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块体东北缘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反演与强震地点预测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希 江在森 +3 位作者 王琪 王双绪 崔笃信 张晓亮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20-629,共10页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1993—1999年、1999—2001年和2001—2003年3个时段的GPS 水平运动速度场成果,通过研究建立的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反演,给出该区构造块体及 其边界断裂运动与变形差异、构造应变场时空分布、高应变能积累部位以及...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1993—1999年、1999—2001年和2001—2003年3个时段的GPS 水平运动速度场成果,通过研究建立的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反演,给出该区构造块体及 其边界断裂运动与变形差异、构造应变场时空分布、高应变能积累部位以及强度的定性分析 和定量描述.在充分考虑区域构造及块体应变的前提下,研究与该区6级左右及6级以上地 震地点预测相关的背景性前兆的共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块体边界 负位错模型 地壳水平运动 反演 震例研究
下载PDF
川滇地区地壳水平运动的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与强震地点预测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希 江在森 +1 位作者 王双绪 王琪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利用川滇地区1991~1999年和1999~2001年GPS水平运动速度场成果,通过研究建立的块体弹性变形及其边界负位错部分锁定的复合作用模型反演,获取地壳水平运动反映的块体变形差异、边界断裂的高应变能积累部位和锁定能量强度,以及区域构造... 利用川滇地区1991~1999年和1999~2001年GPS水平运动速度场成果,通过研究建立的块体弹性变形及其边界负位错部分锁定的复合作用模型反演,获取地壳水平运动反映的块体变形差异、边界断裂的高应变能积累部位和锁定能量强度,以及区域构造应变场的时空演化图像。在充分考虑区域构造和块体变形的前提下,研究与该区6级以上强震孕育及地点判定有关的背景性前兆的共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块体边界 负位错模型 地壳水平运动 震例研究 川滇地区
下载PDF
川滇地区近期地壳运动的应变积累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希 张四新 +3 位作者 王双绪 张晓亮 陆明勇 王文萍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5,共8页
利用1994~2006年川滇地区GPS和区域水准观测资料,借助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结合近年来跨断层形变总体特征,研究了川滇地区构造块体及其边界断裂的应变积累状况与强度。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川滇地区总体呈现能量积累为主的构造应力态势... 利用1994~2006年川滇地区GPS和区域水准观测资料,借助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结合近年来跨断层形变总体特征,研究了川滇地区构造块体及其边界断裂的应变积累状况与强度。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川滇地区总体呈现能量积累为主的构造应力态势;安宁河断裂及其与则木河断裂、鲜水河断裂交汇区,盐源-丽江地块及其边缘附近反映出相对高的应变能积累背景及可能的中-短期地震前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位错模型 GPS和区域水准资料 跨断层形变 应变积累 川滇地区
下载PDF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地壳垂直运动的负位错模型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希 张四新 王双绪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3-158,共6页
利用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震区外围格尔木—五道梁 30 0km长水准测线在 1 979,1 991和 2 0 0 2年 3期垂直形变资料 ,借助研究改进的负位错模型获取发震构造及其相关断裂的运动、变形特征及应力应变积累部位和强度 ,对与此次大震有关的... 利用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震区外围格尔木—五道梁 30 0km长水准测线在 1 979,1 991和 2 0 0 2年 3期垂直形变资料 ,借助研究改进的负位错模型获取发震构造及其相关断裂的运动、变形特征及应力应变积累部位和强度 ,对与此次大震有关的区域构造形变背景及可能的震后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991~ 2 0 0 2年相对 1 979~ 1 991年垂直差异运动及应变积累加速增强的特征与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孕育有关 ;且这样的一个地壳垂直运动加速过程可能还未因地震发生而结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垂直运动 负位错模型 梯度场 蕴震过程
