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铁交叉隧道近场强地震反应特性的三维精细化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6
1
作者 陈磊 陈国兴 龙慧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971-3976,3983,共7页
基于ABAQUS软件研发的显式有限元并行计算集群平台,建立地铁双层交叉隧道结构的三维精细化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近场强地震动作用下地铁双层交叉隧道的三维非线性地震反应特性,并与浅埋/深埋单层隧道的地震反应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基于ABAQUS软件研发的显式有限元并行计算集群平台,建立地铁双层交叉隧道结构的三维精细化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近场强地震动作用下地铁双层交叉隧道的三维非线性地震反应特性,并与浅埋/深埋单层隧道的地震反应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双层隧道的相互作用效应对上、下层隧道顶、底部之间的相对水平位移差具有放大作用;对上、下层隧道的地震应力反应有减小作用;双层隧道上、下层左侧的地震应力反应大于右侧的地震应力反应,隧道拱肩和拱腰处的应力反应明显大于其他部位,拱肩为隧道结构的最危险部位;双层隧道下层顶、底部的峰值加速度反应大于上层顶、底部的峰值加速度反应;双层隧道相互作用效应对上、下层隧道地震反应的影响与双层隧道的交叉形式和基岩输入的近场强地震动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交叉隧道 近场强地震动 三维精细化有限元 非线性地震反应特性
下载PDF
近场和远场地震动作用下双层竖向重叠地铁隧道地震反应特性 被引量:32
2
作者 陈磊 陈国兴 李丽梅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86,共8页
基于江苏省的地震环境,研究近、远场地震动作用下的双层竖向重叠地铁隧道的地震反应特性,并与单层地铁隧道的地震反应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近场地震动作用下上下层隧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隧道的相对水平位移差具有放大作用,而在远场... 基于江苏省的地震环境,研究近、远场地震动作用下的双层竖向重叠地铁隧道的地震反应特性,并与单层地铁隧道的地震反应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近场地震动作用下上下层隧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隧道的相对水平位移差具有放大作用,而在远场地震动作用下双层隧道的相对水平位移差与单层隧道的基本相同;在近、远场地震动作用下,上层隧道的相对水平位移差要比下层的大得多;在近场地震动作用下存在隧道拱肩外侧的地震应力大于拱肩内侧地震应力的现象,而在远场地震动作用下地铁隧道拱肩内侧的地震应力值最大;在近场地震动作用下双层隧道下层的地震应力幅值要比上层的地震应力幅值大,在远场地震动作用下则相反;在近、远场地震动作用下双层竖向重叠地铁隧道底部的峰值加速度与浅埋或深埋单层隧道的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双层竖向重叠隧道 近场地震动 远场地震动 地震反应特性
下载PDF
中小震近场地震动估计中地震动衰减关系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李小军 阎秀杰 潘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共7页
核工程场地设计基准地震动确定中涉及弥散地震的地震动估计,这导致中小震近场地震动估计成为被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一些中小震近场地震动记录资料,分析和探讨了国内外多种地震动衰减关系对中小震近场地震动估计的适用性问题,并结... 核工程场地设计基准地震动确定中涉及弥散地震的地震动估计,这导致中小震近场地震动估计成为被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一些中小震近场地震动记录资料,分析和探讨了国内外多种地震动衰减关系对中小震近场地震动估计的适用性问题,并结合我国几个核工程地震问题研究工作的实践对中小震近场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的思路和原则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地震 近场地震动 衰减关系 核工程
下载PDF
汶川地震近场加速度基本参数的方向性特征 被引量:17
4
作者 胡进军 谢礼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581-2589,共9页
