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红壤线虫数量特征 被引量:49
1
作者 李辉信 刘满强 +2 位作者 胡锋 陈小云 何圆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882-1889,共8页
退化红壤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线虫数量的顺序为 :保护荒地 >干扰荒地 >马尾松 >小叶栎 >木荷 >混交林(木荷 -马尾松 )。土壤线虫数量的季节波动明显 :春季和冬季较多 ,秋季居中 ,而夏季极显著少于其它季节 (P<0 .0... 退化红壤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线虫数量的顺序为 :保护荒地 >干扰荒地 >马尾松 >小叶栎 >木荷 >混交林(木荷 -马尾松 )。土壤线虫数量的季节波动明显 :春季和冬季较多 ,秋季居中 ,而夏季极显著少于其它季节 (P<0 .0 1 )。就线虫数量季节变异系数所体现的群落稳定性而言 ,马尾松林地的变异系数最高 (P<0 .0 5 ) ,指示其群落最不稳定。线虫数量在土壤剖面中呈明显的垂直梯度分布。在表层土壤 ,线虫数量与代表碳氮和生物活性水平的土壤质量指标 ,如有机碳、全氮、速效氮磷、微生物量、潜在可矿化碳氮、基础呼吸、酶活性等 ,一般呈极显著正相关 (P<0 .0 1 ) ;而与代表土壤物理性质及交换性能的指标 ,如含水量、容重、颗粒组成、速效钾等一般没有相关性。鉴别分析 (CDA)将不同植被下的样地分为 3组 ,自荒 1和自荒 2为 1组 ,小叶栎、木荷和混交林为 1组 ,而马尾松单独为 1组。总之 ,不同植被恢复下线虫数量的分异初步体现了线虫指示红壤质量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方式 红壤 土壤线虫 季节波动 数量特征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线虫数量动态与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3
2
作者 牟文雅 贾艺凡 +4 位作者 陈小云 刘满强 周可新 李俊生 陈法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77-886,共10页
通过大田玉米秸秆还田试验研究了其对农田土壤线虫数量动态、属的种类及群落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2013—2014连续两年试验期间,蠡玉35玉米秸秆还田(CR)与不还田对照处理(CK)共鉴定到土壤线虫36个属(CR 36个属,CK 30个属);其中,植食... 通过大田玉米秸秆还田试验研究了其对农田土壤线虫数量动态、属的种类及群落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2013—2014连续两年试验期间,蠡玉35玉米秸秆还田(CR)与不还田对照处理(CK)共鉴定到土壤线虫36个属(CR 36个属,CK 30个属);其中,植食性线虫12个属(CR 12属,CK 10属),食细菌线虫15个属(CR 15属,CK 14属),食真菌线虫5个属(CR 5属,CK4属),捕/杂食线虫4个属(CR 4属,CK 2属)。秸秆还田处理与不还田处理相比,植食线虫和食真菌线虫的相对丰度降低,而食细菌线虫和杂/捕食线虫的相对丰度提高,且食细菌线虫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达42.95%。此外,秸秆还田处理土壤线虫总数高于不还田对照处理,但差异不显著;而秸秆还田处理可显著增加食细菌线虫数量,增幅高达16.3%—125.6%。与不还田处理对照相比,秸秆还田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指数(H')、属类丰富度(S)和线虫通路指数(NCR),但对群落均匀度(J)、瓦斯乐斯卡指数(WI)和总成熟指数(∑MI)的影响不显著。可见,玉米秸秆还田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线虫数量和种类多样性,进而使土壤生态系统向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线虫 营养类群 数量动态 群落结构
下载PDF
氮磷输入对过度放牧退化草原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志委 胡艳宇 +3 位作者 魏海伟 侯双利 殷江霞 吕晓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903-3910,共8页
线虫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无脊椎后生动物,在土壤碎屑食物网中占据多个营养级,并在能量流动和养分循环中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水平可以反映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多年来,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线虫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无脊椎后生动物,在土壤碎屑食物网中占据多个营养级,并在能量流动和养分循环中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水平可以反映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多年来,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我国大面积的草原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之中,外源性养分输入是维持其养分平衡进而恢复其生态和生产功能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退化草原为对象,就氮磷输入对土壤线虫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单独效应和交互效应进行了研究.本研究获得线虫38属,其中垫咽属、滑刃属、索努斯属和盾垫属是该退化草原线虫群落优势属.氮输入降低了土壤线虫总丰度、捕食杂食线虫丰度以及植物寄生线虫丰度,而磷输入提高了土壤线虫总丰度、食真菌线虫丰度、捕食杂食类线虫丰度以及植物寄生线虫丰度,氮输入抑制了磷输入对线虫总丰度、捕食杂食线虫和植物寄生线虫丰度的促进作用.氮磷输入对线虫多样性无影响,可能与不同养分输入下稳定的植物群落多样性有关.氮输入显著提升了退化草原线虫成熟度指数,降低了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PPI),并且能缓解磷输入对PPI和瓦斯乐斯卡指数的负面作用,表明氮输入提高退化草地土壤健康程度,促进线虫群落和食物网的稳定性.上述研究结果有助于从土壤生物学角度理解氮磷输入对退化草地恢复的影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输入 磷输入 退化草原 线虫丰度 群落组成