下载PDF
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闭锁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宋剑 杨少敏 +2 位作者 王伟 黄勇 林牧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0-494,共5页
分别利用1999-2007年和2009-2014年多期GPS观测获取的水平速度场数据,采用负位错反演模型,研究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的滑动速率和闭锁程度空间分布特征,同时结合历史强震记录,分析这几条断裂的地震危险性。结果显示:1)安宁河断裂... 分别利用1999-2007年和2009-2014年多期GPS观测获取的水平速度场数据,采用负位错反演模型,研究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的滑动速率和闭锁程度空间分布特征,同时结合历史强震记录,分析这几条断裂的地震危险性。结果显示:1)安宁河断裂和则木河断裂滑动速率受汶川地震影响有所减弱,小江断裂滑动速率在汶川地震后基本保持不变;2)则木河断裂中段和小江断裂的断层闭锁程度受汶川地震影响而显著加强,安宁河断裂、则木河断裂的西昌和巧家以北区域的闭锁程度基本不受汶川地震的影响;3)汶川地震发生前后,安宁河断裂的石棉-冕宁段、则木河断裂的西昌与巧家以北区域和小江断裂的通海-建水段闭锁深度均在20km以上。结合历史强震记录和其他方法的研究结果,三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发生强震的危险性要高于其他断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负位错模型 反演 汶川地震 断层闭锁
下载PDF
InSAR数据约束的沂沭断裂带闭锁程度及地震危险性分析
6
作者 颜丙囤 殷海涛 +3 位作者 杨玉永 连凯旋 温丽媛 郭宗斌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9-133,共5页
本文首先利用2021年10月至2023年4月覆盖沂沭断裂带区域60景的Sentinel-1A数据,采用SBAS-InSAR技术,获取大范围地表LOS向形变结果,并对InSAR形变场进行降采样;然后基于负位错模型,采用TDEFNODE软件计算沂沭断裂带断层闭锁程度和滑动亏... 本文首先利用2021年10月至2023年4月覆盖沂沭断裂带区域60景的Sentinel-1A数据,采用SBAS-InSAR技术,获取大范围地表LOS向形变结果,并对InSAR形变场进行降采样;然后基于负位错模型,采用TDEFNODE软件计算沂沭断裂带断层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分布,并结合地震的时空分布,精细刻画断层面的运动特征,定量判定断裂的分段地震危险性。结果表明,安丘—莒县断裂北段安丘以北区域的断层闭锁程度较高,闭锁深度较深,最大闭锁深度约为24 km,安丘至郯城段断层闭锁较弱,基本处于蠕滑状态;沂沭断裂带安丘以北区域右旋滑动亏损速率为0.5~1.5 mm/a,是1668年郯城地震的未破裂段,具有地震活动空区的特点,易于应力积累,该段的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与以往研究结果对比发现,沂沭断裂带郯城以北的段落闭锁程度有所减弱,分析主要与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Mw9.0地震的影响有关,日本大地震的发生对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挤压起一定的缓解作用,导致郯庐断裂带区域应力应变场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沭断裂带 SBAS-InSAR 负位错模型 断层闭锁 滑动亏损
下载PDF
利用GPS数据反演柴北缘断裂带现今闭锁程度与滑动亏损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洋 邱雨轩 +4 位作者 王君毅 李航昊 张宇 温扬茂 许才军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15-2027,共13页
柴北缘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重要地质边界,几何形态复杂。目前少有针对区域整体断层现今闭锁程度与滑动亏损的研究。本文收集并融合得到了较为密集的区域GPS数据,建立了包括赛什腾-绿梁山断裂段、锡铁山-阿木尼克山-牦牛山断裂段、... 柴北缘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重要地质边界,几何形态复杂。目前少有针对区域整体断层现今闭锁程度与滑动亏损的研究。本文收集并融合得到了较为密集的区域GPS数据,建立了包括赛什腾-绿梁山断裂段、锡铁山-阿木尼克山-牦牛山断裂段、北鄂拉山断裂段、南鄂拉山断裂段及阿克塞-德令哈块体、柴达木块体、鄂拉山块体的几何模型,采用负位错模型反演研究了柴北缘断裂带的现今闭锁程度与滑动亏损。结果表明:赛什腾-绿梁山断裂段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从中部(15 km深度内平均闭锁系数约0.7)向两端逐渐减小;锡铁山-阿木尼克山-牦牛山断裂段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从西北向东南均逐渐增大,中部和东南端15 km深度内平均闭锁系数约0.99,平均滑动亏损约3.34 mm/a和3.80 mm/a;北鄂拉山断裂段最北端闭锁深度较浅,中部和南端闭锁深度较深(约19 km),中部滑动亏损较大;南鄂拉山断裂段两端闭锁深度达20 km(15 km深度内平均闭锁系数约0.9和0.99),中部闭锁深度较浅,北端滑动亏损较大。综合反演结果与历史地震分布分析,锡铁山-阿木尼克山-牦牛山断裂段中部和东南端、北鄂拉山断裂段中部、南鄂拉山断裂段北端地震危险性可能较高,须加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断裂带 GPS 负位错模型 闭锁程度 滑动亏损
