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部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概况 被引量:29
1
作者 宫璐 李俊生 +2 位作者 柳晓燕 赵相健 赵彩云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4期210-216,共7页
基于我国5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与2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动物调查数据,分析了外来入侵物种种类、分布状况等。调查共发现外来入侵物种201种,包括入侵植物176种和入侵动物25种。52.08%的外来入侵植物已入侵到我国... 基于我国5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与2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动物调查数据,分析了外来入侵物种种类、分布状况等。调查共发现外来入侵物种201种,包括入侵植物176种和入侵动物25种。52.08%的外来入侵植物已入侵到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受外来入侵物种影响显著,5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环保部公布的外来物种。云南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数目最多,为61种;小蓬草(Erigeron canadwnsis)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出现频率最高,为0.736。外来入侵物种已严重威胁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安全,亟需对保护区的外来入侵物种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推进外来入侵物种管理成为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外来入侵物种 名录 生态安全
下载PDF
长江流域国家级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国家公园廊道空间策略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马坤 唐晓岚 +3 位作者 刘思源 王奕文 任宇杰 刘小涵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053-2069,共17页
长江流域国家级保护地数量庞大、保护类型多样,为了实现对长江流域自然资源的整体保护和管理的目的,从全域尺度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是梳理长江国家公园廊道构建的重要基础。通过数理统计与ArcGIS空间分析,结合中国自然地理表征和人文地... 长江流域国家级保护地数量庞大、保护类型多样,为了实现对长江流域自然资源的整体保护和管理的目的,从全域尺度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是梳理长江国家公园廊道构建的重要基础。通过数理统计与ArcGIS空间分析,结合中国自然地理表征和人文地理表征,对长江流域现有8类共计996处国家级保护地空间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国家级保护地总体呈集聚分布,并形成三江源区域、三江并流区域、川西高山高原区域、秦岭中段区域、渝西盆地区域、环洞庭湖区域、环鄱阳湖区域、黄山区域、环太湖区域9个集聚区;(2)长江流域国家级保护地主要集中在中切割高山区和中下游低山丘陵平原区,覆盖了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土壤肥沃、可达性较高、人口密度适中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和中部区域。基于其国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提出构建"长江源头—入海口"重要保护节点、"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重要保护片区、"武当山—华釜山—大凉山、巫山—武陵山—药山"重要保护带的"三重要"模式与"国家公园先行区—国家级保护地聚集区—自然、社会、经济优势区—原生动植物本底"的"四层次"体系相结合的长江国家公园廊道空间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国家级保护地 国家公园廊道 空间策略
原文传递
基于国家级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的国家公园选址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朱里莹 兰思仁 徐姗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7-103,110,共8页
国家级保护地是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基础,对其进行空间分布特征解析,可以有效识别景观资源聚集的热点区域,为我国国家公园选址提供参考依据。借助ArcGIS和CrimeStat等空间分析工具,结合福建省自然地理空间和社会经济空间,对省内现有1... 国家级保护地是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基础,对其进行空间分布特征解析,可以有效识别景观资源聚集的热点区域,为我国国家公园选址提供参考依据。借助ArcGIS和CrimeStat等空间分析工具,结合福建省自然地理空间和社会经济空间,对省内现有11类119处国家级保护地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国家级保护地对各类一级和二级自然地理和社会地理空间实现了全覆盖;保护地在各自然地理区划以及行政区划间的分布不均衡,总体呈凝聚型分布;集中在热量条件适中、相对湿度较高、水资源丰富及植被、土壤、地形地貌等景观类型多样的区域;区域生产总值和人口数量与保护地空间分布没有直接联系。根据区域内保护地的聚集情况,进行国家公园试点热点探测,筛选出8个具有代表性及现实推广意义的热点单元,为国家公园试点的空间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保护地 国家公园 空间分布特征 福建省
下载PDF
中国国家公园探讨 被引量:11
4
作者 谢凝高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7,共3页
中共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这是一项保护国家遗产、复兴中华文明、展示美丽中国的系统工程。1982年中国确立风景名胜区制度时,为了体现中国特色而将其名之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而其徽志上的英文名字就是中... 中共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这是一项保护国家遗产、复兴中华文明、展示美丽中国的系统工程。1982年中国确立风景名胜区制度时,为了体现中国特色而将其名之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而其徽志上的英文名字就是中国国家公园。30多年来,风景名胜区事业得到了举国上下的高度重视,取得了划时代的发展。国家公园体制建立的基础是总体评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即中国国家公园)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严格按照世界国家公园的科学标准,结合中国特点,以22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基础的核心,进行实地考察评价,合格者列入国家公园名录,不合格者限期整改,同时将其他合格的各类国家级保护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家公园体制 中国国家公园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保护地 生态文明 保护优先
下载PDF
Field Observations of the Vulnerable Impressed Tortoise, Manouria impressa, from Southern Laos and Notes on Local Chelonian Trade
5
作者 Thomas CALAME Thomas N. E. GRAY +2 位作者 Martha HURLEY Robert J. TIMMINS Khamhou THONGSAMOUTH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2013年第2期151-154,共4页
