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市区域地震地质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亚辉 王权民 廖河山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6年第5期867-872,共6页
系统地探讨了厦门市的区域地震地质特征,调查分析了区域地震的时空分布及邻区地震活动及其对厦门的影响,详细考察了近场断裂带活动情况。研究表明,厦门岛内主要断层自第四纪晚更新世以来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对厦门威胁最大的震害主要来自... 系统地探讨了厦门市的区域地震地质特征,调查分析了区域地震的时空分布及邻区地震活动及其对厦门的影响,详细考察了近场断裂带活动情况。研究表明,厦门岛内主要断层自第四纪晚更新世以来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对厦门威胁最大的震害主要来自邻区海域的强震,历史上最大曾达Ⅷ度;台湾强震在厦门引起的影响迄今尚未超过Ⅵ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震 地质特征 厦门市 台湾强震 地震活动 时空分布 活动情况 稳定状态
下载PDF
Discussion on Deep Tectonic Background of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 in Anhui Province and Its Neighboring Areas Using Results of Seismic Tomography
2
作者 Zhang Jie Shen Xiaoqi +1 位作者 Wang Xingzhou Shen Yelo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6年第2期138-147,共10页
Using the latest results of seismic tomography, we studied the deep tectonic settings of the moderate and strong earthquakes in Anhul Province and its neighboring areas (28° - 39°N, 112°- 124°E).... Using the latest results of seismic tomography, we studied the deep tectonic settings of the moderate and strong earthquakes in Anhul Province and its neighboring areas (28° - 39°N, 112°- 124°E).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re exists a certai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ocation of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 the geologic structure of the surface and the partitioning of active tectonic elements with the upper-crust velocity structure. Most earthquakes recording M ≥ 6.0 occur in high-velocity zones or in the transitional areas between high-velocity and low-velocity zones in the upper crust. Seismicity in the low-velocity zone has a lesser impact. Earthquakes occuring in the high-velocity zone are distributed mainly in the velocity variation area. The boundary belts and the interior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 fault block are the main active sites of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s. Beneath the fault basins in the western and northern sides of the block, the upper crust is characterized by a wide discontinuous distribution in the low-velocity zone, and in the transition zone from the low- to high velocities, the moderate strong seismicity shows a zonal distribution where active faults are developed. The NW-extension Zhoukou-Hefei-Xuancheng low-velocity zone separates the highvelocity zones of Dabieshan Mountains and west Shandong-Anhul, and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s on its northern side bordering the high-velocity zones are relatively frequent. This low-velocity zone is probably an important and deeply structured boundary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and the South China tectonic provinces. (2) The frequent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 recorded in the past and the recent small earthquake activities in the Huoshan-Lu' an area are the result of a low-velocity zone in the middle crust beneath the central part of Dabieshan and the two sets of deep faults that cut through the crust. (3) In terms of deep structures, the distribution of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 in Anhui Province has an obvious region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hui and its neighboring area Velocity structure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 earthquake risk zone
下载PDF
利用层析成像的结果探讨安徽及邻区中强地震深部构造背景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杰 沈小七 +1 位作者 王行舟 沈业龙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0-359,共10页
