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发酵烤烟叶面微生物区系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52
1
作者 邱立友 赵铭钦 +2 位作者 岳雪梅 齐伟城 张维群 《烟草科技》 EI CAS 2000年第3期14-17,共4页
分析了红大、NC89、K32 6 3个烤烟品种不同陈化时间的 10个烟样叶面微生物的数量、种类。结果表明 ,在自然发酵烤烟叶面微生物中 ,细菌占绝对优势 ,放线菌和霉菌尤其是放线菌数量较少。细菌中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群 ,霉菌中曲霉为优势菌... 分析了红大、NC89、K32 6 3个烤烟品种不同陈化时间的 10个烟样叶面微生物的数量、种类。结果表明 ,在自然发酵烤烟叶面微生物中 ,细菌占绝对优势 ,放线菌和霉菌尤其是放线菌数量较少。细菌中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群 ,霉菌中曲霉为优势菌群。自然发酵烤烟叶面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与烤烟品种、产地、等级和陈化时间有关。不同品种的烤烟中 ,优良品种烤烟叶面微生物的数量较大 ,种类较多。自然发酵烤烟叶面的微生物可能是推动烟叶自然发酵过程中物质转化和品质改良的生物催化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自然发酵 微生物区系 细菌 烟叶 鉴定
下载PDF
自然发酵对大米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米粉凝胶机理研究 被引量:47
2
作者 李里特 鲁战会 +2 位作者 闵伟红 李再贵 辰已英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6,共6页
通过对整粒大米 (籼米 )自然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变化的研究 ,探讨传统自然发酵米粉的凝胶机理。研究发现发酵过程中总淀粉及直链淀粉含量并无显著变化 ,蛋白、脂肪和灰分含量随着发酵的进行而明显减少 ,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呈上升趋势。... 通过对整粒大米 (籼米 )自然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变化的研究 ,探讨传统自然发酵米粉的凝胶机理。研究发现发酵过程中总淀粉及直链淀粉含量并无显著变化 ,蛋白、脂肪和灰分含量随着发酵的进行而明显减少 ,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呈上升趋势。流变学测定发现 ,发酵法生产的米粉相对于对照样品最大破断应力减小而最大应变增加。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发酵法生产的米粉柔韧筋道 ,品质更好。笔者认为自然发酵虽然未影响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 ,但降解了蛋白和脂肪而改变了大米粉的流变性质。另外灰分的降低赋予米粉洁白的外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米粉 凝胶 自然发酵 理化性质
下载PDF
自然发酵与人工接种发酵法发酵泡菜的品质比较 被引量:40
3
作者 陈大鹏 郑娅 +3 位作者 周芸 王晓璇 宋勇强 史立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368-372,共5页
以甘肃大宗蔬菜高原夏菜中娃娃菜的尾菜为主要腌制原料,在传统泡菜工艺腌制的基础上,以0.5%的接种量接种混合菌种(柠檬明串珠菌∶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短乳杆菌=2∶3∶1,浓度比),于20℃条件下发酵,通过测定泡菜中还原糖、总酸、氨基酸... 以甘肃大宗蔬菜高原夏菜中娃娃菜的尾菜为主要腌制原料,在传统泡菜工艺腌制的基础上,以0.5%的接种量接种混合菌种(柠檬明串珠菌∶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短乳杆菌=2∶3∶1,浓度比),于20℃条件下发酵,通过测定泡菜中还原糖、总酸、氨基酸肽氮、亚硝酸盐含量及挥发性成分对自然发酵和人工接种发酵泡菜的品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整个发酵过程中,两种发酵方式的还原糖、氨基酸态氮含量均逐渐降低,人工接种发酵的亚硝酸峰值为9.03 mg/kg,自然接种发酵为32.1 mg/kg,在自然发酵和人工接种发酵泡菜中,所含的风味物质主要以烯类、醇类和酯类为主,这三类主要风味物质在自然发酵中占总体香气成分的71.8%,人工接种发酵中占比65.6%。因此,与自然发酵相比,人工接种发酵可以明显地减少亚硝酸盐的含量,缩短泡菜发酵周期,自然发酵的泡菜中风味物质更加丰富,但两种发酵方式生成的风味物质已经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酵 人工接种发酵 泡菜 亚硝酸盐 风味物质 品质
下载PDF
葡萄酵素天然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郭艳萍 赵金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5-38,共4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黑鸡心葡萄酵素天然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总酚含量、还原能力及其对DPPH·、·OH、O_2^-·、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来评价天然酵素的抗氧化性能。结果显示:黑鸡心葡萄天然酵素在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上升,... 采用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黑鸡心葡萄酵素天然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总酚含量、还原能力及其对DPPH·、·OH、O_2^-·、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来评价天然酵素的抗氧化性能。结果显示:黑鸡心葡萄天然酵素在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上升,对DPPH自由基、O_2^-·、·O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发酵前后分别提高了6.84%,19.82%、7.32%和14.81%增幅较大,同时显示出与酵素总酚含量的变化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鸡心葡萄酵素 天然发酵 抗氧化性
下载PDF
自然发酵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及特性研究(一) 被引量:23
5
作者 赵文红 黄小丹 +1 位作者 范敏华 罗勇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2003年第1期77-79,共3页
