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0篇文章
< 1 2 1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民族生计方式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79
1
作者 罗康隆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51,共8页
 人类生存环境的多样化,从本质上规约了各民族的生计方式很难整齐划一。形形色色的生计方式表明人类对不同资源的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利用。这种差异不仅是必然的,而且也正是人类所期待的。生态环境不能产生生计方式,只能稳定生计方...  人类生存环境的多样化,从本质上规约了各民族的生计方式很难整齐划一。形形色色的生计方式表明人类对不同资源的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利用。这种差异不仅是必然的,而且也正是人类所期待的。生态环境不能产生生计方式,只能稳定生计方式。社会环境对民族生计方式的形成更具影响力,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互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方式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文化适应
下载PDF
北京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初探 被引量:40
2
作者 李晓秀 《自然资源》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1-35,共5页
本文首先指出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必要性,进而阐述了评价体系选择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由山区生态环境质量含义引出的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包括体现山区特点的自然环境总体质量指标和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 本文首先指出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必要性,进而阐述了评价体系选择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由山区生态环境质量含义引出的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包括体现山区特点的自然环境总体质量指标和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它们各自包含一系列指标,从而构成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生态环境质量 评价体系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 被引量:73
3
作者 郑度 赵东升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22,共10页
本文基于1950年代至今青藏高原综合考察和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青藏高原是中国三大自然阶梯中最高一级,平均海拔超过4000 m,被称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土地辽阔,总面积约为250万km^2,占中国陆地... 本文基于1950年代至今青藏高原综合考察和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青藏高原是中国三大自然阶梯中最高一级,平均海拔超过4000 m,被称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土地辽阔,总面积约为250万km^2,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4。自新近纪以来强烈的隆升,使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区,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海拔高、温度低、辐射强、河湖众多、冰川冻土广布、生物多样性丰富。青藏高原面积广大,高原内部的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并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根据拟订的原则、方法和指标,青藏高原可划分为10个各具特色的自然区,包括:果洛那曲高原山地高寒灌丛草甸区、青南高原宽谷高寒草甸草原区、羌塘高原湖盆高寒草原区、昆仑高山高原高寒荒漠区、川西藏东高山峡谷针叶林区、青东祁连高山盆地针叶林草原区、藏南高山谷地灌丛草原区、柴达木盆地荒漠区、昆仑山北翼山地荒漠区、阿里山地荒漠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自然环境 区域分异 自然区
原文传递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生境困境与消弭路径 被引量:71
4
作者 王洪珅 韩玉姬 梁勤超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3-44,共12页
在文化生态学的理论框架内,从生境的角度审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问题。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考察等方法,在阐明生境内涵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所面临的生境维度的困境,发现作为... 在文化生态学的理论框架内,从生境的角度审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问题。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考察等方法,在阐明生境内涵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所面临的生境维度的困境,发现作为原生场域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力逐渐减弱,而容括多种因素的社会环境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日趋增大。基于面临的困境,认为应当在自然环境维度,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实体的建设和优化;在社会环境维度,进行内涵发掘,并针对传承、教育、交流等方面制定和完善制度,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出发展的生境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文化生态 生境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域中的生态体育 被引量:67
5
作者 龚建林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0-23,共4页
生态体育是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引下,沿着自然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两个维度对现代体育进行全面反思和多方面努力而形成的体育理念。生态体育强调体育主体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维,注重体育与环境的协调、互动、关怀、共生。生态体育为现代体育... 生态体育是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引下,沿着自然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两个维度对现代体育进行全面反思和多方面努力而形成的体育理念。生态体育强调体育主体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维,注重体育与环境的协调、互动、关怀、共生。生态体育为现代体育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种良好的选择,北京奥运会极大地促进了生态体育的实现和完善,生态体育融合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将促使人类社会朝着无污染、和平、公正、科学、和谐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体育 现代体育 自然环境 社会人文环境
下载PDF
学校体育的生态环境探析 被引量:59
6
