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主流媒体的叙事嬗变与话语创新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92,共8页
新型主流媒体在新闻生产和传播领域的理念变革,带来传者框架和受者框架的重建,是其叙事话语嬗变的根本原因。其叙事嬗变和话语创新体现在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修辞等方面,具体表现为内聚焦叙事视角的广泛采用(第三人称的叙事声音仍... 新型主流媒体在新闻生产和传播领域的理念变革,带来传者框架和受者框架的重建,是其叙事话语嬗变的根本原因。其叙事嬗变和话语创新体现在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修辞等方面,具体表现为内聚焦叙事视角的广泛采用(第三人称的叙事声音仍为主流)、三种新型叙事结构对传统新闻报道"倒金字塔"式结构的突破,以及体现真实、激活情感等新闻叙事修辞策略的拓新。其叙事话语表达的守正创新,可助力其消弭官方话语和民间话语之间的鸿沟、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与主导权和提高舆论引导"四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主流媒体 叙事视角 叙事结构 叙事修辞
下载PDF
革命的想象:战争与爱情的叙事修辞 被引量:6
2
作者 余岱宗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3-58,共6页
本文以“十七年”文艺作品中关于战争与爱情的叙事修辞作为个案,探讨在叙事的建构过程中,当时的文艺作品中是如何以“神魔斗法”叙事模式来修辞战争,又是如何在反复修辞革命者爱情生活“克制”的同时最终“控制”爱情发展的走向,从而展... 本文以“十七年”文艺作品中关于战争与爱情的叙事修辞作为个案,探讨在叙事的建构过程中,当时的文艺作品中是如何以“神魔斗法”叙事模式来修辞战争,又是如何在反复修辞革命者爱情生活“克制”的同时最终“控制”爱情发展的走向,从而展示文艺的叙事修辞方式与特定时代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修辞 十七年文学 战争 爱情
下载PDF
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修辞:观念、策略与技巧 被引量:6
3
作者 曹茹 张萌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6-42,共7页
叙事修辞的观念、策略与技巧在关系、时空和效果三个维度为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了指引。文章旨在借鉴小说修辞、新修辞学的理念,聚焦讲好中国故事,尝试廓清叙事修辞理论概念、基本观念、策略技巧。研究认为,叙事修辞的基本观念为道... 叙事修辞的观念、策略与技巧在关系、时空和效果三个维度为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了指引。文章旨在借鉴小说修辞、新修辞学的理念,聚焦讲好中国故事,尝试廓清叙事修辞理论概念、基本观念、策略技巧。研究认为,叙事修辞的基本观念为道德性、交流性和感性。这就确立了叙事的社会性属性,超越了经典叙事学将叙事视为文本操作的局限。叙事修辞的主要修辞策略是视点的选择、距离的控制,展示与讲述是叙事修辞的核心技巧,这既关系到如何叙事,也涉及对受叙者、叙述者与受叙者关系的考量。叙事修辞理论着意于受众的主动性与能动反馈,这也是叙事修辞理论发展的题中之义。叙事修辞弥补了叙事说服理论提供叙事文本操作知识的不足,在讲好中国故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修辞 讲好中国故事 修辞策略 修辞技巧
下载PDF
《三国演义》:小说叙事修辞与意识形态 被引量:4
4
作者 余岱宗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76,共7页
小说叙事作品中存在着种种叙事修辞技巧,这些技巧并非中立,而是与作者的意识形态立场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镜像修辞、叙事因果关系等叙事修辞手段的具体分析,表明叙事修辞总是千方百计地维护着作品的意识形态取向。不过,某一叙事修辞再... 小说叙事作品中存在着种种叙事修辞技巧,这些技巧并非中立,而是与作者的意识形态立场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镜像修辞、叙事因果关系等叙事修辞手段的具体分析,表明叙事修辞总是千方百计地维护着作品的意识形态取向。不过,某一叙事修辞再完美,也可能与文本中另一部分的叙事相龃龉,从而影响修辞可靠性,进而导致意识形态幻象的崩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修辞 镜像修辞 叙事因果 意识形态
下载PDF
