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辩证法》的“人”:生态伦理学的人学本体论 被引量:3
1
作者 孙道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5-10,共6页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从自然和历史两个维度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科学而辩证的解读。从自然的维度看,人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与非人类的生命具有同质性,是“小写”的人,因而伦理学应该走出对人的“固恋”,“扩大道德共同体的边界”...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从自然和历史两个维度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科学而辩证的解读。从自然的维度看,人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与非人类的生命具有同质性,是“小写”的人,因而伦理学应该走出对人的“固恋”,“扩大道德共同体的边界”,把自然纳入伦理的怀抱。从历史的维度看,人是劳动的产物,是对象化活动中的自我生成,是“大写”的人;劳动的对象性决定了人与自然的“场依存性”,决定了人把自然作为“道德顾客”的逻辑必然性。这样,恩格斯对人的本质规定性的理解,既超越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人”,又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理性人”;它为生态伦理学的成立提供了充分的“本体论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人” 生态伦理学 本体论
下载PDF
自然与社会的博弈——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之合法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国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年第1期94-98,共5页
长期以来,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的合法性受到质疑,认为这一思想与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相冲突,是恩格斯强行将抽象的自然作为辩证法的载体的。这种看法的产生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从恩格斯所处时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出发,人为地割裂了马克... 长期以来,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的合法性受到质疑,认为这一思想与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相冲突,是恩格斯强行将抽象的自然作为辩证法的载体的。这种看法的产生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从恩格斯所处时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出发,人为地割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割裂了社会历史与自然界之间的辩证关系,曲解了自然辩证法的含义从而导致自然与社会处于相争之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合法性
下载PDF
自然辩证法指引固态相变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宗昌 王海燕 任慧平 《热处理》 CAS 2014年第1期1-7,共7页
简述了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指导作用。应用自然辩证法的哲学观点,修正了固态相变理论的一些重要概念;批驳了不当的学说,以促进珠光体转变、贝氏体转变、马氏体相变机制新理论的形成。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整合系统 固态相变
下载PDF
自然辩证法事业常青的精神动力和发展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建军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3-55,共3页
"为国服务"是自然辩证法事业常青的精神动力,自然科学家与哲学社会科学家之间协同联动是自然辨证法事业充满生机活力的重要发展机制。在自主创新和和谐发展的时代,自然辩证法工作者更应注重从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交界面上... "为国服务"是自然辩证法事业常青的精神动力,自然科学家与哲学社会科学家之间协同联动是自然辨证法事业充满生机活力的重要发展机制。在自主创新和和谐发展的时代,自然辩证法工作者更应注重从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交界面上去寻找和构建"中国问题",以自觉践行"为国服务"的崇高理想,多层次地构建自然科学家和哲学社会学家紧密互动的联盟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为国服务 协同联动 中国问题
原文传递
卢卡奇历史辩证法思想述评
5
作者 孙厚权 李炳炎 《湖北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66-68,共3页
卢卡奇把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辩证法的根本规定,在此基础上只承认历史辩证法,而否认自然辩证法.卢卡奇这一思想有助于我们从主客体的相互关系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但如果不立足于人的感性活动,反而会使辩证法成为一种纯主观的辩证... 卢卡奇把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辩证法的根本规定,在此基础上只承认历史辩证法,而否认自然辩证法.卢卡奇这一思想有助于我们从主客体的相互关系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但如果不立足于人的感性活动,反而会使辩证法成为一种纯主观的辩证法,至于在自然辩证法上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对立则是根本不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奇 历史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主体 客体 社会发展规律
下载PDF
纳米表面工程发展的哲学思考
6
作者 沈宏 《纳米科技》 2009年第6期68-70,共3页