以2008年5月12日的Ms8.0级汶川地震强震记录为基础,根据场地条件和断层距,选取1 98组三分量近场加速度记录,按照台站相对于破裂传播方向的位置将其划分为破裂前方和破裂后方两类场点.为了考虑破裂传播的方向性和地震辐射图对地震动不同... 以2008年5月12日的Ms8.0级汶川地震强震记录为基础,根据场地条件和断层距,选取1 98组三分量近场加速度记录,按照台站相对于破裂传播方向的位置将其划分为破裂前方和破裂后方两类场点.为了考虑破裂传播的方向性和地震辐射图对地震动不同分量的影响,将每组地震动的两个正交水平分量旋转成为垂直断层走向和平行断层走向的分量,然后分别对破裂前、后方向上的垂直断层、平行断层和竖向分量地震动的三个基本工程参数——峰值、反应谱和持时进行定量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中地震动的峰值、反应谱和持时均显示出了明显的方向性特征:(1)在峰值方面,破裂前方场点的峰值明显大于破裂后方的峰值,而且破裂前、后方的峰值差别随着断层距的增大而逐渐减小;(2)在反应谱方面,在反应谱的各个自振周期段,破裂前方的平均反应谱明显高于破裂后方的平均反应谱,并且当周期大于2 s时.破裂前、后方反应谱谱比最高可以达4倍左右;(3)在持时方面,破裂后方场点的持时明显大于破裂前方的持时,差别也可达数倍.因此,虽然汶川地震是一次以逆冲为主兼具右旋走滑的地震,但是由于此次地震以单侧破裂为主,破裂传播的方向性使得近场地震动的峰值、反应谱和持时三个基本参数中均体现出了明显的方向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近场地震动 方向性 峰值 反应谱 持时
下载PDF
近场地震竖向分量对LRB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影响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叶昆 张子翔 朱宏平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57,共9页
该文主要对比分析了近场区竖向地震动对LRB基础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首先,在ABAQUS有限元软件中建立了较为精确的有限元模型:上部结构采用纤维模型以考虑隔震结构在近场地震作用下可能出现的塑性变形,隔震层采用能反映隔震支座水平和竖... 该文主要对比分析了近场区竖向地震动对LRB基础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首先,在ABAQUS有限元软件中建立了较为精确的有限元模型:上部结构采用纤维模型以考虑隔震结构在近场地震作用下可能出现的塑性变形,隔震层采用能反映隔震支座水平和竖向力学性能相互耦联的"Ryan-Kelly"力学模型;同时,综合考虑隔震支座的剪切破坏和拉压破坏以确定支座的破坏界限;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隔震结构在水平地震单独作用和水平竖向地震联合作用下的动力分析,对比分析结果可知:近场区竖向地震动对于隔震支座的破坏模式影响较大,在较大的竖向分量作用下,隔震支座可能会在剪切破坏之前先发生拉压破坏;对于上部结构的动力响应,竖向地震动的影响具有随机性,但同样不可忽略,在某些工况下,考虑竖向地震作用会较大幅度地降低其水平动力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 竖向地震动 基础隔震 纤维模型 隔震支座破坏界限
原文传递
近场地震动对桩基础高墩摇摆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夏修身 李建中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2-86,共5页
为明确桩基础高墩自复位隔震装置的适用范围,研究了近场地震动特性对桩基础高墩摇摆反应的影响.以断层距作为识别近场地震动的主要参数来选取地震动,采用两弹簧模拟桥墩的提离摇摆,基于某铁路高墩桥梁,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讨论了近... 为明确桩基础高墩自复位隔震装置的适用范围,研究了近场地震动特性对桩基础高墩摇摆反应的影响.以断层距作为识别近场地震动的主要参数来选取地震动,采用两弹簧模拟桥墩的提离摇摆,基于某铁路高墩桥梁,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讨论了近场地震动对高墩摇摆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场水平地震动显著增大墩顶的摇摆位移,竖向地震动对桩基础高墩的摇摆反应有不利影响.在近断层地震区桩基础高墩应谨慎采用摇摆隔震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墩 摇摆隔震 近场 地震动
下载PDF
近场脉冲型地震动位移比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翟长海 李爽 +1 位作者 谢礼立 孙亚民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共5页
非弹性位移比谱是估计工程结构非弹性位移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以大量的地震动记录为基础,研究近场脉冲型地震动位移比谱的特征,同时考察场地条件、峰值地面速度与峰值地面加速度比(PGV/PGA)、峰值地面速度(PGV)和最大增量速度(MIV)... 非弹性位移比谱是估计工程结构非弹性位移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以大量的地震动记录为基础,研究近场脉冲型地震动位移比谱的特征,同时考察场地条件、峰值地面速度与峰值地面加速度比(PGV/PGA)、峰值地面速度(PGV)和最大增量速度(MIV)对近场地震动位移比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场地震动的脉冲作用在0.2~1.5s的周期段对位移比谱的影响最大,在此周期段,位移比谱增大了近20%左右;在其他周期段,近场地震动的脉冲作用对位移比谱的影响不明显。通过研究不同地震动参数对近场位移比谱的影响发现,峰值地面速度与峰值地面加速度比(PGV/PGA)是影响近场地震动位移比谱最大的参数,场地条件对近场地震动位移比谱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动 位移比谱 地震动参数 PGVIPGA 场地条件