Observations of wild chelonians in Indochina are uncommon with most records and specimens coming from the commercial wildlife trade. During the surveys of the Xe Sap National Protected Area in southern Laos between Fe... Observations of wild chelonians in Indochina are uncommon with most records and specimens coming from the commercial wildlife trade. During the surveys of the Xe Sap National Protected Area in southern Laos between February and May 2012, four impressed tortoises, Manouria impressa (IUCN Red List: Vulnerable) were found in three separate field locations. There are few published observations of this species in the wild. We also present data on threats and local value of chelonians in the wildlife tr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e Sap national protected area Laos Manouria impressa wildlife trade
下载PDF
论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中的九对关系 被引量:98
6
作者 杨锐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8,共4页
建立中国国家公园制度应设立双重目标,即在建立中国国家公园体制的同时完善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妥善处理9对关系:一与多,即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之间的关系;存与用,即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前与后,即代际关系;上... 建立中国国家公园制度应设立双重目标,即在建立中国国家公园体制的同时完善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妥善处理9对关系:一与多,即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之间的关系;存与用,即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前与后,即代际关系;上与下:即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左与右,即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内与外,即自然保护地边界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关系,其中尤其应关注社区问题;新与旧,即新设自然保护地类型与已有自然保护地类型之间的关系;公与众,即公共管理部门和其他利益团体之间的关系;好与快,即国家公园制度质量和国家公园制度建立速度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 国家公园 体制 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 世界遗产
下载PDF
松嫩平原西部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有效性遥感分析 被引量:37
7
作者 路春燕 王宗明 +3 位作者 刘明月 欧阳玲 贾明明 毛德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99-609,共11页
以松嫩平原西部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 MSS/TM/OLI遥感影像为基础信息源,综合运用最小均方差、变异系数、景观指数、信息熵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和景观发展强度指数,研究保护区保护有效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 以松嫩平原西部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 MSS/TM/OLI遥感影像为基础信息源,综合运用最小均方差、变异系数、景观指数、信息熵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和景观发展强度指数,研究保护区保护有效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松嫩平原西部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有效性大致呈递减趋势;1987~2013年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的干扰强度不断增加,且与保护区保护有效性呈显著负相关;耕地和草地为湿地转出的主要类型,分别占总转出面积的63.71%和21.69%;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有效性的降低是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变化是内因,而人为活动干扰,尤其是开垦造田和水利修建加速了湿地退化.最后,论文就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保护区管理建设中应关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松嫩平原西部 信息熵模型 遥感 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 景观发展强度指数
下载PDF
管理目标与国家自然保护地分类系统 被引量:27
8
作者 吴承照 刘广宁 《风景园林》 2017年第7期16-22,共7页
保护地分类系统是保护地管理体制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保护地有效管理的重要基础。保护地管理目标分为生态、价值、功能、区域4种类型,针对中国保护地人地关系现实状况,基于管理目标的保护分为3种类型:绝对保护、严格保护、整体保护,对应... 保护地分类系统是保护地管理体制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保护地有效管理的重要基础。保护地管理目标分为生态、价值、功能、区域4种类型,针对中国保护地人地关系现实状况,基于管理目标的保护分为3种类型:绝对保护、严格保护、整体保护,对应3类保护地:生态保存地、国家公园和持续利用地3类,每一类保护地根据资源属性和保护要求细分为若干类管理类别。具有重要科研价值需要绝对保护或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保护地归类为生态保存地,具有保护与游憩双重功能的保护地归类为国家公园,具有历史延续的生产生活功能的社区景观保护地归类为持续利用地。生态保存地与持续利用地延续现行的管理体制,归属不变,国家公园整合了多类以保护与游憩为双重功能的保护地,需要重新建立一个机构实施统一管理—国家公园管理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家自然保护地 管理目标 分类体系 中国
下载PDF
长江中游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特征及其优化整合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唐晓岚 马坤 任宇杰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20,共9页
【目的】定量分析长江中游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特征及其优化整合对策,为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合理规划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长江中游流域6类66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核密度指数方法,定量分析其交叉... 【目的】定量分析长江中游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特征及其优化整合对策,为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合理规划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长江中游流域6类66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核密度指数方法,定量分析其交叉重叠特征和优化整合对策。【结果】长江中游流域共21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存在交叉重叠,主要集聚分布于鄱阳环湖、大别山南部武陵山脉和伏牛山等区域;在省级行政区划交界、流域区划交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内,优化整合应优先考虑以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公园4类为主体分别进行类型整合、范围调整、吸收合并和同类合并。【结论】运用ArcGIS定量可视化叠加分析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并判断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现状、特征及问题,有利于科学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及其空间格局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流域 国家级自然保护地 交叉重叠 优化整合
原文传递
