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麻素干预脊髓损伤模型兔运动功能及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衡 张贤平 +2 位作者 戴厚杰 黄昌钊 王锐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9期4626-4631,共6页
背景:研究报道,天麻素在脊髓损伤中具有抗炎、抗氧化及神经保护作用。目的:研究天麻素对动物脊髓损伤中运动功能的恢复及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0只。对照组、... 背景:研究报道,天麻素在脊髓损伤中具有抗炎、抗氧化及神经保护作用。目的:研究天麻素对动物脊髓损伤中运动功能的恢复及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0只。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实验组静脉注射天麻素100 mg/(kg•d),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各静脉注射10 mL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 d。造模后1,3,5,7 d,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神经电生理检测;造模7 d后取损伤部位脊髓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尼氏染色、Western blot检测、免疫荧光观察。实验方案经桂林医学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编号为GMC201805018)。结果与结论:①实验组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的后肢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的运动诱发电位发作潜伏期变长(P<0.05),峰间振幅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造模后3,5,7 d的运动诱发电位发作潜伏期缩短(P<0.05),峰间振幅升高(P<0.05);③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对照组可见脊髓空洞,结构不完整,灰质与白质界限不清,灰质中神经元坏死凋亡;实验组可见空洞坏死,脊髓组织结构完整性好,灰质结较为清晰;④尼氏染色显示,对照组无神经元,可见大量胶质细胞增生;实验组可见神经元存活,胶质细胞增生相对较少;⑤Western blot检测与免疫荧光观察显示,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⑥结果表明,天麻素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兔运动功能的恢复,并且可能通过增加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来促进脊髓神经轴突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脊髓损伤 神经损伤与修复 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 神经功能 实验动物
下载PDF
EGb761促进臂丛根性撕脱伤运动神经元功能修复的多靶点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佛林 汪丽清 +3 位作者 周丽华 袁群芳 吴国珍 吴武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4-639,共6页
【目的】研究银杏叶标准提取物(EGb761)保护创伤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细胞机制。【方法】成年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行臂丛神经根撕脱术后,随机分为:撕脱组(生理盐水治疗)和EGb761组[EGb761100mg/(kg·d)治疗]。各组动物分别存活5d,2、... 【目的】研究银杏叶标准提取物(EGb761)保护创伤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细胞机制。【方法】成年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行臂丛神经根撕脱术后,随机分为:撕脱组(生理盐水治疗)和EGb761组[EGb761100mg/(kg·d)治疗]。各组动物分别存活5d,2、4、6周后处死。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NO含量和cNOS酶活力,取C7节段切片行胆碱乙酰转化酶(ChAT)、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组化、NADPH-d酶组化和中性红活细胞染色。【结果】EGb761组与撕脱组相比:不仅降低脊髓组织NO含量(μmol/g)(2周组0.24vs0.36、4周组0.22vs0.30、6周组0.19vs0.23;P均<0.05),也降低脊髓组织cNOS酶活力(U/mg)(5d组0.047vs0.057、2周组0.13vs0.20、4周组0.065vs0.14、6周组0.061vs0.083;P均<0.05)。EGb761恢复部分损伤运动神经元的ChAT活性、EGb761降低nNOS蛋白的异位表达,NADPH表达率(%)(2周组26.0vs40.7、4周组21.7vs36.9、6周组18.2vs26.7、8周组12.6vs20.9;P均<0.05);EGb761提高损伤运动神经元的生存率(%)(5d组92.2vs87.1、2周组77.1vs71.3、4周组56.8vs49.8、6周组48.0vs43.4、8周组31.3vs22.0;P均<0.05)。【结论】EGb761可能通过多靶点干扰损伤运动神经元的基因表达、蛋白酶活性以及代谢进程,减少臂丛撕脱伤诱导的运动神经元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标准化提取物(EGb761) 神经损伤和修复 运动神经元 脊髓
下载PDF
高强度超声对兔坐骨神经的组织学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信明 魏安宁 +3 位作者 陆杰 王燕芹 杜永洪 王智彪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17-519,共3页