利用层析成像的最新成果,对研究区(28°~39°N,112°~124°E)的中强地震深部构造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中强震位置、地表地质构造和活动构造单元的划分与上地壳速度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M≥6.0地... 利用层析成像的最新成果,对研究区(28°~39°N,112°~124°E)的中强地震深部构造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中强震位置、地表地质构造和活动构造单元的划分与上地壳速度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M≥6.0地震大多数分布在上地壳高速区与低速区的交接地带或高速区,低速区内的地震活动相对较少;分布在高速区的地震,主要活动在高速区内的速度变异地带。华北平原断块的边界带及其内部是研究区内主要的中强地震活动场所,该断块西、北部的裂陷盆地带在上地壳以间断的大片低速区为特征,在与高速区的交接地带,中强地震呈带状活动,并有活动断裂带的发育。北西向展布的周口-合肥-宣城低速条带分隔大别山、鲁西-安徽高速区,北侧与高速区的交接地带中强地震活动较为活跃,可能是华北、华南两大构造区在深部构造和现代活动构造上的一条重要分界线。(2)霍山-六安地区历史中强地震和近代小震活动频繁与东大别山中部在中地壳发育低速层及存在切穿地壳的两组深断裂有关。(3)安徽的中强地震活动在深部构造上分区特征明显,依据历史地震活动重演和发震构造条件(深部)类比的原则,对安徽未来存在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危险区进行了初步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及邻区 速度结构 中强地震地 震危险区
下载PDF
安徽及邻区地震震源深度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军辉 刘东旺 +1 位作者 洪德全 孙盼盼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选择安徽及邻区观测精度相对较高的地震资料作为样本,统计分析不同空间范围内的震源深度分布特征,初步讨论了震源深度与地质构造,地壳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徽及邻区平均震源深度10 km左右。中小地震震源深度在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大... 选择安徽及邻区观测精度相对较高的地震资料作为样本,统计分析不同空间范围内的震源深度分布特征,初步讨论了震源深度与地质构造,地壳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徽及邻区平均震源深度10 km左右。中小地震震源深度在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大体上从西到东,从南到北逐渐增加,深度优势分布为5~15 km。其中霍山地区震源深度优势分布为5~10 km。总体上,安徽及邻区地震多发生在5~20 km地壳的中上部,为浅源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及邻区 震源深度 优势分布 浅源地震
下载PDF
江苏及邻区震群活动成因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黄耘 孙业君 +1 位作者 叶碧文 江昊琳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1年第6期695-699,共5页
系统研究了1985年以来江苏及邻区的36次小震群,结果表明,江苏及邻区的地震具有成丛活动的特点,每一丛地震活动持续时间和平静时间没有明显的周期性,这反映了它是在一定的外部应力环境控制下发生的。江苏及邻区地震的成丛活动与台湾地区... 系统研究了1985年以来江苏及邻区的36次小震群,结果表明,江苏及邻区的地震具有成丛活动的特点,每一丛地震活动持续时间和平静时间没有明显的周期性,这反映了它是在一定的外部应力环境控制下发生的。江苏及邻区地震的成丛活动与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有一定的呼应关系,多发生在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前后。分析表明,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孕育范围较大,明显影响和控制了江苏及邻区的震群活动,而江苏及邻区的震群活动对大范围区域应力场的增强具有指示意义,对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的发生也具有一定的中短期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及邻区 震群活动成因 台湾强震
下载PDF
青海省及邻近区域未来强震趋势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屠泓为 杨丽萍 万秀红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41-147,共7页
汶川8.0级地震发生以后,未来地震趋势如何,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以青海省及邻近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区域地质构造、历史地震分布、震源机制解及青海及邻近区域的地震目录等,进行周期划分,能量释放分析等方面研究。综合分析结果,提... 汶川8.0级地震发生以后,未来地震趋势如何,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以青海省及邻近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区域地质构造、历史地震分布、震源机制解及青海及邻近区域的地震目录等,进行周期划分,能量释放分析等方面研究。综合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重点监视区域等相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及邻近区域 强震 分析
下载PDF
云南及邻区中强震连发和平静与强震关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和宏伟 秦嘉政 +2 位作者 和国文 钱晓东 石绍先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9-96,共8页
系统研究了1925年以来云南及邻区5级以上地震的时间分布特征,分别给出了云南及邻区5级以上地震连发和平静的定义。分析了中强震连发、平静的一些基本特征,研究了5级以上地震连发、平静事件与该区强震活跃、平静过程的关系。这些分析结... 系统研究了1925年以来云南及邻区5级以上地震的时间分布特征,分别给出了云南及邻区5级以上地震连发和平静的定义。分析了中强震连发、平静的一些基本特征,研究了5级以上地震连发、平静事件与该区强震活跃、平静过程的关系。这些分析结果对云南及邻区的地震趋势预测有一定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强震连发 中强震平静 强震活跃期 强震平静期
下载PDF
甘东南及邻区地震密集区与历史强震的关系探讨
8
作者 文亚猛 袁道阳 +2 位作者 张波 姚赟胜 冯建刚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51,共19页