零度·颂圣·叙事——修辞学视野下的教育公平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齐立旺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20,共5页
从修辞学的视野审视教育公平研究,可以区分出教育公平研究中的零度修辞、颂圣修辞以及叙事修辞三种修辞策略。教育公平的零度修辞是"解除"了修辞的修辞,它擅长运用数据,通过建立各种模型讨论教育公平问题,虽然看起来科学性十... 从修辞学的视野审视教育公平研究,可以区分出教育公平研究中的零度修辞、颂圣修辞以及叙事修辞三种修辞策略。教育公平的零度修辞是"解除"了修辞的修辞,它擅长运用数据,通过建立各种模型讨论教育公平问题,虽然看起来科学性十足,却不可盲目迷信;教育公平的颂圣修辞是充满意识形态色彩的修辞,常常拉拢时髦的政治口号作为理论指南来评点教育公平,应予摒弃;教育公平的叙事修辞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阐发叙事理性的修辞,它通过呈现有关教育公平的现象,从学理上进行深层意义的挖掘,具有忠实性与可行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 教育公平 零度修辞 颂圣修辞 叙事修辞
下载PDF
论戏曲电影的叙事修辞 被引量:4
6
作者 蓝凡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28,共15页
戏曲电影是一种用戏曲式的影像动作叙事的艺术。舞台表演的镜头剪辑,唱、念、做、打的镜头特写和绝技表演的镜头奇观,是戏曲电影叙事的三大特殊修辞。戏曲舞台分场连接的镜头化、戏曲动作冲突连缀的镜头化和戏曲虚拟时空转换的镜头化,... 戏曲电影是一种用戏曲式的影像动作叙事的艺术。舞台表演的镜头剪辑,唱、念、做、打的镜头特写和绝技表演的镜头奇观,是戏曲电影叙事的三大特殊修辞。戏曲舞台分场连接的镜头化、戏曲动作冲突连缀的镜头化和戏曲虚拟时空转换的镜头化,构建的舞台表演的镜头剪辑,是戏曲电影生成的最基本文法,也是戏曲电影获得的戏曲性和电影性的双重叙事意义。而作为唱、念、做、打的镜头特写,则强化了戏曲程式表演的表现,放大了戏曲程式表演细部,锁定了戏曲程式表演的所指,从戏曲程式表演的功能、魅力和想象上,赋予了戏曲电影的“戏曲性”一种新的维度表达。对于电影的奇观镜头,戏曲电影作为一种新的电影类型,在自身的衍变过程中,从戏曲表演特有的“绝技”镜头奇观、“虚幻”场景奇观到“子弹”虚拟奇观,展现了技术对这种电影类型的巨大作用。戏曲艺术的叙事修辞与电影镜头的叙事修辞的相融,产生了丰富的效果,并构成了戏曲电影最具有功效和审美意义的叙事修辞。历史经验说明,戏曲与电影的结合,既是不同的艺术类型之间的结合,也是艺术类型适应社会及自身生存的一种方法和途经。在这种意义上说,戏曲电影既是艺术自身的变革,也是艺术适应社会的变革。将电影的叙事修辞完美地运用在具有特殊民族风格的戏曲叙事上,在坚持戏曲叙事修辞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挥电影作为工业的现代叙事品格,是戏曲电影必须走通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电影 叙事修辞 戏曲性维度 类型适应与生存
下载PDF
作为美学修辞的“不写之写”——《红楼梦》笔法论 被引量:4
7
作者 孙伟科 张明明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93-99,共7页
在古代小说研究中,“不写之写”是评点家在欣赏、分析《红楼梦》时对其客观存在的艺术手法的一种描述和概括。《红楼梦》是曹雪芹“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是作家“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匠心之作,《红楼梦》写作叙事... 在古代小说研究中,“不写之写”是评点家在欣赏、分析《红楼梦》时对其客观存在的艺术手法的一种描述和概括。《红楼梦》是曹雪芹“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是作家“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匠心之作,《红楼梦》写作叙事中包含着特殊的笔法。“真假”“虚实”“有无”等艺术观念的自觉运用使《红楼梦》中的“空白点”成为其显著的艺术存在,“空白点”有时候表现为“虚”“假”“无”,相对于“实”“真”“有”来说,是“不写之写”。“不写之写”是《红楼梦》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红楼梦》的重要艺术特色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学 不写之写 曹贾互证 叙事修辞
下载PDF
《聊斋志异·尸变》之听觉叙事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拓 《蒲松龄研究》 2020年第2期61-70,共10页
