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ZnO薄片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降解性能 被引量:6
1
作者 朱汉财 王红娟 +1 位作者 彭峰 余皓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86-890,共5页
以乙酸锌为原料,采用丙三醇常压回流法制备了二维片状纳米结构ZnO(简称ZnO蒲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示差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ZnO薄片进行了表征,发现ZnO薄片是由30-40nm的均匀小颗... 以乙酸锌为原料,采用丙三醇常压回流法制备了二维片状纳米结构ZnO(简称ZnO蒲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示差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ZnO薄片进行了表征,发现ZnO薄片是由30-40nm的均匀小颗粒自组装而成,薄片厚度100-200nm,长和宽为2-3μm。以氙灯模拟可见光为光源,以ZnO薄片为催化剂,对苯酚和甲基橙进行了催化降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可见光下照射3h,笨酚的降解率可达88.6%,矿化率达63.1%;该方法制备的ZnO薄片在可见光下对甲基橙的催化降解性能优于采用乙二醇常压回流法制得的ZnO粉末;ZnO薄片的最佳焙烧温度为4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纳米材料 可见光 光催化 降解
下载PDF
磷酸氧钒钠纳米片的可控制备研究
2
作者 张东彬 袁欣然 +4 位作者 辛亚男 刘天豪 韩慧果 杜光超 滕艾均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4-280,共7页
基于磷酸氧钒钠的制备条件苛刻、颗粒粒径大和电导率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制备纳米片状磷酸氧钒钠的新方法.通过特定条件下的表面能调控技术,实现纳米片状磷酸氧钒钠的可控制备.通过对不同生长时间的产物进行监测分析,研究了纳米片的形... 基于磷酸氧钒钠的制备条件苛刻、颗粒粒径大和电导率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制备纳米片状磷酸氧钒钠的新方法.通过特定条件下的表面能调控技术,实现纳米片状磷酸氧钒钠的可控制备.通过对不同生长时间的产物进行监测分析,研究了纳米片的形成过程.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计算,分析了片状磷酸氧钒钠的成片机理.调控不同硫酸根的添加量,研究了不同硫酸根条件下磷酸氧钒钠的微观形貌变化规律,验证了片状磷酸氧钒钠的成片机制.研究SO_(4)^(2-)离子在不同晶面的吸附改变了不同晶面的表面能大小,改变了磷酸氧钒钠晶核优势生长取向,实现了定向生长与自组装,最终获得了独特的纳米片状磷酸氧钒钠.由于独特的纳米片状微观形貌,所制备的片状磷酸氧钒钠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压实密度.其比表面积为16.2m^(2)/g,优于纳米颗粒状磷酸氧钒钠的4.3m^(2)/g,压实密度达到1.86 g/cm^(3),高于颗粒状磷酸氧钒钠的1.77 g/cm^(3).此外,纳米片状磷酸氧钒钠还表现出优异的储钠性能.在0.1 C电流密度条件下,纳米片状磷酸氧钒钠的放电比容量达到93.76m Ah/g,大于相同放电电流密度下,纳米颗粒状磷酸氧钒钠的82.85 mAh/g.同时,10 C电流密度条件下,循环100次后,仍能保持105%的初始容量(相同情况下,纳米颗粒状磷酸氧钒钠仅有92%),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片 磷酸氧钒钠 可控制备 表面能 取向生长
原文传递
氢氧化镍纳米片的制备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志岩 陈磊 《河南化工》 CAS 2010年第23期36-38,共3页
以硝酸镍为镍源,采用水热法制备N i(OH)2纳米片,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研究不同实验条件对N i(OH)2纳米片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氢氧化镍 水热 纳米片
下载PDF
化学气相沉积可控制备超薄二维MoS2纳米片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宗亮 魏爱香 +2 位作者 肖志明 招瑜 刘俊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66-673,共8页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以硫粉和MoO3为反应剂、氩气为载气,在SiO2/Si衬底上制备超薄二维MoS2纳米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喇曼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测试分析技术,研究硫粉送入距离对...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以硫粉和MoO3为反应剂、氩气为载气,在SiO2/Si衬底上制备超薄二维MoS2纳米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喇曼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测试分析技术,研究硫粉送入距离对超薄MoS2纳米片的形貌、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硫粉送入距离为17~25 cm时,距离MoO31 cm的SiO2/Si衬底上形成平行于衬底生长的二维MoS2纳米片;硫粉送入距离为25~29 cm时,MoO3正上方的SiO2/Si衬底上形成竖直排列的二维MoS2纳米片。通过调控硫粉送入距离和衬底的位置可以控制MoS2的形成过程,实现水平排列和垂直排列二维MoS2纳米片的可控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2D)材料 化学气相沉积(CVD) 二硫化钼(MoS2) 纳米片 SiO2/Si衬底
