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椭圆形画像》叙事特征的“陌生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周碧文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54,共5页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椭圆形画像》不仅深刻揭示其"艺术美和现实处于矛盾的二元对立当中"的创作思想,在艺术形式上,也体现了"陌生化"理论的诸多特色。作者一方面通过重新设计故事的情节链,使小说呈现"嵌入式&qu...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椭圆形画像》不仅深刻揭示其"艺术美和现实处于矛盾的二元对立当中"的创作思想,在艺术形式上,也体现了"陌生化"理论的诸多特色。作者一方面通过重新设计故事的情节链,使小说呈现"嵌入式"的叙事结构,使形式与内容相呼应,另一方面通过运用叙事视角的转换和限制来增加读者认知的难度和广度;同时,作者巧妙运用开端延迟和情节悬止等延宕技巧,赋予作品新奇、扣人心弦的特殊审美效果。此外,叙事语言的移位和反差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读者感觉的"陌生化"。从形式技巧入手对该小说加以分析,可以深化我们对爱伦.坡创作意图和艺术主旨的理解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伦·坡 《椭圆形画像》 陌生化效果 叙事手法
下载PDF
《米德尔马契》的叙事策略与认识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晓晖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109-114,共6页
本文试图探讨叙事策略与认识的困境及探索之间的内在关系。本文认为,《米德尔马契》在全知叙事模式的基础上,运用叙述声音的融合及叙事眼光的转换等手法,突出了全知叙事者的局限和不同叙事话语的对话功能,而多重话语与眼光结构的共存及... 本文试图探讨叙事策略与认识的困境及探索之间的内在关系。本文认为,《米德尔马契》在全知叙事模式的基础上,运用叙述声音的融合及叙事眼光的转换等手法,突出了全知叙事者的局限和不同叙事话语的对话功能,而多重话语与眼光结构的共存及相互作用,一方面动摇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作者权威和话语等级,揭示了主体认识的透视性和不完整性,另一方面又为认识现实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从而成为保存主体认识连贯性的新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 眼光 权威 叙事策略 认识探索
下载PDF
身份的伦理——《英国病人》的修辞叙事解读
3
作者 马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06-115,135,共10页
修辞叙事理论将叙事形式视作一种修辞手段,注重探索作者、文本与读者之间的多层次交流,并发展出有效的分析框架解读叙事。对小说《英国病人》的修辞叙事解读有助于探索文本叙事形式如何引导读者的叙事判断,重构关于身份的伦理。在叙事... 修辞叙事理论将叙事形式视作一种修辞手段,注重探索作者、文本与读者之间的多层次交流,并发展出有效的分析框架解读叙事。对小说《英国病人》的修辞叙事解读有助于探索文本叙事形式如何引导读者的叙事判断,重构关于身份的伦理。在叙事结构上,文本呈现出时空上的双向运动轨迹,并置了战争背景下关于"个人身份"与"社会身份"的探讨,以"身份之谜"与认识差异为动力,推动叙事进程,拓展读者关于身份的多维度判断;在叙述技巧上,文本通过叙述的"抒情性"与"人物刻画"、叙述频率以及叙述视角的多元化等策略,调节叙述距离,引导读者理解甚至认同主人公的身份伦理观,并了解其过于理想化的局限性,从而将其与隐含作者的身份伦理观区分开来,最终达成和解的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技巧 叙事判断 身份
下载PDF
《诗经·国风》中的男性形象研究
4
作者 李淑清 《凯里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77-80,共4页
《国风》是《诗经》的精华部分。在《国风》中,塑造了个性鲜明、类型多样的男子形象。研究《国风》中的这些男子形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社会状况、风俗习惯、政治状况等。通过把《国风》中的男子形象分为国君、大臣... 《国风》是《诗经》的精华部分。在《国风》中,塑造了个性鲜明、类型多样的男子形象。研究《国风》中的这些男子形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社会状况、风俗习惯、政治状况等。通过把《国风》中的男子形象分为国君、大臣、士兵等四类来阐释,并对《国风》中用到的描写手法如心理描写、对比描写等进行了举例分析,可折射出《国风》中男性形象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风 男性形象 描写手法 文化意义
下载PDF
有意味的形式 陌生化的面具——论康拉德的叙事风格
5
作者 王晓燕 李贝贝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79-83,共5页
波兰裔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作家,处于20世纪文学转型期的康拉德是一个勇于革新的文学实验者,他努力摆脱传统叙事方式的束缚,采用一系列新的叙事程序来架构作品。在俄国形式主义的关照下,围绕"文学性&qu... 波兰裔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作家,处于20世纪文学转型期的康拉德是一个勇于革新的文学实验者,他努力摆脱传统叙事方式的束缚,采用一系列新的叙事程序来架构作品。在俄国形式主义的关照下,围绕"文学性",可以分析其小说叙事中的"陌生化"手法,从叙事背景、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四个角度,通过对作品形式的关注,打开通向文本深层意义世界的大门,并了解其独特风格特征在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发展中的意义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形式主义 康拉德 陌生化 叙事风格