甘东南及邻区活动断裂发育、新活动性强,历史及现代强震频发,是探讨现代地震密集区与历史强震关联性的理想地区,也是发展和检验网格点密集值法及其适用条件的有利地区.本文选取介于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与东昆仑断裂带东段之间,以走滑活动... 甘东南及邻区活动断裂发育、新活动性强,历史及现代强震频发,是探讨现代地震密集区与历史强震关联性的理想地区,也是发展和检验网格点密集值法及其适用条件的有利地区.本文选取介于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与东昆仑断裂带东段之间,以走滑活动为主的甘东南及邻区为主要研究区域,采用网格点密集值法对该区1970年以来仪器记录的1~5级地震进行计算分析,划分出16个地震密集区.通过分析每个地震密集区内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判断地震密集区与历史强震之间的对应关系,归纳总结不同震级历史强震对应地震密集区的持续时间,同时给出运用网格点密集值方法校核甘东南及邻区历史强震的限定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约87.5%的地震密集区对应着历史强震,表明二者之间有较密切的关联性;而且地震震级越大,其对应地震密集区持续时间越长,二者之间的边界曲线拟合关系为:T=4.5×10^(-7)×(M-0.1)^(1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东南及邻区 历史强震 地震密集区 离逝时间 网格点密集值法
下载PDF
强震概率增大时段判定法TIP-M8在广东省及邻区的应用
9
作者 秦乃岗 《华南地震》 2001年第4期27-32,共6页
用强震概率增大时段判定法M8方法判断近年来广东省及邻区几个主要震区 (粤闽赣地区、粤桂琼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的中期地震发展趋势 ,结果显示 1997年 5月福建永安 5 2级地震 ,1999年 5月海南 5 1级地震 ,震前约 1年半 ,地震所在... 用强震概率增大时段判定法M8方法判断近年来广东省及邻区几个主要震区 (粤闽赣地区、粤桂琼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的中期地震发展趋势 ,结果显示 1997年 5月福建永安 5 2级地震 ,1999年 5月海南 5 1级地震 ,震前约 1年半 ,地震所在区域均出现了强震概率增大时段。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计算结果未发现强震概率增大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期预报 强震概率增长时段判定法(TIB-M8) 广东省及邻区 地震流函数
下载PDF
A case-based reasoning method of recognizing liquefaction pits induced by 2021 M_(W) 7.3 Madoi earthquake
10
作者 Peng Liang Yueren Xu +2 位作者 Wenqiao Li Yanbo Zhang Qinjian Tian 《Earthquake Research Advances》 CSCD 2023年第1期61-69,共9页
Earthquake-triggered liquefaction deformation could lead to severe infrastructure damage and associated casualties and property damage.At present,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the rapid extraction of liquefaction pits base... Earthquake-triggered liquefaction deformation could lead to severe infrastructure damage and associated casualties and property damage.At present,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the rapid extraction of liquefaction pits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s.Therefore,we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extracting liquefaction pits based on a case-based reasoning method.Furthermore,five covariates selection methods were used to filter the 11 covariates that were generated from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s and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DEM).The proposed method was trained with 450 typical samples which were collected based on visual interpretation,then used the trained case-based reasoning method to identify the liquefaction pits in the whole study area.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s was evaluated from three aspects,the prediction accuracies of liquefaction pits based on the validation samples by kappa index,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re-and post-earthquake images,the rationality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iquefaction pits.The final result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covariates ranked by different methods could be different.However,the most important of covariates is consistent.When selecting five most important covariates,the value of kappa index could be about 96%.There also exist clea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re-and post-earthquake areas that were identified as liquefaction pits.The predicte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iquefaction is also consistent with the formation principle of liquef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eismic liquefaction Case-based reasoning K-nearest neighbor Covariates selection 2021 M_(w)7.3 Madoi earthquak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地震后机载LiDAR点云的地物区分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金霞 窦爱霞 +2 位作者 王晓青 黄树松 张雪华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77-689,共13页
