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骨脂4种组分对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柴丽娟 王安红 +4 位作者 徐金虎 王虹 王少峡 张晗 张晓霞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0-363,共4页
目的探讨补骨脂4种组分补骨脂素、corylifol A、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酚对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ELISA法测定补骨脂4种组分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TNF-a,IL-1β,IL-6分泌的影响及雌激素受体抑制剂(ICI 182.170)的... 目的探讨补骨脂4种组分补骨脂素、corylifol A、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酚对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ELISA法测定补骨脂4种组分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TNF-a,IL-1β,IL-6分泌的影响及雌激素受体抑制剂(ICI 182.170)的拮抗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脂多糖(LPS)组可以显著升高RAW264.7细胞表达TNF-α,IL-1β,IL-6(P<0.05);corylifol A、补骨脂酚在10μmol.L-1浓度下能显著降低TNF-α的分泌(P<0.05);补骨脂素、corylifol A、新补骨脂异黄酮在10μmol.L-1浓度下能显著降低IL-1β的分泌(P<0.05);corylifol A、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酚在10μmol.L-1浓度下显著降低IL-6的分泌。补骨脂4种组分的抗炎作用与补骨脂雌激素样活性无关。结论补骨脂4种不同组分对LPS刺激引起的炎症因子的释放有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与雌激素受体样活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素 corylifol A 新补骨脂异黄酮 补骨脂酚 TNF-α IL-1Β IL-6 雌激素样作用
原文传递
D-最优设计响应面法结合UHPLC优选补骨脂药材炮制工艺 被引量:17
2
作者 励娜 张小梅 +2 位作者 姚媛媛 陈一龙 范琦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3-239,共7页
目的采用D-最优设计响应面法结合UHPLC技术优选补骨脂药材炮制工艺。方法以补骨脂药材炮制工艺的关键参数闷润时间、炒制温度及加盐量为自变量,进行D-最优设计;以UHPLC检测获得的补骨脂药材中9种主要指标成分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新... 目的采用D-最优设计响应面法结合UHPLC技术优选补骨脂药材炮制工艺。方法以补骨脂药材炮制工艺的关键参数闷润时间、炒制温度及加盐量为自变量,进行D-最优设计;以UHPLC检测获得的补骨脂药材中9种主要指标成分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甲素、补骨脂定、补骨脂乙素、补骨脂宁、补骨脂查耳酮和补骨脂酚炮制前后的质量分数变化为因变量,进行响应面分析;并结合单因素试验优化炒制时间,优选出补骨脂药材炮制工艺。结果补骨脂药材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在100 g补骨脂药材中加入2.10 g盐,闷润12 h,在80℃炒制30 min。结论利用D-最优设计响应面法结合UHPLC能够优选补骨脂药材炮制工艺参数,提高炮制工艺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为提高补骨脂盐炙品的质量均一性和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炮制工艺 D-最优设计响应面法 UHPLC 补骨脂素 异补骨脂素 新补骨脂异黄酮 补骨脂甲素 补骨脂定 补骨脂乙素 补骨脂宁 补骨脂查耳酮 补骨脂酚
原文传递
杜鹃兰化学成分及神经保护活性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林松 高欢 +2 位作者 张帅 蒋晓文 赵庆春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779-3786,共8页
目的研究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的化学成分及其神经保护活性。方法采用AB-8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中低压柱色谱及高效液相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并通过波谱方法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和... 目的研究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的化学成分及其神经保护活性。方法采用AB-8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中低压柱色谱及高效液相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并通过波谱方法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和解析。结果对杜鹃兰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层进行分离,共得到了23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现代波谱学手段及文献对照等方法鉴定了其中20个化合物的的结构,分别为双[4-(β-D-吡喃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1)、1-[4-(β-D-吡喃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4-甲基苹果酸酯(2)、1-[4-(β-D-吡喃葡萄糖氧)苄基]-4-甲基-2-苄基苹果酸酯(3)、山药素Ⅲ-3-葡萄糖苷(4)、红果酸(5)、橙皮苷(6)、1,3-二甲氧基酰胺基-4-甲基苯(7)、(3-甲氧基酰胺基-2-甲基苯)-氨基甲酸甲酯(8)、4,4’-二甲氧基酰胺基二苯甲烷(9)、3,3’-二羟基-2,6-双(p-羟基苄基)-5-甲氧基苯(10)、3’,5-二羟基-2-(4-羟基苄基)-3-甲氧基苯(11)、3,3’-二羟基-2-(4-羟基苄基)-5-甲氧基苯(12)、补骨脂宁(13)、山药素Ⅲ(14)、新补骨脂异黄酮(15)、异补骨脂查耳酮(16)、2,6,2’,6'-四甲基-4,4-R2(2,3-环氧基-1-羟基丙基)联苯(17)、coelonin(18)、石斛酚(19)、β-谷甾醇(20)。结论其中化合物7~9、13、15~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17在H202损伤模型中表现出了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并且推测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氧化损伤实现的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兰 神经保护活性 1 3-二甲氧基酰胺基-4-甲基苯 (3-甲氧基酰胺基-2-甲基苯)-氨基甲酸甲酯 4 4’-二甲氧基酰胺基二苯甲烷 补骨脂宁 新补骨脂异黄酮
