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外新儒家视野中的荀学——以牟宗三、徐复观、唐君毅为中心 被引量:4
1
作者 胡可涛 葛维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2-126,共5页
海外新儒家从不同视野对荀学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尤其是在中西比较文化视野中,对荀学进行价值重构和意义转换。然而,由于视心性之学为中国文化本原,推崇孔孟为儒学正宗,使得他们对荀学有着强烈的门户之见,从而致使其荀学研究存在着一些明... 海外新儒家从不同视野对荀学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尤其是在中西比较文化视野中,对荀学进行价值重构和意义转换。然而,由于视心性之学为中国文化本原,推崇孔孟为儒学正宗,使得他们对荀学有着强烈的门户之见,从而致使其荀学研究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新儒家 牟宗三 唐君毅 徐复观 苟学
下载PDF
Confucian Ethics and Impartiality: On the Confucian View about Brotherhood 被引量:1
2
作者 FANG Xudong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2年第1期1-19,共19页
This essay reviews Confucian ethics with regard to impartiality and Confucian notion of brotherhood. It focuses on the comments by Song Neo- Confucians, Cheng Yi and Zhu Xi, about a famous case involving brotherhood. ... This essay reviews Confucian ethics with regard to impartiality and Confucian notion of brotherhood. It focuses on the comments by Song Neo- Confucians, Cheng Yi and Zhu Xi, about a famous case involving brotherhood. In this case Diwu Lun of the Han dynasty treated his diseased son and his diseased nephew in different ways. The author argues that Confucianism, starting from a naturalist standpoint, affirms the partiality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brothers, and judges deliberate impartiality negatively. On this point, one cannot simply view Confucianism as analogous to the Kantian ethics which promises impartiality or the virtue ethics which opposes imparti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fucian ethics neo-confucian IMPARTIALITY virtue ethics Kantian ethics BROTHERHOOD
原文传递
What Knowledge is of Most Worth?Considering the Neo-Confucians in the Contemporary Debate Between Moral and Intellectual Learning
3
作者 John Patrick Shekitka 《ECNU Review of Education》 2024年第1期155-163,共9页
●The perennial debate regarding the relative usefulness of various forms of knowledge,especially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nd the intellectual and moral,lies at the heart of education in both past and pr... ●The perennial debate regarding the relative usefulness of various forms of knowledge,especially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nd the intellectual and moral,lies at the heart of education in both past and present times in both the West and China(de Bary,1988,2004,2005,2015).●Neo-Confucians remain relevant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can help us to understand and elucidate contemporary debates in education-specifically,to answer the question Spencer asked nearly a century and a half ago:"What knowledge is of most worth?".●Mencius,Zhu Xi,Wang Yangming,Xu Ai,and Kang Youwei advocated for a type of learning that would strongly resonate with John Dewey(1938)and Paulo Freire(1970,1978).Foundational philosophies of education,particularly in the United States,have drawn heavily on 20th century European-American thinkers;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correct this myopia and broaden perspect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IRE John Dewey neo-confucian