原文传递
不同有机物料对连作大豆根际土壤线虫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笃超 吴景贵 李建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90-502,共13页
为探讨大豆连作体系下农业废弃物为主的不同有机物料对根际土壤线虫的影响,选用6种不同有机物料,设正茬和连作两种处理进行对比分析根际土壤线虫群落差异。结果表明:土壤线虫中重要的优势属和关键属种cp值均为3,说明其繁殖和抗干扰能力... 为探讨大豆连作体系下农业废弃物为主的不同有机物料对根际土壤线虫的影响,选用6种不同有机物料,设正茬和连作两种处理进行对比分析根际土壤线虫群落差异。结果表明:土壤线虫中重要的优势属和关键属种cp值均为3,说明其繁殖和抗干扰能力比较强。连作7年后根际土壤线虫营养类群中杂食-捕食性线虫相对丰度下降明显,植物寄生线虫相对丰度显著提高,食细菌线虫、食真菌线虫丰度略有提高;相较单施化肥(CK)处理,添加有机物料明显抑制连作大豆根际土壤中植物寄生线虫的大量增长,不同施肥处理效果分别为:猪粪>秸秆>菌渣>牧草>鸡粪>黄腐酸生物有机肥>CK,与正茬相比,各连作处理依次增长6.48%、15.34%、15.98%、18.51%、24.35%、26.33%和27.4%。土壤线虫的生态指数较CK相比也有明显改善。土壤线虫对肥料的响应取决于作物及肥料的质量和养分含量;土壤线虫优势营养类群、优势属种和关键属种可以有效地指示农业土壤健康状况和大豆田间线虫病害的发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 根际土壤 线虫 营养类群 相对丰度
下载PDF
寒温带落叶松天然林不同海拔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岩 杨立学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1,共11页
土壤线虫是土壤微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沿海拔梯度上土壤线虫群落丰度和多样性的季节动态的变化规律,了解和比较不同时空尺度土壤线虫多样性规律,本文在大兴安岭北部奥克里堆山落叶松天然林中设置6个海拔梯度(750、830、950、110... 土壤线虫是土壤微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沿海拔梯度上土壤线虫群落丰度和多样性的季节动态的变化规律,了解和比较不同时空尺度土壤线虫多样性规律,本文在大兴安岭北部奥克里堆山落叶松天然林中设置6个海拔梯度(750、830、950、1100、1300、1420 m),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方法,探究0~10 cm土壤线虫的群落组成及其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高纬度寒温带地区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在不同季节均沿海拔梯度呈单调递减的变化,共测定出了1门、3纲、11目、53属,其中食细菌线虫为各个季节和海拔的优势营养类群;海拔梯度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强于季节变化,随着海拔的增加,Sobs指数(样本总量的指数)和Faith’s PD指数(谱系多样性的指数)均呈降低趋势;土壤pH、可溶性有机碳和氮是影响不同季节土壤线虫海拔分布规律的显著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线虫 物种丰富度 群落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海拔梯度 季节动态 寒温带
下载PDF
湄洲湾灵川贝类养殖滩涂小型底栖动物数量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林秀春 蔡立哲 金亮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9-294,共6页
2005年6月至2006年3月对湄洲湾北岸灵川贝类养殖滩涂的小型底栖动物进行研究,并探讨了贝类养殖对滩涂底栖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密度为65.7±37.5个/cm2,春季(3月)的密度比其它季节高.线虫和桡足类是小... 2005年6月至2006年3月对湄洲湾北岸灵川贝类养殖滩涂的小型底栖动物进行研究,并探讨了贝类养殖对滩涂底栖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密度为65.7±37.5个/cm2,春季(3月)的密度比其它季节高.线虫和桡足类是小型底栖动物密度的主要组成,其中线虫平均密度为63.9个/cm2,约占密度组成的97.3%;桡足类平均密度为0.77个/cm2,约占密度组成的1.2%.许多站次的线虫和桡足类数量之比(N/C)均超过100,多贝类养殖的Y断面的小型底栖动物密度、N/C均比寡贝类养殖的F断面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贝类养殖 线虫 桡足类 动物数量 湄洲湾
下载PDF
Effects of Organic Enrichment on Sandy Beach Meiofauna:A Laboratory Microcosm Experiment 被引量:2
7
作者 WANG Jianing ZHOU Hong ZHANG Zhinan CONG Bingqing XU Shuhui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1年第3期246-254,共9页