原文传递
炮制时间对盐补骨脂中10种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凯 许梦莹 +1 位作者 周宁 张振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0-713,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定、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异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异补骨脂查耳酮、补骨脂宁、新补骨脂异黄酮和补骨脂酚10种化学成分的方法,并探讨炒制时间对...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定、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异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异补骨脂查耳酮、补骨脂宁、新补骨脂异黄酮和补骨脂酚10种化学成分的方法,并探讨炒制时间对盐补骨脂中10种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UPLC法,色谱条件:C18柱(50 mm×4.6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水,采用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 L/min,检测波长250 nm,柱温30℃。结果被测定的10种成分色谱峰在15 min分析时间内均有良好的分离度,精密度RSD均小于3%;在室温条件下24 h内稳定;各成分均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 0);平均加样回收率96%~105%,RSD均小于3%。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补骨脂的质量控制。随炒制时间的延长,香豆素类成分呈现先降后升再降趋势,黄酮类、补骨脂酚及10种成分总量有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制 盐炙 补骨脂 补骨脂素 异补骨脂素 补骨脂定 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 异补骨脂二氢黄酮 补骨脂二氢黄酮 异补骨脂查耳酮 补骨脂宁 新补骨脂异黄酮 补骨脂酚 UPLC
原文传递
基于雷公法结合盐炙法对补骨脂的炮制及肝毒性评价 被引量:11
5
作者 洪丽 王哲 +1 位作者 汤小涵 袁海龙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6983-6989,共7页
目的基于雷公法结合盐炙法对补骨脂进行炮制减毒并评价补骨脂炮制前后的肝毒性变化。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乙素和补骨脂酚6个指标成分的含量;选取醇浓度、... 目的基于雷公法结合盐炙法对补骨脂进行炮制减毒并评价补骨脂炮制前后的肝毒性变化。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乙素和补骨脂酚6个指标成分的含量;选取醇浓度、醇浸时间和蒸制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指标成分含量下降率的综合加权评分为指标,正交试验优化炮制工艺,并通过小鼠肝毒性实验评价补骨脂炮制前后的肝毒性。结果补骨脂最佳炮制工艺,按《中国药典》2020年版盐炙法制备盐补骨脂,取盐补骨脂适量,加入5倍量80%乙醇浸泡24 h,倒出乙醇并用蒸馏水洗净,加入5倍量蒸馏水,浸泡12 h,倒出蒸馏水并洗净,置蒸锅内隔水蒸4 h,取出晾干;由该法炮制所得的补骨脂炮制品中毒性成分含量明显下降,小鼠肝毒性显著降低。结论该炮制方法可明显降低补骨脂的肝毒性,为临床合理炮制补骨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雷公法 盐炙法 炮制减毒 正交试验 肝毒性 补骨脂素 异补骨脂素 新补骨脂异黄酮 补骨脂甲素 补骨脂乙素 补骨脂酚
原文传递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补骨脂毒性相关成分群的高效辨识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佳妍 刘欣欣 +3 位作者 宁青 李彦东 石子琪 韦英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9-136,共8页
目的基于斑马鱼模型结合相关分析高效辨识补骨脂毒性成分群。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7个产地18个批次补骨脂中4个香豆素类、4个黄酮类和补骨脂酚的含量。以斑马鱼(6 dpf)死亡率、脏器中毒形态、半数致死浓度(lethal concentration 5... 目的基于斑马鱼模型结合相关分析高效辨识补骨脂毒性成分群。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7个产地18个批次补骨脂中4个香豆素类、4个黄酮类和补骨脂酚的含量。以斑马鱼(6 dpf)死亡率、脏器中毒形态、半数致死浓度(lethal concentration 50,LC50)值为指标,采用斑马鱼模型评价18个批次补骨脂水煎液的毒性。将各类成分的含量分别与斑马鱼LC50值进行相关分析,辨识毒性成分群,并通过对代表成分的斑马鱼毒性评价进行验证。结果不同产地18个批次补骨脂水煎液中香豆素类、黄酮类、补骨脂酚的含量差异较大,4个香豆素类成分、黄酮成分(新补骨脂异黄酮)和补骨脂酚含量最大值分别是最小值的3.47~5.60、5.30、6.47倍。斑马鱼毒性评价结果显示18个批次补骨脂水煎液对斑马鱼毒性差异较大,其中LC5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7.2倍。毒性与成分含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斑马鱼毒性与黄酮类成分、补骨脂酚的相关性较好(R^(2)分别为0.6234、0.5878),与香豆素类成分的相关性较低(R^(2)为0.1877)。各类代表成分的毒性评价结果表明,补骨脂酚和3个黄酮成分(补骨脂甲素、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乙素)是补骨脂致毒的关键成分,香豆素类成分的安全性相对较好。结论斑马鱼模型可高效、灵敏反映不同批次补骨脂毒性的差异,通过毒性与成分含量的相关分析,能够快速发现补骨脂中毒性相关成分群,为从中药复杂体系快速发现毒性及其相关物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毒性成分 斑马鱼 相关分析 补骨脂甲素 新补骨脂异黄酮 补骨脂乙素
