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9
1
作者 王诚 赵波 张剑波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68,共7页
膜电极是多相物质传输和电化学反应场所,决定着燃料电池的性能、寿命及成本。本文分析膜电极当前技术现状与商业化目标,梳理膜电极分类及经过梯度化膜电极向有序化膜电极发展的技术脉络,介绍近年来超低Pt载量的第三代膜电极-有序化膜电... 膜电极是多相物质传输和电化学反应场所,决定着燃料电池的性能、寿命及成本。本文分析膜电极当前技术现状与商业化目标,梳理膜电极分类及经过梯度化膜电极向有序化膜电极发展的技术脉络,介绍近年来超低Pt载量的第三代膜电极-有序化膜电极的新进展,比较各种有序化膜电极制备方法的优缺点。目前有序化膜电极在铂族元素总载量为0.118 mg/cm2下取得的最好性能为861 m W/cm2@0.692 V,0.137 g/k W,成本降至5美元/k W,Q/ΔT值从2013年的1.9下降到1.45。从降低Pt用量及简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降低系统成本的角度看,自增湿有序化膜电极是未来膜电极开发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膜电极 纳米线 纳米管 纳米结构薄膜
原文传递
自组装纳米超薄膜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颜鲁婷 司文捷 +2 位作者 刘莲云 戴春爱 郑妍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9-142,163,共5页
纳米超薄膜指薄膜厚度处在纳米数量级的薄膜。纳米级超薄膜具有导电、电致发光、光电转换等多种功能,可用于制备传感器、太阳能电池以及光通讯元件,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自组装是制备多层纳米超薄膜的一种方法,它制备的超薄膜是高度有... 纳米超薄膜指薄膜厚度处在纳米数量级的薄膜。纳米级超薄膜具有导电、电致发光、光电转换等多种功能,可用于制备传感器、太阳能电池以及光通讯元件,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自组装是制备多层纳米超薄膜的一种方法,它制备的超薄膜是高度有序和具有方向性的超薄膜。本文就自组装制备纳米超薄膜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纳米超薄膜的应用发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超薄膜 应用
下载PDF
纳米超薄膜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颜鲁婷 司文捷 +2 位作者 刘莲云 郑妍鹏 戴春爱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A02期21-24,共4页
就纳米超薄膜制备方法的进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超薄膜在传感器方面的应用,包括: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磁性传感器以及光学传感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纳米超薄膜 传感器
下载PDF
TiO2纳米薄膜油下超疏水/超亲水性的可逆调控 被引量:6
4
作者 康红军 于晓妍 +2 位作者 来华 成中军 刘宇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21-2626,共6页
采用简单的提拉镀膜法制备了一种TiO_2纳米薄膜,在油相介质中,水滴在其表面的接触角约为160°,呈现出油下超疏水状态.当在湿度为20%的空气环境下对TiO_2纳米薄膜进行紫外光照射(60 min)后,该薄膜由油下超疏水状态转变为油下超亲水状... 采用简单的提拉镀膜法制备了一种TiO_2纳米薄膜,在油相介质中,水滴在其表面的接触角约为160°,呈现出油下超疏水状态.当在湿度为20%的空气环境下对TiO_2纳米薄膜进行紫外光照射(60 min)后,该薄膜由油下超疏水状态转变为油下超亲水状态.对紫外光照射后的TiO_2纳米薄膜在100℃下热处理70min后,该薄膜又恢复到了初始的油下超疏水状态.因此,通过紫外光照射和热处理可实现TiO_2纳米薄膜油下超疏水性与油下超亲水性的可逆调控. TiO_2纳米薄膜油下水超浸润性可逆调控主要归因于薄膜表面的微纳米结构和化学组成变化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薄膜 油下超疏水 油下超亲水 可逆调控
下载PDF
用离子束辅助沉积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制备纳米薄膜复合材料
5
作者 顾迅 马建旭 蒋玉兰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研制成功了一台计算机控制系统 ,用来改进用于纳米复合薄膜制备的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计算机、石英晶体振荡器和模糊控制器使系统可以准确地调节沉积速率 ,提高生产效率 。
关键词 纳米薄膜复合材料 真空蒸镀 离子束辅助沉积
下载PDF
纳米结构钴薄膜电极的制备及其异常红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青松 李君涛 +2 位作者 周志有 颜佳伟 孙世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00-1504,共5页
用循环伏安电沉积法在玻碳基底上制备纳米结构钴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结构钴薄膜主要由平均粒径为150nm的钴粒子组成,同时还有为数不多的粒径在400~500nm的钴粒子.以CO为探针分子,结合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 用循环伏安电沉积法在玻碳基底上制备纳米结构钴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结构钴薄膜主要由平均粒径为150nm的钴粒子组成,同时还有为数不多的粒径在400~500nm的钴粒子.以CO为探针分子,结合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谱研究结果,发现所制备的纳米结构钴薄膜具有异常红外效应.吸附态CO发生异常红外吸收,谱峰增强了26.2倍,测得线型吸附态COL的Stark系数为77.5cm^-1·V^-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Co薄膜 异常红外效应 原位FrIRs 电沉积
