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三角与收肌管入路隐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春光 张志强 +7 位作者 李艳军 白艳辉 王园园 李庆辉 刘嘉运 柳进宁 高美娜 郭小雨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53-956,共4页
目的比较股三角与收肌管入路隐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60例,年龄53~68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股三角入路隐神经阻滞组(F组)和收肌管... 目的比较股三角与收肌管入路隐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60例,年龄53~68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股三角入路隐神经阻滞组(F组)和收肌管入路隐神经阻滞组(A组)。F组和A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行股三角入路隐神经阻滞和收肌管入路隐神经阻滞,分别注射0.5%罗哌卡因20 ml。2组术后病人自控隐神经阻滞镇痛,镇痛泵配方:1%罗哌卡因400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60 ml,背景输注速率5 ml/h,PCA剂量5 ml,锁定时间30 min,镇痛至术后72 h。VAS评分>4分时,病人按压镇痛泵后30 min疼痛未缓解,则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100 mg镇痛补救。分别于术后4、8、24、48和72 h时,采用徒手肌力法评定患肢股四头肌肌力。记录术后72 h时患者满意度评分。记录术后72 h内镇痛补救情况及不良反应(局麻药中毒、瘙痒、头晕、尿潴留和恶心呕吐等)发生情况。结果与F组比较,A组术后4、8和24 h时患肢股四头肌肌力增加,术后镇痛补救率降低(P<0.05),病人满意度评分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收肌管内隐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优于股三角内隐神经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阻滞 关节成形术 置管 收肌管 股三角
原文传递
收肌管阻滞联合浸润麻醉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23
2
作者 丁煌 周妙苗 +3 位作者 崔珊珊 张宗泽 王焱林 柯剑娟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02-1105,共4页
目的评价收肌管阻滞联合浸润麻醉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5~80岁,体重40~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0):单次收肌管阻滞联合浸... 目的评价收肌管阻滞联合浸润麻醉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5~80岁,体重40~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0):单次收肌管阻滞联合浸润麻醉组(A组)、单次股神经阻滞联合浸润麻醉组(F组)和单次浸润麻醉组(I组)。A组和F组麻醉诱导前分别在超声引导下行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0.5%罗哌卡因20 ml),完成神经阻滞后,所有患者均行全麻下喉罩通气,假体安装完毕后罗哌卡因膝关节周围局部浸润(0.2%罗哌卡因50 ml)。术后第1天早上开始每6 h口服1粒氨酚羟考酮胶囊。VAS评分〉5分,肌肉注射曲马多100 mg进行补救镇痛。于术后4、8、24、48和72 h时记录静态和动态VAS评分,测定股四头肌肌力,记录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I组比较,F组和A组术后4、8和24 h时静态和动态VAS评分降低,术后曲马多用量降低(P〈0.05);A组和I组术后4和8 h时股四头肌肌力高于F组(P〈0.05)。3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收肌管阻滞联合浸润麻醉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且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神经传导阻滞 收肌管 股神经 镇痛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19
3
作者 黎阳 刘金凤 +4 位作者 李春莲 梁月影 王晨 任蕾 于大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46-849,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65~80岁,体重55~82 kg,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连续收...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65~80岁,体重55~82 kg,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连续收肌管阻滞组(A组)和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40例。手术结束后两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收肌管阻滞,然后B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坐骨神经阻滞,两组分别注入负荷剂量0.2%罗哌卡因20 ml后,置入神经丛导管,连接PCA泵。记录术后4、8、12、24、48 h的静息和活动VAS疼痛评分,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改良Bromage运动阻滞分级,以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等。结果与A组比较,B组术后4~24 h的静息VAS评分,4~48 h的活动VAS评分均明显降低,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明显减少(P<0.05)。术后24 h两组改良Bromage运动阻滞分级均恢复到0级。两组均未见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优于单纯连续收肌管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神经阻滞 收肌管 坐骨神经
下载PDF
锥形束CT对83例中国人下颌神经管的位置测量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朝 徐淑兰 +3 位作者 周磊 姚钟雄 杨烁 钟丹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1-763,共3页