原文传递
王阳明“知行合一”说在道德建设中之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潘小慧 Wang Jingqiong Joshua Mason 《孔学堂》 2016年第4期51-57,共7页
王阳明不认同程朱"知先行后"的提法,主张"知行合一"说;此说是阳明38岁时,被贬谪到贵州的第二年(正德四年/1510),在贵阳书院讲学期间首度提出的。其中较重要且较完整的文本有两处:一处见于《传习录上·徐爱录》... 王阳明不认同程朱"知先行后"的提法,主张"知行合一"说;此说是阳明38岁时,被贬谪到贵州的第二年(正德四年/1510),在贵阳书院讲学期间首度提出的。其中较重要且较完整的文本有两处:一处见于《传习录上·徐爱录》,约九百字的篇幅;一处见于《传习录中·答顾东桥书》,约千余字的篇幅。为求系统理解与诠释,本文依"为何有此说?""何为知?何为行?""何为知行合一?"三部分阐述,并结论出"知行合一"说在道德建设中之意义:第一在于反对任何一丝一毫的不善潜藏于心中,保证了道德实践动机的良善;第二在理论上驳斥"知易行难"和"知先行后"二说对道德笃行实践的可能妨碍,借此强调道德的行动、实践与道德认知的必然结合,深化了儒家重实践的道德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知行合一 知行本体 知行工夫 真知
下载PDF
“Neo-Confucian(ism)”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思想史定位 被引量:1
5
作者 连凡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84,共18页
柏应理等人1687年在巴黎出版的《中国哲学家孔子》中首次用“neoterici intérpretes”(现代解释者)来称呼程朱理学家,由此派生的“Neo-Confucian(ism)”概念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入华基督教传教士以及冈仓天心、胡适等学者使用,并... 柏应理等人1687年在巴黎出版的《中国哲学家孔子》中首次用“neoterici intérpretes”(现代解释者)来称呼程朱理学家,由此派生的“Neo-Confucian(ism)”概念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入华基督教传教士以及冈仓天心、胡适等学者使用,并在1926年首次被冯友兰翻译为“新儒家(学)”,其后经过卜德、陈荣捷、狄培理等人的推广而成为海内外通行的专有名词。随着宋明儒学研究的视野立场从宗教观念、哲学义理到思想文化领域的扩展,“Neo-Confucian(ism)”概念在历史上经历了从程朱理学(狭义)到道学(基本义)再到宋学(广义)的意义演变,这意味着必须从历史演变及思想史定位出发界定其意义和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新儒家 宋明新儒学 宋学 道学 理学 历史演变 思想史定位
原文传递
政治儒学与民主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弘毅 侯学宾(译) 李道晴(译)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1,共9页
现代中国思想史在总体上充斥着对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尤其是儒学——的拒绝和批判。二十一世纪初,儒学和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和前途似乎开始改变。当今中国一位著名的儒家学者蒋庆反对将西方式的民主引入中国。另外一位在当代... 现代中国思想史在总体上充斥着对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尤其是儒学——的拒绝和批判。二十一世纪初,儒学和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和前途似乎开始改变。当今中国一位著名的儒家学者蒋庆反对将西方式的民主引入中国。另外一位在当代中国富有影响力的学者康晓光也如此认为,他倡议用儒家的"仁政"来代替民主。另一方面,二十世纪著名的新儒家学者们却完全接受在西方演化而来的民主宪政。尽管已有半个世纪之久,但徐复观所宣扬的以及1958年《宣言》所体现的政治儒学思想,对我们今天仍具有启示意义,并回荡在我们心中。蒋庆和康晓光提出的将儒学作为中国的意识形态的建议,不是中国政治改革的长远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儒学 中国民主 新儒学
原文传递
理学的张扬与自信心的凸显——论南宋中期辞赋创作的新变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培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23,共13页
理学的发展与自信心的恢复与张扬,是南宋中期学术文化方面非常显著的特征,辞赋创作的走向与之密切相关。辞赋创作在当时显现出一些新特征:理学与辞赋形成了一种互动的态势,辞赋成为宣扬理学观念、阐释理学教义的重要载体,也成为表达理... 理学的发展与自信心的恢复与张扬,是南宋中期学术文化方面非常显著的特征,辞赋创作的走向与之密切相关。辞赋创作在当时显现出一些新特征:理学与辞赋形成了一种互动的态势,辞赋成为宣扬理学观念、阐释理学教义的重要载体,也成为表达理学人生境界的重要载体;辞赋多感情饱满、个性张扬、恃才骋气,辞赋中的这种感悟更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批判精神,很好地体现了微闻讥刺、诡文谲谏的特征;表现生活场景的赋作思想深度得到深化,以往的浅陋见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辞赋较之从前,辞章和立意更精致、更新巧,这与读书人对唐宋古文的重视、科场时文的程式化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辞赋 理学 自信 机趣 爱国精神 科场时文
原文传递
贺麟对儒家礼教的检讨与修正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志捷 《宜宾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5-9,共5页
