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意的存在 审美的玄思——生态存在论视域中的卡尔维诺小说 被引量:2
1
作者 何淑英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8-103,共6页
海德格尔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提出了天地神人四重整体说,描绘了人类诗意栖居的理想图景。卡尔维诺以"诗"的方式表达了生态存在论的美学理想,其小说文本以自然为形上之思的基点,探讨人在后工业时代的存在方式,关注自然的伦理意... 海德格尔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提出了天地神人四重整体说,描绘了人类诗意栖居的理想图景。卡尔维诺以"诗"的方式表达了生态存在论的美学理想,其小说文本以自然为形上之思的基点,探讨人在后工业时代的存在方式,关注自然的伦理意义,表达了以对自然的诗意审美超越当下碎片化的、功利性的存在而抵达全方位生态存在的意图,具有浓厚的生态关怀和存在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生态存在论 卡尔维诺 自然审关
下载PDF
自然审美批评论 被引量:5
2
作者 薛富兴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26-39,共14页
传统自然审美有欣赏而无批评,存在自然审美批评空缺,因而并非一种独立、自觉的审美形态。当代自然美学当务之急是像艺术审美那样,发展出一种自觉的与自然审美欣赏相依互益的自然审美批评,建构一套自然审美批评话语体系;这也乃发展此自... 传统自然审美有欣赏而无批评,存在自然审美批评空缺,因而并非一种独立、自觉的审美形态。当代自然美学当务之急是像艺术审美那样,发展出一种自觉的与自然审美欣赏相依互益的自然审美批评,建构一套自然审美批评话语体系;这也乃发展此自然审美批评的基础性工作。自然审美批评的核心任务乃解决自然审美客观性立场、自然美内涵与自然审美方法三个基本问题。将自然当自然对待,而非借自然表达人类自身之主观人文趣味与价值,集中感知、理解与体验自然对象本身所有,乃客观性立场之本旨和自然审美独立、自觉之基本前提。物相、物性、物功与物史乃自然审美欣赏之基本内涵;观物、格物与体物乃自然审美欣赏之基本方法。自然审美批评之功能是引导社会大众自然审美欣赏,促进当代自然审美自觉。自然审美批评乃对社会大众当下自然审美欣赏活动的直接性批评,其基本方法有个案评点式、现象总结式与哲学分析式。个案评点乃批评家立足当下个体性自然审美经验进行的审美批评;现象总结式乃批评家对群体性自然审美事件所作的审美批评;哲学分析式乃批评家对感性自然审美经验所作的观念性分析与概括。此三者乃自然审美批评之基本形态。生态批评立足于环境问题与生态观念,对相关文学和文字文本进行阐释,是自然审美批评的间接性形态,前三者之必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审美批评 生态批评 客观性原则 自然美内涵 自然审美方法
下载PDF
论自然美育的三大功能境界 被引量:2
3
作者 咏枫 《枣庄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5-12,共8页
在自然美育过程中,自然美育存在着悦乐忘身、爱心泛化、哲理领悟等三个层次的功能境界。
关键词 自然美育 功能 境界
下载PDF
生态美学视野中的传统节日——以清明节民俗中的生态审美观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剑 《改革与开放》 2010年第4X期170-171,173,共3页
本文以美学、哲学和生态学为理论源头,在分析传统节日民俗事象的基础之上,将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和人在民俗审美活动中的体验阶段进行横向的整合研究,以期在开拓生态美学新的对象领域——民俗生活的同时,为民俗审美文化的生态美学基础进... 本文以美学、哲学和生态学为理论源头,在分析传统节日民俗事象的基础之上,将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和人在民俗审美活动中的体验阶段进行横向的整合研究,以期在开拓生态美学新的对象领域——民俗生活的同时,为民俗审美文化的生态美学基础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清明民俗 人与自然 审美体验 民俗审美
下载PDF
诗性自然——游观美学视域下的《楚辞》自然审美意识探微 被引量:2
5
作者 孙玉茜 《唐都学刊》 2017年第1期113-118,共6页
游观自然是人类审美生活的重要内容。《楚辞》中的自然不仅是楚地生活环境的再现,更作为诗人主体精神的象征而存在。一则,《楚辞》对山水景致的细腻描画显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知能力;二则,《楚辞》中的比德自然已由《诗经》中随意、... 游观自然是人类审美生活的重要内容。《楚辞》中的自然不仅是楚地生活环境的再现,更作为诗人主体精神的象征而存在。一则,《楚辞》对山水景致的细腻描画显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知能力;二则,《楚辞》中的比德自然已由《诗经》中随意、零散的表现渐渐整合为完整的比德系统;三则,《楚辞》中的自然具有鲜明的主体色彩,展现着诗人游走自然的诗意情怀;四则,《楚辞》中的"游观"不仅是外向的、现实的,还包含着心灵的"流观",具有超越意义。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楚辞》中的外部世界突破了客观形状的局限,焕发着与主体心灵契合的美和诗意,从而完成了由《诗经》中的"生活自然"向楚骚"诗性自然"的美丽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自然 游观美学 《楚辞》 自然审美意识
