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巢式MSP法检测恶性血液病细胞株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华蓉 沈建箴 +3 位作者 付海英 叶宝国 范丽萍 林福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75-378,共4页
本研究应用改进的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即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6种肿瘤细胞株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效率,探讨其在筛选p16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的肿瘤细胞株,及将其作为研究基因甲基化与表达关系的理想细胞模型中的应用。6种... 本研究应用改进的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即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6种肿瘤细胞株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效率,探讨其在筛选p16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的肿瘤细胞株,及将其作为研究基因甲基化与表达关系的理想细胞模型中的应用。6种肿瘤细胞株基因组DNA经碱变性后以亚硫酸盐修饰,再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分析检测其p16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结果表明:CA46、U266都有不同程度的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而Molt4、K562、HL-60、Jurkat的p16基因启动子区均未甲基化。结论: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可以准确的检测出恶性血液病细胞株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方法简单,灵敏且重复性强,可以广泛用于筛选各种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恶性血液病细胞株以及恶性血液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恶性血液病细胞株 P16基因 基因甲基化
下载PDF
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宫颈病变恶性程度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任力群 刘萍 +2 位作者 余振东 张银汉 罗丽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2-194,共3页
目的探讨P16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与宫颈病变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分离提取28例宫颈癌患者、76例CIN患者及6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标本中的DNA,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6例宫颈癌患者标本检测到了P16异... 目的探讨P16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与宫颈病变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分离提取28例宫颈癌患者、76例CIN患者及6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标本中的DNA,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6例宫颈癌患者标本检测到了P16异常甲基化,阳性率为21.4%;4例CIN癌患者标本中检测到了P16异常甲基化,阳性率为5.2%;健康对照者标本中P16基因无异常甲基化。结论P16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与宫颈病变恶性程度相关,P16甲基化在子宫颈癌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P16 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
下载PDF
补气通络解毒方对胰腺癌模型小鼠HIC1甲基化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胡波 王春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63-966,共4页
目的观察补气通络解毒方对胰腺癌小鼠模型HIC1基因甲基化的影响。方法将30只裸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癌细胞皮下种植法造模,治疗组给予补气通络解毒方(60g生药/kg,3mL/100g)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 目的观察补气通络解毒方对胰腺癌小鼠模型HIC1基因甲基化的影响。方法将30只裸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癌细胞皮下种植法造模,治疗组给予补气通络解毒方(60g生药/kg,3mL/100g)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干预14天后,处死裸鼠,取瘤组织,以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methylation-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MSP)法检测各组标本的HIC1基因甲基化程度。结果模型组HIC1基因甲基化比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HIC1基因甲基化程度降低(P<0.01)。结论补气通络解毒方能降低模型小鼠HIC1基因甲基化程度,从而发挥治疗胰腺癌的分子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气通络解毒方 胰腺癌 HIC1基因甲基化 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基因启动子P3甲基化状态与涎腺多形性腺瘤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丽 马洪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7-521,共5页
目的: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启动子P3在涎腺多形性腺瘤(SPA)中的甲基化状态。方法:收集26例SPA组织及瘤旁相对应的正常涎腺组织,10例涎腺恶性肿瘤(恶性多形性腺瘤除外)及10例正常涎腺组织,应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检测I... 目的: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启动子P3在涎腺多形性腺瘤(SPA)中的甲基化状态。方法:收集26例SPA组织及瘤旁相对应的正常涎腺组织,10例涎腺恶性肿瘤(恶性多形性腺瘤除外)及10例正常涎腺组织,应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检测IGF-Ⅱ启动子P3的甲基化状态。对其中10个样本(SPA及正常组织3对,恶性肿瘤及正常组织2对)采用焦磷酸测序(pyrosequencing)检测。结果:9例SPA中IGF-Ⅱ启动子P3呈低甲基化状态改变,其余为部分甲基化和甲基化。正常涎腺组织及涎腺恶性肿瘤组织未出现低甲基化改变。结论:IGF-Ⅱ启动子P3低甲基化可能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腺瘤(SPA)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 IGF-Ⅱ启动子P3 甲基化 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 焦磷酸测序
下载PDF
巢式MS-PCR法检测恶性血液病细胞株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
5
作者 吴雪梅 沈建箴 +5 位作者 喻爱芳 范丽萍 周华蓉 付海英 沈松菲 吴淡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957-960,共4页
本研究旨在应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CR)法检测10种恶性血液系统肿瘤细胞株APC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并探究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同时筛选出APC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的肿瘤细胞株,将其作为研究基因甲基化与表达关系的细胞模... 本研究旨在应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CR)法检测10种恶性血液系统肿瘤细胞株APC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并探究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同时筛选出APC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的肿瘤细胞株,将其作为研究基因甲基化与表达关系的细胞模型。采用nMS-PCR扩增亚硫酸盐修饰后的10种肿瘤细胞株基因组DNA,检测其APC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结果表明,CA46、U266、Molt4、K562、HL-60、CEM、AKR、U937、Raji细胞的APC基因启动子区均未甲基化,而Jurkat细胞的APC基因启动子区出现甲基化。结论:用nMS-PCR可以准确地检测出恶性血液病细胞株APC基因的甲基化状态,该方法操作简便,可用于检测各种肿瘤细胞基因的甲基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恶性血液病细胞株 APC基因 基因甲基化