下载PDF
地震动随机有限断层模拟方法综述 被引量:8
8
作者 党鹏飞 刘启方 +1 位作者 王冲 夏松林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1-139,共9页
目前,地震工程中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近场高频地震动场的重建。对地震动模拟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分析了这些方法存在的缺点,也对一些基本问题做了探讨,例如各种模型的拐角频率,震源谱,高频标定因子等等。分析了随机有限断层模拟方法的基本... 目前,地震工程中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近场高频地震动场的重建。对地震动模拟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分析了这些方法存在的缺点,也对一些基本问题做了探讨,例如各种模型的拐角频率,震源谱,高频标定因子等等。分析了随机有限断层模拟方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各种改进模型的对比分析,指出随机有限断层模拟方法虽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但只要合理选择参数,仍然是目前模拟近场高频地震动最合适且最理想的方法。此外,对近场高频地震动场重建的发展前景也做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有限断层法 拐角频率 地震动模拟 高频标定因子 近场地震动
下载PDF
近场地震动格林函数的解析法与数值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冬丽 陶夏新 周正华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9-205,共7页
分析了在均匀弹性介质中,分别用解析方法和三维波动有限元数值方法计算无限全空间近场地震动的格林函数的理论与方法。将震源处理分为:(1)计算单一位错点源单位脉冲引起的格林函数;(2)用有限断层模型将断面划分为若干子源并有时间延迟,... 分析了在均匀弹性介质中,分别用解析方法和三维波动有限元数值方法计算无限全空间近场地震动的格林函数的理论与方法。将震源处理分为:(1)计算单一位错点源单位脉冲引起的格林函数;(2)用有限断层模型将断面划分为若干子源并有时间延迟,叠加所有子源的格林函数。本文以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为例,用解析法和数值方法分别计算了LV3、PCD、MCN三个场地的格林函数,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动 格林函数 有限断层 子源
下载PDF
拟负刚度磁流变智能隔震系统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龚微 熊世树 +1 位作者 谭平 郑鑫城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0,共10页
为研究拟负刚度控制算法及磁流变智能隔震系统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将自主研发的最大出力为10 k N的磁流变液阻尼器(MRFD)安装在隔震层中心,并选取4条有代表性的远近场地震波,峰值加速度由0. 1g^0. 9g逐步增大,分别对普通隔震结构、输入电... 为研究拟负刚度控制算法及磁流变智能隔震系统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将自主研发的最大出力为10 k N的磁流变液阻尼器(MRFD)安装在隔震层中心,并选取4条有代表性的远近场地震波,峰值加速度由0. 1g^0. 9g逐步增大,分别对普通隔震结构、输入电流为0 A和1 A的被动控制结构以及采用基于位移的拟负刚度(DPNS)控制算法的智能控制结构进行振动台试验。通过对结构响应和阻尼器响应的对比分析,研究拟负刚度控制算法的减震效果和磁流变智能控制系统的耗能特性。结果表明:恒定电流为0 A的被动控制可同时降低上部结构反应和隔震层位移,但是减震效果有限;恒定电流为1 A的被动控制对隔震层位移降低效果明显,但是在多遇地震及远场地震作用下放大了上部结构反应;DPNS控制可同时降低隔震层位移和多遇、设防地震甚至罕遇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的反应,且适应于不同的地震动特性;试验中控制系统存在的时滞效应使得DPNS控制力在多遇、设防地震作用下具有较小值,同时罕遇地震作用下具有较强的耗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隔震 磁流变液阻尼器 拟负刚度控制 远近场地震动 振动台试验 减震效果
原文传递
近场脉冲型地震作用下复合自复位结构刚度需求的谱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武大洋 吕西林 赵斌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0-137,共8页