Meiofauna samples from intertidal sediments of Qingdao No.2 Bathing Beach, China, were collected for field study, and subjected to organic enrichment in a laboratory microcosm experiment for 21 d. There were three dif... Meiofauna samples from intertidal sediments of Qingdao No.2 Bathing Beach, China, were collected for field study, and subjected to organic enrichment in a laboratory microcosm experiment for 21 d. There were three different treatments including non-organic addition as the control, low-organic enrichment (2 g DW green algae per 150 mL) and high-organic enrichment (10 g DW green algae per 150 mL). After 21 d, the meiofauna richness decreased in both organic enrichment treatments. Among the three treatments, total meiofauna abundanc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s had higher abundance than the other two treatment groups. However, the responses of the meiofauna abundance in the two organic enrichment treatments were non-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relationship of meiofaunal abundance and nematode/copepod ratios to organic matter and oxygen level in the microcosm experiments we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enrichment MEIOFAUNA nematode abundance microcosm experiment
下载PDF
Carbon nanomaterial addition changes soil nematode community in a tall fescue mesocosm
8
作者 Shulan ZHAO Xue BAI +1 位作者 Mengdi MOU Lian DUO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5期777-784,共8页
Carbon nanomaterial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industry and inevitably enter the environment.However,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influence on the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soil nematode community.We evalua... Carbon nanomaterial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industry and inevitably enter the environment.However,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influence on the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soil nematode community.We evaluated the impact of three kinds of carbon nanomaterials(graphene,graphene oxide,and carbon nanotubes)on the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soil nematodes after growing tall fescue for 130 d using a laboratory pot experiment.A total of 29 genera of nematodes were identified in all the treatments.Carbon nanomaterial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abundance of total nematodes and plant parasites.The presence of graphene and graphene oxide increased the numbers of bacterivores,and graphene benefited fungivores.The total nematode abundance was1.9-2.9 times greater in the carbon nanomaterial treatments than in the control with no carbon nanomaterial addition.However,graphene oxide and carbon nanotubes decreased the values of nematode community parameters,e.g.,diversity,species richness,and structure index.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the addition of graphene resulted in a community with a higher plant-parasitic index(i.e.,the maturity index of the plant-parasitic nematodes).Overall,our findings highlight that the addition of carbon nanomaterials has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of the nematode community,simplifying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nanotubes community diversity community structure graphene graphene oxide nematode abundance plant-parasitic index species richness