本文主要是对自然发酵泡菜盐水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试验成功地从泡菜盐水中 ,分离出两株乳酸菌菌株 ,经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和生化特征鉴定 ,结果表明 1号菌L1为明串珠菌属 (Leuconostoc) ,2号菌L2 为乳杆菌属 (Lacto bac... 本文主要是对自然发酵泡菜盐水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试验成功地从泡菜盐水中 ,分离出两株乳酸菌菌株 ,经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和生化特征鉴定 ,结果表明 1号菌L1为明串珠菌属 (Leuconostoc) ,2号菌L2 为乳杆菌属 (Lacto bacillus)。发酵初期 ,L1为优势菌 ,生长产酸 ;随着pH值下降 ,L1受到抑制 ,停止生长并逐渐死亡 ,而L2 迅速繁殖 ,成为优势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自然发酵 乳酸菌 分离 特性 鉴定
下载PDF
自然发酵与接种发酵泡菜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蒋丽 王雪莹 +1 位作者 杨洲 蒋和体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76-279,共4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SPM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GC-MS)方法分析自然发酵与接种发酵泡菜的香气成分变化,结果显示,自然发酵和接种发酵的泡菜中分别检测鉴定出60、62种香气成...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SPM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GC-MS)方法分析自然发酵与接种发酵泡菜的香气成分变化,结果显示,自然发酵和接种发酵的泡菜中分别检测鉴定出60、62种香气成分(其中有29种香气成分相同)。自然发酵泡菜中:酯类16种,占被测总峰面积的44.75%;醇类15种,占15.29%;硫化物2种,占22.33%;接种发酵泡菜中酯类16种,占被检测总峰面积的48.23%;醇类11种,占5.17%;硫化物3种,占33.66%。研究表明,自然发酵和接种发酵泡菜的香气成分都以酯类和硫化物为主。与自然发酵相比,接种发酵的发酵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香气成分 自然发酵 接种发酵
下载PDF
传统东北酸菜自然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与营养物质同步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马欢欢 吕欣然 +3 位作者 林洋 孙梦桐 白凤翎 励建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9-84,共6页
通过对传统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数量与基质中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等营养物成分变化进行同步分析,结果表明,在5~15℃条件下发酵35 d进入成熟期,乳酸菌数为6.61 lg CFU/m L,比细菌数量高出1个数量级,成为优势菌群;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 通过对传统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数量与基质中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等营养物成分变化进行同步分析,结果表明,在5~15℃条件下发酵35 d进入成熟期,乳酸菌数为6.61 lg CFU/m L,比细菌数量高出1个数量级,成为优势菌群;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至0.135%和0.073 6 mg/g,大部分营养成分被转化为小分子风味物质,其主体风味物质为含硫化合物,与乳酸等酸性成分构成东北酸菜独有的品质;亚硝酸盐含量3.21mg/kg,远低于国家标准限量要求。乳酸菌菌群对传统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产品品质形成和安全性保障具有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酸菜 自然发酵 乳酸菌 营养物 同步分析
下载PDF
诺丽酵素在自然发酵过程中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及品质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周偏 蔡坤 +2 位作者 梁丛颖 刘四新 李从发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2-96,共5页
以DPPH、ABTS、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为评价指标,多体系地考察了诺丽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并进行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相关性分析和对产品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诺丽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总酚... 以DPPH、ABTS、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为评价指标,多体系地考察了诺丽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并进行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相关性分析和对产品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诺丽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在60 d达到最高1.61 mg/mL,78 d后趋于稳定;总黄酮含量发酵至54 d时达到最高0.39 mg/mL,60 d后趋于稳定;DPPH、ABTS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在发酵至54~66 d达到最高(71.22%、76.21%、58.64%),总还原能力在72 d达到最高(0.593);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与总酚含量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诺丽酵素的pH值、总酸、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分别为3.65、2.48 