下载PDF
基于GNSS及地震活动的沂沭断裂带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杜存鹏 殷海涛 +2 位作者 于胜文 杨乐 贾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1,共4页
选取2011~2019年山东地区GNSS基准站及地震滑动矢量等数据,应用块体负位错反演模型,反演沂沭断裂带地区的断层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结果表明,沂沭断裂带诸城以南区域断层闭锁程度较低,无滑动亏损累积;安丘-莒县断裂诸城以北区域断... 选取2011~2019年山东地区GNSS基准站及地震滑动矢量等数据,应用块体负位错反演模型,反演沂沭断裂带地区的断层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结果表明,沂沭断裂带诸城以南区域断层闭锁程度较低,无滑动亏损累积;安丘-莒县断裂诸城以北区域断层闭锁程度较高,闭锁深度较深,约为26 km,断层滑动亏损速率约为0.6~0.8 mm/a,为右旋挤压亏损,且该地区小震不活跃,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沭断裂带 负位错模型 断层闭锁 滑动亏损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垂直形变场负位错反演与应变积累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希 刘立炜 +1 位作者 郝明 白卓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1-556,共6页
利用鄂尔多斯地块及其周缘1970~2014年的垂直形变速率场资料,借助负位错反演研究该区域长期应变积累。结果表明,地块东北缘山西断陷带中北段年均能量积累增量、剪应力强度都较高,西南缘六盘山断裂与渭河断裂西段次之;山西断陷带中南段... 利用鄂尔多斯地块及其周缘1970~2014年的垂直形变速率场资料,借助负位错反演研究该区域长期应变积累。结果表明,地块东北缘山西断陷带中北段年均能量积累增量、剪应力强度都较高,西南缘六盘山断裂与渭河断裂西段次之;山西断陷带中南段至晋陕交界处年均剪应力强度较高且显示一定程度的能量积累;西秦岭构造区尤其西秦岭北缘断裂西段、晋冀蒙交界区也反映一定程度的能量积累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地块周缘 垂直形变场 负位错模型 反演 应变积累
下载PDF
Inversion for negative dislocation on elastic block boundaries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Qinghai-Xizang block and prediction for strong earthquake location
10
作者 张希 江在森 +3 位作者 王琪 王双绪 崔笃信 张晓亮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EI CSCD 2005年第6期666-677,共12页
On the basis of the velocity field results of horizontal crustal movement obtained from GPS measurements during the periods of 1993-1999, 1999-2001 and 2001-2003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Qinghai-Xizang block,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velocity field results of horizontal crustal movement obtained from GPS measurements during the periods of 1993-1999, 1999-2001 and 2001-2003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Qinghai-Xizang block, and by the inversion of negative dislocation model for the elastic block boundaries, we provide in this paper a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for the difference of motion and deformation between the tectonic blocks and their boundary faults, time-space distribution of tectonic strain field, and locations with highly accumulated strain energy and correlative intensity. Furthermore, taking the regional tectonics and block strain into full consideration, we investigate the common features of background precursors relating to location prediction for M greater than or equal 6 earthqu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astic block boundary negative dislocation model horizontal crustal movement INVERSION study of earthquake examples
