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w small-molecule drug design strategies for fighting resistant influenza A 被引量:8
1
作者 Zuyuan Shen Kaiyan Lou Wei Wang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5期419-430,共12页
Influenza A virus is the major cause of seasonal or pandemic flu worldwide. Two main treatment strategies vaccination and small molecule anti-influenza drugs are currently available. As an effective vaccine usually ta... Influenza A virus is the major cause of seasonal or pandemic flu worldwide. Two main treatment strategies vaccination and small molecule anti-influenza drugs are currently available. As an effective vaccine usually takes at least 6 months to develop, anti-influenza small molecule drugs are more effective for the first line of protection against the virus during an epidemic outbreak, especially in the early stage. Two major classes of anti-influenza drugs currently available are admantane-based M2 protein Mockers (amantadine and rimantadine) and neuraminidase (NA) inhibitors (oseltamivir, zanamivir, and peramivir). However, the continuous evolvement of influenza A virus and the rapid emergence of resistance to current drugs, particularly to amantadine, rimantadine, and oseltamivir, have raised an urgent need for developing new anti -influenza drugs against resistant forms of influenza A virus. In this review, we first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behind resistance, and then discuss new strategies in small-molecule drug development to overcome influenza A virus resistance targeting mutant M2 proteins and neuraminidases, and other viral proteins not associated with current drugs. (c) 2015 Chinese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 and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s,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roduction and hosting by Elsevier 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uenza A virus Drug discovery RESISTANCE M2 ion channel neuramindase
原文传递
2015—2018年广东省H3N2亚型流感病毒分子特征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景艺 宋颖超 +5 位作者 梁丽君 邹丽容 武婕 陆靖 张宝 柯昌文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2015—2018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抗原特性、基因变异情况和进化趋势。方法测定广东省2015—2018年分离的60株H3N2亚型流感毒株血凝素(hemaglutinin,HA)基因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dase,NA)基因序列,对HA和NA基因的分子特... 目的了解广东省2015—2018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抗原特性、基因变异情况和进化趋势。方法测定广东省2015—2018年分离的60株H3N2亚型流感毒株血凝素(hemaglutinin,HA)基因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dase,NA)基因序列,对HA和NA基因的分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与2015—2018年各年度疫苗株相比,分离的60株病毒中,HA基因的共同氨基酸变异位点为P194L(B区),其中,57株分离株均出现S138A突变。此外,所有分离株中多了4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即R140I、G142K、V186G和Y219S。分离株NA基因的共同氨基酸变异位点为I231V,比2016—2017年和2017—2018年疫苗株多了K148T突变。结论广东省2015—2018年优势流行株与我国整体优势流行株稍有差异。多株分离株发生关键氨基酸位点N121K和R142G/K突变,表明H3N2亚型流感病毒有持续突变的趋势,需要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H3N2亚型 血凝素 神经氨酸酶 分子特征
原文传递
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1亚型抗体筛选体系的评价
3
作者 黄兰 韦红 +2 位作者 秦垫 周剑芳 舒跃龙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比较真核表达、活病毒感染、酵母展示系统用于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N1亚型抗体筛选的差别,寻找合适的抗体筛选系统。方法将pVRC-VNNA-HAtag质粒转染入293T,通过酵母展示获得重组NA.通过反向遗传学获得重组病毒A/Sichuan/1/2... 目的比较真核表达、活病毒感染、酵母展示系统用于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N1亚型抗体筛选的差别,寻找合适的抗体筛选系统。方法将pVRC-VNNA-HAtag质粒转染入293T,通过酵母展示获得重组NA.通过反向遗传学获得重组病毒A/Sichuan/1/2009。用荧光发光法检测NA性能,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A与5种候选抗体结合情况。结果真核表达、酵母展示系统均可以使NA在表面展示,且具有与活病毒NA相似的特性。在候选的5种抗体中,真核表达以及病毒的NA可与抗体1、5结合,病毒的NA还能与抗体4结合;而酵母展示系统的NA与5种抗体均不能结合。结论真核表达、真病毒感染系统适合NA抗体的筛选,酵母展示系统表达的NA其表面抗体识别的表位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氨酸酶 真核细胞 表达的序列标记 酵母菌 抗体 病毒
