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涵辨析、理论释析与教育路径探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瑜 马小婷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2-39,共8页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我国新时期处理民族工作、构建民族和谐关系的重要实践途径。在内涵辨析上,民族交往是以互惠、共赢为目标的社会经济交往;民族交流是以平等、尊重为原则的精神文化交流;民族交融是以互联、互嵌为特征的社会结构交融...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我国新时期处理民族工作、构建民族和谐关系的重要实践途径。在内涵辨析上,民族交往是以互惠、共赢为目标的社会经济交往;民族交流是以平等、尊重为原则的精神文化交流;民族交融是以互联、互嵌为特征的社会结构交融。在理论释析上,基于主体间性的交往行为理论、共有核心价值的文化适应理论以及社会结构互嵌的嵌入式理论为“三交”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此,应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一个相互关联、系统发展的“三交”教育体系,即平等交往中的民族理解教育、交流互鉴中的民族文化整合教育和生活交融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文化整合 民族团结进步 教育
下载PDF
认知与作为:如何在新时代深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被引量:17
2
作者 严庆 梅丽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39,共8页
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性特征。步入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民族团结朝向中华民族凝聚力、包容力的提升,民族进步朝向各民族繁荣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性特征。步入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民族团结朝向中华民族凝聚力、包容力的提升,民族进步朝向各民族繁荣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者相辅相成,团结是进步的保证,进步是团结的基础。民族团结进步,在新世纪新阶段体现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在新时代成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写照。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应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明确指向,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求"目标—任务—内容"的具象化,要求"区域—学段"覆盖的完整性,要求"实施途径—组织保障"的操作性。贯穿于全部学段的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民族团结进步 中华民族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鲁雁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1,共7页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意义重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有效载体、有力抓手,建立对其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对规范、引导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意义重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有效载体、有力抓手,建立对其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对规范、引导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深入发展十分必要。必须结合创建活动的目标,以民族团结进步以及民族事务治理的相关理论为依据;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差异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原则,根据不同类型、特点来构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 理论 创建 实践 评价指标
下载PDF
文化自信与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14
4
作者 邓玉函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4-110,共7页
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根本在于文化自信,其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中华文化自信、民族文化自信为基本内容,内涵历史、情感、道路三重逻辑。具体讲就是构筑平等互助、团结进步的新型民族关... 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根本在于文化自信,其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中华文化自信、民族文化自信为基本内容,内涵历史、情感、道路三重逻辑。具体讲就是构筑平等互助、团结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彰显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追求与价值认同,尊重、保护、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多样性,塑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民族团结进步。应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迈入新阶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民族团结进步
下载PDF
新时代促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基本途径的探索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贽 金炳镐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1,214,共12页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极端重要性,并从思想基石、群众基础、社会条件、创新载体和法治保障等多个层次、多个方面对促进新时期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本途径...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极端重要性,并从思想基石、群众基础、社会条件、创新载体和法治保障等多个层次、多个方面对促进新时期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本途径展开了内容丰富而又成果卓著的探索。学习总结和系统梳理这些理论探索成果,对于帮助我们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习近平 民族团结 基本途径
原文传递
塑造示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结构——行动”实践解释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若青 赵敏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56,共7页
示范创建工作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集中体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示范创建体现了我国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实践特色,是理解民族工作的重要视角。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塑造示范社会,意即示范话语要作用于社会,这就... 示范创建工作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集中体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示范创建体现了我国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实践特色,是理解民族工作的重要视角。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塑造示范社会,意即示范话语要作用于社会,这就需要把话语转变为嵌入社会结构的一套实践机制,明晰示范过程的结构和行动之维,而结构和行动又与行动者产生了互动,从而形成了民族工作示范创建中整体性与系统性的实践过程。遵循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化典型示范创建,可持久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范 民族团结进步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民族工作
下载PDF
宁夏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8
7
作者 杨文笔 何洋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22,共8页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是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一个重要平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要将宁夏创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对宁夏民...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是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一个重要平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要将宁夏创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对宁夏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进宁夏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要明确示范区创建的概念,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工作主线,尊重地区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宁夏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历史、现实、经验基础,以及创建中面临的挑战和现实问题,探求适合宁夏实际的创建路径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民族团结进步 示范区 创建