下载PDF
滇西区域水准观测的负位错反演与应变积累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希 江在森 +1 位作者 张四新 王双绪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6-222,共7页
利用1981~2006年滇西地区5个时段的区域水准观测资料,借助负位错模型反演,参考典型大震应力触发计算及跨断层等形变观测结果,研究了活动块体边界断裂应变积累的状况、分段差异性、时空演变及其与强震孕育—发生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该... 利用1981~2006年滇西地区5个时段的区域水准观测资料,借助负位错模型反演,参考典型大震应力触发计算及跨断层等形变观测结果,研究了活动块体边界断裂应变积累的状况、分段差异性、时空演变及其与强震孕育—发生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6级以上地震多发生在断裂强锁定段或锁定程度显著加强段及其附近;目前宾川—南华以南、南涧以北,洱源、丽江一带可能反映相对较高的应变能积累背景,南定河断裂附近反映一定程度的应变积累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水准 负位错模型 应力触发模型 应变积累 滇西地区
下载PDF
2016门源6.4级地震前祁连山—海原断裂的活动速率反演 被引量:1
12
作者 柳新强 王燕 胡泊 《工程勘察》 2018年第9期49-52,共4页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1999~2013年的GPS观测速率,基于负位错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反演计算了2016门源6.4级地震前祁连山—海原断裂的滑动速率和闭锁速率。结果显示,祁连山断裂整体北向逆冲伴有较小的左旋走滑速率,平均挤压速率超过3mm/a...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1999~2013年的GPS观测速率,基于负位错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反演计算了2016门源6.4级地震前祁连山—海原断裂的滑动速率和闭锁速率。结果显示,祁连山断裂整体北向逆冲伴有较小的左旋走滑速率,平均挤压速率超过3mm/a。海源断裂整体左旋走滑为主,兼有一定挤压运动,左旋速率达3~4mm/a左右,挤压速率相对较小,不到2mm/a。祁连山断裂在倾向方向上锁定速率明显,达到2mm/a以上,区域在2016门源6.4级地震前呈较强的闭锁程度。海原断裂在走滑方向均上有较明显锁定速率,达1~2mm/a,具备发生走滑型地震的背景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位错模型 粒子群算法 GPS
下载PDF
川滇地区地壳水平运动特征与强震关系研究 被引量:36
13
作者 张希 江在森 +2 位作者 王琪 王双绪 张晓亮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3期35-41,共7页
通过对 1991~ 1999、1999~ 2 0 0 1年川滇地区GPS水平运动资料的非震负位错模型反演和形变应变场时空演化分析 ,结合地质构造 ,研究了块体及边界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与强震蕴育的关系。结果表明 :①总体上本区呈现近SE向滑移叠加绕... 通过对 1991~ 1999、1999~ 2 0 0 1年川滇地区GPS水平运动资料的非震负位错模型反演和形变应变场时空演化分析 ,结合地质构造 ,研究了块体及边界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与强震蕴育的关系。结果表明 :①总体上本区呈现近SE向滑移叠加绕垂直轴顺时针转动的复合运动 ,1999~ 2 0 0 1较 1991~ 1999年运动速率及应变率减弱 ;②强震多发生在形变差异显著的块体边界附近和块体边界断层带的高应变积累闭锁段及其附近 ,以及区域应变率高值区及其边缘 ;③目前差异运动显著的块体边界带、断层闭锁段及区域应变率高值区有丽江 小金河断裂及其与剑川断裂交汇区、金沙江断裂与理塘 德巫断裂交汇区、安定河 则木河断裂、红河断裂中东段及其与小江断裂交汇区、怒江及澜沧 勐遮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区 地壳水平运动 非震负位错模型 构造变形特征 强震活动 水平形变 GPS
下载PDF
1999~2001年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水平运动的非震反位错模型及变形分析 被引量:34
14
作者 张希 江在森 +2 位作者 王琪 王双绪 张晓亮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4-381,共8页
