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1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后急性期抑郁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5
1
作者 高政 刘启贵 姜潮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3期1890-1891,1993,共3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急性期抑郁障碍(post-strokedepression,PSD)与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98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后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除评定一般自然状况外,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社会支...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急性期抑郁障碍(post-strokedepression,PSD)与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98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后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除评定一般自然状况外,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伴发疾病评分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入组病人进行评定,对所有病人进行脑CT扫描,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结果脑卒中后急性期PSD的发生率为41.84%。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卒中后急性期PSD的发病主要反映在病灶数量、病灶前后部位、病灶最前点到额极的距离、病灶最前点到额极的距离与额枕极距离的比值、神经功能缺损、伴发疾病评分、NSE值、HAMA分值、躯体焦虑分值、精神焦虑分值、PSSS分值、E分值、N分值、L分值、客观支持分值方面有差异。PSD组与对照组的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前进法)分析显示PSD的发病主要与PSSS分值、HAMA分值、病灶最前点到额极的距离相关。结论脑卒中后急性期PSD的发病是生物、心理及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障碍 神经功能缺损 焦虑 社会支持 领悟社会支持 个性 PSD
下载PDF
生大黄治疗脑出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2
作者 孔令越 陈汝兴 《中国中医急症》 2005年第7期601-602,共2页
目的观察生大黄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生大黄对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LPO、SOD及ET-1水平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浆LPO水平降低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生大黄可... 目的观察生大黄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生大黄对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LPO、SOD及ET-1水平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浆LPO水平降低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生大黄可以减轻脑出血患者的神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生大黄 神经功能缺损 血浆LPO
下载PDF
脑卒中急性期汉密尔顿抑郁评分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高政 刘启贵 姜潮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7期2526-2527,共2页
目的探讨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脑卒中后急性期HAMD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后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除评定一般自然状况外,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s... 目的探讨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脑卒中后急性期HAMD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后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除评定一般自然状况外,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伴发疾病评分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入组病人进行评定,对所有病人进行脑CT扫描,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组HAMD评分程度与病灶最前点到额极的距离、病灶最前点到额极的距离与额枕极距离的比值、神经功能缺损分值、NSE值、HAMA分值、躯体焦虑分值、精神焦虑分值相关。PSD组的HAMD评分程度的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Forward:LR)分析显示HAMD评分程度的轻重主要与HAMA分值,病灶最前点到额极的距离相关。HAMD评分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后退法)分析结果显示HAMD评分高低与HAMA分值、伴发疾病评分分值、NSE值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在左侧的病灶HAMD评分要高于病灶位于右侧的HAMD评分。由标化偏回归系数的大小可见,HAMA分值的高低对HAMD评分高低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而其他作用的大小依次为病灶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急性期 汉密尔顿抑郁评分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 神经功能缺损 焦虑 社会支持 领悟社会支持 个性 PSD
下载PDF
头穴针刺调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旁回NF-κB p 65 mRNA、IκB 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金海 张婷卓 +8 位作者 赵敏 鲍英存 鄢琦 张振昶 杜小正 姜华 田亮 袁博 李兴兰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56-561,共6页
目的:观察头穴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旁回核因子(NF)-κB p 65mRNA、IκB mRNA及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头穴针刺调控缺血性脑血管病炎性反应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及... 目的:观察头穴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旁回核因子(NF)-κB p 65mRNA、IκB mRNA及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头穴针刺调控缺血性脑血管病炎性反应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及头针组,每组16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药物组腹腔注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盐(100mg·kg^(-1)·d^(-1)),1次/d,共7d。头针组取双侧顶颞前斜线和顶颞后斜线行快速捻转透刺治疗,每次30min,1次/d,共7d。干预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神经行为学评分。RT-PCR法检测海马旁回NF-κB p 65mRNA、IκB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旁回IL-1β、TNF-α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增高(P<0.01),海马旁回NF-κB p 65 mRNA、IL-1β、TNF-α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IκB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头针组和药物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P<0.01),海马旁回NF-κB p 65 mRNA、IL-1β、TNF-α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IκB 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上调缺血后脑组织IκB的表达,抑制NF-κB的解离,进而降低炎性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是头穴针刺控制缺血性脑血管病炎性反应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神经功能缺损 海马旁回 核因子-κB P 65 MRNA IΚB MRNA 白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醒脑静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5