原文传递
棉花黄萎病菌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晓兰 相吉山 +1 位作者 刘瑜 高志建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87,共8页
为了探讨棉花黄萎病菌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对比研究了新疆棉花黄萎病区和对照区土壤线虫总数、各营养类群数量和生态指数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黄萎病区和对照区共鉴定出土壤线虫属42个,其中黄萎病区36个,对照区35个。黄萎病区0~... 为了探讨棉花黄萎病菌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对比研究了新疆棉花黄萎病区和对照区土壤线虫总数、各营养类群数量和生态指数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黄萎病区和对照区共鉴定出土壤线虫属42个,其中黄萎病区36个,对照区35个。黄萎病区0~40 cm土壤线虫总数、食细菌线虫数量、食真菌线虫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P〈0.01),植物寄生线虫和捕食-杂食线虫数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从相对丰富度来看,黄萎病区植物寄生线虫和捕食杂食线虫的相对丰富度显著高于对照(P〈0.01),食细菌线虫的相对丰富度显著低于对照(P〈0.01)。从生态指数来看,黄萎病区土壤线虫的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营养多样性指数(TD)均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优势度指数(λ)、通道指数(NCR)均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总体而言,棉花黄萎病菌会明显改变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对其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田 土壤线虫 相对丰富度 生态指数
原文传递
渤海小型底栖生物的丰度和生物量 被引量:45
10
作者 慕芳红 张志南 郭玉清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97-905,共9页
该文是渤海 1997年 6月、1998年 9月和 1999年 4月 3个航次小型底栖生物调查结果。结果表明 ,3个航次小型底栖生物的平均丰度分别为 :(2 30 0± 12 0 6 ) ind/ (10 cm2 )、(86 9± 5 10 ) ind/(10 cm2 )和 (6 32± 4 0 0 ) ... 该文是渤海 1997年 6月、1998年 9月和 1999年 4月 3个航次小型底栖生物调查结果。结果表明 ,3个航次小型底栖生物的平均丰度分别为 :(2 30 0± 12 0 6 ) ind/ (10 cm2 )、(86 9± 5 10 ) ind/(10 cm2 )和 (6 32± 4 0 0 ) ind/ (10 cm2 )。平均生物量分别为 :(15 2 1± 6 34) μg(dwt) / (10 cm2 )、(72 5±35 4 )μg (dwt) / (10 cm2 )和 (5 17± 393)μg (dwt) / (10 cm2 )。共鉴定出 14个小型底栖生物类群 ,其中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丰度占绝对优势 ,桡足类丰度居第 2位 ,这两个类群总和占小型底栖生物总丰度的 94 .8%~ 97.5 %。在生物量中所占比例列前 4位的类群依次为线虫、多毛类、桡足类、双壳类 ,加起来超过小型底栖生物总生物量的 80 %。小型底栖生物的 74 %分布于 2 cm以浅表层中。小型底栖生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在渤海海峡和渤海中东部较高 ,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小型底栖生物的丰度与水深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底栖生物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 底栖桡足类 丰度 生物量 渤海
下载PDF
长江口及东海夏季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变化 被引量:18
11
作者 史本泽 于婷婷 徐奎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093-3103,共11页