目的:探究下颌神经管与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为种植及植骨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83名中国人下颌神经管的锥形束CT扫描数据,对其双侧下颌神经管的数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下颌神经管到下颌骨颊侧壁的距离为(5.32±1.29)^(7.24... 目的:探究下颌神经管与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为种植及植骨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83名中国人下颌神经管的锥形束CT扫描数据,对其双侧下颌神经管的数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下颌神经管到下颌骨颊侧壁的距离为(5.32±1.29)^(7.24±1.29)mm,到下颌骨舌侧壁的平均距离为(3.43±0.99)^(3.93±1.17)mm,到下颌骨下缘的平均距离为(8.81±1.90)^(10.02±2.19)mm,内径的平均值为(2.27±0.44)^(2.61±0.40)mm。男性与女性在下颌管距下颌骨颊侧壁、下颌下缘以及下颌骨内径的平均值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前襻的出现率是70.9%,长度为(2.76±1.14)mm。下颌管分支的出现率为10.84%,长度为(10.72±5.29)mm。结论:中国人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位置变异较大,前襻和下颌管分支在下颌骨中发生率较高,植骨及种植手术前应仔细检查,减小神经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神经 锥形束CT 下颌神经管 前襻 下颌管分支
下载PDF
视神经管的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10
5
作者 陶存山 卢亦成 +5 位作者 楼美清 王冰心 汪亮 李文 张康 蒋建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363-365,共3页
目的观察视神经管的解剖结构以及视神经管磨除前后相关结构显露范围的变化,为手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测量15例成人干颅骨和15例经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头。结果视神经管的最狭窄部位在中部,其横截面积为(17.21±3... 目的观察视神经管的解剖结构以及视神经管磨除前后相关结构显露范围的变化,为手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测量15例成人干颅骨和15例经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头。结果视神经管的最狭窄部位在中部,其横截面积为(17.21±3.74)mm2。眼动脉均在视神经下方的管底硬膜层内走行。视神经管上壁磨除前视神经颈内动脉(OCT)三角宽度为(3.61±1.35)mm;磨除后为(7.16±1.42)mm。结论视神经管在管中部对视神经的束缚作用最强;眼动脉均在视神经下方的管底硬膜层内走行,因此沿视神经纵行剪开其上方的硬膜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 神经解剖学 眼动脉 视神经管
下载PDF
置管持续收肌管阻滞与单次注射收肌管阻滞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灿锋 徐宏伟 +4 位作者 沈彬 杨静 周宗科 康鹏德 裴福兴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49-1054,共6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下置管持续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与单次注射ACB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镇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2月,将60例因重度退行性骨关节炎拟行初次单膝TK...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下置管持续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与单次注射ACB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镇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2月,将60例因重度退行性骨关节炎拟行初次单膝TKA且符合选择标准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置管持续ACB组(A组)和单次注射ACB组(B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民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以及术前膝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术中使用止血带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盐酸哌替啶使用情况、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术后行静息及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徒手肌力法评定股四头肌肌力,测量膝关节活动度并记录首次屈膝达90°时间。结果 A组术中使用止血带时间、术后引流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后住院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各时间点A组VAS评分均低于B组,其中术后12 h后静息VAS评分及8 h后活动VAS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A组股四头肌肌力均优于B组,其中术后24、48、72 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48、72 h及出院当天膝关节活动度均显著优于B组(P<0.05),患者首次屈膝达90°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t=–2.951,P=0.016)。术后24 h内使用盐酸哌替啶(50 mg/次)者,A组4例、B组7例;术后24~48 h使用,A组3例、B组7例;术后48~72 h使用,A组1例、B组3例。A组2例发生置管处渗液,无1例发生置管脱落。结论置管持续ACB对TKA术后静息及活动状态下的镇痛效果均优于单次注射ACB,能明显降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更有利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恢复,促进早期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神经传导阻滞 收肌管 镇痛 康复
原文传递
腰神经根管的解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7
作者 夏玉军 陆光庭 谭允西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8年第3期152-155,189-190,共6页