作者 何涛 刘娟 +4 位作者 陈瑾 卢丽 王宫 陈秀英 李黔宁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2013年8月—2015年2月收治的91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将病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病人予以醒脑...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2013年8月—2015年2月收治的91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将病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病人予以醒脑静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治疗起效平均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病人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Barthel指数病人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起效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均较少,治疗后两组病人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良好,起效快,可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升病人日常生活能力,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醒脑静 阿托伐他汀 神经功能缺损 中风
下载PDF
腰椎跳跃式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忠 徐皓 林建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8期505-507,共3页
目的 探讨腰椎跳跃式爆裂性骨折的机制和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采用椎管间接减压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方法 ,治疗腰椎跳跃式爆裂性骨折 14例。结果 术后骨折椎体高度明显恢复 ,椎管狭窄改善 ,经 6个月~ 4年 2个月随访 ,... 目的 探讨腰椎跳跃式爆裂性骨折的机制和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采用椎管间接减压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方法 ,治疗腰椎跳跃式爆裂性骨折 14例。结果 术后骨折椎体高度明显恢复 ,椎管狭窄改善 ,经 6个月~ 4年 2个月随访 ,复位后椎体高度无丢失 ,无后凸畸形 ,Frankel分级获得 1~ 3级以上的改善。结论 腰椎跳跃式爆裂性骨折严重影响腰椎的稳定性 ,需及时手术治疗 ,经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和间接椎管减压 ,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 ,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跳跃式 爆裂性骨折 手术治疗 脊髓神经损伤 椎弓根钌内固定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骨折骨折部位及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建斌 李春龙 韩雪松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5期338-340,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骨折部位及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7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根据骨折部位及CT测出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及其预后进行分析评定。结果神经损伤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53%)明显高...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骨折部位及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7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根据骨折部位及CT测出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及其预后进行分析评定。结果神经损伤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53%)明显高于无神经损伤组(≤37%);在有神经损伤情况下骨折部位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依次为:胸腰段(45%)<腰段(60%);按ASIA神经功能分级法评定神经损伤程度与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无显著相关。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块占位压迫是神经损伤的重要因素;神经损伤与骨折部位和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联合相关;就诊时CT表现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并不能反映神经损伤的程度及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爆裂骨折 椎管占位 神经损伤
下载PDF
益气活血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晓伟 崔轶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22期2422-2424,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口服阿司匹林片及其他常规内科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口服阿司匹林片及其他常规内科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活血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治疗后氧化应激指标水平、血小板聚集率、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4周后各氧化应激指标(ox LDL、MDA、SOD、GSH-Px)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氧化应激损伤,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益气活血汤 氧化应激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针刺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液凝血功能与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查天柱 陈思宇 董怡君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12期1330-1334,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液凝血功能与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卒中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9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观察两... 