g/L、0.16 mg/mL和29.35 mg/m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淀粉酶活性分别达到376.43 U/mL和17.65 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丽 自然发酵 总酚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自然发酵与人工接种发酵湖南芥菜的挥发性风味组分和品质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侯爱香 王一淇 +1 位作者 黄晴 李宗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7-245,共9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自然发酵和接种不同发酵剂发酵湖南芥菜样品的挥发性风味组分进行研究,并同时比较其亚硝酸盐含量、pH值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控温人工接种发酵和控温自然发酵芥菜其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较相似,...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自然发酵和接种不同发酵剂发酵湖南芥菜样品的挥发性风味组分进行研究,并同时比较其亚硝酸盐含量、pH值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控温人工接种发酵和控温自然发酵芥菜其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较相似,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为酯类,均在40.02%以上,而大池室温完全自然发酵芥菜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相差较大,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为醇类,仅为5.51%。4组芥菜共分离鉴定出64种(11类)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接种植物乳杆菌与戊糖片球菌组合的发酵芥菜鉴定出挥发性风味组分21种(9类),酯类物质7种;接种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和肠系膜明串珠菌组合的发酵芥菜鉴定出挥发性风味组分24种(10类),酯类物质8种;控温自然发酵芥菜共鉴定出挥发性风味成分20种(9类),酯类物质5种;大池室温完全自然发酵芥菜共鉴定出挥发性风味成分32种(10类),醇类物质7种,酯类物质6种。人工接种发酵芥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和p H值都比自然发酵低,人工接种发酵和控温自然发酵芥菜感官评分相近,其评分都高于大池室温完全自然发酵芥菜。因此,接种人工发酵剂对保障发酵芥菜的商品性和安全性具有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酵 人工接种 挥发性风味组分 芥菜 亚硝酸盐
下载PDF
自然发酵对荞麦挤压面条拉伸性能的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韩立宏 郝学良 +1 位作者 程永强 李里特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31,共4页
面筋蛋白缺乏,淀粉糊稳定性差,纤维含量高等因素,导致荞麦粉凝胶质地差是当前面条等荞麦面制品开发的瓶颈问题。拉伸测试及RVA快速黏度分析法研究了自然发酵对荞麦挤压面条质地的改善效应。结果表明,自然发酵96 h可使面条的最大破断应变... 面筋蛋白缺乏,淀粉糊稳定性差,纤维含量高等因素,导致荞麦粉凝胶质地差是当前面条等荞麦面制品开发的瓶颈问题。拉伸测试及RVA快速黏度分析法研究了自然发酵对荞麦挤压面条质地的改善效应。结果表明,自然发酵96 h可使面条的最大破断应变从24.7%增加到29.4%,破断功增加了0.25kg.mm;自然发酵加速了糊化过程中淀粉颗粒的膨胀及崩解,降低了淀粉糊化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及终黏度,使得发酵荞麦粉面条制品的凝胶结构更加致密,凝胶强度增强。因此,自然发酵作为一种绿色加工技术用于改善荞麦面条的质地特性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挤压面条 自然发酵 淀粉 RVA 拉伸测试
下载PDF
自然发酵酸菜化学成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韩宏娇 丛敏 +5 位作者 李欣蔚 孔繁华 李玮轩 梁肖娜 曹雪妍 岳喜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8-153,共6页
为探究东北地区自然发酵酸菜不同发酵时间的化学成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本文以纯培养法追踪微生物数量变化,同时监测发酵体系中化学成分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发酵时间的延长,pH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下降... 为探究东北地区自然发酵酸菜不同发酵时间的化学成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本文以纯培养法追踪微生物数量变化,同时监测发酵体系中化学成分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发酵时间的延长,pH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下降,总酸含量上升,还原糖、亚硝酸盐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小。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和乳酸菌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大肠菌群数最后为零。酵母菌数量先增加后降低,最后略上升。相关性分析表明,乳酸菌数与pH、大肠菌群数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 <0.01),酵母菌数与亚硝酸盐、还原糖及氨基酸态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 <0.01)。大肠菌群数与pH、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及氨基酸态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 <0.01),细菌菌落总数与氨基酸态氮含量显著正相关(p <0.05)。本研究表明,酸菜发酵体系中多种化学成分与微生物数量相关性显著,为提高酸菜发酵环境中微生物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协调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菜 自然发酵 化学成分 微生物数量 相关性
