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戏台”到“站台”——读取中国第五代、第六代电影叙事差异的视点之一 |
聂伟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0
|
|
2
|
新、旧《唐书》张皇后叙事差异及政治讳隐 |
刘思言
耿战超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性别视点的转换与叙事差异的形成——对由女作家原创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的解析 |
张兵娟
|
《河南社会科学》
|
2003 |
1
|
|
4
|
不同历史想象中的女性形象——论《长恨歌》与《白鹿原》叙事中的两性差异 |
尹妩婧
林丹娅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
2013 |
0 |
|
5
|
约瑟夫斯的生平 |
路易斯·菲尔德曼
杨之涵(译)
|
《跨文化研究》
|
2021 |
0 |
|
6
|
移动互联时代新闻短视频的话语与叙事分析 |
黄海
|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
2019 |
33
|
|
7
|
错位的历史:文本来源与叙述差异——以唐代妇女史研究为例 |
焦杰
刘薇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8
|
小孩是成人的父亲——论乔叟与布莱克的思想共性和迥异叙述 |
王含
|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9
|
从“代际观法”到“代差叙事” “第五代”中国建筑师研究笔记 |
周榕
|
《时代建筑》
|
2020 |
1
|
|
10
|
从时间纬度看中西新闻叙事差异 |
王丽娜
彭菊华
|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6 |
0 |
|
11
|
多丽斯·莱辛《爱的习惯》中的戏剧性、叙事、俄狄浦斯轨迹和戏仿 |
蒋花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2
|
超逸主流话语的另类叙事——浅析萧红抗日题材小说的独特性 |
吴勇利
周利辉
|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4
|
|
13
|
面向他者——北美新移民文学研究的新思考 |
池雷鸣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