下载PDF
纳米片状铝粉的制备及其发展动态 被引量:17
5
作者 陆必志 陈振兴 +1 位作者 黄巧萍 周涛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34-38,共5页
纳米片状铝粉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金属颜料,它具有粒度分布窄、良好的金属光泽性和遮盖率,以及在涂料中分布均匀等优点而倍受人们的关注.PVD法是目前制备纳米片状铝粉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 纳米片状铝粉 PVD法 蒸发-冷凝法 溅射-沉积法 机械球磨法
下载PDF
纳米片多面体锰基锂离子筛的制备及锂离子吸脱附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韩红静 吴勇民 +2 位作者 曹永生 韩婷婷 汤卫平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9-65,共7页
针对锰基锂离子筛容量发挥不充分、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以电解二氧化锰、氯化锂及无水氯化铝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铝原子掺杂锰基离子筛前驱体,经酸洗脱附锂离子后得到锰基锂离子筛H_(1.6)(Mn_(1-x)Alx)_(1.6)O_(4)。扫描电镜结果表明... 针对锰基锂离子筛容量发挥不充分、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以电解二氧化锰、氯化锂及无水氯化铝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铝原子掺杂锰基离子筛前驱体,经酸洗脱附锂离子后得到锰基锂离子筛H_(1.6)(Mn_(1-x)Alx)_(1.6)O_(4)。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铝原子掺杂后,样品呈均匀光滑的纳米片多面体形貌,进一步的吸脱附等温线分析显示,样品的比表面积显著提高。锂离子吸脱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Li_(1.6)(Mn_(0.7)Al_(0.3))_(1.6)O_(4)具有最佳的吸附提锂性能,锂离子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80 mg/L时,吸附容量为32.32 mg/L,5次循环提锂后,锂离子吸附容量可保持为初始吸附容量的95%。这些结果表明,结晶性好、比表面积大的纳米多面体锰基锂离子筛,吸附容量大、结构稳定性好,可为当前盐湖卤水中锂资源的开发和工艺优化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片多面体 铝原子掺杂 锰基锂离子筛 稳定性
下载PDF
固体绝缘环网柜表面导电屏蔽接地涂层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磊 陈庚 +1 位作者 林闯 耿刚强 《陕西电力》 2016年第2期22-25,共4页
以纳米石墨薄片(NanoG)对环氧树脂(EP)进行改性,制得NanoG-EP导电屏蔽接地涂层。通过测试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并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涂层的导电性能和分散性能。研究表明:当m(NanoG):m(EP)=7.5%,纳米石墨薄片采用偶联剂预处理时,纳米... 以纳米石墨薄片(NanoG)对环氧树脂(EP)进行改性,制得NanoG-EP导电屏蔽接地涂层。通过测试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并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涂层的导电性能和分散性能。研究表明:当m(NanoG):m(EP)=7.5%,纳米石墨薄片采用偶联剂预处理时,纳米石墨薄片均匀分散于环氧树脂中,涂层体积电阻率为1.68Ω·cm,达到固体绝缘环网柜表面导电屏蔽接地层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石墨薄片 环氧树脂 固体绝缘环网柜 导电屏蔽接地层
下载PDF
纳米片状SnO_(2)增强Ag-SnO_(2)电接触材料及性能
8
作者 董玺 刘松涛 +3 位作者 王俊勃 思芳 窦博 郑贤军 《粉末冶金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93,100,共7页