下载PDF
异化的存在——也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主题
6
作者 张培培 许庆红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82-87,共6页
福克纳在其优秀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呈现了异化的主题。身为南方贵族的主人公爱米丽小姐的性格特征与行为举止均表现出了三个方面的异化——自我异化、人际关系异化和时间异化。文章通过分析她的自我孤立和强烈的占有... 福克纳在其优秀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呈现了异化的主题。身为南方贵族的主人公爱米丽小姐的性格特征与行为举止均表现出了三个方面的异化——自我异化、人际关系异化和时间异化。文章通过分析她的自我孤立和强烈的占有欲来阐述小说的多重异化主题,并着眼于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以及福克纳所运用的叙述策略角度来分析异化主题的呈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爱米丽 异化 语境 叙述策略
下载PDF
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发展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徐婷婷 杨成 赵磊 《数字教育》 2015年第6期17-21,共5页
为了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人才,我国正在逐步改进教学工具,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改进了教学环境和氛围,甚至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本文概括了信息化教学工具的现状,介绍了常用的工具,分析了信息化教学工具的技术基础,论述了新的工具带来的... 为了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人才,我国正在逐步改进教学工具,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改进了教学环境和氛围,甚至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本文概括了信息化教学工具的现状,介绍了常用的工具,分析了信息化教学工具的技术基础,论述了新的工具带来的方便和弊端、机遇和挑战,最后对信息化工具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工具 搜索工具 交流工具 叙事工具
下载PDF
中国影视艺术中的无表情表演--基于叙事装置和表意行动的视角
8
作者 于溟跃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9-115,共7页
无表情表演是一种放弃表情或在某一瞬间使面容凝固的表演方法,能够间接向观众展现角色深邃的内心、丰富的情绪以及充沛的情感力量,引发观众深思。在本土叙事语境下,无表情表演作为中国影视艺术中的必要叙事装置和表意行动,赋予影视作品... 无表情表演是一种放弃表情或在某一瞬间使面容凝固的表演方法,能够间接向观众展现角色深邃的内心、丰富的情绪以及充沛的情感力量,引发观众深思。在本土叙事语境下,无表情表演作为中国影视艺术中的必要叙事装置和表意行动,赋予影视作品以良好的艺术效果和审美格调,兼具深远精妙的古典美学意味。无表情表演在呈现超越性、延伸性和辩证性特征的同时,也是一种“理想态”表演,有益于实现技术层面的组合性与开放性。对无表情表演进行探析,在叙事、美学和技术层面具有多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表情表演 叙事装置 表意行动 美学意趣 “理想态”
下载PDF
奥斯卡获奖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叙事解读 被引量:2
9
作者 戴越越 胡晓琼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3期53-54,共2页
奥斯卡获奖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由著名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冒险剧情类型电影,其内容涵盖了人与动物、家庭、宗教、善恶等多重复杂哲学关系,完美征服了观众。本文以叙事学角度从叙述层次、叙事手法、叙述者及叙述视点对该电影... 奥斯卡获奖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由著名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冒险剧情类型电影,其内容涵盖了人与动物、家庭、宗教、善恶等多重复杂哲学关系,完美征服了观众。本文以叙事学角度从叙述层次、叙事手法、叙述者及叙述视点对该电影进行深入分析以剖析其好口碑和高票房背后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语篇 叙述层次 叙事手法 叙述视点
下载PDF
失明、疯癫与毁容: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残障叙事 被引量:2
10
作者 游长冬 《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316-332,共17页
20世纪30年代,和知识范式转型相伴的是中国电影同样经历了由商业到政治的转向。回溯当时的电影,残疾形象颇有意味。本文借重西方方兴未艾的残障研究,对30年代电影中存在的失明、疯癫与毁容三种残疾形象进行文本解读,以揭示电影中残疾作... 20世纪30年代,和知识范式转型相伴的是中国电影同样经历了由商业到政治的转向。回溯当时的电影,残疾形象颇有意味。本文借重西方方兴未艾的残障研究,对30年代电影中存在的失明、疯癫与毁容三种残疾形象进行文本解读,以揭示电影中残疾作为叙事装置与民族/国家话语的关系,失明、疯癫与毁容在民族/国家话语中分别展开同化、共存与消解的多元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障 叙事装置 民族/ 国家话语 健全主义