原文传递
民族地区教育场域中的语言景观研究——以云南省迪庆州C小学为个案 被引量:7
8
作者 夏娜 夏百川 原一川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3-121,共9页
基于特兰佩-赫克特的语言景观三维分析模型,以云南省迪庆州C小学为个案,对学校各种语言景观从种类、目的和功能等几方面进行操作化处理,并从实体维度、政治维度、体验维度对学校语言景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实体维度上,主体性与多样... 基于特兰佩-赫克特的语言景观三维分析模型,以云南省迪庆州C小学为个案,对学校各种语言景观从种类、目的和功能等几方面进行操作化处理,并从实体维度、政治维度、体验维度对学校语言景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实体维度上,主体性与多样性相统一,有单语、双语和多语景观,含汉、藏、英、汉藏、汉英、藏汉、英汉、藏汉英8种语言种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主体地位稳固;在政治维度上,通用性与差异性相统一,从语言景观目的和功能上体现了国家和机构的主流意识形态,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在体验维度上,价值性与工具性相统一,教师认为对学生最重要、最有用的语言均为普通话,学生认为最美、最有用和最重要的语言均为普通话,多数师生支持在学校公共标牌中使用规范汉字、藏文、英文。民族地区教育场域中的语言景观具有典型代表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隐性课程、语言教育、语言态度和语言扶贫的多维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景观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
原文传递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 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青海模式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延中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6-92,共7页
2013年以来,青海省颁布实施《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实施纲要》,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通过对青海省开展创建活动对社会稳定的促进作用的实地调研,分析研究了创建活动的三大亮点,提出了边疆... 2013年以来,青海省颁布实施《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实施纲要》,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通过对青海省开展创建活动对社会稳定的促进作用的实地调研,分析研究了创建活动的三大亮点,提出了边疆民族地区维护社会稳定的启发与借鉴,并对青海继续推进创建活动提出了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 先进区创建 社会稳定 青海模式
下载PDF
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国精神”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宝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39,共9页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国精神",是指新中国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进程中体现在精神层面的一种持久性的状态和特征。如果把新中国民族工作的伟大成就集中到一个点上,那就是铸就了以追求真正的民族平等、精心维护各民族大...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国精神",是指新中国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进程中体现在精神层面的一种持久性的状态和特征。如果把新中国民族工作的伟大成就集中到一个点上,那就是铸就了以追求真正的民族平等、精心维护各民族大团结和对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不懈奋斗为核心的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国精神"。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工作中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体现。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国精神",既是观察和评价新中国民族工作理念和民族政策实践成效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民族工作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据所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国精神",是新中国的伟大创造,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所在和希望所在。深刻认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形成原因和重大意义,有利于正确认识新中国民族工作光辉历程、伟大成就、重大意义、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需要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目标任务和科学方法,增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 民族平等 中国精神 民族工作 共同繁荣发展
原文传递
新时代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经验 被引量:6
11
作者 迪拉热·艾则孜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7-160,F0003,共5页
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一项具有历史性、长期性和根本性的重要战略任务。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不少成功的实践经验,突出的体现在:将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重任进行布署和推动,建立常态化机制;以铸牢大学生... 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一项具有历史性、长期性和根本性的重要战略任务。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不少成功的实践经验,突出的体现在:将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重任进行布署和推动,建立常态化机制;以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推进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管理服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利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隐性课程”,拓宽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渠道;发挥互联网的新阵地作用,创新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民族团结 高校
原文传递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互促发展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莫代山 王希辉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24,共5页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价值取向上一致,在内容、功能、平台等方面互补,两项工作也有互促发展的需求。民族地区推动两项工作互促发展,存在着资源丰富、平台多、政策好的优势,也存在着协调难度大、文化差异大、经...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价值取向上一致,在内容、功能、平台等方面互补,两项工作也有互促发展的需求。民族地区推动两项工作互促发展,存在着资源丰富、平台多、政策好的优势,也存在着协调难度大、文化差异大、经济欠发达等难点。湖北省来凤县的例证说明,创新体制机制、走群众路线、以文化为中心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是推动互促发展的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互促发展 优势 难点与经验
下载PDF
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践论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东红 陈丽嫒 牛坤 《学术探索》 2020年第8期80-87,共8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云南在社会改革、民族识别、民族区域自治、民族问题研究、扶贫攻坚、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等领域取得显著成绩。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边疆稳定的"云南现象"全国少有,世界罕见。系统、清晰地展示云...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云南在社会改革、民族识别、民族区域自治、民族问题研究、扶贫攻坚、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等领域取得显著成绩。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边疆稳定的"云南现象"全国少有,世界罕见。系统、清晰地展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成果,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云南实践经验,对于"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时代使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缩影,云南的实践与经验,具有示范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 云南实践 示范性