为增强Ag-SnO_(2)电接触材料耐电弧烧蚀性能,采用水热法制备纳米片状SnO_(2)粉体,并采用化学沉积工艺制备了Ag-SnO_(2)电接触材料。分别对SnO_(2)粉体和Ag-SnO_(2)电接触材料进行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纳米片状SnO_(2)厚度约为50~100... 为增强Ag-SnO_(2)电接触材料耐电弧烧蚀性能,采用水热法制备纳米片状SnO_(2)粉体,并采用化学沉积工艺制备了Ag-SnO_(2)电接触材料。分别对SnO_(2)粉体和Ag-SnO_(2)电接触材料进行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纳米片状SnO_(2)厚度约为50~100 nm,宽度约为500 nm,比表面积为82.789 2 m~2/g。制得Ag-SnO_(2)电接触材料组织分布均匀,维氏硬度、密度和电导率分别为:131.8,8.15 g/cm~3,32%IACS;电弧烧蚀测试后,Ag-SnO_(2)电接触材料表面没有出现明显的Ag富集区与SnO_(2)富集区,耐电弧烧蚀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化学沉积工艺 纳米片状SnO_(2) Ag-SnO_(2)电接触材料 耐电弧烧蚀
原文传递
Photoelectrocatalytic generation of H_(2)and S from toxic H2S by using a novel BiOI/WO_(3)nanoflake array photoanode
9
作者 Jing BAI Bo ZHANG +1 位作者 Jinhua LI Baoxue ZHOU 《Frontiers in Energy》 SCIE CSCD 2021年第3期744-751,共8页
In this paper,a photoelectrocatalytic(PEC)recovery of toxic H_(2)S into H_(2)and S system was proposed using a novel bismuth oxyiodide(BiOI)/tungsten trioxide(WO_(3))nano-flake arrays(NFA)photoanode.The BiOI/WO_(3)NFA... In this paper,a photoelectrocatalytic(PEC)recovery of toxic H_(2)S into H_(2)and S system was proposed using a novel bismuth oxyiodide(BiOI)/tungsten trioxide(WO_(3))nano-flake arrays(NFA)photoanode.The BiOI/WO_(3)NFA with a vertically aligned nanostructure were uniformly prepared on the conductive substrate via transformation of tungstate following an impregnating hydroxylation of BiI3.Compared to pure WO_(3)NFA,the BiOI/WO_(3)NFA promote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photocurrent by 200%.Owing to the excellent stability and photoactivity of the BiOI/WO_(3)NFA photoanode and I-/I-3 catalytic system,the PEC system toward splitting of H_(2)S totally converted S_(2)-into S without any polysulfide(Sn-x)under solar-light irradiation.Moreover,H_(2)was simultaneously generated at a rate of about 0.867 mL/(h·cm).The proposed PEC H_(2)S splitting system provides an 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route to recover H_(2)and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smuth oxyiodide(BiOI)/tungsten trioxide(WO_(3))nano-flake arrays(NFA) photoelectrocatalytic(PEC) H_(2)S splitting H_(2) S
原文传递
纳米片状WO_3电极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的研究
10
作者 刘海路 文瑾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95-99,共5页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F-doped tin oxide(FTO)导电玻璃上溅射得到一层致密钨膜,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片状WO3薄膜,运用XRD、SEM、UV-DRS对产物结构形貌及光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并运用电化学工作站对产物的光电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产物在...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F-doped tin oxide(FTO)导电玻璃上溅射得到一层致密钨膜,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片状WO3薄膜,运用XRD、SEM、UV-DRS对产物结构形貌及光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并运用电化学工作站对产物的光电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产物在120℃1.5 M HNO3环境中水热处理3 h后,透明性较好且光吸收性能最佳,而在450℃煅烧3 h后的光电流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片状 WO3薄膜 水热合成 光电流