《尸变》是《聊斋志异》中尚未被广泛关注且极具文学价值的篇目,听觉叙事是其艺术魅力的主要体现,本文从"真实与虚构""感性与理性""恐惧与愉悦"这三个层面切入,以叙事结构、叙事修辞和恐怖美学三个维度... 《尸变》是《聊斋志异》中尚未被广泛关注且极具文学价值的篇目,听觉叙事是其艺术魅力的主要体现,本文从"真实与虚构""感性与理性""恐惧与愉悦"这三个层面切入,以叙事结构、叙事修辞和恐怖美学三个维度作为理论框架,分析《尸变》中的听觉叙事。笔者通过揭示蒲松龄匠心独运的小说创作技艺,以期为听觉叙事理论建设抛砖引玉,为恐怖小说与恐怖电影的创作和接受带来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变 听觉叙事 叙事结构 叙事修辞 恐怖美学
下载PDF
翻译批评的修辞模式探索
9
作者 王树槐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88,共7页
本文以文学批评家弗莱的修辞批评——修饰性修辞和劝说性修辞,作为理论基础,对翻译修辞批评进行了探索。对于修饰性修辞,本文采用利奇和肖特的文体修辞,包括文体分析清单和语篇修辞,来考察译者在遣词造句、连贯意图方面的得与失;对于劝... 本文以文学批评家弗莱的修辞批评——修饰性修辞和劝说性修辞,作为理论基础,对翻译修辞批评进行了探索。对于修饰性修辞,本文采用利奇和肖特的文体修辞,包括文体分析清单和语篇修辞,来考察译者在遣词造句、连贯意图方面的得与失;对于劝说性修辞,本文采用新亚里士多德学派第二、三代传人布斯和费伦的叙事修辞,从五对范畴:讲述者与读者、情节与人物、讲述与展示、叙事距离与叙事判断、三因素互动与叙事进程,来考察译者对“作者—文本—读者”距离和关系的控制,进而让读者达到对作者的接受、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 文体修辞 叙事修辞
原文传递
新闻叙事:事实再现与道德教化的实现——以本·拉登之死新闻报道为例
10
作者 毛玲燕 阎蓉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9-10,共2页
修辞学中的叙事批评尝试探讨人如何透过故事达到说服的目的。叙事的修辞研究将叙事看成是一个具有目的性的交流行为。新闻报道的一般模式通过讲述一个事实故事以达到某种劝说的目的。新闻叙事通过选择性事实和其独特的形式实现主题,而... 修辞学中的叙事批评尝试探讨人如何透过故事达到说服的目的。叙事的修辞研究将叙事看成是一个具有目的性的交流行为。新闻报道的一般模式通过讲述一个事实故事以达到某种劝说的目的。新闻叙事通过选择性事实和其独特的形式实现主题,而新闻的主题一般为道德上的教化。美国媒体关于本·拉登之死的新闻报道通过一系列事实的再现向世界读者传递了一个信息:无论耗时多长,正义终将得到伸张。这也是新闻叙事的普遍模式:事实的再现与道德教化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修辞 本·拉登 新闻叙事 叙事意涵
下载PDF
济慈《圣亚尼节前夕》叙事修辞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君强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0-79,共10页
英国诗人济慈的《圣亚尼节前夕》不仅是一部杰出的叙事诗,而且可以从多方面关联起济慈的创作及其思想。从作品的叙事修辞入手,结合图式理论展开对长诗的探讨,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其不同凡俗的叙事力量及其产生的有力影响。该诗在传... 英国诗人济慈的《圣亚尼节前夕》不仅是一部杰出的叙事诗,而且可以从多方面关联起济慈的创作及其思想。从作品的叙事修辞入手,结合图式理论展开对长诗的探讨,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其不同凡俗的叙事力量及其产生的有力影响。该诗在传统的框架与图式背景下,叙说了一个与相关框架与图式预示完全不同的故事,在"图式偏离"与"违反期待"的过程中彰显出新的、完全不同的意义,显示出诗人独特的叙事才能。与诗歌呈现的框架与图式相对应,诗歌的内容也出现了根本性的反转,由仰望上天、追求天上的幸福转为立足地上,追求现实的幸福,从而显示出时代的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慈 《圣亚尼节前夕》 叙事修辞 框架 图式
原文传递
反讽叙事和隐喻叙事——毕飞宇小说的叙事修辞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学民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94-104,共11页
毕飞宇的小说理想是轻盈而凝重,在小说叙事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运用隐喻修辞、转喻修辞、反讽修辞等实现的.从叙事话语层面来看,反讽修辞叙事主要有克制叙述、夸张叙述和戏仿叙述,此外还有情节反讽、复调反讽.隐喻叙事主要有隐喻性叙事结... 毕飞宇的小说理想是轻盈而凝重,在小说叙事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运用隐喻修辞、转喻修辞、反讽修辞等实现的.从叙事话语层面来看,反讽修辞叙事主要有克制叙述、夸张叙述和戏仿叙述,此外还有情节反讽、复调反讽.隐喻叙事主要有隐喻性叙事结构、隐喻性意象和隐喻性语言.因此,他的小说形成了空灵、隽永的小说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飞宇小说 叙事修辞 反讽 隐喻