作者 周君华 韩晓东 丁永玺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094-1096,共3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生态环境多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的角度,对学校体育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探究各种生态环境与学校体育的相互关系。并从各因素的相互联系中,揭示学校体育的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学校...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生态环境多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的角度,对学校体育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探究各种生态环境与学校体育的相互关系。并从各因素的相互联系中,揭示学校体育的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学校体育教育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生态环境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规范环境
原文传递
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1983—1990年)概况 被引量:62
7
作者 何振芸 罗国桢 黄家矩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1-95,共15页
本文介绍在1983—1990年间国家环境保护局组织的以全面摸清我国环境天然放射性现状水平、分布及其规律为主要目的的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的结果和方法的概要。在全国960万km^2。面积上(不包括台湾省),基本以25×25km 网格均... 本文介绍在1983—1990年间国家环境保护局组织的以全面摸清我国环境天然放射性现状水平、分布及其规律为主要目的的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的结果和方法的概要。在全国960万km^2。面积上(不包括台湾省),基本以25×25km 网格均匀布点调查了环境陆地γ辐射剂量率(分原野γ辐射剂量率 D_原,道路γ辐射剂量率 D_道和室内γ辐射剂量率 D_室;均指离地面1m 高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与此同位布点,同时采集土壤样品,调查了土壤中^(238)U、^(226)Ra、^(232)Th 和^(40)K 含量;还与非放射性监测同位布点调查了各类水体中的 U、^(226)Ra、Th 和^(40)K 浓度。并在核企业和可能发生人为污染的地区周围作了加密布点调查。调查所得主要结果如下:(1)按全国8805个网格点统计的 D_原按面积、按人口加权均值分别为62.8、62.1nGy/h。(2)D_道按网格点加权均值为61.8nGy/h,道路和原野γ辐射剂量率比值的平均值(?)0.98。(3)D_室按人口加权的均值为99.1nGy/h,(?)=1.64。(4)宇宙射线电离成分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按点和按人口加权均值,室外分别为39.9和32.5nGy/h,室内分别为35.4和28.5nGy/h。(5)天然γ辐射和宇宙射线所致我国居民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0.55和0.26mSv。(6)按7777个网格点统计的全国土壤中(干样)^(238)U、^(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 放射性 环境 调查 土样 中国
全文增补中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自然恢复植被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44
8
作者 马祥华 焦菊英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5年第2期15-22,31,共9页
为给黄土高原退耕地的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安塞县为例,用系统聚类和逐步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对退耕地自然恢复植被的演替阶段进行划分,并定量分析群落演替过程中的植被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结果表... 为给黄土高原退耕地的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安塞县为例,用系统聚类和逐步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对退耕地自然恢复植被的演替阶段进行划分,并定量分析群落演替过程中的植被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自然恢复草地的演替,依次经历猪毛蒿群落→赖草群落→长芒草群落、铁杆蒿群落、达乌里胡枝子群落→白羊草群落。随着退耕地植被恢复的不断进行,Gleason指数、Margalef指数等丰富度指数以及群落Pielou指数,都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Simpson指数在演替初期及平衡阶段较大,群落生态优势度与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相反。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N和速效K的含量不断增加,土壤pH值和速效P含量不断减小,土壤表层密度变小,孔隙度变大。A层土壤全N、有效N含量、土壤pH值和C层土壤全N含量与物种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A、C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B层土壤速效K含量与其关系相反;B层土壤速效P的含量与群落生态优势度呈显著正相关;A、B层土壤速效K含量与植被群落盖度呈正相关关系,B层土壤速效P含量与其关系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土壤环境 植被特征 自然恢复 退耕地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Simpson指数 土壤有机质含量 物种丰富度 生态优势度 土壤pH值 逐步多元回归 植被恢复 演替过程 铁杆蒿群落 白羊草群落 丰富度指数 正相关关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柑橘目标识别方法 被引量:58
9
作者 毕松 高峰 +1 位作者 陈俊文 张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1-186,共6页
针对户外自然环境,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设计了对光照变化、亮度不匀、前背景相似、果实及枝叶相互遮挡、阴影覆盖等自然环境下典型干扰因素具有良好鲁棒性的柑橘视觉识别模型。模型包括可稳定提取自然环境下柑橘目标视觉特征的深层卷... 针对户外自然环境,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设计了对光照变化、亮度不匀、前背景相似、果实及枝叶相互遮挡、阴影覆盖等自然环境下典型干扰因素具有良好鲁棒性的柑橘视觉识别模型。模型包括可稳定提取自然环境下柑橘目标视觉特征的深层卷积网络结构、可提取高层语义特征来获取柑橘特征图的深层池化结构和基于非极大值抑制方法的柑橘目标位置预测结构,并基于迁移学习完成了柑橘目标识别模型训练。本文运用多重分割的方法提高了柑橘目标识别模型的多尺度图像检测能力和实时性,利用包含多种干扰因素的自然环境下柑橘目标数据集测试,结果表明,柑橘识别模型对自然采摘环境下常见干扰因素及其叠加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实时性,识别平均准确率均值为86. 6%,平均损失为7. 7,平均单帧图像检测时间为80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环境 柑橘 识别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机理 被引量:56
10
作者 王培家 章锦河 +4 位作者 孙枫 曹姗姗 阚越 王昶 徐冬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4-213,共10页
传统村落作为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建筑艺术的重要载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我国西南地区1912个传统村落为案例,运用计量地理法与GIS空间分析探索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空... 传统村落作为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建筑艺术的重要载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我国西南地区1912个传统村落为案例,运用计量地理法与GIS空间分析探索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不均衡,区域差异明显,且逐渐形成滇西北、黔东南—黔东北、黔南和云南红河州四大高密度区。(2)地理探测器因子探测结果显示:自然环境的影响因子最强,地域文化次之,经济发展水平等人文社会因子影响力较弱;各影响因子间交互作用增强,且海拔高程、坡向和河流间两两交互的增强作用最为明显。(3)从影响机理来看,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的形成演化是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政策导向交互耦合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因素是决定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和发展方向的"基石",起着主导作用;人文社会因素是传统村落发展演化的内在驱动因素;政策导向是形成现有空间格局的外在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传统村落 分布格局 影响机理 自然环境 人文社会因素 政策导向