下载PDF
胶原蛋白模板诱导片状纳米羟基磷灰石(HAP)的仿生合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志良 刘羽 +2 位作者 王大伟 张昱 胥焕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69-71,共3页
依据生物矿化作用原理,在动态条件下,通过仿生合成的方法,合成了具片状结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HAP);采用TEM,XRD,FTIR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了形貌与结构表征;基于胶原蛋白的三级结构、动态合成条件、HAP结晶习性和表面活性剂功能对模板... 依据生物矿化作用原理,在动态条件下,通过仿生合成的方法,合成了具片状结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HAP);采用TEM,XRD,FTIR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了形貌与结构表征;基于胶原蛋白的三级结构、动态合成条件、HAP结晶习性和表面活性剂功能对模板诱导仿生合成机理进行了分析;这一结果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优异力学性能的HAP生物功能材料的合成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 羟基磷灰石 仿生合成 片状纳米晶 生物陶瓷 模板
下载PDF
化学还原法制备片状纳米银粉(英文) 被引量:17
12
作者 于立国 张彦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1-404,共4页
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尺寸约30nm的片状纳米银粉。研究表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位阻效应防止了粉片的团聚,但是过多的CTAB则阻碍粉片的生长,不利于片状的形成,当CTAB加入量与硝酸银质量比为0.8(wCTAB:AgNO3=0.8)时,可获得片... 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尺寸约30nm的片状纳米银粉。研究表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位阻效应防止了粉片的团聚,但是过多的CTAB则阻碍粉片的生长,不利于片状的形成,当CTAB加入量与硝酸银质量比为0.8(wCTAB:AgNO3=0.8)时,可获得片状纳米银粉;反应温度为20°C时,CTAB没有完全溶解,不能有效阻止粉片的团聚,同时反应过程缓慢导致粉片明显长大且分布不均匀,升高温度至40°C时,提高了CTAB的溶解度并促进了反应的进行,但当温度达到60°C时,反应速度过快,形核率增加,最终获得细小的粉片。pH值的升高有利于促进反应的进行,保证Ag+反应完全,但是过高的pH值破坏片状银粉周围的双电层结构,导致粉片的团聚,当pH值为6(弱酸性)时,可获得稳定分散的片状纳米银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纳米银粉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温度 PH值
下载PDF
纳米片状铝粉的制备及其发展动态 被引量:6
13
作者 陆必志 陈振兴 +1 位作者 黄巧萍 刘辉 《涂料技术与文摘》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纳米片状铝粉是新发展起来的新型金属颜料,它具有粒径分布窄、良好的金属光泽性、遮盖率和在涂料中分布均匀等优点而倍受人们的关注。本文阐述的物理气相沉积法(PVD法)是目前制备纳米片状铝粉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 纳米片状铝粉 制备 物理气相沉积法 金属颜料 光学特性
下载PDF
层层自组装纳米石墨烯整理棉织物电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杜敏芝 田明伟 曲丽君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7-11,共5页
研究纳米石墨烯整理棉织物的电热性能。采用聚(4-苯乙烯磺酸钠)作为聚阴离子和壳聚糖为聚阳离子。将石墨烯纳米片均匀掺杂在壳聚糖溶液中,通过静电吸附层层自组装技术对棉织物进行涂层整理并研究其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 研究纳米石墨烯整理棉织物的电热性能。采用聚(4-苯乙烯磺酸钠)作为聚阴离子和壳聚糖为聚阳离子。将石墨烯纳米片均匀掺杂在壳聚糖溶液中,通过静电吸附层层自组装技术对棉织物进行涂层整理并研究其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分析石墨烯纳米片和用于改性棉织物的表观形态;并应用相关仪器对其电热性能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随整理棉织物涂覆石墨烯质量分数的增加,导电性逐渐增强,施加一定电压,稳态最大温度逐渐增大。当石墨烯质量分数为7.2%时,外施电压7V,通电8min,整理棉织物(PCSG10)稳态最大温度可达-134℃。认为:整理后的织物可制作加热保温服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纳米片 棉织物 静电吸附层层自组装 电热性能
下载PDF
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的制备及其甲苯脱除性能研究
15
作者 陈伟 王鹏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3-169,共7页