下载PDF
镀纳米结构薄膜光纤探针的光子隧道扫描显微镜成像数值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董亮 简国树 +1 位作者 王旗 潘石 《光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2-304,共3页
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镀纳米结构薄膜光纤探针的成像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在考虑光纤和样品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采用等效入射波法设置入射波和等高扫描。从成像分辨率和灵敏度的角度比较了不同纳米颗粒与样品间距、纳米颗粒大小、排... 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镀纳米结构薄膜光纤探针的成像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在考虑光纤和样品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采用等效入射波法设置入射波和等高扫描。从成像分辨率和灵敏度的角度比较了不同纳米颗粒与样品间距、纳米颗粒大小、排列方式以及排列密度对成像的影响。结果表明,镀纳米结构薄膜光纤探针的光子隧道显微镜无论在制备的可行性上,还是在分辨率和灵敏度上都有显著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光学 分辨率 灵敏度 时域有限差分法 纳米结构薄膜
原文传递
纳米金膜电极上CN^-吸附的电化学和原位红外反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甄春花 范纯洁 孙世刚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8-222,共5页
应用循环伏安(CV)和原位红外反射光谱(in situFTIRS)研究碱性介质中氰(CN-)在纳米金膜电极(nm-Au/GC)上的吸附行为.结果显示,当研究电极电位低于0.0 V时,CN-可稳定吸附在nm-Au/GC电极表面,高于0.0 V,则发生氧化脱附.发现nm-Au/GC表面具... 应用循环伏安(CV)和原位红外反射光谱(in situFTIRS)研究碱性介质中氰(CN-)在纳米金膜电极(nm-Au/GC)上的吸附行为.结果显示,当研究电极电位低于0.0 V时,CN-可稳定吸附在nm-Au/GC电极表面,高于0.0 V,则发生氧化脱附.发现nm-Au/GC表面具有异常红外效应(AIREs),即吸附态CN-谱峰呈现出与本体Au电极不同的方向倒反、红外吸收增强(39.2倍)以及半峰宽增加的异常光谱特征.本研究将纳米薄膜材料的这一AIREs从过渡金属拓展到币族金属,进一步证明AIREs是迄今研究的金属及合金纳米材料的普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膜电极 氰吸附 原位红外反射光谱 异常红外效应
下载PDF
纳米膜与硅烷化表面修饰相结合制备基因芯片载体 被引量:1
9
作者 肖方竹 邓健 +3 位作者 彭国文 刘万兵 周亮 李乐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12-114,共3页
将洁净的玻片,在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胶体溶液中浸渍提拉成膜,再将组装纳米薄膜的玻片进行硅烷化处理.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带氨基或醛基的"手臂分子"可以固定在纳米薄膜... 将洁净的玻片,在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胶体溶液中浸渍提拉成膜,再将组装纳米薄膜的玻片进行硅烷化处理.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带氨基或醛基的"手臂分子"可以固定在纳米薄膜组装的玻片上,并且荧光信号强于仅用硅烷化处理的玻片.本研究建立的芯片载体表面化学修饰方法有较高的效率,操作简便易行,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纳米薄膜 硅烷化 基因芯片载体 扫描电镜(SEM)
下载PDF
旋涂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薄膜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猛 田中敏 李新建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5年第14期931-934,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旋涂法在普通玻片上制备了具有锐钛矿相结构的TiO2纳米薄膜,系统研究了退火时间对薄膜中TiO2纳米晶粒的尺寸和TiO2薄膜光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薄膜中TiO2纳米晶粒的尺寸增加,但TiO2薄膜的光...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旋涂法在普通玻片上制备了具有锐钛矿相结构的TiO2纳米薄膜,系统研究了退火时间对薄膜中TiO2纳米晶粒的尺寸和TiO2薄膜光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薄膜中TiO2纳米晶粒的尺寸增加,但TiO2薄膜的光催化效率降低。据此从理论上分析了引起上述实验现象的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薄膜光催化 溶胶-凝胶法 旋涂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