下载PDF
血清p16基因甲基化联合CYFRA21-1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姚群峰 宁勇 +1 位作者 张利平 周宜开 《微循环学杂志》 2006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血清DNA中p16基因的异常甲基化以及血清细胞角蛋白CYFRA21-1的含量,以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离提取53例肺癌患者的外周血血清DNA,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血清DNA中p16基因的异常甲基化以及血清细胞角蛋白CYFRA21-1的含量,以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离提取53例肺癌患者的外周血血清DNA,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同时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CYFRA21-1的含量,并与18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BLD)和25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分析两者联合应用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在38例肺癌患者血清中检测到了p16基因的甲基化,阳性率为71.7%,而CYFRA21-1的阳性率为64.2%;平行联合检测时敏感性增至89.4%。BLD组中p16基因甲基化与CYFRA21-1阳性率分别为22.2%和11.1%;健康对照者血清中p16基因均无异常甲基化。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16基因甲基化与CYFRA21-1含量可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诊断 CYFRA21-1 P16基因甲基化 检测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特异性标志物 早期诊断率 联合 血清 痰细胞学检查
下载PDF
巢式PCR法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p16基因启动区的异常甲基化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清 苏丽琴 +3 位作者 程义斌 康家琦 顾珩 金银龙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87-489,共3页
目的检测燃煤型砷中毒(地砷病)患者p16基因启动区的异常甲基化情况,探讨p16基因启动区的异常甲基化在地砷病癌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nMSP)对117例地砷病患者(参考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将其分为轻度中毒组、中度中... 目的检测燃煤型砷中毒(地砷病)患者p16基因启动区的异常甲基化情况,探讨p16基因启动区的异常甲基化在地砷病癌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nMSP)对117例地砷病患者(参考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将其分为轻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重度中毒组)、63例内对照人群和70例外对照人群p16基因启动区的甲基化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砷中毒病例组甲基化阳性率为39.32%,内对照组阳性率为12.70%,外对照组阳性率为4.29%;其中病例组中轻度、中度和重度组阳性率分别为24.00%,48.89%和54.55%。病例组与外对照组和内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对照组、内对照组、轻度、中度和重度砷中毒组甲基化阳性率经趋势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16基因启动区的异常甲基化在地砷病人的癌变过程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p16基因 DNA甲基化 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APK基因甲基化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宋超 张云 +2 位作者 金永堂 于在诚 薛绍礼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72-775,共4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中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基因异常甲基化及其在NSCLC筛查和诊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nMSP)检测112例NSCL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外周血血浆和112例正常对照组血...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中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基因异常甲基化及其在NSCLC筛查和诊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nMSP)检测112例NSCL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外周血血浆和112例正常对照组血浆样品中DAPK基因的甲基化情况,并比较各组检测结果。结果癌组织DAPK基因甲基化率为59.8%,高于癌旁组织的8.0%(P<0.001),其中鳞癌、腺癌、腺鳞癌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间的甲基化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NSCLC患者血浆中DAPK基因甲基化检测率为21.4%,对照组血浆未检测到DAPK基因甲基化(P<0.001)。血浆中DAPK基因甲基化检出率与NSCLC临床分类、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利用nMSP法对血浆样本DAPK基因甲基化检测可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筛查和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 甲基化 非小细胞肺癌 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RAR-β基因甲基化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9
作者 胡海亮 王雷 +7 位作者 陈首慧 金永堂 于在诚 宋超 李超 夏觅真 王怡 薛绍礼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890-893,共4页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NSCLC)患者组织和血浆中RAR-β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RAR-β基因甲基化在NSCLC筛查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0例NSCLC患者,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NSCLC)患者组织和血浆中RAR-β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RAR-β基因甲基化在NSCLC筛查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0例NSCLC患者,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methylation-specific PCR,nMSP)检测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外周血血浆RAR-β基因的甲基化,并对12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样品进行RAR-β基因甲基化检测,各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肺癌组织RAR-β基因甲基化率59.2%,高于癌旁组织的17.5%(P<0.001);NSCLC患者血浆样品中RAR-β基因甲基化检测率为27.5%,对照组血浆未检测到RAR-β基因甲基化(P<0.001);肺癌患者血浆样品与癌组织RAR-β基因甲基化检出率有显著相关性(P<0.001);血浆中RAR-β基因的甲基化检出率与NSCLC临床分类、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利用nMSP法对血浆样本RAR-β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可为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受体β 甲基化非小细胞肺癌 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