原文传递
补肺活血胶囊大鼠体内代谢产物鉴定及代谢途径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任慧 郭盛 +5 位作者 张祎盈 李全 王恒斌 耿婉丽 钱大玮 段金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51-1063,共13页
目的 研究补肺活血胶囊(Bufei Huoxue Capsules,BHC)在大鼠血浆、胆汁、尿液、粪便中的原型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归纳总结不同类型化合物的体内代谢规律。方法 大鼠igBHC后,收集血浆、胆汁、尿液和粪便样品并进行预处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 目的 研究补肺活血胶囊(Bufei Huoxue Capsules,BHC)在大鼠血浆、胆汁、尿液、粪便中的原型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归纳总结不同类型化合物的体内代谢规律。方法 大鼠igBHC后,收集血浆、胆汁、尿液和粪便样品并进行预处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及质量亏损过滤技术,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 共检测到没食子酸、芍药苷、毛蕊异黄酮、新补骨脂异黄酮、(S)-异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苷等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67个,其中酚酸类成分10个、单萜类成分7个、黄酮类成分35个、香豆素类成分12个、皂苷类成分3个,主要代谢途径包括氧化、还原、甲基化、葡糖醛酸结合、硫酸结合等。结论 初步阐明了BHC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及其代谢转化特征,为基于体内过程揭示其药效物质基础奠定了基础,为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肺活血胶囊 代谢产物鉴定 代谢途径分析 UPLC-Q-TOF-MS 没食子酸 芍药苷 毛蕊异黄酮 新补骨脂异黄酮 (S)-异补骨脂二氢黄酮 补骨脂苷 黄芪甲苷
原文传递
Enzymatic biosynthesis of novel neobavaisoflavone glucosides via Bacillus UDP-glycosyltransferase 被引量:3
8
作者 MA Tao DAI Yi-Qun +5 位作者 LI Nan HUO Qiang LI Hong-Mei ZHANG Yu-Xin PIAO Zheng-Hao WU Cheng-Zhu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81-287,共7页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perform structural modifications of of neobavaisoflavone(NBIF), using an in vitro enzymatic glycosylation reac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its water-solubility. Two novel glucosides of N...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perform structural modifications of of neobavaisoflavone(NBIF), using an in vitro enzymatic glycosylation reac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its water-solubility. Two novel glucosides of NBIF were obtained from an enzymatic glycosylation by UDP-glycosyltransferase. The glycosylated products were elucidated by LC-MS, HR-ESI-MS, and NMR analysis. The HPLC peaks were integrated and the concentrations in sample solutions were calculated. The MTT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cytotoxic activity of compounds in cancer cell lines. Based on the spectroscopic analyses, the two novel glucosides were identified as neobavaisoflavone-4′-O-β-D-glucopyranoside(1) and neobavaisoflavone-4′, 7-di-O-β-D-glucopyranoside(2). Additionally, the water-solubilities of compounds 1 and 2 were approximately 175.1-and 4 031.9-fold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ubstrate, respectively. Among the test compounds, only NBIF exhibited weak cytotoxicity against four human cancer cell lines, with IC50 values ranging from 63.47 to 72.81 μmol·L^(-1).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vitro enzymatic glycosylation is a powerful approach to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improving water-solu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bavaisoflavone GLYCOSYLATION UDP-glycosyltransferase WATER-SOLUBILITY Cytotoxicity