2012年7月,对长江口及东海海域的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组成、丰度、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该研究海域夏季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总体上自北向南递减,在长江口以东的海域由近岸向外海增加,至约45 m等深... 2012年7月,对长江口及东海海域的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组成、丰度、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该研究海域夏季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总体上自北向南递减,在长江口以东的海域由近岸向外海增加,至约45 m等深线达到最高,然后向深水区减少。其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203±191)个/10 cm2和(723±171)μg干重/10 cm2,略高于同一海域春季和秋冬季的数量,但明显低于以往夏季的数量,这可能与本年度该海域沉积物中叶绿素a含量明显偏低有关。在小型底栖动物11个主要类群中,自由生线虫在丰度上占绝对优势(94.1%),其次是桡足类(2.7%)和涡虫类(1.2%)。线虫在生物量上也是最优势类群(62.1%),其次是多毛类(18.8%)、桡足类(8.3%)和涡虫类(6.1%)。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小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桡足类和涡虫的丰度均与沉积物中有机氮含量呈负相关;多毛类的丰度与盐度、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而线虫与所测环境因子未见任何相关关系。BIOENV分析显示,与小型底栖动物各类群的丰度相关性最高的环境因子组合为盐度、沉积物含水量和有机氮含量。研究发现,近10年该海域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呈总体下降趋势;而且,小型底栖动物的垂直分布随时间推移趋向于向沉积物表层聚集,一定程度上显示沉积环境趋于恶化。通过对近岸和外海两个站位的702条线虫生物体积的测算,获得两个站位线虫的平均个体干重分别为0.186μg/个体和0.281μg/个体,两站位平均为0.214μg/个体,与2009年秋冬季相邻两站位的0.213μg/个体非常接近,但各站位的线虫个体干重变化相对较大。该结果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当前普遍采用的0.4μg/个体系数高估了线虫的生物量,另一方面显示季节和站位差异影响了线虫个体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东海 小型底栖动物 线虫 丰度 生物量
下载PDF
西天目山柳杉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杜小引 刘奇志 +3 位作者 周海鹰 谢艳兰 谢娜 张丽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59-264,共6页
通过对浙江省天目山优势树种柳杉根际土壤线虫的群落和多样性的研究,明确西天目山的线虫资源以及土壤的健康程度。结果显示:在海拔500m和1000m的高度下,小杆属线虫的密度均较高。然而,头叶属、真头叶属、棱咽属、拟丽突属、丽突属、板... 通过对浙江省天目山优势树种柳杉根际土壤线虫的群落和多样性的研究,明确西天目山的线虫资源以及土壤的健康程度。结果显示:在海拔500m和1000m的高度下,小杆属线虫的密度均较高。然而,头叶属、真头叶属、棱咽属、拟丽突属、丽突属、板唇属、矛线属、垫刃属和毛刺属线虫仅在年平均温度16.3℃、海拔500m高度的柳杉根际土壤中有发现。无咽属线虫只在年平均温度8~12℃、海拔1000m的土壤中有发现。在高海拔下,小杆属、滑刃属和中矛属线虫为极优势属类群;真滑刃属、根结属和针属线虫在高海拔下为稀有类群。海拔500m的线虫群落的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均高于海拔1000m条件下的。海拔500m处的柳杉根际土壤中食细菌线虫数量比例最高,而在海拔1000m下,杂食捕食类线虫占的比例最大。西天目山的土壤瓦斯乐斯卡指标值(WI)都大于1,健康程度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天目山 线虫营养类群 多样性 优势度 土壤健康
下载PDF
底栖线虫和桡足类丰度比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青田 王新华 胡桂坤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57,共6页
为了了解海洋底栖线虫和桡足类丰度比值(N/C)与环境污染评价的应用性,于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间分四个季节在天津海域用箱式取样器采集底泥,研究了N/C值与水体和沉积物环境因素的关系;并分析了17项水体环境因子和15项沉积物环境因子与... 为了了解海洋底栖线虫和桡足类丰度比值(N/C)与环境污染评价的应用性,于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间分四个季节在天津海域用箱式取样器采集底泥,研究了N/C值与水体和沉积物环境因素的关系;并分析了17项水体环境因子和15项沉积物环境因子与N/C比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比值在研究海域内差异较大,变化范围为4.00~620.00;并且其波动范围随季节而变.春季的波动范围最宽,为11.50~343.25,而夏季的则变化幅度最小,为7.35~43.52.总体上,无论沉积物表层还是总量的N/C比值超过70的情况较少;更多的比值集中在30以内.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深、水温、盐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总碱度、溶解氧、溶解氮和叶绿素a等环境因子与N/C比值有显著相关性.该比值不但和沉积环境有关,而且可以反映水体环境的状况,在环境监测和评价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取样的深度将影响N/C值与环境因素间的关系,表层2 cm深度和10 cm深度的比值在夏季显著不同(P=0.012),在研究中应该给与重视.参照已往阈值,此研究的N/C比值反映出了海域环境的污染情况,污染程度从近岸到远岸有逐渐减轻的趋势.此外,对N/C值应用于污染评价时存在的问题也作了简要分析和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底栖生物 自由生活线虫 桡足类 丰度比 环境
下载PDF