复合自复位结构利用摇摆机制和耗能机制控制结构层间位移集中程度的同时降低其层间位移角响应,将损伤集中于可更换的次体系(摇摆部件)中从而使主体系(框架结构)可以快速恢复使用功能。为分析其刚度需求与动力响应之间的关系,提出了... 复合自复位结构利用摇摆机制和耗能机制控制结构层间位移集中程度的同时降低其层间位移角响应,将损伤集中于可更换的次体系(摇摆部件)中从而使主体系(框架结构)可以快速恢复使用功能。为分析其刚度需求与动力响应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拓展的复合自复位结构的双梁模型,将主体系和次体系分别简化为剪切梁和底部带有弹性转动约束的弯曲梁,其动力特征由剪弯刚度比α和弯曲梁底部转动约束刚度比Rf两个无量纲参数决定。通过求解动力方程得到该体系振型和振型转角的闭合解,进而得到体系的广义层间位移角谱和层间位移集中系数谱的计算公式。由简化脉冲模型得到近场破裂的方向性效应引起的双向脉冲和滑冲效应引起的单向脉冲。在这两种近场脉冲作用下分析了参数α和Rf对该体系广义层间位移角谱和层间位移集中系数谱的影响。分析表明,当1≤α≤5和0〈Rf≤5时,该体系可以有效且稳定地控制中低层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程度并降低层间位移角响应;广义层问位移角谱和层间位移集中系数谱作为量化刚度需求和控制目标的工具可以初步实现该体系的性能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结构 自复位结构 近场 脉冲型地震动 刚度需求 广义层间位移角谱 层间位移集中系数
原文传递
近断层地震作用下基础隔震层弹簧限位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韩淼 孙欢 段燕玲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7-131,共5页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作用下基础隔震结构隔震层会产生过大变形,导致隔震支座侧倾失稳,隔震体系破坏。本文设计制作了一个3层基础隔震钢框架试验模型与三类钢弹簧软碰撞限位器,进行了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作用下基础隔震层软碰撞限位振动台模型...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作用下基础隔震结构隔震层会产生过大变形,导致隔震支座侧倾失稳,隔震体系破坏。本文设计制作了一个3层基础隔震钢框架试验模型与三类钢弹簧软碰撞限位器,进行了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作用下基础隔震层软碰撞限位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表明,弹簧限位器具有很好的弹性性能,近断层地震作用下基础隔震层软限位可有效控制隔震层变形,隔震结构体系减震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 基础隔震 弹簧限位器 软限位
下载PDF
基于密集台阵的近场与远场地震动迟滞相干函数模型分析
13
作者 胡进军 汤超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8-141,共14页
迟滞相干性是表征地震动空间变化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为研究近场与远场地震动的迟滞相干性的空间变化特性及其差异,基于美国UPSAR台阵记录的2004年Parkfield M_(w)6.0地震的近场记录,以及中国自贡台阵记录的2008年汶川M_(s)8.0地震的远... 迟滞相干性是表征地震动空间变化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为研究近场与远场地震动的迟滞相干性的空间变化特性及其差异,基于美国UPSAR台阵记录的2004年Parkfield M_(w)6.0地震的近场记录,以及中国自贡台阵记录的2008年汶川M_(s)8.0地震的远场记录,分别分析了两个密集台阵近场和远场地震动的水平向和竖向相干函数随距离、频率的变化规律,对比了近场和远场地震动迟滞相干性的差异;将基于实际数据的迟滞相干性值与常用的三种相干模型进行拟合分析,揭示了不同相干模型的优势和局限性。结果表明:近场与远场地震动的相干性衰减速度有明显差异,在低频和近距离时,远场记录的相干性要明显大于近场记录;相干性随着距离和频率的衰减速度不同,相干函数模型需要对频率和距离项使用不同的参数描述;现有模型对近场和远场地震动的拟合效果差异较大,对远场记录的拟合效果要优于近场记录;三种模型对同一事件的拟合效果不同,多参数模型效果最好,双参数模型其次,单参数模型适用性较差。研究结果可为近场和远场区相干性模型的选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滞相干性 近场地震动 远场地震动 密集台阵 功率谱密度
下载PDF
近场地震作用下巨-子隔震结构振动台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颜学渊 祁皑 +2 位作者 毛会敏 张超 徐小勇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9-115,144,共8页
