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本质界说考论——以“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为中心 被引量:62
1
作者 董学文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9-86,共8页
从马克思的原文和权威译文的表述看,“社会意识形式”、“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形式”三个概念是有严格区别的。马克思没有把“社会意识形式”与“意识形态”相等同,更没有把文学简单界说为“意识形态”。文学应归属于一种“社会意... 从马克思的原文和权威译文的表述看,“社会意识形式”、“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形式”三个概念是有严格区别的。马克思没有把“社会意识形式”与“意识形态”相等同,更没有把文学简单界说为“意识形态”。文学应归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极为复杂,将“审美”和“意识形态”组合成“审美意识形态”概念,并用此作为对文学本质的界定,是不准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本质 审美 社会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的形式
原文传递
文学“终结论”与“距离说”——兼谈当前文学的危机 被引量:22
2
作者 赖大仁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6-103,共8页
西方学者提出的文学“终结论”命题引入我国,引起关于当前文学危机的讨论。德里达把文学“终结”的原因归结为“距离”的消失,颇具启发意义。对“文学即距离”应如何理解?文学“终结论”与“距离说”之间究竟具有怎样的内在关联性?当前... 西方学者提出的文学“终结论”命题引入我国,引起关于当前文学危机的讨论。德里达把文学“终结”的原因归结为“距离”的消失,颇具启发意义。对“文学即距离”应如何理解?文学“终结论”与“距离说”之间究竟具有怎样的内在关联性?当前文学的危机究竟何在?文章对这些问题作了进一步思考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终结论” 文学“距离说” 文学研究 文学精神
原文传递
简论文学地理学对现有文学起源论的修正 被引量:12
3
作者 邹建军 张三夕 《长江学术》 2015年第4期28-37,共10页
文学的发生、起源与来源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问题,对于我们对文学本质的理解、对文学发展的认识以及对文学构成形态的理解,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文学产生于"劳动"被认为是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学发生... 文学的发生、起源与来源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问题,对于我们对文学本质的理解、对文学发展的认识以及对文学构成形态的理解,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文学产生于"劳动"被认为是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学发生于"游戏"被认为是古希腊思想家的观点,长期以来少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甚至也少有人怀疑过它的正确性与科学性。然而,我们在研习文学史的过程中,在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的过程中,却发现许多文学作品特别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作品,尤其是神话与传说、散文与诗歌,与人类的"劳动"、"游戏"没有什么联系。正是因此,我们才提出文学的发生、起源与来源,与人类早期所生活的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有着重要关联的观点,提出文学发生于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的主张,由此而形成各不相同的地方文学与民族文学,由各地方的文学与民族的文学而形成了所谓世界的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学 文学发生 文学起源 文学本质 社会生活 地理环境
下载PDF
文学性探究与文学理论的建构 被引量:6
4
作者 董馨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44-147,共4页
文学性不仅已经渗透到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构成了维护后现代状态的重要因素,而且可以促进文学理论范式的变革。对"文学性"尤其是跨学科的"文学性"探究,是文学理论既突破画地为牢又保持紧贴自身、从而摆脱当下危机... 文学性不仅已经渗透到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构成了维护后现代状态的重要因素,而且可以促进文学理论范式的变革。对"文学性"尤其是跨学科的"文学性"探究,是文学理论既突破画地为牢又保持紧贴自身、从而摆脱当下危机的重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性 文化 文学理论 后现代
下载PDF
苏区文学与解放区文学源流论 被引量:3
5
作者 徐亚东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5-98,共4页