原文传递
新补骨脂异黄酮对破骨细胞形成及破骨基因表达的作用
9
作者 陈国材 《中医康复》 2024年第5期5-9,15,共6页
目的:探讨新补骨脂异黄酮对破骨细胞形成及破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新补骨脂异黄酮对RAW 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干预浓度;通过TRAP活性染色和细胞骨架F-actin染色评估新补骨脂异黄酮对破骨细... 目的:探讨新补骨脂异黄酮对破骨细胞形成及破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新补骨脂异黄酮对RAW 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干预浓度;通过TRAP活性染色和细胞骨架F-actin染色评估新补骨脂异黄酮对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破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蛋白酶K、和原癌基因c-Fos的mRNA表达。结果:在12.5μM及以下的浓度,新补骨脂异黄酮对RAW 264.7细胞无显著毒性;TRAP染色活性染色结果表明,新补骨脂异黄酮可以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细胞骨架F-actin染色结果表明,新补骨脂异黄酮减小破骨细胞肌动蛋白纤维环的产生,抑制了破骨分化;新补骨脂异黄酮抑制原癌基因c-Fos(P<0.05),显著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组织蛋白酶K(P<0.01)等破骨细胞分化的mRNA的表达。结论:新补骨脂异黄酮能够在体外抑制破骨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补骨脂异黄酮 破骨细胞分化 RAW 264.7细胞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新补骨脂异黄酮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小昆 陈志永 +4 位作者 李卓清 张翼敏 廖立平 周强 张紫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922-2926,共5页
新补骨脂异黄酮为中药补骨脂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癌、抗骨质疏松等多种药理作用。该文研究了新补骨脂异黄酮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采用Thermo Syncronis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90∶10),流速0.2 m L... 新补骨脂异黄酮为中药补骨脂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癌、抗骨质疏松等多种药理作用。该文研究了新补骨脂异黄酮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采用Thermo Syncronis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90∶10),流速0.2 m L·min^(-1),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ESI+),以柳胺酚为内标物质建立新补骨脂异黄酮在Caco-2细胞孵育液中浓度的检测方法,考察时间、浓度、P-gp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MRP-2蛋白抑制剂MK-571和BCRP蛋白抑制剂Ko143对新补骨脂异黄酮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补骨脂异黄酮在10~2 000μg·L^(-1)具有良好的线性,且专属性、基质效应、提取回收率、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均符合测定要求。新补骨脂异黄酮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转运与时间和浓度呈正相关。15,30,50μmol·^(L-1)的新补骨脂异黄酮ER分别为1.64,1.94,0.99。与对照组相比,盐酸维拉帕米,MK-571,Ko143均可促进新补骨脂异黄酮的转运,其中盐酸维拉帕米和Ko143的作用较为显著。新补骨脂异黄酮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以主动转运为主,同时存在被动转运,可能存在肠道转运蛋白的外排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补骨脂异黄酮 CACO-2细胞 UPLC-MS/MS 吸收转运
原文传递
新补骨脂异黄酮通过caspase-3/GSDME通路诱导肝细胞癌Huh-7细胞焦亡
11
作者 李雅茹 杨霞 +6 位作者 赵仁双 修志儒 朱羿龙 韩继成 李善智 李一权 金宁一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8-323,共6页
目的:探讨新补骨脂异黄酮(NBIF)对肝细胞癌(HCC)Huh-7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h-7细胞,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NBIF处理48 h时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NBIF处理后Huh-7细胞的形态变化,乳酸脱氢酶(LDH... 目的:探讨新补骨脂异黄酮(NBIF)对肝细胞癌(HCC)Huh-7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h-7细胞,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NBIF处理48 h时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NBIF处理后Huh-7细胞的形态变化,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细胞的LDH释放量,WB实验检测细胞中GSDME、caspase-3的蛋白水平变化。采用si RNA干扰Huh-7细胞中caspase-3、GSDME表达后,CCK-8法检测NBIF处理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WB实验检测GSDME蛋白表达水平,观察NBIF处理对细胞形态的影响,并检测细胞LDH释放量。