覆膜连作对玉米田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晓兰 相吉山 +5 位作者 庞燕飞 吴昊 李雪 陈高娃 田彪 白广宇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5-114,共10页
线虫作为指示生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壤生态学领域,成为指示土壤健康的重要生物。为了探明多年覆膜连作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了内蒙古赤峰地区多年覆膜连作和未覆膜连作玉米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线虫功能类群及生态指数间的差异。结... 线虫作为指示生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壤生态学领域,成为指示土壤健康的重要生物。为了探明多年覆膜连作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了内蒙古赤峰地区多年覆膜连作和未覆膜连作玉米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线虫功能类群及生态指数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多年覆膜连作导致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粉粒含量、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阳离子交换量、蔗糖酶、蛋白酶、脲酶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降低,土壤容重、砂粒含量和过氧化氢酶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所有处理共鉴定出土壤线虫群落55个,覆膜连作玉米田49个,未覆膜连作玉米田50个;覆膜处理的玉米田中,食细菌线虫、食真菌线虫、植物寄生线虫、c-p1和c-p2类群数量均显著低于未覆膜玉米田(P<0.05)。覆膜连作玉米田中,总成熟度指数(MMI)、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MI)和通道指数(CI)均显著高于未覆膜玉米田,富集指数(EI)显著低于未覆膜玉米田。这说明多年覆膜连作改变了土壤环境,使多种土壤理化指标降低,影响了土壤线虫群落结构,降低了土壤线虫的数量和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 线虫营养类群 相对多度 生态指数
原文传递
南海小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杜永芬 徐奎栋 +1 位作者 孟昭翠 王家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9-207,共9页
2007年10—11月对南海海域(17—21°N,109—112°E)的小型底栖动物的生态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平均为(901±913)ind/10cm2,自近岸向外海域呈递减趋势;平均生物量和生产量分别为(798±713)μgdwt... 2007年10—11月对南海海域(17—21°N,109—112°E)的小型底栖动物的生态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平均为(901±913)ind/10cm2,自近岸向外海域呈递减趋势;平均生物量和生产量分别为(798±713)μgdwt/10cm2和(7185±6421)μgdwt/10cm2。研究海域小型动物的平均丰度与莱州湾和南黄海冬季的研究结果较接近,高于东、黄海,低于胶州湾和长江口。在分选的17个主要类群中,海洋线虫在丰度上占绝对优势(92.9%),多毛类(2.5%)和桡足类(1.5%)所占比例均较小。在生物量上,海洋线虫(41.9%)和多毛类(40.1%)为绝对优势类群,其次是介形类(3.6%)和桡足类(3.2%)。在垂直分布上,占总量约53%的小型底栖动物和52%的海洋线虫分布于0—2cm表层,该结果与长江口较为接近,而较渤海和黄海低。统计分析表明,本海域的小型底栖动物和线虫的数量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水深呈显著负相关。由海洋线虫与桡足类的数量比(N/C)与本海域环境状况的分析表明,该数值在一定尺度上可为海洋环境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小型底栖动物 线虫 丰度 生物量 生物监测
下载PDF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秋冬季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18
16
作者 于婷婷 徐奎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4556-4566,共11页
对2009年11—12月采自长江口及邻近的东海海域19个站位的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组成、丰度、生物量和空间分布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秋冬季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081±700)个/10 cm2和(600&#... 对2009年11—12月采自长江口及邻近的东海海域19个站位的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组成、丰度、生物量和空间分布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秋冬季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081±700)个/10 cm2和(600±374)μg干重/10 cm2,均呈现由北往南、由近岸向外海递减的趋势,且在长江口冲淡水向东海的扩展区域内,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明显较东海外围海域高。该数量与同一海域春季的研究结果相近,但明显低于夏季。