在60具成人标本上解剖观察了腰神经根管的构成及其与腰神经根的关系.上位腰神经(L1—3)根管分为椎管内段和椎间孔段,皆毗邻骨性结构.下位腰神经(L4—S1)根管分为侧隐窝段和椎间孔段,在侧隐窝段的上份,神经根前邻椎间盘,后邻黄韧带及椎... 在60具成人标本上解剖观察了腰神经根管的构成及其与腰神经根的关系.上位腰神经(L1—3)根管分为椎管内段和椎间孔段,皆毗邻骨性结构.下位腰神经(L4—S1)根管分为侧隐窝段和椎间孔段,在侧隐窝段的上份,神经根前邻椎间盘,后邻黄韧带及椎间关节,周围间隙小,病变时易受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 神经根 神经根管 侧隐窝
下载PDF
收肌管阻滞联合闭孔神经后支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16
8
作者 石钊 张素品 +1 位作者 王国林 于泳浩 《中华麻醉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65-1367,共3页
目的评价收肌管阻滞联合闭孔神经后支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60例,性别不限,年龄65~75岁,体重55~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收肌管... 目的评价收肌管阻滞联合闭孔神经后支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60例,性别不限,年龄65~75岁,体重55~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收肌管阻滞组(A组)和收肌管阻滞联合闭孔神经后支阻滞组(AO组)。麻醉诱导结束后,2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收肌管阻滞,注入0.5%罗哌卡因20 ml,然后AO组在超声引导下行闭孔神经后支阻滞,注入0.5%罗哌卡因10 ml。术后VAS评分≥3分时行PCIA,所用药物为吗啡0.05 mg/kg,锁定时间10 min。若VAS评分仍≥3分,静脉注射吗啡0.025 mg/kg补救镇痛。记录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物时间、术后24和48 h内吗啡用量、术后48 h病人镇痛满意度评分和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A组比较,AO组首次使用镇痛药物时间延长,术后24 h吗啡用量减少(P〈0.05);2组术后48 h吗啡用量、镇痛满意度评分、恶心、呕吐及瘙痒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收肌管阻滞联合闭孔神经后支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人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纯收肌管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神经传导阻滞 收肌管 闭孔神经 镇痛
原文传递
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美雄 苏伟 +1 位作者 肖刚 周新平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06年第5期275-277,共3页
目的:为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提供解剖学证据。方法:利用1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腹会阴联合切除做会阴解剖时,以两侧坐骨结节前缘为参照基点,解剖出双侧阴部神经及其分支。后3例患者用亚甲蓝标记阴部神经封闭位点。结果:阴部神经在Alcock管出口... 目的:为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提供解剖学证据。方法:利用1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腹会阴联合切除做会阴解剖时,以两侧坐骨结节前缘为参照基点,解剖出双侧阴部神经及其分支。后3例患者用亚甲蓝标记阴部神经封闭位点。结果:阴部神经在Alcock管出口处位于阴部内动脉、静脉下方,分出会阴神经和肛神经,左侧有个别散发肛神经。经皮穿刺至坐骨结节,再垂直其内侧进针26mm注射亚甲蓝,可见阴部神经周围被蓝染。结论:距坐骨结节前缘内侧26mm是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的恰当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部神经 解剖 肛管 阻滞麻醉
下载PDF
超声引导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后方浸润麻醉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怀奇 李贺 +3 位作者 李琼 刘纪文 韩卫东 任从才 《临床外科杂志》 2018年第8期613-615,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后方浸润麻醉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效果。方法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病人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采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试验组15例,采用超声引导下收肌...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后方浸润麻醉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效果。方法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病人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采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试验组15例,采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后方浸润麻醉。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肢体功能(术后首次直腿抬高时间、肌四头肌肌力、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病人收肌管阻滞过程中的麻醉药物剂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静息状态下疼痛评分比较,第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VAS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两组病人疼痛评分存在差异(P<0.05),不同时间点存在差别(P<0.05),说明病人VAS评分随时间变化的速度不一致。两组病人股四头肌肌力和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和试验组均有2例病人出现了尿潴留,无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后方浸润麻醉与单纯收肌管阻滞比较,能更好地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预后过程中疼痛程度,且随着时间迁移病人疼痛程度均有明显下降,不同处理方式的病人疼痛程度下降速度不一致。两组病人术后的肢体功能亦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股四头肌肌力和关节活动度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神经传导阻滞 收肌管 股神经 镇痛
