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经取穴对ASIC3基因敲除心肌缺血小鼠I_(k1)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宝岩 王巍 +2 位作者 徐坤 王汉洋 陈以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94-1697,共4页
目的:验证痛觉受干扰时,循经取穴改善心肌缺血是否存在特异性。方法:将敲除酸敏感离子通道3基因(ASIC3-/-)正常存活的48只小鼠,随机分6组,每组8只。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不针刺;另5组腹腔注射Iso造成心肌缺血模型,分为每天1次电针操... 目的:验证痛觉受干扰时,循经取穴改善心肌缺血是否存在特异性。方法:将敲除酸敏感离子通道3基因(ASIC3-/-)正常存活的48只小鼠,随机分6组,每组8只。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不针刺;另5组腹腔注射Iso造成心肌缺血模型,分为每天1次电针操作的内关、列缺、足三里、非经非穴组和不针刺的模型组。7 d后采集标本,用Real-time PCR技术对比各组Ik1的Kir2.1~2.3mRNA靶基因表达量差异。结果:针刺后,相对模型组,内关组显著提高(P<0.01),列缺和足三里组有所提高(P<0.05或P<0.01),非经非穴组提高不明显(P>0.05)。相对内关组,列缺和足三里组有所降低(P<0.05或P<0.01),非经非穴组显著降低(P<0.01)。相对列缺组,足三里组变化不明显(P>0.05),非经非穴组有所降低(P<0.05或P<0.01)。相对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有所降低(P<0.05或P<0.01)。结论:痛觉受干扰时,针刺心包经内关穴,比他经穴位和非经非穴,更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小鼠Ik1相关基因的表达,仍具有循经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敲除 痛觉 内向整流钾电流 循经 特异性
下载PDF
循经取五腧穴针刺疗法对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2
作者 魏艳红 李文建 《中医药信息》 2020年第6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究循经取五腧穴针刺疗法对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和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01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口服依托考昔结合红外线灯照射治疗... 目的:探究循经取五腧穴针刺疗法对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和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01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口服依托考昔结合红外线灯照射治疗,观察组(5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循经取五腧穴针刺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及实验室指标(UA、ESR、CRP)水平变化、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8%)高于对照组(84.0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尿素(UA)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UA、ESR、CRP、IL-1、IL-6、IL-8、TNF-α等指标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ESR、CRP、IL-1、IL-6、IL-8、TNF-α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1例皮肤过敏(P>0.05)。结论:循经取五腧穴针刺疗法可显著提升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未见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湿热蕴结型 循经取五腧穴针刺疗法 依托考昔 红外线灯照射 疗效
下载PDF
循经取穴针刺对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通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记泉 王巍 +2 位作者 孟祥宇 陈以国 韩知渊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不同经脉腧穴对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通道(Kv1.4、Kv4.2、Kv4.3)及其辅助亚基(KCh IP2)表达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大剂量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建立心肌缺血大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内关组、列缺组和... 目的:探讨针刺不同经脉腧穴对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通道(Kv1.4、Kv4.2、Kv4.3)及其辅助亚基(KCh IP2)表达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大剂量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建立心肌缺血大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内关组、列缺组和非经非穴组。针刺干预7d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大鼠左心室肌上述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列缺组待测基因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内关组比较,列缺组、非经非穴组待测基因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通道(Kv1.4、Kv4.2、Kv4.3)及其辅助亚基(KCh IP2)的异常表达是心肌缺血的发病机制之一,针刺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抗心肌缺血具有循经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特异性 心肌缺血 瞬时外向钾通道 电针 内关 列缺
原文传递
循经取穴针刺对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心肌内向整流钾通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巍 李记泉 +2 位作者 孟祥宇 陈以国 韩知渊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1484-1487,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经脉经穴对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心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Kir2.1、Kir2.2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从基因水平揭示循经取穴对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内关...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经脉经穴对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心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Kir2.1、Kir2.2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从基因水平揭示循经取穴对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内关穴组、列缺穴组、非经非穴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他组采用皮下多点位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85 mg/kg)建立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对照组在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给予相应穴位的电针刺激,每天1次,1周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eal-timePCR)检测左心室Kir2.1、Kir2.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内关穴组、列缺穴组、非经非穴组Kir2.1、Kir2.2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穴组、列缺穴组Kir2.1、Kir2.2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内关穴组比较,列缺穴组、非经非穴组Kir2.1、Kir2.2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列缺穴组相比,非经非穴组Kir2.1、Kir2.2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循经取穴可逆转缺血心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Kir2.1、Kir2.2mRNA表达的下降,证实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穴抗心肌缺血具有循经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特异性 心肌缺血 内向整流钾通道 电针 内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