目的观察高强度超声(HIU)作用于兔坐骨神经干后,其组织学变化及转归,为超声治疗临近大神经器官、组织提供与神经保护相关的实验依据,并为拓展超声在周围神经领域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以不同的HIU剂量(强度×时间)作用兔坐骨神经... 目的观察高强度超声(HIU)作用于兔坐骨神经干后,其组织学变化及转归,为超声治疗临近大神经器官、组织提供与神经保护相关的实验依据,并为拓展超声在周围神经领域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以不同的HIU剂量(强度×时间)作用兔坐骨神经干,然后观察作用处各时间点组织形态变化。结果作用0s(即对照组为假照)无明显组织学改变;作用15s(45.86W/cm2×15s)病变轻微,2周恢复;作用25s(45.86W/cm2×25s)病变加重,部分神经纤维轴突断裂、变性,3个月恢复;作用50s(45.86W/cm2×50s)大部分神经纤维凝固性坏死,6个月仍未恢复。结论坐骨神经受损伤程度与剂量大小有关,剂量小,损伤轻;剂量大,损伤重。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受损神经可以完全恢复,剂量过大,受损神经难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超声 坐骨神经 损伤与修复 实验研究 坐骨神经干 组织学变化 剂量范围 组织形态变化 损伤程度
原文传递
大鼠坐骨神经切除后人发角蛋白诱导的神经的再生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胡莲美 朴仲贤 +3 位作者 王启伟 王万山 顾为望 朴英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36-1140,共5页
目的观察人发角蛋白(HHK)诱导坐骨神经再生时的形态学变化,以揭示神经再生机制。方法制备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植入HHK丝束桥接体,于术后2天、1、2、3、6、9、12周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第2天到2周,大量新生微血管长入HHK植入部位,... 目的观察人发角蛋白(HHK)诱导坐骨神经再生时的形态学变化,以揭示神经再生机制。方法制备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植入HHK丝束桥接体,于术后2天、1、2、3、6、9、12周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第2天到2周,大量新生微血管长入HHK植入部位,切除后近远端的施万细胞发生去分化。去分化后的施万细胞沿着HHK丝束表面纵向分裂增殖。术后第3周人发开始降解,HHK周围可见很多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大量增生的施万细胞有规则地排列于HHK丝间,有轴突和大量的微血管出现。术后第6周,在HHK丝周围可见大量新生的神经纤维,其间有微血管分布。术后第9周,人发角蛋白降解显著,再生神经纤维增多,有明显的神经外膜和束膜。术后第12周,实验组人发角蛋白基本完全降解,其部位被新的神经纤维所取代,并已贯通缺损部位,且外观形态接近正常神经。结论1、HHK对缺损的坐骨神经修复具有良好的桥接作用。2、受损后高度分化的施万细胞通过去分化形成幼稚的施万细胞,其中胞质脱落起着关键作用。3、受损轴突立即发生保护性封闭、脱落。健康轴突形成膨大的带突起的生长锥,生长锥突起上伸出许多丝状生长芽,并与1到多个施万细胞嵌合,它们通过竞争性选择,最后只有一条生长芽可发育成完整的轴突。4、神经纤维屏障膜(神经外膜、束膜及内膜)是由最外侧的血管屏障膜中和束内的微血管间充质细胞演变而成的。总之,施万细胞、神经轴突、神经膜三者的再生模式是自身器官化过程所要求的,它们是同步进行的协调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发角蛋白 坐骨神经损伤/修复 屏障膜
下载PDF
嗅粘膜间充质干细胞与嗅粘膜嗅鞘细胞在人鼻粘膜中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佩琦 卓毅 +3 位作者 段答 龙浪 蒋欣宸 赵振宇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5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人嗅粘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olfactory mesenchymal stem cells,hOM-MSCs)与嗅鞘细胞(human olfactory mucosa 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hOM-OECs)在鼻粘膜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以指导自体移植时鼻粘膜组织的取材。方法:通过... 目的:探讨人嗅粘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olfactory mesenchymal stem cells,hOM-MSCs)与嗅鞘细胞(human olfactory mucosa 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hOM-OECs)在鼻粘膜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以指导自体移植时鼻粘膜组织的取材。方法:通过鼻内窥镜在受试者嗅区粘膜区与呼吸区取鼻粘膜组织,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hOM-MSCs与hOM-OECs在鼻嗅区粘膜及呼吸区粘膜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hOM-MSCs分布于嗅区粘膜与呼吸区粘膜的固有层中,但在嗅区细胞数多于呼吸区;hOM-OECs分布于嗅区粘膜中,且上鼻甲中细胞数多于中鼻甲处。结论:人鼻粘膜的嗅区粘膜中广泛分布hOM-MSCs和hOM-OECs,建议细胞移植可在嗅区的上鼻甲处粘膜取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粘膜间充质干细胞 嗅粘膜嗅鞘细胞 鼻粘膜 细胞移植 神经修复
原文传递
人发角蛋白神经导管诱导兔胫神经修复时NGF和p75的表达及分布
6
作者 胡庆柳 朴英杰 邹飞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29-932,共4页
