG490干预组,每组大鼠60只;各组根据脑损伤时间再分为6、12、24及72h亚组(各15只)。应用液压冲击法制备大鼠脑损伤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脑组织CD40、CD45的表达,采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系统对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评估。结果①创伤组伤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其中6 h为高峰期,后呈现逐渐下降趋势。AG490干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创伤组低,24和72 h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创伤组脑组织CD40表达水平逐渐升高,24 h达高峰,然后开始降低;CD45表达持续增高,72 h最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各时间点CD40、CD45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G490干预组各时间点CD40、CD45表达水平均低于创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后,AG490可能通过降低脑组织CD40、CD45的表达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创伤性 抗原 CD40 抗原 CD45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AG490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