在分选出的12个主要类群中,海洋线虫在丰度上占绝对优势(94.4%),其次是涡虫类(2.3%)和桡足类(2.0%)。线虫也是生物量上的最优势类群(占68.1%),其次是涡虫类(14.8%)、桡足类(6.8%)和多毛类(5.8%)。在垂直分布上,占总量70.8%的小型底栖动物和69.9%的线虫分布于0—2 cm表层,均高于54%—65%的历史资料。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小型底栖动物丰度与叶绿素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水深、底层水温和底层盐度呈显著负相关。BIOENV分析显示与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组成和丰度相关性最高的环境因子组合为水深和脱镁叶绿素a含量。海洋线虫与桡足类数量之比(N/C)可大致反映本海域沉积环境的质量状况,但沉积物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可造成环境评价的偏差。通过对639条线虫生物体积的测算,获得两个站位的线虫平均个体干重分别为0.104μg/个和0.365μg/个。研究表明,我国当前普遍采用的0.4μg/个这一系数估计的线虫生物量将不同程度地高估其实际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东海 小型底栖动物 线虫 丰度 生物量
下载PDF
大亚湾秋季小型底栖生物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唐玲 张洪波 +1 位作者 李恒翔 严岩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4-111,共8页
2009年10月对大亚湾海域的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为(593±265)ind.(10cm)2,呈湾内向湾外递增趋势;平均生物量和生产量分别为(568.39±294.49)μg.(10cm)2(干重)和(5115.53±... 2009年10月对大亚湾海域的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为(593±265)ind.(10cm)2,呈湾内向湾外递增趋势;平均生物量和生产量分别为(568.39±294.49)μg.(10cm)2(干重)和(5115.53±2811.14)μg.(10cm)2(干重)。在分选的17个主要类群中,海洋线虫在丰度上占绝对优势达92.24%,其次是多毛类和桡足类,分别为2.05%和1.98%。在生物量上,海洋线虫(38.47%)和多毛类(29.97%)为绝对优势类群,其次是寡毛类(13.82%)和介形类(9.15%)。在垂直分布上,占总量约53.02%的小型底栖动物和51.44%的海洋线虫分布于0—2cm表层。统计分析表明,本海域的小型底栖动物生物量与含水率、中值粒径和黏土+粉砂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多毛类的生物量与小型底栖动物表现的显著相关性相同,桡足类的生物量与中值粒径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沉积物的黏土+粉砂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线虫生物量与环境因子无显著相关关系。由海洋线虫与桡足类的数量比(用N/C表示)与本海域环境状况的分析表明,该数值可以在一定尺度上为海洋环境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小型底栖动物 线虫 丰度 生物量
下载PDF
Biodiversity in Saline and Non-Saline Soils Along the Bohai Sea Coast,China 被引量:3
18
作者 WU Yu-Peng ZHANG Yi +1 位作者 BI Yan-Meng SUN Zhen-Ju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307-315,共9页
A plethora of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the effects of salinity on plant growth and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but the effects on soil organisms are often neglected.Thus,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how soil ... A plethora of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the effects of salinity on plant growth and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but the effects on soil organisms are often neglected.Thus,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how soil biodiversity,including bacteria,nematodes,mites,and earthworms,changes along saline gradients was conducted along the Bohai Sea coast at Laizhou City,Shandong Province,China,with 30 soil samples randomly selected and classified by salinity into two categories:saline and non-saline.Testing reveal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abundance of the surveyed organisms in non-saline soils.The redundancy analysis showed that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soil organism abundance in saline