目的研究人发角蛋白(HHK)神经导管诱导兔胫神经缺损再生修复时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低亲和受体p75的表达及分布。方法取正常胫神经、缝线连接的胫神经和HHK导管桥接的胫神经术后不同时期的切口部位及相邻组织制作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 目的研究人发角蛋白(HHK)神经导管诱导兔胫神经缺损再生修复时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低亲和受体p75的表达及分布。方法取正常胫神经、缝线连接的胫神经和HHK导管桥接的胫神经术后不同时期的切口部位及相邻组织制作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法对切片进行染色。结果正常胫神经组织中无NGF阳性染色。术后76 d,HHK周围的新生组织中NGF免疫组化染色表现为强阳性,而缝线周围的组织中无阳性着色。术后100 d,与正常胫神经组织无显著差异。正常胫神经组织中无p75阳性染色。术后76 d,导管组HHK周围较成熟的神经组织中p75免疫组化染色为弱阳性,而新生组织中为强阳性。术后100 d,导管组的p75免疫组化染色与正常神经组织无显著差别。结论HHK及其降解产物能诱导NGF和p75的产生,为神经再生创造良好的微环境;而缝线无此诱导作用。在新生神经组织中NGF和p75含量多,较成熟的神经组织中含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损伤 修复 人发角蛋白神经导管 NGF P75 胫神经缺损
下载PDF
两型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胰甘油三酯脂酶的表达
7
作者 赵俊利 张晔 +3 位作者 刘凯 孙艳芸 贾俊霞 夏春林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1-486,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两型星形胶质细胞体外机械损伤模型,于损伤后不同时间点检测两型星形胶质细胞中胰甘油三酯脂酶(PTL)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震荡培养和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新生SD大鼠的1型星形胶质细胞(T1As)和2型星形胶质细胞(T2As),以real... 目的:通过建立两型星形胶质细胞体外机械损伤模型,于损伤后不同时间点检测两型星形胶质细胞中胰甘油三酯脂酶(PTL)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震荡培养和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新生SD大鼠的1型星形胶质细胞(T1As)和2型星形胶质细胞(T2As),以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损伤后的两型星形胶质细胞中PTL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损伤后两型星形胶质细胞中PTL表达均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在T2As中的表达远高于在T1As中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PTL在T2As中高表达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再生与修复过程中,T2As对脂质代谢及髓鞘形成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胰甘油三酯脂酶 细胞损伤 神经损伤与修复 大鼠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AQP3缺失对小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
8
作者 张迪 苏维恒 +5 位作者 赵元 龚倩 曲桂娟 裴志花 刘树明 马红霞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8-101,共4页
为探明水通道蛋白AQP3缺失对小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能力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小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模型,分别比较了野生型(AQP3+/+)和基因敲除(AQP3-/-)小鼠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神经传导速率及雪旺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显示,同野生... 为探明水通道蛋白AQP3缺失对小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能力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小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模型,分别比较了野生型(AQP3+/+)和基因敲除(AQP3-/-)小鼠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神经传导速率及雪旺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显示,同野生型小鼠相比,AQP3基因敲除小鼠的SFI在损伤后7 d和14 d时呈现显示性差异,神经传导速率显著降低。细胞穿孔试验表明,AQP3基因敲除小鼠同野生型小鼠相比雪旺细胞迁移能力也显著降低。研究结果表明,AQP3的缺失可导致小鼠雪旺细胞的迁移能力降低,从而影响了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 坐骨神经损伤修复 小鼠 雪旺细胞
下载PDF
PRKCq在大鼠损伤坐骨神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研究
9
作者 蔡敏 高楠楠 +4 位作者 邵健 李姝彤 张永斌 Bryant Yung 姚登兵 《交通医学》 2019年第6期555-559,564,共6页