结果:60μmol/L以上的NBIF均能显著抑制Huh-7细胞的增殖(均P<0.01),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NBIF处理后的细胞出现肿胀、吐泡现象,且LDH释放增加(P<0.01);WB实验结果表明,NBIF能够激活caspase-3蛋白并切割GSDME蛋白,增加GSDME-N的表达(均P<0.01)。干扰caspase-3、GSDME表达后,NBIF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均P<0.01),GSDME-N蛋白表达受到抑制(P<0.01),显微镜下细胞肿胀、吐泡现象几乎消失,LDH释放明显减少(P<0.05)。结论:NBIF能够通过caspase-3/GSDME途径诱导Huh-7细胞发生焦亡,从而抑制HCC细胞的增殖,为HCC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补骨脂异黄酮 肝细胞癌 HUH-7细胞 细胞焦亡 GSDME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结合斑马鱼评价富集纯化补骨脂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12
作者 罗利霞 葛静 +5 位作者 李佳妍 李彦东 宋捷 石子琪 宁青 韦英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4-745,共12页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法结合斑马鱼评价富集纯化补骨脂总黄酮的制备工艺。方法以补骨脂的黄酮类代表成分(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和corylifol A)为指标,考察不同类型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动态吸附和解吸附能力...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法结合斑马鱼评价富集纯化补骨脂总黄酮的制备工艺。方法以补骨脂的黄酮类代表成分(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和corylifol A)为指标,考察不同类型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动态吸附和解吸附能力,优选大孔吸附树脂类型;综合斑马鱼形态变化和存活率,评价大孔吸附树脂有机溶剂残留的安全性,优选不同厂家大孔吸附树脂;进一步考察上样药液质量浓度、体积流量、上样量、吸附时间、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和用量等因素对黄酮纯化工艺的影响,并对优选纯化工艺进行验证,比较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前后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corylifol A、补骨脂宁、补骨脂定、补骨脂乙素、4′-O-甲基补骨脂查耳酮、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黄酮类和香豆素类),以及补骨脂酚的含量。结果优选出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补骨脂黄酮成分同时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和解吸附能力;10个厂家D101大孔吸附树脂醇浸液对斑马鱼形态和致死率的影响差别较大,其中D2和D5的大孔吸附树脂安全性较好。优化的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总黄酮制备工艺为补骨脂药液上样质量浓度为0.5 g/mL生药,上样量为1倍柱体积(BV),上样体积流量为1 mL/min,吸附时间为1.5 h,用1 BV 30%乙醇洗去未被吸附的成分,再用4 BV 90%乙醇洗脱黄酮成分,所得补骨脂总黄酮提取物中8种黄酮成分含量约是纯化前的1.3~5.1倍,黄酮成分总量约占上述所测11种成分总量的93.6%,提取物中总黄酮质量分数约为54%。结论斑马鱼评价可快速辨别大孔吸附树脂的安全性差异,D101大孔吸附树脂可有效富集纯化补骨脂黄酮类成分,优选的工艺简单、稳定、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大孔吸附树脂 斑马鱼 黄酮 纯化工艺 新补骨脂异黄酮 补骨脂甲素 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 corylifol A 香豆素 补骨脂酚
原文传递
补骨脂炮制前后水煎液致雌性ICR小鼠胆汁瘀积性肝损伤作用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符映均 吴育 +2 位作者 梅春梅 华政颖 李伟东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34-1441,共8页
目的探讨补骨脂炮制前后致雌性ICR小鼠胆汁瘀积性肝损伤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补骨脂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含量变化。雌性ICR小鼠连续30 d ig生、盐补骨脂水煎液,末次给药24 h后,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损伤相关指标丙... 目的探讨补骨脂炮制前后致雌性ICR小鼠胆汁瘀积性肝损伤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补骨脂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含量变化。雌性ICR小鼠连续30 d ig生、盐补骨脂水煎液,末次给药24 h后,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损伤相关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取肝脏、脾脏和肾脏,称定质量并计算脏器指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ol,E2)、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以及肝脏中法尼醇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雌激素硫酸转移酶1E1(sulfotransferase 1E1,SULT1E1)和E2含量。结果补骨脂经盐炙后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新补骨脂异黄酮含量下降,其余8种成分含量均升高,其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corylifol A升高较为明显。雌性小鼠ig生、盐补骨脂水煎液30 d后出现生殖器损伤,小鼠阴道口红肿,有水样浸润。与对照组比较,生、盐补骨脂组小鼠血清ALT、AST、ALP活性及DBIL、TBIL、TB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0.01、0.001),盐炙后补骨脂致肝损伤较生品更严重;肝脏FXR、SULT1E1含量显著降低(P<0.01、0.001),血清E2、FSH、IL-6和肝脏E2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0.01、0.001)。盐补骨脂与生补骨脂比较,IL-6升高更明显,FXR、SULT1E1下降更明显。结论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和Corylifol A可能是补骨脂药效成分同时也可能是其主要毒性成分,盐补骨脂较生补骨脂更易造成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盐炙 胆汁瘀积性肝损伤 雌激素样作用 补骨脂素 异补骨脂素 corylifol A 补骨脂苷 异补骨脂苷 新补骨脂异黄酮