下载PDF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理路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吉华 谭文翰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既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文化底蕴,又有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时,也是新时代治理边疆、实现全民族大团结大联合的题中应有之义,更彰...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既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文化底蕴,又有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时,也是新时代治理边疆、实现全民族大团结大联合的题中应有之义,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和普世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 中华民族共同意识 逻辑理路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依据、时代价值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贺彩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6-44,共9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其根基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内生于中国古代天下大同、大一统思想,来源于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伟大实践。在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其根基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内生于中国古代天下大同、大一统思想,来源于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伟大实践。在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利于推动共同富裕从理想到现实的转换,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精神基础。为此,需要通过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变和创新民族交往话语传播方式,依法处理民族事务等途径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 民族治理
下载PDF
协调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深度融合创新研究——以沧源佤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应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20,共7页
中缅边境地区受特殊历史、地理和复杂的周边环境等因素影响,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贫困问题、国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相互交织,边疆繁荣稳定和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地处中缅边境中段的沧源佤族自治县创新工作方式,将兴边富民行动与民族团... 中缅边境地区受特殊历史、地理和复杂的周边环境等因素影响,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贫困问题、国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相互交织,边疆繁荣稳定和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地处中缅边境中段的沧源佤族自治县创新工作方式,将兴边富民行动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有机融合,全面推进精准脱贫,提升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然而中缅边境地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财政保障困难、开放活边水平不高、不稳定因素复杂、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依然突出。要实现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进一步加强统筹谋划,协调发展;全面推行'123'党建新模式,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提高脱贫实效,精准推进沿边群众居边脱贫致富;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增强边民凝聚力和向心力;补齐教育短板,彻底根除素质型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边富民 基层党建 民族团结进步 脱贫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政治动能、运行机理与效能保障
17
作者 刘艳云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大理论创新,建构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民主形象,并且在“两个大局”的时空场域中能够发挥优势激发各民族主体动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凝聚... 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大理论创新,建构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民主形象,并且在“两个大局”的时空场域中能够发挥优势激发各民族主体动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凝聚民族团结力量、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政治动能,并在此基础上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运行机理和效能保障进行了论述,旨在拓宽研究视角,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思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团结进步
下载PDF
对民族院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4
18
作者 金尚女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0-62,共3页
面向大学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民族院校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任务之一。民族院校应结合学校的实际,切实有效地实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往常规的民族团结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实效性相对缺乏。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导入... 面向大学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民族院校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任务之一。民族院校应结合学校的实际,切实有效地实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往常规的民族团结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实效性相对缺乏。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导入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教育模式,既可使教育的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又可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院校 民族团结与进步 校园文化活动 实践教育模式
下载PDF
普洱民族团结进步的“宾弄赛嗨”模式——论民族和谐共生的原生机制和突出的普遍价值
19
作者 范艳华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9-44,共6页
民族团结进步理论,需通过国家实践、社会实践,从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普洱市孟连县的“宾弄赛嗨”模式是传统民族民间团结互助形态运行至今的活态例证和典型代表;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民间表达,展现了云南各民族之间“共生”的生存智... 民族团结进步理论,需通过国家实践、社会实践,从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普洱市孟连县的“宾弄赛嗨”模式是传统民族民间团结互助形态运行至今的活态例证和典型代表;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民间表达,展现了云南各民族之间“共生”的生存智慧和云南民族关系的优秀传统;是新时代中国民族理论先进性与创新力的表现,是破解优秀传统文化“传统与断裂”难题的有效途径,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弄赛嗨” 民族团结进步 原生机制 普遍价值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空间嵌入--以云南和贵州为中心的探索
20
作者 陈华森 鄢英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56-69,共14页
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与推动下,从确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远景目标,到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再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中华民族理论不断深化、实践不断拓展。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全方位嵌入,是铸牢... 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与推动下,从确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远景目标,到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再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中华民族理论不断深化、实践不断拓展。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全方位嵌入,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条件。空间嵌入是其他嵌入的基础,包括地理、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心理六个理论维度,具体体现为共居、共学、共治、共享、共事、共乐六个实践向度。党的政策引领、国家的制度保障、不同民族深度交融铸就的地理空间、文化空间、政治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嵌入文化,强化了各民族的空间嵌入,加强了文化、经济、社会、心理嵌入,促使各民族形成了显著的共居、共学、共治、共享、共事、共乐行为习惯,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 空间嵌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