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64例宫颈癌临床资料分析及治疗模式变化的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智宇 张雪玉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近6年764例宫颈癌的发病趋势及治疗模式的变化。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764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年宫颈癌的发病年龄逐步降低,由2002年的(50.43±10.07)岁降至2007年的... 目的探讨近6年764例宫颈癌的发病趋势及治疗模式的变化。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764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年宫颈癌的发病年龄逐步降低,由2002年的(50.43±10.07)岁降至2007年的(47.74±10.55)岁(P<0.05);早期宫颈癌在体检中发现的构成比逐年升高,由2002年的25.9%至2007年的41.4%(P<0.05);Ⅰ期宫颈癌的比例逐年上升,由2002年的16.9%上升至2007年的35.4%(P<0.05);治疗模式由单一的手术或放疗转变为现在的放疗、化疗、手术相结合的综合化个体化治疗,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显著。结论近年宫颈癌的发病具有明显年轻化及临床早期比例逐步升高趋势,新辅助动脉化疗是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宫颈癌的治疗由单一的手术或放疗转变为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年轻化 治疗观念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介入治疗联合腔内放疗与根治术治疗宫颈癌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余雷 杨建勇 +5 位作者 李鹤平 庄文权 陈伟 黄勇慧 向贤宏 谭国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944-2949,共6页
目的评价两种介入治疗方法联合腔内放疗与根治术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4月~2007年9月收治的81例FIGO分期为ⅠB、Ⅱ、Ⅲ及ⅣA且进行了介入治疗联合腔内放疗与根治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的随访资料,运用Kaplan-M... 目的评价两种介入治疗方法联合腔内放疗与根治术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4月~2007年9月收治的81例FIGO分期为ⅠB、Ⅱ、Ⅲ及ⅣA且进行了介入治疗联合腔内放疗与根治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的随访资料,运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率并使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筛选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1、3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0%、78.0%及78.0%。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P=0.016)、盆腔淋巴结转移(P=0.046)、淋巴血管侵犯(P=0.032)、手术切缘侵犯(P=0.000)、间质浸润深度(P=0.002)、病理缓解(P=0.002)及临床疗效(P=0.003)为影响宫颈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有无职业、绝经和流产,生育次数、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化疗方案、术中化疗及术后化疗、术后放疗与否对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肿瘤大小(P=0.003)、临床疗效(P=0.014)和病理缓解(P=0.036)是宫颈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介入治疗联合腔内放疗与根治术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肿瘤大小、临床疗效和病理缓解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在宫颈癌患者的综合治疗中应优先考虑这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新辅助动脉化疗 栓塞 腔内放疗 子宫根治术 预后因素 生存率
下载PDF
新辅助动脉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系统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石文韬 冯英 +2 位作者 蒋玙姝 何倩雯 魏蕾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4期463-470,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新辅助动脉化疗(neoadjuvant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NIC)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搜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VIP、CNKI、CBMdisc、会议论文、Ongoing Controlled T... 目的系统评价新辅助动脉化疗(neoadjuvant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NIC)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搜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VIP、CNKI、CBMdisc、会议论文、Ongoing Controlled Trial等数据库。检索从建库至2009年10月,NIC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quasi-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研究,合计1331例患者。12个研究结果显示,NIC组的疗效是传统治疗组的6.72倍;多项研究结果发现,NIC组患者的一年以上生存率高于传统治疗组;同时,NIC组治疗的不良反应低于传统治疗组。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表明,NIC在疗效方面优于传统治疗方法,同时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为当前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辅助手段,在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目前临床对于本病的治疗是多种放化疗方案并存的状况,因此,进行更高质量更有针对性的临床研究,提供NIC与各种传统放化疗方案相互对比的重要数据,是下一步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宫颈癌 新辅助动脉化疗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两种介入方法联合腔内放疗与根治术治疗宫颈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余雷 李鹤平 +4 位作者 黄勇慧 庄文权 向贤宏 谭国胜 杨建勇 《当代医学》 2009年第35期687-691,共5页
背景与目的比较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腔内放疗与根治术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材料和方法将1997年4月~2007年9月间收治的81例宫颈癌患者分为2组。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组43例,双侧子宫动脉插管注入化疗药后行双侧子宫动脉栓... 背景与目的比较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腔内放疗与根治术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材料和方法将1997年4月~2007年9月间收治的81例宫颈癌患者分为2组。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组43例,双侧子宫动脉插管注入化疗药后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组38例,采用双侧髂内动脉插管注入化疗药。两组化疗方案均为以卡铂为主的联合方案。两组患者介入治疗1~2次后1周进行2~4次192Ir高剂量率腔内放疗,放疗后2周进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对32例有病理危险因素的患者加用外放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分级、肿瘤大小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组临床有效率为62.8%,高于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组(5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显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组病理完全缓解率、盆腔淋巴结转移、手术切缘侵犯均略低于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组,而脉管浸润与复发率高于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组5年总生存率(74%)与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组(8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5)。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与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腔内放疗都能有效缩小肿瘤,提高生存率,但在临床疗效、对病理因素的影响以及复发和远期生存方面尚未显示出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新辅助动脉化疗 栓塞 腔内放疗 子宫根治术
下载PDF
术前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对早中期宫颈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闫文静 窦娴静 翟垚青 《癌症进展》 2018年第3期356-358,362,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NACT)联合手术治疗对早中期宫颈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18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奇数日入院的患者归为对照组(n=50),偶数日入院的患... 目的探讨术前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NACT)联合手术治疗对早中期宫颈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18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奇数日入院的患者归为对照组(n=50),偶数日入院的患者归为观察组(n=68),对照组患者直接给予根治性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动脉灌注NACT结束后3周给予根治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EGF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灌注化疗的平均疗程为(1.53±0.24)个,治疗有效率为61.76%(42/68)。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EGF水平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动脉灌注NACT联合手术治疗可明显降低早中期宫颈癌患者的VEGF水平,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期宫颈癌 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 根治性手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预后
下载PDF
动静脉不同途径新辅助化疗对Ⅰb_2期宫颈癌术后病理高危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晶 陈滢 谢守珍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评价动、静脉不同途径化疗途径,对Ⅰb2期宫颈癌患者肿瘤体积及术后病理高危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0-11/2009-12月,作者医院收治的行术前动脉介入化疗的67例Ⅰb2期宫颈癌患者资料与同期收治的78例术前行静脉化疗Ⅰb2期患者资料... 目的评价动、静脉不同途径化疗途径,对Ⅰb2期宫颈癌患者肿瘤体积及术后病理高危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0-11/2009-12月,作者医院收治的行术前动脉介入化疗的67例Ⅰb2期宫颈癌患者资料与同期收治的78例术前行静脉化疗Ⅰb2期患者资料,比较两组局部癌灶体积的缩小以及术后病理高危因素的改变。结果术前动脉介入化疗对局部癌灶体积缩小有效率为100%,优于静脉途径9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介入化疗组和静脉组术后病理发现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10.45%、1.28%(有统计学差异,P<0.05),宫旁阳性率为1.50%、8.97%(P>0.05),阴道切缘阳性率为0、3.84%(P>0.05),深肌层浸润率为4.47%、14.10%(P<0.05),脉管浸润率为0、64.10%(P>0.05)。结论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采用动脉途径能有效改善肿瘤局部浸润,采用静脉途径对降低淋巴结转移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新辅助介入化疗 高危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