下载PDF
《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疏离境遇的叙事修辞 被引量:1
13
作者 郝志琴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4年第2期91-94,103,共5页
《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内疚缠身、羸顿无助,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其境遇牵人心弦。文章聚焦布兰奇的疏离境遇,借助叙事交流模式,探析充满紧张因素和不稳定因素的困境叙事话语。叙事话语背后隐藏着修辞的痕迹,引导读者参与文本运动,经... 《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内疚缠身、羸顿无助,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其境遇牵人心弦。文章聚焦布兰奇的疏离境遇,借助叙事交流模式,探析充满紧张因素和不稳定因素的困境叙事话语。叙事话语背后隐藏着修辞的痕迹,引导读者参与文本运动,经历从疏远到亲近布兰奇的情感体验;叙事的深层结构暗示孤独无助者避免终遭毁灭的可能方式。叙事话语引导读者关注布兰奇的命运,文本深层结构传递隐含信息。因此,困境叙事话语的说服力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号街车》 叙事修辞 疏离困境 紧张因素 不稳定因素
原文传递
爱伦·坡短篇小说叙事的修辞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吉林 赵莉萍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1-54,共4页
19世纪美国作家爱伦·坡是一位独特的作家。他生不逢时,但是在当代批评语境下,却受到了多种理论话语的青睐。造成坡小说文本众说纷纭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坡小说的叙事修辞。“言此意彼”的叙事方式在坡的小说创作中表现出两种修辞变... 19世纪美国作家爱伦·坡是一位独特的作家。他生不逢时,但是在当代批评语境下,却受到了多种理论话语的青睐。造成坡小说文本众说纷纭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坡小说的叙事修辞。“言此意彼”的叙事方式在坡的小说创作中表现出两种修辞变体:寓意与反讽。前者关注表层意义背后的深层意义,而后者关注的却是叙事者的表述态度。反讽修辞又使爱伦·坡的小说叙事增加了幽默和喜剧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伦·坡 短篇小说 叙事修辞 寓意 反讽
下载PDF
叙事新闻报道渗透意识形态——以西方对温州动车事故的一篇报道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段阳欢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29-133,共5页
新闻报道中存在多种叙事修辞技巧,这些技巧与作者的意识形态立场密切相关。从叙事修辞批评的角度来分析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灾难的新闻报道。具体分析叙述的主要人物、叙事场景和叙事因果关系等叙事修辞手段,力图揭示这些报道背后隐含的... 新闻报道中存在多种叙事修辞技巧,这些技巧与作者的意识形态立场密切相关。从叙事修辞批评的角度来分析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灾难的新闻报道。具体分析叙述的主要人物、叙事场景和叙事因果关系等叙事修辞手段,力图揭示这些报道背后隐含的意识形态取向和修辞动机。结果表明西方记者总是千方百计迎合读者的伦理、心理和价值观念,维护作者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意识形态取向和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修辞 新闻报道 意识形态
下载PDF
教育欲望:“知识改变命运”的叙事修辞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晓静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22,共8页