基于子框架隔震的巨-子结构可以解决高层隔震结构受限于高宽比限值的问题,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数值分析及远场地震作用。该文设计制作了一个具有三个巨型结构层的巨-子结构实验模型,将铅芯隔震支座设置在子框架底部,对巨-子结构进... 基于子框架隔震的巨-子结构可以解决高层隔震结构受限于高宽比限值的问题,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数值分析及远场地震作用。该文设计制作了一个具有三个巨型结构层的巨-子结构实验模型,将铅芯隔震支座设置在子框架底部,对巨-子结构进行了近、远场地震作用下无控和有控的振动台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子框架与主框架的连接部位设置隔震层,对主框架的地震反应具有明显的调谐减震作用,对子框架的地震反应也具有显著的隔震作用;近场地震作用下主框架和子框架的地震反应都要大于相同场地的远场地震动。超设防烈度近场地震作用下,隔震子框架与主框架发生碰撞,对结构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 巨-子结构(巨型框架-子框架结构体系) 隔震 振动台试验 碰撞
原文传递
近断层地震作用下基础隔震层弹簧软限位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韩淼 姜岳 郭俸铭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7-621,共5页
基础隔震能有效减轻结构地震响应.但在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的隔震层会发生较大位移,导致隔震结构侧倾失稳.本文采用弹簧限位装置进行软碰撞限位,利用软件SAP2000计算近断层地震作用下限位隔震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限位装置... 基础隔震能有效减轻结构地震响应.但在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的隔震层会发生较大位移,导致隔震结构侧倾失稳.本文采用弹簧限位装置进行软碰撞限位,利用软件SAP2000计算近断层地震作用下限位隔震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限位装置不同预留距离、不同限位刚度对隔震层最大位移和上部结构最大层间位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 近断层地震 限位 弹簧限位装置
原文传递
梁式桥抗震设计的近场地震弹塑性反应谱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宇 付曜 李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8-86,共9页
依据国内外规范对近场地震动的定义,收集了215条近场地震动,进而对近场地震弹塑性反应谱(加速度谱、位移谱、残余位移谱、强度折减系数谱)进行参数影响研究,得到地震动特性(地震震级、场地土质、PGA)和恢复力模型动力参数(不同恢复力模... 依据国内外规范对近场地震动的定义,收集了215条近场地震动,进而对近场地震弹塑性反应谱(加速度谱、位移谱、残余位移谱、强度折减系数谱)进行参数影响研究,得到地震动特性(地震震级、场地土质、PGA)和恢复力模型动力参数(不同恢复力模型、屈服后刚度比、阻尼比、位移延性系数)等因素对近场地震弹塑性反应谱的影响规律。与中远场地震弹塑性反应谱相比较可知:(1)Ⅰ~Ⅲ类场地近场地震弹塑性加速度谱的下降段较缓,Ⅳ类场地弹塑性加速度谱的敏感区更宽;(2)Ⅰ~Ⅲ类场地近场地震弹塑性位移谱的谱值相比Ⅳ类场地的谱值更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与我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场地类型相对应的近场地震弹塑性反应谱,可用于近场地震下的桥梁抗震设计,并可为后续的近场地震能力谱法的研究提供近场地震需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 弹塑性反应谱 抗震设计 屈服后刚度 延性
下载PDF
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的多普勒效应
17
作者 况春利 韩光洁 +1 位作者 刘奕君 戴丹青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71-1274,共4页
收集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震中距2°~15°范围内测震数据和211组近场强震记录,分别测定面波震级和不同周期的水平向地震动反应谱值。结果表明,91个台站测得的宽频带平均面波震级M_(S(BB))为6.2,震级空间分布具有南东小、北西... 收集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震中距2°~15°范围内测震数据和211组近场强震记录,分别测定面波震级和不同周期的水平向地震动反应谱值。结果表明,91个台站测得的宽频带平均面波震级M_(S(BB))为6.2,震级空间分布具有南东小、北西大的特征;水平向地震动反应谱值主要呈椭圆状展布,最大反应谱值主要位于震中北西方向两侧。地震震级分布和加速度反应谱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断层地震多普勒效应,结合地震构造背景、震源机制解、余震序列精定位和破裂过程反演等推断,发震构造可能位于拉脊山断裂北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M_(S)6.2地震 多普勒效应 面波震级 近场地震动
下载PDF
近场地震下HDR隔震梁桥的地震能量响应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宇 赵福志 +2 位作者 孟宪锋 李琛 张凯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3-559,共7页