以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为模板剂、NH4F为矿化剂,运用水热晶化法制备厚度为10~100 nm的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考察TPAOH/SiO_(2)摩尔比、晶化温度对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制备的影响,并对其甲苯动态吸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 以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为模板剂、NH4F为矿化剂,运用水热晶化法制备厚度为10~100 nm的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考察TPAOH/SiO_(2)摩尔比、晶化温度对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制备的影响,并对其甲苯动态吸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晶化温度为90℃时,随着TPAOH/SiO_(2)摩尔比的增加,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的尺寸与厚度减小,孔容与平均孔径增大。TPAOH/SiO_(2)摩尔比为0.35时,晶化温度的升高不影响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的形貌、结晶度与孔结构。相比市售高硅ZSM-5分子筛,厚度10~20 nm、SiO_(2)/Al_(2)O_(3)摩尔比为305的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对甲苯的动态穿透吸附容量增加约22.5%、饱和吸附容量增加约26.8%,且吸附曲线符合Yoon-Nelson模型。经20次重复再生后,该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的甲苯吸附容量衰减低于0.5%,展现出良好的再生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晶化 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 甲苯 吸附 重复再生
下载PDF
片状纳米Cu/LDPE复合薄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通文 高宇 王新龙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共4页
通过熔融共混和吹塑薄膜技术,制得一种新型片状纳米铜粉/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薄膜。通过傅立叶红外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热失重(TG)和盐雾测试等研究手段,研究了片状纳米铜粉加入及其加入量对薄膜防腐、耐... 通过熔融共混和吹塑薄膜技术,制得一种新型片状纳米铜粉/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薄膜。通过傅立叶红外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热失重(TG)和盐雾测试等研究手段,研究了片状纳米铜粉加入及其加入量对薄膜防腐、耐热、力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片状纳米铜粉的加入对LDPE的防腐性能有较大的提升;同时,复合薄膜的耐热性能及力学性能也得到提高;随着片状纳米铜粉加入量的增加,耐热性能及力学性能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当片状纳米铜粉加入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薄膜的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纳米铜粉 低密度聚乙烯 薄膜 防腐 耐热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纳米片状Al_(2)O_(3)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燕云程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0期5-7,共3页
本次实验经过化学反应、干燥、煅烧等工序合成了纳米片状Al_(2)O_(3)。通过烧结法制备了Al_(2)O_(3)/Al质量比分别为1%,2%和3%的纳米片状Al_(2)O_(3)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观察物相和形貌,然后通洛氏硬度和孔隙... 本次实验经过化学反应、干燥、煅烧等工序合成了纳米片状Al_(2)O_(3)。通过烧结法制备了Al_(2)O_(3)/Al质量比分别为1%,2%和3%的纳米片状Al_(2)O_(3)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观察物相和形貌,然后通洛氏硬度和孔隙率测试其硬度和孔隙率,研究表明:烧结产品的主要物相是Al;片状Al_(2)O_(3)大部分存在于晶界,少部分存在于铝基体中;烧结能提高产品的硬度,并随片状Al_(2)O_(3)添加量的增加,硬度逐步提高;烧结产品的孔隙率随片状Al_(2)O_(3)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片状Al_(2)O_(3) 烧结 铝基复合材料 硬度 孔隙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