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让叙事者站在故事之外——论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的叙事策略 |
曹波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1 |
12
|
|
2
|
具身社会认知视域下的德育原则 |
陈卓
|
《教育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蜻蛉日记》的一人称叙述视角 |
楚永娟
|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
2016 |
1
|
|
4
|
论文学作品中的“二我差”现象 |
刘彦
尹奇岭
|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
2021 |
0 |
|
5
|
浅析《我的安东妮亚》中吉姆的双重聚焦 |
王露
吴征
|
《海外英语》
|
2010 |
0 |
|
6
|
中国现代作家自传中的多重话语 |
雷莹
|
《现代传记研究》
|
2014 |
0 |
|
7
|
《朝花夕拾》中儿童视角的叙事分析 |
齐童巍
|
《昆明学院学报》
|
2009 |
0 |
|
8
|
叙事自我:叙事医学人文关怀的伦理基点 |
王雨莎
郭笑雨
|
《叙事医学》
|
2024 |
0 |
|
9
|
自我异常对精神病性症状的影响——基于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视角 |
潘超超
|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10
|
叙事自我:特质与情境的整合 |
马一波
郭永玉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2
|
|
11
|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述视角及艺术效果 |
孙莹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12
|
跨越叙事自我与最小自我的鸿沟——自我模型理论 |
车家昊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3
|
《远山淡影》中叙述自我对经验自我的救赎 |
赖婷婷
|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
14
|
麦金太尔的善观念及其德育启示 |
焦秀萍
樊帅兵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2018 |
0 |
|
15
|
自我叙述与自我实现:默多克的新艺术家小说《大海啊,大海》 |
刘晓华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16
|
马瑞娅·谢特曼论叙事的同一性 |
张容南
|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7
|
残缺的力量——励志品牌故事人设健全性对消费者品牌偏好的影响 |
陈香
郭锐
Cheng Lu Wang
汪涛
周南
|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2
|
|
18
|
倾听另一种声音——《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叙事方式与意义结构分析 |
孔岩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8
|
|
19
|
简论“五四”女作家小说的叙事特征 |
陈宁
|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0 |
|
20
|
叙述式“分裂的自我”——试析《都柏林人》儿童篇中的个体主体性 |
李巧慧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