目的观察针刺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液凝血功能与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卒中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9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凝血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变化情况,并检测两组相对脑血流量(rCBF);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凝血功能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PTT、D-D、rCBF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ASL正常灌注例数65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灌注数52例(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APTT、D-D及rCBF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P<0.05)。结论针刺疗法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具有一定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干预脑血流低灌注症状,增加脑血流量,促进神经细胞修复及干细胞增殖,加快神经损伤修复,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卒中 脑缺血 凝血功能 相对脑血流量 神经功能缺损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下载PDF
伴有神经损害的儿童胸腰椎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晶 王孝宾 +4 位作者 吕国华 王冰 李亚伟 卢畅 康意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95-1000,共6页
目的 :总结伴有神经损害的儿童胸腰椎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12年12月共有14例伴有神经损害的儿童胸腰椎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女性6例,男性8例,年龄2-16岁,平... 目的 :总结伴有神经损害的儿童胸腰椎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12年12月共有14例伴有神经损害的儿童胸腰椎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女性6例,男性8例,年龄2-16岁,平均9.1岁。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背痛,同时合并有进行性神经功能损害。术前神经功能评估Frankel B级2例,C级9例,D级3例。病变节段:T3 2例,T4 1例,T8 3例,T11 2例,T12 1例,L1 3例,L2 1例,L3 1例。2006年及以前的早期病例(n=7)采取前后路联合手术,先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然后前路切除病变椎体及椎管内病变组织,植入同种异体骨块行椎体间融合;2007年及以后的病例(n=7)改为一期后路手术,椎弓根螺钉固定以后行椎管减压清除椎管内病变组织,并椎板重建、后外侧横突间融合,但保留病变椎体。结果:术中组织病理学检查均确诊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前后路联合手术组的手术时间为330±122min(240-410min),术中出血量为933±370ml(620-1700ml);一期后路手术组的手术时间为157±87min(90-210min),术中出血量为523±222ml(375-710ml)。一期后路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低于前后路联合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41)。前后路联合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9%(3/7),均为前路手术入路相关并发症,其中左侧肋间神经痛1例,使用非甾体类药物治疗2周后缓解;左侧胸腔积液2例,留置胸腔闭式引流1周后治愈。一期后路手术组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12周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恢复至Frankel E级。所有患者随访24-64个月,平均40.8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融合失败发生,前后路联合手术组无复发病例,后路手术组未见保留的病变椎体进展。结论:对于伴有神经功能损害的儿童LCH,前后路联合手术和一期后路手术均能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儿童脊柱 胸腰椎 神经损害 手术效果
下载PDF
严重下腰椎骨折脱位的后路手术治疗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建江 赵合元 +3 位作者 夏群 贾占华 邓树才 吉宁 《脊柱外科杂志》 2004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 评价后路经椎弓根三维矫正和减压手术对严重下腰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后路手术治疗的 2 3例严重下腰椎骨折脱位。主要损伤节段 ,L3 13例 ,L410例 ,其中有 2例为L4,5脱位。按AO进行骨折分类 ,A类 (压缩 ) 16例... 目的 评价后路经椎弓根三维矫正和减压手术对严重下腰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后路手术治疗的 2 3例严重下腰椎骨折脱位。主要损伤节段 ,L3 13例 ,L410例 ,其中有 2例为L4,5脱位。按AO进行骨折分类 ,A类 (压缩 ) 16例 ,B类 (分离 ) 1例 ,C类 (扭转 ) 6例。所有病例均行后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复位内固定。分别比较术前与术后即刻的影像学指标变化 ,及术前与术后 2个月时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 13个月 (5~32个月 )。术后即刻影像学显示 ,伤椎椎体前高由术前平均 6 5 .3%恢复至 93.2 % (P <0 .0 1) ,伤段局部矢状径指数由术前平均 2 6 .8°恢复至 13.6°(P <0 .0 1) ,椎管受堵指数由术前平均 2 .96恢复至 1.2 2 (P <0 .0 1)。有神经损伤者其中半数 (18例中的 9例 )在术后 2个月时出现一定程度恢复。结论 对于严重的下腰椎骨折脱位 ,从后路进行减压和固定完全可以达到充分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下腰椎骨折 下腰椎脱位 后路手术 手术治疗 内固定 神经损伤
下载PDF
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标准化方案在1543例脊柱畸形矫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庄乾宇 王树杰 +8 位作者 仉建国 赵宏 王以朋 田野 赵宇 李书纲 于斌 邱贵兴 沈建雄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5年第1期27-31,共5页
背景背景: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脊柱畸形手术,但由于既往各研究所采用的报警标准和处理措施各不相同,可比性较差,假阳性率偏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MEP监测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目的:建立经颅电刺激MEP监测标... 背景背景: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脊柱畸形手术,但由于既往各研究所采用的报警标准和处理措施各不相同,可比性较差,假阳性率偏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MEP监测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目的:建立经颅电刺激MEP监测标准化方案,并评估其在脊柱畸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按MEP监测标准化方案进行术中MEP监测的1543例脊柱畸形患者,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手术时间、术中MEP监测情况、相关处理措施及术后神经功能状态;并对MEP监测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计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1543例脊柱畸形患者中共85例(5.5%)发生术中MEP信号明显变化,其中MEP信号改变与高危手术操作(椎弓根螺钉置入、截骨、矫形等)同步出现且存在合理相关性,符合术中阳性报警标准的41例,包括真阳性28例、假阳性5例、无法确定8例。MEP监测用于术中脊髓损伤监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9.6%;总体假阳性率为0.33%(5/1502);MEP监测对于术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的阳性预计值为84.4%。结论结论:MEP监测标准化方案中的报警标准及相关处理规范可以为MEP术中监测提供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脊柱畸形的术中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诱发电位 脊柱畸形 报警标准 假阳性率 高危操作 术中脊髓损伤 神经功能障碍