纳米材料、纳米技术运用到表面工程中,使表面工程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纳米表面工程"这一全新的概念应运而生。文章借助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辩证法的理论和观点,通过对纳米表面工程的研究内容、发展过程的研究,分析了纳米表面工程的... 纳米材料、纳米技术运用到表面工程中,使表面工程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纳米表面工程"这一全新的概念应运而生。文章借助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辩证法的理论和观点,通过对纳米表面工程的研究内容、发展过程的研究,分析了纳米表面工程的出现带来的哲学思考和启迪。在人类理性归约之下,纳米表面工程必将实现其价值,促进社会进步,造福于人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纳米技术 表面工程 自然辩证法 科学技术辩证法
下载PDF
领导干部要学点自然辩证法
7
作者 王信领 张全新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63-66,共4页
:领导干部一定要学点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方法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深刻理解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有助于实现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 ;有助于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列... :领导干部一定要学点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方法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深刻理解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有助于实现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 ;有助于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有助于批判李洪志一类江湖骗子的歪理邪说 ,提高明辨是非的鉴别力和“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干部 自然辩证法 科学素质 科学观
下载PDF
诹论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辩证法 被引量:6
8
作者 宫敬才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38,共10页
古希腊哲学家把辩证法理解为对谈技术。黑格尔借康德二律背反思想的冲击力,一改古希腊式的理解传统,把辩证法理解为客观事物和思想观念中的内在矛盾。马克思在批判性地继承黑格尔辩证法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提出人化自然辩证法,其主要内容... 古希腊哲学家把辩证法理解为对谈技术。黑格尔借康德二律背反思想的冲击力,一改古希腊式的理解传统,把辩证法理解为客观事物和思想观念中的内在矛盾。马克思在批判性地继承黑格尔辩证法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提出人化自然辩证法,其主要内容有三:一、人化自然本体论层面的辩证法;二、人化自然界限扩张与非人化自然界限退缩的辩证法;三、人化自然界限扩张与"自然必然性"界限扩张的辩证法。人化自然辩证法以人的认识和实践为存在范围,用马克思的话表述是"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这种思想逻辑的必然性结论可想而知,人化自然辩证法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化自然辩证法 人化自然界限 非人化自然界限 自然必然性
下载PDF
《〈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之我见
9
作者 马来平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0-16,共7页
近期公开发表的《〈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有以下几个特点:(1)维持了"三大块"的理论框架;(2)实现了从辩证自然观到系统自然观与生态自然观的转移;(3)扩大了技术论和创造性思维内容的比重;(4)突出了科学和技... 近期公开发表的《〈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有以下几个特点:(1)维持了"三大块"的理论框架;(2)实现了从辩证自然观到系统自然观与生态自然观的转移;(3)扩大了技术论和创造性思维内容的比重;(4)突出了科学和技术的区别、科学和技术的社会体制属性,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关系的问题导向。总的看,"新大纲征求意见稿"时代气息明显增强,服务现实意识强烈,但基本理论进展不大,逻辑性似有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 框架 现代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基本理论 硕士生
下载PDF
于光远留给自然辩证法学界什么
10
作者 张明国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9-63,共5页
于光远留给自然辩证法学界的学术遗产主要有,宝贵的从业精神:于光远精神;深邃的学术思想:于光远思想;未尽的学术事业: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派。于光远精神值得褒扬和弘扬,于光远思想颇受省思和启迪,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派亟待继承和完成。
关键词 于光远精神 于光远思想 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派
原文传递
爱情、劳动与文质之辩:社会主义爱情与政治关系再探
11
作者 张华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3-96,F0002,共15页
学术界流行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爱情的叙述有两种观点:一是爱情压倒政治,一是政治压倒爱情。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但也有着共同点:它们都是从男女权利平等原则出发展开的讨论,而忽略了劳动生产话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爱情建设中的作用。从劳... 学术界流行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爱情的叙述有两种观点:一是爱情压倒政治,一是政治压倒爱情。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但也有着共同点:它们都是从男女权利平等原则出发展开的讨论,而忽略了劳动生产话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爱情建设中的作用。从劳动生产话语出发,会发现其不仅为自由爱情的出现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爱情中的爱欲表达造成了限制。这一打开和限制与新中国建设带来的生活方式由文趋质的变化有关。因此,劳动对爱情表达的限制不能简单地视为政治压抑爱情的表现,毋宁看作是生活方式由文趋质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歌 爱情 劳动 文质论