贺麟先生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现代新儒家的杰出代表,他建立了"新心学"理论体系,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哲学,并以此为指针全面融会中西文化,谋求"儒家思想的新开展"。其中,他对儒家礼教作了极富创意的新阐释,对于人们在今... 贺麟先生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现代新儒家的杰出代表,他建立了"新心学"理论体系,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哲学,并以此为指针全面融会中西文化,谋求"儒家思想的新开展"。其中,他对儒家礼教作了极富创意的新阐释,对于人们在今天理解和发挥儒家的道德精神,仍然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其主要内容包括:从本质着眼检讨儒家礼教;以历史的观点和现代的视角,揭示五伦说与三纲说的真精神和道德价值,指出其历史局限性并做出理论补充;吸收基督教的精华以充实儒家礼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麟 新儒家 礼教 五伦 三纲
下载PDF
“救时之才”:清初理学家张能鳞考述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仲华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46-51,共6页
张能鳞,生于明末,入清后考中进士,历任浙江仁和知县、江苏提学、四川巡道等官。任官期间,以教养为先,禁异端,崇孝弟,兴教化,颇有政绩。治学以程朱为宗,著有《儒宗理要》、《诗经传说取裁》、《孝经衍义补删》和《青齐政略》等。一生所... 张能鳞,生于明末,入清后考中进士,历任浙江仁和知县、江苏提学、四川巡道等官。任官期间,以教养为先,禁异端,崇孝弟,兴教化,颇有政绩。治学以程朱为宗,著有《儒宗理要》、《诗经传说取裁》、《孝经衍义补删》和《青齐政略》等。一生所做官职不高,学问也没有多少独创之处,但他将自己的理学思想运用到治民的政治实践中,“以经术饰吏治”,可谓是称于职守的“循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能鳞 明末清初 理学家
下载PDF
南宋理学家与江西诗学的离与合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70-74,88,共6页
对江西诗学的知性反省,是南宋诗学的自觉意识,不少理学家也参与其中。本论主要选择其中几位具有代表性的理学家,试析他们与江西诗学主要是黄庭坚诗学思想的离与合。如在"文"与"道"的关系上,强调"吟咏情性"... 对江西诗学的知性反省,是南宋诗学的自觉意识,不少理学家也参与其中。本论主要选择其中几位具有代表性的理学家,试析他们与江西诗学主要是黄庭坚诗学思想的离与合。如在"文"与"道"的关系上,强调"吟咏情性"、"玩心六经"、"沉潜义理"等,在诗歌传达上倡导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与黄庭坚诗学思想有离有合。南宋理学家对黄庭坚其人其诗的评价,一致肯定的是他对道德修养的重视,不以迁谪为怀的超旷胸襟,以及剥落铅华、直造简远的晚年诗风;而对黄庭坚学杜则存有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理学家 黄庭坚 离与合
下载PDF
The Significance of Wang Yangming's Theory of the 'Unity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in Constructing Morality 被引量:1
11
作者 Pan Hsiao-huei 《孔学堂》 2016年第4期63-71,共9页
下载PDF
朱熹“为学之道”的理学建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接兵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62-69,共8页
朱子的理学思想博大精深,他在构建其庞大理学思想体系的同时,也建构与其理学本体论、人性论、心性论、工夫论、伦理政治理想紧密关联的"为学之道"思想体系。考察朱子为学之道思想体系,不仅可以为我们准确理解朱子的理学思想... 朱子的理学思想博大精深,他在构建其庞大理学思想体系的同时,也建构与其理学本体论、人性论、心性论、工夫论、伦理政治理想紧密关联的"为学之道"思想体系。考察朱子为学之道思想体系,不仅可以为我们准确理解朱子的理学思想提供参照系,而且可以为我们树立正确的为学、做人、处事价值观念,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为学之道 理学建构
下载PDF
再论王阳明的知行学说及王船山的批评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琳 Wang Xiaonong 《孔学堂》 2018年第1期40-48,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共21页
知行之辨在宋明时期是重要的哲学话题,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法,从知与行的内涵、诚意与致知、良知与良能等三个方面对王阳明和王船山的知行学说进行深入探讨,对船山批评阳明所反映出的哲学本体论的差异进行挖掘。阳明哲学以"心"为... 知行之辨在宋明时期是重要的哲学话题,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法,从知与行的内涵、诚意与致知、良知与良能等三个方面对王阳明和王船山的知行学说进行深入探讨,对船山批评阳明所反映出的哲学本体论的差异进行挖掘。阳明哲学以"心"为本,心之本体即良知,良知在践履的过程中渐有扩充,这种扩充虽范围有扩大、内容有充实,但本质上孩提之时与成年之时并无区别。船山哲学以"气"为本,天地之气为先于任何存在者的全体大用,他认为作为起点的心、性,抑或良知,在人生初生之后日生日成,经各种社会实践不断充实变化。这种变化,在船山看来应该不仅仅是用强弱大小等词汇描述的外在形态改变,而且是二气缊神化后的性质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王船山 知行 批评
下载PDF
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的主要问题
14
作者 柴文华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21-423,444,共4页
