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池背油松天然林林分生长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光彩 郝士成 +2 位作者 李怡 张宏达 骈铁虎 《山西林业科技》 2004年第4期10-13,共4页
依据历年调查资料,对麻池背油松天然林的林分生长结构进行了研究。该林分的植物种类丰富;直径、树高、林龄等林分结构呈正态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和多峰状分布;近熟林的林分蓄积生长率为0.82%,材积生长量69年生时连年生长量仍大于平均生... 依据历年调查资料,对麻池背油松天然林的林分生长结构进行了研究。该林分的植物种类丰富;直径、树高、林龄等林分结构呈正态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和多峰状分布;近熟林的林分蓄积生长率为0.82%,材积生长量69年生时连年生长量仍大于平均生长量。由于林分密度过大,油松形状比值偏高,林木自然稀疏强烈,枯损率达32.7%,其中小径木占86.3%,病虫害感染枯死木占29.4%。油松天然更新不良,辽东栎不能成为更新树种,林下有青木千、落叶松幼树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林分生长 天然林 林龄 材积生长量 树高 枯死 中小 调查资料 平均
下载PDF
改变碳输入对太岳山油松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星 王娜 +2 位作者 赵博 张青 赵秀海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55-661,共7页
土壤酶是土壤微生物作用于土壤环境的媒介,其活性对土壤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因此测定土壤酶活性对了解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碳输入变化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本文以山西太岳山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土壤酶是土壤微生物作用于土壤环境的媒介,其活性对土壤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因此测定土壤酶活性对了解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碳输入变化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本文以山西太岳山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天然林和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自2009年7月开始进行对照(无人为干扰,CK)、去凋(去除凋落物,LR)、切根去凋(切断根系并去除凋落物,LRNR)3种处理,于2012年7、9月和2013年5月采集表层0-20 cm的土样,测定了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纤维素酶(Cellulase)、蔗糖酶(Invertase)、脲酶(Urease)和中性磷酸酶(Neutral phosphatase)的活性,另于2012年10月采集表层0-20 cm的土样测定土壤化学性质.结果显示:碳输入的改变对土壤酶活性影响显著,去凋处理和切根去凋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碳、氮含量(P<0.05),并且显著抑制了土壤纤维素酶、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等水解酶的活性(P<0.05),但对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等氧化酶的影响不显著(P>0.05).切根去凋处理对水解酶的抑制作用大于去凋处理,并略微提高了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另外在天然林中蔗糖酶活性的下降比人工林更为显著,而人工林中纤维素酶活性的下降比天然林更显著.研究表明:油松天然林中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倾向于分泌蔗糖酶,而油松人工林中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倾向于分泌纤维素酶.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说明,在山西油松林,碳输入的减少会降低参与有机质降解的土壤酶活性,而对参与腐殖质合成的土壤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输入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群落 油松天然林 油松人工林 太岳山
原文传递
冀北山地天然林与人工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赵娜 李玉灵 +3 位作者 张劲松 王玉魁 席常新 李爽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1,共7页
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冀北河北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次生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和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植被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林型下灌木层物种数与种类相近,而草本层物种种类有... 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冀北河北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次生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和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植被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林型下灌木层物种数与种类相近,而草本层物种种类有所不同;天然林草本层以菊科(Compositae)植物为主,优势种为小红菊(Dendranthema chanetii);人工林草本层以莎草科(Cyperaceae)等阳性植物为主,优势种为乌苏里苔草(Carex ussuriensis)。同一林型不同海拔样地间草本层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RI)、Shannon-Wiener(H)、Si mpson多样性指数(G)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在天然林内先减小后增加,人工林内则持续减小;只有Alatalo均匀度指数呈现不同变化趋势。2种林型下同一海拔的样地间各草本α多样性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人工林内样地间草本β多样性指数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加;天然林内该指数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油松林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多样性指数 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秦岭火地塘天然次生油松林倒木的温度变化特征
4
作者 袁杰 蔡靖 +1 位作者 侯琳 张硕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1-86,共6页