在地震能量平衡方程的基础上,以某公路简支梁式桥为研究对象,采用SAP 2000建立了高阻尼橡胶支座(HDR)隔震梁桥的有限元模型.选取典型近场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在E1地震下,分析了HDR支座刚度硬化比η对墩底弯矩峰值、近场地震能量响应及... 在地震能量平衡方程的基础上,以某公路简支梁式桥为研究对象,采用SAP 2000建立了高阻尼橡胶支座(HDR)隔震梁桥的有限元模型.选取典型近场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在E1地震下,分析了HDR支座刚度硬化比η对墩底弯矩峰值、近场地震能量响应及其滞回耗能能力的影响.在E2地震下,研究了墩底塑性铰对近场地震能量响应及其分配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E1地震下,HDR支座能有效降低近场地震作用力,适用于近场地震作用下的梁式桥的隔震设计,但η不能太大,否则会降低其滞回耗能能力.η对HDR隔震梁桥的近场地震总输入能和滞回耗能的影响很小,而对阻尼耗能的影响显著.整体延性的增加会导致地震总输入能增大,但增幅较小.在E2地震下针对HDR隔震梁桥的桥墩进行有限延性的抗震设计不会对桥墩造成损坏,还能够有效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 高阻尼橡胶支座 隔震桥梁 地震能量响应
下载PDF
近场地震动对我国RC框架结构地震响应影响分析
19
作者 张令心 王子铭 朱柏洁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50,共12页
近场地震常含有丰富的脉冲成分,其短时间内产生的冲击效应会对近场地区建筑结构造成严重破坏。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在我国城镇地区应用较多,为此应开展近场地震动对我国框架结构地震响应影响研究。基于近期记录... 近场地震常含有丰富的脉冲成分,其短时间内产生的冲击效应会对近场地区建筑结构造成严重破坏。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在我国城镇地区应用较多,为此应开展近场地震动对我国框架结构地震响应影响研究。基于近期记录较为完整的土耳其M 7.8级地震,筛选出近场脉冲型和非脉冲型两类地震动各2条作为输入,并对比分析了4条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的形状特征;按8度设防设计并建立了4、7、10层三个不同周期的RC框架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现有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采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通过比较地震加速度反应谱、结构层间位移角、结构耗能和梁、柱构件利用率等指标,从结构整体到构件层面综合分析了这两类地震动对框架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的脉冲型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平台段较长且双峰和多峰特性明显,非脉冲型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的单峰特性明显;在这两类地震动作用下,短周期结构整体响应以及梁、柱构件的破坏程度均与地震加速度反应谱值呈正相关性;而对于中和长周期结构,相比较非脉冲型地震动,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会造成加速度反应谱值小,而结构整体响应以及梁、柱构件的破坏程度较大的现象。因此,对该类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近场地震动脉冲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动 RC框架结构 地震响应影响分析 结构非线性分析 土耳其M 7.8地震
下载PDF
近场强震动作用下城市路基路面灾害评价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兰日清 李小军 +1 位作者 王玉石 丰彪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年第1期60-68,共9页
历次震害资料表明,路基路面易遭受地震破坏,影响因素众多,分布范围广,导致地质环境变化大,因而准确评价路基路面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状态难度大。以太原市区公路路基路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地震多发区及高烈度区城市公路路基路面地震破坏... 历次震害资料表明,路基路面易遭受地震破坏,影响因素众多,分布范围广,导致地质环境变化大,因而准确评价路基路面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状态难度大。以太原市区公路路基路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地震多发区及高烈度区城市公路路基路面地震破坏典型特征,建立城市公路路基路面震害评价方法,并对比经验易损性曲线和理论易损性曲线计算结果,验证两种方法的差别及适用性,为城市公路路基路面的震害预测提供帮助,并为震前抗震加固和震后应急救援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 强地震动 结构易损性 路基路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