下载PDF
远端和近端入路腘动脉与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春光 刘蕊 +5 位作者 柳进宁 高美娜 梁浩 龙玉斌 汤世宇 郭颖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比较远端和近端入路腘动脉与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IPACK)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和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65~80岁,BMI 20~30 kg/m^(2),ASA... 目的比较远端和近端入路腘动脉与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IPACK)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和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65~80岁,BMI 20~3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远端IPACK组(D组)和近端IPACK组(P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D组采用含肾上腺素0.1 mg的0.25%罗哌卡因20 ml行远端IPACK,P组采用含肾上腺素0.1 mg的0.25%罗哌卡因20 ml行近端IPACK。D组和P组均于IPACK完成后行收肌管阻滞,并留置神经周围导管。当术后VAS疼痛评分>4分,且患者按压镇痛泵后30 min未缓解时,皮下注射羟考酮5 mg进行镇痛补救。记录IPACK操作时间、腓总神经运动阻滞例数、补救镇痛例数、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术前及术后1、2、3 d患者主动屈膝最大角度和步行距离,记录局麻药物中毒、穿刺部位感染、血肿、院内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P组比较,D组IPACK操作时间明显缩短(P<0.05),腓总神经运动阻滞率、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1、2 d步行距离明显延长(P<0.05)。两组术前、术后1、2、3 d患者主动屈膝最大角度及术后3 d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端IPACK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操作简便,镇痛效果明显,对运动功能影响小,效果优于近端IPA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腘动脉与膝关节囊后间隙 收肌管 关节成形术 老年
下载PDF
展神经颅内段的分段毗邻与转角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锦峰 姜苏明 汪昌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为颅底显微外科提供展神经的解剖学资料,同时探讨其脆弱性的解剖基础。方法:观测15例(30侧)成人头颅标本展神经的位置、行径及毗邻,并对其分段测量。结果:①展神经颅内段可分为5段:脑池段(15.01±2.56)mm,岩斜段(6.38±1.7... 目的:为颅底显微外科提供展神经的解剖学资料,同时探讨其脆弱性的解剖基础。方法:观测15例(30侧)成人头颅标本展神经的位置、行径及毗邻,并对其分段测量。结果:①展神经颅内段可分为5段:脑池段(15.01±2.56)mm,岩斜段(6.38±1.78)mm,动脉后段(2.81±1.32)mm,跨动脉段(5.76±0.84)mm,动脉前下段(15.63±2.03)mm;②展神经颅内段在行程中形成3个转角,分别位于脑膜入口处、岩尖及颈内动脉(ICA)的外侧面;③斜坡内动脉、斜坡外动脉、小脑幕动脉、垂体下动脉及下干的前外侧支与展神经关系密切;④展神经三角:由岩蝶韧带、三叉神经囊内侧面及ICA后外侧面围成,展神经动脉后段经过此三角;⑤在ICA外侧面有交感神经以锐角加入展神经。结论:①展神经行程中的3个转角,以及与血管、神经、韧带、骨等复杂的解剖关系,使其脆弱而易于损伤;②在斜坡区、颞骨岩部和海绵窦手术时必须予以识别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神经 应用解剖 Dorello管 颈内动脉
下载PDF
颈侧入路切除颈部椎管内外哑铃形神经源性肿瘤 被引量:9
13
作者 钱海鹏 万经海 +1 位作者 李学记 刘绍严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91-1095,共5页
目的探讨颈侧入路切除颈椎管内外哑铃形神经源性肿瘤的适应证及术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14例颈椎管内外哑铃形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11—60岁。影像学证实为椎管内外哑铃形生长... 目的探讨颈侧入路切除颈椎管内外哑铃形神经源性肿瘤的适应证及术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14例颈椎管内外哑铃形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11—60岁。影像学证实为椎管内外哑铃形生长的肿瘤,肿瘤最大径为3.0~8.0cm,平均4.8cm;其中椎管内部分最大径为1.3~3.8cm,平均2.1cm。Asazuma分型ⅡC型9例,Ⅲb型2例,Ⅳ型2例,Ⅵ型1例;累及颈部节段C1-C2的1例,C2-C3的1例,C3-C4的2例,C4-C5的2例,C5~C6的3例,C6-C7的4例,C2-C4的1例。全部患者选择颈侧入路切除肿瘤,头颈外科经前、中斜角肌之间的间隙向内分离,显露横突及椎间孔定位,分块切除椎间孔外部肿瘤;神经外科于横突后方咬除上、下关节突骨质,扩大椎间孔,并经椎间孔内切开硬脊模,切除椎管内肿瘤。神经外科完成硬脊膜修补后,头颈外科再缝合关闭颈部切口。结果术后病理证实3例神经纤维瘤,11例神经鞘瘤。12例患者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平均手术失血量292ml,平均手术时间129min,术后平均住院7.1d。有2例术中需显露椎动脉,无椎动脉损伤发生;3例切断载瘤神经根。术后均无脑脊液漏、局部血肿、新发的臂丛神经损伤、交感神经损伤、气管水肿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24个月,平均随访13.5个月;2例次全切除患者肿瘤未有增长,12例全切除患者均未复发。