原文传递
唾液酸单体对兔红细胞膜钙调蛋白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4
作者 卢大用 陈恩鸿 +3 位作者 曹静懿 周建军 龚镥 胥彬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53-257,共5页
唾液酸是自然界存在量最大的带负电的碳水化合物 ,母体结构为 9个碳原子组成的内环氨基糖 .为研究唾液酸单体与在生物大分子中的唾液酸的相关性 ,寻找唾液酸的新生物途径 ,作者使用纯唾液酸单体 5 -乙酰神经氨酸、5 -羟乙酰神经氨酸和... 唾液酸是自然界存在量最大的带负电的碳水化合物 ,母体结构为 9个碳原子组成的内环氨基糖 .为研究唾液酸单体与在生物大分子中的唾液酸的相关性 ,寻找唾液酸的新生物途径 ,作者使用纯唾液酸单体 5 -乙酰神经氨酸、5 -羟乙酰神经氨酸和唾液酸酶研究红细胞钙调蛋白和脂质过氧化作用 .结果表明这二个唾液酸单体能抑制兔红细胞中的钙调蛋白和促进兔红细胞的脂质过氧化 ,二个唾液酸单体生物活性呈现浓度效应相关性 .在等摩尔浓度下 ,5 -羟乙酰神经氨酸的作用较 5 -乙酰神经氨酸强 2~ 4倍 .相应地 ,用唾液酸酶降解兔红细胞膜上的唾液酸大分子到单体也使抑制钙调蛋白活性 .因此 ,作者认为唾液酸单体在机体中也有生物活性 ,它们从生物大分子中游离下来能改变生物活性 .唾液酸 5 (N)位置可能与其生物活性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酸 钙调蛋白 脂质过氧化 肿瘤 唾液酸酶 兔红细胞 生物活性
下载PDF
神经氨酸酶茎部氨基酸缺失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曲直 龙进学 +2 位作者 胡顺林 吴艳涛 刘秀梵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2-546,共5页
近年来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神经氨酸酶(NA)茎部15—20个氨基酸的自发缺失时有报道,突变对于AIV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还没有得到系统研究。应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拯救获得5株具有不同NA茎部长度的H5N1/PR8重组AIV。重组病毒的内... 近年来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神经氨酸酶(NA)茎部15—20个氨基酸的自发缺失时有报道,突变对于AIV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还没有得到系统研究。应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拯救获得5株具有不同NA茎部长度的H5N1/PR8重组AIV。重组病毒的内部基因和血凝素(HA)基因来源相同,NA基因来源不同,并在NA茎部进行20个氨基酸的删除或添加突变。通过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发现,5株重组病毒在SPF鸡胚中繁殖良好,其EID50、MDT和平均病毒滴度相似;NA茎部长短影响病毒的解凝能力,长茎病毒红细胞解脱能力比短茎病毒强;NA茎部15或20个氨基酸删除突变提高了重组病毒在MDCK细胞上的繁殖能力,短茎病毒释放出的病毒粒子数量是长茎病毒的10。100倍,释放时间提前6.10h,短茎病毒在MDCK细胞上形成的空斑也明显比长茎病毒的空斑大。实验结果揭示了AIVNA茎部氨基酸缺失突变的生物学意义,NA茎部15或20个氨基酸删除突变增强了AIV的细胞适应性,可能与现阶段H5N1亚型AIV宿主范围进一步扩大有关。利用反向遗传技术成功拯救了5株H5N1/PR8重组流感病毒,为流感病毒基因功能研究和重组疫苗研究建立了技术平台。通过对AIVNA茎部氨基酸的删除突变提高了病毒在MDCK细胞上的繁殖产量,为流感病毒细胞苗的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 神经氨酸酶茎部 氨基酸删除突变 反向遗传操作技术
下载PDF
禽流感及抗禽流感病毒药物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祈磊 赵文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81-586,共6页
禽流感是由正粘病毒科中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烈性传染病。本文介绍了禽流感的病原学以及禽流感和人禽流感的相互关系,回顾了禽流感在人群中的流行概况;对目前正在使用和开发中的抗禽流感病毒药物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禽流感是由正粘病毒科中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烈性传染病。本文介绍了禽流感的病原学以及禽流感和人禽流感的相互关系,回顾了禽流感在人群中的流行概况;对目前正在使用和开发中的抗禽流感病毒药物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扎那米韦和奥司他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抗禽流感病毒药物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HN基因真核细胞定位表达的重组质粒的构建 被引量:2
7
作者 隋红 李曦 +4 位作者 张永欣 肖晶 符芳 李乐静 白玉贤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8-262,共5页
目的构建定位表达于细胞不同部位的新城疫病毒HN(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基因。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以新城疫病毒D90株RNA为模板,分别扩增出含有HN基因全长和不含终止子的HN基因片段,将克隆的HN基... 目的构建定位表达于细胞不同部位的新城疫病毒HN(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基因。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以新城疫病毒D90株RNA为模板,分别扩增出含有HN基因全长和不含终止子的HN基因片段,将克隆的HN基因片段经双酶切后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中,经过定向插入组织凝血酶原激活物(tPA)的前导序列和/或A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跨膜区(TM)片段进行修饰分别构建胞浆型、跨模型和分泌型DNA质粒。结果所有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插入正确。经过体外转染真核细胞,间接免疫荧光和SDS.PAGE蛋白质电泳检测,证明构建的新城疫病毒HN基因定位表达于真核细胞的胞浆、胞膜和细胞外。结论成功构建了定位表达于细胞不同部位的HN蛋白的DNA质粒即胞浆型、跨模型和分泌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血凝素神经氨酸酶 细胞定位 质粒构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