下载PDF
苹果酵素抗氧化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李飞 王凤舞 +2 位作者 潘越 张迎霜 孙修成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1期40-44,共5页
为了实现苹果的综合有效利用,本文以苹果为主要材料进行自然发酵,对发酵过程中的苹果酵素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经天然发酵的苹果酵素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在发酵过程中酵素的还原力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但还原力与酵素中总酚含量不具备相... 为了实现苹果的综合有效利用,本文以苹果为主要材料进行自然发酵,对发酵过程中的苹果酵素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经天然发酵的苹果酵素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在发酵过程中酵素的还原力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但还原力与酵素中总酚含量不具备相关性;酵素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发酵前后清除率分别提高了44%和17%;其抗氧化活性大小与酵素中总酚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24和0.878;酵素对超氧阴离子清除作用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与总酚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367,相关性不高。结果表明:苹果酵素在发酵过程中体现了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活性基本呈现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酵素 天然发酵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自然发酵对大米淀粉颗粒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锋 鲁战会 +1 位作者 薛文通 孙骊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5-28,共4页
本文通过对大米淀粉颗粒特性的研究 ,结果表明 ,自然发酵使大米淀粉颗粒更加均匀 ,不会引起淀粉颗粒的崩溃及可溶性物质的过度流失 ;淀粉颗粒结晶结构的晶型仍为A型 ,主要是无定形区受到削弱或破坏 ;淀粉颗粒的糊化温度有所降低 。
关键词 自然发酵 结晶结构 淀粉颗粒 大米淀粉 米粉
下载PDF
V_C与茶多酚对自然发酵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赵秋艳 宋莲军 +2 位作者 张平安 郭艳华 乔明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00-901,共2页
[目的]为提高自然发酵泡菜的产品质量及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在泡菜自然发酵过程中添加VC、茶多酚,对泡菜及其汤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和VC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添加0.5‰的茶多酚,可使泡菜和腌渍液中的亚硝酸盐峰值分别降低45.5%、88.7%... [目的]为提高自然发酵泡菜的产品质量及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在泡菜自然发酵过程中添加VC、茶多酚,对泡菜及其汤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和VC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添加0.5‰的茶多酚,可使泡菜和腌渍液中的亚硝酸盐峰值分别降低45.5%、88.7%;添加0.5‰的VC,可使泡菜和腌渍液中的亚硝酸盐峰值分别降低7.5%、13.7%;添加茶多酚,可以延缓VC的损失过程。[结论]茶多酚和VC对亚硝酸盐的形成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茶多酚的作用效果明显优于VC,且茶多酚对泡菜中的VC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亚硝酸盐 自然发酵 VC 茶多酚
下载PDF
大果山楂酵素发酵过程中组分及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巧 陈春喜 +2 位作者 陈振林 周锦菊 段振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5-19,共5页
以大果山楂和红糖为主要原料制备酵素,对其自然发酵过程中的主要组分及抗氧化活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酵素液的pH值在发酵30 d前有少量的变化,之后一直稳定在3.15;发酵25 d时,总糖含量开始迅速降低,55 d后低于0.06 g/mL;酒精度在发... 以大果山楂和红糖为主要原料制备酵素,对其自然发酵过程中的主要组分及抗氧化活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酵素液的pH值在发酵30 d前有少量的变化,之后一直稳定在3.15;发酵25 d时,总糖含量开始迅速降低,55 d后低于0.06 g/mL;酒精度在发酵20 d最高为18.21%vol;此外,总酚含量在发酵20 d内由1.72 mg/mL升高至7.61 mg/mL,之后减少,还原力、2,2-联苯基-1-苦基肼基(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DPPH)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山楂 酵素 自然发酵 抗氧化性
下载PDF
自然发酵酸菜游离氨基酸的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杜书 岳喜庆 +1 位作者 武俊瑞 孙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4-176,共3页