结论颈侧入路损伤小,简单易行,术后恢复快;由头颈外科及神经外科医师合作,可适用于治疗Asazuma分型中为ⅡC、Ⅲb或Ⅳ型,肿瘤在椎管内部分未过中线,肿瘤椎管外扩展至颈深筋膜深层的神经源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神经组织 神经外科手术 椎管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潞 汪文静 王海丽 《海军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505-50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的效果,为该类手术适宜的术后镇痛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进行单侧TKA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的效果,为该类手术适宜的术后镇痛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进行单侧TKA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后实施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研究组在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收肌管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后4、12、24、48 h的静息和活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补救镇痛次数以及神经阻滞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4、12、24、48 h静息和活动VAS疼痛评分均降低(P<0.05)。并且补救镇痛药曲马多的用量更少,术后3 d内,每天的最大VAS疼痛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更低(P<0.05)。2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各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收肌管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TKA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纯收肌管阻滞,建议临床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神经阻滞 收肌管 坐骨神经 自控静脉镇痛
下载PDF
视神经损伤与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守森 荆俊杰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6-78,共3页
通过对近年来的19篇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外伤性视神经经损伤主要发生在眉额部受到外力打击后,不一定伴有视神经管骨折,以伤后立即失明和伴有骨折者损伤较重,且疗效不理想。及时的颅视神经管减压是良好的选择,要求打开视神经管顶的全宽和全... 通过对近年来的19篇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外伤性视神经经损伤主要发生在眉额部受到外力打击后,不一定伴有视神经管骨折,以伤后立即失明和伴有骨折者损伤较重,且疗效不理想。及时的颅视神经管减压是良好的选择,要求打开视神经管顶的全宽和全长,最好在伤后10天内尽早手术,早期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对于视神经管段的视神经损伤,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 视神经管 创伤和损伤 开颅术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单次收肌管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立峰 李超 +7 位作者 郭艾 曾娜 杨波 刁乃成 王芳 张京新 齐峥嵘 李智尧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5期1661-166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收肌管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收肌管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单次收肌管阻滞进行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对照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单次股神经阻滞进行围手术期镇痛。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静态疼痛和动态疼痛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和1周膝关节活动度和股四头肌肌力。当VAS>7分时口服50 mg盐酸曲马多进行补救镇痛治疗,记录两组术后补救镇痛治疗的患者数量和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 h、24 h和48 h静息VAS为6.5±0.9分、5.8±0.7分和4.2±0.5分,动态VAS为7.1±0.9分、5.9±0.8分和4.5±0.6分;而对照组静息VAS为6.4±0.8分、5.6±0.6分和4.1±0.5分,动态VAS为7.2±0.8分、5.8±0.7分和4.4±0.5分。两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息VAS和动态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使用盐酸曲马多数量和镇痛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收肌管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效果满意。该神经阻滞方法对股四头肌肌力没有影响,有利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收肌管 围手术期镇痛 快速康复
下载PDF
正常婴幼儿及成人蜗神经管、内耳道及蜗神经影像学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郑慧 李玉华 +3 位作者 曹雯君 李惠民 虞崚崴 张忠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测量正常婴幼儿和成人蜗神经管(CNC)、内耳道(IAC)及蜗神经(CN)的正常值并观察两组之间有无差异,为婴幼儿期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CI)提供必要依据。方法:选择婴幼儿及成人各30名,均行颞骨HRCT扫描,另选择婴幼儿及成人各20名,均行内... 目的:测量正常婴幼儿和成人蜗神经管(CNC)、内耳道(IAC)及蜗神经(CN)的正常值并观察两组之间有无差异,为婴幼儿期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CI)提供必要依据。方法:选择婴幼儿及成人各30名,均行颞骨HRCT扫描,另选择婴幼儿及成人各20名,均行内耳道MRI FIESTA序列扫描,所有病例均排除内耳疾患。在HRCT图像上分别测量CNC宽度及IAC最大径,在MRI图像上测量CN直径,各测量结果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各测量指标均进行婴幼儿及成人组间比较。结果:正常婴幼儿和成人CNC宽度、IAC最大径及CN直径测量结果分别如下:CNC宽度(1.92±0.25)mm、(1.84±0.19)mm;IAC最大径(4.92±0.69)mm、(5.04±0.59)mm;CN直径(1.06±0.08)mm、(1.02±0.11)mm。以上各测量指标婴幼儿及成人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正常婴幼儿CNC、IAC及CN大小与成人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表明婴幼儿期开展CI是可行的。同时本研究所得到的测量值为蜗神经发育不良(CND)诊断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神经 耳道 耳蜗植入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腰骶神经根管的连续断层与CT对照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炎生 周庭永 +2 位作者 韩景茹 钱学华 吕发金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3-467,共5页