贵州省国家公园选址及其植物多样性保育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波 杨广斌 +1 位作者 李蔓 李亦秋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25-1336,I0001-I0005,共17页
贵州省生态资源丰富,建立国家公园有利于集中规范化管理生态资源。为了分析贵州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特征,筛选出优势景观资源聚集区作为国家公园候选区,该文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对现有的5类113处保护地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贵州省生态资源丰富,建立国家公园有利于集中规范化管理生态资源。为了分析贵州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特征,筛选出优势景观资源聚集区作为国家公园候选区,该文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对现有的5类113处保护地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筛选出国家公园试点候选区并对其进行资源评价。结果表明:(1)贵州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地总体呈凝聚型分布,重叠度高,将保护地聚集区作为景观优势聚集区划定了8个国家公园试点候选区。(2)通过对聚集区主要代表性资源分析和专家评分得出,分值排在前列的聚集区可以考虑作为国家公园试点区进行推荐,分值最高的赤水-习水区可优先选为国家公园试点区。(3)赤水-习水区资源的国家代表性、适宜性、国有性和社会可行性等,满足设立国家公园优先整合交叉重叠保护地的基本原则,其植物多样性保育价值重大。该研究结果为国家公园的选址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以及国家公园植物多样性保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国家公园选址 国家级自然保护地 空间分布 植物多样性保育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贵州杨湾桥水库及周边区域冬春季鸟类群落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祖奎 任峻 +3 位作者 刘文 李振吉 刘立波 钟程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293-299,312,共8页
2010年12月—2012年5月采用样线法对杨湾桥水库及其周边区域的水域、农田、蔬菜地和树林4类生境进行鸟类调查,分析该区域鸟类群落结构能为其毗邻的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研究补充基础数据.共记录到鸟类14目36科98种,其中,国家Ⅰ、Ⅱ... 2010年12月—2012年5月采用样线法对杨湾桥水库及其周边区域的水域、农田、蔬菜地和树林4类生境进行鸟类调查,分析该区域鸟类群落结构能为其毗邻的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研究补充基础数据.共记录到鸟类14目36科98种,其中,国家Ⅰ、Ⅱ级保护鸟类各1种和5种,优势种为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赤膀鸭Anas strepera、喜鹊Pica pica和斑头雁Anser indicus.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鸟类数量在水域和农田生境中冬季显著高于春季(P<0.05),而在蔬菜地和树林生境中冬、春季之间无显著差异;鸟类种数在水域生境中冬季显著高于春季,而在蔬菜地、树林和农田生境中冬、春季之间无显著差异;国家级保护鸟类(Ⅰ级和Ⅱ级)数量冬、春季之间无显著差异,而种类冬季显著高于春季.Kruskal-Wallis检验表明:不同生境之间冬季的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数量差异显著,而春季无显著差异.杨湾桥水库及其周边区域应该优先实施鸟类保护的生境是水域和农田、季节为冬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鸟类群落 国家级保护物种 越冬区 杨湾桥水库
下载PDF
保护地旗舰物种栖息地与社区生计空间关系识别的适宜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婉婷 吴承照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6-81,共6页
科学识别保护物种栖息地与社区生计的空间关系及格局特征,是制定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规划,减少野生动物与人冲突的基础,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支撑。以高原湿地旗舰物种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及保护地社区系统为研究对象,选... 科学识别保护物种栖息地与社区生计的空间关系及格局特征,是制定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规划,减少野生动物与人冲突的基础,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支撑。以高原湿地旗舰物种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及保护地社区系统为研究对象,选择黑颈鹤重要的越冬地——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区,采用适宜性评价方法,结合MaxEnt模型和多种空间分析技术,辨识和评价了黑颈鹤栖息与当地社区生计空间的适宜性,基于二者的适宜性评价结果运用空间自相关和椭圆标准差法,分析黑颈鹤栖息地保护空间与社区生计空间的热点区域和分布方向特征。研究发现,黑颈鹤保护与社区生计存在冲突、共生与共存的多种空间作用关系,并具有动态变化特征;不同功能空间适宜性热点区虽然存在部分重叠,但具备错位发展潜力。研究结果为科学制定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规划及管控对策,实现保护物种与社区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 野生动物栖息地 社区生计空间 适宜性评价 空间关系
下载PDF
昆明市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分布现状与保护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绍辉 马山俊 +1 位作者 曾昭朝 章文杰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1期56-63,共8页
通过资料整理与补充调查,核实昆明市各保护地内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分布现状。结果表明,昆明市记录有陆生野生动物27目89科45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71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1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59种,分布于已建保护地范围内的有67种... 通过资料整理与补充调查,核实昆明市各保护地内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分布现状。结果表明,昆明市记录有陆生野生动物27目89科45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71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1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59种,分布于已建保护地范围内的有67种,保护地范围外4种,保护率94.37%。针对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保护管理的有效性,开展重要生境生态修复,开展本底调查,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等保护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栖息地 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 分布区域 保护率 昆明市
下载PDF
鄂东大别山地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猛 李刚 +2 位作者 覃瑞 陈执 刘虹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0期229-231,共3页
对鄂东大别山地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发现该地区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种(一级1种,二级9种,三级6种),并提出当地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与综合开发利用的3点措施,以为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鄂东大别山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