目的: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Wallerian溃变过程中,Protein Kinase-theta(PRKCq)在远端神经组织中的表达,进一步通过培养的施旺细胞(Schwann cell,SC),分析PRKCq对体外培养SC的作用,揭示PRKCq在周围神经Wallerian溃... 目的: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Wallerian溃变过程中,Protein Kinase-theta(PRKCq)在远端神经组织中的表达,进一步通过培养的施旺细胞(Schwann cell,SC),分析PRKCq对体外培养SC的作用,揭示PRKCq在周围神经Wallerian溃变过程中的功能及机制.方法:制备不同时间点损伤大鼠坐骨神经溃变模型,采用Real-time PCR和siRNA的方法,分析PRKCq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远端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进一步培养和纯化SC,干扰PRKCq在SC中的表达,分析PRKCq对S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在Wallerian溃变过程中,远端组织PRKCq的表达显著降低,PRKCq可在培养的SC中表达,PRKCq siRNA干扰SC后,抑制了SC的增殖和迁移.结论: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Wallerian溃变过程中,PRKCq的表达显著降低并影响SC的功能,提示PRKCq在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KCq Wallerian溃变 神经损伤修复 施旺细胞 大鼠
下载PDF
正中神经断裂伤晚期修复58例远期疗效 被引量:8
10
作者 褚晓朝 陆裕朴 +1 位作者 殷琦 石凯军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通过对晚期神经损伤修复远期疗效观察,验证晚期神经损伤修复后能否获得满意的功能恢复。方法:对伤后1~14年修复的58例正中神经断裂伤,经10年8个月长期观察,按国际统一标准评定疗效。结果:58例中恢复优良30例,... 目的:通过对晚期神经损伤修复远期疗效观察,验证晚期神经损伤修复后能否获得满意的功能恢复。方法:对伤后1~14年修复的58例正中神经断裂伤,经10年8个月长期观察,按国际统一标准评定疗效。结果:58例中恢复优良30例,占51.7%。结论:伤后1年以上的晚期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仍可获得较满意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正中神经 神经损伤 修复术
原文传递
坐骨神经损伤与修复过程中相应脊髓神经元变化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德英 程赛宇 李成仁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8期1119-1120,W002,共3页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损伤与再生修复过程中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和嗅被膜细胞(OECs)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硅胶管套接切断的大鼠坐骨神经实验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硅胶管内注射OECs悬液,对照组注射生...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损伤与再生修复过程中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和嗅被膜细胞(OECs)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硅胶管套接切断的大鼠坐骨神经实验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硅胶管内注射OECs悬液,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SAL),应用尼氏法对术后7d、14d、30dSAL组与OECs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进行形态学观察,比较两组同类神经元的存活率。结果OECs组治疗侧脊髓前角外侧核大、中型运动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存活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术后7d,OECs组治疗侧神经元数目较SAL组伤侧丢失减少,存活率上升。术后14d和30d,OECs组治疗侧神经元数目较SAL组伤侧明显增加,存活率明显升高,大多数神经元轮廓清楚,尼氏体清晰。结论OECs能减少坐骨神经损伤后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退行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嗅被膜细胞 脊髓神经元 神经再生修复 形态学 硅胶管套接切断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薇 徐永琦 张宪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1期20-23,共4页
以坐骨神经损伤的大鼠为动物模型,采用形态学方法,研究了外源性短暂给予较大剂量神经生长因子后,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该促进作用在早期较为明显,晚期则不明显,可能与... 以坐骨神经损伤的大鼠为动物模型,采用形态学方法,研究了外源性短暂给予较大剂量神经生长因子后,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该促进作用在早期较为明显,晚期则不明显,可能与神经生长因子进入体内的途径、方式、活性持续时间有关;损伤神经近侧端的再生修复好于远侧端,可能与其有利于接受胞体对再生修复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周围神经损伤 修复术
下载PDF
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文捷 周跃 +2 位作者 陈菁 王建忠 陈建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826-1829,共4页