教育是一种承载着人们“改变命运”的实践活动。“知识改变命运”以“欠缺——奋斗——圆满”的叙事主题,将话语理解者带入对自己当下生活状态的反观之中,激起人们改变当下生活的欲望与情感体验;以“改变”一词的选择性使用攫取人们改... 教育是一种承载着人们“改变命运”的实践活动。“知识改变命运”以“欠缺——奋斗——圆满”的叙事主题,将话语理解者带入对自己当下生活状态的反观之中,激起人们改变当下生活的欲望与情感体验;以“改变”一词的选择性使用攫取人们改变、提升自己生活状况的欲望,引发社会实践。然而,以知识的方式达到社会流动,改变社会身份与命运的他者欲望不过是一个在别处的意识形态幻象。从幻象到真实,建构多元、多样的教育欲望,发现、挖掘个体的潜能,生产、创造知识,创造生活应是教育欲望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 “知识改变命运” 叙事修辞 意识形态幻象
下载PDF
少数民族音乐间离效应在影视艺术中的应用:基础、途径及价值
17
作者 张宇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49,共4页
少数民族音乐的间离效应研究源自异域音乐风貌天然具备的陌生化禀赋,但间离效应本身与间离效应的发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不是某种艺术具备"间离"的优势基础就能获得良好的间离效果,音乐间离效应的发生是音乐与非同一性艺术... 少数民族音乐的间离效应研究源自异域音乐风貌天然具备的陌生化禀赋,但间离效应本身与间离效应的发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不是某种艺术具备"间离"的优势基础就能获得良好的间离效果,音乐间离效应的发生是音乐与非同一性艺术对象同构的变相创作结果,因此针对少数民族音乐间离效应的成熟研究途径不是研究间离效应本身,而是从"间离"的角度去认识少数民族音乐对另一种艺术的推进、深化以及提升机制。在此,以少数民族音乐的影视应用为蓝本,探讨间离效应的影视应用基础、应用途径以及应用价值,揭示了少数民族音乐间离效应将影视艺术的可感知性推向更高境界的媒介本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化叙事 间离效应 影视创作 时间修辞
原文传递
“场景”叙事:论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戏剧体小说的文体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爱军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3期31-37,共7页
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现代小说"文备众体"的成熟时期。戏剧、电影等文体形式与现代小说互渗融合而生成新的小说样式,即现代戏剧体小说。此一时期的戏剧体小说消弭了20世纪20年代前后戏剧体小说的"诗意化"格调,彰显出&... 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现代小说"文备众体"的成熟时期。戏剧、电影等文体形式与现代小说互渗融合而生成新的小说样式,即现代戏剧体小说。此一时期的戏剧体小说消弭了20世纪20年代前后戏剧体小说的"诗意化"格调,彰显出"写实性"的特征,主要以斗争化场面展示、动作性对话叙事,以及完整性和封闭性的结构形式呈现出来,共同指涉了一种"高度集中的冲突化"的场景叙事修辞,实质上彰显了特殊时期众声合鸣的"主题"变奏,即呼应了此一时期的意识形态"合理性"要求。这正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戏剧体小说的文体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40年代 中国现代戏剧体小说 冲突的“集中化” 文体价值 叙事修辞
下载PDF
论《儒林外史》的叙事修辞——以反讽为中心 被引量:1
19
作者 乔根 《黄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50-53,共4页
在《儒林外史》中,反讽是运用最多的一种叙事修辞。"反讽"和"讽刺"是两种不同的文学批评理论术语。细读文本之后发现《儒林外史》更符合"反讽小说"的特质。在此基础上探析反讽这一辞格在《儒林外史》中... 在《儒林外史》中,反讽是运用最多的一种叙事修辞。"反讽"和"讽刺"是两种不同的文学批评理论术语。细读文本之后发现《儒林外史》更符合"反讽小说"的特质。在此基础上探析反讽这一辞格在《儒林外史》中的具体运用以及所具有的文本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反讽 叙事修辞
下载PDF
论叙事修辞中的“审美辩护”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岱宗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8-45,共8页
小说叙事修辞中的"审美辩护",与法律文件或新闻报道中关于"罪"的叙述不同。小说更偏爱追究主人公隐蔽的情感动因和间接的外因,通过复杂化的叙事揭示导致主人公"罪"的多种原因,从而为主人公争取更多的同情。
关键词 审美辩护 叙事修辞 归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