以自然发酵酸菜为研究对象,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酸菜中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酸菜中富含17种呈味氨基酸,总含量达635 mg/L。其中,苏氨酸含量最高,其次是谷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缬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等。酸菜... 以自然发酵酸菜为研究对象,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酸菜中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酸菜中富含17种呈味氨基酸,总含量达635 mg/L。其中,苏氨酸含量最高,其次是谷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缬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等。酸菜中含有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其含量占氨基酸总含量的41.73%。这些呈味氨基酸对酸菜特有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菜 自然发酵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自然发酵黄豆酱中嗜盐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筛选 被引量:17
17
作者 梁恒宇 马莺 +2 位作者 程建军 李海梅 何胜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4-27,共4页
从黑龙江省8个地区采集到11份自然发酵黄豆酱样品并分离出28株嗜盐细菌,经鉴定全部为四联球菌属乳酸菌。通过测定各菌株在不同培养时间和含高浓度21%NaCl培养液的OD值和pH值,从中筛选出一株耐盐性最好、活力旺盛且产酸能力强的菌株(T5)... 从黑龙江省8个地区采集到11份自然发酵黄豆酱样品并分离出28株嗜盐细菌,经鉴定全部为四联球菌属乳酸菌。通过测定各菌株在不同培养时间和含高浓度21%NaCl培养液的OD值和pH值,从中筛选出一株耐盐性最好、活力旺盛且产酸能力强的菌株(T5),经生理生化鉴定其为嗜盐四联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豆酱 自然发酵 嗜盐乳酸菌 嗜盐四联球菌
下载PDF
青藏高原自然发酵牦牛酸奶中乳酸菌的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骞宇 赵欣 +3 位作者 李银聪 周雅琳 杜木英 阚建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9-122,共4页
将采自西藏及川西青藏高原的10份自然发酵牦牛酸奶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15株乳酸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H2O2的耐受实验、清除超氧自由基(O-2·)实验、螯合Fe2+实验、抗脂质过氧化实验和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进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研究结... 将采自西藏及川西青藏高原的10份自然发酵牦牛酸奶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15株乳酸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H2O2的耐受实验、清除超氧自由基(O-2·)实验、螯合Fe2+实验、抗脂质过氧化实验和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进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15株乳酸菌的抗氧化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其中La3、La10和La11这三株乳酸菌的抗氧化活性远高于其他菌株,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酵 牦牛酸奶 乳酸菌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传统发酵豆酱的养分变化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汤慧娟 韩翠萍 +1 位作者 刘洋 王迪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67,共4页
研究传统发酵豆酱发酵过程中的养分变化规律,从而为传统发酵豆酱的工业化生产控制奠定理论基础。以北方传统自然发酵豆酱为研究对象,应用国标法,测定了发酵不同阶段的水分、pH值、总酸、还原糖、氨基酸态氮、脂肪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自... 研究传统发酵豆酱发酵过程中的养分变化规律,从而为传统发酵豆酱的工业化生产控制奠定理论基础。以北方传统自然发酵豆酱为研究对象,应用国标法,测定了发酵不同阶段的水分、pH值、总酸、还原糖、氨基酸态氮、脂肪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发酵过程中,14%含盐量的豆酱和8%含盐量的豆酱的养分变化情况大致一样,水分变化在64%和72%上下波动;pH值变化都是下降的;总酸含量变化都是上升的,发酵后期趋于平缓;氨基酸态氮含量变化都是逐渐增加,但最后又略有下降;还原糖含量变化都是前2周下降,2~4周急剧上升,4~5周急剧下降,5~7周略有下降;脂肪含量变化都是下降的,但前2周缓慢下降,2~7周急剧下降后趋于平缓。14%含盐量的豆酱与8%含盐量的豆酱相比水分含量低、pH高、总酸含量低、氨基酸态氮含量低、脂肪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酱 自然发酵 成分 变化规律
下载PDF
酸菜自然发酵过程中的质地变化 被引量:17
20
作者 岳喜庆 杜书 +1 位作者 武俊瑞 辛广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71,共4页
以自然发酵酸菜为研究对象,应用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法对自然发酵过程中酸菜质地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了质构仪各项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自然发酵过程中各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多数的质构参数之间呈现... 以自然发酵酸菜为研究对象,应用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法对自然发酵过程中酸菜质地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了质构仪各项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自然发酵过程中各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多数的质构参数之间呈现显著相关性,酸菜的硬度1、脆度、回复性、凝聚性及咀嚼性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且发酵40~60 d时是食用酸菜品质最佳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菜 自然发酵 质地多面分析(TPA) 脆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