原文传递
化妆品中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4
14
作者 范菲 黄炯力 +2 位作者 安庆 崔颖 朱清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94-1100,共7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含量,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检测过程中不确定度的来源,给出量化结果,得到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当取95%置信概率,包含因子k为2,被测样...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含量,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检测过程中不确定度的来源,给出量化结果,得到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当取95%置信概率,包含因子k为2,被测样品中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分别为42.61μg/g、44.04μg/g、42.94μg/g和41.90μg/g时,相应的扩展不确定度为1.65μg/g、1.82μg/g、1.66μg/g和1.61μg/g。分析了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化妆品组分检测 新补骨脂异黄酮 补骨脂二氢黄酮 补骨脂素 异补骨脂素 不确定度
下载PDF
新补骨脂异黄酮对脂多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杜桑 邱军辉 +2 位作者 赵维维 潘婷 雷涛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138-2142,共5页
目的研究新补骨脂异黄酮对脂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HUVEC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对照组用完全培养基处理24 h;模型组给予含... 目的研究新补骨脂异黄酮对脂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HUVEC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对照组用完全培养基处理24 h;模型组给予含100 ng·mL^(-1)脂多糖的完全培养基处理24 h;在模型组基础上,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分别加入含2.5,5.0和10.0μmol·L^(-1)新补骨脂异黄酮的完全培养基处理24 h。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1(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containing 1,NOD1)和受体互作丝氨酸/苏氨酸激酶2(receptor interacting serine/threonine kinase 2,RIP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中、高剂量实验组和模型组、对照组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292.33±21.01),(354.33±26.31),(124.67±21.60)和(220.67±19.14)个;IL-6含量分别为(1.52±0.03),(1.21±0.03),(2.32±0.03)和(0.47±0.02)ng·mL^(-1);TNF-α含量分别为(30.28±0.83),(27.42±0.59),(39.16±1.24)和(26.76±0.60)pg·mL^(-1);NOD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4±0.06,0.93±0.09,1.24±0.08和1.00±0.05;RIP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9±0.20,0.81±0.14,1.24±0.08和1.00±0.04。中、高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P<0.05)。结论新补骨脂异黄酮可能通过促进HUVEC迁移能力,减少炎症因子分泌,下调NOD1/RIP2信号通路来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补骨脂异黄酮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迁移 炎症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1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补骨脂中新补骨脂异黄酮含量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焕 耿祥艳 +2 位作者 刘清 马涛 方丹君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11期1802-1805,1869,共5页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建立补骨脂中新补骨脂异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使用色谱柱WondaSil C18 (150.0mm×4.6mm,5μm),以0.05%三氟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A,以乙腈为流动...