下载PDF
3D-slicer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3
作者 查继辉 周小荔 +3 位作者 李明 苟理宏 谈小红 祁军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8期47-50,共4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应用3D-slicer辅助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48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患者应用3D-slicer辅助定位,对照组应用常规弦距体表定位。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应用3D-slicer辅助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48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患者应用3D-slicer辅助定位,对照组应用常规弦距体表定位。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10.0±0.2)d、血肿消失时间(3.1±0.1)d、手术时间(101.4±3.0)min短于对照组的(13.5±1.2)d、(6.2±0.5)d、(127.4±5.1)min,术中出血量(180.1±2.5)ml少于对照组的(289.6±8.5)ml(P<0.05)。治疗后,观察组GOS评分(4.6±0.4)分高于对照组的(3.4±0.5)分,NIHSS评分(8.1±3.6)分低于对照组的(12.0±2.1)分(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1/24),低于对照组的25.0%(6/24)(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ICH患者术中实施3D-slicer辅助定位可有效改善手术指标,减少并发症,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并发症 3D-slicer 生活质量 神经功能缺损 手术指标
下载PDF
针药合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翠侠 崔晓 +7 位作者 李晓琦 曾慧玲 倪欢欢 黄春水 吴佶 史骏超 冯美兰 吴银根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0年第5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疏肝健脾法)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针刺组、中药+针刺组、百忧解组(每组各22例),分别予疏肝健脾中药、针刺、疏肝健脾中药结合针刺及西药百忧解治疗,各组疗程均... 目的探讨中药(疏肝健脾法)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针刺组、中药+针刺组、百忧解组(每组各22例),分别予疏肝健脾中药、针刺、疏肝健脾中药结合针刺及西药百忧解治疗,各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情况。结果4组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值均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药+针刺组与其他3组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药组、针刺组和百忧解组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中风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中药结合针刺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抑郁症 疏肝健脾 针刺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分析
15
作者 王新征 李秀芹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2期98-101,共4页
目的 探究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10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差异化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钙单药治疗)和观察组(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美国国立... 目的 探究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10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差异化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钙单药治疗)和观察组(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生活质量水平、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9.33±2.89)分低于对照组的(12.42±3.11)分,差异值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纤维蛋白原(2.12±0.43)g/L、血浆粘度(1.09±0.27)mPa·s、血小板聚集率(34.46±15.62)%低于对照组的(2.73±0.55)g/L、(1.31±0.34)mPa·s、(51.22±20.31)%,差异值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物质水平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值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82.00%(41/50),差异值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值显著(P<0.05)。结论 针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给予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相比单药治疗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及降低不良反应方面成效显著,生活质量亦明显提升,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低分子肝素钙 氯吡格雷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思懿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期149-151,共3页
目的 分析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 目的 分析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0.4±5.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6.7)分,生活活动能力评分(90.2±2.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社会功能、心理状态、生理状态、睡眠质量评分分别为(8.4±1.4)、(9.1±0.9)、(9.6±0.3)、(9.4±0.6)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5)、(7.5±0.4)、(8.1±0.5)、(8.2±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实施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可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偏瘫 早期针灸康复 神经功能缺损 生存质量
下载PDF
补气活血合剂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相关因子及自噬蛋白的表达