目的 应用携带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 (pLXSN GDNF)对体外培养的雪旺细胞进行基因修饰 ,并结合细胞外基质凝胶及生物可降解聚乳酸 聚羟基乙酸共聚物 (PLGA)管构建神经移植复合体 ,用于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 目的 应用携带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 (pLXSN GDNF)对体外培养的雪旺细胞进行基因修饰 ,并结合细胞外基质凝胶及生物可降解聚乳酸 聚羟基乙酸共聚物 (PLGA)管构建神经移植复合体 ,用于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 ,同时对其促轴突再生及神经元保护作用予以检测评价。方法  4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 :A组 (n =10 )细胞外基质凝胶 PLGA管桥接组 ;B组 (n =10 )雪旺细胞 细胞外基质凝胶 PLGA管桥接组 ;C组 (n =10 )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 细胞外基质凝胶 PLGA管桥接组 ;D组 (n =10 )自体神经桥接组。损伤各组 12周时应用神经电生理及甲苯胺蓝染色和透射电镜观测神经再生情况 ,辣根过氧化物酶神经逆行示踪技术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再生评价。结果  12周时再生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检测、甲苯胺蓝染色轴突形态计量学分析、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以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再生评价结果提示 :C组优于A、B组 ,而与D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雪旺细胞的转基因处理可能弥补单纯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不足 ,而可能达到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雪旺细胞 坐骨神经损伤修复 大鼠
下载PDF
儿童上肢晚期神经损伤的治疗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耀添 朱立军 +2 位作者 雷伟 冯志军 朱锦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80-181,共2页
报告并评价儿童上肢晚期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报道13岁以下儿童平均7岁上肢晚期神经损伤15例21条(正中神经8条,尺神经7条,桡神经5条,肌皮神经1条)。完全断裂9条,粘连、压迫12条。损伤神经的处理时间为伤后1... 报告并评价儿童上肢晚期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报道13岁以下儿童平均7岁上肢晚期神经损伤15例21条(正中神经8条,尺神经7条,桡神经5条,肌皮神经1条)。完全断裂9条,粘连、压迫12条。损伤神经的处理时间为伤后1年至14年(平均4年4个月)。采用神经外膜对端缝合术7条,神经松解术12条,自体神经移植术1条,神经瘤对端缝合术1条。结果:13例18条神经随访1年至23年6个月(平均4年9个月),优良率为66.7%,尚有27.8%病人恢复了保护性感觉。结论:本研究证实晚期神经损伤有修复价值,儿童病人能取得更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修复 上肢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Delayed peripheral nerve repair: methods, including surgical ‘cross-bridging' to promote nerve regeneration 被引量:3
15
作者 Tessa Gordon Placheta Eva Gregory H.Borschel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1540-1544,共5页
Despite the capacity of Schwann cells to support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nerve injuries is frequently poor, especially for proximal injuries that require regenerating axons to grow ove... Despite the capacity of Schwann cells to support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nerve injuries is frequently poor, especially for proximal injuries that require regenerating axons to grow over long distances to reinnervate distal targets. Nerve transfers, where small fascicles from an adjacent intact nerve are coapted to the nerve stump of a nearby denervated muscle, allow for functional return but at the expense of reduced numbers of innervating nerves. A 1-hour period of 20 Hz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via electrodes proximal to an injury site accelerates axon outgrowth to hasten target reinnervation in rats and humans, even after delayed surgery. A novel strategy of enticing donor axons from an otherwise intact nerve to grow through small nerve grafts(cross-bridges) into a denervated nerve stump, promotes improved axon regeneration after delayed