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苯乙烯苷对海马神经元细胞缺血性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雅莉 赵玲 李林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研究二苯乙烯苷(TSG)对大鼠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连二亚硫酸钠建立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缺血性损伤模型,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微量比色法及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测定法考察TSG对拟缺血性脑损伤的拮抗作用。结果... 目的研究二苯乙烯苷(TSG)对大鼠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连二亚硫酸钠建立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缺血性损伤模型,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微量比色法及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测定法考察TSG对拟缺血性脑损伤的拮抗作用。结果拟缺血性脑损伤可引起神经元细胞发生明显的损伤性变化,细胞死亡率升高,MTT值明显下降,LDH漏出增加;应用TSG后可减少LDH漏出,增加MTT值,降低细胞死亡率。结论TSG对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模型大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乙烯苷 海马神经元细胞 缺血性损伤 连二亚硫酸钠 保护作用
下载PDF
大黄素甲醚对神经细胞缺氧性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明 荔志云 +4 位作者 赵红斌 周杰 田立桩 季玮 李长栋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研究大黄素甲醚对缺氧引起的PC12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PC12细胞,建立神经细胞缺氧损伤模型,观察组细胞在缺氧损伤前采用大黄素甲醚进行预处理。MTT检测PC12细胞增殖活性,光学显微镜观察PC12细胞形态学、测定上清液中... 目的:研究大黄素甲醚对缺氧引起的PC12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PC12细胞,建立神经细胞缺氧损伤模型,观察组细胞在缺氧损伤前采用大黄素甲醚进行预处理。MTT检测PC12细胞增殖活性,光学显微镜观察PC12细胞形态学、测定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荧光免疫组化法测定c-fos蛋白表达、RT-PCR检测nNOS、iNOS mRNA表达。结果:细胞形态学研究提示大黄素甲醚明显提高PC12细胞的抗缺氧活性。大黄素甲醚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上清液LDH水平明显下降,c-fos表达明显降低(P<0.05)。RT-PCR结果分析显示nNOS mRNA在缺氧早期表达,iNOS mRNA主要在缺氧中晚期表达。结论:大黄素甲醚能减轻缺氧所致的神经元损伤,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损伤 缺氧性损伤 大黄素甲醚 PC12细胞 保护作用
下载PDF
四氢吖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7
3
作者 周金培 张惠斌 黄文龙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72-175,共4页
以他克林为先导物 ,设计合成了 1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 ,其中目的物 8个 .初步药理试验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目的物中 (3b)、(3f)和 (3h)活性较好 ,显示 9 位氨基、巯基和羧基取代物均有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由于化合物 (3f)为他克林... 以他克林为先导物 ,设计合成了 1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 ,其中目的物 8个 .初步药理试验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目的物中 (3b)、(3f)和 (3h)活性较好 ,显示 9 位氨基、巯基和羧基取代物均有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由于化合物 (3f)为他克林的苯并类似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吖啶 他克林 神经细胞保护 合成
下载PDF
零余子中环肽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旭 郭孟焕 +4 位作者 曹彦刚 王梦梦 米汪洋 郑晓珂 冯卫生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02-1007,共6页
目的探究零余子(bulbils of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中含氮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 gel CHP-20、ODS等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多柔比星... 目的探究零余子(bulbils of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中含氮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 gel CHP-20、ODS等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多柔比星诱导的NRK-52E细胞损伤模型及皮质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分别检测所得化合物的肾细胞保护作用及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结果从零余子中分离得到15个含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L-苯丙-L-酪)二肽(1)、环(L-缬-L-脯)二肽(2)、环(D-色-D-酪)二肽(3)、环(L-脯-L-酪)二肽(4)、环(L-苯丙-L-丙)二肽(5)、环(L-亮-L-脯)二肽(6)、环(L-异亮-L-脯)二肽(7)、环(D-脯-L-酪)二肽(8)、环(L-苯丙-L-脯)四肽(9)、3-羟基-3-(2-丙酰)-2,4(1H,3H)-喹啉二酮(10)、3-吲哚甲醛(11)、木瓜新碱A(12)、1-核糖醇基-2,3-二酮-1,2,3,4-四氢-6,7-二甲基-喹喔啉(13)、白曼陀罗酰胺(14)、苯丙氨酸(15)。化合物2、5、9、14能显著提高NRK-52E细胞活力。化合物对PC-12细胞活力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化合物2~5、7~9、11~14均为首次从薯蓣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首次报道化合物2、5、9、14在体外中表现出较好的肾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余子 化学成分 环(L-苯丙-L-酪)二肽 环(L-苯丙-L-脯)四肽 3-羟基-3-(2-丙酰)-2 4(1H 3H)-喹啉二酮 肾细胞保护 神经细胞保护