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建立补骨脂中新补骨脂异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使用色谱柱WondaSil C18 (150.0mm×4.6mm,5μm),以0.05%三氟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A,以乙腈为流动相B,采用梯度洗脱HPLC法,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100%甲醇超声30min提取新补骨脂异黄酮。同种浓度的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6次测定对照品的精密度。平行制备6份新补骨脂异黄酮样品溶液以检测样品溶液的重复性。同一新补骨脂异黄酮样品溶液不同时间段进样5次,测样品溶液的稳定性。平行制备6份样品溶液加入等量的对照品计算加样回收率。结果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建立了中药补骨脂中新补骨脂异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考察了专属性、标准曲线、检测限与定量限、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通过方法学考察,新补骨脂异黄酮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79375C-9063.7,R2=0.999,在0.75~12.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新补骨脂异黄酮的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样品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1%,RSD=1.21%(n=6)。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回收率均良好。不同来源的补骨脂药材中新补骨脂异黄酮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补骨脂中新补骨脂异黄酮的HPLC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适用于补骨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新补骨脂异黄酮 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HPLC法同时测定化妆品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新补骨脂异黄酮和补骨脂二氢黄酮含量 被引量:2
17
作者 范菲 李静静 陆帮美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35-838,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化妆品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新补骨脂异黄酮和补骨脂二氢黄酮的含量测定,得到了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新补骨脂异黄酮和补骨脂二氢黄酮分别在0.1091~21.8144 mg/L、0.1067~21.3328 mg/L、0.1086~21.7128 m...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化妆品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新补骨脂异黄酮和补骨脂二氢黄酮的含量测定,得到了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新补骨脂异黄酮和补骨脂二氢黄酮分别在0.1091~21.8144 mg/L、0.1067~21.3328 mg/L、0.1086~21.7128 mg/L、0.1123~22.4644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4.78%~104.74%,RSD均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补骨脂素 异补骨脂素 新补骨脂异黄酮 补骨脂二氢黄酮
下载PDF
新补骨脂异黄酮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志超 王小康 +1 位作者 潘远安 刘江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5-830,共6页
目的研究新补骨脂异黄酮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方法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TM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水(含0.1%甲酸)-乙腈(含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 L/min;柱温40℃;电喷雾离子源(ESI);... 目的研究新补骨脂异黄酮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方法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TM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水(含0.1%甲酸)-乙腈(含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 L/min;柱温40℃;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清、肾、肝、小肠中新补骨脂异黄酮含有量,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结果大鼠血清和组织中新补骨脂异黄酮在4.0~700.0 n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5 0),基质效应81.6%~112.4%,回收率95.9%~106.4%。随着给药剂量(50、100、200 mg/kg)增加,t1/2、tmax、Cmax、AUC0~t、AUC0~∞、MRT0~t、MRT0~∞升高(P<0.05);给药剂量为100 mg/kg时,新补骨脂异黄酮含有量在肾中最高,肝中次之。结论新补骨脂异黄酮在大鼠体内吸收较慢,消除半衰期长,肾、肝中有药物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补骨脂异黄酮 药动学 组织分布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MS/M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