nerve repair. The efficacy of this technique has been demonstrated in a rat model and is now in clinical us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ross-face nerve grafting for facial paralysis. In conclusion, brie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the surgical technique of promoting the regeneration of some donor axons to ‘protect' chronically denervated Schwa nn cells, improves nerve regeneration and, in turn, functional outcomes in the management 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nerve repair nerve regeneration Schwann cell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axon regeneration
下载PDF
桡神经深支损伤的显微修复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锦永 胡洪良 +1 位作者 王换新 程学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44-1347,共4页
目的探讨桡神经深支损伤显微修复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2001年3月-2011年2月,收治桡神经深支损伤患者49例。男40例,女9例;年龄19~58岁,平均32岁。受伤原因:刀砍伤13例,电锯伤9例,匕首刺伤7例,玻璃割伤6例,医源性损伤5例,孟氏骨折4例... 目的探讨桡神经深支损伤显微修复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2001年3月-2011年2月,收治桡神经深支损伤患者49例。男40例,女9例;年龄19~58岁,平均32岁。受伤原因:刀砍伤13例,电锯伤9例,匕首刺伤7例,玻璃割伤6例,医源性损伤5例,孟氏骨折4例,射钉枪伤3例,前臂挤压伤伴桡骨近端骨折2例。病程3 h~3年8个月,平均4.9个月。桡神经深支损伤部位:旋后肌管前15例,旋后肌管内23例,旋后肌管后11例。一期修复21例,直接行断端缝合,其中外膜缝合9例,束膜缝合12例;二期修复28例,其中腓肠神经移植修复26例,神经松解2例。结果术后创口及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21.5个月。末次随访时,一期修复21例中,拇长伸肌肌力达5级13例,4级8例;二期修复28例中,拇长伸肌肌力达5级2例,4级21例,3级4例,2级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40,P=0.000)。一期修复外膜缝合9例中,拇长伸肌肌力达5级3例,4级6例;束膜缝合12例中,拇长伸肌肌力达5级10例,4级2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9,P=0.023)。二期修复神经移植26例中,拇长伸肌肌力达5级2例,4级20例,3级3例,2级1例;神经松解2例中,拇长伸肌肌力4级1例,3级1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17,P=0.264)。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术后功能,一期修复获优18例,良3例;二期修复获优2例,良21例,可4例,差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40,P=0.000)。结论桡神经深支损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期修复,可取得较好疗效,束膜缝合疗效明显优于外膜缝合;二期修复疗效不及一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深支损伤 显微外科修复 神经移植
原文传递
GDNF基因活化的细胞外基质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安霖 蒋电明 安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17-720,共4页
目的探讨GDNF基因活化的细胞外基质对神经元、再生轴突和靶肌肉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化学萃取获得大鼠坐骨神经细胞外基质,复合上编码GDNF的质粒DNA,构建成基因活化的细胞外基质支架。90只成年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GDNF基因... 目的探讨GDNF基因活化的细胞外基质对神经元、再生轴突和靶肌肉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化学萃取获得大鼠坐骨神经细胞外基质,复合上编码GDNF的质粒DNA,构建成基因活化的细胞外基质支架。90只成年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GDNF基因活化的细胞外基质桥接组(A组,n=30),ECM桥接组(B组,n=30),自体神经桥接组(C组,n=30),12周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形态学方法及电生理学等方法来评价再生神经功能。结果GDNF基因活化的细胞外基质能作为局部的基因缓释系统来释放GDNF,高效表达12周以上;再生轴突数达(2 117±294),坐骨神经指数恢复到(30.92±2.98)%。结论GDNF基因活化的细胞外基质可以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希望成为自体神经移植的替代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细胞外基质 坐骨神经损伤修复 大鼠
下载PDF
上肢神经损伤的急诊显微外科修复 被引量:3
18
作者 孟宏 崔志民 梁郁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7-18,共2页