下载PDF
重建一座幸福的童诗花园——浅析小学语文教材中新诗的传播 被引量:1
6
作者 周蓉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年第6期28-30,共3页
教材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其独特的个性优势使得新诗在其中的传播具有广泛的影响与前景。文章以苏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最新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从早期诗歌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的角度,对其中的诗歌编排尤其是对新诗的传播现状进行分析,认... 教材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其独特的个性优势使得新诗在其中的传播具有广泛的影响与前景。文章以苏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最新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从早期诗歌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的角度,对其中的诗歌编排尤其是对新诗的传播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小学语文教材应重新为孩子建造一座幸福的诗歌花园,为孩子们传播一种具有穿透力的、活活泼泼的诗歌,让孩子们体验一种关怀他们当下生长状态、情感萌动、心灵秘密的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材 童诗 素质教育 审美本性 幸福感
下载PDF
面向现实的文学——解读《论作为一种观念形式的文学》
7
作者 康长青 《榆林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8-70,76,共4页
《论作为一种观念形式的文学》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解读:一、文学作为反映,意在说明文学与现实的真实关系;二、文学作为观念形式的存在,意在考察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复杂构成关系;三、文学作为观念实践的物质指涉,意在揭示文学生产的秘密... 《论作为一种观念形式的文学》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解读:一、文学作为反映,意在说明文学与现实的真实关系;二、文学作为观念形式的存在,意在考察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复杂构成关系;三、文学作为观念实践的物质指涉,意在揭示文学生产的秘密。它们共同阐发了本文作者对文学在资产阶级社会如何存在并发挥现实作用的思想。该文论述深刻,并具有精辟独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论作为一种观念形式的文学》 埃·巴利巴尔 文学理论
下载PDF
探索与实践:构建美育特色,促进高师内涵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慕杰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55-158,共4页
美育是高师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结合自身发展特点,秉承"艺术兴学"理念,构建包括艺术课程、学科课程和课外实践课程"三位一体"的美育课程体系;创设开放的美育平台,促进高师美育与地方文化艺术... 美育是高师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结合自身发展特点,秉承"艺术兴学"理念,构建包括艺术课程、学科课程和课外实践课程"三位一体"的美育课程体系;创设开放的美育平台,促进高师美育与地方文化艺术的融合;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美育共同体,促进大中小幼美育衔接。形成艺术教育和美育贯穿教育全过程,具有地域性与民族性的美育特色,以促进高师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促进高师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推进地方高师的内涵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师 艺术兴学 地域性与民族性 美育特色