原文传递
中国人口分布的自然成因 被引量:55
11
作者 方瑜 欧阳志云 +4 位作者 郑华 肖燚 牛俊峰 陈圣宾 逯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488-3495,共8页
中国多样化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性,明晰人口分布格局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于增进对人地关系的理解,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人口密度为指标,采用洛伦兹曲线与空间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分析... 中国多样化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性,明晰人口分布格局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于增进对人地关系的理解,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人口密度为指标,采用洛伦兹曲线与空间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人口分布状况,并探讨了自然因素组合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以及人口分布与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干燥度、净初级生产力、地表粗糙度、距海岸线距离等16个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中国人口分布集聚现象显著,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以高、中、低人口密度为主,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正空间关联特征;人口密度与河网密度、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净初级生产力、≥5℃积温、降水量变异、相对湿度、温暖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相对高差、平均高程、日照时数、地表粗糙度、距海岸线距离呈显著负相关;气候因子(年均温度、温暖指数、降水量变异、净初级生产力)、地形因子(地表粗糙度、相对高差)和水系因子(河网密度)为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建议加强对东部高人口密度区的生态环境监控,避免因人口增长导致生态环境退化;同时,强调对中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育,增强这些地区的人口承载能力,减缓东部地区高人口密度的生态环境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密度 自然环境 人地关系 中国
原文传递
亚热带山地民族文化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实证研究——以云南省元阳县哈尼族梯田文化景观为例 被引量:48
12
作者 角媛梅 肖笃宁 程国栋 《山地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266-271,共6页
一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文化 ,而民族文化又对自然环境具有改造作用。民族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相互适应是文化与环境持续存在的原因。本文通过深入到处云南南部亚热带山地地区的元阳县哈尼族地区的调查 ,提出和分析了哈尼文... 一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文化 ,而民族文化又对自然环境具有改造作用。民族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相互适应是文化与环境持续存在的原因。本文通过深入到处云南南部亚热带山地地区的元阳县哈尼族地区的调查 ,提出和分析了哈尼文化与自然环境相互适应的结果一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特征 ,并探讨了哈尼文化与自然环境两者梯田景观的关系 ,证实了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是哈尼文化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结果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自然环境 和谐发展 元阳哈尼梯田 文化景观
下载PDF
自然工质在制冷空调领域里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4
13
作者 马一太 王景刚 魏东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针对自然工质在制冷空调领域的应用背景进行了分析 ,并具体分析了氨、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制冷工质的特点、应用范围和技术关键 ;针对不同自然工质应用中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具体的循环方式 ;指出了从对环境的... 本文针对自然工质在制冷空调领域的应用背景进行了分析 ,并具体分析了氨、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制冷工质的特点、应用范围和技术关键 ;针对不同自然工质应用中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具体的循环方式 ;指出了从对环境的长期影响来看 ,在制冷空调领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工质 制冷空调 制冷工质 全球环境 循环性能
下载PDF
中国沿海地区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38
14
作者 胡序威 毛汉英 +1 位作者 陆大道 郭文卿 《地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12,共12页
“持续发展”思想对于区域开发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据此,结合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本文就经济的持续适度快速增长,外向型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优化,重大建设项目的合理布局,城市化与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自然资源的节约与... “持续发展”思想对于区域开发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据此,结合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本文就经济的持续适度快速增长,外向型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优化,重大建设项目的合理布局,城市化与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自然资源的节约与有效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等影响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地区 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 城市化 经济发展
下载PDF
国内外自然工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41
15
作者 马一太 魏东 王景刚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1-46,共6页
概述了在水、氨、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碳等自然工质领域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着重讨论了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的系统特点和应用技术关键 ,并对自然工质的应用前景作了分析。