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扫描(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技术所得点云进行震后倒塌建筑物提取时,树木与倒塌建筑物的点云特征十分相似,较难区分。为了快速准确获取震后房屋建筑物的受损情况,本文提出使用回波次数比特征指标,结合前... 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扫描(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技术所得点云进行震后倒塌建筑物提取时,树木与倒塌建筑物的点云特征十分相似,较难区分。为了快速准确获取震后房屋建筑物的受损情况,本文提出使用回波次数比特征指标,结合前人所提出的点云回波强度、归一化强度、最邻近点高差、法向量夹角、X向坡角和Y向坡角等特征的均值和标准差,利用K-最近邻分类法实现单体地物区分的方法。对2010年海地7.0地震震后机载LiDAR数据进行了地面点去除,分别选取了未倒塌建筑物、倒塌建筑物和树木各50个训练样本和各20个测试样本,计算了各因子的分布及其均值和标准差,在分析的基础上最终选取了可分性较强的8个分类特征,利用K-最近邻分类法对测试样本进行了分类,结果显示分类正确率可达85%以上。研究表明选取多个有效的LiDAR点云分类特征可以较好地区分震后未倒塌建筑物、倒塌建筑物和树木,提高震后建筑物震害程度判定的准确性,为应急救援及时提供较为准确的灾情信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LiDAR点云 K-最近邻分类法 倒塌建筑物 地震应急 分类
下载PDF
基于最邻近事件距离算法的华北地区地震丛集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鹏 郑建常 +1 位作者 李晓红 徐长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29-1233,共5页
利用华北地区2007年以来的地震资料,基于最邻近事件距离算法计算地震丛集率,对郯庐、燕山-渤海、河北平原、银川-河套、汾渭、淮河、长江下游-黄海等7个地震带进行地震丛集特征研究。对海城老震区的地震丛集特征分析认为,地震序列的丛... 利用华北地区2007年以来的地震资料,基于最邻近事件距离算法计算地震丛集率,对郯庐、燕山-渤海、河北平原、银川-河套、汾渭、淮河、长江下游-黄海等7个地震带进行地震丛集特征研究。对海城老震区的地震丛集特征分析认为,地震序列的丛集性明显减弱,目前发生的小震可视为反映区域应力状态的背景地震。以2015-04-15内蒙古阿拉善左旗5.8级地震为例,对华北地区显著中强地震前的地震丛集特征进行研究,发现中强地震前,地震丛集率在空间区域上先出现高值,随后出现低值,继而发震,对应地震活动中强震前增强-平静的现象,这一特征对判定未来潜在地震危险区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邻近事件距离算法 地震丛集率 华北地区 海城地震序列
下载PDF
胶东半岛小震丛集特征研究
13
作者 李小晗 郑建常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7-81,共5页
以最邻近事件距离算法为基础,结合混合概率密度分布对胶东半岛地区的小震丛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地区存在明显的地震成丛现象,且近年来丛集率显著提高;2)乳山震群和莱州地震前,半岛地区均存在b值降低和丛集率升高的现象。分析... 以最邻近事件距离算法为基础,结合混合概率密度分布对胶东半岛地区的小震丛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地区存在明显的地震成丛现象,且近年来丛集率显著提高;2)乳山震群和莱州地震前,半岛地区均存在b值降低和丛集率升高的现象。分析认为,低b值异常配合高丛集率可能是该区域地震活动较好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震群活动 最邻近事件距离算法 混合概率密度函数 地震丛集率 B值
下载PDF
濮阳小震集中区地震丛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亚红 张军 +1 位作者 董春勇 邵李娜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年第2期51-56,共6页
利用濮阳小震集中区1970年1月-2019年12月地震目录,基于最邻近事件距离算法计算地震丛集率,分析该区地震丛集特征。结果发现:(1)在中强地震前,濮阳小震集中区地震丛集率存在高值现象,而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低值,与强震前地震活动从增强到... 利用濮阳小震集中区1970年1月-2019年12月地震目录,基于最邻近事件距离算法计算地震丛集率,分析该区地震丛集特征。结果发现:(1)在中强地震前,濮阳小震集中区地震丛集率存在高值现象,而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低值,与强震前地震活动从增强到平静的过程相吻合,对地震危险区判定有一定指示意义;(2) 1997年以来,4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聊城-兰考断裂西侧,且小震出现相对"稀疏"异常,应给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邻近事件距离算法 濮阳小震集中区 地震丛集率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青海玛多M_(s)7.4地震时空丛集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小晗 郑建常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S01期17-19,共3页
1 研究背景青海及邻区隶属青藏块体东北部,地处古欧亚大陆边缘活动带,对地壳活动反应敏感,是西北地区构造运动活跃、中强地震集中多发地区之一(马茹莹等,2017;余娜等,2020)。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该区域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45次,其中最大... 1 研究背景青海及邻区隶属青藏块体东北部,地处古欧亚大陆边缘活动带,对地壳活动反应敏感,是西北地区构造运动活跃、中强地震集中多发地区之一(马茹莹等,2017;余娜等,2020)。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该区域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45次,其中最大为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 7.4地震。2021年5月22日,该区域时隔11年再次发生7.4级地震,震中青海果洛州玛多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邻近事件距离算法 混合概率密度函数 地震丛集率 B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