17
作者 陈玉宁 蒋颖 +4 位作者 廖翔宇 陈琼君 熊亮 刘悦 刘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2-1158,共7页
背景:补气活血合剂治疗气虚痰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有显著的临床疗效,然而其具体起效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补气活血合剂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自噬蛋白Beclin1、p6... 背景:补气活血合剂治疗气虚痰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有显著的临床疗效,然而其具体起效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补气活血合剂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自噬蛋白Beclin1、p62表达的影响。方法:取4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气活血合剂组与自噬抑制剂组,每组10只。模型组、补气活血合剂组与自噬抑制剂组建立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补气活血合剂组大鼠再灌注2 h后灌胃给予补气活血合剂(6.49 g/kg,每天分3次给药),自噬抑制剂组大鼠再灌注2 h后灌胃给予补气活血合剂(6.49 g/kg,每天分3次给药)+腹腔注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灌胃前2 h注射,灌胃第1-3天注射),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灌胃给药7 d。末次给药24 h后,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形态及大脑缺血皮质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自噬蛋白Beclin1、p62表达检测。结果与结论:①Zea-Longa评分结果显示,造模后大鼠神经功能受到严重损伤,补气活血合剂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轻于模型组、自噬抑制剂组(P<0.05);②TTC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补气活血合剂组与自噬抑制剂组大鼠均可见大脑梗死灶,补气活血合剂组大鼠脑梗死体积低于模型组、自噬抑制剂组(P<0.05);③缺血侧脑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神经细胞间有较大的空隙且排列不整齐,神经细胞出现胞质凝集、核固缩现象;补气活血合剂组和自噬抑制剂组神经细胞间隙减小且排列较规律,存在部分细胞出现胞质凝集、核固缩表现;④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表达在神经元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脑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气活血合剂 缺血再灌注 神经功能缺损 自噬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ECLIN1 P62
脑苷肌肽治疗急性颅脑损伤47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陶宁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14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脑苷肌肽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记忆与智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急性颅脑损伤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脑苷肌肽。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 目的探讨脑苷肌肽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记忆与智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急性颅脑损伤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脑苷肌肽。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格拉斯哥(GC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失情况,以简明精神状态检测评分(MMSE)评定记忆与智能障碍,并观察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2.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96%(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及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且观察组患者增高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苷肌肽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疗效确切且安全,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记忆与智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苷肌肽 急性颅脑损伤 神经功能缺失 记忆与智能障碍
下载PDF
不同时期血压控制对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康宁 黄河清 +1 位作者 陈胜利 黄园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观察卒中急性期不同时间降压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96例,在发病后4、7、10 d进行降压治疗,随访1、3个月,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在起病后4 d进行降血压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 目的观察卒中急性期不同时间降压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96例,在发病后4、7、10 d进行降压治疗,随访1、3个月,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在起病后4 d进行降血压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在3个月明显重于7 d及10 d组,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7 d及10 d组的神经功能缺损及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降压治疗最好在起病7 d后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血压 神经功能缺损 缺血性事件
下载PDF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20
作者 王莹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8期100-103,共4页
目的研究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方法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方案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 目的研究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方法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方案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4.20±0.44)分低于对照组的(6.21±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1.50±0.14)mPa·s、(0.34±0.05)、(3.10±0.25)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9±0.17)mPa·s、(0.42±0.07)、(3.31±0.2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49%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肯定,有助于促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修复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