目的:报道1981~1995年,显微外科急诊择期修复上肢神经损伤172例222条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其中75例104条神经开放性损伤进行急诊清创及显微外科修复。结果:术后有53例72条神经得到3个月~8年的随访,... 目的:报道1981~1995年,显微外科急诊择期修复上肢神经损伤172例222条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其中75例104条神经开放性损伤进行急诊清创及显微外科修复。结果:术后有53例72条神经得到3个月~8年的随访,按BMRC提出的综合评价肢体神经运动和感觉功能来评定疗效,优良率达86.1%。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上肢神经开放性损伤进行急诊一期修复是提高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优良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 周围神经 创伤 显微外科 修复
原文传递
GDNF基因活化的细胞外基质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19
作者 梁安霖 蒋电明 安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9期930-934,共5页
目的:探讨GDNF基因活化的细胞外基质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化学萃取获得大鼠坐骨神经细胞外基质,复合上编码GDNF的质粒DNA,构建成基因活化的细胞外基质支架。60只成年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A组(n=20)GDNF基因活化的细... 目的:探讨GDNF基因活化的细胞外基质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化学萃取获得大鼠坐骨神经细胞外基质,复合上编码GDNF的质粒DNA,构建成基因活化的细胞外基质支架。60只成年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A组(n=20)GDNF基因活化的细胞外基质桥接组,B组(n=20)ECM桥接组,C组(n=20)自体神经桥接组,术后3天、1周、4周、12周时用RT-PCR、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形态学方法来评价神经元保护作用。结果:GDNF基因活化的细胞外基质能作为局部的基因缓释系统来释放GDNF,在脊髓中高效表达12周以上。GDNF mRNA的表达和Nissl染色阳性细胞的数量在脊髓中明显增加,而iNOS表达明显下降。神经元存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78.04%±3.50%vs 56.09%±1.89%)。结论:GDNF基因活化的细胞外基质可以促进GDNF mRNA在脊髓中表达,增加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其机制可能与iNOS受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细胞外基质 坐骨神经损伤修复 大鼠 神经元
下载PDF
大鼠股神经结扎损伤修复方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加富 张晨 +2 位作者 孙琳 王志军 付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37-844,共8页
目的探讨股神经结扎后不同时期,分别采用缝线解除、缝线解除加神经外膜松解和结扎处股神经切除后吻合3种方法修复后的效果,为临床上修复医源性周围神经结扎损伤提供参考。方法健康成年SD雌性大鼠120只,体重(200±20)g,制备左侧股神... 目的探讨股神经结扎后不同时期,分别采用缝线解除、缝线解除加神经外膜松解和结扎处股神经切除后吻合3种方法修复后的效果,为临床上修复医源性周围神经结扎损伤提供参考。方法健康成年SD雌性大鼠120只,体重(200±20)g,制备左侧股神经结扎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40只。A组为缝线解除组,B组为缝线解除加神经外膜松解组,C组为结扎处股神经切除后吻合组;每组根据对股神经修复时间不同分为即时修复(0期)和1、3、5个月修复(分别为1、2、3期),每期各10只。每期修复术后3个月,检测大鼠运动功能(足基角、跟尾角)、神经电生理(股神经动作电位和传导速度)、股四头肌湿重,取股四头肌和股神经行组织学观察并计数肌纤维数量和神经纤维通过率。结果足基角:在0、1、2、3期,A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5),A、B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跟尾角:在0、1、2、3期,A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5);在1、2、3期,B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5)。股四头肌湿重:除1期外,B组均显著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0、2期,A组均显著大于C组(P<0.05);除3期A组显著小于B组(P<0.05)外,其余各期A、B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神经动作电位:在0、1期,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3期,除3期A组显著高于C组(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神经传导速度:在0、1、3期,A组均显著高于C组(P<0.05);在0、1期A组均显著高于B组(P<0.05),在1、2期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仅0期显著高于C组(P<0.05)。股四头肌肌纤维计数:在1、2期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0期,A、B组均显著高于C组(P<0.05);在3期,A组显著高于B组(P<0.05)。股神经纤维通过率:除2期A组较B、C组增加(P<0.05)外,其余各期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神经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 结扎损伤 神经修复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