下载PDF
Different Focalizations of Catch-22
11
作者 房丽婷 《海外英语》 2017年第11期172-173,共2页
Studies about Catch-22 have been numerous,but the study of the novel’s narrative device is scarcely found.Thus,the narrative device of Catch-22 is analyzed in terms of focalization,one of Gernard Genette's narrat... Studies about Catch-22 have been numerous,but the study of the novel’s narrative device is scarcely found.Thus,the narrative device of Catch-22 is analyzed in terms of focalization,one of Gernard Genette's narrative theories.The analysis exposes the hypocrisy and meaninglessness of the bureaucratic behaviors and policies and simultaneously emphasizes bureaucracy’s devastative and corrosive effect on peo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CH-22 narrative device Gernard Genette focalization BUREAUCRACY
下载PDF
新时期初文学的“去政治化”及其叙述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薛雯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3-648,共6页
新时期初的文论界通过争论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通过对"工具论"、"从属论"的反拨,形成了"去政治化"的思想认识倾向,围绕着对艺术特征、美学的规律的肯定,强调以生活至高论代替政治至上论,以广义政治论取代... 新时期初的文论界通过争论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通过对"工具论"、"从属论"的反拨,形成了"去政治化"的思想认识倾向,围绕着对艺术特征、美学的规律的肯定,强调以生活至高论代替政治至上论,以广义政治论取代狭义政治论,从坚持他律论到坚持自律论,试图完成文学"去政治化"的理论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去政治化 艺术特征 叙述策略
下载PDF
儿童口语叙事中叙事评价的发展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敏 李甦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2-96,共5页
叙事与对话能力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表明,叙事对儿童的认知及社会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儿童的叙事能力成为评估正常儿童及障碍儿童交流能力的方法。作为叙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叙事中的评价的使用反映... 叙事与对话能力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表明,叙事对儿童的认知及社会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儿童的叙事能力成为评估正常儿童及障碍儿童交流能力的方法。作为叙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叙事中的评价的使用反映了儿童叙事能力的发展。本文梳理了儿童叙事评价能力的研究方法、年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特别是为未来形成评估儿童叙事能力的工具提供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叙事评价 发展 儿童
原文传递
论《野草在歌唱》中叙述者干预的伦理修辞效果
14
作者 王群 《世界文学研究》 2016年第4期80-86,共7页
《野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的非洲题材小说中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它全面深刻呈现了殖民时期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非社会的伦理秩序对个体的制约、扭曲和摧残,对殖民统治进行了有力地批判。本文聚焦小说的叙述者干预手段的艺术运用,分析其... 《野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的非洲题材小说中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它全面深刻呈现了殖民时期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非社会的伦理秩序对个体的制约、扭曲和摧残,对殖民统治进行了有力地批判。本文聚焦小说的叙述者干预手段的艺术运用,分析其伦理修辞效果,探讨其如何引导读者的情感立场和价值判断并使得小说伦理主题丰富深刻、殖民批判鲜明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在歌唱》 叙述者干预 伦理修辞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