soil,but not in non-saline soil.Soil organic matter,available nitrogen,and total nitrogen all positively affected organism abundance in both saline and non-saline soils.The richness and Shannon diversity of nematod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non-saline soils,but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soil types for other organisms.None of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rveyed was obviously related to soil organism diversity.Consequently,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oi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nly negatively affected soil organisms in saline soil,while soil fertility positively affected soil organisms in both saline and non-saline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microbes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nematodes organism abundance redundancy analysis richness Shannon diversity
原文传递
胶州湾小型底栖生物的丰度和生物量 被引量:64
19
作者 张志南 周红 +1 位作者 于子山 韩洁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9-147,共9页
1995年 5月— 1 996年 1月 ,在胶州湾北部软底水域进行每 2月一次的调查。结果表明 ,小型底栖生物的年平均丰度为 1 .51× 1 0 6ind/m2 ,最高值出现在 95B1和 95B2站 ,分别为 2 .73× 1 0 6 和 2 .75× 1 0 6ind/m2 ,最低... 1995年 5月— 1 996年 1月 ,在胶州湾北部软底水域进行每 2月一次的调查。结果表明 ,小型底栖生物的年平均丰度为 1 .51× 1 0 6ind/m2 ,最高值出现在 95B1和 95B2站 ,分别为 2 .73× 1 0 6 和 2 .75× 1 0 6ind/m2 ,最低值出现在 95B3站 ,数量为 0 .46× 1 0 6ind/m2 。小型底栖生物的年平均生物量为 1 .32 g/m2 (干重 )。皮尔逊相关分析表明 ,小型生物的数量与以碳和氮表示的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969和 - 0 .947(P <0 .0 5)。共鉴定出 1 4个小型生物类群。自由生活的海洋线虫占总数量的 86.6% ,底栖桡足类居第 2位 ,占总数量的 5.7%。按生物量 ,海洋线虫 (35.9% )、介形类 (32 .6% )、多毛类 (1 3.7% )和桡足类 (8.3% )共同构成小型动物的优势类群 ,80 %以上的小型生物分布在 0— 2cm以浅表层内。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生物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 底栖桡足类 丰度 生物量 胶州湾
下载PDF
东、黄海春秋季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59
20
作者 张志南 林岿旋 +3 位作者 周红 韩洁 王睿照 田胜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97-1005,共9页
《北斗号》调查船分别于 2 0 0 0年 10月和 2 0 0 1年 4月在 2 6°N至 36°N,12 0°E至 12 6°30′E东、黄海陆架浅水区调查中进行了小型底栖生物的取样。研究表明 ,两个航次 (秋季、春季 )小型底栖生物的平均丰度分别... 《北斗号》调查船分别于 2 0 0 0年 10月和 2 0 0 1年 4月在 2 6°N至 36°N,12 0°E至 12 6°30′E东、黄海陆架浅水区调查中进行了小型底栖生物的取样。研究表明 ,两个航次 (秋季、春季 )小型底栖生物的平均丰度分别为 6 5 4 .2 5± 4 4 1.72 ind/10 cm2 和342 .0 0± 2 5 2 .0 0 ind/10 cm- 2 ,平均生物量分别为 80 7.0 6± 5 17.89μg dwt/10 cm2 和 2 85 .2 5± 173.72μg dwt/10 cm2 ;平均生产量分别为 72 6 3.5 8± 4 6 6 4 .18μg dwt/(10 cm2· a)和 2 5 6 7.2 8± 15 6 3.5 0 μg dwt/(10 m2· a)。两个航次小型生物的平面分布类似 ,即高密度和高生物量区分布在水深等深浅 5 0 m左右的站位上 ,特别是在长江口以南的浙江沿海。共鉴定出 14个小型生物类群 ,按丰度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是最优势的类群 ,秋、春季两个航次的优势度分别为 87.2 %和 91.2 %。其他优势类群依次为底栖桡足类、多毛类和动吻类 ;按生物量优势依次为多毛类 38.1%~ 5 4 .0 % ,线虫 2 8.3%~ 38.1%和桡足类 9.0 %~ 9.4 %。垂直分布的研究表明 ,91%的小型生物分布在 0~ 5 cm的表层内 ,线虫和桡足类分布在 0~ 2 cm的比例分别为 6 3%和 86 %。相关分析表明 ,小型底栖生物的数量分布与粘土含量 (% )、粉砂粘土含量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底栖生物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 丰度 生物量 黄海和东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