以秦岭火地塘天然次生油松林内的油松和漆树倒木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式瞬时温度计测定了不同树种、不同腐烂等级倒木温度、气温和10 cm地温的日变化(8:00~18:00)和年变化。结果表明:油松和漆树倒木温度差异不显著,但1~12月漆树倒木温... 以秦岭火地塘天然次生油松林内的油松和漆树倒木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式瞬时温度计测定了不同树种、不同腐烂等级倒木温度、气温和10 cm地温的日变化(8:00~18:00)和年变化。结果表明:油松和漆树倒木温度差异不显著,但1~12月漆树倒木温度均高于油松倒木温度;倒木温度有明显的年变化和日变化,并表现出倒木温度的变化滞后于气温和10 cm地温的变化,但倒木温度与气温和10 cm地温间的相关性和滞后性却随树种和腐烂等级而有所不同;对油松和漆树不同腐烂等级倒木温度与气温和10 cm地温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可以看出,倒木温度与气温间是一段抛物线,而倒木温度与10 cm地温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相较于气温,倒木温度与10 cm地温相关性更为密切,即相关系数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油松林 秦岭 倒木温度 倒木分解 倒木呼吸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冀北山地不同坡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与油松天然次生林群落环境分析
5
作者 刘春利 黄小军 +3 位作者 刘晓博 赵娜 徐学华 李玉灵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82-88,共7页
以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与油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坡位气象因子、立地因子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内测定点温湿度均高于油松林,同一林分内温度差异不显著。落叶松林内照度随着海拔增加逐渐增大,... 以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与油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坡位气象因子、立地因子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内测定点温湿度均高于油松林,同一林分内温度差异不显著。落叶松林内照度随着海拔增加逐渐增大,油松群落内坡底照度最高。油松、落叶松群落随着海拔的增加,各样地相同土层间土壤质量含水量、饱和含水量、相对含水量逐渐减小,相同海拔落叶松林样地各土层水分指标均高于油松林。油松各样地内土壤容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着海拔的增高,各样地相同土壤层次容重值增大。落叶松林变化均不显著。油松各样地土壤孔隙随着土层深度和海拔的增加均变小。落叶松林变化均不显著,但在相同土层上落叶松林土壤孔隙多于油松林。油松林地土壤颗粒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落叶松林则增大。油松及落叶松群落坡中样地土壤颗粒均较大。2个林分土壤pH随着土壤层次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随着海拔增高,相同海拔落叶松林内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钾含量均高于油松林,而速效磷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山地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油松天然次生林 群落环境
下载PDF
油松天然林不同土壤层养分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慧 梁文俊 南宏伟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0-128,共9页
[目的]土壤养分状况是土壤健康和肥力的基本保证,而地形能够通过影响微环境太阳辐射和水肥的空间再分配,影响着土壤的发育程度和方向,对于两者的研究可以为了解适地适树和土地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华北半干旱地区典型暖温... [目的]土壤养分状况是土壤健康和肥力的基本保证,而地形能够通过影响微环境太阳辐射和水肥的空间再分配,影响着土壤的发育程度和方向,对于两者的研究可以为了解适地适树和土地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华北半干旱地区典型暖温带典型林分油松纯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林内腐殖质层和壤土层总碳(TC)、全氮(TN)和有效磷(AP)含量,并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地形单一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1) 关帝山油松天然纯林腐殖质层及以下20 cm壤土层TC含量为(101.70±2.08) g·kg^-1,TN含量为(0.42±0.01) g·kg^-1,AP含量为(1.11±0.01) g·kg^-1,三者均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呈现递减趋势,并且在不同土壤层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2)关帝山油松天然纯林腐殖质层TC、TN和AP之间、0~10 cm壤土层TC和TN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正相关,腐殖质层与10~20 cm壤土层TC含量、腐殖质层与0~10 cm壤土层TN呈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正相关(P<0.05),而不同土壤层之间AP含量均存在极显著性正相关(P<0.001);(3)油松林不同土壤层养分受海拔和坡位单一因子的影响较为显著,腐殖质层TC和不同壤土层AP含量随海拔的增加显著降低,下坡位腐殖质层TN含量显著高于中坡和上坡的趋势;(4) 海拔和坡位的交互效应对于腐殖质层TN及AP、0~10 cm壤土层TC及TN含量影响显著,总体来说,随着海拔和坡位的增加,养分含量呈减少趋势。[结论]本研究可为关帝山油松天然纯林可持续经营以及土壤资源的精确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天然纯林 不同土壤层 土壤养分 地形因子
下载PDF
木兰围场天然次生油松林年龄结构及更新动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想 王锦 +1 位作者 赵娜 李玉灵 《河北林果研究》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通过对天然次生油松林下更新状况的调查,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研究分析河北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内不同立地条件(坡底、坡中、坡顶)下天然油松次生林的年龄结构和更新动态,结果表明:(1)影响天然次生油松林更新的主要因子是... 通过对天然次生油松林下更新状况的调查,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研究分析河北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内不同立地条件(坡底、坡中、坡顶)下天然油松次生林的年龄结构和更新动态,结果表明:(1)影响天然次生油松林更新的主要因子是郁闭度、灌草盖度。较高郁闭度、较高湿度更利于油松更新,幼苗更新密度最大值达4.192株/m2。(2)该保护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种群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年龄锥体;0~10a生个体数最多,坡中处最多达525株;生命期望最大值集中于10~20a龄级,该龄级属于生理旺盛期,应予以保护。(3)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种群的存活曲线变化趋势相似,油松存活率均在10~20a生间急剧下降;在20~60a生间,除坡底30~60a生存活曲线逐渐下降外,坡中和坡顶的存活曲线均大体趋于稳定,但60a生后3块标准地存活曲线均大幅下降,其中坡底处油松种群在70a存活率最小,为0;整体而言,存活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坡顶、坡底、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油松林 年龄结构 种群更新动态 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