通过对GPS观测资料的数值模拟 ,获取 1999~ 2 0 0 1年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地壳水平运动的非震反位错模型 ,结合本区视应变场空间分布 ,研究活动块体及其边界断裂运动、变形特征及应力应变积累部位和强度 .结果表明 :① 9个活动块体呈现... 通过对GPS观测资料的数值模拟 ,获取 1999~ 2 0 0 1年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地壳水平运动的非震反位错模型 ,结合本区视应变场空间分布 ,研究活动块体及其边界断裂运动、变形特征及应力应变积累部位和强度 .结果表明 :① 9个活动块体呈现东向由偏北至偏南的整体性顺时针运动 .以祁连山—海原断裂为界 ,两侧块体间的左旋相对运动明显 ,由西向东呈现走滑兼NE NEE向挤压 ;②有 2 0条断层段 (多数呈压性 )不同程度地阻碍块体间的相对运动 ,其中祁连山断裂中东段 (包括与日月山—拉脊山断裂交汇区 )及与海原、庄浪河断裂交汇区更有利于应变积累 ,日月山—拉脊山断裂与柴达木块体北边界交汇区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应变积累 ;③所得活动块体运动速率及边界断裂对块体相对运动的锁定量较 1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块体东北缘 地壳水平运动 GPS 非震反位错模型 视应变场
下载PDF
华北地区近期地壳水平运动的非震负位错反演 被引量:24
15
作者 张希 江在森 +1 位作者 张晓亮 王双绪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3期40-45,共6页
利用一种经初步改进了的非震负位错模型和华北地区 1991~ 2 0 0 0年的GPS观测资料 ,反演华北地区的地壳水平运动 ,以获取构造块体和边界断裂活动状况以及应力应变的积累部位及强度。其结果显示 :(1)华北地区整体性向东偏南运动 ,冀鲁... 利用一种经初步改进了的非震负位错模型和华北地区 1991~ 2 0 0 0年的GPS观测资料 ,反演华北地区的地壳水平运动 ,以获取构造块体和边界断裂活动状况以及应力应变的积累部位及强度。其结果显示 :(1)华北地区整体性向东偏南运动 ,冀鲁北部各块体正东向速率相对较大 (11.4~ 12mm/a) ;(2 )阴山 燕山与河套断陷 鄂尔多斯 晋冀鲁间近EW NWW向边界两侧左旋相对运动明显 ,导致 1.0~ 2 .8mm/a的边界锁定 ,且东段大于西段 ,以压性为主 ;(3)太行断块东西两界的北东向断裂带呈 0~ 1.9mm/a的拉张锁定 ,左旋为主 ,其中晋获断裂锁定量最高 ;(4)唐山 沧东断裂北段、益都北西段及郯庐断裂中南段呈 0 .9~ 3.1mm/a右旋拉张锁定 ,其中益都北西段锁定量最高 ;(5 ) 14条断裂中有 12条不同程度地阻碍块体相对运动 ,近 10年来有相当于Ms4 .8~ 6 .1的能量积累 ,其中燕山与冀鲁交界西段最高 ,阴山与鄂尔多斯东部交界次之 ,均表现为压性 ;晋获、郯庐断裂较弱 (张性 ) ;(6 )从块体及断层活动方向来看 ,燕山、冀鲁交界西段与唐山 沧东断裂交汇区 ,阴山、鄂尔多斯东部交界与汾渭断裂交汇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震负位错模型 反演 GPS 水平运动 华北地区 全球定位系统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及与强震关系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希 江在森 +3 位作者 王琪 王双绪 崔笃信 张晓亮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2期363-371,共9页
 通过对1993~1999、1999~2001年青藏高原北部地区GPS水平运动资料的非震负位错模型反演和形变应变场时空演化分析,结合地质构造和有资料积累以来的强震活动,研究块体及边界带的构造变形特征,以及与强震孕育的关系.结果表明:(1)5级以...  通过对1993~1999、1999~2001年青藏高原北部地区GPS水平运动资料的非震负位错模型反演和形变应变场时空演化分析,结合地质构造和有资料积累以来的强震活动,研究块体及边界带的构造变形特征,以及与强震孕育的关系.结果表明:(1)5级以上,特别是6级左右及6级以上地震多发生在区域应变场剪切应变率或面膨胀率高值区、边缘或其附近,尤其是与区域主干断裂构造运动一致的剪切应变率高值区;形变差异显著的块体边界附近;沿块体边界断裂带的高应变积累的闭锁区段及其附近.(2)1999~2001年较1993~1999年大范围的水平运动速率明显减弱,但应变率的减弱幅度不大,可能揭示昆仑山口西8.1大震孕育对北东向的构造应力传递起了某种"阻隔和调制作用"及太平洋板块的西进作用加强.(3)目前应变场分布高值区、块体间差异运动显著的边界带及高应变积累闭锁段有阿尼玛卿断裂中东段与鄂拉山断裂交汇区、祁连山构造带中东段及与海原断裂西段交汇区、日月山—拉脊山断裂与西秦岭北缘断裂交汇区、庄浪河断裂与西秦岭北缘断裂交汇区、六盘山断裂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 水平形变应变场 非震负位错模型 反演 构造变形特征 强震活动
下载PDF
青藏块体东北缘GPS与水准资料的三维负位错联合反演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希 江在森 +2 位作者 王双绪 张晓亮 张四新 《国际地震动态》 2007年第7期61-66,共6页