关键词 自然工质 全球环境 二氧化碳 跨临界循环 中国 国外 绿色环保制冷
下载PDF
产业生态化及其实施路径选择——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被引量:44
16
作者 李慧明 左晓利 王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42,共9页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产业系统代谢是连接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重要纽带,因此,产业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梳理国内外产业生态化研究的相关成果基础...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产业系统代谢是连接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重要纽带,因此,产业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梳理国内外产业生态化研究的相关成果基础上,产业生态化研究要综合运用经济学、生态经济学、产业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并以融入社会经济因素的物质经济代谢分析拓展已有的分析方法。围绕我国产业生态化实施路径选择,以促进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动态良性互动为目标定位,强化"让市场说出生态真理"的运行机制;并在时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区域差异化发展,统筹整体与局部、现在与未来的产业生态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 产业生态化 生态文明 自然环境
下载PDF
我国自然环境大气腐蚀性调查 被引量:40
17
作者 王振尧 于国才 韩薇 《腐蚀与防护》 CAS 2003年第8期323-326,344,共5页
通过对我国典型工业大气环境和海洋大气环境的实地调查以及碳钢的大气暴露试验结果 ,并结合文献资料的结果分析 ,对我国自然环境的气候条件和大气腐蚀性的概况进行了归纳分类 ;探讨了气象因素和海洋大气中的氯离子及工业大气中的SO2 对... 通过对我国典型工业大气环境和海洋大气环境的实地调查以及碳钢的大气暴露试验结果 ,并结合文献资料的结果分析 ,对我国自然环境的气候条件和大气腐蚀性的概况进行了归纳分类 ;探讨了气象因素和海洋大气中的氯离子及工业大气中的SO2 对碳钢腐蚀的影响 ;这些结果将为相关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采取防护措施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环境 大气腐蚀 碳钢
下载PDF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地下生物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3
18
作者 黄德青 于兰 +1 位作者 张耀生 赵新全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0,共10页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植被以高寒草原、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和山地荒漠草原等类型为主,对这五类天然草地地下生物量及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五类草地的地下生物量除山地草原、山地草甸草原和高寒草原无显著差异外,...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植被以高寒草原、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和山地荒漠草原等类型为主,对这五类天然草地地下生物量及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五类草地的地下生物量除山地草原、山地草甸草原和高寒草原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类草地间差异显著(P<0.05),均呈"T"形分布,且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呈指数形式递减;地下生物量季节变化在高寒草原表现为"W"型变化规律,其他各类草地均呈"N"型变化规律,且随土层深度的加深依次减小;地下净生产量大小依次为山地草甸(546.84g/m2)>山地草甸草原(410.76g/m2)>山地草原(358.12g/m2)>高寒草原(301.33g/m2)>山地荒漠草原(81.68g/m2),地下生物量的周转值均在45%以上;五类草地地下生物量与水热因子的关系为负相关关系,但均没有达到显著相关水平(P>0.05)(除山地荒漠草原外),但在水热条件较好的7-8月份,五类草地地下生物量与水热因子的相关性(正相关或负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而在其他月份,不同类型草地地下生物量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地 地下生物量 净生产量 周转值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发展中的问题及纾困路径 被引量:39
19
作者 王洪珅 韩玉姬 +2 位作者 韦晓康 梁勤超 张文涛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5-156,共12页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类型,其在不同语境、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下的延续、传承和发展等问题,需要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审视,唯此,才能形成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多维度认知,才能使相关问题得到多元化的呈现。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类型,其在不同语境、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下的延续、传承和发展等问题,需要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审视,唯此,才能形成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多维度认知,才能使相关问题得到多元化的呈现。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从文化生态的角度立论,尝试性地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为出发点,审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系列问题。在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族群和传统体育4个维度提出了构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的观点。探索性地给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的概念和内涵,同时,剖析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在4个维度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即自然环境的滋养作用逐渐减弱、社会环境亟待优化和整合、族群的主体作用日渐减损、传统体育在转型中出现异变现象。最后认为:保护自然环境以巩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根基,优化社会环境来拓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存续空间,通过激发族群力量使其自觉自为,检证并调适民族传统体育自身来摒除各种沉疴痼疾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发展的可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生态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族群
原文传递
弘扬地域文化 创造生态校园 被引量:22
20
作者 何镜堂 邓剑虹 涂慧君 《城市规划汇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45,共4页
社会的发展 ,经济的转型带来教育理念的转变 ,要求校园规划的理论及实践同步前进。本文在两高校的两个校园竞赛方案的规划设计中 ,探求了如何将生态、地域、文化等观念与建设 2 1世纪新型校园结合。
关键词 地域文化 生态校园 自然环境 规划设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