苏区文学和解放区文学是中国革命文学发展史上的两个重要阶段。前者是后者的一个重要源头。其源流关系一方面表现为解放区文学在理论建构上,整合了苏区文学关于文学本质和功能的政治化、革命化认知特征;另一方面解放区文学继承了苏区文... 苏区文学和解放区文学是中国革命文学发展史上的两个重要阶段。前者是后者的一个重要源头。其源流关系一方面表现为解放区文学在理论建构上,整合了苏区文学关于文学本质和功能的政治化、革命化认知特征;另一方面解放区文学继承了苏区文学的小型化、通俗化特征,以及成绩突出的话剧艺术经验,从而使后者更好地服务于革命的现实斗争。当然,苏区文学的某些缺失也给解放区文学以消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文学 解放区文学 文学本质 政治化 革命化 通俗化 话剧
下载PDF
试论勒克莱齐奥的文学观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璐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4-120,共7页
法国当代作家勒克莱齐奥的文学观主要体现在对文学本质、文学功能的认识与文学创新3个方面。勒克莱齐奥理解的文学本质是从个体历险走向集体历险,最后走向多元文化的呈现;而文学的主要功能,一是解决作家的生存危机,二是构建全新的伦理... 法国当代作家勒克莱齐奥的文学观主要体现在对文学本质、文学功能的认识与文学创新3个方面。勒克莱齐奥理解的文学本质是从个体历险走向集体历险,最后走向多元文化的呈现;而文学的主要功能,一是解决作家的生存危机,二是构建全新的伦理价值体系,三是通过拯救和复兴异质文化,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相互认同和融合;至于创新,其边缘性写作是一种创新性选择,从语言创新到形式创新,打破语言、艺术和文化的壁垒。勒克莱齐奥的文学观表现出开放和自由的特点,具有超越文学界限的革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勒克莱齐奥 文学本质 文学功能 文学的创新
原文传递
“文学性”:文学理论研究走向的一种可能——希利斯·米勒的启示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晖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89-91,95,共4页
在后现代语境中,传统文学及文学理论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危机,引发了学术界就如何重建当今文艺学,如何确定文学边界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此时米勒提出的“新形态的文学”和“新的文学理论”概念,赋予“文学性”以新的内涵,为传统文... 在后现代语境中,传统文学及文学理论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危机,引发了学术界就如何重建当今文艺学,如何确定文学边界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此时米勒提出的“新形态的文学”和“新的文学理论”概念,赋予“文学性”以新的内涵,为传统文学及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的可能,这对我们认识文学及文学理论研究的走向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利斯·米勒 新形态的文学 “文学性” 边界
下载PDF
从“史”到“文”——明末清初小说观念的一大变迁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冉冉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65-71,共7页
明末清初,中国的小说观念发生了从“史”到“文”的重大变迁,即由攀附于史转为以“文”为本位观照小说的价值。这是明中叶以来经学、史学、子学评点领域里“泛文论”倾向在小说评点领域的扩展。在这一变迁中金圣叹起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小说观念 小说评点 文学性 金圣叹
下载PDF
新时期文学实践昭示下的文艺与政治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志宏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2期127-134,共8页
文艺与政治之间在事业及工作方面可结成外部关系,在社会意识及社会生活内容方面可结成内部关系。审美性是文艺作品整体的功能性属性,既表现在作品的艺术形式方面,又表现在作品的内容方面。当政治内涵作为社会功利价值表现为作品内容时,... 文艺与政治之间在事业及工作方面可结成外部关系,在社会意识及社会生活内容方面可结成内部关系。审美性是文艺作品整体的功能性属性,既表现在作品的艺术形式方面,又表现在作品的内容方面。当政治内涵作为社会功利价值表现为作品内容时,其存在形态就由生活的原型转换为经过艺术加工的形象体系,可以合理地成为艺术的内容及文艺审美性的组成因素。在文艺审美性中排斥特定政治功利性的看法没有学理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与政治 审美性 功利性 文学本性
原文传递
试论“海派文化”对“海派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雪飞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6-113,共8页
"海派文化"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与融合的产物,是一种典型的都市文化、商业文化、现代文化。"海派文学"则是在"海派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类型,主要表现上海现代都市生活和市民... "海派文化"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与融合的产物,是一种典型的都市文化、商业文化、现代文化。"海派文学"则是在"海派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类型,主要表现上海现代都市生活和市民心理,并采用了多种现代艺术手法和创作技巧,具有鲜明的现代性和先锋性。"海派文化"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属性,引起了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变革,也给现代文学创作带来了本质的转变。具体说来,"海派文学"在创作意识、创作方式和文学性质等方面都受到"海派文化"的深刻影响,是"海派文化"属性的直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文化 海派文学 创作意识 创作方式 文学性质