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的内容十分丰富,但讨论最集中的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是文化形上学,其主流的本体论形态是精神一元论,也有经济决定论和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第二是中国文化观,在不遮蔽中国传统文化劣根性的同时,侧重弘扬其优越性;第三... 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的内容十分丰富,但讨论最集中的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是文化形上学,其主流的本体论形态是精神一元论,也有经济决定论和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第二是中国文化观,在不遮蔽中国传统文化劣根性的同时,侧重弘扬其优越性;第三是西方文化观,在肯定西方近代文化精神合理性的同时,批判了其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文化观 文化形上学 中国文化观 西方文化观
下载PDF
论冯友兰的西方文化观 被引量:1
15
作者 柴文华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10-14,共5页
作为一个创建中西合璧哲学体系的哲学大师,冯友兰有着自己对西方文化的深切理解。他探讨了现代化在中国的必然性,关注到民主政治的经济社会化前提,尤其是阐释了西方哲学的框架和方法,并运用它们研究中国哲学史,建构新理学的形上学,为中... 作为一个创建中西合璧哲学体系的哲学大师,冯友兰有着自己对西方文化的深切理解。他探讨了现代化在中国的必然性,关注到民主政治的经济社会化前提,尤其是阐释了西方哲学的框架和方法,并运用它们研究中国哲学史,建构新理学的形上学,为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西方文化观 民主政治 中国哲学 现代化 新理学
下载PDF
论真德秀的诗歌理论批评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明庆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5,共5页
真德秀是朱熹之后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不仅被视为理学正宗,其诗歌理论批评也继承并发展了朱熹的理学诗学观点,是理学家文学思想的典型,也成为官方正统文学思想的代表,表现出鲜明的理学色彩。
关键词 真德秀 诗学 理学 《文章正宗》
下载PDF
南宋后期理学家的政治构想及其时代意义——以《大学衍义》为中心解读 被引量:1
17
作者 孔妮妮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6-90,共5页
南宋理宗朝,理学成为官学,正式确立了统治地位。肩负着道德理想的传承使命,南宋后期的理学家不断完善着诠释天理、建构秩序的政治蓝图。在理学由思想领域向政治领域拓展的过程中,《大学》逐渐成为南宋理学家阐释政治构想与价值取向的承... 南宋理宗朝,理学成为官学,正式确立了统治地位。肩负着道德理想的传承使命,南宋后期的理学家不断完善着诠释天理、建构秩序的政治蓝图。在理学由思想领域向政治领域拓展的过程中,《大学》逐渐成为南宋理学家阐释政治构想与价值取向的承载文本,《大学衍义》的完成将这一进程推向了新的高峰。通过对大学之道的义理诠释,真德秀将理学家的治国方略以政治伦理的形式予以固定,为积弊重重的现实政治提供思想指导,也为理学思想的政治化创造了极富时代意义的经典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理学家 《大学衍义》 真德秀
下载PDF
道学与诗的人生绾结——理学视野下的诗人薛瑄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万金 艾冬景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23,共8页
理学大儒薛瑄是最早得以从祀孔庙的明代儒者,有"明代醇儒,瑄为第一"的盛誉。这位理学醇儒不仅是程朱道统的典范传人,更是一位颇具性情的诗人。诗歌虽被薛瑄明确定位为以余力游之的余事,然见景而生、因事而感、随时而发的四溢... 理学大儒薛瑄是最早得以从祀孔庙的明代儒者,有"明代醇儒,瑄为第一"的盛誉。这位理学醇儒不仅是程朱道统的典范传人,更是一位颇具性情的诗人。诗歌虽被薛瑄明确定位为以余力游之的余事,然见景而生、因事而感、随时而发的四溢诗情,却使得诗歌成为其立身处世所不可或缺的人生构成,登临游历,同僚酬唱,莫不有诗。平实雅正的诗歌世界成为这位道学夫子的情志寄托,记录着他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明儒 薛瑄 诗歌
下载PDF
康熙的尚德兴廉之道与清官之治——兼论“康熙年间有清官,雍正年间无清官”
19
作者 户华为 吴红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790-795,共6页
康熙将自己深厚的理学造诣付诸治国实践 ,以宽仁、德治驾驭群臣 ,提倡清廉 ,而各级官员也以人品相砥砺 ,以名节、操守为尚 ,清廉为政之风蔚然而成 ,出现了空前绝后的清官之治。康熙与雍正、乾隆用人好尚、吏治思想各异 。
关键词 康熙 尚德 兴廉 程朱理学 清官之治
下载PDF
明清之际理学演变的脉络
20
作者 林国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429-433,共5页
明清之际,传统儒学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重新整合。这次整合体现为旧理学的分裂、理学的重建和理学在新的基础上的复归的过程。儒学的重新整合,是为了适应变化了的历史情势,解决儒学作为一种民族的精神命脉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虽然清代初... 明清之际,传统儒学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重新整合。这次整合体现为旧理学的分裂、理学的重建和理学在新的基础上的复归的过程。儒学的重新整合,是为了适应变化了的历史情势,解决儒学作为一种民族的精神命脉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虽然清代初期重建的儒家理学在文化的层面上未必保存了儒学的精义,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促进民族和解、文化的融合以及恢复社会秩序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理学 整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