目的 :为临床诊断腰椎管狭窄症提供腰骶神经根管的断层解剖学及CT资料。材料和方法 :在 3 0例成人脊柱横断层标本和 3 6例成人脊柱CT图像上 ,选取脊柱L3~S1节段 ,并将各节段分别分为A、B、C三个区段 ,观测其神经根管及有关数据。结果 :... 目的 :为临床诊断腰椎管狭窄症提供腰骶神经根管的断层解剖学及CT资料。材料和方法 :在 3 0例成人脊柱横断层标本和 3 6例成人脊柱CT图像上 ,选取脊柱L3~S1节段 ,并将各节段分别分为A、B、C三个区段 ,观测其神经根管及有关数据。结果 :在A区段 ,各神经根的矢径由L3~S1逐渐增大 ;在B区段 ,神经根的行程靠近黄韧带 ;在C区段 ,神经根的行程靠近椎间盘。结论 :(1 )侧隐窝狭窄的判断标准应依腰骶节段不同而异 ;(2 )根管狭窄症的发生率可随L3~S1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神经根管 对照观察 CT 断层解剖
下载PDF
不同入路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运用
19
作者 刘佳 张文文 +3 位作者 尹加林 张勇 王晓亮 余洁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473-147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ACB)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中的临床运用效果及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行单侧TKA的5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超声引导下近端AC...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ACB)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中的临床运用效果及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行单侧TKA的5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超声引导下近端ACB,n=29)和B组(超声引导下远端ACB,n=29)。两组均使用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IA)复合超声引导下ACB。记录术后各时间点的静息和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PCIA舒芬太尼的总用量、PCIA的有效按压次数(P1)、实际按压次数(P2)、镇痛满意度评分、追加曲马多镇痛例数、各时间点术侧股四头肌肌力和膝关节活动度以及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术后4、8、12、24、48 h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均低于A组(均P<0.05);B组的术后PCIA舒芬太尼总用量、P1和P2及追加曲马多镇痛例数均少于A组(均P<0.05);B组的术后镇痛满意度Likert评分高于A组(P<0.05);B组术后24 h股四头肌力高于A组(P<0.05);B组术后24 h和48 h的关节活动度大于A组(均P<0.05);B组恶心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远端ACB更能有效缓解TKA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改善股四头肌肌力及关节活动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神经传导阻滞 收肌管 镇痛
原文传递
高频超声检查腕管结构对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诊断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彦芝 徐相蓉 +3 位作者 卢琼洁 叶志宏 李智民 何丽华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3-436,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高频超声检查腕管结构对诊断职业性手臂振动病(HAVD)的意义。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以18例(36只手腕)男性职业性轻度HAVD患者为病例组,20名(40只手腕)男性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2组人群豌豆骨水... 目的探讨采用高频超声检查腕管结构对诊断职业性手臂振动病(HAVD)的意义。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以18例(36只手腕)男性职业性轻度HAVD患者为病例组,20名(40只手腕)男性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2组人群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SA)以及钩骨钩水平腕横韧带厚度、正中神经的内径和CSA。采用Fisher判别分析和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评价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CSA诊断HAVD的效果。结果病例组人群双手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CSA小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人群双手钩骨钩水平的腕横韧带厚度、正中神经内径及CSA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双手豌豆骨平面正中神经CSA为HAVD诊断指标进行Fisher判别分析建立判别方程,对HAVD的预测准确率为78.9%。以判别得分进行ROC曲线分析以判别HAVD,曲线下面积为0.842,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88.90%。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可观察并量化HAVD患者腕管内容物的影像学变化,为诊断HAVD提供客观、科学的影像学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检查 手臂振动病 正中神经 横截面积 腕管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