原文传递
四氢吖啶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脑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惠斌 周金培 黄文龙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03-407,共5页
早老性痴呆(AD)为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功能衰退性疾病。以他 克林为先导物,设计合成了2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中目的物14个。初步药理试验 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目的物对谷氨酸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3c和3k活 ... 早老性痴呆(AD)为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功能衰退性疾病。以他 克林为先导物,设计合成了2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中目的物14个。初步药理试验 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目的物对谷氨酸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3c和3k活 性较好,抑制率分别为61.1%和6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吖啶 他克林 神经细胞保护 合成
下载PDF
干细胞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再生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春丽 刘景晨 +4 位作者 周文杰 俞永珍 汤翠翠 邹秀兰 邹玉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93-1602,共10页
背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害是不可逆性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干细胞在此类疾病的治疗研究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但关于干细胞与眼部组织关系、发挥视神经保护机制的综合性描述较少。目的:从干细胞来源及其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功能维持的作... 背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害是不可逆性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干细胞在此类疾病的治疗研究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但关于干细胞与眼部组织关系、发挥视神经保护机制的综合性描述较少。目的:从干细胞来源及其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功能维持的作用出发,阐述干细胞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和再生研究中的作用与进展。方法:以“干细胞、视网膜前体细胞、视网膜祖细胞、转分化”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视网膜退行、视网膜变性”为中文关键词在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以“stem cell,retinal precursor cell,retinal progenitor cell,trans differentiation”与“retinal ganglion cell,RGC,retinal degeneration”为英文关键词,分别在PubMed数据库中搜索,最终按入组标准纳入文献102篇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哺乳动物眼内存在着视网膜干细胞和视网膜祖细胞,但其数量稀少、分化潜能受到限制,导致眼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再生能力低下。(2)体外培养显示眼内组织中有多种细胞能直接分化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另外部分细胞具有重编程为视网膜干细胞的潜能,寻找促进这些细胞增殖、分化及重编程的条件可极大地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眼内再生。(3)由于目前技术的限制,眼外干细胞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再生需经体外培养、诱导分化及手术再植入眼内等多个过程,步骤繁琐,但由于眼外干细胞的来源广泛、细胞数量众多,仍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再生研究的重点。(4)干细胞可提高受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率并维持细胞的功能,通过表达神经营养因子、降低炎症反应、改善缺血、促进其他细胞重编程为视网膜干细胞等机制是干细胞发挥视神经保护作用的基础。(5)在干细胞为基础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再生研究中,存在着肿瘤形成的风险、移植细胞缺乏附着且整合到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视网膜祖细胞 视神经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分化 玻璃体腔注射 视神经再生 视神经保护
下载PDF
姜黄素对β淀粉样蛋白作用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溪 王潇 钟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19期2198-2204,共7页
β淀粉样蛋白作为机体产物,其带来的生理、病理作用不容小觑,而天然提取物姜黄素恰巧能够抑制其产生、积聚及控制其给神经细胞带来的危害。姜黄素自从提取并问世以来,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进展,其具有抗炎、肿瘤防治、抗氧化等作... β淀粉样蛋白作为机体产物,其带来的生理、病理作用不容小觑,而天然提取物姜黄素恰巧能够抑制其产生、积聚及控制其给神经细胞带来的危害。姜黄素自从提取并问世以来,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进展,其具有抗炎、肿瘤防治、抗氧化等作用,能够抑制β淀粉样蛋白生成,并防止β淀粉样蛋白聚集、沉积,减少β淀粉样蛋白对神经细胞的损害。由此,本文将从姜黄素对于β淀粉样蛋白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神经细胞 Β淀粉样蛋白 神经细胞损害 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下载PDF
神经营养素家族因子对视网膜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雷祥 李根林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1期872-875,共4页