原文传递
《文心雕龙》是一部文章学理论著作——兼论刘勰的文学观(之一) 被引量:1
11
作者 仇幼鹤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52-56,共5页
《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思精的文章学理论专著,它对文章的产生、变化、发展以及文体分类,文章写作、鉴赏均有系统的论述。刘勰对文章的认识,与今天对文章的认识大体相同;而对文学的认识,与我们有所不同:第一,在他所列文学体裁中,只有诗... 《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思精的文章学理论专著,它对文章的产生、变化、发展以及文体分类,文章写作、鉴赏均有系统的论述。刘勰对文章的认识,与今天对文章的认识大体相同;而对文学的认识,与我们有所不同:第一,在他所列文学体裁中,只有诗歌、辞赋等少数几种,不包括小说、戏剧等文体;第二,他所认为的文学性,仅限于运用语言、选择内容和表现手法以及抒情言志等方面,没有涉及到概括现实,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等重要方面。就是说,他论述的文学性,既是诗歌辞赋所具有的,也是一般文章所具有的,所以就其理论体系看,主要是文章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 文学 文学性 塑造形象
下载PDF
浅谈新闻的文学性与文学的新闻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彦汝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68-70,共3页
阐述了新闻和文学这两种语言文字艺术在功能、表现手法及风格上的相互联系和渗透。
关键词 文学性 新闻性 语言文字艺术 表现手法 风格 报纸 副刊
下载PDF
由篇及卷:区位关系、简册形制与出土简帛的史料认知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博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7,共13页
器物在特定情境下具有特殊意义。出土简帛的史料意义与学术价值,需要首先从文献分篇、分卷及分类等层面来综合考虑。北京大学藏秦简牍的分卷叠压关系,提示出土简帛的区位关系应可作为判定出土战国秦汉简帛各篇、诸分卷关系与文献性质、... 器物在特定情境下具有特殊意义。出土简帛的史料意义与学术价值,需要首先从文献分篇、分卷及分类等层面来综合考虑。北京大学藏秦简牍的分卷叠压关系,提示出土简帛的区位关系应可作为判定出土战国秦汉简帛各篇、诸分卷关系与文献性质、类别的重要准绳。相似的出土简册形制提供了战国竹书文献分类、聚合的实例。出土战国秦汉简帛的研究,应对通过区位关系、简册形制判定文献性质与史料分类提起重视,并抱以"同情之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位关系 文献性质 简册形制 出土简帛
原文传递
简析新批评派的文学本质观
14
作者 苏雅娟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2-15,共4页
在文论史上,关于“文学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一直众说纷纭,主要有几种观点:文学是对科学真理的抽象传输、是对世界的再现、是作者的表现、是读者的体验。而兴起于19世纪的新批评派在这个问题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它摒弃了前人观点的不足,... 在文论史上,关于“文学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一直众说纷纭,主要有几种观点:文学是对科学真理的抽象传输、是对世界的再现、是作者的表现、是读者的体验。而兴起于19世纪的新批评派在这个问题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它摒弃了前人观点的不足,将文学看成是一个以文本为中心的独立自足的世界,为推进文学本质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四要素 新批评派 文学本质 有意味的形式
下载PDF
文学本质探源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小美 古世仓 何禹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1,共9页
本文以古今中外的文学文本为依据 ,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进行分析探讨 ,认为文学是作为生存竞争中信息需求的必然产物 ,其功能价值和美学价值均以生存竞争作为标准尺度。从神话到英雄传说 ,从强群、强个体到弱群、弱个体的角色转换 ,是... 本文以古今中外的文学文本为依据 ,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进行分析探讨 ,认为文学是作为生存竞争中信息需求的必然产物 ,其功能价值和美学价值均以生存竞争作为标准尺度。从神话到英雄传说 ,从强群、强个体到弱群、弱个体的角色转换 ,是对于人的群体生存和个体生存认识深化引起的两次文学大革命。如何处理人的外在和内在的关系 ,如何运用具象和抽象的艺术手法 ,是文学流派纷呈及其差异的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本质 审美意识 文学价值观 叙述方式
下载PDF