利用1999—2004年青藏块体东北缘分布密度不同的GPS与区域水准观测资料,实现三维负位错模型联合反演,综合研究该区活动块体边界断裂的应变积累状况及其分段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构造带东段及与庄浪河断裂、海原断裂交汇区域目前... 利用1999—2004年青藏块体东北缘分布密度不同的GPS与区域水准观测资料,实现三维负位错模型联合反演,综合研究该区活动块体边界断裂的应变积累状况及其分段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构造带东段及与庄浪河断裂、海原断裂交汇区域目前可能具有相对高应变能积累背景;而庄浪河断裂南段的兰州、临夏一带反映一定程度的应变积累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区域水准 三维负位错模型 联合反演
下载PDF
民乐-山丹地震的区域构造变形背景与中短期前兆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希 王双绪 +3 位作者 崔笃信 张晓亮 薛富平 陈兵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8-246,共9页
利用青藏块体北缘地区 2 0 0 1~ 2 0 0 3年GPS水平运动资料和 1988~ 2 0 0 3年跨断层短水准流动观测资料 ,借助改进的负位错模型及断层形变应变强度比 -时变曲线 ,研究了与 2 0 0 3年 10月 2 5日民乐 -山丹MS6 1,MS5 8地震孕育有关... 利用青藏块体北缘地区 2 0 0 1~ 2 0 0 3年GPS水平运动资料和 1988~ 2 0 0 3年跨断层短水准流动观测资料 ,借助改进的负位错模型及断层形变应变强度比 -时变曲线 ,研究了与 2 0 0 3年 10月 2 5日民乐 -山丹MS6 1,MS5 8地震孕育有关的区域构造变形背景与中短期前兆异常。分析表明 ,在昆仑山MS8 1大震引起的大区域形变调整 -短期松弛 -开始恢复的背景下 ,民乐-山丹地震震源位于可能反映应变能积累加速的块体边界压性锁定段之间的剪应力强度增强段北侧 ;距震中最近的石灰窑口跨断层短水准流动场地在震前 3个月呈现显著应变强度比异常 ,而震前 10余天至数月内整个监测区异常个数、震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乐-山丹地震 地形变 负位错模型 断层形变应变强度比 孕震背景 前兆异常
下载PDF
北祁连-河西地区强震地点预测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希 张四新 +1 位作者 王双绪 江在森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0-46,共7页
借助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获取了北祁连 河西地区1971~2000年5个时段地壳垂直运动反映的 构造块体及其边界断层运动、变形参量及构造梯度场的时空演化图像,高应变能积累部位和锁定能量强度。研究 了与门源Ms6.4、景泰Ms6.2、永... 借助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获取了北祁连 河西地区1971~2000年5个时段地壳垂直运动反映的 构造块体及其边界断层运动、变形参量及构造梯度场的时空演化图像,高应变能积累部位和锁定能量强度。研究 了与门源Ms6.4、景泰Ms6.2、永登Ms5.8、景泰Ms5.9、玉门Ms5.9以及2003年10月25日民乐 山丹Ms6.1等 强震孕育有关的背景性前兆特征,初步建立了该区强震地点判定的定量依据:①在较大范围强烈隆起区内及其边 缘、梯度场高值区内及其边缘,尤其是与构造走向较为一致、隆起量5mm/a以上或梯度值8×10-8/a以上能达到 方圆50~100km甚至更大的区域;②强位错(3mm/a以上)锁定区段及其附近,较强负位错应力降或负位错地震 矩(分别为5×103Pa/a和5×1016Nm/a左右甚至更高)区段及其附近;或者显著加强段及其附近,可能发生6级左 右或6级以上地震。对应的异常越突出、项数越多、位置越重合,发震危险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 地点预测 隆起 地壳垂直运动 构造块体 地震矩 断层运动 与门 锁定 边缘
下载PDF
西北地区近期地壳水平运动与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希 刘文义 +4 位作者 王双绪 王文萍 张晓亮 崔笃信 薛富平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55,共13页
利用截止2004年的西北地区GPS和跨祁连-龙首山构造带的红外测距观测资料,借助最小二乘配置、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及单一力源反演,研究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前后西北地区水平形变应变场的动态演化特征;尤其是大震3年后,即当前的构造形... 利用截止2004年的西北地区GPS和跨祁连-龙首山构造带的红外测距观测资料,借助最小二乘配置、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及单一力源反演,研究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前后西北地区水平形变应变场的动态演化特征;尤其是大震3年后,即当前的构造形变与应力场态势;获取活动块体及其边界断裂上可能反映中强以上孕震背景的高应变能积累区、段,以及可能的潜在震源。结果表明:青藏块体北缘地区经8.1级大震后的短期松弛和调整,目前正在恢复印度板块北东向碰撞推挤背景场的主控作用。而北天山构造带中段及其与西段的交汇区、南天山构造带中西段及其与西昆仑构造带的交汇区、阿尔金断裂中段、祁连山构造带中东段及其与海原断裂的交汇区、西秦岭北缘断裂与庄浪河断裂东南延伸线的交汇区域等具有相对高应变能积累背景;临泽与海原这两个地区也反映一定程度的应变能积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水平形变 负位错模型 孕震背景 潜在震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