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Sb_3纳米晶块体热电材料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科高 张久兴 +2 位作者 路清梅 张隆 周美玲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9-332,共4页
采用机械合金化-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MA-SPS), 在200℃~600℃之间制备了纳米晶CoSb3合金块体材料。采用XRD和TEM对材料的相组成和微观组织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烧结前粉末为高能球磨得到的平均晶粒尺寸为20 nm~35 nm的纳米... 采用机械合金化-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MA-SPS), 在200℃~600℃之间制备了纳米晶CoSb3合金块体材料。采用XRD和TEM对材料的相组成和微观组织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烧结前粉末为高能球磨得到的平均晶粒尺寸为20 nm~35 nm的纳米晶CoSb3粉末,SPS烧结后CoSb3合金块体的平均晶粒尺寸小于100 nm, 其致密度达到了91.3%~99.6%。CoSb3块体的晶粒尺寸随着烧结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而密度却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加。CoSb3纳米晶块体热电材料的制备机理是MA使粉末晶粒细化到纳米级, 放电等离子烧结的快速、短时、低温和特殊烧结机理显著抑制了烧结时的晶粒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 热电材料 机械合金化 放电等离子烧结 CoSb3合金块体材料 相结构 微观组织
下载PDF
热处理对铁基非晶合金涂层相组成及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樊自拴 潘继岗 +4 位作者 孙冬柏 俞宏英 李辉勤 王旭东 孟惠民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0-123,共4页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在0Cr13Ni5Mo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铁基非晶涂层,研究了500℃-800℃不同温度热处理对涂层的相组成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从涂层的显微硬度分析、相组成分析、晶粒大小分析、以及摩擦磨损试验分析表明:随着热处...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在0Cr13Ni5Mo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铁基非晶涂层,研究了500℃-800℃不同温度热处理对涂层的相组成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从涂层的显微硬度分析、相组成分析、晶粒大小分析、以及摩擦磨损试验分析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涂层的相结构及性能发生变化,在600℃时,涂层中析出大量的纳米硬质相,涂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损性能也随之大幅提高;涂层的显微硬度在600℃时达到最大,耐磨性能在750℃时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非晶合金涂层 纳米晶 摩擦磨损 热处理
下载PDF
Fe-Si机械合金化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媛 沈强 +1 位作者 王传彬 张联盟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7-411,共5页
采用高能行星球磨的方法研究了原子配比3:1的Fe、Si混合粉末的机械合金化过程。用XRD、TEM、SEM及EPMA对球磨不同时间粉末的结构、组织、形貌、截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e75Si25混合粉末在球磨的过程中出现两种形态变化,一种是Fe... 采用高能行星球磨的方法研究了原子配比3:1的Fe、Si混合粉末的机械合金化过程。用XRD、TEM、SEM及EPMA对球磨不同时间粉末的结构、组织、形貌、截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e75Si25混合粉末在球磨的过程中出现两种形态变化,一种是Fe与Si形成层状形态,另一种为Si及Fe—Si合金包覆Fe形成包覆形态;球磨至30h,合金化基本完成;球磨产物为α—Fe(Si)固溶体,颗粒粒径约为1~20μm。利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对Fe75Si25混合粉末合金化过程进行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i合金 机械合金化 纳米晶合金
下载PDF
高析氢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纳米晶Ni-Fe-Mo-Co合金 被引量:5
4
作者 罗北平 龚竹青 +2 位作者 任碧野 杨余芳 陈梦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40-943,共4页
在酸性柠檬酸盐-氯化物体系中电沉积得到铁族金属与钼多元合金,通过SEM、XRD和EDS对合金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i-Fe-Mo-Co电极为纳米晶,晶粒尺寸为3.7nm;电解后电极表面呈现"蜂窝"型网孔结构,平均孔径... 在酸性柠檬酸盐-氯化物体系中电沉积得到铁族金属与钼多元合金,通过SEM、XRD和EDS对合金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i-Fe-Mo-Co电极为纳米晶,晶粒尺寸为3.7nm;电解后电极表面呈现"蜂窝"型网孔结构,平均孔径约50nm,具有很大的真实表面积和机械稳定性。通过比较不同的铁族金属与钼合金电极在30%KOH溶液中的催化性能,表明在Ni-Fe-Mo三元合金中引入Co能进一步提高合金的催化活性。纳米晶Ni-Fe-Mo-Co合金电极在80℃和200mA/cm2时,过电位为66.2mV,与其它铁族金属与钼合金电极相比较,其显示出更高的催化活性。长期和间断电解实验,说明纳米晶Ni-Fe-Mo-Co合金电极具有良好的催化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i-Mo-Co合金 析氢反应 催化活性 电极 表面形貌 纳米晶 电沉积
下载PDF
相对运动速度对柔性摩擦辅助电沉积镍镀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吕镖 胡振峰 +1 位作者 汪笑鹤 徐滨士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5-261,共7页
在相对运动速度不同的条件下,采用新型的柔性摩擦辅助电沉积技术在不含任何添加剂的Watts镀液中制备镍镀层,用SEM、AFM、XRD、TEM、X射线应力衍射仪以及硬度计等手段分别对镀层的形貌、结构、残余应力和硬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相对... 在相对运动速度不同的条件下,采用新型的柔性摩擦辅助电沉积技术在不含任何添加剂的Watts镀液中制备镍镀层,用SEM、AFM、XRD、TEM、X射线应力衍射仪以及硬度计等手段分别对镀层的形貌、结构、残余应力和硬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相对运动速度对镍镀层的组织结构具有重要影响。相对运动速度在4.8-14.4 m/min范围内,电沉积的镍镀层均为面心立方结构,并呈现强(311)晶面择优取向;随着相对运动速度的增加,镀层表面的针状镍逐渐变得均匀、细小和致密,拉应力先降低后增大,而硬度从406 HV增加到471 HV。当相对运动速度为12 m/min时,镍镀层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00 nm,具有较高的硬度460 HV和最低的拉应力约10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相对运动速度 柔性摩擦 电沉积 纳米晶镍 组织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