文学是必要的吗?——在汕头大学的演讲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蒙 翁筱曼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9,共9页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文学观念淡化 ,文学走向式微的社会现实 ,提出“文学是必要的吗”这一命题。作者从古今中外历代政治家、文学家对文学事业的正反两方面的态度 ,论述了文学对于政治、经济、道德以及人的情感的陶冶和渲泄的重要性 ,说明...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文学观念淡化 ,文学走向式微的社会现实 ,提出“文学是必要的吗”这一命题。作者从古今中外历代政治家、文学家对文学事业的正反两方面的态度 ,论述了文学对于政治、经济、道德以及人的情感的陶冶和渲泄的重要性 ,说明文学不管在什么社会形态 ,什么环境之下都是必要的。同时 ,文章还阐述了文学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重要性 文学性质 价值 实用性
下载PDF
试论“否定主义文学史观”
17
作者 姜异新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9-160,共2页
"否定主义文学史观"强调文学性对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的穿越,呼唤文学史家回归到独特性而不是规律性;以"经典关系结构"代替文学的"文化时间结构",最终建立一种从古至今的中国文学史。这使其成为一种... "否定主义文学史观"强调文学性对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的穿越,呼唤文学史家回归到独特性而不是规律性;以"经典关系结构"代替文学的"文化时间结构",最终建立一种从古至今的中国文学史。这使其成为一种很有学术潜力的文学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主义文学史观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性 穿越性 经典关系结构
下载PDF
文学本质界定中“意识形态”术语复义性考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学文 凌玉建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2期53-63,共11页
很长时间里,文学理论上一直认为,文学是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即Ideologie。实际上,在汉语中,"意识形态"(Ideologie)与"意识"(Bewusstseins)、"社会意识形式"(gesellschaftliche Bewusstseinsformen)长期... 很长时间里,文学理论上一直认为,文学是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即Ideologie。实际上,在汉语中,"意识形态"(Ideologie)与"意识"(Bewusstseins)、"社会意识形式"(gesellschaftliche Bewusstseinsformen)长期以来是混同的。人们把Ideologie译为"意识形态",但在一些影响很大的文学理论教材和论著中,"意识形态"一词又多指"意识形式"(Bewusstseinsformen)。不同的译法和用法,导致了"意识形态"这一汉语词在当代文学理论中的复义性。如果依据已广为流通的中文版《马恩全集》和《马恩选集》,则只能说文学是可以具有"意识形态性"(ideologischer Natur)的"社会意识形式",而不能说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式 文学本质
原文传递
意义与形式的浑融――《传习录》之语录的文学性探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霓 张如安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23-27,共5页
《传习录》的文体特征是自言与他言的结合,是自记和他记的典范。《传习录》虽然是一部哲学著作,但"有些文藻"使其文本更见精彩。《传习录》不仅思想蕴涵异常深刻,而且重视文学性的表现手法,使感性与理性交融相生,书面语与口... 《传习录》的文体特征是自言与他言的结合,是自记和他记的典范。《传习录》虽然是一部哲学著作,但"有些文藻"使其文本更见精彩。《传习录》不仅思想蕴涵异常深刻,而且重视文学性的表现手法,使感性与理性交融相生,书面语与口语交相融合。在宋明理学家的语录体中,能做到意义与形式相浑融者,《传习录》可谓独领风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习录 文学性 意义与形式
下载PDF
《天全六番稿》考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柳森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2019年第8期105-112,共8页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善本《天全六番稿》,是清康熙间四川天全六番招讨司经历张韬撰写的一部游记诗集,学界对其关注较少。深受儒家文化滋养的底层边吏张韬,生活于施行土司制度的西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天全边土,其所面对的制度、宗教、民族等多...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善本《天全六番稿》,是清康熙间四川天全六番招讨司经历张韬撰写的一部游记诗集,学界对其关注较少。深受儒家文化滋养的底层边吏张韬,生活于施行土司制度的西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天全边土,其所面对的制度、宗教、民族等多方面的文化冲击,即为《天全六番稿》的成书背景。此书有利于订正学界关于张韬生平的误判,并可首次揭示其在川期间的交游情况。同时,由书中诗句可知,泸定桥在正式定名之前曾用名"安乐桥",并可进一步揭示天全地区的史地民俗情况。此外,对于陈光贻先生在《中国方志学史》中将此书视为中国古代诗体方志代表作的错误,本文亦予以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韬 《天全六番稿》 生平 交游 文献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