现有大量研究表明神经营养素家族因子对视网膜神经细胞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在所有家族成员中,神经生长因子能够有效保护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阻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神经生长因子与受体p75的结合,可以抑制神经节细胞的凋亡。脑源性神经... 现有大量研究表明神经营养素家族因子对视网膜神经细胞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在所有家族成员中,神经生长因子能够有效保护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阻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神经生长因子与受体p75的结合,可以抑制神经节细胞的凋亡。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以防止光感受器细胞变性,增强光感受器细胞损伤后的修复。在刺激神经节细胞轴突生长和突触形成方面,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素-3及神经营养素-4/5均具有显著效应。通过对神经营养素家族因子的研究,了解其作用机制,以期能够应用于视网膜神经细胞变性及损伤性疾病的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素 视网膜神经细胞 保护作用
下载PDF
内生真菌MG-9的主物质麦角甾醇的分离鉴定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秦王阁阁 孔玉珊 +4 位作者 蒋维 李辉 薛艳红 刘呈雄 刘士平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108-112,共5页
从疏花水柏枝中的一株内生真菌MG-9的粗提物中重结晶出一种主物质,采用NMR、MS等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这种主物质为麦角甾醇.以LDH(乳酸脱氢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spase 3、caspase 9的酶活表达情况为指标,研究了MG-9主物质对神经... 从疏花水柏枝中的一株内生真菌MG-9的粗提物中重结晶出一种主物质,采用NMR、MS等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这种主物质为麦角甾醇.以LDH(乳酸脱氢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spase 3、caspase 9的酶活表达情况为指标,研究了MG-9主物质对神经细胞SH-SY5Y的毒害作用及抗氧化保护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麦角甾醇在6.25-25μg/mL时对神经细胞SH-SY5Y毒性的量效关系不明显,而在6.25μg/mL时对神经细胞SH-SY5Y的氧化损伤保护具有更好的效果,将神经细胞SH-SY5Y在H_2O_2(800μmol/L)胁迫下的相对存活率提高了74.5%.并且麦角甾醇可通过抑制凋亡蛋白caspase 3的活性来达到对神经细胞SH-SY5Y的抗氧化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麦角甾醇 神经细胞保护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视神经损伤的修复与保护机制研究年度报告
10
作者 徐颖 阮奕文 +2 位作者 罗焕敏 陆大祥 钟敬祥 《科技资讯》 2016年第15期178-179,共2页
该研究计划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神经电生理技术、组织化学与免疫组化方法以及视觉行为学检测方法,研究视神经损伤的病理及修复机制,探讨纳米材料、神经营养因子、新型Nogo受体抑制剂及抗炎因子等对视神经损伤的修复与保护机制,防治视... 该研究计划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神经电生理技术、组织化学与免疫组化方法以及视觉行为学检测方法,研究视神经损伤的病理及修复机制,探讨纳米材料、神经营养因子、新型Nogo受体抑制剂及抗炎因子等对视神经损伤的修复与保护机制,防治视神经及节细胞的损伤,为视神经假体的成功应用奠定基础。该年度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1)探索微电极刺激视神经的安全电流强度范围、刺激时间时程;(2)测试电极假体插入视神经后的缺血状态以及缺血对视网膜的影响;(3)探索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MDHB)对氧化应激所致RGC-5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4)探索原花青素对视网膜节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5)探索Eph A2基因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 神经节细胞 修复与保护
下载PDF
泊洛沙姆188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11
作者 林恩 赖润龙 吴刚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年第3期1-2,共2页
目的证明泊洛沙姆188(Poloxamer188)对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急性硬膜下血肿模型,将大鼠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P188治疗组。按30min、2h、6h、12h时间点监测颅内压,同样时点取大鼠受压迫区脑组织,测定... 目的证明泊洛沙姆188(Poloxamer188)对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急性硬膜下血肿模型,将大鼠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P188治疗组。按30min、2h、6h、12h时间点监测颅内压,同样时点取大鼠受压迫区脑组织,测定其含水量。最后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各组间的统计学差异,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对照组30min与该组2h.6h时间段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2h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188治疗组12h时较同一时间段模型组有统计意义(P〈0.05)。各组脑组织含水量与时间成正比关系。对照组与P188治疗组12h脑组织含水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早期,颅内压、脑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静脉注射P188能够减少大鼠急性硬膜下血肿模型脑组织含水量,降低颅内压,提示颅脑损伤后P188可以透过血脑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洛沙姆188 颅内压 脑组织含水量 神经细胞保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