下载PDF
文质之辨与历史哲学——对历史主义的一个回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飞 《开放时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7-53,M0004,共18页
西方历史主义是普遍历史的去目的论化,而普遍历史又来自基督教救赎历史。由于这一根深蒂固的思想传统,历史主义只会愈演愈烈,其所带来的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很难得到纠正。中国的历史传统不像西方那样来自一神教的线性史观,而是来自始终... 西方历史主义是普遍历史的去目的论化,而普遍历史又来自基督教救赎历史。由于这一根深蒂固的思想传统,历史主义只会愈演愈烈,其所带来的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很难得到纠正。中国的历史传统不像西方那样来自一神教的线性史观,而是来自始终尊重自然的巫史传统。孔子通过对巫史传统的改造,通过《春秋》确立了文质彬彬的历史写作原则,并通过对夏、商、周三代历史演进的讨论,确立了文质循环的历史哲学。这种历史哲学一方面承认在知识积累和文明发展上的进化,另一方面并未在这种进化上面附加目的论,而是确立了文质损益循环的模式。公羊学和司马迁的历史写作通过对文质关系更深入的辩证理解,阐发了自然性命之质与文明建构之间的历史演进模式。文明发展始终应以自然性命为目的,并从中获得其价值与意义。这或许可以纠正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西方历史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义 历史哲学 巫史传统 文质论
原文传递
情感与秩序:以儒家情礼关系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向维 《社会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1-190,共20页
今天的情感社会学乃至整个社会学的大量研究已陷入过度微观化的狭隘格局,而要摆脱这种状况,就应该直面当今社会人类生存的根本处境并重新思考社会理论在古典时代提出的秩序根基这样的问题。儒家思想传统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 今天的情感社会学乃至整个社会学的大量研究已陷入过度微观化的狭隘格局,而要摆脱这种状况,就应该直面当今社会人类生存的根本处境并重新思考社会理论在古典时代提出的秩序根基这样的问题。儒家思想传统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本文围绕儒家关于情礼关系的叙述展开相关讨论。孔子为应对当时周礼虚浮空疏的危机,以“仁”这一有着重要情感内涵的道德范畴为礼奠基,由此产生了情礼关系问题。而情礼关系是双向的,一方面(合于“仁”的、中庸的)情感是礼的基础,另一方面礼又反过来调节(容易有偏的、具体的)情感,此即所谓“礼因人情而为之节文”。儒家情礼关系的思想对于我们思考各种有关秩序及其基础的现实困局仍然富有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秩序 情礼关系 儒家 文质之辩
原文传递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启示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哲 黄艳玲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7期41-44,共4页
事物的发展具有两面性,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变迁即是人类社会的一大飞跃,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引发的生态危机确实值得世人反思。马克思、恩格斯立足时代特色,分析引发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生态思想。21世纪的... 事物的发展具有两面性,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变迁即是人类社会的一大飞跃,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引发的生态危机确实值得世人反思。马克思、恩格斯立足时代特色,分析引发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生态思想。21世纪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引发出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空气质量下降、河流污染严重以及珍稀物种几乎消失等等。面对环境问题,如何应对成为焦点。马克思、恩格斯对生态环境问题并没有系统性的著作,生态思想蕴含于马克思主义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态环境保护 自然 生态辩证法 生态文明
下载PDF
如何用自然辩证法原理指导数学研究
15
作者 闫杰生 李向正 郝祥晖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2-24,共3页
自然辩证法原理对数学的研究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 ,它指出了数学研究的源泉 ,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数学选题应注意的社会条件 ,我们要使数学为自然、人、社会的协调发展服务 .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数学研究 自然 科学技术
下载PDF
《资本论》与当代金融和经济危机作用的二重性
16
作者 张作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102,159-160,共12页
金融和经济危机是一个矛盾着的事物,既有它的正面,即对经济社会运行产生破坏作用的一面,也有它的背面,即通过破坏旧基础,创造新条件,为经济社会发展开辟新局面的一面。危机对经济社会运行的积极作用,不是直接地、以现象形式呈现在人们面... 金融和经济危机是一个矛盾着的事物,既有它的正面,即对经济社会运行产生破坏作用的一面,也有它的背面,即通过破坏旧基础,创造新条件,为经济社会发展开辟新局面的一面。危机对经济社会运行的积极作用,不是直接地、以现象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而是以极其隐蔽的形式,在危机现象背后,从侧面或反面,通过暴力破坏原有过程、清理旧基础、开辟新局面实现的。马克思在《资本论》及相关著作中,运用辩证法的望远镜和显微镜,结合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实际,在对金融和经济危机的破坏性进行分析的同时,也从另一角度对其积极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揭示。研究和分析当代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要以马克思为榜样,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不仅要看它的正面,也要看它的背面,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立于不败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当代金融和经济危机 破坏作用 积极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