下载PDF
中国山水画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尚峰 《室内设计》 2006年第2期34-39,共6页
在现代西方景观设计师们为古代东方顺应自然进行规划的魅力所赞叹不已时。我们当前的许多城市建设却在一味地步西方原来那种几何式,面向街道安排住宅的后尘。(事实证明这种规划方法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在设计中不断调整... 在现代西方景观设计师们为古代东方顺应自然进行规划的魅力所赞叹不已时。我们当前的许多城市建设却在一味地步西方原来那种几何式,面向街道安排住宅的后尘。(事实证明这种规划方法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在设计中不断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以求得人与自然达到真正的协调已成为现代景观设计人员的一项迫切的任务。然而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相关的思想, 并在山水画这一艺术形式上得以体现。不同于英国水彩画起源于地形画,中国山水画的目的并非记载地形而是“澄怀观道”。山水画超脱于一般意义上的技艺,成为一种哲学的化身。这对现代景观设计无疑是一种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设计 山水画 自然 性格 审美 哲学情感 环境
下载PDF
文化整合与石头宗美学思想的特色
10
作者 皮朝纲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378-382,共5页
石头希迁高唱“回互”学说,毕生注重哲学沉思,强调对教内教外文化的兼收与整合,把知解与证悟统一起来,自觉保持宗教应有的特色,为禅宗的生存发展寻找到深层次的自我约束机制,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学者型的禅门大师。他的禅学及美学... 石头希迁高唱“回互”学说,毕生注重哲学沉思,强调对教内教外文化的兼收与整合,把知解与证悟统一起来,自觉保持宗教应有的特色,为禅宗的生存发展寻找到深层次的自我约束机制,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学者型的禅门大师。他的禅学及美学思想,表现出十分明显的文化整合意识,对后来禅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整合 石头宗 美学思想 审美本源论 审美境界
全文增补中
论情感体验是文学本质不可缺少的元素——从近十年文学本质两次争论说起
11
作者 孙桂芝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虽然每一部关于文学原理的教材都从各个角度对文学本质作出阐释,但是迄今仍然没有一个令所有人都认同的答案,然而这不但没有击退反而激发了今天众多的学者力图对文学本质进行说明的热情。21世纪的头10年来中国文艺理论界围绕文学与上层... 虽然每一部关于文学原理的教材都从各个角度对文学本质作出阐释,但是迄今仍然没有一个令所有人都认同的答案,然而这不但没有击退反而激发了今天众多的学者力图对文学本质进行说明的热情。21世纪的头10年来中国文艺理论界围绕文学与上层建筑关系问题进行了两次大争论,关于文学本质的问题仍旧是充满了讨论可能性。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图示为文学本质问题思考多元化,提供了更多讨论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本质 审美意识形态 《镜与灯》 情感体验
下载PDF
论美感的本质与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祁志祥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0-105,共6页
从语义上说,"美"是人们指称有价值的乐感对象的语言符号;从根源上说,被指称为"美"的事物与审美主体的属性相互适合与协调。与此相对应,美感是审美主体对有价值的乐感对象的把握,是审美主体的生命运动和客观世界取... 从语义上说,"美"是人们指称有价值的乐感对象的语言符号;从根源上说,被指称为"美"的事物与审美主体的属性相互适合与协调。与此相对应,美感是审美主体对有价值的乐感对象的把握,是审美主体的生命运动和客观世界取得协调的感觉标志。美感的这种本质决定了美感活动的三个基本特征:愉快性、直觉性、反应性。美感的愉快性不同于美的愉快性。美是使审美主体感到愉快,而美感则是自身愉快。美感判断是不假思索的直觉判断。五觉对象的形式美直接引起五觉愉快;内涵美寄托在特定的感性形象中,因引起审美主体条件反射性的精神满足,也呈现为直觉愉快。美感不同于主体对外物的意识反映,而是主体对外物的情感反应。情感反应既有客观性的认识,也有主观性的评价。情感反应的深层机制是反射活动。五觉形式美的美感活动属于无条件反射,中枢内涵美的美感活动属于条件反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感本质 美感的愉快性 美感的直觉性 美感反应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